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我的感情戲
-
2 # 光正玩遊戲
簡單來說,就是高順不給曹操面子,曹操問他問題,高順一個字都不說,搞得曹操沒有臺階下,所以曹操就把高順殺了。
-
3 # 煮酒論千秋
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曹操攻破下邳後,俘虜呂布眾將。輪到審問高順時,一字不發,也不請降,既然不能收為己用,高順的陷陣營又勇猛無雙,所以還是殺了好。
二.當年正是與高順鏖戰,夏侯惇才瞎了眼睛,夏侯惇,夏侯淵和曹操的關係,那是比親兄弟還親啊,設想一下,要是誰把關羽張飛打成殘廢,劉備不找他拼命才怪了。
所以曹操殺高順,不足為奇。
-
4 # 曹老師xixi
有時候,沒有對上眼,你再是屌,我就是不喜歡。高順和曹操就是這樣的關係。
高順是呂布的大將,不僅綜合實力強,並且個人素質也極好,王粲《英雄記》中記載: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意思就是,高順為人清白,性格威嚴,不飲酒,不受賄,所統率的部隊非常精銳,戰無不勝,號稱“陷陣營”。
但高順再呂布手下時,經常給呂布提意見,說呂布做事不考慮,犯錯誤可以理解,但怎麼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呢。所以呂布並不重用高順,甚至一度還罷了高順的兵權,但高順並沒有記恨。
這樣一名綜合實力強,個人素質的高的人,為什麼曹操直接殺了,除了曹操和高順沒對上眼之外,主要原因就是高順在軍中威望太高, 誰願意收一個威望那麼高的將軍啊,這不是給自己找事嗎?自己軍隊裡的朱靈臧霸都夠曹操搞的了,再來個高順,軍隊不要炸嗎?再說了高順那麼忠於呂布,不像張遼,曹操對他能不能投降心裡有數。
(另外補充一下:朱靈、臧霸怎麼了?如果瞭解三國正史的話,你會發現朱靈、臧霸雖然歸順了曹操,但是依然是獨立的軍事集團。)
-
5 # 中行偃1
答: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關羽到底是怎麼死的?他可不可以不死?
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張遼擔心,自己若是如實彙報,可能會導致曹操殺關羽。
於是,張遼嘆息良久,終於意識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為自己和關羽的兄弟情誼就放棄職責。最終,張遼向曹操如實彙報了關羽的心意。
曹操因此稱讚關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臣子逃歸君父,振古通義,故魏武善關羽之奔”。曹操非常讚賞關羽離開他。
到了裴松之那裡卻是另一種解釋:臣松之以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按照裴松之的說法其實是曹操成就了關羽的“乂”!其實是曹公的為人處事之美德!
給我的感覺,裴松之說什麼都是對的!甚至他在批評陳壽的某些記載時,我也願意相信他的話。感覺裴松之更客觀。為什麼呢?
曹公既然能夠成就關羽的“乂”,他還有成就別人的義嗎?有!高順。
高順其人“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收賄”,可以說是典型的剛正不阿,以忠誠聞名。呂布被平滅之後,一言不發而引頸受死,這在反覆無常的呂布陣營中頗為難見:在呂布的手下當中,曹操無法勸降的也只有他和陳宮。
讓我換一種說法:曹公知順不降而心嘉其志,死不挽留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
到了我的嘴裡似乎有點牽強,曹操殺了高順還有什麼美德可言呢?真有,假使高順投降了曹操,他還能有“剛正不阿,以忠誠聞名”嗎?能嗎?
