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宅呀

    宋代東京汴梁即現在的河南開封。

    看過清明上河圖的朋友都知道,北宋末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汴京有多繁華呢,從人口密度來說包偉民先生的估算,北宋後期,汴京市區的人口密度約為12000-13000人/平方公里,南宋淳祐年間,臨安府市區內的人口密度約為21000,鹹淳年間,甚至可能達到35000。今天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的人口密度大致在8500以下,東京與廣州市區的人口密度為13000,北京約為14000。換言之,宋代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居然超過了今天的國際大都市。

    回到宋代想買房,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賺錢:

    1、科舉

    2、經商

    3、勾欄瓦舍(劇院)

    如此高密度的人口,也造就了高額的房價,北宋末年,京師普通住房叫價數萬貫,一些豪宅甚至到了十幾萬貫,什麼水平呢,按照購買力換算的話相當於人民幣5000W。導致一些官員甚至租房住,

  • 2 # 星漢西流l夜未央

    宋代人像現代人一樣,很難在汴梁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只能租房居住。

    一個城市的房價和它的經濟發達程度直接掛鉤,宋代又恰好是經濟最繁榮活躍的朝代,所以汴梁的房價也像現在的北上廣深一樣,不僅老百姓買不起,就連吃皇糧的宋朝公務員也照樣買不起。汴梁的房價高到什麼程度呢?

    蘇轍有一篇恭賀朋友喬遷之喜的詩:“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兒孫期我八十年,宅成可做十年客。人壽八十知已難,從今未死且磐桓。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說自己年近七十還沒有房子,一個官至宰相的大文豪都買不起房子,除了說明蘇轍為官清廉外,和當時極高的房價也是分不開的。

    所以,在汴梁買房子是相當不容易呀!

  • 3 # 小任淺談史

    宋朝的經濟十分發達,汴梁作為宋朝的首都,房價不是一般的嚇人,可謂是寸土寸金,不亞於今天的首都北京。

    我們從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看出宋代汴梁的繁華和富庶,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人口超過百萬,而根據考古初步測定,汴梁的面積約為50平方千里,城牆的周長約為58華里。人口密度約為2萬人/平方千米。

    宋代的收入水平

    1、繁華的宋代,低層民眾的收入大概是怎樣一個情況呢?

    據洪邁的《夷堅丙志》記載,一個沒有技術的青年農民外出打工,一個月能掙到900文,不到一貫錢。《宋會要輯稿》裡記載,宋徽宗時期僱人抄寫書籍每月能掙個3500文錢。《歐陽修全集》第153卷收錄了一份歐陽修寫給大兒子歐陽發的信,提到了歐陽修家裡僱傭的幾個男僕的工資,每月大概發500斗大米,按當時的物價計算下來約是5貫錢。《宋史 食貨 》裡記載了元豐四年役夫的收入水平,“日支米錢三十,菜柴錢十文,並先並給”;而陝西都轉運司“諸州差僱車乘人夫”,“人日支米2升,錢五十”。每月下來就是1500文錢再加60升米。《續資治通鑑》裡記載了元豐七年,“詔:鄜延、環慶路如有合興工程寨,許和僱人,日支錢百米二升,禁軍願就僱者聽”,可以看出當時的工人的工資是每月3000文錢加60升米。

    從上面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宋代時候低層民眾的收入大致是1000-5000文錢之間不等,這其實和今天的收入差有些類似!

    2、醫生和公務員的收入

    王安石在《處事徵君墓表》稱讚一個姓杜的醫生,會寫文章、醫術好,這位姓杜的醫生在自己的寓所裡為人看病,“日得百數十錢則止,不更筮也”,這個醫生非常講醫德,有時候還給窮苦人減免些藥費,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應該6000—10000文錢沒啥問題。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寫到: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根據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縣級吏也就是縣級公務員的月工資是3000-9000文錢不等。

    3、官員的收入

    宋代官員的的俸祿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豐厚的,官員除了正俸外,還有服裝、祿粟、茶酒廚料、薪碳、鹽、添支、職錢、公使錢及賞賜等,地方官員還有職田;官員差遣還有津貼,也就是出差還有補助等等,但大多數官員也只能在京城混個溫飽。

