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青追夢人

    1、陳祖義 陳祖義祖籍廣東,在明洪武年間,為了躲避禍端,舉家逃到南洋,做起了海盜。就這樣,陳祖義盤踞馬六甲海峽十多年,他的海盜集團在最鼎盛的時候,超過了幾萬人。當時的陳祖義雄霸於日本、臺灣、南海、印度洋等海面上,是當時那一片海域的霸主,曾經掠奪海上船隻超過萬艘,攻打過沿海五十多座城市,南洋一些國家甚至還需要向陳祖義納貢。後來,海盜肆意猖獗,明太祖曾最高懸賞750萬兩來消滅陳祖義。之後,陳祖義逃到印度渤林邦國,並在那裡自立為王。明永樂五年,鄭和奉命捉拿陳祖義,陳祖義本想詐降,不料卻被鄭和識破奸計,一舉殲滅。就這樣,陳祖義被帶回了國,並斬首示眾。

    2、梁道明 明朝初年,廣東、福建的沿海人民都外出謀生,大多數移居到三佛齊國,也就是現在的世界第六大島——蘇門答臘島,進行航海和經商活動。梁道明也是這移居大軍中的一員,後來,由於移居的華人越來越多,於是,因為梁道明有較高的威信,便被推選為當地的華人首領。洪武三十年,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三佛齊舊王朝,使得國中大亂,就這樣,梁道明被旅居三佛齊的華人擁護為三佛齊王。在梁道明擔任三佛齊國王的十幾年間,先後有幾萬軍民從廣東渡海投奔梁道明王。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派人前往舊港,招安了梁道明,並答應給他優厚的賞賜。就這樣,梁道明放棄了巨大的海上勢力,受招安後回到了老家。

    3、林道乾 林道乾是福建人,在青年的時候,因為走私貿易,被政府所不容。於是乎,林道乾聚集了上萬人,繼續走私貿易。靖四十二年,林道乾突然率戰船50餘艘,自南澳島攻打詔安縣南村土圍和廄下村土圍,“焚殺不計”,一時震動,但卻遭到了俞大猷的迎頭痛擊,隨即兵敗,退走臺灣。就這樣,林道乾在海上從事走私貿易活動達三十餘年,足跡遍佈了臺灣、安南、呂宋、暹羅、高棉等地區和國家。期間,在北大年,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定居,並迎娶了北大年的公主。後來被自己製作的大炮炸死,據說,至今的泰國還十分崇拜林道乾。

    4、宋素卿 宋素卿的原名叫朱縞,因為自幼學習歌舞,後來受到了日本商人的喜愛。當時宋素卿的叔父和日本商人做生意,因為無法按時交貨,於是宋素卿便被賣到了日本,改了名字,主要從事對明朝的海上貿易活動。宋素卿參與在日本對外貿易的兩股勢力鬥爭中,直至演變後來的寧波之亂,日本商人沿途燒殺搶劫,並殺死了明朝前來鎮壓的官員,逃走了。事後,宋素卿被抓進大明監獄,不久便死在了監獄裡。這件事情之後,明朝廢除了市舶司大監一職,縮小了與日本的貿易規模,導致倭寇數量的激增。

    5、汪直 嘉靖十九年,汪直乘明朝海禁政策鬆緩之時,與同鄉一同赴廣東進行海外貿易,後來同鄉們均被剿滅,於是汪直大膽召集幫眾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自稱徽王,曾接受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約,以九州外海屬於肥前國的平戶島,並以日本薩摩國的松浦津為基地,從事海上貿易。並不時派部下引導倭寇襲擊中國內地。明朝政府多次剿殺,但是卻多次以失敗結束。後來,汪直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安,為明朝政府剿殺海盜,但卻遭到明朝政府的背信棄義,遭到突襲,被處死。到死,汪直也沒有承認自己勾結倭寇之罪,並認為明朝驅逐自己國家的海盜,才是真正的盜賊。

