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商鞅變法強秦後被秦惠文王五馬分屍車裂處死,吳起改革變法後被仇敵權貴萬箭穿心而亡,兩個都是變法圖強、定國安邦的功臣卻均因觸碰權貴利益得罪權貴終死於非命不得善終,名將吳起死的更慘。

  • 2 # 趙先森sir

    貴族階級統治時期,變法圖強,肯定要觸碰貴族階級的即得利益。那肯定要搞你。下場都不好,個人還是覺得商鞅比較慘,他給秦國帶來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強盛,自孝公之後,基本秦國為虎狼之國。

  • 3 # 逍遙萬戶侯

    都不是善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自古開疆擴土的猛人比比皆是,知道急流勇退的沒幾個人。 我特別佩服漢朝的張良,天天在家修仙,誰也不屌。

  • 4 # 未鳴讀史

    吳起和商鞅是老鄉,兩人都是改革家。不同的是商鞅出生貴族後裔,吳起出生貧困家庭。吳起比商鞅年紀大,變法比商鞅早。

    一:兩人都用重金樹立誠信。

    吳起在魏國治理西河時,把一根木頭立在營房的東面,然後釋出命令,誰把這根木頭搬到西面,就重賞黃金五十兩。

    這樣的好事自從盤古開天地就沒有過,聰明人都不相信。

    有個腦子不會轉彎計程車兵就這樣做了,吳起馬上賞他五十兩黃金。聰明人都後悔了。

    商鞅也用了這個方法,其實他是跟老鄉吳起學的。地點是秦國,也是大木頭,不過比吳起那根重,從南門搬到北門,賞金也比吳起多十倍,賞五十金。

    從這可以看出商鞅比吳起變法的決心更大,渴望成功的願望更迫切。二:兩人都用反對者的鮮血建立威信。

    吳起在魏國西河殺了幾百人,在楚國殺了幾十個反對變法的貴族;

    商鞅在秦國殺了非議新法的七百多人,後來又把幾百個以前非議新法現在讚揚新法的人充軍到邊界。

    商鞅要求所有人立場堅定,以前反對變法的人現在絕不能改變立場(我也是醉了)。三:兩人都被反對者處死或者殺死。

    吳起和商鞅的變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別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直接奠定了百年後秦國統一六國的基礎。

    支援商鞅的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反對者車裂而亡;吳起則被楚國貴族亂箭射死。

    沒有誰死得慘的問題,因為任何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無數因為反對或者非議變法而死的人,又何嘗不是更慘?
  • 5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商鞅與吳起他們的結果說慘要屬商鞅。商鞅是死後而五馬分屍,死不為懼,死而分屍其慘之極,秦國老世祖對商鞅的仇恨容忍到了極點,公報私仇也到了極點,奮起私志竟把一個對秦國變革有大功之商君弄得死不罷休,五馬分屍而快之,這也是老秦人的生存活法。吳起的死相比之下要比商鞅好的多,總歸是死,萬箭穿心一死了得,死而不辱,可為快矣。況且吳起該死,他在準備出道的時候就殘忍的將他的夫人殺掉,而且又殺掉了譏笑他的很多人,可恨之極。

    歷史上西漢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說的好:變古亂常,不死則亡!當然他沒有指向他們兩人。但是,一己私志,變應常態不也是應該的嗎?

  • 6 # 學無止鏡

    我認為兩人死得都慘!而商鞅更慘,被車裂,五馬分屍!而吳起卻被數箭穿心而死,留了全屍!

    高鞅和吳起都是戰國後期富有成效的改革家!都觸碰了權貴的利益,而被仇殺的!可贊、可悲可嘆!

