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即將2020年要到了,感受到每一年的年味都在減少,今年的年味還在嗎?又剩下多少?
4
回覆列表
  • 1 # 洛陽小夥918

    往年:殺豬,宰羊,趕集置辦年貨,蒸煮燜燉煎炸烤,製備過年食品。放鞭炮,貼 對聯,穿新衣,熬年看春晚,走親訪友。

    如今:肉越吃越沒味,懶得製備過年食品,鞭炮對聯不讓貼,衣服隨時可以買,過年不新鮮,不會熬夜了,親戚越來越疏遠。

  • 2 # 趙家小姑娘

    過年過得越來越沒有儀式感了、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慧手機的出現、每天我們都在接受大量資訊的衝擊、人跟人之間就像逐漸建立起來一道牆、隔閡的越來越深、

    小時候、都特別窮、平時吃的不好、穿的舊的、就盼著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有酒有肉、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年味從臘月二十開始就特別濃了、不停的張羅、買菜、買面、買年貨、買鞭炮、農村的集會永遠充滿了歡聲笑語、老人帶著孩子、姐姐帶著弟弟妹妹、穿梭在一整條街、晃來晃去、樂此不彼、到了臘月二十二、家家戶戶都在發麵、等著臘月二十三開始祭灶、祭灶火燒的製作、有甜的、有鹹的、那時候簡直是人間美味、不知道是小時候消化好、還是吃的少、吃一口燒餅都覺得香噴噴、臘月二十四、打掃衛生、家家戶戶掃房子、臘月二十五、二十六、我們家通常都是發麵、洗菜、家裡人多、每年蒸饅頭、炸油條、甜的鹹的、加起來、做好多、炸紅薯疙瘩、山藥、做麻花、蒸包子、剁餃子餡、豆餡、那時候剛好是寒假、我跟妹妹、加上叔叔家的弟弟妹妹、姑姑家的弟弟妹妹、我們六個小孩子在一起、玩的開心的不得了、作為老大、我會幫奶奶做很多活、知道備齊了這些吃的、我們家的吃的、做好以後、都是放在一個竹床上晾著、接下來、到了臘月二十八、我們鎮上最後一個集會、我們六個孩子手拉手、就去了、如果下雪了、就會滑一路的雪、一個人蹲著、倆人拉著、跑啊跑、這就是童年的快樂、到了集會上、弟弟們要買鞭炮、妹妹們要買花、這也是一年最富有的時候、都會有一塊錢零花錢、臘月二十九、要準備紙錢、貼牌位、請家裡過世的長輩祖宗回家過年、每年這時候、我爺爺就開始嘮叨、祖爺祖奶、老爺老奶、爹、媽、馬上過年了、瑞芳領著孩子們做了餃子端上來你們先嚐嘗、三碗餃子三雙筷子、整齊的擺放在屋子裡的大方桌子上、幾個牌位也寫的規規矩矩、請他們回家過年、年三十、做一桌子菜、爺爺奶奶發壓歲錢、那時候的過年真的特別有儀式感、

    如今、我們都長大了、奶奶也過世了、輪到我們給奶奶上墳請她回來家過年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現在過年什麼都不用準備、超市應有盡有、人跟人之間的感情也淡了、

    突然想起了周杰倫的稻香、回去吧、回到當初的美好 、

  • 3 # 經濟資訊速遞

    拜大年

    ·

    別戊戌,迎己亥,

    大街小巷掛燈彩。

    思鄉難歸已常態,

    留住回憶去街拍。

    ·

    出故宮,過北海,

    浮光掠影照瀛臺。

    熱愛生活心若在,

    人生何處不精彩?

    ·

    只要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年味就一直存在!

  • 4 # 靜心品茗

    您好,2020年馬上就要到來了,先提前祝願您及所有的朋友們新春快樂,萬事如意!我認為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工作瑣事比較多,肩上的責任和任務更大了,所以感覺年味越來越淡,其實年味還是有的,我們應該會有一顆懷念的心,感恩的心,過好剩下的每一天每一年,開開心心快樂樂樂的生活!

