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了博士文憑,卻也不再年輕,該怎樣選擇?你願意去讀博嗎?
10
回覆列表
  • 1 # 漫步光陰

      看看你是不是適合繼續讀博士,這是每一個面臨讀博的學生甚至考試讀博的學生的困惑。

      一.基本概念

      博士:在美國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簡稱Ph.D.,是最高學位。

      讀一個博士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個科研領域,二是在這個領域開創新理論。

      1、掌握一個科研領域

      要通讀所有這個領域的文獻。一般開始時是看書,然後要找學術期刊雜誌,會議論文和研究報告。

      一般在讀博之前,學校會有一些方法來考核你對某一個領域地掌握情況,比如要有相關專業本科或者碩士學位。然後,為了證明對本專業的瞭解,你需要修研究生專業課程,透過考試並確獲得較高的平均分。最後還要透過一個評委會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評委都是博士。

      2、開創新理論

      博士和其它學位的本質區別就是一個字:科研(Research)。要開創一個理論,學生必須探索,調查,思考,總結。學術界用“科研”來表示這種行為。

      “科研”經常暗示著要“實驗”,但是科研絕不僅僅實驗,還要解釋和深層理解。

      以計算機科學專業為例,科研意味著要探索並發現數字計算和通訊領域的新法則,必須要發現幫助建立和使用計算機制的新技術,要尋找新抽象、新演算法、新規則、新機制。

      要獲得博士學位,必須要寫博士論文,並且透過博士論文口頭答辯。

      3、成果的關係

      科研的成果可以開發新產品或者改善現有的。但是,博士論文的價值不是用商業效益來評價的,必須要引導將來的研究和知識體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會在短期創造,而是在長期才慢慢體現。

      二、問自己幾個問題

      決定是否要讀博士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想做科研工作嗎?

      你要考慮你的長期目標,因為PhD是訓練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將來不做科研,博士不適合你。

      2、你想進高校工作嗎?

      博士是進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條件。

      3、你有足夠的能力嗎?

      評價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

      智力:顯然

      時間: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長,你能承受嗎?

      創造力:讀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問題。問問自己喜歡“腦筋急轉彎”嗎?你學高數時感到有意思嗎?

      好奇心:你是不是強烈的想知道周圍事物背後的規律?

      適應能力:讀博常會出乎意料的困難,你可能會到一個沒有人知道答案的領域。你能忍受鬱悶嗎?能忍受住找沒人知道的答案時的枯燥嗎?

      自我驅動:教授不會告訴你怎麼做,你能自己給自己長期科研的動力嗎?

      競爭能力:你將與最聰明的人共事,別人會將你與這些人比較,你扛得住嗎?

      成熟:讀博時間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

      三、警告

      博士不是……

      1、讓自己有聲望:你畢業後,你周圍每個同事都是博士。

      2、保障自己觀點正確:博士只在一個領域有權威,這並不代表所有領域的權威。

      3、自己的目標:如果你只想要個文憑,很多方法都比這容易。

      4、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當公司不景氣時先把科研部門砍掉。

      5、讓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媽可以很驕傲的說自己孩子是個博士,但這不是你讀博的理由。

      6、證明自己的聰明:你要長期從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對失敗,折磨你的意志。

      7、將來就研究一個領域:一輩子只吃一碗飯?你將來要不停地科研,學習新方法、新理論。

      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

      9、比其它選擇好:每個人都要決定自己究竟要什麼,什麼最能激勵自己。

      10、賺錢更多:至少5年之內你的收入是負的,除非你愛科研,否則這不是最好的賺錢方法。

      四、經驗

      如果你有能力和興趣,搞科研將獲得與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獎勵:你能遇到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人,甚至與他共事;你將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將解決以前從沒有人解決的問題;你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看多了本科生的此類問題——考研還是工作?幾年後發現自己又要面臨這個問題的困擾——考博或者工作?人生總是充滿了選擇,選擇也是困難的。

      博士是一個文憑,更是一種經歷。當前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體,尤其是女博士。事實上真的就那麼恐怖嗎?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那好,下面我們來具體談一談為什麼要讀博和讀博的利弊!

      首先,談談為什麼要讀博?