  • 7 # 葉飄刀

    無疑是商鞅

    商鞅和吳起,按說都是成功者,但如果比死得慘的話,無疑是商鞅更慘。

    商鞅之死,遭遇車裂,也就是所謂的五馬分屍,當然那時其實商鞅早死了。而吳起之死,被亂箭射殺,也就是所謂的萬箭穿心。

    如果單從這一點來看,似乎兩人都挺慘的,一個是五馬分屍,一個是萬箭穿心,誰能比誰更慘,真不好說。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商鞅就比吳起慘多了。

    商鞅之死在這個事情上,商鞅是完全被動的。他逃過,結果沒有逃掉,他回到封地組織過反擊,結果很快被平滅,最終自己也被車裂。也就是說,商鞅在自己被殺一事上是完全被動的,毫無反擊之力的被殺掉了。

    而吳起呢,吳起伏屍這個典故,就是寫的吳起最後被殺的情況。吳起知道自己無法倖免之後,於是趴在楚王的屍體之上,射向他的箭有很多落在了楚王的身上,雖然吳起自身沒有能夠逃過一死。

    但射殺他的人,卻因為加兵刃於王屍,故而同樣受到了處理,可以說吳起在死亡的最後,幫自己報了仇。

    這麼看來,相比商鞅的無力,已經給自己報仇的吳起,確實不如商鞅慘。

  • 8 # 碧水青山0

    變法、改革,說白了,就是虎口拔牙、觸碰權貴核心利益,讓利益重新分配!而那些權貴皇親樹大根深,搖晃他們的根基,肯定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吳起、商鞅二人結局比誰慘,其實差不多!

    吳起是亂箭穿身!

    只是針對吳起的那一群黑壓壓的貴族,射箭技術太差,距離那麼近,就在同一間房子裡,就在眼睛跟前,竟然有七十餘箭射在楚悼王的屍體上(估計,當時貴族們一路追殺吳起射出的箭的數量,相當於實戰中的一場伏擊戰。甚至有些懷疑吳起不是被射死的,是被箭桿慢慢打死的。)。足見楚國貴族對吳起的恨,也從側面說明那些貴族長期貪圖安逸不練兵,說是弓箭不離身,可從未練習射箭技術,也告訴讀歷史的人,楚國的確是上層腐敗無能,應該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楚國滅亡,是他們自己不努力不爭氣。

    商鞅是先被殺死,再車裂。

    就個人疼痛而言,是吳起慘!如果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看,是商鞅慘一些。

    1、亂箭穿身死亡的軍人,歷史上比車裂的人多!是悲壯之舉!

    2、古代有骨氣計程車人不是怕死,而是怕死無葬身之地,怕死無全屍!

    3、在心理上,吳起死了也值得,新楚王為他殺了兇手,算是間接替他報仇雪恨。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死了也拉著他們墊被、要他們陪葬!何況給吳起墊被陪葬的還是幾十個貴族!

  • 9 # 漢中廣汽豐田陳鵬

    吳起是先後在三個國家效力。魯,魏,楚。

    在魯國為了功名利祿殺妻以明志。得以為將。可是功成後並沒有被加官進爵,反而不得重用。

    吳起在魏國時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打秦國的河西之地。併成了了西河郡,吳起擔任第一任郡守,並且改革魏國兵制,建立武卒制,讓河西之地安居樂業,百姓富裕。吳起投奔楚國後。真正的實行了變法。當時楚國國力衰弱。朝堂上老士族權利太大,一般人很本沒招,熊疑很渴望有大才輔佐,吳起的到來真可謂雪中送炭。不到一年就被任命為令尹,並進行了他聲勢浩大的變法。

    吳起變法 具體措施:制定法律並將其公佈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 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 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短時間讓楚國空前強大,也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國,但是也是得罪了老士族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這也加快了他死亡的步伐。吳起變法雖然絢麗但是很短暫。在熊疑死後。吳起遭到了貴族們的反撲,被亂箭射死。

    商鞅是在秦國變法也是在秦國國力最弱的時候來到秦國,從底層出發。從根本上徹底改變秦國的頹勢。頒佈一系列的政令。其中就有廢除官爵俸祿世襲制,制立軍功爵制。新法規定,凡沒有軍功的舊宗室貴族,一律解除貴族籍,取消官爵世襲特權。等於就是動了老士族的利益開。始也是老士族拼死維護,但是秦孝公和大將軍大力支援,變法得益於推廣,到後來處置了幾百個觸犯法律的人之後。都知道商鞅是來真的了。人人受法,讓秦國在20年裡從一個弱國,蛻變成超級強國,為後來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商鞅被人誣陷車裂而亡。

    小陳認為他們都不慘,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並且他們在實現自己理想,並且變法的同時多少人是死在了他們的刀口之下。商鞅吳起的成功都是用鮮血換來的。而被商鞅吳起殺死的好多我們都不認識,但是商鞅吳起名留名,就這一點他們死的其所!