    【回味童年是年味】記得小時候每年到春節,那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只有春節才會有新衣服穿,記憶最深的就是年30的晚上就把新衣服穿到身上,不捨得脫掉,總怕跑了似的。感覺那時的孩子是無憂無慮的,開心快樂的!而現在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工作瑣事比較多,肩上的責任心更大一點,像我80後的大人孩子工作一年到頭忙忙碌碌,有時候無暇顧及春節的感受。不是說春節沒有年味了,而是我們的心思不在過年上。所以有時候春節回味童年也是回味年味。

    【置辦年貨才有年味】年味最明顯的就是每到春節的時候置辦年貨,買雞鴨魚肉,大掃除,貼窗簾等一系列的,快春節的時候把家裡全部都打掃乾淨,平常也打掃,咱春節打掃的話是全部都打掃,感覺也有點年味兒,打掃完之後要貼對聯貼窗花,感覺貼上窗花的時候年味才慢慢得顯露出來。然後就是置辦各式各樣的年貨,茶葉,瓜子糖果乾果等一系列,收拾完家裡把這些東西擺好才有點過年的氣氛。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認為還是年還是以前的那個年,只是我們的心思不完全在過年上,我們要用一顆童心過春節,這樣的話年味就會足一點。

    【不放鞭炮年味淡點】隨著環境的汙染,人們對健康意識的重視,現在春節基本上不放煙泡了。是不是感覺年味淡了一點呢?我認為這是個好事兒,鞭炮的話汙染環境,現在這大環境不好的情況呀,不放鞭炮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嗎?

  • 5 # 我的大陽哥

    首先“年味”是什麼?我覺得“年味”是一種感受,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去說。

    在物質上:父母那一輩的人,兄弟姐妹多,平時生活艱苦,在吃穿上面沒有太多選擇。往往過年就成了改善生活的好機會。有時會吃上豬肉,有時會穿上新衣,人們都期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就可以得到平時沒有稀缺品,大家都享受過年所帶來物質上的享受。反觀現在,大多家庭,大多人群,沒有物質上的缺失,雞鴨魚肉每頓都吃,新衣服隨時購買,在物質上也沒有念想和期盼了,對於過年也沒有太多的期待了。

    在精神上:從前過年家人鄰里相互走動,不管是血緣還是周圍的關係可以加深,使得大家和睦團結。由於通訊的不發達,在外的人回家見到家人的情感是真摯而濃烈的,過年回到家裡、見到家人就意味著回到心靈的港灣。現在同一層樓也有可能不認識,大家關起門門開過日子。親戚之間也很少往來,彼此之間不熟悉,交流也少。一來二去人情變得淡泊了。過年回家再聚到一起,彼此沒有話題,只剩尷尬的寒暄。

    最後我覺得,過年的年味減少也是時代的必然。過去生活的艱苦,需要家人朋友鄰里的幫助,現在生活水平高了,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好日子了。好日子來了,“年味”也就淡了。

    “年味”還在,大年三十的時候,爸爸貼春聯,媽媽煮餃子時,“年味”也就回來了。

  • 6 # 海風的世界

    小時候家裡很窮,過年才能吃一頓好的。所以天天盼著過年。現在大家再怎麼窮,很多人每天都能吃上肉了。所以首先,過年吃大餐好像變得沒有意義了。同理,過年穿新衣服也變得沒有意義了,現在想穿新衣服可以隨時網購。同理,我們有了網路以後,再也不會想要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了。要看什麼,隨時都能看。

    其次,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城鄉二元化嚴重,那些在城市裡打拼的人,有的為了掙點錢不回家過年,有的為了逃避親戚朋友的追問,回鄉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了。大齡單身青年越來越多,孤獨感越來越重,回鄉團聚可能也變成了一種形式。

    再加上城市裡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城市樓房的建立也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記得小時候在鄉下,房子都很大,孩子們能在院子裡面自由的玩耍,而現在在城市,住在那個小城市裡面,想玩也沒地方玩了。

