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人劉俊明
-
2 # 趣物聯
謝邀。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指透過 各種資訊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鐳射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線、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 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資訊,透過各類可能的網路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線,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慧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的資訊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物件形成互聯互通的網路。
透過以上可以瞭解,物聯網有最基本的三層:
1、感知層:利用各種感測器採集資料。
2、傳輸層:將資料傳輸至服務端(應用層)。
3、應用層:將資料進行分析、儲存、計算、分發等。
那麼如何運作物聯網?我想題主應該是想問物聯網如何真正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舉幾個例子:
1、智慧農業,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定期灌溉或是按需灌溉;感測器採集現場溫溼度、瞭解現場情況,如果發現溼度過低,會將資訊反饋至伺服器端,服務端接收後根據程式設定向淋噴系統下方指令一小時後進行一次灌溉,灌溉量是多少。
2、智慧工廠,利用感測器採集現場裝置生產資訊,例如:溫度、壓力、流量、振動等等,發現異常後,及時控制裝置開關,避免發生故障。
3、智慧家居,家中電器裝置全部聯網後,房屋主人或是被授權使用者可以遠端控制其開關,或是做好啟用、停用機會。
實際上,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場景已經物聯網化,大到影片天網工程、小到門禁打卡,還有實時公交、水電煤遠端抄表控制等等,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場景用到物聯網技術。
-
3 # 程式猿茅哥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是指透過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與網路相連線,物體透過資訊傳播媒介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
從其定義可以看出,物聯網有兩個重要因素:
1、物聯網這個概念被提及已經很多年,但還是沒有企業級的應用出現的原因,很大原因就是,物聯網緊緊依賴於網路為基礎,原來的4G網路傳輸沒辦法達到物聯網實際應用需求,5G時代的到來可以完美解決物聯網的網路這個因素了;
2、物物相連的物聯網,從使用者端延伸和擴充套件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
物聯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各個領域都有了它的影子,小到個人的智慧家居、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監控等等,政府利用物聯網發揮其職能: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消防等等,企業利用其進行食品溯源、工業監測等等,大到國家可以利用物聯網進行敵情偵查、情報收集等等國防安全工作。
智慧家居:在智慧家居領域,國內有許多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了,小米已經推廣了小米電視、小米手環、掃地機器人等等;智慧家居結合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運用智慧硬體,物聯網技術,通訊技術,將與傢俱生活的各種子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透過統籌管理,讓家居生活更舒適,方便,有效,與安全。
智慧城市:將物聯網、網際網路、雲計算為代表的智慧感測技術、資訊網路技術、通訊傳輸技術和資料處理技術等有效地整合,並應用到整個交通系統中,城市的管理系統中,對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管理具有重大的幫助。阿里巴巴我們的都知道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人才儲備,在杭州構建的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全國的典型代表,而且全國各個城市都在向智慧城市靠攏,相信未來的城市將更加智慧化。
智慧能源:當前的能源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能源管理也越來越趨向於智慧化,在向清潔能源前進的同時,如何對能源進行管控也越來越重要。在電網領域、風能領域等等,可以透過構建的集感測等裝置獲取電網各層節點資源和裝置的執行狀態,進行分層次的控制管理和電力調配,實現能量流、資訊流和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提高裝置效利用率和能源有效利用率,保障民生安全和能源保障。
-
4 # 鍾小乖
物聯網,就是萬物皆可互聯的簡稱,就是隨著通訊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可以透過一個終端控制物品,包括家電,傢俱,騎車等!
-
5 # 智慧科環機械
物聯網操作工藝流程 :
1、構思產品→組建團隊→產品設計→原材料購進→產品零件製造→產品部件購進→產品裝配→產品廣告→客戶簽單→物流送貨→客戶驗收→售後服務→安全度過質保期→本次迴圈結束
2、當然,這一切都是透過因特網操作的。
-
6 # 小發先生VR
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是物聯網
我一般會本能的指著旁邊的桌椅板凳、花草樹木,說:“桌椅板凳、花草樹木”都可以連入網路。
這樣解釋,雖然很容易讓人理解。但是,這真的是物聯網麼?這些桌椅真的需要聯網麼?聯網的意義在哪裡?