    記得關注哦!!

  • 10 # 為she著迷

    吳起稍慘一點,大佬雕像鎮樓

    商鞅、吳起是秦、魏兩國強大的關鍵性人為因素,而且商鞅前期也出自魏國。

    一般來說,很多人會下意識的把商鞅當做文官,把吳起當做武將。

    但兩人的變法都是全面的,且涉及到了舊貴族的利益。

    吳起組建了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募兵制軍隊——魏武卒。

    這個時候的魏國,堪稱強大所向披靡。

    且看魏國的地理位置: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武力值稍高的全與魏國接壤,秦、趙、齊、楚。

    募兵制的好處,就是士兵為戰而生,專業化程度高,不會像其他國家,沒有戰事的時候回家務農。

    再加上國家魏國捨得投入,花大價錢打造部隊戰鬥力。

    所以魏武卒一出,戰事皆平,這是何等強大的戰力。

    可惜魏國國君一死,舊貴族立馬反彈,將吳起活活亂箭射死,而後將其車裂。

    一代名將,忠貞報國,就這麼死在自己人手裡,不可謂不憋屈。

    再說商鞅

    當年魏國國君不聽勸,非要放商鞅去秦國,結果造就了商鞅的千年威名。

    可惜秦國國君死了以後,商鞅也開始遭到排擠。

    但他並沒有被人明目張膽的當場射殺,也許是因為他是個文官吧,手段比較柔和。

    而且商鞅曾經跑到過秦國邊境,想再次投魏。

    可惜魏國不同意,你本來就叛逃過一次,還把自己舊國的公子逮住了。

    很威風是吧,我們廟小,請不起你這尊大佛,於是沒收。

    商鞅這才自覺走投無路,開始想著自保反擊。

    怎麼自保的呢?

    他親自帶兵去攻打秦國城池,兵敗被殺,而後遭車裂。

    商鞅君啊,你自己親自變得法,你怎麼能對變法後秦國軍隊的力量,一無所知呢?

  • 11 # 減水書生

    秦人車裂商鞅

    商鞅變法治秦20餘年,使弱秦變強秦。但支援變法的秦孝公去世後,守舊貴族便向商鞅發難。公子虔告其謀反,故商鞅逃奔魏而魏國不納,只能在封地商邑起兵自衛。但商鞅兵敗被殺,屍首被帶回咸陽,予以車裂示眾。秦惠文王還下令誅殺了商鞅全家。

    楚人車裂吳起

    吳起先侍魯後投魏再奔楚,其在魏國主要是武功,鍛打出一支橫行列國的魏武卒;其在楚國,主要是變法文治。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持續了大約6年時間,楚國開始由弱變強,大有雄霸天下之勢。但楚悼王去世後,楚國的守舊貴族發動兵變,將吳起亂箭射死,之後又把吳起的屍體予以車裂肢解。

    但看死後功名

    商鞅雖死,但商鞅之法仍行於秦國,最後秦一天下。吳起死後,楚國變法就此終止,楚國雖大但終為強秦所滅。

    說實話,商鞅和吳起死得都很慘,都是兵敗被殺而後屍體再遭車裂。但就其後世成就而言,商鞅雖死而商法仍行,這也算是對商鞅的一種慰藉吧。但吳起死後,吳起變法便只是曇花一現。就此而言,吳起的命運可能更悽慘一點吧。

    縱觀歷代變法者,鮮有能得善終的。而且,十次變法得有九點五次是失敗的。守舊勢力龐大而堅韌,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以上帝視角來俯瞰,我們會發現歷史的發展是逐步漸進的,它拒絕那種整齊劃一的人為設計貫之以複雜流變的社會系統之中。