    北宋官員俸祿

    從上面我們看出,宋朝的高收入群體其實主要是官僚階級,普通的民眾的收入低的可可憐,而且收入的差距非常大

    宋代時期汴梁的房價

    1、市中心的房價寸土寸金

    北宋有位詩人叫王禹偁,用了一句話來形容汴京的房價:“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汴京的房價到底有多高呢?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陳洪歸降宋朝,宋太宗為了獎勵他,給他和他的兒子分別買了一所房,每一所房子的花費都是10000兩百姓,也就是10000貫錢,當然皇帝出手,肯定是豪宅,也就相當於現在的3500萬元人民幣。宋徽宗政和七年,淮南轉運使張根說:一第無慮數十萬緡,稍贈雄麗,非百萬貫不可。為就是說在當時買一套豪宅就要幾十萬貫,稍微裝修華麗點,就要百萬貫。蘇東坡的弟弟在開封買了一所普通的住宅,花了9400貫。

    汴京的房價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一個低層的民眾一個月按5貫收入,一年60貫,要在汴京買一套普通房子,需要不吃不喝156年;一個醫生,每個月按10貫收入算一年是120貫,要在東京買一套房子需要不吃不喝78年;從四品的左右諫議大夫一年的俸祿約為687貫,在東京買一套普通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約13年。

    買不起房子的人如何在汴京生存呢

    1、租房

    北宋汴京的房屋租賃業務是非常發達的,政府也有專門辦理房屋租賃業務的機構,普通的。

    大文豪歐陽修也是租房一族;蘇東坡也是租房一族,他的四個弟子秦觀、張耒、黃庭堅、晁補之也都是租房子在汴京住。

    2、政府建有公租房出租

    為解決買不起房子的官員住房問題,政府專門修建了廉價的公租房,價格相對便宜一些,以解決官員的住房問題。

    結語

    北宋汴梁的房價,不亞於今天北京的房價,普通人要想賣汴京買房,想都不要想,而大多數的官員也承受不起汴梁高昂的房價,只能租房!

  • 4 # 塵客人生

    其實宋朝房價根本不貴!

    有人提到宋代文豪歐陽修、蘇軾租房的事,指宋時房價就高,宋朝房價真高麼?千萬不要被洗腦了。 宋朝肯定有高價房,比如說達官貴人住的大宅子,幾十幾百間房帶好幾個大花園。於平民而言,他們能承受多高的房價呢?以下為摘錄:

    在古代朝代很多,但是要論人口稠密水平和經濟興旺水平,當屬大宋王朝。商品經濟極度興旺,城市人口眾多,因而,房價也是歷朝歷代最貴的。咱們看看大宋的百姓多久能買套房子?

    首先我們來看看宋朝城市的房價,首先來看下一線城市首都汴梁,這裡有個記載,宋朝初年宰相向敏中購置了一處開封的房屋,破費了5000貫,而宋仁宗時期,蘇軾的父親蘇洵在汴梁有套房子,價值9000貫,這個屬於位置極好,面積很大的房子,屬於如今的豪宅了。那麼普通的老百姓房子幾錢呢?

    宋史有個記載,1083年,汴梁拆遷裡城牆30步的房屋,給予的拆遷補償最低是173貫。也就是說開封最郊區的房子接近200貫一套,那麼當時的開封普通的房子應該是300貫左右。(補充一點:公元1083年,開封府推官祖無頗起草了一部拆遷補償條例,宋神宗批准執行。該條例規定,對拆遷戶,給予實物安置,或者貨幣補償。實物安置,由京城兵馬司負責測量待拆住宅,戶部和左藏庫撥款,在別處建同等面積住房,供拆遷戶居住。)依照一貫錢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古代一兩白銀,也就是說普通的房子300兩就差不多能買到,大約相當於9萬塊。那麼其他小城市房價是幾呢?

    當時汴梁下屬的中牟縣房價大約是100貫一套,紹興的房價也大約是120貫,陝西華州一套不到100貫,劉安世在雎陽花了200貫買了個市中心的房屋。那麼也就是說,中小城市的房價也就是150貫左右,大約相當於如今4.5萬塊。那麼房價知道了,那麼普通上班族工資多少呢?

