回覆列表
  • 1 # 原則偉大

    孩子是沒有自我選擇的能力的,作為父母有責任去保護你的孩子不受外界的汙染,所以責任在於父母不夠重視孩子從小的教育。

  • 2 # 執戟畫殘影

    比較認可其他答友的這句話“從在即合理”,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來考慮:

    1.適當控制遊戲時間,未必全是害。大部分的遊戲,還是有一定的益智幫助的,每天控制一定時間,適當的玩一玩遊戲,反而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2.物極必反。你如果一味地禁止孩子,他的逆反心理只會導致他每時每刻都想著和家長鬥智鬥勇,只為了玩遊戲,最終導致電子遊戲對孩子的誘惑力越來越大。

    3.合理疏導,拒絕低俗遊戲。低俗化、成人化的遊戲,則是必須拒絕的,可以透過和孩子交流,每天多長時間玩一會遊戲,但是他必須遵守一點,就是不能玩低俗化和成人化的遊戲。

    4.獎勵和付出結合。孩子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每天的遊戲時間,比如按時完成作業,幫做家務等等。

    總結一下就是,遊戲本身沒有對與錯的劃分,更主要的在於家長能否更好的引導孩子對待遊戲,合理控制,適當放鬆,才是正理。

  • 3 # 懶貓0810

    作為兩個男孩子的爸爸,我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對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遊戲。

    從小霸王學習機接觸坦克大戰開始,初中去網咖玩三角洲部隊,聯機打紅警,再到大學時候玩穿越火線。可以說遊戲是我成長過程的夥伴。

    有朋友會問,高中時候你玩啥遊戲。嘿嘿,高中時候一個星期一下午的假,一個月一天假。時間只夠洗澡,剪頭髮的,有點多餘的時間還想要睡覺或者和同學一起去打籃球,踢足球,或者約一下喜歡的女同學。哪還有時間去玩遊戲啊!

    我承認自己不是學霸,也算不上學渣。之所以沒有完全荒廢自己,逃課去網咖瘋玩,還要感謝我的爸爸。

    從小我爸爸就教我打乒乓球。當然現在沒有成為職業運動員,要不然也沒時間在這裡回答問題。雖然後來沒有堅持打乒乓球,但是高中時代,喜歡足球籃球,都要感謝當初父親培養出來的運動細胞。我至今還記得被父親逼的我留著眼淚改掉無拋起發球的情景。

    上大學後,經常玩電腦遊戲,很瘋狂。遠離了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又有閒錢,真的是無法約束自己。

    現在想想,那時候有更多特長的同學都在練習自己的特長,在學校裡享受掌聲和同學的敬佩。我們這種屌絲,只能在無人的角落貓著,酸澀的羨慕著。

    遊戲能打發了無聊,卻填補不了空虛

    小孩他無聊啊,他不知道什麼是空虛寂寞冷啊!遊戲它簡單啊,輸了我再來啊!

    小孩他喜歡新鮮的東西啊!我就帶我兒子接觸新鮮的事物。讓他自己去發現有一個愛好發展成了特長之後,那種歷經風霜雨雪終於見到彩虹的快樂是遊戲不能給的。

    有了追求的少年,遊戲只能是過客。

  • 4 # 康睿媽讀書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電子裝置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網上各類遊戲伴隨孩子長大。是遊戲害了孩子?還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遊戲本身沒罪,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沉迷於遊戲的家長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遊戲是把雙刃劍,好的一面是讓孩子思維更活躍,創新能力增強,視野也更開闊等,壞的一面會讓孩子身心都得到損傷或沉迷到不能自拔。所以需要家長講究方法,宜疏不宜堵。

    一、6歲前儘量讓孩子不接觸手機、平板遊戲。我們大人做好榜樣,全家首先規定時間不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這個時間可以進行親子時光。