海量接入,聽起來,感覺物聯網很美。他們為什麼要聯網,如何聯網、聯網之後要幹什麼。
泛物聯網的定義,容易理解,但是沒有意義。
所以泛泛的去說,萬物互聯,確實沒有意義。
有些搞嵌入式的朋友,會說“物聯網嘛,不就是嵌入式透過無線方式接入網路嘛,我們一直在幹嘛。”
以前我也會這麼描述。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夠準確:雖然我們可以透過自己方法,把一些資料透過網路傳輸到遠端。但是這裡說的“物聯網”的概念,應該是“internet”這個級別的概念,就是統一標準和協議,全世界組成一張統一的網路,可以按照我們的需求進行路由和傳輸。
物聯網的關鍵,在於“網”,這張網:統一標準、統一協議、全球互聯。當海量接入、電池供電、行動通訊、低功耗設計、
“智慧硬體”與“物聯網”其至今沒有成為現實是因為二者基礎定義都有極大缺陷。這種基礎定義的極大缺陷坑了數不清的人。前者缺乏意義,後者定義寬泛到無意義。
其實物聯網的概念是非常龐大的,它的核心概念就是——萬物互聯。可以將其理解為,任何有行使獨立功能的物體都可以聯網,並且能夠做到互通。
在我們的生活中,物聯網應用最為廣泛的場景——智慧家居,可以說是最貼近於我們的生活了,它們最大的能力不是在於人機互動,而是在於它們能夠將你家裡所有能夠聯上網的智慧家居裝置進行統一管理控制,形成一個小型的物聯網。
-
7 # 自動焊錫螺絲機
物聯網是指透過資訊感測器等裝置,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或裝置與網路相連線,透過資訊傳播媒介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等工作的功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來控制和運作物聯網,原理很簡單就是把家電聯網,比如空調等小家電,以前這些物品是不能上網的,現在就在這些物品上安裝WIFI,就讓這些物品連結上網,然後在手機或電腦上安裝APP軟體,只要這些物品的網路保持上網狀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透過wifi就能控制這些物品包括開啟或關停等工作功能,實現物聯網功能
-
8 # 草莓小哥哥
(一)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即“萬物相連的網際網路”,是指透過各種資訊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鐳射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線、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 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資訊,透過各類可能的網路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線,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慧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的資訊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物件形成互聯互通的網路。
(二)怎樣才能運作物聯網!?
(1)找到能真正發揮運營能力的工作崗位平臺,在網際網路運營工作這件事情上,大部分企業都需要,但是真正需要依靠以此為核心業務的只是少部分,畢竟投入的跟是否是核心業務很有關係,而有更好發揮運營能力的平臺才能更好地開展網際網路運營工作。
(2)專注於運營工作的任何一個細節,不單單是最基礎的工作,網際網路運營中細節點非常多,就單單說在文案編輯中的錯別字,這些都是需要運營者保持非常細心的工作狀態才能做好,當然面對日常的工作同樣需要保持專注,稍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問題。
(3)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不管是剛入門的運營工作者,而是已經在網際網路行業中打拼多年的運營人才,遇到困難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提高自己的成長機會來了, 只有面對不適,面對問題才可能得到更多歷練機會,這也是我們看待逆境的觀點。
(4)不斷給自己製造更多提升運營能力的機會,在工作中完成常規任務是最基本的,而做到工作之餘的提升才是快速提升自己的方法,就好像下班後的工作之餘,那部分時間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其實同樣應該給自己充電,在生活中去獲取知識,榮譽到骨子裡的學習才是最好的提升機會。
(5)保持學習的鬥志,在學校裡的學習或許只是決定未來學校的一個方向,但是在工作崗位上,特別是網際網路運營,保持學習是最基本的,不然什麼時候被淘汰都可能不知道,因此多去學習,保持衝勁就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捷徑。
-
9 # Java從入門到架構師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IoT)指的是世界各地數十億個物理裝置,它們現在已連線到網際網路,所有裝置都在收集和共享資料。得益於超低價電腦晶片的到來和無線網路的普及,有可能把任何東西,從一些小 藥丸的東西一樣大的 飛機,到物聯網的一部分。連線所有這些不同的物件併為其新增感測器,可以為裝置提供一定程度的數字智慧,而這些裝置本來就很笨拙,從而使它們能夠在不涉及人類的情況下進行實時資料通訊。物聯網使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使我們周圍世界的結構更加智慧,響應能力更強。
物聯網裝置的一個例子是什麼?