    當時也分給政府打工和給私人老闆打工兩種:我們先來看看給政府打工的。紡織女工,據《宋會要輯稿》記載,971年時,綾錦院女工的報酬是:“每月糧2石,米豆6鬥”,約合3貫錢一個月,成都錦院的工人工資是每年30貫,一個月只要2貫多。

    而泥瓦匠略微高點,1092年時,潭州修城牆,每個工人一個月工錢是12貫。當時給朝廷抄書的讀書人,一個月工錢約合4貫錢。依照史料記載,當時北宋在國有單位打工的人,一個月均勻工資也就是5貫多,也就是5兩白銀,約合如今1500塊錢一個月。

    當時能僱用得起人的那都是非富即貴,當時汴梁一個奶媽一個月工資是30貫,約合每個月2貫多,當時的摘茶工每個月大約是3貫,而膂力活給人抬轎子的轎伕,一個月大約是6貫錢,依據史料的記載,在當時在私營單位打工的工資大約是4貫一個月,大約相當於如今每個月1200塊錢。

    那麼簡單算一下,假定一個家庭兩個勞動力,假如都在國企上班,那麼假定每個月總共9貫的收入,假如能存下6貫,那麼在普通的城市,大約2年多就能夠全款買套房子了,假如他們想去汴梁買房子,那麼只需5年絕對能夠在首都買套普通的房子,花上10年在汴梁繁華地帶也能買上豪宅了。

    而假如是在私企上班,那麼假定一個月賺7貫錢,存下4貫,那麼花三年也就能在普通的城市買房子了,在首都汴梁那麼也只需求7年左右就能買得起,而且花上13年,在汴梁的繁華地段就能買房子了,這可比如今強太多了,看完這些恐怕你也想穿越了吧。

  • 5 # 鈿車寶馬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宋朝都城的房價連官員都買不起,只能租住,(什麼概念,今天會出現這種情況麼。)而且宋朝商業經濟繁榮,人們趕去都城做生意,人口比例大於土地比例,所以房價不亞於現在北上廣。

    都說現在買房子貴,你可知道在古代有一個朝代買房子更貴?那就是宋朝,雖然宋朝的軍事技術,實力不怎麼樣,但是經濟條件完全是眾多朝代中的頂峰,買房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這有幾個原因導致的,一是疆域問題,二是人口問題。

    首先我們來談談疆域問題,這如所有人都知道一樣,宋朝是典型的土地少人口多的國家。兩宋時期是公認的土地活躍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土地的少是因為土地分割,尤其在南宋時期,還丟掉了半壁江山,當然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最後,我們瞭解一下當是宋朝的房價到底有多高,宋朝的都城就是相當於現在我們的北京,我們透過這一對比可以有個概念。我們不能回宋代生活,但是可以根據當時的史料來了解一下到底宋朝都城的房價情況。這個歐陽修曾經描繪過的,我們可以檢視歷史書來尋求答案。在宋朝很多人都買不起房子,因為地皮太貴了,就像現在一樣,越是貴,越是有人要買,哄抬的價格也就越高,到了最後苦的還是我們這些老百姓,如果人人都有房子住,地皮不緊張,那麼我想房價自然也就下來了。

  • 6 # 起居郎雜記

    我是起居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歷史上,房地產市場最活躍的時代,非兩宋莫屬。當時的房地產換手率極高:“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為滿足頻繁的房地產交易,宋朝城市滿大街都是房地產中介,叫做“莊宅牙人”。

    為什麼宋朝的房地產市場這麼活躍?

    不必奇怪,宋代商品經濟發達,城市化方興未艾,人口流動頻繁,跟今天的趨勢一樣,宋人發跡後也喜歡往大城市擠,南宋的洪邁觀察到,“士大夫發跡壟畝,貴為公卿,謂父祖舊廬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遷於邑,自邑而遷於郡者亦多矣”。而一個人從農村搬到城市,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有個落腳、棲身之所,或購房,或租房,於是便催生了一個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據包偉民先生的估算,北宋後期,汴京市區的人口密度約為1.2-1.3萬人/平方公里(單位下同);南宋淳祐年間,臨安府市區內的人口密度約為2.1萬,鹹淳年間,甚至可能達到3.5萬。今天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的人口密度大致在8500以下,東京與廣州市區的人口密度為1.3萬,北京約為1.4萬。換言之,宋代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居然超過了今天的國際大都市。

    如此之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勢必導致大城市的商品房供不應求,房屋的銷售價與租賃價越推越高,北宋前期,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說也要上萬貫,一戶普通人家的住房,叫價1300貫。而到了北宋末,京師豪宅的價格更是狂漲至數十萬貫,以購買力折算成人民幣,少說也得5000萬元以上。難怪宋人要感慨說,“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非燻戚世家,居無隙地”。

