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廬心語
-
2 # 薩沙
袁紹麾下的有毒小人郭圖:有才無德野心勃勃
三國小人物誌0013:野心勃勃的有才小人——郭圖
熟悉《三國演義》情節的讀者,都知道袁紹麾下有一個叫郭圖的謀士,這號人物雖名氣不算很大,名聲卻差到了極點。按照演義上的說法,郭圖幾乎從頭到尾都在給他的主子袁紹出餿主意。
從一開始反對迎駕天子,到後來力主與曹操主力決戰,再到官渡之戰前讒言陷害淚授田豐等忠良人士。在烏巢被襲時提議攻打曹營……
在糧草盡毀且重兵進攻曹營未果之後,郭圖又誣陷張郃高覽作戰不力,使二人一氣之下率部投降曹操,導致袁紹大軍軍心渙散,最終在官渡之戰中徹底慘敗……
歷史上真實的郭圖又是什麼樣子?
他真是這樣一個專害主子的毒人?
袁紹也真的有這麼蠢,被郭圖從頭害到了尾都沒有發覺過?當然,演義不能當歷史看,我們還是從真實的史料記載出發,試著去還原一下郭圖這個人物的真實臉譜。
郭圖祖籍潁川,早期為郡中小吏,從事些簿籍上計之類的文職工作,後來逐漸升遷,成為潁川所屬冀州州府的高階官員。
董卓亂京過後,袁紹來到了冀州,軟弱無能的冀州牧韓馥逐漸被其喧賓奪主,大權旁落,郭圖與辛評、荀諶、高幹等人聯名上書韓馥,將冀州地盤讓給了袁紹。
從此郭圖也受邀進入袁紹集團工作,成為其帳下謀土,地位與沮授,淳于瓊二人齊平。據《三國志》記載,在“迎駕天子”一事上,郭圖非但沒有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樣強烈反對,而是和沮授等人一樣贊成迎駕天子,只是袁紹沒有答應(《三國志-魏書-袁紹傳》: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
看得出,郭圖這個人確實很有能力。他能從一文不名的小吏爬升到州府高官的位置,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
而且,能夠在袁紹集團中受到器重,還能讓其成為其集團高管,並參與最高機密事務,沒點能耐也是辦不到的。此外,郭圖的戰略眼光和政治前瞻性也不差,對袁紹集團的一切內外事務都瞭然於胸,對天下大局的走勢有著準確的判斷。
不過,郭圖的最牛逼之處還不在此,而是在於他具備極為強的圓滑處世能力,十分善於揣摩老闆心思,故而能深得袁紹的信任,其受寵程度不在沮授田豐兩位“大賢”之下。
應該說,在袁紹的“創業階段”中,郭圖還是出了不小的力,他和沮授、田豐、逄紀、許攸四人一起,組成了袁紹麾下的智囊團。這個人員配置可謂豪華,不輸於曹操麾下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套班子。
袁紹集團在這幫子人的竭盡努力下發展順暢,蒸蒸日上,很快就成為了中原大陸上首屈一指的諸侯。不過,隨著事業巔峰期的到來,袁紹的心態開始在變化,袁氏集團的一些內部問題也開始慢慢顯現了出來。尤其是在打敗公孫瓚,盡收北方四州之地過後,關於集團的下一步戰略走向,兩撥謀士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提議。
以沮授田豐為代表的“保守派”,提出了“持久戰”的方略,建議袁紹先安頓北方,讓百姓休養生息,恢復戰後生產力。同時,對於曹操採取“疲勞騷擾”戰術,具體來說就是不斷派出小股精銳騎兵襲擊其後方,將其拖疲拖垮;不過,以郭圖審配為代表的“激進派”,提出了與之完全相反的建議。
他們認為最好的策略就是大軍南下,借大勝之餘威與曹操正面決戰,短時間內將其打垮,這樣不僅中原可定,天下大勢也一錘定音……正是因為這個提議,導致了袁紹集團毀滅性的後果,也使得郭圖背上了“欺主誤國”的罪名,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從後來的結果看,沮授和田豐的提議才是對的,他們的戰略方針可謂是最好地發揮了袁紹的長處——糧草充足,後勤無憂;也最大程度上避開了曹操的優勢——軍隊精銳,戰力強大。然而袁紹卻採納了與之相悖的戰略,去和曹操的長處硬碰硬,結果將自己送上了慘敗而歸的絕路。