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追諡羽曰壯繆侯。
看到了吧?孫權根本就沒有勸降關羽,關羽剛到,就被潘璋給殺了。如果孫權勸關羽降了,關羽因為忠於劉備而不降被殺,那麼關羽是可以稱為義的。就像高順,曹操的的確確是勸他了,高順一句話都沒回,沒搭理他。對於一個屠殺徐州手無寸鐵的百姓幾十萬人的惡貫滿盈的劊子手,你根本就不配和我說話。引頸就刑!忠義之名見於史冊。
曹操勸高順,高順不降;曹操勸關羽,關羽降了……?我們反過來說,如果潘璋抓住了高順,他是不會直接殺掉的,高順沒有投降過,潘璋敬佩高順的忠義,交給孫權處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關羽可是投降過的,在潘璋眼裡他肯定是個不義之人!我連請示都不用,直接幹掉。所以,關羽的義,只能說是乂,比義還差一點。
-
6 # 歷史哨聲
原因很簡單——高順和陳宮一樣沒有投降曹操
《三國志 呂布傳》:
“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遂生縛布”可見陳宮是被侯成、宋憲、魏續等部下所捆綁而投降曹操的。而《英雄記》記錄和陳宮一起守城的還有高順:
“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資治通鑑 卷62》:
“十二月,癸酉,成與諸將宋憲、魏續等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這裡的記錄就非常明確高順是被宋憲等捆綁投降的。至於司馬光等人所看的《三國志》和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志》不同,還是另有依據,難以得知。
《三國志 張遼傳》非常明確記錄張遼是率領部下投降曹操的:
“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張遼是以魯相率領部下投降曹操的,是帶嫁妝投降曹操的。因此被曹操封中郎將、關內侯。
如果是高順捆綁陳宮率領宋憲等,以下邳城投降曹操,曹操絕對像冊封關羽、張郃一樣封高順為偏將軍、都亭侯。
以高順擊敗劉備、夏侯惇的成績,曹操不會虧待高順。只是高順不會投降曹操。只有曹操不殺呂布,才不會殺高順。
殺呂布而不殺高順,不過是把高順推給對手,給自己造成麻煩——因為高順不會效力曹操。
-
7 # 初心如舊
曹操為啥要殺掉高順,卻接受張遼臧霸投降,他們都是原呂布舊將啊?
既然說到高順,還有點特殊,那就先了解一下高順。 從《三國演義》看,高順這個人,武力一般,只能算三四流將領。但據歷史記載,高順練兵有術,且有一定眼光,為人正直,作為武將,還不飲酒,不接受別人饋贈,脾氣另類。對主子忠誠,看到不順眼的事,經常給呂布提意見,最大缺陷是不善言詞,但提意見卻一針見血。高順曾經給呂布說 : “自古亡國破家的,並不是沒有忠誠之人,關鍵是決策者不能聽。將軍平時喜聽順耳之言,行動不深思,往往很被動”。呂布雖然不聽,知道高順忠誠,既不怪罪,也不重用。
高順所帶部隊,人數不多,僅七百人。但戰力強悍,稱為“陷陣營” ,對外號稱一千。與當時的曹軍的虎豹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諸葛亮的無當飛軍,並稱為三國四大勁旅。
建安元(196)年六月,一個晚上,呂布部下大將郝萌造反,帶兵進入呂布所在的下邳城,包圍呂布住處,但一時半會攻不進去。呂布不明事態,驚慌中拉上老婆,從廁所上面爬牆逃出,進入高順軍營,高順詢問叛軍特徵,呂布說是河內人聲音,高順說這是郝萌。隨即組織部隊,帶上強弓硬弩,佔據高處,亂箭射擊郝萌叛軍,郝萌部將曹性,陣前反戈一擊,砍斷郝萌一隻胳膊,高順上前斬下郝萌首級,默默送給曹性,讓曹性拿去呂布那裡報功。
呂布問起郝萌造反因由,曹性說是與袁術勾結,呂布再問內奸還有何人?曹性說陳宮是同謀,當時,陳宮就在當面,面紅耳赤,在場眾人都看見,但呂布卻說陳宮是大將,職高位重,再不作追究。自這起事件之後,高順就徹底被邊緣化,而且,高順所部還被呂布調換。看《三國志.呂布張邈臧霸傳》:【 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
由於這件事,高順還得罪了陳宮。這從呂布老婆說,陳宮、高順素來不和,反對呂布出城紮營進一步得以證實。從以上事實看,高順其人過於實成,木訥,但這似乎與曹操殺高順,沒直接關係?整理一下 :
白門樓之前,曹操派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帶兵支援劉備,呂布隨即派高順拒敵,高順與夏侯惇擺開戰場,結果高順不敵夏侯惇,繞陣逃跑。這繞陣跑是有講究的,就是知道陣中有人會出手。比如,公孫瓚單挑呂布,幾合抵擋不住繞陣而逃,剛跑三分之一,呂布就被張飛橫矛截住,公孫瓚得救了。高順繞陣逃跑,部將曹性,暗射夏侯惇左眼,夏侯惇自此成了獨眼龍。夏侯惇是曹操紅人,曹操或許記恨;
高順被押到曹操面前時,正是曹操送走陳宮,而陳宮是曹操恩人,曹操本不想殺,可百般勸說,雙方話說到了盡頭,難以迴旋。曹操心情很不好。而高順恰恰與陳宮是冤家,更差勁的,高順不知變通靈活,在曹操問高順,還有何說時,高順一言不發,曹操一肚子火沒處發洩,就只有高順受領了。
-
8 # 大國布衣
高順對呂布極其忠誠,可惜呂布只聽順言,不喜逆言,因此高順在呂布軍中並沒有受到重用。他的武藝並不算很多,可他帶兵有方。漢末四大兵種,高順的“陷陣營”身居其中。可見其帶兵能力非同一般。曹操是十分愛才的,可是對於高順他選擇了殺,並沒有去向招降關羽、張遼那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1、高順一生只侍一主高順忠心耿耿,自從跟隨呂布後,屢立戰功。礙於自己武藝並不強,因此被莽夫呂布不怎麼看的起,即使如此高順也沒有脫離他而去,要知道當時的高順率領的陷陣營雖只有七百人,可這七百人發揮出的威力,不下於過萬部隊的威力。
高順本身武藝不強,前文有過提及。不過這陷陣營的確是高順的大殺招。而且這七百人只需聽命於高順無需聽命他人,忠誠程度也是非常高的。要知道高順擁有這七百人完全不是一種普通的部隊,在高順的引領下少有敗績。
高順是一個非常有人格的人,對於古代一人只侍一主的觀念非常強。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曹操既然知道如此何必多費口舌去招降高順呢?