    商鞅變法成功,實際是一個奇蹟。吳起變法失敗,實際是大機率事件。

    所以,創造了奇蹟的商鞅,雖死無憾吧。而吳起,殺妻侍魯而魯不納、忠心奉魏而大臣妒、盡心楚政而身屠戮,當真是生而悽慘、死也淒涼。

  • 12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人,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商鞅輔佐秦孝公,實行變法圖強,使秦國富裕強大,史稱商鞅變法,在政治上改革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制度,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俗民風,制定嚴酷法律,重農抑商,獎勵耕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商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指謀反,屍身車裂,全族被殺。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吳起發明魏武卒制,就是精兵中的精兵,打遍天下無敵手,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吳起親率五萬精兵,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 13 # 知史說史鑑史

    商鞅被五馬分屍,吳起被射成了刺蝟,都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可以說沒有更慘只有最慘。商鞅的死法最慘了,因為他死後屍體都不完整不能入土為安曝屍荒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是最忌諱這件事了。吳起死後趴在了楚王的屍體上楚國貴族射死他之後新任楚王就可以殺死這批犯上作亂的舊貴族,這招真的不錯臨死的時候還拉了一群墊背的真不愧是百戰百勝擁有軍事頭腦的將軍。從古至今改革家沒有一個能夠善始善終他們要面對的幾乎是全天下人的反對,支持者卻只有一國之君一旦國君也去世了,改革者也就死到臨頭了。商鞅和吳起無一例外都是對改革不滿的舊貴族反撲殺死的。秦孝公去世之後,被商鞅處罰過的公子虔告他謀反,秦惠王對商鞅也什麼好感而且功勞過大還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統治下令逮捕。商鞅是東躲西藏來到一個客棧結果因為自己當初下的法令無法出具身份證明不能住店,只好逃往魏國到了邊境卻被禁止入境因為他的緣故讓魏國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只好逃回自己的封地,秦惠王派兵去攻打商鞅戰敗被殺屍體被拉回咸陽車裂示眾。吳起在魏國受到排擠之後來到楚國效勞,受到楚悼王的重用經過改革使得楚國國力大增開疆拓土立下不朽的功勞,同時損害楚國貴族的利益懷恨在心。楚悼王死後舊貴族就對吳起下手了,弓箭射傷了他吳起跑到悼王屍體之處將箭插到上面你們讓我死我也不讓你們好過,吳起被殺之後帶頭鬧事的一批貴族也被殺。和吳起相比當然是商鞅最慘了,不過吳起的貢獻卻沒有商鞅那麼大,至少秦國透過變法一直強大下去了,楚國則是曇花一現很快就又衰弱下去。

  • 14 # 德全不畏

    吳起比商鞅大45歲,吳起在魏國功成名就時,商鞅出生了。商鞅是聽著吳起的勵志故事長大的窮小子,渴望著象吳起那樣建功立業。

    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商鞅入秦後沿著吳起的路徑做得更好。商鞅新法比吳起更全面、更細緻,為了推行新法也比吳起殺人更多,更決絕。吳起讓所在的國家魏和楚強盛一時,商鞅讓秦國統一了天下。

    最後的結局也差不多。吳起活了59歲,商鞅活了57歲。吳起在後臺楚悼王死後被楚國舊貴族射殺,商鞅在後臺秦孝公死後被秦國以謀反罪車裂而死。二人死後,所做的變法又都繼續推行了下去。

    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衛國人。先在魯國,後來投奔魏國被重用。

    吳起在魏國的日子還不錯。李悝變法已經有了起色,吳起要做的只是軍事方面,背後還有魏王的支援,難度不是很大。

    吳起深知,軍人所圖的說到底還是“銀子和女人。”吳起經過一番努力,創立武卒制,對立軍功者給予社會地位和實際利益。打造出戰鬥力強,求戰慾望高的軍隊。

    據說,秦國大軍打魏國時。數萬魏武卒不待國家下達命令,就主動集結――其實是衝著軍功來的。有了軍功,錢、地位什麼的就都有了。

    吳起帶著軍隊為魏國打出了很大的地盤,但是,吳起後來受到排擠,只好投到楚國。

    公元前386年,54歲的吳起到達楚國。一心強國的楚悼王對吳起渴望已久,給予吳起令尹的待遇,開始變法。

    要強國,就要強軍;要強軍,就要有資源獎勵軍功。可是,楚國舊貴族實力太強大了,佔據了社會上幾乎所有的資源。土地、工商業被貴族壟斷;官員的任用,也由各家族互相推薦擔任。

    吳起於是拿舊貴族開刀:沒有軍功、沒有才能的人,你的官別做了,俸祿別領了,回家種地吧!