如果可以將任何物理物件連線到Internet進行控制或交流資訊,則幾乎可以將其轉換為IoT裝置。
可以使用智慧手機應用程式開啟的燈泡是IoT裝置,辦公室中的運動感測器或智慧恆溫器或連線的路燈也是如此。物聯網裝置可能像孩子的玩具一樣蓬鬆,或者像無人駕駛卡車一樣嚴重 。一些較大的物件本身可能裝有許多較小的IoT元件,例如噴氣引擎,現在裝有成千上萬個感測器,這些感測器收集並傳輸回資料以確保其有效執行。智慧城市專案正在以更大的規模向整個區域填充感測器,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控制環境。
物聯網一詞主要用於通常不期望具有網際網路連線且可以獨立於人為操作與網路通訊的裝置。因此,通常不將PC視為IoT裝置,也不將其視為智慧手機-即使智慧手機塞滿了感測器。但是,智慧手錶,健身帶或其他可穿戴裝置可能會被視為IoT裝置。
物聯網的歷史是什麼?
在最終成為具有成本效益的,可以連線數十億個裝置的處理器之前,需要價格低廉,省電,幾乎可以一次性使用的處理器。RFID標籤(可以無線通訊的低功耗晶片)的採用,以及寬頻網際網路以及蜂窩和無線網路可用性的提高,解決了部分問題。IPv6的採用 -除其他事項外,應為世界上可能需要的每臺裝置(或確實是這個星系)提供足夠的IP地址-也是IoT擴充套件的必要步驟。
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在1999年提出了“物聯網”一詞,儘管該技術至少花了十年的時間才能趕上這一願景。
物聯網將人類文化的互聯性(我們的“事物”)與數字資訊系統的互聯性(“網際網路”)整合在一起。那就是物聯網。”阿什頓對ZDNet說。
將RFID標籤新增到昂貴的裝置中以幫助跟蹤其位置是最早的物聯網應用之一。但是從那以後,新增感測器和與物件的Internet連線的成本一直在下降,專家預測,這種基本功能一天的成本可能僅為10美分,幾乎可以將所有內容連線到Internet。
物聯網最初是商業和製造業最感興趣的地方,它的應用有時稱為機器對機器(M2M),但現在的重點是用智慧裝置填充我們的家庭和辦公室,將其轉變為幾乎與大家。對於與網際網路連線的裝置的早期建議包括“部落格”(將其自身的資料記錄在部落格上並記錄到網際網路上的物件),無處不在的計算(或“ ubicomp”),無形的計算和普適的計算。但是,正是物聯網和物聯網陷入了困境。
夢想著物聯網的人說,要想成功,就必須首先失敗
物聯網有多大?
