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盧銘良

    現在的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和特權的自治共和國。面積只有1.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0萬。雖然地少人少。但人民生活比其他各州相比。還算富裕。

    車臣,地處黑海與裡海之間。地理和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進出高加索的咽喉。而且天然氣,石油資源豐富。俄羅斯的鐵路,石油要往歐洲,是必經之路。這個高加索“生命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正是這個彈丸之地,上演了車臣人民一部傷心和殘酷的血淚史。

    18世紀,車臣人民就與入侵的沙俄不斷抗爭。19世紀,車臣進入沙俄軍事殖民時代。1919年至1937年先後被蘇聯佔領,並收為自治共和國。1940年,車臣人民同法西斯德國合力對抗蘇聯。雖然名義上是“獨立運動”,但卻與蘇聯埋下了致命的禍根。

    1944年,斯大林對車臣和印古什兩個共和國的穆斯林族,採用非常手段將他們遷移到西伯利亞。實際上是滅絕種族大迫害。據說因各種原因致死人數超50萬人。當時蘇聯政府強硬地把倔強的車臣民族從蘇聯地圖上抹去。所有檔案資料全毀。車臣人民對蘇聯的懷恨可為刻骨銘心!

    1957年,總統赫魯曉夫年代,車臣人民又回到故鄉高加索。蘇聯解體後,百分之七十蘇軍裝備留給車臣。

    1991年到1996年,也是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車臣就宣佈獨立建國。不留在俄羅斯聯邦,並武裝對抗俄羅斯。但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俄羅斯堅決不允許車臣獨立。雙方打打停停,但這次戰爭卻使車臣獲得非正式成立。

    1999年以鐵碗硬漢形象的總統普京上臺,下決心全面圍剿車臣。1999年至2000年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控制了絕大多數車臣領土。但車臣恐怖活動層出不窮。

    透過戰爭,車臣恐怖分子遭到毀滅性打擊。再次獨立的可能性幾乎破滅!強人普京對車臣進行了一系列安邦,安撫政策:長年在車臣駐軍超2萬人。動員移民車臣,促進民族大融合。重要的是在車臣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讓車臣人民擁護中央,效忠普京。

    特別是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在2004年被暗殺後,年僅27年的小卡德羅夫就當車臣總統。集財富,權力於一身。又如一個小皇帝。他對普京的感激和扶持,唯命是從。誓死效忠俄羅斯,效忠普京。對內建立一支效忠普京的軍隊。剷除車臣的反抗者。對外幫助俄羅斯排憂解難。並參與烏克蘭,敘利亞戰爭。

    可以說,車臣的穩定,離不開小卡德羅夫的功勞。普京的安邦政策。深得世人理解和尊重。

    因此,名人評價:俄羅斯離不開普京。車臣的命運與普京息息相關。

    但願車臣人民與俄羅斯人民和平相處。共建美好家園!

  • 2 # 養個喵

    首先俄羅斯(俄羅斯聯邦)是一個國家,車臣只是它自治共和國之一,俄羅斯有很多這樣的自治共和國。只是車臣老是不安分,總想著分裂跟獨立。歷史上曾爆發兩次車臣戰爭,但是最後還是被俄羅斯打贏了。對於分裂勢力,獨立團體,俄羅斯可謂雷霆手腕,該出手時就出手!

  • 3 # 立鶴書苑

    車臣被沙俄征服較晚,屬於俄羅斯聯邦,跟蘇聯其他單獨加入蘇聯的共和國不同,車臣有共和國之名卻屬於俄羅斯,這就造就了車臣戰爭,車臣人不甘心,俄羅斯因為戰略要地原因也不可能放手讓他獨立,這在任何國家都不能容忍的,實際上,留在俄羅斯對車臣客觀上是有利的,你可以看之前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現在都混成啥樣了

  • 4 # 鍋小震

    俄羅斯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車臣是其中一部分縱觀歷史,俄羅斯大民族主義的確對它有過不公平的待遇。當然,它自身也有一定的問題。