    二、積極培養親子閱讀習慣,家裡要有一個固定的角樓看書或佈置好孩子喜歡看書的書房,每天堅持親子閱讀或獨自閱讀。

    三、經常帶領孩子出外活動,認識大自然,讓孩子動起來,多結交朋友。

    四、孩子入讀小學後,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提高,叛逆期也越來越明顯。這時要堅持和孩子協商、制定合適孩子的遊戲時間,即使孩子有時不遵守約定,家長要“溫和而堅定”和孩子溝通,堅持原則但又不用語言和行為去傷害孩子的心靈健康。

    五、到了少年期,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經常和孩子談心,約定好時間玩手機和平板。

    只要我們家長能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做到深度陪伴,從小養成閱讀、戶外活動的好習慣等。那麼適當的玩遊戲,能讓孩子緊張的學習得到放鬆。

  • 5 # 李小小育兒故事

    我個人覺得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有些遊戲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起到監護人作用的家長,才是問題的根本。

    1.首先我們要清楚孩子為什麼痴迷於遊戲?

    為了和同伴交流?為了興趣?為了打發時間?都有可能。遊戲也不是隻有壞處,可控的遊戲時間裡,孩子確實可以得到放鬆,可以與同伴有更多話題,所以可控的遊戲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2.不可控的遊戲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是家長的縱容,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制定合適的邊界。對遊戲時間、遊戲型別做合理的限制,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家長的忽視助長了孩子對遊戲的依賴,才會逐漸失控。

    3.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

    最初家長為了孩子不耽誤自己玩手機,玩遊戲,把遊戲推給孩子,缺少陪伴、缺少互動、缺少正面積極的反饋讓孩子更迷戀遊戲,因為這些都是在遊戲中可以獲得的。

    所以,遊戲是應該受限制,加強管理,但是更應該引起關注的是家長。

  • 6 # 本新鴿鴿

    感覺能毀滅孩子的不是遊戲

    80年代的家長說武俠小說能毀掉孩子

    90年代的家長說遊戲能毀掉孩子

    00年代也說遊戲能毀掉孩子

    現在也說

    但真正毀滅下一代的,是上一代

  • 7 # 花頂

    首先遊戲是娛樂性的東西,它能給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帶來快樂!但是任何東西它都有兩面性,物極必反!孩子是張白紙,大人是張油畫,我們經歷的風雨孩子體會不到,所以限制孩子娛樂時間是不能妥協的,當然這個需要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否則孩子肯定玩物喪志!

  • 8 # 倜遊記

    孩子的自律性比較差,而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就算沒有遊戲,也會玩其它的東西,所以家長必須負責人,做到控制,有度的讓孩子玩。

  • 9 # 奮進中的阿王

    這兩個因素不是單一影響孩子的,是相互作用影響的孩子,而且都應得到理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媳婦每天在正常上班,疫情期間,我和孩子待在家裡(因為我自己開培訓機構的,現在也沒開始工作)。那麼,我現在在家做自媒體,講課,影片剪輯,釋出,但剛開始,很不熟練,所以,足足得花一天時間,我的出發點是為了這個家,能掙點錢,應該沒錯吧。

    好,我的主要精力在工作上,孩子怎麼辦?我想過把他送到丈母孃家,讓他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在那不會讓他玩遊戲。顯然,這不切實際,我良心上也不願意:第一、疫情沒過,進不去村,第二、丈母孃61了,已經帶著倆孩子,家裡裡外都得操心,晚上怕孩子著涼,經常睡不好覺,現在成了神經衰弱,血壓也高了,我還給她添麻煩?我自己父母遠在他鄉,不適應這邊,沒來,而且,也上年紀了,也不願拖累他們,再者,孩子放自己身邊,能好好監督他學習,性格上也不容易太過霸道。