越來越大-互聯事物已經比世界上的人們更多。
技術分析公司IDC預測,到2025年,總共將有416億個聯網的IoT裝置。這也表明工業和汽車裝置代表了連線“事物”的最大機會,但它也看到了近期智慧家居和可穿戴裝置的廣泛採用。
另一位技術分析師Gartner預測,今年企業和汽車行業將佔58億臺裝置,比2019年增長近四分之一。由於智慧電錶的不斷推出,公用事業將是物聯網的最大使用者。入侵檢測和網路攝像頭等安全裝置將是物聯網裝置的第二大用途。樓宇自動化(如聯網照明)將是增長最快的行業,其次是汽車(聯網汽車)和醫療保健(監測慢性病)。
圖片:Gartner物聯網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物聯網對企業的好處取決於特定的實施;敏捷性和效率通常是首要考慮因素。這個想法是,企業應該有權訪問有關其自身產品和內部系統的更多資料,從而具有進行更改的更大能力。
另請參閱:SMB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物聯網計劃的優勢
製造商正在為其產品的元件中新增感測器,以便他們可以將有關其效能的資料傳輸回去。
-
10 # 樂創物聯
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網路技術,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資訊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的定義在不同的方面,會議不同的理解和解釋。目前,有關物聯網的定義的爭議還在進行之中,尚未形成一個世界範圍內認可的權威的定義。瞭解物聯網,需要了解全面分析其實質性技術要素。
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簡單地說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物聯網透過各種資訊感知裝置,按照約定的通訊協議將智慧物件互聯起來,透過各種通訊網路進行資訊傳輸與交換,以實現決策與控制的一種資訊網路。
這個定義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資訊的全面感知;
2、透過網路傳輸;
3、智慧決策與控制;
物聯網萬物物聯的世界
物聯網的發展
1、u-Japan和u-Korea戰略
2、ICT新模式—物聯網(IOT)發展報告
3、智慧地球
4、未來物聯網的發展
物聯網多領域發展
我之前是學習機械的,工作幾年,發現工業物聯網行業是未來的風口。就辭職考研了,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究的是機電一體化與物聯網控制。
物聯網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諸如:無線感測網路技術、感測器技術、M2M技術、雲計算及中簡件技術。我構建一套智慧家居系統。主要透過感測器與執行器對家居產品的資料採集與控制,經過硬體層,透過傳輸層,將資料上傳到軟體中介軟體物聯網雲平臺,利用手機APP、WEB等應用層檢視資料與控制執行器。
-
11 # TOP域名
物聯網是透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因特網連線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體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夠被納入“物聯網”的範圍;要有相應資訊的接收器,要有資料傳輸通路,要有一定的儲存功能,要有中央控制單元(CPU),要有作業系統,要有專門的應用程式,要有資料傳送器,遵循物聯網的通訊協議,在世界網路中有可被識別的唯一編號。
物聯網在移動監測、智慧可穿戴、POS機、氣象、醫療和能源等行業用途很大,而且是實現裝置聯網不可或缺的產品,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註冊。
-
12 # 拉邦結拍
物聯網是透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鐳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因特網連線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這一概念提出已有20多年,但受全球各國重視是2008年和2009年這兩年,各國紛紛推出物聯網相關政策,中國也開啟了物聯網發展里程碑的年份,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經過10年發展,物聯網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在雲+AI等技術加持下,讓物聯網得到了廣泛應用,產業發展迅猛,也迎來了黃金髮展時代。
運營商、半導體廠商、通訊裝置、雲服務商和應用端等形成物聯網產業鏈,而NB-IoT和LoRa等LPWA低功耗廣域網通訊技術,解決物聯網大規模部署連線等需求,繼而使得物聯網在工業、零售、物流和交通等垂直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物聯網在移動監測、智慧可穿戴、POS機、氣象、醫療和能源等行業用途很大,而且是實現裝置聯網不可或缺的產品,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註冊。
-
13 # 諸葛鋼軼
真沒想到網際網路的紅利期還沒過去,物聯網時代鏘鏘而來。本答主對這個話題特有興趣,也有些自己的看法。特此記錄,如有不妥,請多包涵。
# 使用者角度
對使用者來說,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真的沒有太大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物聯網提供的內容和服務與網際網路不同了。
如果我是一位物聯網使用者,我只需要知道我的物聯網有哪些資訊(家裡的燈打開了,辦公室的電腦關閉了),以及我能做什麼(把燈關掉,開啟辦公室的電腦)。這是物聯網提供給我的內容和服務。
# 技術角度
但是,從從技術角度來看,物聯網和網際網路差別太大了!
