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佛緣小王修禪定

    題主可以看下這本書

    附上目錄

    牛溲解得三軍危——車前子的故事將軍通神譽滿天——大黃的故事十方九歸女中寶——當歸的故事瑞露生津洗內塵——地黃的故事滿枝雞舌散涎香——丁香的故事銀絲如綿療頑疾——杜仲的故事安魂養神可延年——茯苓的故事天子私藏的毒藥——附子的故事藥中“國老”一美稱——甘草的故事一勺延齡甘露味——枸杞的故事補藥之長多佳話——黃芪的故事根似連珠“治痢王”——黃連的故事根葉花實皆可服——黃精的故事花發金銀香滿架——金銀花的故事傲霜金露延壽客——菊花的故事井口橘葉譜傳奇——化州橘紅的故事推牆倒壁顯神功——萊菔子的故事方中妙藥還陽草——靈芝的故事皇帝小名當藥名——劉寄奴的故事醉心蒙汗麻沸散——曼陀羅的故事藥中至貴數醜寶——牛黃的故事千草之靈地之精——人參的故事沙漠奇珍賽人參——肉蓯蓉的故事南國神草藏玄機——三七的故事藥粥相伴學長年——山藥的故事藥食兼用家常備——生薑的故事田間小草禁宮花——王不留行的故事獨秀冰雪西域葩——雪蓮花的故事天下母親離不了——益母草的故事益智強志小草同——遠志的故事

  • 2 # 貓蒲貓譜

    砂仁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民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麼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後,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嚐了以後,覺得這種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後,效果較好。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砂仁”的由來。

    車前草

    相傳,堯舜禹時期,江西雨水過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發生水災,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沒,房屋被衝倒,無家可歸。舜帝知情後,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們採用疏導法,疏通贛江,工程進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帶。當年夏天,因久旱無雨,天氣炎熱,工人們發昏發燒,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計其數,大大地影響了工程的進展。

    舜帝知道後,派禹帶醫師前往工地診治仍無濟於事,急得禹和伯益將軍在帳蓬前來回踱步,坐立不安。一天,一位老大爺捧了一把草要見伯益將軍和禹,禹命老大爺入帳,問其何事,老大爺說:“我是餵馬的馬伕,我觀察到馬群中有一些馬匹撒尿清澈明亮,飲食很好。而有一些馬匹卻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來那些飲食很好的馬經常吃長在馬車前面的這種草。我就扯了這種草喂那些生病的馬,結果第二天這些病馬全好了。我又試著用這種草熬成水給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結果他們的病也好了。”禹和伯益聽後十分高興,於是命令手下都去扯這種草來治病,結果患病計程車兵喝了這種草熬成的水後,不到兩天就痊癒了。

    因為馬匹是在馬車前面吃的這種草,所以就將這種草藥命名為“車前草”。

    麻黃

    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

    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

    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

    “什麼藥?”

    “無葉草。”

    “怎麼啦?”

    “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

    “記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 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

    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

    師傅說:“小人無罪。”

    “怎麼能說你無罪?”

    “關於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

    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

    徒弟背到:“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

    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

    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

    “你用的什麼藥?”

    “無葉草的莖。”

    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藥,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斷腸草

    民間傳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訪,他為的是設法到海寧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親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一路上,眾多大內高手在暗中保護,他晝行夜宿,鞍馬勞頓,對人間旅途之苦頗有領略。

    這一天,他來到了鎮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後,乾隆輾轉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癢難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藥鋪,一中年人持燭為乾隆開了門。“恕小生深夜打擾,求先生配點草藥。”年輕儒雅的乾隆像個富家公子一樣上前行禮。“客官請坐,反正我還未就寢。”主人答。乾隆藉著燈光一看,這位草藥先生深夜還在抄寫藥書,可見是個勤奮之人。主人為乾隆沏上茶,兩人便攀談起來,無奈乾隆身上各處時有奇癢,忍不住要去抓撓,又怕失禮,於是將自己的病症先告訴了草藥郎中。這郎中先生十分認真地檢查後,告訴乾隆說:“你患的是疥癬,民間又叫疥癩瘡,是面板病中的一種頑疾,能治,但需遵醫囑:用藥後不能用手直接抓癢,更不能入口,因為此草藥有劇毒。”“先生能告訴我此草藥的名字嗎?”乾隆好奇地問。“叫‘斷腸草’。相傳當年神農嘗百草,遇到了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子,開著淡黃色小花。他摘了幾片嫩葉放到口中品嚐,剛嚼碎嚥下,就毒性大發,還沒來得及吃解毒藥,神農的腸子已斷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這種令神農斷腸而死的藤子,就被人們稱為‘斷腸草’。”郎中告訴這位好奇的年輕人。