    6、李旦 李旦是閩南泉州人,剛開始在菲律賓經商,後來因為與西班牙統治者不合,轉至日本九州島定居,成為當地華僑領袖。於是,李旦藉由日本海盜集團幫助,籌組武裝船隊,於日本、中國大陸、臺灣、東南亞間與荷蘭、英國所經營船隻從事國際貿易往來,除此,也從事海盜掠奪行為,因海上作風強悍,被西洋人取暱稱為“Captain China”中國船長)。 相傳,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投效他麾下,併為李旦之義子。

    7、林鳳 林鳳是潮州府澄海人,曾長期盤踞在南澳群島,也就是現在的廣東汕頭境內,並經常與族人劫掠沿海地區。自萬曆元年起,林鳳勢力逐漸坐大,後來打倒林道幹,併吞其部眾與船隻。萬曆二年,林鳳被明朝總兵胡守仁追擊,逃竄至澎湖,然後又到臺灣的魍港。在官軍追擊下,林鳳揚帆南奔,改往菲律賓,林鳳率領部隊入侵西班牙統治下的菲律賓呂宋島,經過與西班牙人作戰,攻佔馬尼拉燒殺搶掠當地土著。後為明朝福建巡撫劉堯誨、廣東提督殷正茂與西班牙聯軍所敗,失敗後再逃到魍港,被胡守仁擊潰於淡水海上。後不知所終,1575年被殺。

    就這樣,大明王朝這些本應該去佔領世界的海盜們,不遠萬里的被自己國家計程車兵給滅了。中國的海盜勢力被大明政府消滅的不少,於是,國外的海上海盜勢力漸漸囂張起來。屯門和西草灣之戰,澎湖之戰,料羅灣海戰,都揭示著西方殖民者在填補中國海盜稱霸的海域。在此之後,海洋貿易的巨大利潤,基本上已經與中國沒有什麼關係了。 本應抓住時機進行殖民擴張走向資本道路的大明王朝,卻自己消滅了對敵軍有海上威脅的海盜們,選擇了閉關鎖國。

    瞭解歐洲歷史的都知道,很多歐洲國家的祖先們都當過海盜。 北歐有維京海盜。 哥倫布也做過海盜,他為西班牙開闢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英國的海盜更為著名,有很多英國海盜都是在女王的資助下外出搶劫。在英國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大西洋海戰中,皇家海軍正是在海盜德雷克的指揮下,徹底打敗了西班牙。 其他歐洲沿海國家也基本都從事過海盜。 那麼,為什麼歐洲沿海國家的祖先們基本都做過海盜呢?

    1.歐洲人做海盜的傳統由來已久。 最早的關於海盜行為的記載,出現在荷馬史詩裡。其《ODYSSEY》裡的英雄奧德修斯,毫不諱言自己帶領手下出海劫掠埃及的經歷。 作為整個西方文化的奠基石之一,希臘文化認為慾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出於征服城市、佔有財富乃至俘獲婦孺目的的掠奪行為,都會得到讚美。 早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時期,因為地中海海盜橫行,大國們始終掌握不了海上霸權。歐洲海盜幾乎與西方文化同時誕生。 8至11世紀,北歐人經常南下劫掠歐洲海岸地區,北歐人正是由此發跡,並創造了“維京文明”。維京的意思是進犯海峽鄰近國家的人。 中世紀歐洲海盜肆虐。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海盜更加猖獗。17~18世紀更是海盜的“黃金時代”。 很多歐洲文學作品都會美化海盜行為,最著名的海盜讚歌是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名篇《海盜生涯》: “我們的心是自由的,我們的思想無邊, 這全是我們的帝國,它的權力到處通行。

    2.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商船即海盜。 近代史之前的歐洲是非常苦逼的。地處亞歐大陸的西北角,多數地區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各種天災經常光臨,一次黑死病就導致歐洲死亡近一半的人口。普通人僅有的一點財富也被封建領主和教堂拿走,修建了金碧輝煌的大教堂。 待在陸地上基本沒啥活路,海盜就成了普通人實現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成本低、見效快、收益高。 很多人以為歐洲海盜就是專業從事海上劫掠。其實不是的,大多數海盜還會經商,多數商船也兼職做海盜。商船即海盜,海盜即商船。有機會就搶劫別國船隻,是歐洲國家之間心照不宣的海上規則。 如果你不搶別國,別國卻搶你,你就吃虧了,所以好人難做。