    由於首都房價太高,宋政府又沒有為所有京官提供官邸,所以許多宋朝官員都買不起京師的房子,只好當了“租房一族”,有北宋名臣韓琦的話為證:“自來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者,比比皆是。”

    歐陽修官至“知諫院兼判登聞鼓院”,相當於上議院議長兼國家直訴法院院長,還是隻能在開封租房子住,而且房子非常簡陋,他曾寫詩發牢騷:“鄰注湧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這套破舊的古屋,每逢下大雨就浸水。當過御史中丞(相當於下議院議長)的蘇轍,也買不起房子,一直住在出租屋。他的朋友李廌喬遷新宅,蘇轍寫詩相賀,同時也表達了他的“羨慕嫉妒恨”: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兒孫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人壽八十知已難,從今未死且磐桓。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

    直到晚年,蘇轍才在二線城市許州蓋了三間新房,喜難自禁,又寫了一首詩:“平生未有三間屋,今歲初成百步廊。欲趁閒年就新宅,不辭暑月臥斜陽。”

    在那個時代,連宰相都要租房子住。朱熹考證說:“且如祖宗朝,百官都無屋住,雖宰執亦是賃屋。”宋真宗時的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楊礪,租住在陋巷,“僦舍委巷中”,他去世時,宋真宗冒雨前往祭拜,發現巷子狹窄,連馬車都進不了,“步至其第,嗟憫久之”。

    直到宋神宗時,朝廷才撥款在皇城右掖門之前修建了一批官邸。這批官邸,只有副國級以上的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使等官員才有資格入住。部長以下的官員,還是“僦舍而居”。

    由於租房需求旺盛,宋朝城市的租賃市場一直很火爆,要是在宋朝大城市擁有一套像樣的房產出租,基本上就衣食無憂了,司馬光做過一個估算:“十口之家,歲收百石,足供口食;月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

    每個月15貫的租金收入還算是少的。南宋時,建康府(今南京)的“有房廊之家,少者日掠錢三二十千”,每天收到的房租至少有二三十貫。因此,宋朝的有錢人家,幾乎都熱衷於投資房地產(另一個投資熱點是放貸業)。現在的房地產開發商基本上都是蓋房子出售,宋代的開發商則是蓋房子出租。

    有些貪婪的官員,違規經營房地產業,如徽宗朝的宰相何執中,“廣殖貲產,邸店之多,甲於京師”,“日掠百二十貫房錢”,每日租金收入有120貫,月入3600貫,是宰相月俸的8倍。北宋“六賊”之一的朱勔更厲害,“田園第宅富擬王室,房緡日掠數百貫”。

    丁謂畫像

    但最具商業頭腦的開發商還得算真宗朝的宰相丁謂。他在汴京冰櫃街購置了一塊地皮,冰櫃街地勢低窪,經常積水,同僚都笑他傻。其實丁謂很聰明,他在宅基地附近開鑿了一個大水池,既可將積水蓄於一處,挖出來的泥土又可以用來墊高地基。然後又修建了一座橋,再向朝廷奏請開闢保康門為通衢,很快,冰櫃街便成了汴京的繁華地段,地價與房價都蹭蹭往上漲。而丁謂的房子恰好處於商圈的要害位置,“據要會矣”。

    宋朝政府是歷代少見的商業驅動型政府,眼看著房地產市場如此有利可圖,也積極投身進去,在都城與各州設立“店宅務”,專門經營官地與公屋的租賃。天禧元年(1017年),汴京店宅務轄下有23300間公租屋;天聖三年(1025年),京師公租屋的數目又增加到26100間。

    宋政府設“店宅務”經營公租屋,目的有三:

    一是分割房屋租賃市場的利潤,以增加財政收入;二是將公租屋的租金設為專項基金,用於維持當地的公益事業;三是為城市的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

    相對於私人放租的高檔房屋,“店宅務”的房租比較低廉,天禧元年開封府一間公租屋,每月租金約為 500文;到了天聖三年,在物價略有上漲的情況下,租金反而降為每間每月430文。當時一名擺攤做小買賣的城市底層人,月收入約有3000文,每月四五百文錢的房租,還是負擔得起的。

    宋朝也有樓市政策調控

    房子不僅是開發商與政府的搖錢樹,更是居民生存於社會必不可少的容身之所,因此,宋政府也不敢放任房價一再飆升,動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是少不了的。