    那麼,出於這些考慮,孩子放在了身邊,而我又顧不上他,於是家裡買了一個iPad,上面有很多遊戲,有許多是早教的,還有一些是益智類的,當然,還有亂七八糟的其它遊戲,因為沒法一直盯著他,他有時候就會玩點亂七八糟的,圖個新鮮,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他說出了一些罵人的話,我們聽到後,當然生氣,控制不住,也會罵他,然後再教育,也聽,但過幾天就忘,因為我們沒有騰出過多時間教育他,重複對他說這樣不對,他忘記了。但同時,也發現,他懂了很多,知道父母辛苦了,還會主動給我們倒水喝,而且做一個事情時,很有自己想法,這點我們很欣慰。

    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家庭,我相信在中國還是普遍存在的。

    那麼,我們分析下:如果孩子玩些益智遊戲,還是對他們有些好處的,所以遊戲不能單純地說害了人,它有兩面性;好,如果孩子因為遊戲行為舉止上出現了差錯,我們能怪遊戲嗎?但它確實存在啊,那是家長錯了?我們權衡利弊,已經儘自己所能了,難道要放棄所有去盯著孩子?話雖如此,如果把管理孩子工作再佈置得細膩點,有空時就強調他不要玩對他有不好影響的遊戲,天天叮囑,事情就可能得到更大改善。

    所以,家長們在管理孩子問題上不夠細膩,配合遊戲本身引發孩子對它的興趣,造就了不良後果。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以後注意起來,多花那麼點時間耐心重複叮囑,教育,相信孩子會變得積極向上的!

  • 10 # 悅筆娛談

    我們都年少過,哪個孩子不愛玩,不會玩的孩子,沒有童年。

    遊戲可以玩,畢竟人不是機器,不能出門的時候,能夠慰籍人心的東西不多。而且一天不超過一小時,不足以上癮。所以凡事都有度,一味地學習和一味地玩耍貌似都不靠譜。

    家長高質量的陪伴也必不可少,陪伴不是緊迫盯人,除了學習沒別的了,換誰都神煩。一起聊聊喜歡的話題,週末到山清水秀的地方轉轉,一起玩一些益智遊戲。批評時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人身攻擊。平時以身作則,你拿起書本,孩子大機率不會拿起手機。總之,父母的三觀決定孩子的世界觀,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成為那樣的人。

  • 11 # 淨淨的幸福生活

    毀掉下一代的是什麼?手機還是遊戲? 都不是!而是……

    例如在30年前有人說: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20年前有人說: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10年前有人說:電腦網路會毀掉下一代,到現在就是:手機會毀掉下一代。

    所以,從人類的發展史來看,證明了一個觀點: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上一代。

    那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的確被毀了呢?

    到底是什麼毀了下一代呢?就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上一代

    在中國家長眼裡,聽話,認真學習,和好孩子玩,才是一個孩子“懂事”的表現。

    娛樂?“玩物喪志!”

    然而說這些話的上一代人,他們又是怎麼要求自己的呢?賭博,酗酒,家暴,出軌,這是惡劣的,就算沒有這些,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至於冷暴力,估計沒多少人沒經歷過吧?

    更可悲的是,他們從不覺得這樣的培養方式有問題,“我家老子就是這麼把我打大的,我打你怎麼了,我是你老子!”

    如果你使用棍棒教育,你的目的是什麼,你的目的不就是想讓孩子知道他做的這件事不對,讓他認識到錯誤,從而不在這件事上再次犯錯。

    但是使用棍棒教育後,大部分孩子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犯同一次的錯,但是他們並不是認識到了錯誤,僅僅是害怕被打而已,所以核心問題並沒有解決。當他長大了你打不過他的時候,你還能有其他的教育方式嗎?

    固化古板的教育方式,單一刻板的評價標準,構成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核心。

    甚至伴隨時代進步,傳統道德里的溫恭儉讓也被弱化,轉而被急功近利自私利己的思想取代,腐蝕孩子本來如一片白紙的思想。“考到前十,獎勵XX”,“別和壞孩子玩,拖累你成績怎麼辦”,“和XXX要搞好關係,他爸是XXX”……

    學習成了謀利手段,社交為了利益相關,“我這都是為你好”。

    可這樣的“好”,請問真的是你孩子需要的嗎?

