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執皆可破
-
2 # 視知TV
臉盲是種病,也是種“命”。臉盲患者看臉的時候,只能識別部分,無法進行整體整合。盯著一張臉的時候知道它的五官各自長什麼樣子,但是放在一起就沒辦法認出來了。當人腦的梭狀回區域受到損傷或發育不全時,很可能會患上臉盲症。
你是不是總覺得很多外華人都長著同一張臉?
萬磁王鄧布利多和甘道夫到底是不是一個人?
摩根·弗里曼、比爾·拉塞爾、安南和曼德拉,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然而即使認不清他們,你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臉盲患者。
因為“其他種族的面孔比本種族的面孔難辨認”,這就是異族效應。
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
而且這種效應對於跨物種也適用,人們經常說的“你看猴子長得都一樣,猴子看你們長得也都一樣”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真正的臉盲症的確存在,它也被稱為“面孔失認症(prosop-agnosia)”。指的就是人認不出人臉的情況。
這可就不光是外華人了,臉盲症患者分不清所有臉。
不管是本華人還是外華人、熟人還是陌生人、男人還是女人,有些嚴重的患者連自己的臉也認不出。
在2004年Martha Farah的研究中,一位患者就曾經報告:“在俱樂部,我看見一個人瞪著我,所以我問招待員那是誰,結果那是鏡子中的我自己。”
臉盲症患者看別人的臉的時候就會覺得有點像這個人也有點像那個人,記不起也認不出別人的臉。
正常人要想象臉盲症患者生活的話,大概他看臉認人就和你看手認人一樣困難。
● 猜猜這是哪四位名人的手
臉盲症聽起來是小毛病,實際上對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困擾。
有的臉盲症兒童甚至沒辦法從人群中認出自己的父母,聽起來是不是很危險。
而如果在逛街的時候把其他妹子認成了自己的女朋友,也可能會被胖揍一頓。
有統計說世界上大概有2.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臉盲症,那麼臉盲症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想知道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我們是怎麼認出一張臉的。
根據Martha Farah的研究(沒錯還是他),人識別物體的時候,靠的是整體識別和部分識別兩種。
閱讀能力是比較極端的部分識別,你想認出一個單詞必須認出裡邊的所有字母,認出一個句子也必須逐個認出裡邊的每個單詞。
而面孔識別就是比較極端的整體識別,比如一個熟人颳了鬍子或是剪了新劉海,你不會因此就不認識這張臉了。
● 雖然化妝技術很牛,但仔細點還能看出這都是湯姆·漢克斯
所以臉盲患者看臉的時候,只能識別部分,無法進行整體整合。
盯著一張臉的時候知道它的五官各自長什麼樣子,但是放在一起就沒辦法認出來了。
人在辨認臉的時候,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研究者發現,人在看到面孔圖片時,大腦中有一個叫“梭狀回”的區域很活躍。
所以他們大致認定這個梭狀回區域就是主導處理面孔識別的。
當人的這個區域受到損傷或發育不全等等,就很可能會患上臉盲症。
和所有神經心理性疾病一樣,有的臉盲症成因是車禍、腦卒中等造成的腦損傷;
有的則是先天性的,還有一些研究發現臉盲症可能有遺傳性,這說明臉盲可能是基因裡就決定了的。
不過要是你發現,不只認不出臉,還看不清臉,也就是連別人五官長什麼樣子也看不出來,那可能就不只是臉盲症,還患有統覺失認症。
● 他們眼中的世界類似這張海報,甚至他們可能連墨鏡也看不出來
如果你患有臉盲症怎麼辦呢?