不過話又說回來,郭圖作為帳下謀士,自然是有義務在戰略會議上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見解,這就是他的職務和工作。至於採納誰的建議,那是決策者的事,也就是作為袁紹自己所應該去考慮的事。
所以說,把戰略失誤的黑鍋全讓郭圖一人來背是不合理的,郭圖只是盡了他作為謀士的義務,做了他職責範圍內該做的事情。真正導致最終慘敗的是袁紹急功近利的驕傲心態。換句話說,郭圖等人只是在“迎合”袁紹這種心態,或者說難聽一點,是“利用”了這種心態。
由此看來,郭圖這個人也許才能不如沮授和田豐,但在揣摩主子心思這一點上,他絕對要勝出一籌。同樣作為帳下謀士,郭圖更瞭解袁紹的內心,更瞭解袁紹的“外寬內忌”特點,也更敏銳地察覺出了袁紹在之前連續大勝的威猛形勢下,內心滋生出來的好大喜功和剛愎自用。與其像沮授田豐二人一樣,傻乎乎地堅持己見,和老闆唱反調,還不如順水推舟借坡下驢,和老闆站在統一思想陣線。
後來的事實證明,沮授田豐一人被冷落削減兵權,一人被下獄等待發落,試想郭圖要是站在他倆一邊,下場又能好到哪裡去。不僅如此,郭圖還要繼續落井下石,他利用袁紹對自己的信任和對沮授等人“功高震主”的擔憂,一方面惡言陷害同僚,一方面又為自己攬兵權……
此時的郭圖,已經完全暴露出了他的野心,經過這件事情以後,他就是袁紹帳下最得信任的人。只要下一步打敗曹操,那麼就屬他立下的功勞最大,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唾手可得!
此後發生的事情,和《三國演義》上所描寫的也相差不大了。烏巢被襲時郭圖建議重兵攻打曹操大營,僅派輕騎去救糧草,結果就是糧草沒救到,反而損折了更多計程車兵。張郃高覽二人久攻曹操大營而不下,已經證明了郭圖所獻計策有誤,結果他又倒打一耙,將所有責任推卸到張郃等人身上,結果導致原本就心有不滿的張高二人率部投降曹操,搞得袁紹軍中的形勢更加不可收拾,最後慘敗退走,精銳盡損。
退敗河北過後,袁紹未來得及定下正式的繼承人便憂憤病死,不過三個兒子還算不孬,團結起來利用主場之利,也能與曹操大軍相持而不吃虧。但時郭圖又在這個時候扮演了“破壞者”的角色,他慫恿袁譚在曹操退兵以後去攻打袁尚,直接拉開了袁家兄弟之間的慘烈內鬥……
結果,自然是被老謀深算的曹操各個擊破,袁家的河北之地終歸其所有,袁氏一族也從此消亡於世……
就此,我們終於可以對郭圖這個人物得出定論:他確實有才,但並非大才;他是個能人,但並非賢人。他野心不小,而且不惜以陷害同僚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醉心於政治鬥爭,善於揣摩主子心思,卻從不將這些才能用在正道上……
也許,將袁紹集團覆沒的責任全讓郭圖來承擔有點太過,但不可否認的是,郭圖確實在一些最關鍵的節點上,對袁紹集團起到過非常壞的影響,至少是推波助瀾的作用。看看曹操後來對待郭圖的態度,在攻破南皮城的時候,連招降都懶得招降就將郭圖處死,還殺了其族人。
這說明,曹操早就認清了郭圖有毒小人的本質,也知道留這樣一個人在帳下,帶來的破壞性遠大於其建設性。說不定什麼時候,郭圖就會延續以往坑袁紹的模式,來繼續坑害他,這樣的人還不如趁此機會先除之為妙。
其實,像郭圖這種野心勃勃的小人,才能越大其破壞性越大,因為他們的才能很少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在達到自身目的上。雖有這類人往往也能顯赫一時,得到短暫的風光,但最終逃不出身首異處的下場,這也許是必然的結局……
PS:其實像郭圖這種人,古今中外都有,至於是哪些人,大家就自己去比對吧,切記不要對號入座!
