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oBo育兒經

    你好,我家大寶兩歲半了,也遇到過你這樣的問題,剛開始,我也很懊惱,對他發脾氣,打罵,說教都沒用,後來我就放寬心,這樣應對的。

    1.當他說不要吃飯的時候,我就跟他說:你不吃飯,媽媽拿走了。然後直接拿走,如果他想吃,看到我拿走,就會跟我說,"要吃",如果他不想吃,我拿走他也沒反應。這時我也不會哄他吃飯,或者追著喂,他不吃就算了,直接收走,晚點餓了自己會找我要吃的,這時候給他吃他就會自己吃了。

    2.當他不睡覺的時候,就陪他玩,或者讓他自己玩,困了想睡的時候自然會睡,不想睡的時候怎麼哄,怎麼罵都沒用就是不睡,還越來越精神。

    3.當他發脾氣,什麼都不要的時候,首先抱著他,表示媽媽理解他,遇到什麼事媽媽都在,讓他冷靜,有安全感,然後跟他說,媽媽知道你現在不開心,你先不哭了,安靜下來跟媽媽說,你怎麼了,你要什麼,你要說出來,告訴媽媽,媽媽才能幫助你,哭是沒有用的。

    兩歲寶寶的矛盾心理,加上語言表達的侷限性,他們最常說的一個字就是“不”,如果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發脾氣。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重要的是保持冷靜,避免無意中強化這種行為。如果你的情緒升級,你孩子的情緒也會升級。發脾氣之後,提供安慰和指導。用放鬆的語氣和她說話,教她如何用語言向你表達她的感受。

  • 2 # 悠悠樂淘淘

    我來回答:孩子2歲多,做什麼事情都說不要不要,不要吃飯,不要睡覺,應該怎麼辦?

    家長不必過於焦慮,對於兩歲的孩子而言,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所處的特定的自我認知期所表現出的一些正常現象。兩歲的孩子是這樣的

    兩歲多的孩子,已經可以獨立行走,語言發育發達到了最基礎的向外輸出水平。這個時期是孩子生理斷奶和實現自我獨立個體認知意識的關鍵期。孩子已經可以理解,自己是獨立而不依附於母親存在的個體,孩子有自己的小行動,小語言,也有了自己的小情緒。並可以透過語言達到簡單的外化。孩子用語言和行動在頻繁的提醒父母親:他從語言,到行動,到思想都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

    家長這樣應對

    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應該正確理解和認識孩子的這個獨特的成長髮育階段,要從思想上開始真正的重視和尊重孩子的情緒,選擇和決定。孩子經常把“不”掛在嘴邊,家長也不必過分的緊張,這只是在一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情況,等孩子再大一些,孩子就會形成另外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風格了。

    在具體的實踐場景當中,如果孩子說:不要,家長可以嘗試拿出更多一些的耐心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具體場景的不同作出具體的有效而合理的反應。比如:到了吃飯時間,你叫孩子去吃飯,孩子手裡正在玩著自己心愛的玩具,全神關注,專心致志,那麼這個時候孩子說:不要不要。家長就需要給孩子多留一個緩衝時間。跟孩子說:寶貝我們再玩一小會兒,一會兒我們就吃飯,可以嗎?如果太晚飯的話,你肚子裡住的胃先生就會生氣發脾氣的偶!

    這樣跟孩子約定好一個緩衝的遊戲時間之後。孩子能夠放下自己手中的玩具去用餐,那麼我們就要給孩子一個動作上大大的擁抱作為鼓勵。

    如果孩子專注在自己的遊戲當中沒有辦法停下來。家長可以考慮走到孩子身邊,給孩子餵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懲罰孩子,孩子不吃飯,說:不要,我們就轉身走開,再餓上孩子一頓呢?是因為兩歲的孩子,還沒有到達思想意識的成熟期,這個時間,我們還是以愛的撫養為主題,等孩子三歲之後,我們再進行規矩的培養和建立,正如李玫瑾老師在課程中多次提到的,三歲之前讓孩子感受無條件的愛,三歲之後要給孩子立規矩。