      1、如果你壓根就沒想好這個問題,完全是隨波逐流,或者證明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或者認為考博可以帶來生活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者認為讀博就是混個學位,為了以後好提升,那麼,請你謹慎考慮。首先,博士並不一定意味著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與行業與職位相關,而不是與學位相關的。當然通常計算機的博士要比學文學,考古什麼的博士收入要高。

      2、其次,即便為了想進高校而讀博,也要事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喜歡那種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種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過,競爭一樣激烈。而考博只不過是”多米諾骨牌”的間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圍的人的確不簡單,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堅持。所以這是一個可以相互約束、相互見證、共同進步的群體。高智商基本是讀博的刊幾篇,理工科的可能還需要在國際刊物上發表。雖然大多數博士都完成任務,拿到了學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慮、睡不著覺、掉頭髮等等代價的。當然,視個人天資和基礎不同,可能各有差異,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務的還真沒聽說過。

      3、平時上課、讀書的要求就不要說了。為了完成博士論文,或者在那樣一個氛圍中,為了自己至少像個博士,理工科的人要無數次地做實驗,甚至通宵達旦,而文科的學生則要天天泡在書堆裡,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來,看小說的時間是沒有的。大家都比較訓練有素,就是自己浪費了時間會自責。所以為了逃避自責的痛苦和外在的壓力,大家一般還是要選擇一點點的去面對和積累。沒有點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

      4、博士同學中已經是碩導的,在博士論文的衝刺階段,也會形容枯槁,也有老師們形容”做完博士論文就像扒層皮”,畢竟拋卻客觀要求不說,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專心在學校搞點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論文就是一段時間內的最高水平。何況博士論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創新”。這兩個字,可是會把人折磨壞的。結果是,做博士論文的時候,大多數同學都”自然減肥”。一個抱著僥倖心理,本來以為混混就可以過關的同學,在博士論文寫完之後,說了這樣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邏輯的話——”以後,誰要再說博士是混出來的,我跟他急!”

      接下來看一下讀博可能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1、讀博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節奏和軌跡,比如戀愛、婚姻和家庭。

      說這個好象是廢話。但是我們可以算筆賬,一個人中間一直不停地讀書,等博士畢業也是接近30的人了。這時候的社會工作經驗還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夠幸運地在讀書期間遇到合適的另一半並且已經成家的話,那麼就要在畢業之後不但面臨找工作,適應新環境的問題,也要面對建立一個小家,適應婚姻和家庭的問題,還要考慮是先在工作上幹出點成績還是抓緊要孩子的問題。這時候大多數小家庭都是無產階級,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齡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車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擺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後又去讀博的,這種辛苦就不要說了。面對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間的不調和,需要自己判斷、選擇。有時候,有所選擇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說,早知如此,寧願不要選擇的機會。可是時光是無法倒流的。校園裡有不少帶著孩子讀書的母親,有的將孩子放在周邊的幼兒園或者學校裡,自己面對多重壓力,孩子也跟著受苦。精力、財力和愛心、責任之間的衝突和壓力,讓很多母親說:”等我拿到學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

      有的時候,魚和熊掌的確不可得兼,這是事實。所以大多數博士在畢業後都會多多少少有些尷尬,來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2、讀博可能會加重取捨之間的難度。

      有人認為,讀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選擇的餘地更大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博士階段著重培養的是在某一領域具有獨立進行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個通才教育,只會將人的研究領域和學習領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讀博可能多多少少還會產生這樣的效應,就是你在長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經多多少少對這些研究產生興趣。明知繼續研究可能熱情和動力不足,但是放棄卻著實可惜,那時該怎麼辦?