    佔有土地過多的貴族,你家幾個人種得完嗎?種不了的土地就收歸國有。

    搞手工業,做生意的貴族,則要交足夠的稅。

    當然貴族們對吳起的政策是不同意的,可是吳起是很絕情的。貴族稍有不慎觸犯法律,該殺該罰的就決不姑息。吳起背後還有楚悼王的極力支援,貴族們沒辦法就只好認了。

    吳起還注意減輕窮人的負擔,鼓勵農業的發展;農業產量因此增加了不少。此外,吳起禁止民間私鬥和其它與耕戰無關的事情。

    楚國於是有了資源獎勵軍功:土地錢糧、官位,什麼都有。將士們只要敢立功,國家就敢獎勵。

    楚軍為了軍功,爆發出了驚人的戰力。把昔日強大的敵人魏國、百越一個個都揍了一遍。

    可是,好景不長。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了。貴族們發動判亂,非要殺掉吳起。59歲的吳起見不可避免,就決定以身殉法,也算報了楚悼王的恩情。

    於是,吳起在貴族的箭射來時,伏在了楚王身上。讓射殺自己的貴族們背上了反判的罪名,最終也難逃一死。

    果然,新的楚王殺掉了反判的貴族;由於吳起新法確有強國之效,而得以大部分儲存了下來。

    商鞅(公元前395――338年),衛國人。比吳起小45歲,從小就深受吳起的影響,渴望能夠建功立業。

    商鞅在秦孝公的鐵腕支援下,一手拿著法律、一隻手舉著屠刀。硬生生的消滅了舊貴族這個階級,舉世罕見。所有人不分貧賤,一律平等。耕戰立了功,戎狄奴隸照裳不誤;犯了法,高貴如秦孝公的兒子和哥哥也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見商鞅執法如此堅決,於是秦人都服了。舉國上下都謹慎的依法而行,只知耕戰立功。社會上的所有人和物,都繫結在了秦國的戰車上。商鞅指揮著秦國的軍隊,在戰場上屢屢獲勝。秦國人見昔日瞧不起秦國的敵人被自己打敗,也倍覺揚眉吐氣。

    但是商鞅殺戮太重,在秦國消滅了一個階級,難免遭到反噬。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後,秦國舊貴族的復仇開始了。

    秦孝公死後,舊貴族開始對商鞅暗中小動作不斷。商鞅也嗅到了危險的氣息,感覺到形勢不妙,覺得秦國要對自己動手了。就逃往魏國,想保住性命。

    結果,因魏國在商鞅手裡吃了太多虧,深恨商鞅。拒絕商鞅入境,商鞅只好回到自己在秦國的封地。

    不久,公子虔等人汙衊商鞅謀反,秦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不願坐以待斃,起兵反抗,但很快就失敗了。商鞅被抓後,被處以車裂的極刑。

    商鞅自公元前359年入秦後,經過21年的努力。讓秦國從國力弱小,變得天下聞秦色變。商鞅為秦國立了如此大的功勞,卻被秦國以極刑殺掉。說句實在的,自詡純樸的秦國對商鞅有失厚道。

    總結吳起和商鞅生平,不難發現二人都是動了別人的乳酪而被殺的。他們的死,向世人證明改革家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偉大。

  • 15 # 獅子貓

    如果論結局的話,其實都不好,善始而不得善終,最後結局都是一死,只不過就是死的方式不一樣罷了。商鞅是在活著的時候被車裂而死,而吳起是被亂箭射死。 論個人才能,吳起應該更勝一籌。他的軍事才能不亞於孫武,政治才能也不亞於商鞅。二人有共同所在,但由於兩國國君的不同作為,二人死後對其國家的影響也不同。可概括以下三點。