    所以這個階段家長不必太介意,孩子說:不要不要。我們只要用自己的愛和溫柔填滿孩子的內心就可以了。

  • 3 # 我是最可愛的小悅悅

    我家孩子二十個月,還不到兩歲呢已經很可怕了。孩子說話早,目前已經能跟大人用句子溝通了,感覺屬於早熟的小孩,明白事早。有一點不順心不按她的意思就叫喚,裝哭。不能指責她,不能說她壞話,只能誇。總是跟家長對著幹,愛說不要不行,還擺手拒絕。很無奈啊,叛逆的很,前倆月還挺聽話的。

  • 4 # 奔跑的溫柔喵

    二歲的孩子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個體,他想要掙束縛,所以開始反抗,總是不要不要的。這是孩子的一個正常現象

  • 5 # 肥嘟的媽咪

    我家寶寶現在兩歲半,正處於這個階段,不管你讓他幹什麼,得到的回答永遠是:“不”,其實我們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去和寶寶溝通,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選擇的權利交給寶寶。我們可以透過用選擇提問式來避免寶寶說“不要”,比如你喜歡用哪個碗吃飯呀?你打算喝哪瓶牛奶呀?你打算和媽媽一起收拾玩具,還是自己收拾玩具呀?這樣讓寶寶在兩者之間做選擇,寶寶很難拒絕。

    2.讀繪本來引導寶寶。我們可以透過繪本上的正面形象來引導寶寶模仿,改變說“不”的壞毛病。

    3.堅持原則,讓寶寶意識到後果。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父母需堅持原則,並告訴寶寶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的原因,同時也要尊重寶寶,不要使用武力。

    比如寶寶就是不吃飯,那沒關係,父母可以告訴他不吃飯會餓肚子,這樣不會長高高,而且這頓飯不吃只能等到下餐才有吃的,要讓寶寶明白這個道理,只要父母能堅持原則,潛移默化下,寶寶會慢慢有所改變的。

    父母可以參考以上三種方式,結合自己寶寶的情況,找出最適合寶寶的辦法。

  • 6 # 麩仔媽的育兒經

    我們家寶寶目前2歲9個月也處在這個時期。

    首先恭喜您寶寶到了自我認知的關鍵期

    他開始知道我的,我要什麼,我想做什麼而不是一味的聽從別人的吩咐。他開始有意識的想要去做決定,想要自己做主而不依附別人。

    這是非常好的現象需要爸爸媽媽在這個時期好好引導,孩子就能變的更好哦。

    糟糕的兩歲,第一個叛逆期來啦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簡單表達,能夠理解大人的意思,當然他也突然領悟了不得含義。

    比如叫他吃飯,他會說我不要,叫他刷牙他會說我不要。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式。

    能讓孩子做主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做主

    孩子這個時期不過是想做主一下,所以可以給他一定的權利,比如今天穿什麼鞋子出門,串什麼衣服出門這個是他自主選擇的權利,不管搭配是否好看,如果真的覺得孩子選的太醜那可以搭配好了,讓他自己再挑就可以了。

    我們家麩小弟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媽媽我自己去選衣服了。這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來。不用大人做主。

    少說否定詞,否定孩子的感受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也是模仿最厲害的時期,什麼都在學習,學的也就是大人。我們經常說不行,他理所當然的都學的是不。

    比如別跑那麼快換成慢慢跑,不可以打小朋友換成小朋友喜歡輕輕摸等等。

    儘量說正話少說否定。

    這個要做到難度有點兒大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充滿了否定我們的表達也就是這樣的模式。那就從現在跟孩子一起來學習改進吧。

    讓孩子做選擇題

    這個其實很多時候都在說很多專家也在說,我在實踐中也發現孩子可能並不會按照你給定的選擇進行選擇。

    比如孩子想看電視,但是我們想要孩子吃飯,我們可以給出你是現在吃飯還是等大家都坐好了來吃飯,孩子可能會直接給你說我想看電視。這個時候就需要繼續把選擇告訴他,同時也告訴他電視我們在什麼時候可以看。堅定幾次孩子就會在你給定的選擇裡面進行選擇了。

    認同孩子的感受,瞭解他說不的意義

    事實上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多時候就是為了說不而說不的,他就是想拒絕覺得拒絕看到大人的表情多樣化是個很開心的事情。所以我們只需要認同他就好了,重複他所說的話。

    例如:讓他出去玩兒他說不,你可以說媽媽知道你現在不想出去玩兒,但是你的好朋友們在外面等你了喲,外面可以玩沙還可以玩兒滑滑梯哦。走吧!