    年味真的一年一年的變淡了。

  • 7 # 明揚四海

    春節,狹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廣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過年在發展及傳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年例、押舟、祈福、逛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 8 # 石家莊小胖兒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過年越變越不像記憶中的模樣,有人說這是現在的年已經沒有年味了,有的人甚至開始逃避過年。

    小時候家裡窮,一年吃不了幾次肉,但是過年總得買幾斤肉煮了,犒勞自己招待親戚,俗話說的好“再窮不窮過年”。

    現在條件好了,想吃肉就吃肉,反倒是過年不知該吃什麼。

    小時候過年最期盼的就是穿新衣服。

    現在新衣服想買就買,甚至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和滑鼠就能買。

    小時候過年約上小夥伴可以撒歡的玩,家長也不用管。

    現在小孩只顧在家玩手機玩平板,趕都趕不出來,出來玩還得家長盯著。

    小時候過年會買很多瓜子、花生、糖果、葡萄乾各種零食,跟小夥伴一邊看電視一邊打鬧嗑瓜子別提多高興了。

    現在小朋友只知道埋頭玩手機根本對零食不感興趣。

    小時候年三十一家坐在一起吃頓豐盛的晚飯,其樂融融的看著春晚等著十二點一塊放鞭炮送祝福。

    現在年夜飯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順便來個春晚當背景音樂,打麻將的喝酒的,甚至還有賭博的。

    小時候大年初一早晨,晚輩要給長輩磕頭說祝福語,還要上墳請逝去的親人回家團聚。

    小時候過了臘月二十三就有開始放鞭炮的,到大年三十鞭炮聲更是絡繹不絕。

    現在很多地方都限制放炮時間,甚至不讓放炮。

    現在不像小時候那麼希望過年,甚至有點想逃避過年:1催婚、催嫁、催生,回家肯定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問有沒有物件,怎麼還不結婚,安排相親等。2工作,親戚朋友肯定難念會詢問你的工作怎麼樣,掙多少錢。3回家就得花一大筆錢,首先回家的往返路費,給親人的禮物,給晚輩的壓歲錢,加上各種聚會等等,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反感甚至抗拒過年的主要因素。

    物質生活豐富了,科技拉近了空間上的距離,卻拉遠了心與心的距離,讓人們在春節這樣的日子也很難靜下心來,這就是年味變了

  • 9 # 碧野清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新年又要來到,在外的遊子們都要開始準備回家過年了,你問年味還在嗎?我認為在,不論何時,年味都應該在我們心裡,因為回家過年閤家團聚,其樂融融,是最美好的日子,能夠和老爸老媽聚一聚,免去了老人們倚門翹首盼兒歸的焦急等待。只有回了家,才感覺自己年輕了,因為老爸老媽還把我們當孩子。所以我認為年味常在。

  • 10 # 桔子162372187

    小時候,沒有好吃好穿的,但年味很濃。現在吃穿不愁,但少了昔日那濃濃的年味,連兄弟姐妹們都不那麼親熱了。現在的人,只追求金錢,沒有道德底線!

  • 11 # 文化點滴哥

    馬上要過年了,即將到來又是一個沒有年味的年,近些年大家都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這樣的答案大多來自成人世界。倘若問一下14歲以下的小朋友,他們非常樂意過年,孩子們眼裡的“年味”必將與大人們迥然不同。

    對於小朋友來說,過年,可能就是一身新衣,可能就是連續好多天都有好東西吃,可能就是燃放一把絢爛的煙花,可能是會得到父母買的新玩具,也可能是可以拿到好多的壓歲錢,還有可能就是不用早起上學了,可以恣意的和小夥伴們玩耍……

    對於成年人來說,過年,首先是一聲惆悵。感嘆自己又大了一歲,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一分。一邊計劃著下一年的工作、目標,一邊回顧著今年的得失。還要麻木的準備接待客人的水果、煙、酒、茶,串親戚的禮品,給晚輩發的紅包、家人的新衣服。有些遠在他鄉的打工者單單為了一張過年回家的車票就煞費苦心。