    鼓吹所謂“XX毀了下一代”,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的上一代在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恰恰是中國式家長的拿手好戲之一。

    不知你有沒有看過一個新聞,一名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遭“退群”,家長們的說法是“孩子會因此有攀比心”,“反正這麼有錢,再買個普通的車就是了”……而老師,居然站在了大多數家長一邊。

    你說孩子有攀比心,那攀比心,不應該是家長教育扭轉的嗎?

    這究竟是孩子虛榮,還是作為家長的上一代人,紅眼病重的治不了了?你老拿別人家孩子和自家孩子作比較,難道你就沒虛榮心了嗎?這樣的言傳身教下,指望孩子自己悟出不嫌貧不愛富的道理,現實嗎?

    再說了,孩子這麼小一般都不知道汽車品牌,就算他知道,你引導孩子好好學習,以後讓他自己也買一輛相同的跑車或者比那更好的,這種教育方法,難道不比直接禁止要有效嗎?

    對於所有的“誘惑”和“苗頭”,中國式家長最常採取的手段,是“堵”,而不是“疏”。

    引導式教育?不不不,沒那種耐心,那多累啊,我直接禁止你接觸,那多簡單。

    “給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看似不錯,可當孩子進入一個公平的不那麼完美的學習環境裡(住校或者上大學)時,又能學進去多少?小學班裡甚至是全校學習最好的女生,她就在她家人來人往的理髮店裡面的小隔間裡自己學習,從小培養的自制力讓她整個求學路都能名列前茅。

    自制力的缺失,恰恰是很多“XX毀了下一代”的終極答案,而這,不得不歸咎於一切“禁止”了事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據調查大學裡最沉迷遊戲的那些人,有一大部分恰恰是在家裡被管的過死的人。一旦脫離了管束,慾望就像壓抑過久的彈簧根本收不住。

    但自以為是的上一代是不會認這個答案的。“不發明XX,不就好了嘛”,“管管XX,就是他們帶壞了下一代”,“把娛樂圈那些XX都封殺掉”,喊這些口號最響的,不就是那些帶壞了下一代還死不承認的上一代嗎!

    在他們眼裡,不是因為自己沒給孩子說明沉迷遊戲的危害,沒給孩子提供更健康的娛樂方式,而是你遊戲公司賺了昧良心錢(甚至有家長要求某位為人母的明星公開道歉因為其為手遊代言,“你也配為人父母?”);

    遇到危險時,不是因為自己沒做好基本的安全教育教會她們保護好自己,而是對方家長教出了個壞種;

    成績不好時,不是自己孩子學的不用功,自己也不管,而是你學校教的有問題你老師沒用心;

    等到孩子長大工作了,需要他做一份PPT,最後沒按時完成,他肯定也會推卸責任,例如,XX沒給我資料,沒給資料怎麼做?我就想說,你不會自己去問他拿嗎?

    更有很多家長將子女視作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最後卻使自己的子女不堪重負心力交瘁早早被“責任感”壓垮

    如果不能為下一代做更多,至少別讓自己錯誤的人生信條束縛他的未來。

    別讓自己孩子學著自己成為一個犯了錯只會找理由的懦夫——連裡子都沒了,要面子也掙不來別人真心地信服。

    別用自己跟不上時代的價值觀去肆意否定新事物,別抑制了下一代獨立思考獨立認識世界的基本能力。

    但有一點要承認上一代為下一代的成長付出很多的努力,沒有上一代的不辭辛苦,也沒有下一代的茁壯成長。中國式家長,不光有中國式教育,更有中國式關愛。他們往往默默付出,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把淚水和汗水留給自己。