    這個時候就不用再問他好不好了,你詢問孩子本身就是想得到他的意見,但是他給了意見你又不接受,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你在問小朋友好不好的時候一定是可以讓他選擇的時候。如果根本不用他選擇就直接告知就好了。並且給他描繪場景他就會乖乖的聽話了。

    最後大人的情緒管理很重要

    這個時期孩子就是在學大人的各個方面,當孩子說不的時候我們也要心平氣和的去接受。這樣孩子才容易遠離暴躁。只要想著這個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時期我們需要幫助他們過渡,

    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都非常的可愛,看到他的可愛,就會讓自己更容易控制情緒了喲。每次要發火之前深呼吸跳脫出來就會讓自己輕鬆很多。

  • 7 # 懶媽育二寶

    每個經歷過寶寶這個年齡的粑粑麻麻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因為孩子到了一歲半之後就開始和家長“對著幹”。為什麼?怎麼辦?

    因為孩子自我意識萌芽

    當孩子第一次說出“不”時,粑粑麻麻應該非常開心,因為孩子長大了。他開始有自己的思考,開始想要自己做選擇,雖然不能明白怎麼選擇是正確的。如果一個孩子始終沒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家長就該著急了,可能孩子發育遲緩了。

    家長該怎麼辦呢?

    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上順應孩子的選擇,這就是孩子在自我學習的過程。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我們的選擇並不是百分百正確,遵循孩子的意願和選擇,能促進孩子成長為有主見、會獨立思考的人。

    如果說有時候孩子的選擇明顯不正確,家長又拗不過他。可以嘗試“說反話”的方式。比如:到了吃飯時間,孩子不肯吃。“寶寶今天肚子不餓吧?你肯定不想吃飯,那爸爸媽媽就自己吃了,吃完我們就收了。”

    或者寶寶總喜歡亂跑,家長怕寶寶碰傷,你可以這樣說“寶寶,家裡的桌椅板凳和櫃子都有硬硬的稜角,會碰傷你,但是,如果你不怕疼,不怕流血,那麼你就可以隨便跑。”……

    以上是我在孩子兩歲左右用到的方法,僅供參考。

  • 8 # 行昀流水的媽媽加油

    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個所謂的叛逆期,一歲以前孩子不會表達,但是隨著孩子長大,他已經是個小大人了,而家長總是把他跟之前去比較,就會有個結論越大越難帶,其實這只是孩子大了有了自我意識,他知道只要什麼,不要什麼,只是他不會像大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說個我兒子的小故事吧!

    我兒子現在是2歲,有天吃晚飯,有魚、白菜湯、還有個炒雞蛋,盛好米飯後,兒子表達很清楚要吃魚。我也一直在給他理魚肉吃,在這期間孩子爸爸有好幾次問他要白菜湯嗎?

    兒子:吃魚,不要湯。“不是很清楚,但足夠聽的懂”

    後面兒子飯吃的差不多了,魚也沒有了,他爸爸又問他:給你淘點湯吧?

    小傢伙有點急了,再次說:“我要吃魚,不要湯”

    但是已經沒有魚了,他爸爸直接端起盤子,給他碗裡到上湯了。小傢伙愣了一下,拿起碗直接把碗裡的飯到在桌子上了,然後以一種不服氣的眼神看著我們,他這一系列操作,讓我有些傻眼,我當時很氣憤的,這麼小脾氣這莫大,這還得了,當時我腦子很憤怒,起身找了棍子,打了他手板,他到時沒有大哭,哭了一小會,然後站那看著怯怯的我。我給他講一些道理,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他不太會表達,但我覺得他也知道不對吧)

    第二天上班,我就跟同事聊起這件事,說我兒子脾氣好大,同事卻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件事,把這件事放你身上,你怎麼想,你不想吃的東西,別人強加給你,你怎麼想,是呀,如果有人給我這麼一頓操作,我也會很不高興,但是我是一個成年人,我不會當場甩臉色,扔碗。

    這就是大人與孩子的區別,其實我們都有脾氣,只是大人有控制能力,小孩子沒有,他們直來直去,這是一種寶貴的童真,他們還不懂世俗也不會世俗。一直是我們大人還沒有適應孩子已經大了,他不再是哪個襁褓中的小嬰兒了,他們在成長,但還不夠大,我們要用耐心來指導他們而不是命令他們!