      其實周圍很多同學都是這樣的,最後選擇的未必是最初想選擇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學,本來想進新聞媒體,或者出版單位,或者機關等等,機會並不是沒有,但是真正抉擇的時候,卻又割捨不下對專業培養起來的感情,最終繼續選了高校進行教學科研,也有的雖然進了新聞出版,卻做的並不開心,有點後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學術的時候不覺得熱愛,反倒是真正離開了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喜歡學術的。這是一種悖論。會帶來很多困惑和尷尬,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智慧、對自己的瞭解,還需要決斷能力。一旦上了這賊船就必須面對,由不得你了。

      說了這些,有人可能退縮了,覺得後脊樑骨嗖嗖發涼。其實,運用最簡單的邏輯想想,如果真的讀博就像地獄,哪還有現在的趨之若騖呢?不否認有一些頭腦發昏,沒想明白就混進來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慮好了並認可這種方式的。

      讀博的好處,權且說其一二:

      1、讀博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

      相比於錢來說,讀博的機會顯得更是一種稀缺資源。有機會讀博的人可能不覺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壓根沒有機會考慮和嘗試的,他們的羨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讀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你可以體會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生。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生活體驗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難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如果說有人選擇冒險、挑戰生命極限是一種生活方式,那麼讀博也是。讀博完成和實現的是一種精神追求。享受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經歷、一種財富、一種收穫。

      有一個同事,海歸,放棄了原來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國外讀博士,最後回到高校。就是因為她覺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變得沒有時間思考,人像機器。所以為了進高校,她選擇了讀博併為這個目標奮鬥了10幾年。

      她說,人是要有點追求的。當人們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之後,對精神的渴望和寄託就會浮出水面,而讀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種方式。

      2、讀博可以有機會接近和聆聽大師的聲音,並與最聰明的人相處,想不提高都難!

      有博士點的地方,大都是師資力量相當強的地方,各種資源也很多。讀博士可以使人輕而易舉地就接近原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一些大家,聆聽他們在學術、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誨,這將是受益終生的,這種視界的開啟和融合對一個人的提升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學者的點撥,可能會使人少走很多彎路,並在一些領域迅速接近國內或國外同行。某種意義上,這有”鯉魚跳龍門”之效。特別是在一些綜合性的名牌大學,這種優勢就更加明顯。用原來碩導的話說:”就像從省隊進了國家隊”。各種講座、交流以及圖書等等資源,使人進步飛快。

      再說周圍的同學,都是來自各地的人中龍鳳。依我的經驗,每個讀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質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沒有的,比如那種悟性、那種天資、那種刻苦、那種執著、那種毅力,等等。所以,與這樣的一群聰明人交往,無論別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難容忍的缺點,但也總是有一些優點是值得學習的,在這樣的一種碰撞和交流中,無論是對學術的,還是對生活的看法,都會讓人獲益匪淺,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難!

      3、讀博可以積累許多資源。

      博士期間會遇到很多名師,也會有很多優秀的同學,這些都是一些潛在的資源。就算日後你的同學裡出不了王侯將相,但至少以他們的起點,在各行各業上都會是精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學遍佈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無論對搞研究,還是作為了解風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頗有助益的,博士期間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建立廣泛的學術聯絡。

      畢業之後,如果選擇一箇中等城市或者發展中的學校或單位,那麼可能意味著你會瞬間擁有別人奮鬥10幾年才能擁有的東西,比如各種津貼補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決,生活會有明顯提高。從這個意義上,用原來同事的話說,讀博就是賺錢。或者,讀博還極有可能在畢業後進入一個博士成群的工作團體。這樣,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處於一個不斷學習不斷上升不斷進步的狀態,與智者的交流畢竟是令人愉快的。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也是一個老教授曾經說過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發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機關等單位工作,在年輕的時候多是為別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涼。而現在看來,讀博直接地與以後是否有機會搞科研密切相關。

      4、讀博可以愉悅身心,是難得的生命體驗。

      因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樣有天天上不完的課程,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的約束,有各種檢查和評比,所以基本上屬於比較天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優美的環境和小資的氣氛,博士生裡面,大家基本上要麼是有收入的,要麼是可以自己賺些外快的,思想相對比較成熟了,各方面處於學校和社會的結合帶,並可以暫時脫離家庭的束縛,做一些自由自在的個性的事情,是難得的生命體驗。對於工作多年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放鬆、調整和休憩,而對於從未走上工作崗位的人來說,也從別人那裡直接間接得到一些啟迪。

      我的博士生活就是豐富多彩的。有一幫朋友,大家經常輪流坐莊,出去吃飯、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園裡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學校的食堂裡進行”學術午餐”和”學術晚餐”,關於學術的、人生的、社會的,無所不談。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同學和朋友都頗為留戀那段時光。我們都曾說過這樣的類似”痴人說夢”之類的話,”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真想一輩子當學生,一輩子在校園裡待下去,讓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本文借鑑訂閱號博士圈的部分觀點,誠意推薦)