    感覺年味越來越淡,是我們這些大人們追憶自己小時候過年今昔比較的結果。可能以前的家境,過年才吃上一頓肉、吃一次白麵餃子。只有這樣苦盡甘來的境況最是刻骨銘心。現在天天大魚大肉,過年反而想吃得清淡,再也找不回小時候單純的快樂了。

    毫無疑問,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我們生活富足了,也慢慢成熟了。有些需求和慾望已經不再像小孩子那樣簡簡單單容易滿足,不再像小時候那麼期待著過年的到來。於是,對於春節的期待,對於年味的理解,也變得模糊了。

    總之,過年形式的簡化、家庭結構的小型化、社會風尚的變化、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都在減弱年味兒。春節售賣玲琅滿目的商品等等,都在減弱春節的精神內涵流失。許許多多春節習俗在城市化普遍的程序中日漸淡薄乃至消失,有的習俗只是單純的走走形式,過個表面而已。現在的過年,手機搶紅包占了一大半,有時候寧願搶紅包也不願意串門送給他人祝福。

    這些現象客觀上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節日氛圍的營造,出現了“過年就是吃”“過年就是要花錢”“過年變成了餃子節”的弊端。

    小編認為最濃的年味,應該是遊子回家過年,一家人的團聚,享受回到家的熱鬧;最濃的年味,應該是父慈母愛,兄弟姐妹的和諧;最濃的年味,應該是我們到親戚朋友家坐一坐聊聊家常,給他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最濃的年味,應該是和最愛的人相約在一起看春晚;最濃的年味,應該是看新一年倒計時的那一刻,我們在心底默許的新春願望和祝福。

    不管形勢如何發展變化,春節是必須要過的,而且還要認真過好。春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凝聚中國人情感的重要紐帶,是確認民族身份、增強民族認同的重要方式。這裡的味道需要我們每個人細細地品味與咀嚼。同時要警惕民族文化記憶的弱化,避免希望再出現類似某節日被別的國家搶了去,變成他國的傳統節日。

    留住年味兒,就是留住文化血脈。願年味兒越來越濃,願闔家安康、國泰民安。祝願大家每一次過年都留下美好的記憶。

  • 12 # 蓉城一姐

    傳統的東西還在呀,只是由於社會的發展,大家都天各一方在外工作,不過我覺得只要有機會,家裡人還是要聚在一起過節的,城市裡由於外來的人節日都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因此喧鬧的市區顯得有點清淨而已。

  • 13 # 使用者72869794263

    年味還在,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永遠不能丟,也沒有丟。有人認為過年不放炮就沒有年味,放了炮才是過年。其實人們把年味弄混淆了,年味並不是單純的放鞭炮,而是親情友情之間一衣帶水的往來。上給父母拜年,兄弟姐妹之間拜年,這都是過年禮尚往來的最好表達方式,而非走過場講排場甚或得到點什麼的狹隘。一年就一個年,新年是永珍更新萬物復甦時節,也是生活工作新的一年的初始。有些人抱怨沒有年味,是他們也許工作環境不如意,也或許追求的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云云,但是年味只有一個,也是永恆不變的。那就是親情。通俗講,年味就是親情的往來和延續。

  • 14 # 喜樂的視界

    現今一提到過年,體會至深的感覺就是四個字“年味淡了”!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於中國人,“年味還在嗎?”這個話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會給出很多不同的體會,筆者在此分享一段豐子愷的散文《新年懷舊》(節選)及配圖,算作對這一永恆的話題拋磚引玉式的解答吧。

    新年懷舊(節選)

    豐子愷

    我似覺有二十多年不逢著“新年”了。因為近二十多年來,我所逢著的新年,大都不像“新年”。每逢年底,我未嘗不熱心地期盼“新年”的來到;但到了新年,往往大失所望,覺得這不是我所盼待的“新年”。我所盼待的“新年”似乎另外存在著,將來總有一天會來到的。料想今年的“新年”也是不像“新年”的,且回想過去吧。