  • 9 # 親子早教派

    我也遇到過這個問題。

    問孩子要不要洗澡?不要。

    問孩子要不要刷牙?不要。

    問孩子要不要睡覺?不要。

    小孩子會經歷“叛逆期”的階段,大多出現在2歲後,他們開始產生“自我”的意識,喜歡透過“不”“不要”“不行”來證明自己。

    這個時候,家長說什麼,TA都會為了否定而否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聊過,她給的意見是:少給孩子否定的機會,多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

    因為TA可以在選擇中感受到“我是有掌控的自由的”,那是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應該被大人擺佈,再小的孩子也有“自由和被尊重”的渴望。

    下次如果想要問孩子“要不要”之前,先改變一下思路,問孩子選擇什麼?

    比如:

    你先洗澡還是媽媽先洗?

    你要自己擠牙膏還是媽媽來擠牙膏?

    當孩子得到充分的選擇自由,家長就不用經常頭痛TA的“不要”了。

  • 10 # 大年寶

    前言

    你好,我是年寶媽,很高興為你解答。我們孩子目前兩歲半,我現在就在經歷這個過程,真的是分分鐘要原地爆炸!但是隨著和孩子相處的我也總結了一套我們的溝通方法,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直接明瞭,不留後路

    這是我無意間發現的,每天晚上睡覺前洗澡,我都要催幾遍讓孩子準備:收拾玩具,關電視,整理書本,拿睡衣,就這幾件事每次都要以“雞飛狗跳”收場。有天我上一天的班實在太累了,沒工夫和孩子“表演”,我們家就我和孩子,所以這些事我不做沒有人會做

    我對著正在看電視的孩子說:今天這些工作不完成,你就不要洗澡了,媽媽今天很累,我先去洗澡了,如果你收拾好了,你就來找我,我再幫你洗。說完我就去洗澡了,神奇的事發生了,我剛除錯好水溫,孩子就進來了:老媽我都收拾好了,我來洗澡了!我真的是震驚,立馬就跑出來檢查,玩具都在抽屜裡,電視關了,當天看的書和卡片也都收在書箱裡。

    從那天開始我知道,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做,只要找對方法,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完全能做好的。

    不要填空題,要用選擇題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吃飯麼?不!睡覺麼?不!出去玩麼?不!回家吧?不!穿件外套吧?不!……這就是令我原地爆炸的場景,真的是非常頭疼,無論什麼孩子總會給你槓著。

    記得那天我們要出門,孩子光著腳在家玩。孩子就要直接光腳出門,拒絕穿鞋子。其實我是知道他是擔心我們不等他,我就告訴他:你現在可以光著腳出去玩,但是如果路上可能會把腳磨破流血,我們回去醫院給你打針!我也可以在這等你穿好鞋子為止,這樣出門我們就沒有任何擔心,好好玩就可以。

    孩子聽後,很認真想了一會,對我說:媽媽,你可以等我一會麼?我穿鞋子會慢一點。我說:當然可以,你不要著急,要穿好,需要幫助告訴我。這件事就這樣解決了,給孩子說明利弊,讓他自己選。而不是直接問他,這時候他會本能就決絕

    結語

    兩歲的孩子還是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為了我們的“美好的生活”,我們只能和孩子鬥智鬥勇,多嘗試方法,總會找到適合孩子的溝通方式,

  • 11 # 蘭媽談育兒

    看到這個問題,立馬想到了“可怕的2歲”這個話題,蘭媽也是一個剛剛經歷這個階段的媽咪,儘管上個禮拜女兒滿3歲了,但感覺 “可怕的2歲”還沒有完全消散,就拿大女兒上學、小女兒非要尾隨來說,不管什麼也哄不住的“我不要、我不要”感覺每次都要氣炸了。

    什麼是可怕的2歲?