網際網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直到現在很少有網際網路是一種技術的說法,只是偶爾聽說某項技術屬於網際網路技術。對網際網路而言,我們通常都會說Web開發技術、搜尋引擎技術、網路遊戲技術、移動開發技術、影片直播技術等屬於網際網路技術。
(網際網路技術組成舉例,待補充)
而物聯網技術,是把電子、通訊、計算機三大領域的技術融合起來,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實現物物相連。
從技術層次來看,物聯網有四個層次:感知識別層、網路構建層、服務管理層、綜合應用層。
感知識別層,主要是感知資訊,比如這個房間的溫溼度,窗簾是否開啟,空調是否開啟等。溫溼度感測器、紅外檢測、攝像頭、麥克風等等都可以算在這一層次。
網路構建層,感測器讀取到資訊後,就可以透過網路把資料傳送到後臺,構建網路的技術就是屬於網路層。比如GPRS、WiFi、藍芽等。
服務管理層,處理資訊的一個層次,可以理解為雲端或後臺伺服器。網路層把資料傳輸到後臺伺服器,伺服器根據需要對資料進行儲存、計算、分析等等。
綜合應用層,有些文獻把物聯網分為三個層次,其實是把應用層和服務層合併到一起了。再分細一點的話,是可以分出一個應用層或服務層出來的。這裡的應用層,是指伺服器處理好資料後,把資料展現給使用者看的一個層次(網頁、APP),或者說是一個通知使用者的層次(郵件、簡訊等),可以理解為前端。
說點題外話,關於網路層,有些人會有疑問,不是說物聯網的基礎是網際網路嗎?藍芽、RFID、ZigBee這些網路都不連不上網際網路,怎麼也算物聯網呢?比如一個基於藍芽的門禁鎖,基於RFID的公交卡校園卡,基於ZigBee的農業大棚管理系統等等。
的確,這些設施都沒有連上網際網路,但在我眼中已經算是物聯網技術。前面我也說過,物聯網技術,是電子、通訊、計算機三大領域技術的融合,本質上是不存在什麼「物聯網技術」,類似於網際網路技術就是建站技術、影片直播技術、APP開發技術等。另外,讓藍芽、RFID、ZigBee等連上Internet也不是個難題——閘道器。現在已經有ZigBee網關了,ZigBee經過閘道器,可以轉換為WiFi訊號或者直接透過網線連線到伺服器;藍芽可以直接連到使用者手機,然後再透過手機連線伺服器,當然要做一個藍芽閘道器也不是問題。RFID,手機的NFC本質上就是RFID,現在有些手機都可以直接充交通卡了呢。
其實,與其說物聯網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一個時代(網際網路也是一個時代),它透過對相關技術進行整合,形成了一個時代的概念,是一個建立在技術基礎之上的時代。
# 開發者角度
終於能寫一點自己的東西了,以上的「使用者角度」和「技術角度」我都參考了一定程度的資料,同時結合自己的看法表達了出來。畢竟我本職是嵌入式工程師,任職於一家物聯網公司,不敢說自己在物聯網或網際網路領域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還是有些有趣的事情。下面稍微寫寫我所接觸的IT程式設計師對開發的概念。
根據我的觀察及平時的交流,我們公司後臺程式設計師對連上網的「物」,就是一個概念——「裝置」!比如說,這個房間的燈、窗簾、空調連上了後臺,它們對後臺開發者來說,就是三種裝置,門口影片對講機,連上網路後,就是一個裝置。這樣叫法其實無可厚非,但是我作為一個電子出身的開發者,講的術語都是電子、硬體、微控制器、元器件,突然和我講一個裝置?裝置是個什麼東東?(黑人問號)
其實,像我們這種沒有硬體基因的物聯網公司,大多是買別人的裝置,然後根據廠家提供的文件再進行開發。所以對後臺程式設計師來說,他們是不需要知道這個裝置是怎麼開發出來的,只需要知道有哪些介面,以及怎麼呼叫即可。當然,後臺開發者除了要給裝置聯網配置,還要開發使用者系統、日誌、裝置資料處理等等,這些和網際網路公司的差不多。
而物聯網裝置開發者要做一款物聯網裝置就不是呼叫介面那麼簡單的事情了,我們並沒有網際網路技術那麼多的框架可以使用。物聯網裝置開發者,或者說嵌入式/微控制器工程師——這裡先說硬體工程師,開發視角就是電子元器件、微控制器、感測器等,以及會用到電烙鐵、萬用表測試工具。如果公司人手不足,物聯網裝置開發者還要擔任嵌入式軟體工程師的職責,編寫微控制器程式,下載程式碼到晶片,如果這個裝置要聯網,還有考慮用網口呢還是WiFi呢 ?為了給後臺開發者提供介面,還需要在微控制器上編寫通訊協議。嵌入式軟體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移植程式碼。
我們公司的前端開發者也是不懂硬體的,其實也沒必要,前端開發者只要根據服務後臺提供的介面,把裝置資訊展示到Web端或手機端即可。前端工程師,專心把美工設計師設計的介面實現出來即可。
前面簡單寫了下前後臺開發者和裝置開發者的視角,感覺只是多了個裝置需要關注,其它方面似乎和網際網路公司沒有多大差別。
實際上,做網際網路金融的是網際網路行業+金融行業,做網遊的是網際網路+文娛,做電商的是網際網路+傳統銷售行業,做網際網路教育的是網際網路+傳統教育,那麼做物聯網的也很簡單了,就是網際網路+電子/電力裝置。
-
14 # delta
讓物聯網更智慧