彆氣餒,雖然認臉不行,但是很可能在其他認知方面強於常人,比如更擅長閱讀、更擅長記憶分辨聲音或是比別人更聰明。
這可能就是大腦對你的補償吧。
不過在聽到一個好訊息之後,我們還有一個壞訊息要告訴你,那就是暫時還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治癒臉盲症。
幸運的是,可以透過其他一些技巧和訓練來減弱它對你日常生活的影響。
大多數臉盲患者使用的方法是透過記憶一些“不是臉”的要素來認人,比如聲音、髮型、走路姿態、髮際線等等。
這種方式用起來比較簡單,但缺點是如果對方換個髮型、嗓子啞了或者戴了隱形你就再也認不出人家了。
在電影《人群中的臉》中,臉盲症的女主就透過屁股形狀和領帶花紋來辨認男性的,可以說是非常老司機了,但還是因為兇手故意和她男友戴了同款領帶而認錯了人。
另一種常見方法是,透過記憶臉部細節來認人。
比如兩眼間的距離,口鼻間的距離等等。
雖然整體認知不行,可以靠部分認知來補啊。
這種方法準確率比較高,但是需要大量的練習。
就像雖然認手很難,但是透過訓練,你可以分辨出手的掌紋夾角大概是30度延伸到三分之一的位置,然後可以判斷它大概是誰的手。
好了,現在可以公佈前邊小問題的答案了。
● 喬治·克魯尼、邁克爾·傑克遜、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納爾遜·曼德拉
參考資料:
1. Susilo T, DuchaineB. Advances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research[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2013, 23(3): 423-429。
2. De Renzi E. Currentissues on prosopagnosia[M]//Aspects of face processing. Springer Netherlands,1986: 243-252。
3. Farah M J. Visual agnosia[M]. MIT press, 2004。
4. Grüter T, Grüter M,Carbon C C. Neural and genetic foundations of face recognition andprosopagnosia[J]. Journal of Neuropsychology, 2008, 2(1): 79-97。
5. Gazzaniga M S, IvryR B, Mangun G R. 周曉林,高定國等, 譯 (2011). 認知神經科學——關於心智的生物學[J]。
6. Sacks O. The man who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M]. Picador, 2009。
7. 楊紅升, 黃希庭. 面孔識別異族效應的研究[J]. 心理科學, 2008, 31(6): 1450-1453。
8. 汪亞珉,黃雅梅.面孔識別中的構形加工與特徵加工[J]. 心理科學進展, 2011, 19(8): 1126-1137。
-
3 # 酷炫腦科學
我們大腦中右側梭狀回這個區域扮演著在整體層面上對面部進行識別的角色,即從整體上對某張臉究竟是來自一個熟人還是陌生人作出判斷。研究發現,大多數的臉盲症患者都有著這個區域發育不良的問題。這使得臉盲症患者無法將一張臉作為一個整體來識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臉盲症患者在遇見一個已經認識了很久的人時仍然意識不到這個人是個熟人的原因了。
科學家曾經在一個實驗中讓躺在核磁共振機器裡看撒切爾夫人和瑪莉蓮夢露的照片。除此之外,實驗人員還透過電腦技術合成了一些介於這兩個人點之間的照片,在這些合成照片中人物的面部特徵是呈現漸變趨勢的,也就是說在某一點上人們可能會把漸變的照片識別成瑪麗蓮夢露或者是撒切爾夫人。實驗人員透過對參與者大腦活動的分析發現,例如,頭髮和眼睛顏色這類的物理面部特徵能啟用人們大腦中下枕葉區域。但把合成圖片識別成瑪麗蓮夢露還是撒切爾夫人正是由大腦的這個區域—— 右側梭狀回負責的。
-
4 # 倩Sur
臉盲也是分很多型別的。 與左側大腦相比,右半球梭形回常涉及面部識別。
臉盲症分為感覺性臉盲,即看不清別人臉;關聯性臉盲,即可以看清臉,但分不清是誰。後天的臉盲症可能是由枕葉或顳葉損傷引起的,對於先天性的臉盲症來說,可能是大腦在發育早期受到干擾,面孔視覺認知機制發育不完全的因素。
但是,分不清外華人的臉,不屬於臉盲症的範圍。這叫做“異族效應”,是一種進化策略,將有限的大腦資源用於熟悉本族人的面部特徵。
目前對於臉盲症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臉盲患者可以先透過痣、衣服、聲音、頭髮來識別不同的人。還可以透過視覺認知訓練,來記憶面孔。
-
5 # 讓正能量傳播
臉盲症,我覺得是因為美女都一個樣子了,傻傻分不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臉同鼻同醫生!分清確實有點困難!反正我是臉盲症患者
回覆列表
臉盲症又稱為“面孔遺忘症”。最新研究發現,過去被認為極為罕見的臉盲症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較為普遍。
20世紀40年代,德國斯圖加特附近的溫濃達爾療養院裡,神經病學家約阿希姆·博達默檢查了兩名在二戰中頭部嚴重受傷的病人,提出了短迴路能夠有選擇性地存於大腦的面部識別系統中。博達默注意到,儘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臉,卻認不出來是誰,最終得出結論:看到和認出人臉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大腦功能。
在隨後的許多年裡,醫生們在中風病人和其他患神經疾病的病人,特別是那些枕葉和顳葉之間的組織受損的病人中觀察到了這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