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利平
-
2 # KingEnglish
外文文獻翻譯過程中的三大利器:Google“翻譯”頻道、金山詞霸(完整版本)和CNKI“翻譯助手"。1、Google翻譯google,眾所周知,谷歌裡面的英文文獻和資料還算是比較詳實的。2、CNKI翻譯CNKI翻譯助手,這個網站不需要介紹太多,可能有些人也知道的。主要說說它的有點,你進去看看就能發現:搜尋的肯定是專業詞彙,而且它翻譯結果下面有文章與之對應(因為它是CNKI檢索提供的,它的翻譯是從文獻裡抽出來的),很實用的一個網站。3.建議大家購買清華大學編寫的好像是國防工業出版社的那本《英漢科學技術詞典》,基本上挺好用。
-
3 # 英格LISH
翻譯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單詞對單詞蹦出來,要整句整句的翻譯,翻譯出整段落之後,要在回頭逐句遜色,最大限度的翻譯出原著的意思。最大限度的做到信達雅,雖然有時候不能完全表達出原文獻的意思,也要儘量的去靠近。
再有,不能忽略的是,首先要明白原文獻的大概輪廓概況,翻譯的過程不能偏離這個主幹。然後有時間也要多查資料,多做翻譯前的準備工作。
希望可以多少幫到你。
-
4 # 毛毛蟲Claire
很多人在英譯漢的時候喜歡逐字逐句地翻譯,覺得如果不把英文中的每一個詞都翻譯出來就是不夠準確,導致最後翻譯出來的句子非常古怪,根本沒有華人會如此講話。
所以,我認為,在翻譯過程中,要找到一個平衡,要使翻譯出來的句子既包含關鍵資訊,又符合漢語的邏輯。因此,我在翻譯文獻的時候遵循兩大步驟:
一. 找出必須要翻譯的關鍵詞拿到一句話,通讀一遍,把其中出現的專業術語標出來。這些詞語可能以動詞和名詞為主。既然是翻譯帶有專業背景的英文文獻,那麼這些詞是萬萬不可隨意改動的,必須按照詞典中的意思進行翻譯。因此,在這一步,把這些詞找出來,並把它們的意思標註在旁邊。
二. 把剩下部分打亂,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在把“必須直譯”的詞找出來之後,那麼這個句子剩下的部分的功能,只是在使這句話在英語語法上正確,所以你現在要做的事情,是把它重新整合在正確的漢語語法框架內。顯而易見,直譯可能就不再適用了,因為漢語和英語的語法完全不同。你可以大膽地根據中文行文的習慣,重複某些詞語,或者把句子拆成多個短句。
我可以舉幾個例子,大家體會一下區別: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譯文1:我有許多有關我所訪問過的地方和遇到的人的奇妙的故事要講。
譯文2:我訪問了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少人,要談起來,奇妙的事可多著呢。
I have never had much patience with the writers who claim from the reader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
譯文1:我對讀者要費力氣才能看懂他們的意思的作家一向是沒有多少耐心的。
譯文2:有些作家,讀者要費力氣才能看懂他們的意思,我對這樣的作家一向是沒有多少耐心的。
體會出差別了嗎?大膽一點,意譯並不等於不準確,相反,直譯很多時候都是錯的。如果想系統地學習英譯漢,可以上網搜尋“NAATI三級筆譯資料”,這是澳洲的一個專業的翻譯機構,來看看專業的英譯漢到底應該怎麼做。
-
5 # 翻譯狗文件翻譯
翻譯狗。
翻譯狗可以做到各類文件,不限型別,不限大小,隨傳隨譯,且翻譯後保持排版不變。對於長篇大論的翻譯,或者大量檔案的翻譯,非常省事省力。
網站和app同步翻譯結果,隨時隨地都能檢視翻譯內容。
翻譯效果對比:
回覆列表
英語翻譯首先要注意英語基本句型與漢語表達方面的異同: 主幹結構: 主謂賓(相同)。修飾成份有異:修飾名詞時,英語中單個詞都放在名詞前,而短語,從句,不定式放到名詞後;而譯成漢語時都要放到名詞前面來。修飾動詞時,英語中一般多數放在動詞後面,加強語氣時可放到句首,一些頻度副詞放在動詞前;而譯成漢語全部放到動詞前面來。修飾形容詞和副詞時英漢相同。其次注意英語的一些習慣用法: 英漢文化不同,習慣也不一樣,翻譯時要特別注意。另外,因文化不同,兩種語言中很難找到一一對應的詞。因此翻譯時切忌死扣詞彙,在不同的語境中一個詞可能譯出不同的意思來,一定要靈活。還有,有的詞在翻譯中不必譯出,也不會影響理解,翻譯要側重主體意義,不要字對字來翻。總之,很多技巧要在長期的翻譯中去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