    在蘇聯時代後期,車臣的發展還算說得過去

    當時蘇聯政府在民族政策上做了一些調整,因此發展還算不錯。通俗點說話,就是給偏遠邊窮、少數民族地區一些優惠政策。

    但是到了1991年,伴隨蘇聯解體,獨立成為當時一種風潮,大夥們都想從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中分列出來。無需贅言,車臣也開始趁亂鬧獨立,並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其中,杜達耶夫(Джохар Мусаевич Дудаев)要算是車臣分裂第一人,他本身還是俄軍的空軍少將、航空兵師長,但後來叛變了,專門從事車臣分裂活動。

    俄羅斯對於車臣分裂、反恐問題,付出了沉重代價。而且這麼多年來,車臣反政府武裝實施過多次恐怖襲擊,造成了大量平民的傷亡。

    事實上,從車臣分裂活動一開始,那些分裂分子許給人民的諾言一個都沒實現,車臣人民整體的生活水平在直線下降。同時,這種分裂暴亂也給俄羅斯帶來了很的傷害,至少有4000名軍人陣亡,俄羅斯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才算是把車臣穩定在自己的範圍以內。

    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車臣是俄羅斯一個很大的心病

    1994年至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方面基本是失敗的;但1999年至2000年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採取了非常強硬的行動,車臣匪徒基本受到了鎮壓,俄羅斯採取的一系列維穩行動,總體上說是有效的。

    從時間節點上不難看出,車臣出現問題,正是俄羅斯綜合實力最弱的時候。1991年蘇聯解體,從波羅的海邊緣板塊的愛沙尼亞開始獨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西方又試圖讓俄羅斯高加索邊緣板塊,也就是車臣,開始出現鬆動,企圖讓俄羅斯再度分裂。

    起初,俄羅斯總統葉利欽(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在任期間,就想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算是比較有意志力。但現實是當時俄軍的整體實力與蘇軍相距甚遠,國防開支有限,軍訓訓練減少,軍隊素質下降,因此在對付叛軍時俄軍很吃力。

    不過,在1999-2000年期間,俄羅斯完成了一定的恢復,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於車臣問題的態度比葉利欽更強硬,準確說是軟硬兼施。

    普京一方面靠軍隊來鎮壓叛亂勢力,另一方面又在用車臣當地選舉的領導人來控制車臣局勢,此時,俄羅斯跳出來以“仲裁者”這個相對獨立的身份跳對車臣進行控制,其實此舉是加強控制力的一種表現。

    不可否認,雖然目前車臣問題並未根治,車臣匪徒也並未徹底消失,但車臣的政局相對穩定

    鑑於此,只要與車臣的關係相對緩解,俄羅斯全面戰備的狀態就可以解除,然後把工作重心從反恐轉移到經濟發展上。

    能夠有效支撐車臣當地經濟復甦,是俄羅斯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想要把車臣穩定在俄羅斯境內,就必須把車臣的經濟搞上去,直接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且超出叛亂之前。一定要讓民眾明白這種獨立叛亂只會讓自己付出更大代價,卻得不到半點好處。若車臣的經濟長期得不到提升,會不會再次出現大問題就不好說了。