    兩人都是當時中國新興封建地主的代表,所以兩人的改革都觸犯了舊奴隸貴族的利益。 其二,兩人的改革都得到了當時統治者的支援。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援,吳起得到了楚悼王的支援。 其三:二人雖死,但由於變法成果的不同,促使當時的統治者採取了不同的態度。 商鞅死後,他的變法成果被保留下來,雖然身死但精神卻還在。繼位的秦惠王看到了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巨大利益,而他的死也只是出於秦惠王掌控國家大權的目的。秦孝公死後,繼位的秦惠王為了鞏固權力,藉助公子虔和公孫賈之手除掉了商鞅。此二人都是秦國舊貴族的代表人物。而後秦惠王又以誣陷之名除掉了公子虔和公孫賈,將這些具有影響力的大臣一一清楚乾淨,從而大權獨攬。

    吳起在變法中實施“損有餘,補不足”,直接得罪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因而楚悼王一死,楚國新君還未上位,舊貴族就私自向吳起發起了攻擊。吳起希望在楚悼王的屍體旁尋求庇護,因為根據楚國法律規定:厲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但這並沒有阻止舊貴族們朝吳起射箭。楚肅王繼位後下令嚴查,雖說有七十餘家被夷宗,但由於吳起變法時間短,沒有在根本上撼動舊貴族的利益,成果有限,所以楚肅王對於變法的態度也並不積極,楚國國運衰敗不可避免。

    所以韓非子曾說:“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吳起雖死得痛快,但他的變法成果連同他自己一起送入了地下;商鞅雖慘,但精神猶在,成為歷朝政治家的典範。

  • 16 # 有趣的歷史段子

    商鞅是秦國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秦國之所以能滅掉其他六國,商鞅功不可沒。但是呢,歷史上的商鞅並沒有善終,反而被人誣告謀反,被秦惠王誅殺。商鞅是在鄭國被殺,他的屍身被運回秦國的咸陽,並處以車裂。車裂是一項十分殘酷的刑罰,俗稱“五馬分屍”或者叫“五牛分屍”。這裡就不具體描述了,總之很慘。商鞅的族人也難逃厄運,全部被誅殺。

    說完商鞅,我們再聊聊吳起。吳起經歷豐富,曾在多國從政。他最後是死在了楚國。吳起變法也觸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當楚悼王死後,楚國貴族對吳起產生了瘋狂的報復,吳起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在死前利用自己的智慧算是給自己報了仇。當時楚國律法規定傷害國君的屍體屬於重罪,會被誅滅三族,吳起利用這一點臨死前跑到剛剛去世的楚悼王屍體旁,追殺他的楚國貴族果然射殺了他,射出的箭射到了楚王的屍體上,吳起的屍身也被車裂,但是那些殺他的人也被誅滅三族。

    總而言之,吳起雖然死的慘烈,但也為自己報了仇,算是比商鞅結果好一些吧。

  • 17 # 大秦鐵鷹劍士

    商鞅被處死後得到了五牛分屍的待遇,儘管死後屍體遭到虐待,但是死得並不慘裂。吳起死前被亂箭射成了刺蝟,死得可謂十分壯烈,他的屍體與楚悼王的屍體被箭連成一體,分都分不開,最終與王同葬。吳起死後與王同葬,可謂殊榮至極;商鞅死後慘遭分屍,可謂悲慘無比;兩位人傑大才要比誰死得慘,那自然是吳起死得慘。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先秦時代車裂的是人的屍體,五馬分屍分的是真正的屍體;五代才開始五馬分裂活人的,分的不再是屍體了。