    “可怕的2歲”本是一本圖書,內容涉及小到如廁訓練、大到各種過激行為的控制,一整套的教育方法也讓“可怕的2歲”成為了網紅話題,簡單地說可怕的2歲並不可怕,這只不過是孩子們走向獨立人格的初見形成,一歲的他們不滿意就只能哭鬧,而到了兩歲就是牙牙學語的焦躁期了。

    為什麼兩歲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說不要不要?

    這個問題實際上還是要從“說”跟“行動”上的不同來說事了,說了不懂比行動上的不懂更讓孩子焦躁不安,就拿孩子想喝水這件事情來說,行動上的“想喝”會直接進入主題去拿取,而用嘴巴“去說”的性質就不一樣了,孩子用嘴巴說出想喝水的想法,說明周圍沒有可以直接拿取的行動滿足,所以才會開口向他人求助,若孩子的開口求助換來的是與之失臂的結果,那麼孩子自然就會產生極大的焦躁感。

    還有一些大人喜歡把黑的說成白的,比如孩子想喝水,有些家長以為孩子是在耍小聰明想要喝飲料,當然也不缺少這種故意耍小聰明的小孩,我家二寶就是這樣一位“我就不說、但行動上就是想要的意思”,比如想喝可樂的時候會率先拿來給我喝,等到我們大人開動之後,她再像一個“小偷”一樣看眼神行事地順走了想要的東西。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孩子是害怕家長、所以才會耍小聰明,若孩子不害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又何必去耍各種小聰明呢?實際上,兩歲小孩做什麼事情都說不要不要也是同理,這個時期的他們說話還不是特別清楚,咬字不清地說話能夠理解的人並不多。

    當孩子想說的話不能被理解,想做的事情被指鹿為馬後,他們的內心自然是焦躁不安、行動上也會極為抗拒,比如說孩子想要喝水,父母偏理解成肚子餓了,還準備很多讓口渴火上澆油的食物,在不對症、不對藥的情況下,孩子肯定是“不要不要”了。

    所以說,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要不要的背後,都是有一個“你不懂”的不理解在牽引著孩子焦躁的情緒。

    那麼,遇到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要不要的時候,家長們該怎麼辦呢?

    1、冷靜下來詢問孩子“你想要什麼”

    一談起那些只說“我不要、我不要”的孩子,很多父母都心急如焚,一方面是不理解孩子此時的想法,同樣的“不要不要”用嘴巴說出來還能耐下性子溝通,若孩子一邊說、一邊用激烈的行動抗拒著。

    在太抗拒的手腳並用下也直接消磨了家長的耐心,所以才會激化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說不要不要的問題化,想要解決孩子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不要,首先需要家長冷靜下來詢問孩子“你想要什麼”,只要我們瞭解孩子內心所想、才能解決他們“不想要”這個問題。

    2、不要著急、聽孩子把話說完再發言

    想要孩子說出心中所想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尤其是2歲說不清、道不明的年紀更需要耐心和理解,若孩子說出一兩個字父母就著急給孩子下定義,無法讀懂孩子內心真實所想不說,也很難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模式,所以說了解孩子心中所想一定不要著急,先聽孩子把話說完再發言,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在給自己機會去深入化了解孩子。

    3、理解,不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

    孩子說出內心所需之後,家長還不可站在成年人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想法,人與人之間的想法不同,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想法更是有著天囊之別,理解孩子的基礎也在於不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比如,孩子想吃棒棒糖家長覺得吃多了牙會壞,但是在孩子看來棒棒糖就是甜甜的、很好吃,所以只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如果我們對孩子說“糖好甜、很好吃,那麼牙蟲也很喜歡吃”,讓孩子知道喜歡不可多吃的原因之後,相信你的理解也可以換來孩子的理解。