    當陽歷還被看作“洋歷”,陰曆獨裁地支配著時間的時代,新年真是一個極盛大的歡樂時節!一切空氣溫暖而和平,一切人公然地嬉戲。沒有一個人不穿新衣服,沒有一個人不是新剃頭。尤其是我,正當童年時代,不知眾苦,但有一切樂。我的新年的歡樂,始於新年的eve(前夕)。

    大年夜的夜飯,我故意不吃飽,留些肚皮,用以享受夜間遊樂中的小食、半夜裡的暖鍋,和後半夜的接灶圓子。吃過夜飯,夜裡的櫃檯上就點著一對紅蠟燭、一隻風燈。紅蠟燭是歲燭,風燈是供給往來的收賬人看賬目用的。

    從黃昏起,直至黎明,街上攜著燈籠收賬的人絡續不絕。來我們店裡收賬的人,最初上門來,約在黃昏時,談了些寒暄,把賬簿展開來看一看大約有多少。假如看見管賬先生不拿出錢來,他們會很客氣地說一聲“等一會兒再算”,就告辭。第二次來,約在半夜時。這會拿過算盤業,確實地決算一下,打了一個折扣,再在算盤上摸脫了零頭,得到一個該付的實數。倘我們的管賬先生因為自己的店賬沒有收齊,回報他們說,“再等一會兒付款”,收賬的人也會很客氣地滿口答允,提了燈籠又去了。第三次來時,約在後半夜。有的收清賬款,有的反而把舊欠放棄不收,說道“帶點老親”。於是大家說著“開年會”,很客氣地相別。我們的收賬員,也提了燈籠,向別家去演同樣的把戲,直到後半夜或黎明方才收清。這在我這樣的孩子們看來,真是一年一度的難得的熱鬧。

    平日天一黑就關門,這一天通夜開放,燈火滿街。我們但見一班燈籠進,一班燈籠出,店堂裡充滿著笑語和客氣話,心中著實希望著賬款不要立刻付清,因此延長一點夜的鬧熱。

    在前半夜,我常常跟了我們店裡的收賬員,向各店收賬。每次不過是看一看數目,難得收到錢。但遍訪各店,在我是一種趣味。他們有的在那裡請年菩薩,有的在那裡準備過新年。還有的已經把年夜當作新年,在那裡擲骰子,歡呼聲充滿了店堂的裡面。有的認識我是小老闆,還要拿本店的本產貨的食物送給我吃,表示親善。

    我吃飽了東西回到家裡,裡面別是一番熱鬧:堂前點著歲燭和保險燈,灶間裡擁著大批人看放谷花。放的人一手把糯米穀撒進鑊子裡去,一手拿著一把稻草不絕地在鑊子底下撩動。那些糯米穀得了熱氣,起初“啪,啪”地爆響,後來米脫出了穀皮,漸漸膨脹起來,終於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樣。這些梅花在環視者的歡呼聲中出了鑊子,就被拿到廳上的桌子上去挑選。保險燈光下的八仙桌,中央堆了一大堆谷花,四周圍著張開笑口的男女老幼許多人。你一堆,我一堆,大家競把礱糠剔去,揀出純白的谷花來,放在一隻竹籃裡,預備新年裡泡糖茶請客人吃。我也參加在這人叢中,但我的任務不是揀而是吃。那白而肥的谷花又香又燥,比炒米更松,比蛋片更脆,又是一年中難得嚐到的異味。等到揀好了谷花,端出暖鍋來吃半夜飯的時候,我的肚子已經裝飽,只為著吃後的“毛草紙揩嘴”的興味,勉強湊在桌上。所謂“毛草紙揩嘴”,是每年年夜例行的一種習慣。吃過年夜飯,家裡的母親乘孩子們不備,拿出預先準備著的老毛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眼,這一年裡即使有不吉利的話出口,也等於放屁,不會影響事實。但孩子們何嘗懂得這番苦心?我們只是對於這種惡戲發生興味,便模仿母親,到茅廁間裡去拿張草紙來,公然地向同輩甚至長輩的嘴上去亂擦。被擦者決不忿怒,只是掩口而笑,或者笑著逃走。於是我們擎起草紙,向後面追趕。不期正在追趕的時候,自己的嘴卻被第三者用草紙揩過了。於是滿堂哄起熱鬧的笑聲。