2、高順曾間接的傷了夏侯惇一次戰役中夏侯惇不幸丟失了一隻眼睛,這次作戰正是與呂布軍隊。夏侯惇此時正率領軍隊與高順的陷陣營亂戰在一起。此時夏侯雖魯莽,可也知陷陣營絕不是自己能夠攻破的,因此想要逃跑。
呂布手下戰將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的眼睛,夏侯大怒。拔出眼睛後,生吃。隨即拍馬提到直取曹性,此時的曹性被眼前夏侯這一幕嚇傻了,想要逃走。不等其逃走夏侯便將其一刀斬落馬下。
要知道夏侯惇可是曹操起家時對其幫助最大的人,如此英勇的將領可以說被高順、曹性二人害死,因此曹操對於高順的好感並不大,甚至夏侯惇還會為了自己的眼睛與其爭鬥,搞的一團亂,如若這樣還有什麼意義去追隨高順呢?
高順有一種傲氣,在曹操面前不卑不亢,一言不發。曹操認為此人如若不能成為自己的下屬,不日後一定是自己的心頭大患。因此曹操對高順才痛下殺心。曹操其實是非常希望高順主動來自己軍營。
這樣的話曹操不會掉面子,就算是求賢若渴的曹操,他也不會去低三下四的去求一個根本不可能來投降的人,既然高順沒有投降的意思,自己還不如將其殺死。避免高順日後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對此大家是怎樣看的呢?
-
9 # 冷月鉤沉
在三國曆史上,呂布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但卻有像高順這樣忠誠的部下。
高順早年追隨呂布,董卓被殺後呂布外出尋找立身之所。
劉備為了籠絡人心壯大自己,收留了呂布和他的西涼軍。
但雙方心裡各有小算盤,這種合作關係沒有持續太久。
劉備不敵呂布戰敗,投靠了權傾朝野的曹操。
於是,曹操親自領兵攻打徐州,呂布因不得人心,被手下出賣而被擒獲。
一起被抓的還有陳宮,張遼和高順。
“十二月,癸酉,成與諸將宋憲、魏續等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
《資治通鑑》中有過對呂布和高順戰敗的描述。
陳宮和高順拒不投降,被曹操斬殺。
張遼選擇投靠曹操,受到重用,被封為關內侯,成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
“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這是《三國志》中,描述張遼投降曹操的情節,可見曹操是一個非常愛才惜才的明主。
那麼,他為什麼容不下忠心的高順呢?