    但又不可否認,太多自以為是的上一代用錯誤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確實毀了太多下一代的未來。當下能做的,也只有一點點地去改變。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沒有任何力量能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 12 # 小水新視界

    1.遊戲某些程度上可以益智和放鬆,如果你沒有教會孩子正視遊戲,平時全靠你自己約束孩子的行為,而沒有鍛鍊他的自控能力,建議你把家裡的電視和手機都丟掉;2.你沉迷手機的時候,你的孩子都在看,並且被潛移默化了。

    家長增強管束效果的十個辦法1、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2、儘可能隱藏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3、家長以身作則,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4、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等當作獎勵5、多給孩子有趣的圖書或參加戶外活動6、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遊戲的誘惑7、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8、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9、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10、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當然,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孩子們的特點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麼方式來管束孩子,大家還需要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13 # 茜丹印象

    毋庸置疑是推卸責任的家長!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學習的物件,是最初的啟蒙老師。如果我們都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引導,那還能指望孩子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 14 # 咕媽育兒百科

    究竟是遊戲害了孩子?還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

    個人覺得孩子喜歡玩遊戲,有以下兩種原因導致:

    第一:因為缺失家長的陪伴、關愛與家庭學習的氛圍。

    網路上有一句話很好地解釋了遊戲成癮到底是對什麼上癮:哥(姐)玩的不是遊戲,是寂寞。

    當你家的孩子特別沉迷於玩遊戲不能自拔的時候,說明你家的文化氛圍並不是很好的,家庭的空虛。

    孩子只能透過遊戲這個強烈的刺激來驅趕內關愛的缺失,但當一結束,一斷電的那一剎那,更加巨大的空虛感襲來,加之父母甚至自己對自己的低評價,那種負面的情緒是一個孩子難以去承受的,他只能用更持久更強烈的遊戲來麻痺自己。所以,孩子就會不斷不斷地玩遊戲。

    畢竟遊戲是虛擬的,遊戲裡面可以“做最想要的自己”

    所以,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家長是有一定的責任。

    與其一昧的責怪孩子,不是更應該深刻的反省自己嘛?

    當孩子深陷泥潭時,家長一味地指責、打罵,說教,這樣反而會激怒孩子,使其逆反,做出過激行為。而是要循序漸進,慢慢地幫助孩子遠離“網遊”這個“魔鬼”。

    第二: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上,方法不一樣,行為不一樣,最終方法不一樣。

    在教育方面,不管那方扮演白臉,紅臉,最終教育方法一定要達成一致。

    第三:因為遊戲確實好玩, 孩子偶爾適當放鬆一下,也沒多大問題,畢竟大人放鬆時,也會無止境的刷抖音呀。

    畢竟電子產品現在越來越多,孩子接觸到這些電子產品的機會越來越多,看電視、玩遊戲是使用電子產品佔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再怎麼樣,多多少少會接觸遊戲的。如果啥都不玩,偶爾同學聊起來,什麼都不知道,不是也蠻尷尬的。

    但時間具體怎麼控制,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學習方式與習慣來定義吧。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可以都按照教科書來教不是。

  • 15 # 鑫然衣家

    這個問題在現在生活中很常見,有時我和孩子家長聊天都會聽到“哎呀,我家孩子特別愛玩手機”,“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玩遊戲”,“我家孩子特別愛看電視”;我個人觀點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根據我平常觀察發現,家長如果超愛看手機,那麼他的孩子也不例外。“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真的說的很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喜歡做什麼都在於家長自己的引導。我家孩子四歲了,平常自己很會玩,看電視不超過半個小時,也不經常玩手機,我就經常引導自己的孩子,自己也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

  • 16 # 勤勞的韓夏天

    事物的存在都有好有壞,遊戲的存在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也會讓有些心智不堅定的孩子墮落其中,沉迷而無法自拔。