    3.古代歐洲分裂為三四百個小國,相互混戰不休,叢林法則盛行。 古代歐洲由於太分裂,類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不打是不可能的,經濟、政治、宗教、領土、貴族婚姻、自然災害等,都會引發戰爭。 歐洲各國在陸地上都混戰不休,在海上自然也不例外,海盜盛行也就很正常了。 綜上,海盜與商船一體兩面,歐洲國家的祖先們基本都有過做海盜的經歷也就不奇怪了。

    正是由於歐州的海盜興起,促進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像荷蘭和英國加速了向海外擴張,成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 2 # 拍案再驚奇

    中國明朝時期的海盜特別猖獗,尤其像江浙江沿海一帶經常受到海盜的騷擾。由於這些海盜成員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以中國就習慣將這些海盜稱之為倭寇,他們居住在中國領海部分的一些島嶼之上,趁明朝海防微弱之際進入內陸搶劫錢財,那擄掠人口給沿海地帶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江浙地帶在有明一代經濟發達,是明朝朝廷的重要稅收重地,明朝為了保住江浙打擊海盜也是費了很大的心血,在明朝期間也湧現了不少抗倭英雄,比如說當年的戚家軍等。

    其實除了東的的中國之外,在西方的海盜也特別猖獗,西方的海盜甚至起源更加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在羅馬帝國海域上就已經有了海盜的身影,並且一度讓其頭疼不已,只不過在明代東方倭寇興起的時候,西方海盜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而這主要是得益於新航路開闢後的殖民掠奪狂潮。

    那麼同是面對本國海盜,同時期的明朝和西歐,做法迥異,帶來什麼後果?

    一,兩者成因不同

    1.明朝倭寇出現是由於明朝政府處理問題不當導致具有偶然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由於張士城勢力的餘孽逃到海外,經常會騷擾中國的沿海地區,讓明朝非常的頭痛,後來惱羞成怒的朱元璋也就索性下令封鎖中國海疆,實行海禁政策,避免其滲入,這其實也是閉關鎖國的一個具體表現。

    但如此一刀切的做法,表面上看倭寇是進不來了,但更大的問題卻在後頭有明一朝,這般封鎖海疆毫無疑問會導致原本居住在沿海地帶,以漁為業的居民沒辦法出海打漁,這些漁民本來就是靠海吃飯,沒有土地海禁,就差不多是讓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因此這些人為了活命不得不開始遊離於一些灰色地帶,比如說從原來的出海打魚延伸到海邊打魚,再慢慢的向外海進入。

    但當時明朝是明令禁海的,漁民們不顧政府的告誡偷偷出遠海,自然就再次惹怒了明朝政府,因此明朝政府對待這些人採用了一些高壓的政策,比如說發現之後會沒收漁船情節嚴重的,更是被直接關進牢獄裡面。

    明政府如此的做法,徹底斷了這些漁民的生路,因此明朝政府和漁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在矛盾激化之後,原本很多打漁的百姓開始成為倭寇與明朝政府正面對抗,以沿海地帶的海島作為了主要根據地。

    所以說明朝倭寇的產生具備偶然性,如果沒有海禁,倭寇問題或許有,但完全不會像後來那麼嚴重。

    2.而西方海盜而是由海洋文明所孕育,是海洋文明的衍生物,具有必然性。

    西方海盜的起源,我們在前頭簡單的提到過,接著我們來詳細談談,地中海文明的出現,為海洋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但商業的繁榮同時也導致了一些劣性競爭的出現,商人們唯利是圖,他們勾結一些海上歹徒謀取暴力,逐漸的這批人成為了海盜。