  • 2 # 奏者

    我特別喜歡別人問我“讀博士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我從來不花時間解釋博士學位能怎麼怎麼有用。我一般答:“沒用。”姑娘們我讀博士跟你們買birkin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總有一天你們會明白能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一個沒用的事情上是人類能達到的最高的奢侈。

  • 3 # outsidenow

    這個問題實在不應該用該不該這個詞,而是適不適合讀博士,而年輕不年輕跟讀博士也沒什麼關係。

    社會上很多人對讀博士嗤之以鼻或者覺得博士很高大上很神秘,其實持這兩種觀點的人多半不瞭解讀博士是怎麼一個機制,難免帶有偏見。

    而真正面對需不需要讀博士的群體,其實應該是應屆的碩士研究生或者年齡更小的讀書群體將來的立志問題。

    而你的青春,就算不讀書,也會去做別的事情,揮霍或者奮鬥,博士畢業的起點確實要高,所以也不存在浪費青春的問題。

    該不該讀博士就好像是你該不該做董事長一樣,那不是唾手可得的,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

    適不適合讀博士,就要根據你的情況來定了,首先,底子啊、悟性啊、智商啊、經濟條件啊什麼的暫且不論,你有沒有搞科研弄學術的那份毅力,天天呆在實驗室、坐在自習室的那種堅持,如果沒有,那就請慎重。其次,你的未來規劃到底是什麼,你的專業需不需要讀到博士,你讀博士是為了學歷、就業、還是單純的熱愛這份專業,想好你的初衷。再次,處理好戀愛、家庭與讀博士的關係,真的,畢竟不年輕。最後,你需要懂得博士招考不是全國統一考試,入門條件並不是針對人人都公平的,導師要考察你的綜合條件有很多,名額非常有限,說白了,你得清楚自己的水平。

    博士,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學歷、一個夢想、工作的敲門磚、興趣的最大化。因為屬於最高學歷的知識分子,所以社會上有眾多的誤解,既有抬高的又有貶低的。其實究竟該不該去讀,首先你得了解,完了就看你適不適合。

  • 4 # 江湖一哥008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選擇讀博,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援。至於說讀完博後年齡大了,這是自然規律嘛。具體你怎麼選擇,關鍵要靠自己。有一個女生,大學畢業後結婚,接著讀碩,讀完碩又讀博,就是他自己的選擇。在讀博時,她母親在校外租房住,給她做飯,給她照看孩子,十分不易,但是,這個女生卻克服一切困難,最終拿到了博士文憑。可以說,她是有失有得,我很敬佩她。不過,她也失去了好多。現在,她已經是最年輕團級幹部了。

  • 5 # 不在其中

    該不該讀博士,有了博士文憑,卻也不再年輕,該怎樣選擇?

    關於該不該讀博士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完全看你的興趣,如果你認為你還有學習的激情的話,能夠忍受三、五年的學術生涯。在這三、五年間,能夠苦中作樂的話,那麼你便可以去讀博士。當然同時也得看你的家境。雖然說,在讀博期間,完全有國家補助。但如果你的家庭需要你的付出,你也是不可逃避的,得面對。畢竟,你不是一個人在生活。

    但如果你讀博完全是為了一個博士文憑,提高自己就業的競爭能力。這個是不是有點難以忍受漫長的博士生涯呢?

    人生又有幾個三、五年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做的事呢?