提起高順為什麼不投降,就要看高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高順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他自始至終只跟隨呂布一人,也只效忠呂布一人。
不論呂布是否重用他,高順沒有絲毫的怨言。
呂布兵敗被俘時,向曹操求饒,而高順始終一言不發,怒目直視曹操。
這樣的一個執拗的人,即使曹操再怎麼喜歡,也不會招入帳下。
還有一種說法是,高順在軍中官職雖然不高,但聲望不亞於呂布,曹操攻佔徐州,收降了不少呂布的舊將。
如果高順還活著,不利於軍中的管理和穩定。
所以,既然高順不願意投降,曹操就順水推舟殺了他。
—End—
-
10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這部書寫得好呢,其中有各色不同人物,他們都性格鮮明,各有特色。真正細讀起來,很值得玩味。高順這個人物,出場雖然並不多,但他的所作所為令人尊敬。
高順是呂布的麾下。呂布這個人並不簡單,在三國這個群雄林立的亂世中,能混到諸侯級別的,沒有誰是簡單人物。
都說呂布有勇無謀,雖然麾下有陳宮之多謀,高順之忠正,張遼、臧霸之智勇,八健將之雄武,西涼軍之猛悍,仍然折戟沉沙,未能成就一番事業。但你可千萬不要小瞧呂布,他能拉起這麼一幫子來,自然有其不凡之處。要說他“有勇無謀”,那是相對於曹操、劉備那幾個梟雄級別的人物,你要以為自己腦子比他不差,那你就錯了。能在漢末三分那種步步機心,層層陷阱的時代擺出名號來的,那都不是簡單人物。
呂蒙麾下有八健將,張遼和臧霸各領三將,而高順則獨領一軍,名為“陷陣營”。每逢戰事,八健將正面與敵方對峙,打到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高順就率領“陷陣營”向敵方最關鍵的部位發起衝擊。“陷陣營”的戰士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悍猛之士,戰鬥力非常強悍,個個奮勇敢鬥,不畏生死,瞬間就將敵方陣營沖垮。所以說,這支“陷陣營”是戰鬥勝負的關鍵。
高順的性情比較剛直,清正廉潔,生活樸素,說話也比較直,不善長奉迎。大家都知道,呂布這個人驕狂自負,生活奢侈,從不檢點,喜歡聽人吹捧,他和高順性格完全合不來,為人行事都截然不同。
那麼呂布為什麼還把自己最重要的部隊交給高順來掌握呢?呂布不傻,他很清楚,愛好是愛好,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不能混為一談。手底頭的精兵強將交給誰,首先要考慮的是忠誠,其次考慮的是能力。至於性格合不合脾氣,說話好不好聽,那根本不重要。
所以,別小瞧了呂布,大事上他拎得清。當然,曹操也拎得清。
對於被自己曾經擊敗過的敵人,曹操是有殺有留,關鍵在於這個人的定位。這世界上的人都有定位,有主君,有忠臣,有奸佞,有勇將,有死士,還有兵卒和草民。就如同象棋裡的帥、車、士、卒。
張繡可以不死,他從來就沒有一統江山的雄心,缺乏堅韌的鬥志,對權力也沒有太強的慾望,只想過得富足。曹操麾下第一猛將典韋因他而死,曹操最抱有期望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因他而死,但曹操仍然容了他。
有朋友說劉琮,曹操殺劉琮屬於政治行為。劉備跑到劉琦那裡去了,曹操若留著劉琮,劉備就會舉起劉琦這杆大旗,荊州的牆頭草們就會動心思。幹掉劉琮,劉備和劉琦就會分裂,這牽扯到個誰做主的問題。
呂布這個人雖然戰略觀念較弱,人也驕矜自負,有很多缺點。但他野心勃勃,有極強的權力慾望,還頗有韌性,是個打不死的小強,曹操絕不可能給他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
張遼、臧霸是屬於“勇將”。將的追求是“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所以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意的是功名,只要建功立業,給誰幹都一樣,他們就有轉換立場的可能。
高順這個人的定位是“死士”,只不過他是擁有超強軍事才能的“死士”,所以高順才是個真正的軍人,有自己的準則和底線,他的骨子裡沒有投降這個概念。也不會為了求生而去做任何違背軍人尊嚴的事情。這樣的人原則性太強,有自已的信念,曹操是絕對不會留的。
呂布白門樓被擒,麾下那幫跟隨他的人有投降表忠心的,有大義凜然的,有感慨萬千絮絮叨叨的。高順是一語不發,走上刑場。
人生就是這樣,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向你信誓旦旦,有人豪氣干雲,有人拍胸脯許諾,但真正能陪你走的人,從來不會廢話。
-
11 # 始終先生