    夜半過後在時序上已經是新年了,但在習慣上,這五六個小時還算是舊年。我們於後半夜結伴出門,各種商店統統開著,街上行人不絕,收賬的還是提著燈籠幢幢來往。但在一方面,燒頭香的善男信女,已經攜著香燭向寺廟巡禮了。我們跟著收賬的,跟著燒香的,向全鎮亂跑,直到肚子跑餓,天將向曉,然後回到家裡來吃了接灶圓子,懷著了明朝的大歡樂的希望而酣然就睡。

    元旦日,起身大家遲。吃過谷花糖茶,白日的樂事,是帶了去年底預先積存著的零用錢、壓歲錢,和客人們給的糕餅錢,約伴到街上去吃燒賣。

    我上街的本意不在吃燒賣,卻在花紙兒和玩具上。我記得,似乎每年有幾張新鮮的花紙兒給我到手。拿回家來攤在八仙桌上,引得老幼人人笑口皆開。晏晏地吃過了隔年燒好的菜和飯,下午的興事是敲年鑼鼓。鎮上備有鑼鼓的人家不很多,但是各坊都有一二處。我家也有一副,是我的歡喜及時行樂的祖母所置備的。平日深藏在後樓,每逢新年,拿到店堂裡來供人演奏。元旦的下午,大街小巷,鼓樂之聲遙遙相應。現在回想,這種鼓樂最宜用為太平盛世的點綴。絲竹管絃之音固然幽雅,但其性質宜於少數人的清賞,非大眾的。最富有大眾性的樂器,莫如打樂(打擊樂器)。俗語云:“鑼鼓響,腳底癢。”因為這是最富有對大眾的號召力的樂器。打樂之中,除大鑼鼓外,還有小鑼、班鼓、檀板、大鐃鈸、小鐃鈸等,都是不能演奏旋律的樂器,因此奏法也很簡單,只是同樣的節奏的反覆,不過在輕重緩急之中加以變化而已。像我,十來歲的孩子,略略受人指導也能自由地參加新年的鼓樂演奏。一切音樂學習,無如這種打樂之容易速成者。這大概也是完成其大眾性的一種條件吧。這種浩蕩的音節,都是暗示昂奮的、華麗的、盛大的。在近處聽這種音節時,聽者的心會忙著和它共鳴,無暇顧到他事。好靜的人所以討厭打樂,也是為此。從遠處聽這種音節,似覺遠方舉行著熱鬧的盛會,不由你的心不向往。好群的人所以要腳底癢者,也正是為此。試想:我們一個數百戶的小鎮同時響出好幾處的浩蕩的鼓樂來,雲中的仙人聽到了,也不得不羨慕我們這班盛世黎民的歡樂呢。

    新年的晚上,我們又可從花炮享受種種的眼福。最好看的是放萬花筒。這往往是大人們發起而孩子們熱烈贊成的。大人們一到新年,似乎袋裡有的都是閒錢。逸興到時,斥兩百文購大萬花筒三個,擺在河岸一齊放將起來。河水反照著,映成六株開滿銀花的火樹,這般光景真像美麗的夢境。東岸上放萬花筒,西岸上的豪俠少年豈肯袖手旁觀呢,勢必響應在對岸上也放起一套來。繼續起來的就變花樣。或者高高地放幾十個流星到天空中,更引起遠處的響應;或者放無數雪炮,隔河作戰。閃光滿目,歡呼之聲盈耳,火藥的香氣瀰漫在夜天的空氣中。當這時候,全鎮的男女老幼,大家一致興奮地追求歡樂,似乎他們都是以遊戲為職業的。獨有爆竹業的人,工作特別多忙。