    海盜的存在給羅馬帝國的生態造成了巨大威脅,於是羅馬帝國統治者在忍無可忍之下,出重兵將其圍剿,海盜勢力至此一蹶不振。

    但大家別以為這就結束了,這還只是個開頭。在公元八世紀以後,海盜終於死灰復燃,再次興盛起來,而這個時期的海盜形象也有了巨大轉變,從原本的無惡不作變成了英雄。

    而這種顛覆性質的轉變,之所以會出現,原因有兩個,首先就是維京海盜的出現,作為曾經席捲整個歐洲的海盜,他們展現出了以前海盜前所未有的魄力,他們熱血勇敢無畏,重情重義在人們眼中是戰士的存在,再者就是西方文學作品的渲染,由於海盜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上帝具有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因此他們也就成了為了文學家們抒發自身情感的物件之一,當然這些形象都是相當正面的。

    西方當時說到底仍舊還是以海洋文明為主的海盜作為海洋文明的一種衍生,不可能這麼容易就會消失,他的出現具備必然性死灰復燃,甚至愈演愈烈就是最佳證明。

    二,兩者組織形式不同

    1.明朝所面對的海盜一般都是“民營”或者說“民日合資”打造的倭寇團隊。

    前面有提到這些倭寇大多是活不下去的漁民所組合形成的。

    而後來隨著漁民越來越多,加上對明朝仇視的一些勢力,對這部分人加以利用,導致倭寇隊伍逐漸壯大,甚至還形成了一定的團體。

    比如說在明朝年間,有一個著名的倭寇領導叫做汪植,當時江浙地帶倭寇團隊全部在他的統治之下,由他進行統一調配,隨著其力量的日益壯大,就連日本對他都要畏懼三分。

    汪植這個人也比較聰明,他為了轉移自身勢力與明朝政府的矛盾,開始找日本倭寇商量,從日本的倭寇團隊裡面僱人來中國沿海地帶搶劫,然後將搶劫到的財物再分給日本倭寇一部分,日本倭寇本來就因為國內一直處於戰亂時期,生活困難,如此好事自然是爽快答應了。

    總之,兩方一拍即合之後,“中日合資”的組織模式開始出現,逐漸成為了東方沿海地帶的主流倭寇,構建模式。

    說到這裡不得不插一句,其實日本倭寇當時只不過是一些流散的日本武士,他們根本是沒有那麼大能力跑到中國邊境騷擾,畢竟中國和日本那地理間距還是比較大的,在古代的時候日本航海技術並沒有那麼發達,他們跨過海洋來到中國邊境已經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甚至要經歷九死一生搶劫一次機會還不夠本,自然不划算。

    中國封建統治達到顛鼎盛時代,尚且不敢貿然攻日,即便攻了也大多以失敗告終,更別說日本了,當時日本倭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為中國這些“民營倭寇集團”給予了他們大力支援。

    2.與之相對比的是西方的海盜是以“官民合資”為主,有政策支援的。

    在明朝時期,歐洲各國已經邁向了大航海時代,海上交易也逐漸增加,當時的海盜更多是一批幫助相對運送貨物的一個組織,這樣的一個組織最開始的時候保護相對上岸或者離岸途中不受到劫匪打劫,或者在海面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救援。

    而相對出於報答的目的,則要給這個組織一定的保護費,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演變,此類組織也就遊離於海面之上,向過往的商隊主動索要保護費。

    不過由於海盜形象早就從公元八世紀開始得到了轉變,所以西方國家對於海盜這方勢力也並不算反感,為了減輕掠奪阻力,他們甚至還會與海盜進行合作,共同進行掠奪瓜分財富。

    當時可以最為直觀的證明,這一觀點就證據就是“私掠許可證”的出現,這是什麼玩意呢?通俗點來講就是西方一些國家允許私人上海私人海上武裝可以合法攻擊或者搶劫敵國商船,而如此這般將搶劫合法化,自然是最大化的,給海盜提供了便利。