    乾隆的頑疾被治癒了,他重賞了這位郎中,又揮毫為其草藥店寫下了“神農百草堂”幾個大字,自此,它便名振大江南北。

    相思子

    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徵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豔,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唐代詩人王維有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根據故事借物抒情表達相思,委婉含蓄,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詩。

    甘草

    從前,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有位草藥郎中,他總是很熱心地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給一位鄉民治病未歸,家裡卻來了許多求醫的人。郎中妻子一看這麼多人急等著丈夫治病,而丈夫一時又回不來,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藥嘛,一把一把的草藥,一包一包地往外發放,我何不替他包點草藥把這些求醫的人打發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的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來咬上一口,覺得甘甜怡口。於是,她就把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紙一包一包地包好,發給了那些病人說:“這是我家郎中留下的藥,你們趕快拿回去煎水喝吧。”

    過了些日子,幾個病癒的人特地登門來答謝郎中,說吃了他留下的藥,病就好了。草藥郎中一聽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卻心中有數,趕忙把他拉到一邊,小聲對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藥郎中又急忙詢問那幾個人的病情,方知他們分別患了咽喉疼痛、中毒腫脹之病。此後,草藥郎中便在治療咽喉腫痛和中毒腫脹時,均使用這種“乾草”。由於該草藥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稱作“甘草”,並一直沿用至今。

    丁香

    丁香,又名“雞舌香”,在古代,它曾為治療口臭立下過汗馬功勞。

    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長像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事與願違,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聞之羞愧無比,從此之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稱丁香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藥,由於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西漢古屍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

    徐長卿

    相傳在唐代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外出打獵,不慎被毒蛇咬傷,病情十分嚴重。御醫們用了許多貴重藥材,均不見效,急得團團轉,只得張榜招賢:“誰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賞。”民間醫生徐長卿看見榜文,便揭榜進宮為皇帝治病。

    徐長卿把自己採來的“蛇痢草”取三兩煎好,一日兩次讓李世民服下,餘下的藥液用作外洗。第2天病情就有了好轉。再連服3天,症狀就完全消失了。李世民高興地說:“先生名不虛傳,果然藥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何藥?”徐聽了急忙跪下,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話。原來李世民被蛇咬傷後,下了一道聖旨,凡是帶“蛇”字的都要忌諱,誰說了帶“蛇”字的話都要治罪。情急之下,一旁的丞相魏徵靈機一動,連忙為他解圍說:“徐先生,這草藥是不是還沒有名字?”徐會意忙說:“稟萬歲,這草藥尚無名字,請皇上賜名。”皇上不假思索地說:“是徐先生用這草藥治好了朕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長卿’吧,以免後人忘記。”皇帝金口玉言,說一不二,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中草藥“徐長卿”的名字也就傳開了,並一直沿用至今。

    浮萍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李時珍採藥避雨來到一條小船上。老漁翁和他的兩個不到10歲的孫子熱情地接待了他。老漁翁為李時珍端來吃的,李時珍也從包裡拿出一瓶酒,招呼主人一齊坐下共酌。交談了一會兒,老人對李時珍身份身份便清楚了,老人把自己知道的藥物知識全告訴了他。末了,老漁翁想起一個問題,說:“我們這裡還有一種草藥,能治身癢、癬瘡。”

    李時珍問:“它生長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徵呢?”“這種草長在水上,離我們很近。”老漁翁笑哈哈地又說了四句話:“天生靈芝本無根,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根青青泛水面。” 在一旁大孫子聽後說了一首童謠:“有根不帶沙,有葉不開花。最愛隨風飄,江河都是家。” 接著,小孫子也唱了一段兒歌: “有根不著地,有葉不開花。整日隨風飄,四海就是家。”“這三個謎語都是一個謎底,你們祖孫三人出題考我也!”李時珍低頭思索了一會兒,忽然眼睛一亮,抬頭看到船外,一種水草在風雨中依然團聚不散,飄飄遊遊,便指著船外說“就是它!”就是它,它是什麼?您能猜得出嗎?它就是“浮萍”。