    一新年中,全鎮上此項消費為數不小呢:送灶過年、接灶、接財神、安灶……每次齋神,每家總要放四斤炮、數百鞭炮。此外萬花筒、流星、雪炮等觀賞的消耗,更無限制。我的鄰家是業爆竹的。我幼時對於爆竹店,比其餘一切地方都親近。自年關附近至新年完了,差不多每天要訪問爆竹店一次。這原是孩子們的通好,不過我特別熱心。我曾把鞭炮拆散來,改制成無數的小萬花筒,其法將底下的泥挖出,將頭上的引火線拔下來插入泥孔中,倒置在水槽邊上燃放起來,宛如新年夜河岸上的光景。雖然簡陋,但神遊其中,不妨想象得比河岸上的光景更加壯麗。這種火的遊戲只限於新年內舉行,平日是不被許可的。因此火藥氣與新年,在我的感覺上有不可分離的關聯。到現在,偶爾聞到火藥氣時,我還能立刻聯想到新年及兒時的歡樂呢。

    二十多年來,我或為負笈,或為餬口,頻頻離開故鄉。上述的種種新年的點綴,在這二十多年間無形無跡地漸漸消滅起來。回覆兒時,但希望每年有個像“新年”的新年,以調劑一年來工作的辛苦,恢復一年來工作的疲勞。我想這像“新年”的新年一定存在著,將來總有一天會來到的。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浙江桐鄉石門鎮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他的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主要文學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車廂社會》《率真集》《豐子愷散文選集》《豐子愷散文集》(七卷)等。

    關於本文

    本文作於1935年12月13日。雖是舊文,仍能感受到作者對於童年的讚美和嚮往。

  • 15 # 橙色茶館

    我的感覺是,這些年來,每年的年味都越來越淡了。很多時候,回家過年也只是全家一起吃頓飯而已。遠沒有小時候過年時的那種氣氛了,歸根到底,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

    以前人們在過年時,可以趁著放假團聚的時機,大家一起打打牌,喝喝酒,嘮嘮嗑。許久沒有見面的親朋好友,都會在這些日子中暢所欲言,互訴衷腸。而如今,各種娛樂方式層出不窮,極大地分散了人們坐下來溝通交流的機會。

    春節期間,電影票房的火爆就說明了這一點。大家乘著假期,都溜進了電影院。

    網路遊戲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業餘時間。但在另一層面上,也拉遠了家人之間的距離。沉溺於手機遊戲,往往會給家庭關係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張照片,老人坐在床上無人理會,年輕一輩只顧著低頭看手機。這樣的場面,實在無法令人聯想起溫馨的畫面。

    二、現代交通工具日益發達和進步

    近些年來,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高鐵里程也早已位居世界第一。大家都熱衷於利用春節長假的機會,出國旅遊,或者自駕,或者乘坐高鐵出行。年輕人的思維更加開放,不再侷限於待在家裡,按照老一輩人的方式去度過難得的一週假期。

    三、人們之間的溝通方式日益多樣

    以前,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只能用電話或者面對面的方式來進行。而如今,智慧手機的流行,將人們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不管遠隔萬里,都可以透過手機來面對面交流。所以,春節,已經不再是人們團聚的唯一方式。

    過年,其實不僅僅是個親人團聚的機會,還是親人之間交流感情的良機。前些年流行的那首歌“常回家看看”,不僅僅指的是帶著幾盒保健品回家就完成了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將我們的心也帶回家。用心去和親人交流,才是過年的意義吧。

  • 16 # 一夢籃球

    2020年春節就要來到了,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主要是經濟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節奏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所以過年也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2020年春節就要來到了,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主要是經濟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節奏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所以過年也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2020年春節就要來到了,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主要是經濟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節奏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所以過年也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2020年春節就要來到了,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主要是經濟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節奏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所以過年也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2020年春節就要來到了,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主要是經濟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節奏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所以過年也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2020年春節就要來到了,為什麼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呢?主要是經濟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環境方面,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節奏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所以過年也越來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現在的網路小說就是快餐,和文化關係不大,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