由中國通訊學會、中國電子學會聯合主辦的“2018年全國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大會(CIoT 2018)”在杭州開幕。當下,物聯網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智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和重要引擎。東軟集團平臺產品本部先行產品研發事業部大資料業務總監劉長虹博士基於東軟在製造業、能源、新能源等領域的成功實踐,分享瞭如何利用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幫助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
東軟RealSight IoT物聯網智慧分析平臺包括邊緣層、平臺層、應用層三個部分,提供從工業裝置連線、資料採集到工業大資料平臺再到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一站式服務。
劉長虹博士介紹,該平臺融合了東軟的人工智慧技術。SaCa RealRec資料科學平臺的Auto ML自動化機器學習技術不僅提高了建模效率,還可以讓更多懂業務的人參與到工業模型構建中。透過SaCa DeepCogni知識服務平臺的資訊抽取和知識融合技術,可以將原本沒有聯絡的資料連通整合在一起,形成工業知識圖譜,從而實現基於知識庫的延伸服務,提供更有價值的決策支援。
隨著物聯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應用場景也愈加豐富,不斷驅動物聯網技術創新。據悉,東軟RealSight IoT物聯網智慧分析平臺可以針對不同場景進行資料的採集、處理、告警、展現、分析、預測、控制。目前在新能源風電、空調、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車聯網、製造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
15 # 皮小特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如名字所描述,物聯網還是集中於Internet網際網路上,透過網際網路將物與物相互連線起來,即萬物互聯之意。
實物入網並實現控制的一個簡單流程----物體透過硬體(例如esp8266)將物體接入網際網路中,移動端裝置或者pc端就可以實現遠端控制,再由esp8266透過各種通訊協議(can匯流排、uart、iic)與各種微控制器(stc系列微控制器、stm32)和各種微處理器(樹莓派)通訊,再有相應的控制器去控制相應的裝置運轉,從而實現簡單的入網步驟。現在比較耳熟能詳的物聯網平臺有阿里雲、華為雲,noenet等,試了都還不錯。
-
16 # Vivian44238
物聯網,就是透過感測器等各種裝置採集光、熱等資訊,例如環境中的溫溼度。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需要的介質就是各種感測器、掃描器等、加之採集資訊系統、儲存資訊的雲平臺,有需要你還可以根據採集資訊製作對應的大屏,用於資料展示。具體怎麼採集,我有發現一個免費好用的平臺,你可以看看。在我文章裡面有介紹。
-
17 # 寧教授網路空間元宇宙
物聯網可以透過先進的識別技術,把所有物體的狀況轉化為各種引數,再透過網際網路實現資訊共享,形成一個關聯萬物的網路。
完整的IoT系統集成了四個不同的元件:感測器/裝置,連線,資料處理和使用者介面。IoT系統由透過某種連線與雲“通話”的感測器/裝置組成。一旦資料進入雲端,軟體就會處理它,然後可能決定執行一個動作,例如傳送警報或自動調整感測器/裝置,最終展示在使用者介面。
-
18 # 華為雲開發者聯盟
物聯網是什麼
物聯網在近些年以來一直都是熱點,人人都在提物聯網。但物聯網到底是什麼?究竟能做什麼?今天我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了解。
說起物聯網,你是不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沒錯,從隨處可見的射頻技術,智慧穿戴,智慧電器,到迅猛發展的智慧家庭,智慧交通,共享單車,無人機運輸,智慧醫療等等等等。這些科技應用的背後都是物聯網,但它們卻又遠不足以代表物聯網的全部。
物聯網這項基於通訊感知技術,擁有無限開發潛能的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已經掀起了世界資訊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並將引發生產和生活方式巨大變革。那麼通訊感知技術何以成就瞭如此強大的物聯網,這次答案需要你自己來找尋。
場景一:當你早上拿車鑰匙出門上班,在電腦旁待命的感應器檢測到之後就會透過網際網路絡自動發起一系列事件,比如透過簡訊或者喇叭自動播報今天的天氣,在電腦上顯示快捷通暢的開車路徑並估算路上所花時間,同時透過簡訊或者即時聊天工具告知你的同事你將馬上到達等。