    今人見識到的“限購”政策,其實宋朝政府已經在使用了。宋真宗鹹平年間,朝廷申明一條禁約:“禁內外臣市官田宅。”即,不準中央及地方官員購買政府出讓的公屋。希望將申購公屋的機會留給一般平民。宋仁宗天聖七年,宋政府又出臺“第二套房限購”政策:“詔現任近臣除所居外,無得於京師置屋。”——現任高官除了正在居住的房產之外,禁止在京師購置第二套房。

    由於兩宋時期大城市的房屋自住率不高,“租房族”數目龐大,宋政府將房市調控的重點放在房屋租賃價格上,時常釋出法令蠲免或減免房租,如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正月:“詔:以雪寒,店宅務賃屋者,免僦錢三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二月,又詔:“貧民住官舍者,遇冬至、寒食,免僦值三日。”

    這裡的“官舍”,就是“店宅務”經營的公屋。公屋具有“廉租房”的性質,租住者又多為城市的中低收入群體,因而,宋政府在極端天氣時節(雪寒)或重要節日免除租戶數日房租,合情合理。不過,有時候,宋政府也會要求私人出租的房屋與公屋一起減免租金,如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仁宗“詔天下州縣自今遇大雨雪,委長吏詳酌放官私房錢三日,歲毋得過三次”。宋本《清明上河圖》上的城市民宅

    這裡有一個“度”需要政府把握好,否則勢必受到業主的抵制、市場的報復。南宋末有一位叫做胡太初的官員,就對政府頻繁放免房租的做法提出非議:不知僦金既已折閱,誰肯以屋予人?積至塌壞傾摧,不復整葺,而民益無屋可居矣。是蓋不知貧富相資之義者也。”

    意思是說,官府老是要求業主將租金打折,那今後誰還願意將房屋租給別人居住?就算租出去,房屋壞了,業主也必不願意掏錢修葺,最後租戶將“無屋可居”。官府的做法看似是恤民,其實是不知道“貧富相資”的道理。

    宋朝畢竟是商品經濟很發達的時代,人們對市場的定價機制並不陌生,如葉適認為,“開闔、斂散、輕重之權不一出於上,而富人大賈分而有之,不知其幾千百年也,而遽奪之,可乎?”對富人的財產權,宋人也明確提出要給予保護,如蘇轍痛罵王安石:“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不知其不可也。”

    由此可見生存從來都是大不易,不要抱怨時下的生活艱難,生活從來就沒簡單過,哈哈

  • 7 # 最後一次奔月

    其實不少人都一致認為在宋朝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事實確實如此,但是在宋朝的首都生活,那就沒那麼的容易了,因為當時開封的房子真的是貴離譜,不少人覺得現在的北上廣的房價貴,但事實上古代人也會有房價很高買不起房子的時候,宋朝的首都就是這樣的一個鮮明的代表,其實原因也是跟現在的房價貴的原因大差不差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開封的房子到底有多貴,據網上統計,當時的一座好的房子大概需要幾萬貫,但是就拿當事官員的俸祿來算,當時的官員的俸祿每月也不過才幾百貫。所以說許多的官員也是買不起房子的,畢竟一套好一點的房子是為國家健康工作五十年也不一定能買的起的。換算一下當時的房價,大概就是現在的五千萬一套好一點的豪宅。

    所以在當時的許多人都是租房子住,據歷史統計,東京城內,大約有半數的人口都是租房子住的,這其中不僅有窮苦人家,還有一些中產階級,更有很多的大臣也是這樣,著名的詩人歐陽修曾經也是租房子住,由此可見這房價不是一般的貴啊。事實上當時的房價那麼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擁擠,當時的東京人口十分的密集,這一點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看得出來。

    更何況在宋朝的時候商業和手工業發達,大家都跟現在的人們一樣,更希望到大城市中發展,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東京城,人口只見增多不見減少。當時的東京的人口密度甚至比現在的大都市的還要高的多。更何況當時的人們還不能建造出高樓大廈,更多的就是小平房,最多的也不過就是幾層樓而已。所以這也是宋朝的房價貴的原因之一了

  • 8 # 高河小英才

    據有關文獻記載,宋朝的房價高的離譜,甚至有人算了一些,普通老百姓有的甚至要15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上房子。