高順、張遼、臧霸三個人雖然都算是呂布的舊部,但實際身份卻略有不同。高順是呂布的員工,張遼是呂布的合夥人,臧霸則是迫於呂布威勢下而合作的其他公司老闆。
臧霸臧霸本是山賊出身,黃巾起義時,臧霸依附了陶謙,被陶謙拜為車騎將軍,後來臧霸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屯於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
建安二年,臧霸到莒縣去襲擊琅邪國相蕭建,攻陷莒縣,得到蕭建的輜重。此前臧霸曾答應送給呂布一部分,但沒有送到,呂布就親自前去索取。因此臧霸還與呂布發生一些不大不小的衝突。
後來,臧霸迫於呂布勢大,向呂布低了頭,親自送去了曾經答應呂布的糧草,並與呂布達成了聯盟。
所以臧霸本質上和呂布是沒有上下級關係的,說不上是呂布的舊部。況且臧霸與呂布同盟,也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這一點,從曹操攻打呂布,臧霸第一個出兵響應就可以看出來。
張遼將張遼說成漢天子的人,其實更為確切。
中平五年三月,幷州刺史張懿在抵禦胡人的進攻時,戰敗被殺。繼任為幷州刺史的丁原因為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趕赴京城,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大將軍何進又派遣張遼前往河北募兵。張遼在河北共募得千餘人,然後,返還京城向何進覆命。
何進被宦官所殺。憤怒的將士們攻殺宦官。倖存的宦官劫持漢少帝。最終,董卓立下了救駕的大功,回京後,便掌握朝中大權。由於何進已死,張遼作為大將軍何進的直屬部下之一,便像何進的其他部屬一樣,統兵從屬於董卓。後來,董卓敗亡。張遼統兵從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張遼雖然“以兵屬呂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魯相的名義,在呂布軍中仍保持相對的獨立地位。
所以說,張遼一直以“朝廷所屬”的身份依附於這些勢力之中,算是亂世之中一種自保的策略。所以在呂布滅亡後,張遼有更大的選擇權,而不會揹負心理負擔。
高順此人生平不盡詳細。但從呂布出場伊始,高順就一直是呂布身邊的部將。
高順可以說是呂布帳下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所率領的部隊鎧甲兵器都精練齊整,嚴守軍紀軍備嚴整,作戰勇猛,往往能快速攻克敵方陣營,因此有“陷陣營”的美譽。
且高順頗有謀識,經常給呂布出良謀,但呂布識人不明,並沒有重用高順。
下邳攻陷後,高順不降曹操,被斬。
淺析:唯才是舉的曹操為什麼沒有爭取高順這個人才下邳攻陷後,對於呂布、張遼、陳宮、高順四個人才,曹操的態度皆不同。
對於呂布,曹操雖知呂布是虎狼之將,但他也明白虎狼之將也可能會傷及自己,因此,他有些猶豫,便徵詢劉備的意見。
對於陳宮,這個曾經的救命恩人,曹操還是懂的報恩的,他極力爭取陳宮至自己麾下,但陳宮不允,曹操只好揮淚將其斬殺。
對於張遼,曹操親自為其解綁,收為己用。
而唯獨高順,曹操什麼都沒說,就直接推出去斬了。
曹操為什麼沒有爭取高順呢?
1.高順是呂布的死忠。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合外,同聲大呼攻合,合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萌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輿性,送詣布"。
試想一下,兵變這種事情,呂布在慌亂之中獨獨逃進高順營,可見其對高順是有多信任,而高順對其又是多麼的忠誠。
所以,曹操主動招攬高順,很有可能會得到否定答案,失了自己的顏面。
2.高順設計擊瞎了夏侯惇的一隻眼睛。即便曹操不追究此事,夏侯惇也不會善罷甘休。
而作為曹家人,軍權大握的夏侯惇,極有可能在日後會找高順的麻煩,造成軍心不和,這不是曹操願意看到的結果。同樣,曹操也不會因為一個外人,而讓自己和夏侯惇之間產生任何嫌隙。
3.高順確實很牛,其所率領的“陷陣營”,已經接連讓擁有“萬人敵”的劉備、自己的大將夏侯惇吃了大虧,這樣的人,不能為己所用,就更不能為他人所用。
所以,曹操詢問其是否歸降時,高順沉默不語的態度,就已經讓曹操起了殺心了。
-
12 # 豹眼看歷史
的確高順、張遼、臧霸都是呂布原來的舊將,只是張遼、臧霸願意歸降,而高順拒絕投降,因而曹操斬殺了高順。不是曹操一定要殺高順,是高順不願意投降。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張遼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將領,起先從屬於幷州刺史丁原。董卓誘使呂布誅殺丁原以後,董卓吞併了其軍隊,張遼就歸屬了董卓。董卓被殺後,張遼跟隨了呂布。