場景二:想象一下,聯網冰箱可以監視冰箱裡的食物,在我們去超市的時候,家裡的冰箱會告訴.我們缺少些什麼,也會告訴我們食物什麼時候過期。它還可以跟蹤常用的美食網站,為你收集食譜並在你的購物單裡新增配料。這種冰箱知道你喜歡吃什麼東西,依據的是你給每頓飯做出的評分。它可以照顧你的身體,因為它知道什麼食物對你有好處。
場景三:使用者開通了家庭安防業務,可以透過PC或手機等終端遠端檢視家裡的各種環境引數、安全狀態和影片監控影象。當網路接入速度較快時,使用者可以看到一個以三維立體影象顯示的家庭實景圖,並且採用警示燈等方式顯示危險;使用者還可以透過滑鼠拖動從不同的視角檢視具體情況;在網路接入速度較慢時,使用者可以透過一個文字和簡單的圖示觀察家庭安全狀態和危險訊號。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物聯網的大概用途了吧。
物聯網按照百度的話來說: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指透過各種資訊感測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鐳射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線、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資訊,透過各類可能的網路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線,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慧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的資訊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物件形成互聯互通的網路 。
一句話概括,“物物相連,萬物互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充套件的網路,將各種資訊感測裝置與網路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我們可以透過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與網路相連線,物體透過資訊傳播媒介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片、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物聯網的本質就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物聯網是為了打破地域限制,實現物物之間按需進行的資訊獲取、傳遞、儲存、融合、使用等服務的網路。因此,物聯網應該具備如下3個能力: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
(1) 全面感知:利用RFID、感測器、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資訊,包括使用者位置、周邊環境、個體喜好、身體狀況、情緒、環境溫度、溼度,以及使用者業務感受、網路狀態等。
(2) 可靠傳遞:透過各種網路融合、業務融合、終端融合、運營管理融合,將物體的資訊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
(3) 智慧處理: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慧計算技術,對海量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進行實時智慧化控制。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使用手機等裝置獲取、輸出資訊,都是屬於人機互動模型,是以人為主體在網路上傳輸資料和資訊,而物聯網時代,則是把“人”的主體換成了“物”。這麼說可能不好理解,我們舉一個例子,假設在一條工廠的流水線上,有A,B,C三個機器協調工作,
但是,某一天B突然出現了故障,但是C依然再繼續操作,還好小明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停止了整條流水線,挽回了損失。這就是典型的人機交流。
一旦某個機器發生故障,別的機器並不知情,所以需要人來參與,保證流水線協調工作;但是在物聯網時代,機器可以互相交流,B一旦發生了故障,馬上將故障資訊傳送給維修機器人和機器A和C,A和C即刻停止了操作,減少了損失,維修機器人可以在第一時間安排維修工作,最快的恢復流水線運作。
按照這樣的思路,以後你可能再也不用擔心堵車了,當所有的汽車都接入物聯網之後,一旦前方發生事故,造成堵車,在最前面的車會將資訊傳遞給其他的車輛,能夠讓他們及時更換路線,避免堵車,而不需要透過第三方的軟體,比如百度或者是高德地圖,再告訴其他的車輛。
那麼神奇的物聯網是怎麼工作的呢?