    劉寄奴

    劉寄奴本來是宋武帝劉裕的小名,為什麼又成了一味中藥名呢?原來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第二天他又上山,卻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裡為誰搗藥?治什麼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採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到:“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童子嚇得棄藥逃跑,寄奴便將其草藥和臼內搗成的藥漿一併拿回,用此藥給人治療,頗有奇效。後來,劉寄奴領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藥搗碎,敷在傷口,很快癒合,甚為靈驗。但士兵們都不知道叫什麼藥,只知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草,所以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藥,一直流傳到現在。

    龍眼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錢的員外,帶領當地百姓修壩築堤,種田養魚,不出幾年,當年那洪澇之地己經變成了一個百姓安居樂業的魚米之鄉。但錢官員結婚三年仍然膝下無子,常為此唏噓不已。當地百姓深為錢員外的勤政愛民所感動,紛紛表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納給錢員外作妾。終於,錢員外在五十三歲時得了個兒子。錢員外閤家歡喜,日日歡宴夜夜笙簫三天方罷。

    可不幸的是,由於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嬌生慣養的緣故吧,錢員外的兒子長得又瘦又小,經常發熱、咳嗽,弱不禁風,十歲的時候看上去仍像個四五歲的孩子。為此,錢員外為他求醫問藥,請遍名醫郎中,嚐盡民間偏方,可身體就是強壯不起來。遠房親戚王夫人聞訊,千里迢迢地從遠方前往錢府,好心地對錢員外說:“龍眼能治虛勞羸弱,若貴公子要強身健體,我看非吃龍眼不可呢。”

    錢員外不解地問:“為什麼呢,夫人?”王夫人解釋說:“當年哪吒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還挖了龍眼。這時,恰好有位叫海子的窮人家孩子因缺乏營養,身體羸弱,常常患病,經調補多月仍不見好轉。哪吒聞訊之後,便立即把龍眼給海子吃了。海子吃了龍眼之後,不僅身體強壯起來,不再患病,而且漸漸地長成了個彪形大漢,結婚後生了十三個龍鳳,自己也活了一百三十多歲。海子仙逝後,他的墳上長出一棵龍眼樹,樹上結滿了龍眼。東海邊上的百姓聞訊後,紛紛前去摘取龍眼,食肉後以核種樹。此後家家戶戶都種龍眼樹,食龍眼肉,因而個個都身強體健,不患疾病。”

    錢員外聽罷大喜,立即命人去東海邊採摘了大量的龍眼,連續一個月天天給兒子吃,並把吃不完的龍眼取肉曬乾,時時讓兒子進食,他又把龍眼核在院前屋後播種,大量種植。兒子由於經常吃龍眼,於是身體漸漸地變得強壯起來,後來在錢員外的教誨下學文習武,並考取功名,成為一名像父親一樣熱心為百姓謀福祉的好官員。

    羅漢果

    在很久很久以前,廣西某地有一個古老的瑤寨,寨中有一位姓羅的樵夫。因為父親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勤於勞作,孝敬母親,深得鄉親們的讚賞。

    一年秋天,樵夫的母親患了風寒症,整天咳喘不已,異常痛苦。樵夫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但是家中一貧如洗,一日兩餐尚難保證,根本沒有餘錢請郎中診治。無奈,他只好更加辛勞地上山砍柴,希望以賣柴所得的微薄銀兩為母親求醫問藥。

    一天清晨,樵夫又和往日一樣,空著肚子,早早地就上山砍柴。在一片密林中,他揮刀砍啊砍啊,一不小心,他砍中了一個馬蜂窩。頃時馬蜂嗡嗡亂飛,樵夫在驚恐中連連後退。一隻奇大無比的馬蜂追趕上樵夫,在他裸露著的手臂上狠狠一蜇,被蜇處立即變得紅腫起來,疼痛不已,樵夫感到心悸氣促、頭暈目眩。他孤身影只置身於這僻靜的山中,無醫可求,自己又不識草藥藥性,更不懂得對症治療,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無奈之下,他只好強忍著劇痛和頭暈心悸等不適,踉踉蹌蹌地向山下走去。