-
3 # 亮仔學史
其實在曹操和袁紹對決官渡之前,郭嘉就曾洋洋灑灑的說出了“十勝十敗論”來給曹操打氣,雖然這裡不免有給曹操“灌雞湯”的成分,但事實情況也大致如此。
而曹操的另一名重要的謀士荀彧則給曹操重點分析了袁紹身邊的謀士,把袁紹身邊的謀士可以說說的一無是處,以此來喚醒曹操的自信。
沮授先是冀州牧韓馥的謀臣,在袁紹奪取冀州後又為袁紹效力,可以說,他為袁紹提供了許多戰略性意見,可以袁紹這頭蠢豬毫不採納。
迎接天子當年漢獻帝長安蒙難,一路逃荒,沒人接納,沮授就勸袁紹去把天子接來,可袁紹不聽,認為把天子接來就變相的影響了自己的地位,結果被曹操捷足先登,要是接納了沮授的建議,也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是袁紹了,能夠佔領政治的制高點。
三年疲曹袁紹迫不及待的想消滅曹操,傾全部兵馬與曹操決戰,沮授勸袁紹應當採取“游擊戰術”,對曹操各地進行襲擾,利用軍力和地形與曹操進行持久戰,那樣不出三年,曹操顧頭不顧尾,疲於奔命,消滅曹操易如反掌。結果袁紹還是不聽。
寧死不降袁紹的剛愎自用最終敗給了曹操的眾志成城,袁紹敗亡後,沮授由於來不及北渡而被曹操生擒。沮授一路被押著,一路大喊不降,曹操曾經跟沮授有故交,不得已含淚將沮授殺掉,成全了他的名聲。
沮授其實有大才,只可惜未遇明主,如果跟著曹操,說不定就能建功立業,留下萬世功勳。
-
4 # 珍愛生175913637
袁紹帳下人才濟濟,謀士有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郭圖,陳琳,許攸等人。我個人認為田豐和沮授並列第一,此二人皆有經時濟世之才!
-
5 # 董慶江645
袁紹麾下的謀士諸如許攸、田豐、郭圖等,要說到水平最高的當屬許攸是也。
許攸,字子遠,南陽人。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併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說許攸水平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證明:首先,天子劉協在眾臣的協助下逃離魔爪,流落洛陽,許攸向袁紹諫言,讓袁紹迅Superb出人手,將天子截往冀州,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執天下牛耳。但是田豐郭圖等人不同意這麼做,並對袁紹說如果把天子請來,主公當以什麼身份安置天子,到時候到底誰才是主,於是放棄了,然而曹操截得天子,遷都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併成了曹操,可見許攸之遠見。
其次,在官渡之戰前夕,許攸建議袁紹與曹操展開決戰。袁紹在田豐郭圖等人的遊說之下有所猶豫,但最終還是聽了許攸的計策,與曹操在官渡決戰,由於袁紹輕敵,中了曹操的奸計,首戰失敗,之後許攸截得曹操的信使,分析出曹操已經糧草匱乏,正是最佳戰機,向袁紹獻計,分析了有利戰機,由於郭圖在旁攪混水,許攸險些成為刀下鬼,於是夜投曹操,並幫助曹操獲取眾多糧草,擊潰袁紹大軍,可見許攸之才也可謂是袁紹軍中頂尖的。
-
6 # 洛丹倫小鐵匠
沮授第一,田豐第二。沮授計謀大多得到印證,而且在荀彧評判的袁紹謀士和武將中,各個都有缺點,卻獨獨沒有評價沮授,說明荀彧也說不透沮授的才能。
-
7 # 田長旺
田豐沮授當為一流。田豐剛而犯上,不為紹喜,沮授忠不苟且,為群僚妒之。其餘郭圖審配皆諂媚奸侫之徒。紹本無主張,帳下謀士雖眾,終無一策可勝。
回覆列表
袁紹謀士群集,能臣眾多,田豐當為首席謀士,水平最高!細看田豐之命運,思考千百年來人生之哲理。
田豐,字元皓。初平二年(191年),袁紹智取冀州,成為冀州牧,聽說田豐威名,帶著貴重禮物,非常謙卑地招攬田豐,任命其為別駕,對他很是信任和器重。袁紹起兵伐曹操時,田豐建議袁紹固守領土,待兵強馬壯之時再攻打曹操,但是袁紹未聽其言,不過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依然任田豐為謀士。袁紹十萬大軍屯兵官渡時,曹操只有三萬人馬,審配、郭圖對袁紹說:“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氏,譬若覆手。”這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田豐站了出來,說:“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袁紹認為田豐擾亂軍心,將田豐囚於獄中。袁紹起兵往官渡進發時,田豐在獄中給袁紹上書,建議靜守待軍。袁紹大怒,欲斬田豐,眾官力求才作罷。袁紹官渡之戰兵敗後,田豐的同僚逢紀進讒言,說田豐在獄中笑主公不聽自己的建議,才招來大敗,袁紹大怒,派使者往獄中殺田豐。田豐聞袁紹官渡兵敗,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便拔劍自刎獄中。另外,在立繼承人的問題上,袁紹與田豐也不一致,袁紹想立幼子,田豐力挺立長子。田豐在明知袁紹心思的情形下,仍然執意和袁紹較真,不肯妥協,所以才最終釀成了田豐悲劇的命運。
田豐工於謀國而拙於謀身也!卻不知:無身,何以謀國!千百年來,田豐的故事也是千百次上演。
參考文獻:
1,《三國志》
2,百度百科~百度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