簡單來說,物聯網主要分為3個組成部分,感測器(device)使物能夠接受資訊,感知資訊,網路連線(connectivity)低功率廣域網路協議,資料處理(cloud)雲計算。
感測器被安裝在各種產品中,它們就是萬物互聯的物,這些感測器或者是晶片,讓產品擁有感知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同樣,傳統的家電產品,也可以藉助這些晶片智慧化。
產品在收集完了資料之後,就要上傳到雲端進行雲端進行集中處理,這個過程中就是透過網路連線(connectivity)來完成,5G雖強,但是並不適用所有情境下的傳輸要求,物聯網還需要低功耗,長距離的傳輸協議。即低功率廣域網路。
物聯網的最後一個部分,資料處理,資料處理的目的在於,將原始的資料轉換為有用的資訊,資料處理一般都是在雲伺服器上完成,這些伺服器就是智慧音箱的大腦,資料在這裡進行處理過後,再以直觀易懂的形式返回給使用者。
傳輸網路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一資訊傳遞和處理。網路層包括通訊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網路、網路管理中心和資訊處理中心等。網路層將感知層獲取的資訊進行傳遞和處理。
業務與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一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慧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慧化,這類似於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雖然,物聯網具體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還不得而知,但它的發展令人期待,在4G時代,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很多物聯網的雛形,如今隨著5G已經正式開始商用,似乎離理想中的物聯網又近了一步,從4G到5G不只是多了一個G那麼簡單,我不知道5G究竟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5G正在開啟更多可能的大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科幻、智慧、高效。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IT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物聯網概念簡單的理解就是“物物相連的網路”,隨著物聯網相關技術體系的不斷髮展和完善,目前物聯網概念也得到了不斷的拓展,尤其在當前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推動下,物聯網的功能邊界也在不斷拓展。
當前,物聯網的技術體系可以劃分為六個大的層次,涉及到裝置層、網路層、物聯網平臺層、資料分析層、應用層和安全層,其中裝置層和網路層是傳統物聯網技術體系比較關注的內容,當前物聯網平臺獲得了大型科技公司的關注,相關技術也正逐步成熟。
物聯網平臺對於打造物聯網生態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物聯網平臺自身的價值空間也非常大,所以當前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也紛紛在物聯網平臺領域發力,以便於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目前有不少物聯網平臺已經逐漸被推向市場,相關的生態體系也在逐漸完善和發展。相信在5G通訊的推動下,物聯網平臺將釋放出大量的發展紅利,中小創業者藉助於物聯網平臺可以完成大量的行業創新。
基於物聯網平臺之上有兩個關鍵層,一個是資料分析層,另一個是應用層,這兩層能夠明顯提升物聯網的應用價值,也是未來物聯網領域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資料分析層與大資料有密切的關係,透過資料分析能夠使得物聯網採集的大量資料完成價值化的過程,從而提升物聯網的價值增量。
應用層涉及到另一個重要的技術體系,那就是人工智慧,物聯網也是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落地應用的重要場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會推動物聯網的發展。目前AIoT概念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相關領域也會有大量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