    太平興國元年,大將軍田欽祚在開封買房,花了白銀5000兩,相當於銅錢5000貫。太平興國二年,割據福建的陳洪進歸降宋朝,趙光義為了獎勵他,分別給他的幾個兒子各買了一所房子,每所房子花費白銀10000兩,相當於銅錢10000貫。

    到了北宋後期,房價又漲好些倍,萬兩白銀或者萬貫銅錢根本買不到好房子。宋徽宗政和七年,淮南轉運使張根說:“一第無慮數十萬緡,稍增雄麗,非百萬不可。”意思就是那時候在開封置一所豪宅得花幾十萬貫,如果再想裝修得更豪華一些,要花100萬貫。

    如果不買豪宅,只買普通的房子,得花多少錢呢?蘇東坡的弟弟蘇轍晚年在開封買過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貫。不過後來因為嫁女兒沒錢辦嫁妝,又把這所房子賣掉了。

    對宋朝老百姓來說,9400貫銅錢絕對是天文數字。洪邁《夷堅丙志》記載,一個沒有技術的青年農民出外打工,每月能掙900文,還不到一貫錢。《宋會要輯稿》記載,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每人每月能掙3500文,也就3貫多一點。《宋會要輯稿》記載,趙匡胤時國營紡織廠“綾錦院”的熟練女工每人每月能領200鬥小麥,相當於兩貫銅錢。《歐陽修全集》收錄了一封歐陽修寫給大兒子歐陽發的信,提到歐陽修家裡僱的幾個男僕的工資,每人每月發給500斗大米,相當於5貫銅錢。

    也就是說,如果讓歐陽修家的男僕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150多年;如果讓“綾錦院”的熟練女工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將近400年;而要是一個沒有技術的農民工攢錢買房就更難了,他得付出800多年的努力,才能買得起蘇轍那套房子。

  • 9 # 歲月旅行社

    宋朝買房的程式比現在都複雜,不僅房價高而且手續繁瑣

    一:遍問親鄰

    在宋朝,房子不是你想賣就能賣。

    按照宋朝法規,賣房前必須“遍問親鄰”。啥意思?就是說賣房前得找親戚和鄰居簽字,只有他們全部簽字認可同意,房主才能夠賣房。

    哪怕有一個人不簽字,這個交易都不會被朝廷認可,無法立契。而且親戚和鄰居還有優先購買權,能在宋朝房地產市場掛牌出售的房子必須是親鄰同意,且親鄰都沒有購買意願的房子。

    “凡典賣、倚當物業,先問房親,房親不買,次問四鄰,四鄰不要,他人並得交易。”《宋刑統》

    二:房價高昂

    接下來正式進入買房環節,可別以為古代房價就真的便宜。宋朝的房價有多貴呢?“尺地寸土,與金同價”。

    北宋的汴京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人多地少,房價自然不會低。宋朝高階官員工資高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但基層官員的工資真的是看不上眼。

    (“方今制祿,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從之列,食口稍眾,未有不兼農商之利而能充其養者也。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宋初房價在2000——5000貫左右,中期漲了一波,大概在8000——10000貫(“一第無慮數十萬緡,稍增雄麗,非百萬不可。”)

    按照基層公務員工資標準一個月9000文算,一兩白銀 = 一貫錢= 1000文,得全家不吃不喝20年。

    這還是官員,不是開封本地的普通老百姓想買房就只能在夢裡了。

    面對這個高昂的房價,宋朝政府當然也出臺了一系列限購、公租房等調控措施,但具體效果請參照現代。

    三:定契入住

    如果你真的能在宋代賺到這麼多錢,恭喜你進入買房最後一步:立契——輸錢——定契。就是籤合同,繳納房產稅,請有關部門認可。

    有些人聽到這些和衙門打交道的事情就頭大,所以宋朝還有專門解決這些問題的人,叫做“房牙(房地產中介+房產證代辦)。只要出一點費用,完全可以解決這個麻煩。

    但是你若不覺得麻煩,也可以自己操作,分一下三步走。

    一、首先賣家去衙門買張“定貼”,起草好合同提交衙門。

    二、衙門稽核草擬合同通過後,再買四份“正契”(官署統一印製的典買文契)。

    三、填完“正契”再報給衙門,交上契稅房產稅),有關部門會在“正契”上蓋章,買賣雙方、衙門和都商稅院各留一份,房屋交易就算正式完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w內怎麼選購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