    三,兩者對待海盜策略不同。

    1.前面也有提到過,明朝湧現了一些抗倭英雄,這就是直觀的可以瞭解到當時的情況,是以打壓為主的,不過我們都知道明朝倭寇的成因說到底是政策上的問題,漁民沒飯吃才有了之後這種倭寇橫行的局面。

    連明朝的皇帝也在後來也意識到了這點,於是總結出了一句話,即市通折扣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於是明朝政府便開始將全面打壓變成區域性招撫,答應招撫的倭寇則會得到一些非常豐厚的報酬與一些優惠條件,與此同時明朝也曾嘗試著適當的放寬了海禁政策,允許百姓在特定的時期出海捕魚,緩解了社會矛盾。

    當然了,對於一些罪大惡極的倭寇勢力還是以打壓為主的,至於原因有2,首先是民怨太大,不殺不足以平民怨,接著是罪太大的倭寇,往往死性不改,給予其優惠反饋,讓他們覺得朝廷軟弱可欺。

    而明朝正是透過這種招撫打壓雙管齊下的政策,換來了周圍海域的和諧穩定,海盜數量也大面積減少。

    2.為己所用,合作為主

    西方海盜的組織形成是“官民合資”為主,有政策支援,而憑這一點西方國家在大多時候,所以對於西方海盜的態度則是主要以合作為主,這種合作最大程度上會到什麼範圍呢?有些時候甚至會直接將一些海盜勢力收編為國家的一支武裝力量。

    我們這裡以英國為例。

    就比如說英國曾經在政府窮困的時候,曾聯絡海面上的海盜,與其談判允許其搶劫商船來聚攏財富作為報答,海盜需要將這些財富的一大部分交於英國皇室。

    之後由於雙方都嚐到了甜頭,欲是英國和海盜的合作也就越來越密切,後來海盜甚至一度成為了英國的正規編制,擁有正規的部門,英國的海軍和海盜之間經常實現資源相互利用,在增加海盜搶劫效率同時也極大的增強了海軍的戰鬥力。

    ——當年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英國海軍本來論硬實力不一定就強過西班牙,但由於英國的海軍得到了海盜的支援,這些海盜對西班牙進行騷擾,讓其苦不堪言,而這也是英國海軍能夠取勝的一個關鍵因素。

    總的來說,歐洲海盜和西方一些國家的皇室之間更多是一種平等互惠相互合作的狀態。

  • 3 # 考古軼事

    西歐的崛起與西歐各國政府支援甚至直接參與海盜行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西歐海盜是有政府批文許可的,只要海盜不劫掠政府船隻和本國商船,政府是允許其合法存在的,甚至政府參與劫掠所得財物的分贓,以期獲得鉅額回報。同時,西歐就行探險尋寶熱,部分海盜還扮演著為政府開闢新航路,搜尋新的海外市場的功能。

    明朝則不同,東南沿海倭患四起,多數倭患卻是本國流民所扮演,不僅在海上劫掠,甚至還攻打城池,戚繼光抗倭一事就表明了明朝對海盜的態度,是絕不縱容的。

    如若明朝海盜也想西歐海盜一樣,不去騷擾本國船隻,不知明朝會不會那麼堅定的抗日?肯定是會的。

    中國和西歐從文明產生的根源來看就有著嚴重的差異,西歐多山,氣候又不適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反而適合葡萄,橄欖等經濟作物,這就迫使其最開始的名族就是開放式的商業民族,中國則是農本位,重農抑商,這樣的差異也是西歐各國能夠容忍本國海盜存在的原因,同時也是中國社會不能容忍海盜存在的原因。

  • 4 # 天晴愛睡覺

    明朝的所謂海盜,很多就是沿海無路可走的百姓逼不得已而為之,說白了就是官逼民反,後期有倭寇摻和,推波助瀾才變得不可收拾;

    這些海盜變相的強化了明朝水軍的戰鬥能力,如同魚堆裡的鯰魚,讓明朝的軍隊沒有那麼快腐敗,反而培養鍛造出俞大猷,戚繼光這種名將!