    《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為: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由此可見商君在是戰場上與秦軍相戰而死的,死後屍體被運到咸陽,秦惠文王車裂了商君的屍體,讓其死無全屍。筆者大膽推測,在戰場上擊殺商君的人必然是公子虔,他代表了秦國公室的勢力。商君變法之時,太子嬴駟(秦惠王)犯法殺了人,商君無法處置太子,就將太子的正老師公子虔割鼻,將太子的副老師公孫賈刺面流放。此舉讓商君得罪了秦國的公室勢力與秦國的世族勢力,史書記載為: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商君為了變法強秦,他得罪了所有的既得利益者,最終是身死法存,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百年難一遇的乾坤大才,他精通儒、兵、法三家,是一位不敗將軍,一生大小七十二戰,其中六十四場戰勝,八場戰平。吳起在魏國跟魏武侯生出嫌隙後,他到楚國去了,楚悼王任吳起為令尹,主持楚國的變法大計,吳起在楚國變法九年,奠定了楚國的強盛。變法者,利益之重新分配也;只要變法就會傷害既得利益集團,於是在楚悼王死後,楚國貴族們密謀刺殺吳起,廢除吳起的新政。吳起沒有帶軍隊回來奔喪,最終被楚國貴族的私家軍隊合擊,他自知無法逃生,於是抱著楚悼王的屍體受箭,被射成了刺蝟。事後楚悼王的屍體無法與吳起的屍體分開,就合葬在一起了,那些參與政變的貴族被楚王以“毀壞王屍”的罪名誅殺。

    韓非子在《孤憤》中寫了變法者結局:其可以罪過誣者,公法而誅之;其不可被以罪過者,以私劍而窮之。也就是說變法者不是死於國法之下,就是死於私人仇殺,商君死於國法,吳起死於刺殺,能功成身退的變法志士,少之又少。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重人就是既得利益者);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變法的人為了國家利益,必然要阻止既得利益者違法亂紀,因此變法的人與既得利益者是不共戴天之仇,二者水火不容。吳起、商君、王安石、張居正等變法改革者的最終結局,雖千年不能改變,這是人類的生產關係決定了的。

  • 18 # 積翠古亭

    吳起、商鞅,戰國時代兩位最偉大的變法家,他們應時而動,以無與倫比的超前理念,以驚世駭俗的才具節操,做了社會變革風暴的歷史推手。最終,他們又被反革命暗潮回捲,推上了國家命運的祭壇,成為變革所激起的社會震盪的犧牲品。

    關於題中所問到的商鞅和吳起誰死得更慘?對於此類問題本不想說太多,事實上也毫無意義。這裡值得一說的是,以吳起、商鞅為代表的戰國變法家們,在戰國時代的悲劇命運所放射出的悲壯絢爛的歷史光芒。

    無論是全身插滿箭簇的吳起,還是被車裂的商鞅,這些布衣政治家的鮮血,是戰國大變革最為深刻的歷史標記,他們的悲劇犧牲,也往往是一個國家興亡的歷史十字路口。

    這個十字路口就是:

    或以布衣政治家的犧牲消弭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巨大裂縫,從而使國家變革獲得繼續發展的巨大空間,保持國家的持續強盛。

    或以布衣政治家的犧牲,導致變法勢力的全面失敗,導致復辟勢力的全面上臺,國家命運日漸暗淡,乃至最終滅亡。

    商鞅之死,是前者的典型。吳起之死,則是後者的典型。而歷史展現邏輯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商鞅雖死,但是變法的歷史成果得以保留,此後的秦國穩步走上了強大之路;而吳起死後,其生前在楚國的變法成果全部流產,此後的楚國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變法,國家逐步走向暗淡,終被日漸強大的秦國所吞滅。

    古今中外,無數歷史展示的法則是:某種社會變革愈是鬆緩平和,社會付出的種種代價便愈小,當然社會發展的步伐也小也慢;某種社會變革愈是劇烈深徹,社會犧牲的種種代價便愈大,當然社會發展步伐也大也快。

    任何民族,任何時代,當然也包括當代,我們都需要這樣一批諸如吳起、商鞅一樣的勇於銳意進取,敢於變革創新的變法銳士,我們也理應對他們敢為天下先的大無畏精神、勇於同頑固守舊勢力宣戰的鬥爭精神,保持崇高的敬意,而不是冷漠無情地去評判他們在歷史大變革中悲劇犧牲後誰死得更慘,這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希望。

  • 19 # 故事雜譚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得罪了楚國的舊貴族。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貴族們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

    《戰國策·卷三·秦策一·衛鞅亡魏入秦》: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師,弗受。

    《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應為彤地)。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

    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今陝西省華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家。商鞅雖然被害,但新法並未被廢除。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吳起是被箭射死後屍體遭車裂,而商鞅也是戰敗而亡後屍體被車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改善親子關係的第一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