    完全不必因此而委屈自己。其實沒有讀博的你也應該會是很優秀的。希望以後你能夠在自己的職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且能夠積極憑自己的能力在公司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實以後你可能不在讀書,可依舊可以學習呀!努力提升自己。創造更高的價值。

  • 6 # 我不是萌胖子

    我身邊很多優秀的朋友都讀到研究生就不再選擇讀博士了,不是不能讀而是不想讀了......學而不用永遠是紙上談兵,總歸要實踐的一天......當然我的一個老師現在去讀博士後了,他是純學術型別的人,這類人如果你覺得你是,那麼就去讀博繼續深造……

  • 7 # 財稅娘娘

    為什麼讀博

    因為你沒有提到具體讀的是什麼專業,有很多專業讀博士就是去搞理論研究,能不能出成果,值不值得坐冷板凳,實在是需要衡量的事情。我們有個同學是本科中文,研究生學了漢字學,本來本科畢業當高中老師,研究生畢業後之前的學校都不要了,因為都是名校本科生招聘要求了。後來被迫去了另外一個普通中學。我們和她開玩笑,為什麼沒有繼續讀博,她說再讀就真傻了,意義不太大。很多東西不需要那麼多人去研究。

    什麼專業適合讀博

    博士裡面我們瞭解到有些專業真的要讀,比如說電子工程,頂尖的工程師都是博士畢業,因為要研究生產工藝,非常高精尖的東西。對整個行業幫助非常大。

    還有一個案例是電子通訊類女生,也是工科類吧,你也參考下:

    你讀的是電子通訊類的話,回來可能會成為我的同行了,  反正我們公司不是很願意招碩士生,尤其是女碩士生,就更別說是女博士了,可能連看都不看。  不過,一旦被聘上了,不管他們的實際能力有多少,他們的待遇就比本科生高很多,以後的晉升加薪幅度也跟本科生是不一個檔次。    你自己好好衡量一下吧,    我的建議是:要是你不想當老師的話,就不要讀博。    

    以上僅供參考,最後的決定還得靠你自己。

  • 8 # 奧斯特瓦爾

    讀博取決自己以後的人生規劃,當然也是和自己興趣所掛鉤的。如果你想在大學任教,教書育人,或者從事喜歡的研究,也或是想在企業研發部門工作,那麼就有必要去繼續,這樣你覺得你的年輕就不會流逝。倘若你只是為規避就業壓力而讀,如果期間不順利,那幾年會比較痛苦,就會感覺在虛度寶貴的青春年華。總之,是否讀的快樂取決於自己的動機,當然也和博士環境和導師相關。

  • 9 # 羊羊羊75197245

    這事得根據個人能力、興趣和需要,做出適合的、自主的、理性的選擇。泛泛地講“該不該”,沒有普適性。具體問題當具體分析,具體人宜具體擇定,具體情況需具體處理,因為社會存在著多元化和多樣化。我以為,讀書總比不讀強,真讀書、讀進書,比虛假買文憑的強。社會需要真人才,拒絕偽人才,偽人才誤國誤民。

  • 10 # 星星的家

    我女兒在一所985讀博,該明年畢業的,不知道是否能按時畢業,現在有點後悔了,女孩子28或29畢業,然後在戀愛、結婚要到多大啊!作為父母感覺有點鬱悶了

  • 11 # 江旭初

    北京大學去年的就業報告顯示,北大本科讀研的佔76%,而碩士攻讀博士的只佔8%。從一個側面看,讀研的必要性還是比讀博大很多。但具體到自己來說,如果你能找到不錯工作,建議先出來,工作一段時間再決定。如果,真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或者還是偏好科研,學術的同學建議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 12 # 不藥博士

    真的需要勇氣

    和題主的顧慮很相似,我是山東學生,上學晚,本科畢業的時候已經24歲了,接著讀完三年研究生,已經27歲,研究生畢業工作一年後再次選擇攻讀博士學位,論年紀,已經很大了,同齡人可能都已經博士畢業了。選擇走這一步,確實需要勇氣!

    是否選擇讀博士,或者說是否選擇繼續深造,要深思熟慮!充分考慮各種利弊!我把我當時的思考分享給你,可以借鑑!

    首先,年齡只是一個因素,卻不是關鍵因素,不應該作為選擇繼續深造的主要障礙。

    任何人都是一朵生命之花,都有各自的綻放季節,可能你現在的不如意剛好就缺一個博士學位的幫助!

    其次,是否選擇深造,要看所處的專業!

    我生物藥學專業是一個前沿學科,只有攻讀博士學位,接受更高層次的訓練,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但如果是工科商科等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則讀到研究生就夠用了,因為他們不需要太多的基礎研究,重在應用性。

    再次,從功利性的角度講,要看目前的狀態是否屬於個人發展的瓶頸期。

    如果是,那麼可以選擇繼續深造。但是要選擇到最好的平臺去,跟行業中最厲害的導師學習!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平臺更重要。比如你去了一所名校,跟著一位大牛導師,只要你能順利畢業,您的含金量,還愁前途嗎?