    走了長長的一段崎嶇山路,他感到累了,於是坐下稍作休息。不經意間,他聞到一陣沁人心脾的水果般的香味。奇怪,在這荒無人煙的山野中,何來的水果?環顧四周,他看見眼前不遠處長著一團團一簇簇的青藤,青藤上結滿了一隻只不知名的形似葫蘆的野果。又餓又累的他心中一喜,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去,摘下一隻,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沒想到這野果不僅香甜可口,而且清涼怡人,與自已被馬蜂蜇傷的紅腫熱痛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他突發奇想:說不定以清涼的果汁塗在傷口上會緩解疼痛呢。於是,他把果汁往傷口上塗。即時,他感到傷處有一種說不出的清涼!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傷處的疼痛竟開始緩解,沒過多久,傷處紅腫疼痛消失,彷彿未曾被馬蜂蜇過一般。驚喜之餘,他便摘了好些野果帶回家中,給患病的母親當水果吃。

    樵夫的母親吃了這種野果後,第一天覺得清涼潤喉,神清氣爽;第二天覺得咳喘有所減輕……見這果子不但好吃省糧,而且有助於母親病情緩解,樵夫高興極了,於是便天天上山採摘新鮮的果子給母親吃。如此連續吃了一個多月後,母親的咳喘病竟不治而愈,不費半點銀兩。母子二人喜不自勝,逢人便說這野果的神奇功效,他們採摘很多這種野果,曬乾備用。每當遇上患有咳喘病的窮人,便免費送上,教病人煎水飲用,因此治癒了不少患咳喘病的窮人。

    恰逢此時,一位周遊列國、懸壺濟世的人稱"漢郎中"的醫生行至此地,聽聞樵夫以野果治癒母親咳喘病之事,心中一動,於是親臨樵夫家中,品嚐這既能充飢又能治病的不知名的野果。漢郎中還在樵夫的帶領下上山採摘,潛心研究,看能不能當藥材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試用,漢郎中發現此野果性味甘、涼,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利咽潤喉和潤腸通便之功效,於是便廣泛用於民間。由於樵夫姓羅,郎中名漢,後人為緬懷他們的功績,便把這種不知名的野果稱之為"羅漢果"。

  • 3 # 一葉輕舟85

    這裡流傳有十二大中草藥民間故事——

    1、唐太宗巧遇徐長卿愈蛇傷。

    2、漁翁出謎考藥聖李時珍。

    3、南朝宋武帝劉裕命名箭傷藥劉寄奴。

    4、牧童巧識砂仁草治牛瘟。

    5、誤用麻黃草惹麻煩。

    6、大禹治水巧識車前草。

    7、斷腸草治癒乾隆疥癬病。

    8、漢代賢妻思邊關夫種紅豆。

    9、民婦偶用甘草療愈咽喉痛。

    10、唐代宋之問口含丁香掩口臭。

    11、哪吒巧取龍眼療海子。

    12、樵夫巧遇羅漢果治母咳嗽病。

    舉隅如下:

    《漁翁出謎考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為了在實踐中求得真知,終日雲遊名山大川,江湖海灘,忙碌採藥。有一天來到南方的一個湖邊,正置夏季風雨交加的下午,李時珍為了避雨見湖邊有一小舟,舟中有一位老漁翁和兩個孫子。見李時珍釆藥至此,忙熱情接待請入舟中休息。

    老漁翁送來茶水和食品,李時珍從行囊中拿出一壺白酒,招呼主人一齊坐下共飲。在交談中漁翁對李時珍早有耳聞,為此,老漁翁把自己知道的藥物知識全都告訴了他。臨行前,漁翁告訴李時珍這裡有一種草藥可治療身癢、癬瘡等面板病。

    李時珍急問:“它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徵呢?”漁翁忙說,它長在水上,離我們很近。

    於是,祖孫三人出謎考考藥聖李時珍。老漁翁首先說道:“天生靈芝本無根,不在山間岸不生。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根青青泛水面”。

    接著大孫子說出一首童謠:“有根不帶沙,有葉不開花。最愛隨風飄,塘湖是我家。”

    小孫子也不示弱,忙背出一段兒歌:“有根不著地,有葉不開花。整日隨風飄,四海乃我家。”

    漁翁說這三個謎語都是一個謎底。李時珍聽後忙說:“原來你們祖孫三人出題來考我呀!”