    ---------------------

  • 12 # 奶爸聯盟社群

    孩子的話,千萬別當真。

    二歲的孩子,才是語言的初始學習期,在這個期間,孩子的模仿能力會很強。一句:不要不要,如果不是從爸爸媽媽那裡學到的,就是從身邊的人,或者一些影視內容中模仿到的。

    孩子雖然嘴上說“不要,不要”,但對於不要的意思並不是十分理解,因此,我們大人不能和孩子較真,以為孩子說的就是孩子想的,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一方面,要注意孩子周圍的環境,例如大人說話的時候,在孩子面前還是要注意,畢竟有些語言還是不能讓孩子去學的,特別是一些老人有口頭禪,孩子也會很快學會模仿別人。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知道不要的意思,但是,為了故意逗大人,和大人唱反調,因此就故意不斷重複這麼說,看著大人著急的樣子,孩子會覺得很好玩。

    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教育孩子畢竟是個細緻活,要關注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還要知道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這麼做的真實原因,也才好去糾正。

  • 13 # 早教媽媽育兒優選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有一點點的興奮,因為這是一個所有家長都困惑的問題。也就是大人們所說的trouble two.trouble two 的存在讓很多家長當寶貝沒有到兩歲的時候就開始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那麼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很欣然地就接受了。有些家長會說,到這個時候了,沒事的,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長大就好了!但我要說的是,“長大就好了”這句話是騙人的。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Trouble two”問題是需要家長花功夫的。用心的家長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根本就沒有“trouble two”這個時間的。

    那麼,針對,孩子兩歲,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說不要不要,不要吃飯不要睡覺,什麼都不要的問題的原因其實是這樣的。

    孩子到了2歲,由1歲時候自我意識的萌生到現在可以很好地決定自己的事情,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很多事的,而此時家長們並沒有成長,還把他們當做小孩子一樣看待,代養方式教育方式都沒有改變,這樣是不行的,教育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的根據孩子的需要適時的改變方法。

    當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時,是鼓勵寶貝的最好時機。可現實確是孩子們有自己想法想要自己支配的時候請先巧妙的給予孩子肯定再順著他們的思路去管理孩子。一定要記得,引導孩子要用“你可以或者是你要.......”這樣的句式來代替“你不行,你不要”。

    例如:“當孩子說媽媽現在我不要吃飯”

    是你你會怎麼辦?

    大部分家庭常態,老人或者媽媽開始嘮叨或者追著孩子喂,寶貝你吃一口吧,可好吃了。香香。

    聽哄的孩子,順勢就會張嘴吃飯,但這種行為並不是好行為。①讓孩子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吃飯不好,嬌慣等等。②唯我獨尊,孩子會變本加厲的欺負大家,什麼都順著他,這個不要那個不要。

    正確的做法:可以啊!現在是吃飯時間媽媽去吃飯了,你可以不吃,不吃就要餓肚子,忍受飢餓的感覺。

    讓孩子知道吃飯是自己的事,如果不吃後果是什麼?

    然後請遵循你的規則,過了吃飯時間就收走餐飯。

    這樣做,讓孩子知道自己去做決定並心甘情願的去接受這樣做的結果。

    若想寶貝改掉現在這也不要那也不要的現狀,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親子關係的建立,當孩子足夠信任你,相信你的時候,你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因為他知道,媽媽做的對,媽媽有原則。媽媽足夠的值得我信賴。

    所以請做好陪同寶貝打持久戰的準備,和他去鬥智鬥勇。一定要巧妙的即培養了孩子又讓他足夠的信任你。

  • 14 # 搖籃兔直播互動早教

    孩子總是說“不”,表明他的自我意識在增強

    兩歲以前的孩子一般都比較乖巧、聽話,可是,一到兩歲,孩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動不動就說“不”,令人哭笑不得、頭疼不已。

    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觀念,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就是對別人的要求說“不”。

    由此可見,孩子說“不”表明他有了一定的自我主張,並不是什麼壞事情。但如果媽媽處理不好,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此期間,媽媽對孩子別有失望的想法,不要輕易地加以干涉,也千萬不要一味地壓制他,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他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贊成和鼓勵,發展孩子動作技巧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用無限的耐心來幫他平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首先,媽媽要擺正心態並尊重孩子,面對一邊哭鬧一邊叫嚷著“不要”的孩子,要考慮一下他說“不”的原因和目的,不能一味地打罵、斥責。