    第四,繼續深造不影響生活!

    讀博士期間,您可以選擇結婚,如果有時間也可以生子。繼續深造可能就收入方面會有點壓力,但現在的博士已經不再像多年前了,有一月幾千的補助,滿足基本的生活還是可以的。

    生活總有苦難,但都是暫時的,熬過去就好了!相信終會柳暗花明,苦盡甘來!

  • 13 # danyboy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讀什麼專業?自己有多少興趣?有沒有潛力?去哪個國家、哪個學校讀?跟誰讀?碩士期間已經有什麼想法了?等等。而不是籠統的來問:該不該讀博士。所以,我也只能籠統談談了。

    一、讀博士是做研究,不是為了就業

    現在很多人一提起博士,都會說”博士現在也不好找工作啦“,言下之意,書讀得越多,工作卻不一定好找。但讀博士本身就是為了做研究工作,原本就不是為社會提供普通的人才。因此,用就業率來衡量讀博士的優劣是不對的。

    博士的就業率,說明的不是博士的水平好壞,而是當下社會提供的研究性崗位夠不夠。而越是發達的社會,高精尖的研究性人才需求就多,反之就低。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末,高中生就是不俗的知識人才了,所謂的”知青“都是以初中生為主。這就證明了博士就業率的高低,說明的是社會發展程度的高低。

    以目前我國的發展水平,博士畢業後找工作是需要費一番工夫的。如果你迫切需要一個高薪的工作來養活家人,或者把讀博士當做謀求好工作的途徑,那麼最好就不要讀;反之,如果你忠誠於自己的研究事業,做好了為學術奉獻的準備,那讀博士是不錯的選擇。

    二、關於年齡

    按照中國目前的教育和年齡關係,18歲上大學,22歲本科畢業,25歲左右碩士畢業,如果繼續讀博士,那麼順利讀下來,不延期,在國內也要30歲左右,如果去海外比如美國,倘若讀的還是文科博士,那麼可能讀完就要35歲了。

    所以,年齡是一個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需要全面的看:

    首先,讀博士意味著你的職業生命會延長。如果你博士畢業後從事學術工作,如果還是文科,那麼,你的職業生命差不多和你的生命一樣長。即使退休了,你也是一方學術高人,甚至是泰斗,仍然可以治學研究。那麼,年輕的時候多花個5-6年讀書,卻大幅延長了職業生命,這是值得的。

    其次,讀博士所謂年齡變大,無非就是你”踏入社會“的時間延緩了而已。但事實上,博士期間你非常自由,完全可以接觸社會,參加專案和調研,而且很受尊重;國內也有很多專門針對博士的機會,比如一些政府會調在讀博士來工作,或是組織博士團去中西部掛職等等。你雖然身份在校園,但只要你願意,和社會的接觸會很深入。

    三、不要錯過你人生中最佳的學習時光

    我讀博士前夕,也考慮過要不要讀。當年我年齡不大,23歲,本來也不想過早踏入社會,更不想早出來賺錢,而且父母家人都非常支援。

    所以,我說服我自己,只用了一句話:30歲之前,我究竟應該 做什麼,將來才不會後悔?

    答案就是:讀書啊。15到30歲,是人生中最佳的學習時光,一旦過了這個年齡,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增長學問、知識、才幹,一輩子被困在既定的格局裡,即使收穫了很多人生經驗,但沒有雄厚的素質打底,想昇華到更高的層次並不容易。

  • 14 # 陳穎743

    其實,讀博不是簡單的為了那個學歷,為了能夠光宗耀祖,可能沒有讀博的人會這麼想,在我沒有讀博之前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真正讀博之後你才會發現,你需要有強大的內心,獨立自主的決心。

    我認為,讀博不只是看書考試那麼簡單。至於應不應該讀博,其實更應該說適不適合讀博。讀博這條路是孤獨的,如果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是堅持不下來的。如果不適合,那就不要白白的浪費清楚。如果真的喜歡這條路,其實,走走也無妨。