    而西方的海盜,很多就是職業海盜,海洋文明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因為海洋文明天生帶有掠奪性,這種殺傷性不作用於內部,就作用於外部,他們的這種對外掠奪變相的催生了大航海時代,你且看哥倫布到美洲屠殺原住民的做法,跟海盜有過之而無不及。何必自謙呢!

    老子有言:有之以為用,無之以為利

    凡事還是要一體兩面的看待

  • 5 # 漢關駝鈴

    同為海盜,但由於明朝與西歐的海盜在產生的根源上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樣。所以面海盜時明朝與西歐的做法也不同,一個是剿滅,一個是支援。最終來的產生結果也是不同的,一個是恢復海疆平靜,沿海人民不再受危害,一個是政府支援海盜深入探險,發現殖民地,搶回更大的財富。

    明朝與西歐的海盜產生的根源不同

    明朝的海盜多為東南沿失地的農民,朝廷禁止出海後失業的漁民,以及禁商後失業的商人。

    在宋元時期,朝廷重商,海外貿易發達,很多商人出海經商,帶來豐厚的利潤,同時也帶動沿海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生活不太困頓。而且宋元時期對大海持開放態度,東南沿海地區很多漁民出海打漁,靠海為生,有的一家人長期生活在海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打擊殘元勢力,實施海禁,禁止一切民間人士出海經商和漁民出海捕魚,並在《皇明祖訓》上寫到“不得片甲入海”。這樣便使很多依靠出海經商過活的商人,和沿海的大量漁民失了業,於是他們為了活路便挺而走險的做起海上私貿易,或當上了海盜,有的既是走私商人也是海盜。同時,到明朝中期以後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而且明朝沒有工商稅,農業稅特別重,這又造成了很多失地農民,這此失地農民為了過活也加入了海盜行列。

    西歐國家本來就有海盜傳統,特別是北歐的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等國家就是由著名的海盜民族維京人建立的。同時遊牧民族日爾曼人也是以搶劫羅馬人為生,兼作海盜。他們最初搶劫的物件就是羅馬帝國的商船,後來搶阿拉伯帝國的商船,這些海盜很多都是政府行為,獲得國家的支援的。

    對明朝和西歐造成的危害不同

    明朝是一個大一統的農業國,在東亞地區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周邊的日本、菲律賓和東南亞各國在那時既小又落後,沒有什麼好的產出。這些小國在同明朝貿易時大部分是一邊倒,只有購買明朝商品的,沒有賣給中國的,商船多是從明朝開出的。明朝一實行海禁,這些小國便買不到明朝物美價廉的商品,於是一部人便也加入到走私明朝商品行列,如日本失業浪人等。

    所以這些走私商人和海盜,走私搶劫的物件就是明朝,對東南沿海地區造的危害很大。為了消除這種危害,明朝實施更嚴厲的禁海,並且開始派兵剿滅。這些走私商人、海盜為避免被剿,便勾結日本倭寇入侵內地搶劫,形成東南沿海嚴重的倭寇之患。

    西歐向來不是一個統一國家,只有地中海周圍歷經過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而且這幾個帝國都比較富裕,海上貿易發達。相對於地中海周邊的西歐中北部地區,是由比較落後遊牧民族日爾曼人和海盜民族維京人組成,所以他們搶劫的物件就是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

    後來西羅馬帝被日爾曼人滅亡後,日爾曼人便建立了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等一系列封建邦國,維京人建立了北歐的瑞典、挪威等國,這此國家都繼承了搶劫的傳統(遊牧民族也是搶劫的),所以這些國家和政府都鼓勵和支援海盜出海到地中海、非洲沿岸搶劫。因為遭搶劫的都是別的國家的商隊,搶回的財富都是自己的,何樂而不為。