    其次,媽媽要避免激化孩子的情緒,在孩子說“不要”時,提高嗓門或者恐嚇很少能改變孩子的意願,相反,憤怒、發脾氣只會更加刺激孩子。所以,媽媽一定要冷靜、理智。

    再次,不必過於在意孩子的抵制情緒,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在他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情時,“不要”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這時,媽媽可以嘗試瞭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知道在許多事情上,其他人不一定和他持有相同的觀點,在他發現別人的情感和自己不一樣時,“不”字就會脫口而出。如此一來,媽媽就會認為孩子的舉動不可理喻。面對這種情況,媽媽要允許孩子無理取鬧,可以當做是孩子的好奇心在作怪,這樣就能對孩子容忍了。

  • 15 # 兔兔sasa

    孩子這個年齡階段都這麼可愛的,我有時候會跟孩子對著幹,他說不要,我就逗逗他說要吧?他又說不要,一來一回,他哈哈大笑,要不要都無所謂了,他又還沒有成人的思維想法,要不要都是那麼可愛。

  • 16 # 語文萍

    謝謝您!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想起一件事:我家孩子兩歲時,因為我身體不好,送幼兒園了,孩子哭了一多月。我那麼不捨,就感覺對不起孩子……!每天爺爺去接他,路上很多超市,他都下車,進去選很多小吃,爺爺後面付錢,我們也覺得這樣做不對,但ai於面子,怕外人說閒話!有一天,爺爺剛把他接回家,我炸了一盤蝦仁喂他吃,他吃著吃著說:‘’奶奶,給我媽媽留點吧!‘’我問:‘’給不給你爸爸留點?‘’他想了想說:‘’留點吧!‘’這時爺爺從樓上下來了,我問:‘’給不給爺爺留點?‘’他的頭搖的像播浪鼓似的,意思說‘’不‘’,當時我只輕妙淡xie地說:‘’你這個小沒良心的,爺爺剛把你接回來!‘’那時候,對他的做法和話語,只是一笑,沒有及時對他進行有效的教育!這個孩子長大了,看出他很自私!誰造成的?家長!家長啊!

    兩歲的孩子,看起來他小,可是他辦事多麼知道分寸,遠近啊!

    所以,對兩歲孩子的‘’不要‘’,對的你就表揚他,不對的要堅決糾正!就像我的那盤蝦仁,爺爺回家,就應該讓爺爺先嚐嘗,意思告訴他:爺爺應該吃!然後再給他吃!時間長了,他就知道,有了好吃的,應該先讓爺爺奶奶吃,爸爸媽媽吃!好習慣,好品德要在家裡養成!老師給不了他!

    我們當大人的,老覺得孩子小,等他長大了……!可哪裡知道,他長大了,壞習慣成自然!他已經不懂事了!

  • 17 # 豫北飛少

    每個孩子的叛逆期都是有不同的時間段。兩歲的孩子說不要是為了引起你的好感和關注度。你對他的關注才是他做這件事的理由和初衷。這個時間段需要家長首先做好自己的情緒控制,不要爭吵,暴躁。耐心陪同。還有孩子都喜歡繪本,推薦陪孩子一起閱讀關於情緒管理類的書籍。

  • 18 # 豫中小吳

    兩歲的孩子你想要他完全表達出他對待任何事情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對於目前的年齡,兩個字的單詞是他目前所能夠表達想法的最高話語。 事實上兩歲左右的孩子是很難去讓他順從的按照大人的思想去做的,首先大腦儲存資訊的時間有限,也許前腳你說完,後腳他就忘了你說說的話,所以很難讓思想傳輸給他。 如果想輕鬆的帶孩子,不妨順其自然,兩歲的孩子正是對外界充滿好奇的開始,也結束了吃了睡,睡了吃的階段。不妨他喜歡幹嘛就讓他幹嘛,特別出格時,也要給與一定的批評。反正他也不會記得你兩歲時打過他。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19 #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謝謝邀請!對於你說的問題,我也經歷過。我的孩子在兩到三歲的時候也是這樣,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不順心就大哭大鬧,讓我們感覺焦頭爛額,後來透過查閱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個階段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它比青春叛逆期更麻煩,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溝通能力比較差,有的甚至還不會說話。