    現在社會對於博士的定義太過於狹隘,對於女博士又有著一些輕蔑,博士和書呆子不能畫等號。只要有一顆科研的熱心,你就是適合讀博的,你就應該讀博。

  • 15 # 呦呦路銘

    我也問過身邊人的意見。

    比較統一的是,工作時間長的人都建議你讀博,因為這樣的話,後期你會有更多的晉升機會,此外你現在讀博的話,也沒有家庭和孩子等這方面的顧慮。

    而博士在讀或者博士剛畢業的人都不建議讀博士,他們表示讀博時間太長了,太熬人了,而且出來之後工作其實不好找,女孩子就不要趟這一趟渾水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應不應該讀博士呢?我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思考。

    01 你是真的喜歡科研嗎?

    之前在網上有一個圖生動形象的展示了讀博士的成就感——就是把人類的知識向前推了一小步。下面這個小箭頭就指代了博士期間收穫。

    有人會說,這是潛心學術的幾年,為什麼進步只有那麼一點?因為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專業的一般是從一個小點出發深入研究的,

    面對讀博的收穫,大部分人還是有些崩潰的。畢竟四年的時間就搞懂了一個問題,有人覺得不值。所以讀博第一步還是要看你有沒有科研興趣。你有沒有解決問題的好奇心。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你就看平常有沒有遇到難題還要迎難而上去解決的念頭?解決完問題有沒有很開心?

    02 你適合讀博嗎?

    說到興趣,還要談一談,你是否真的適合讀博。說實話,我就不適合。我是從三個方面來思考的:文獻閱讀、資料分析、獨立思考。

    首先,文獻閱讀是基本功,但其實這個過程很艱難的。有那麼多專業名詞,還有那麼多不認識的英語單詞,還有複雜的數學公式,真是每一項都讓人心碎。我每天也靜不下心來讀文獻,以至於對研究方向發展到哪一步沒有清晰的認識,更嚴重的話,未來獨立從事科研,你將沒有啥科研想法,甚至說你都提不出問題。國外對博士生該項技能極為重視。一般國內的博士生的論文方向其實是基於老師的課題出發,但國內博士生的論文方向是不能選擇老師的課題方向,必須自己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其次,資料分析是科研利器,就碩士階段,你會發現,課堂上教授的技能是有限且狹隘的,換句話說,你使用的大部分資料分析方法是需要你自學的。我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卻沒能在資料分析網課上堅持下去,所以的技能都是入門級別,沒有擅長的技術。

    一般來說,資料分析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需要自己靠谷歌解決,其實導師的角色是提供看資料分析結果和提供科研思路的,一般都不會幫你檢查資料分析環節的問題。

    最後一點,獨立思考是核心。上次聽博士師兄們答辯,答辯老師都指出現在的學生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科研論文內容做的有些浮於表面,沒有深挖。我覺得這一方面是我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比如,我在實驗中遇到問題,一般都會直接問老師該怎麼解決,等待著老師的經驗,沒有自己嘗試去解決。不光是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是聽老師的指示工作,很少融入個人的思考。

    有人說讀博還要考慮年齡、家庭等因素,我覺得是沒必要的,當你有興趣、有能力幹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如魚得水。當你不適合、不開心的時候,你自然覺得讀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03 讀博畢業後好找工作嗎?

    現實點,我們不管讀不讀博到最後還要落到就業問題上。碩士高不成低不就,博士畢業後呢?有些工作就不想去應聘,因為怕虧了自己的學歷。所以讀博從種程度上限制了就業選擇。其實大多數博士都會選擇去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所當老師。

    學歷在工作中也很重要。比如,在北京當老師,碩士一個月只能拿5000、6000,但是博士一個月能拿一萬多。還有如果你想去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也必須是博士學歷。

    綜上所述,讀不讀博還得要結合個人的興趣和能力以及自己的求職意向細細考察,再做出選擇。借用顏寧在"woman in science"大會上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做什麼樣的選擇都沒有關係,關鍵是你要遵從自己的內心,給自己勇氣。不要因為他人的看法而輕易給自己設限,拿出勇氣來追尋自己的目標。”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市賣的酸菜怎麼醃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