    李時珍低頭思索了一會兒,忽然眼睛一亮,抬頭看到船外有一種水草在風雨中依然團聚不散,飄飄遊遊,便指著船外道:“就是它!就是它!它是什麼?”你能猜得出來嗎?原來他就是水生植物——浮萍。

    故事雖然久遠,可見醫聖躬身實踐,不恥下問,造就一部偉大的不朽著作——《本草綱目》問世!人們永遠懷念這位偉大的藥物學家的功績!

  • 4 # 伴月讀書人

    當歸的藥名有很多傳說,這是本草綱目中的《本草綱目》:“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

    傳說有一男子當兵打仗多年未歸,妻子日夜想念,天天盼君歸來,後來臨死之日,未見夫君,流淚寫下了,當歸你不歸,不歸何時歸,相思而死,最後上天感念這個夫人,便此人間聖藥,取名當歸。所以,婦女任何的中藥裡面都可以加入當歸。

  • 5 # 人生就像打電話

    砂仁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民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麼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後,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嚐了以後,覺得這種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後,效果較好。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砂仁”的由來。

    車前草

    相傳,堯舜禹時期,江西雨水過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發生水災,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沒,房屋被衝倒,無家可歸。舜帝知情後,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們採用疏導法,疏通贛江,工程進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帶。當年夏天,因久旱無雨,天氣炎熱,工人們發昏發燒,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計其數,大大地影響了工程的進展。

    舜帝知道後,派禹帶醫師前往工地診治仍無濟於事,急得禹和伯益將軍在帳蓬前來回踱步,坐立不安。一天,一位老大爺捧了一把草要見伯益將軍和禹,禹命老大爺入帳,問其何事,老大爺說:“我是餵馬的馬伕,我觀察到馬群中有一些馬匹撒尿清澈明亮,飲食很好。而有一些馬匹卻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來那些飲食很好的馬經常吃長在馬車前面的這種草。我就扯了這種草喂那些生病的馬,結果第二天這些病馬全好了。我又試著用這種草熬成水給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結果他們的病也好了。”禹和伯益聽後十分高興,於是命令手下都去扯這種草來治病,結果患病計程車兵喝了這種草熬成的水後,不到兩天就痊癒了。

    因為馬匹是在馬車前面吃的這種草,所以就將這種草藥命名為“車前草”。

    麻黃

    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

    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

    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

    “什麼藥?”

    “無葉草。”

    “怎麼啦?”

    “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

    “記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 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

    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

    師傅說:“小人無罪。”

    “怎麼能說你無罪?”

    “關於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

    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

    徒弟背到:“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

    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

    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

    “你用的什麼藥?”

    “無葉草的莖。”

    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藥,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斷腸草

    民間傳說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訪,他為的是設法到海寧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親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一路上,眾多大內高手在暗中保護,他晝行夜宿,鞍馬勞頓,對人間旅途之苦頗有領略。

    這一天,他來到了鎮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後,乾隆輾轉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癢難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藥鋪,一中年人持燭為乾隆開了門。“恕小生深夜打擾,求先生配點草藥。”年輕儒雅的乾隆像個富家公子一樣上前行禮。“客官請坐,反正我還未就寢。”主人答。乾隆藉著燈光一看,這位草藥先生深夜還在抄寫藥書,可見是個勤奮之人。主人為乾隆沏上茶,兩人便攀談起來,無奈乾隆身上各處時有奇癢,忍不住要去抓撓,又怕失禮,於是將自己的病症先告訴了草藥郎中。這郎中先生十分認真地檢查後,告訴乾隆說:“你患的是疥癬,民間又叫疥癩瘡,是面板病中的一種頑疾,能治,但需遵醫囑:用藥後不能用手直接抓癢,更不能入口,因為此草藥有劇毒。”“先生能告訴我此草藥的名字嗎?”乾隆好奇地問。“叫‘斷腸草’。相傳當年神農嘗百草,遇到了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子,開著淡黃色小花。他摘了幾片嫩葉放到口中品嚐,剛嚼碎嚥下,就毒性大發,還沒來得及吃解毒藥,神農的腸子已斷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這種令神農斷腸而死的藤子,就被人們稱為‘斷腸草’。”郎中告訴這位好奇的年輕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周杰倫和昆凌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