    那麼,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說“不要”,該如何應對呢?我覺得可以這樣處理:

    第一、改變提問方式,不要問孩子“要不要”,而是讓孩子在兩者之間做選擇,這樣可以完美避過孩子說“不要”。

    第二、給孩子自主的權利,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識,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父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乾脆就順水推舟,讓孩子自己決定。無論好與壞,後果自負,這樣也能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

    第三、如果孩子一味無理取鬧,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但不要動用武力,可以讓孩子到安靜的地方去反思,等他平靜下來以後,再跟他好好溝通。也許孩子的話還說不好,但他能理解父母的話,所以父母不要怕麻煩,只要反覆地跟他說道理,就能對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四、父母可以透過繪本來教育引導孩子,找一些關於行為習慣方面的繪本,讀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中受到啟發,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總之,對付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既要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又要告訴孩子你的底線;既要給孩子一定的權利,又要讓他承擔一定的後果。同時,父母還要不斷總結出鬥智鬥勇的方法,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叛逆期!

  • 20 # jason媽咪有辦法

    當他說不要不要時,你可以讓他反過來照顧你

    英文裡有個詞叫terrible two。滿二歲之後,孩子會逐漸進入不穩定的階段,也是俗稱的「風暴期」,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會明顯的表現出緊張、暴躁的情緒特質,和不合作的態度,親子間的衝突因而增加,因此,通常家有這年齡層的幼兒父母都會覺得相當辛苦與沮喪。

    這個terrible two,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可怕的兩歲。這是第一個孩子想獨立,想反抗,想自己去控制周圍的時期。

    其實,從這個時期開始,就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來照顧你,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能夠照顧父母,能夠自己做很多事情為榮,比如他想自己穿衣服,哪怕穿的再慢,也不要打擊他;更不能覺得他慢,直接就替他做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喜歡幫媽媽做事,有時候媽媽摘菜時不妨讓孩子一起做,他會很開心跟著你做,並證明他能行!

    昨兒還看了一個新聞,講到一所學校,5年級的孩子不會繫鞋帶。

    實際上在他最有積極性的時候,2歲時,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慢慢等,等著他自己去完成身邊的每件事;而不是這時候全部都做到了,然後等到12歲時再埋怨他什麼都不會。

    適時的示弱與放手

    家裡有個親戚,因為自己忙於開飯店做生意,幾乎沒怎麼管過孩子,孩子一切事情都自己做主,這樣促成了孩子非常有獨立精神的,自己學習,考大學找工作都沒有父母操心。非常有主見的孩子。

    另外一個朋友,從小母親管的非常多,事無鉅細都要管好,孩子也爭氣,一氣考到美國去留學,但是這時候問題來了,孩子離開母親去上學後,成績大幅度下滑,不到一學期就要被退學邊緣,他的媽媽沒辦法只要申請去陪讀,繼續照顧管理孩子。

    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主,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自己能做主的習慣,在長大後遇到問題時,孩子也會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隨波逐流。

    只關注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並把孩子誇成你想要的樣子

    中國父母更多的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或者很謙虛地總是當著別人面說自己家孩子不成,但是孩子如果在身邊的話,實際上是很打擊孩子自信心的。

    在被稱為父母與孩子溝通聖經《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說,在家裡得到讚賞的孩子,比那些得不到讚賞的孩子,他們自我感覺會更好,更樂於接受生活的挑戰,也更願意給自己設定較高的目標。

    兒子有時候吃飯後,不記得收碗,直接一推就跑去看書了,這天我鄭重的和兒子說:吃完飯後記得要收碗哦。兒子這次果真做了,我馬上對老公說(故意讓兒子聽見):兒子這次特別主動就收碗了,真是個有責任的小夥子。

    而第二天時候不等我叫,兒子已經自己收好碗了,讓我很驚訝。家長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好的地方,而不是一味揪著錯誤的地方,孩子反而會為了維持好印象加倍努力。

    小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的,只看大人如何挖掘他。他們雖然經常會把大人氣得五顏六色,但是暖起來也足以讓你淚如雨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毛飛上天》到底是陳江河成就了駱玉珠,還是駱玉珠成就了陳江河?還是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