    對於有自制力的孩子來說,人家知道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不該玩,知道應該完成了作業再玩遊戲。

    而對於沒有自制力的孩子來說,只要給他一個電話或者一個電腦,他就能一直玩下去,不管不顧。

    孩子的成長不只是看孩子本身的天分和努力,和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優秀的家庭教小孩子在完成自己的功課之後玩遊戲,或者家長有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玩,不僅看護了孩子,還讓孩子充分體驗了快樂。

    而有些家長,藉著在外掙錢,努力打拼的藉口,訴說著自己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多少多少,實際上連孩子上幾年級都還不清楚。

    孩子需要錢了就給他打,孩子要手機要電話就給他買,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只覺得孩子有錢花自己就算對得起這個家庭了。

    可是他們恰恰忽略了對於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陪伴。

    一方面恨熊孩子不知道父母掙錢辛苦,花錢大手大腳,確實該打。

    另一方面恨家長疏於對孩子的管教和看護,使得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也讓孩子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愛護。

    遊戲雖然使孩子沉迷其中,但更多地確實家長沒有盡到責任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和教育,在孩子很早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正確的思想。

    告知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這樣做是正確的,什麼事情不可以做,這樣做是錯誤的。

    孩子沒有一個正確的是非觀,他們還以為給主播刷禮物是正確的,因為家長沒有教育,沒有告知他們事情的嚴重性,讓他們以為自己在做的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孩子的錯誤固然有,但是沒有盡到義務教育和管教孩子的家長們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

  • 17 # 遊戲怪布偶

    和大多數玩家一樣,從我小時候接觸遊戲到現在,有這麼一句話常在耳邊迴響,那就是遊戲會帶壞小孩。不管是孩子的行為、語言、成績,只要表現的不好或者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那麼這口大黑鍋一定會讓遊戲去背,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遊戲的存在對於大多數家長都是負面存在,原因無外乎這幾個,要麼沉迷其中,要麼養成壞習慣。對於沉迷這個問題又能映射出很多細節,阻止孩子沉迷其實還是要知道為什麼會沉迷,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是有原因的。有人喜歡看劇,有人喜歡看動漫,有人喜歡打籃球,有人喜歡玩遊戲,所以沉迷並不是遊戲的專用語,有太多的事物會導致人們沉迷,所以我們才需要自制力,知道自己什麼時間應該學習,什麼時間應該充實自己,什麼時間用來休息,而自制力的學習才是阻止成迷的關鍵所在。

      很多家長使用強制措施阻止孩子沉迷遊戲,但他們自己看起電視劇卻不亦樂乎,這一點就很尷尬,沉迷本身就是不好的,不在於做的是什麼,即使你看書看個幾小時,過度的投入也不算是一件好事,所以時間分配很重要。

      當然規劃時間並不是完全不讓孩子做想做的事,而是幫他規劃好有多少時間可以做,或者是完成了學習目標之後可以做。遊戲會使人沉迷絕對沒錯,但會使人沉迷的絕不僅僅是遊戲,各種型別的專案都有可能沉迷,所以即使阻止孩子玩遊戲,他也有可能沉迷在其他專案中。

      再來說說學壞這個問題,也是咱們今天重點要說的問題。

      家長們認為孩子變壞就是因為玩了遊戲,孩子學會了罵髒話是因為玩了遊戲,孩子跟別人打架是因為玩了遊戲。不能否認有些遊戲確實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但人對人造成的影響,遠比遊戲對人造成的影響大得多。

      其實在現實中,很多父母會阻止孩子買遊戲機買遊戲,但孩子吵著要玩的時候,有時還會為了滿足孩子給他玩電腦或者玩手機。事實上,這就是走進問題的第一步,因為你把他推向了你看不清的領域當中,那就是網路。