    對待海盜的做法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

    明朝的海盜搶劫的是明朝自己的商船,危害的是明朝自己,所以對待海盜的做法是剿滅。並且海盜勾結著日本倭寇,對江、浙、福、廣四省造成很大危害,明朝最後下了很力氣才剿滅。到了隆慶開關後,隨海禁政策的廢除,朝廷允許商人下海經商,漁民出海捕魚,海盜之患才逐漸絕跡,東南海疆恢復安全。

    西歐的海盜由於受到各國政府及商人或明或暗的支援,發展的越來越強來,搶回的財富也越來越多,從而又刺激了國內一部人下海當海盜。這些海盜為了搶得更多的財富,便向海洋深處搜尋商船,進而又變成了一支支海洋探險隊,他開始先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探索,至幾內亞灣後搶劫當地的黑人財富,最終到達好望角。

    哥倫布名譽上是受西班牙國王支援的探險隊,為尋找印度香料而開闢新航路,實際上哥倫布也是一名海盜,走到哪搶到哪,最終發現了新大陸,進而建立殖民地,然後推動了資本主義貿易發展。

    透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的海盜是由於海禁造成的,是由失業商人、失業漁民和失地農民組成,搶劫的物件是明朝自己,危害的是明朝人民,所以對待海盜的辦法只能是剿滅,這樣才能恢復海疆安寧。

    西歐的海盜是民族傳統,是全民性質的,受國家和政府支援的,搶劫的物件是別國商船或地區,對本國沒有任何危害,還能帶來大量財富,所以到後來西歐各國對海盜競相支援,只不過將海盜換個名字變成海洋探險隊。支援的結果是發現新大陸,開闢新航線,建立殖民地,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本問題的提問者可能想說“明朝要是能同西歐那樣支援海盜到海外探險,說不定我們也能早就些發展成資本主義”,我認為這不可能,一是民族性質不同,我們漢族向來是反對搶劫,仇視強盜,一直反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國家從上到下都反對海盜。西歐各民族則是由遊牧和海盜兩種民族發展成的,搶劫是傳統,國家上下支援預設。二是國家形式不同,我們國家在東亞一直是最大最富的國家,周邊的島國又小又窮,而且遠離大陸,海盜出去沒啥搶,只能搶我們自己的。西歐則是由各個小國組成,而且都沒地中海沿海的國家富,海盜出去搶劫的是別人,搶劫來的財富是本國的,所以刺激著人們出海搶劫。這兩種對比註定明朝不能支援海盜出去搶,或殖民別的國家。

    我們現在來看歐美國家,到處搶劫財富依然是他們的傳統,只不過現在披上了一層“合法”的處衣,處處持強凌弱,欺行霸市,動不動就發動戰爭打別人。而我們國家則處處以友好合作為原則,講究互利互惠、共同繁榮,反對以大欺小的帝國主義作風,扶助弱小國家。

  • 6 # 為she著迷

    明朝視海盜為異己,逮住了是肯定要砍頭的。

    但當時國家的海軍並不能完全掌控領海,導致海盜不僅十分猖獗,甚至還連通東南富商與日本的倭寇共同進犯,導致沿海地區受災嚴重。

    歐洲國家則是完全的縱容海盜,甚至官方還給海盜頒發綠色通行證,支援他們在海上無法無天,殺人放火。

    結果明朝並沒有等來自己的水師壯大,反而飽受侵襲。

    歐洲國家在縱容海盜作惡多端的同時,成功發展出了強大的海軍。

    比如西班牙無敵艦隊,比如英國皇家海軍。

    事實證明,在哪個時代,不注重領海還海軍發展的,都將落後於人。

    明朝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前有北元,後有女真,一直將重心放在陸軍上。

    就連著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立下戰功下也被派往了北方守關,明明鄭和艦隊領先世界,卻偏偏與時代的輝煌擦肩而過。

    明朝滅亡,清朝繼續腐朽統治的同時,歐洲國家的海軍和所謂探險家已經衝向了全世界,並且在土著那裡瘋狂掠奪財富,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歐洲從此走向繁榮,東亞卻還在走下坡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孔粗大,有痘痘,痘印比較敏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