從史料看來,這段時間張遼並沒有多少建樹。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派遣張遼、高順等攻破了劉備,佔據了徐州。但隨後被曹操攻破了呂布佔據的下邳,張遼率領呂布軍餘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張遼跟隨曹操四處征戰,戰功累累,成為“五子良將”之一。
張遼是很有能力的將領,但跟隨丁原、董卓、呂布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信任和器重。
在投降曹操之後,張遼的軍事才能才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或許是他選擇投降的原因吧。
臧霸(生卒年不詳),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人。臧霸也是三國曹魏名將,起先是徐州牧陶謙麾下的騎都尉,負責招募兵力抵抗黃巾軍。與孫觀、尹禮屯兵開陽,自成一股獨立勢力。
建安二年(197年),臧霸率軍擊敗蕭建,佔領莒城,導致呂布發兵攻擊臧霸,後來二人和解。但臧霸實質上算不得呂布的舊將,一直獨立在外。
呂布戰敗後,臧霸與孫觀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為琅琊國相。
臧霸在曹操與袁紹、孫權等的對戰中,戰功赫赫,成為曹魏著名的戰將。
從張遼、臧霸的經歷來看,他們並不是呂布的嫡系部隊,呂布沒有足夠的信任和重用他們,他們在漢末爭霸的時代,也沒有死心塌地地跟隨呂布。
與這兩位相比,高順與呂布的關係,其淵源就深厚一些。
高順(?-199年2月7日),東漢末年呂布帳下中郎將。高順由於不願投降曹操,被曹操殺掉,因而所留下的史料相對較少。
高順一開始就跟隨呂布征戰四方,其部屬精煉齊整,軍紀嚴明而且作戰勇猛。
但是,高順也沒有得到呂布的信任和重用。而且高順屢屢向呂布進諫,但呂布總不採納,這讓高順與呂布的關係並不融洽。
高順曾經對呂布諫言:
“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由此可見,高順是忠貞不二的忠臣。這一點,呂布也很明白,但他並不重用高順。這就是說呂布的格局、境界還是差了一些。
這或許就是張遼、臧霸等名將投降曹操的原因所在。在那個時代,但凡英雄人物,都希望有個出路,尋求一份功業。可謂良禽擇木而棲,也並無大錯。
但高順選擇忠臣不事二主,雖然忠心可嘉,但也並非是唯一的選擇。特別是遇到呂布這樣反覆無常、好勇無謀的主公,再求明主也是能夠被理解的。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高順被呂布部下侯成、宋憲、魏續所捉拿,與呂布、陳宮、張遼等一起被捉拿到曹操面前。
除了張遼投降外,呂布、陳宮、高順先後被斬首。
張遼原本也要赴死,經過關羽、張飛等人為他求情,而投降了曹操。
曹操處死呂布、陳宮之後,問高順是否投降。高順一言不發,曹操怒而殺之。
呂布本來是想投降曹操的,但由於劉備一句話,提醒曹操別忘了丁原、董卓 的事情,曹操也就不敢留著呂布了;臧霸獨立在外,曹操鞭長莫及,為了對付袁紹,曹操希望藉助臧霸的勢力,因而接受了其投降;張遼也沒有像呂布一樣,低三下四的乞求投降,因為關羽、張飛等人為之求情而得到了曹操許可而投降。
對於高順,曹操也沒有一心要把他殺死,但沒有人替他說話,他自己也沒有投降的意思,曹操也就不勉為其難了。
因為情況不同,雖然高順與張遼、臧霸都曾經是呂布的舊將,或者歸屬過呂布,但結局不同。
高順是很有能力和忠誠的將領,其能力不在張遼之下,曹操沒有把他收歸麾下,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
回覆列表
在呂布戰敗之後,張遼和高順等人都被曹操俘虜了,兩人都是當世罕見的名將,為什麼曹操殺了高順反倒是招降了張遼呢?
一來這和兩人之間的態度有關係,張遼是想要投降的,所以很是慷慨激昂的說了很多,還有關羽幫他說話。而高順呢,他沉默不語,索性來了個“非暴力不合作”,曹操知道高順必然不會投降,而且曹操看出了高順是一個死心眼的人,無奈之下只好殺了高順。
高順和張遼都是當世一流的將領,高順為人威嚴清白,統帥著呂布手下的步兵,並且親自訓練出了威猛無敵的陷陣營,而張遼則是一戰封神,在逍遙津一戰以八百擊敗十萬大軍,差點俘虜孫權,縱觀兩人生平可以看出兩人在各個方面都是相差不多,而高順在大規模作戰中可能比起張遼更強,只可惜因為誓死不降所以被曹操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