      家長們也許沒有了解過,孩子們開啟電腦或者手機到底在玩什麼?對很多家長來說,無非是《連連看》《植物大戰殭屍》這類的益智遊戲,事實上現在小孩玩這些遊戲的機率真不高。就目前的小學生,比較喜歡的遊戲基本上是手機中那些網路遊戲,像是《絕地求生》《王者榮耀》《我的世界》等等。這些遊戲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可以多人互動,所以可以輕易的在上面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而這就是家長們管控不到的領域。

      並不是說玩這些遊戲就不是好人,也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滿嘴髒話,但大多數孩子會喜歡玩的遊戲就是競技網路遊戲,因為可以獲得成就感,要是一直輸誰會一直玩?正因如此,就如同家長們看到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會嫉妒一樣,遊戲水平的高低也會產生對比,於是乎罵髒話的現象就在遊戲中出現了,在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十分容易被影響,要想出淤泥而不染,那就只能讓自己也變成一隻狼,誰喜歡一直被噴?

      除此之外,網友的存在也是家長無法控制的,人與人如果長時間相處很容易出現問題,加上有些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家中又沒有兄弟姐妹,最後網友就是他們最後的出口。在一些合作遊戲中,例如“吃雞”遊戲,在裡面因為組隊是隨機的,如果打得開心,久而久之就成了網友,但他們說的話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你是不知道的,從根本上來講,教壞小孩的不是遊戲,而是跟他一起玩的人。

      當然有些遊戲對於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還是有影響,有些遊戲會透過劇情探討一些話題,有些遊戲本身就是血腥暴力的,所以瞭解孩子到底玩了什麼遊戲其實也很重要,我見過很多對於孩子教育重視的家長,他會去了解小孩學了什麼,瞭解小孩的喜好與娛樂,但當小孩開始玩遊戲的時候,卻完全不在乎他玩什麼,這就是一個bug但他們毫不在乎。他們以為孩子們玩得就是前面說的那些,他們不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遊戲的變化真的很多。

      曾經家長們的學生時代通常沒有這麼多元的遊戲裝置,去遊戲廳打街機就是最平常的遊戲手段,想要阻止的話直接去遊戲廳把孩子拉走就好。而到了家用電腦時代,因為網路遊戲的出現,這種現象轉移到了網咖。沒法跟父母說的,不想跟同學說的,都可以和在網路上的人說。

      然而即使是那個年代,依然沒有現代方便,那個年代想要玩遊戲找網友,你得有臺電腦,現在就完全不同了。對於我們那個年代,玩玩單機遊戲,在模擬器上打街機就夠了,而這個年代的孩子,他們的童年是手機APP商店,一個手機就可以認識無限多的人,這就是為什麼遊戲影響孩子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科技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卻把身邊的人推走,所以當你覺得你可以用手機滿足孩子的娛樂,而不選擇買一臺遊戲機的時候,其實才是真的陷入誤區!並不是說買一臺遊戲機就能解決問題,如果你買了一臺遊戲機什麼都不做,你的孩子還是會立馬沉迷,要麼就會立馬拿起手機,雖然遊戲好玩,但他們還想要玩伴。

      同樣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在學校有相同的話題,因為攀比心理,他們可以透過遊戲來比較誰厲害,比起誰考試更厲害,遊戲中的水平似乎更好達到。也因此還是要清楚,怎樣的遊戲型別適合哪一個區間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真的需要玩伴,也許放下電視劇,放下酒局的你比任何遊戲都更適合。

      身邊有一些和孩子一起玩Switch的家長,因為總是一起玩,他們之間的話題也增加了,因為想要戰勝父母,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更親密了,所以真的是遊戲帶壞了你的孩子嗎?不能承認也不能否認,遊戲只是一個媒介,因為遊戲而走偏或是透過遊戲增加彼此的關係,選擇權與控制權是在人。與其給小孩玩手機,遠不如買一臺遊戲機陪他一起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的時候,你們恨對方嘛,有沒有你害了我一輩子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