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葉堂

    當然是回大唐盛世,做謫仙人 李白啦。美女、美食、美景,快意人生,

    美女: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美食: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美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2 # 歆靜CHINA

    我喜歡做王維。

    以下是喜歡做他的原因:

    他才華早顯,既是詩匠,又精禪理。生在一個虔誠佛教的家庭裡,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雖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最後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兄弟都奉事佛道,平時常吃蔬食,不吃葷腥。到了晚年,則長年吃素食,不穿文彩錦繡衣服。

    王維在京師多與名僧來往,每日施捨給幾個名僧飯食,“以玄談為樂”。他在京師的居第,只有茶鐺(煮茶器皿)、藥臼、經案、繩床而已。每當退朝之後,則點起香,獨自一人靜坐,以誦讀經書為事。妻亡三十多年,也不再續娶,又無子女,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

    他這一生,幸抑或不幸?不管怎樣,晚年的他與十五歲初到長安的那個白衣少年已經完全不是一個人了。從青春到老年,從躊躇滿志到隱居山林,從以簫聲引起達官貴人的主意,到萬事皆不關心,是世事,是世人,是他的經歷造就了這樣的他。

    他是個性格豐滿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政治抱負,又看淡一切,參禪悟道中尋找人生真諦。如果能回到唐朝做王維足矣。

  • 3 # 肖雙柒

    為什麼最想成為象李白一樣的詩人,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見解。

    一:李白所作的詩詞,數量居唐朝之首,傳說寫詩詞等近萬首,留傳至今也有近千首。《李太白集》共收錄了李白全詩982首,由於年代久遠,遺失的佳作應不在少數,當然這只是個人猜測,也無法去考證。

    二:李白寫作的體裁最廣泛,樂府、歌行及絕句的成就為盛唐之最。

    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意隨性,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三:李白的寫作手法多樣化。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之感。

    四:李白寫的詩雄奇飄逸,其文化藝術造旨極高,無人能及。

    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五:李白興趣廣泛,除喜歡寫詩作賦外,還有三大愛好,一是喜歡遊山玩水,二是喜歡飲酒作樂,:三是喜歡交結朋友,而且是個非常重情重義的詩人,比如李白《贈汪倫》詩中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以看出他與朋友之間的情深義重。

    六: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比如 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現代文人墨客也都非常崇拜李白,李白之名可以說無人不曉。

    綜上所述:如果穿越時空回到唐朝,誰不想成為象李白一樣的詩人呢。

    附李白經典詩及詩句節選。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將進酒·君不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3:(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5《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6《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8:《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9:《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10:《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1:《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12《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好的詩詞實在太多了,精選了上述12首詩及詩中的部分句子供大家欣賞。

    :

  • 4 # 八佾歷史君

    如果穿越回唐朝,我最想成為的詩人,是高適。不是他開局平庸、中途落魄,卻走出輝煌人生。不是他身懷絕學、長期困頓,卻依然不見消沉。而是堅持和認真,習文,則“朝野通賞其文”,習武,則攜軍功、拜將封侯,更兼一身豪俠之氣,為夢想奮鬥終生,此謂無價寶。

    1.高適的出身:

    根據《舊唐書》所記載,高適的爺爺,高侃,生前屢立戰功,死後追封郡王,葬於乾陵。雖是名門之後,但高適年少家貧。和許多讀書人一樣,前半生沉浮於功名之路。

    青年時起,背井離鄉。《河嶽英靈集》中記錄他,“對誦讀經史興致不高,經常文走偏鋒”。但性格開朗的他,一邊埋頭苦讀,一邊遊歷山川,一邊結交名士。

    26歲時契丹叛變,他北上薊門,卻投軍不成,只得重返長安。縱使時運不濟,他卻堅持寫詩,直至名滿天下。李林甫、楊國忠,無論把持科舉多少年,高適的熱情,始終未滅。

    董庭蘭離開長安時,高適已經44歲了,依舊是家貧。這兩首《別董大》,一首敬友人,“莫愁前路無知己”。一首敬自己,“今日相逢無酒錢”。

    2.高適的經歷:

    如果前期的困頓都是天意,那麼這一次,高適順利的通過了考核。兩年後,高適得到了睢陽太守張九皋的賞識,當年科舉考取了進士,當上了封丘縣尉。

    小吏難為,三年任滿,他便辭去了官職。“男兒本自重橫行”,在知天命的年紀,帶著昔日夢想,去往涼州城。有多少人能像他這樣,拋開得來不易的功名,甚至放棄眼前安享晚年的機會。

    這一次,他得到了哥舒翰將軍的賞識,留在軍中擔任掌書記。安史之亂爆發後,守潼關的高仙芝遭誣陷被殺。高適以監察御史的身份,跟隨哥舒翰將軍駐守潼關。

    迫於皇命催促,哥舒翰將軍放棄死守計劃,下令出兵,於是兵敗被俘,潼關失陷,危及長安。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將一腔憤懣不滿,都發洩在這位一代名將身上。

    眼見主帥,將成為罪魁禍首。已年過半百的高適,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裡,獨自一人、乘快馬、擇小道,追上了逃亡的皇帝,替落難的主帥,哥舒翰申明瞭冤屈。

    3.高適的為人:

    危急存亡之時,他躍馬揚鞭,冒死進言。從此,文人的勇敢與俠義,不只停留在詩句裡。人性中的閃光點,照亮了他前方的路,也成為他登上歷史舞臺的聚光燈。

    前半生的智慧與涵養,他絲毫沒有荒廢,即使是放下個人生死,他也始終進退有度。挽救哥舒翰族人的同時,也盡力顧全皇帝的面子。於是他受到了玄宗的賞識,封諫議大夫。

    在人生的最後十年裡,他平息永王李璘謀反,討伐安史之亂叛軍,解救被困睢陽的百姓。仗義執言,固然受小人忌憚,但生逢亂世,瑕不掩瑜。

    花甲之年的他,還能被授予: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渤海縣侯等諸多職銜。直至死後,追封禮部尚書,諡號忠。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多少盛唐詩人的夢想,他實現了。憑藉軍功,拜將封侯的詩人,他的經歷值得後人尊敬。

    如果這一生還有遺憾,那就是被圍困的睢陽。那個他居住時間最久,一直被他視作故鄉的睢陽。他全力營救,可終究是遲了,好朋友王昌齡被殺了,百姓易子相食,無法挽回了。

    如果穿越回唐朝,成為了他,大概也只能儘量彌補這個遺憾,畢竟他已經做到了極致。

  • 5 # 愛思考吉爾2

    -7150709108548477017911[熊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左耳》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