  • 5 # 忠誠與實際

    眾所周知,俄羅斯與車臣結怨由來已久

    【車臣問題和危機的由來】

    1.車臣人與俄羅斯結怨由來已久,車臣共和國位於北高加索的捷列克河沿岸,北與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為鄰,南與喬治亞共和國接壤,東靠達吉斯坦共和國,西部是北奧塞梯共和國。車臣共和國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其中車臣人佔大多數,為主體民族。車臣人祖居高加索山區,信奉伊斯蘭教。他們性格豪放,熱愛自由和嚮往獨立自主,以驍勇善戰著稱。俄羅斯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在北高加索服兵役時讚歎說,車臣人是一個強悍尚武的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人人都是不怕死的硬漢子。19世紀初至50年代,車臣人為反對外來侵犯進行過英勇卓絕的鬥爭,並在民族英雄沙米爾領導下同沙俄帝國侵略軍堅持抗戰40年之久,接下來因為寡不敵眾於1859年被沙俄軍隊征服,從此,車臣民族淪為沙俄帝國的殖民地,遭受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壓迫和奴役。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少數民族自我意識迅速增強,強烈要求實現民族獨立自主,在列寧實行的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由自決政策的指導下,先後建立了許多蘇維埃共和國。在這樣的形勢下,1922年11月30日成立了車臣民族自治州,1934年1月15日改為車臣-印古什民族自治州,1936年 12月5日改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自治共和國,是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民族自治實體。按照蘇聯憲法規定,蘇聯是聯邦制國家,實行中央與地方分權制,自治共和國也擁有自己民族國家實體,在國家管理方面享有獨立自主權。但實際情況是,在蘇聯時期,車臣人不僅沒有享受到憲法賦予的民族自主權利,反而受到民族岐視和壓迫,無辜地遭受三次大規模迫害。首先,在20年代末,蘇聯政府為加速實現工業化,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把農業生產納入國家集中計劃管理的軌道,在全國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損害農民利益的農業集體化運動在許多地區遇到抵制和反抗,當時北高加索地區車臣人也竭力反對集體化運動,因而遭到蘇聯政府的鎮壓。其次,在30年代肅反運動中,車臣民族的許多幹部和知識分子受到迫害和鎮壓。更為嚴重的問題是,1944年2月蘇聯政府以車臣民族中有人投降並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理由,把全體車臣人強制遷移到中亞地區,並取消了車臣人民族自治權利。在中亞的荒漠地區,車臣人實際上過著流放式的集中營生活,被剝奪了公民權利,車臣前總統杜達耶夫這時就曾隨父母被流放到哈薩克的荒漠地區。直到1957年,車臣人才得到政治上平反,重新回到高加索的家鄉。上述種種踐踏人權和民族權利的行為,嚴重地傷害了車臣人的民族感情,給車臣人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潛伏著不滿情緒。

    2.車臣民族走向獨立自主的道路

    如上所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在戈爾巴喬夫推行以“民主化”、“公開性”和崇尚西方發達國家“政治多元”為主導方向的社會政治改革過程中,各種社會政治思潮和黨派運動迅速泛起。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引發潛伏的民族矛盾,蘇聯各地興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少數民族爭取獨立自主的鬥爭風起雲湧。在波羅的海地區三共和國,特別是在俄羅斯帶動下,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摩爾多瓦以及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圭庫曼斯坦共和國也都相繼頒了本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宣言。而且,當時俄羅斯聯邦境內的韃靼、卡累利阿、科米、巴什基爾、布里亞特、楚瓦什、雅庫特、圖瓦什、達吉斯坦等自治共和國、外高加索地區阿布哈茲、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也都通過了自己的《主權國家宣言》,甚至許多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區也紛紛透過民族自治實體的《主權宣言》或自行上格為自治共和國,民族獨立自主運動遍及蘇聯各地。

    在這樣的民族運動風潮中,車臣人也踏上民族獨立自主的道路。1990年5月,原蘇軍退役將軍杜達耶夫當選為反對派組織車臣全國國民代表執行委員會主席,同年11月發表車臣共和國主權宣言。1991年發生“8·19”事件後,車臣蘇維埃政權被沖垮,俄羅斯聯邦政府扶持成立了車臣臨時最高委員會。但杜達耶夫領導的車臣全國國民代表大會認為臨時最高委員會是俄羅斯扶持成立的組織,違背了車臣民族意志,因而拒不承認,並於10月9日命令共和國衛隊佔領了原共和國政府辦公大樓和克格勃大樓,奪取共和國政權,與俄羅斯政府發生對抗。10月10日,俄羅斯聯邦議會主席團作出《關於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政治局勢的決定》,要求共和國衛隊撤出政府大樓和交出武器,並委派俄羅斯副總統魯茨科伊前往車臣進行調解。杜達耶夫認為俄羅斯政府幹涉車臣-印古什共和國內政,下令共和國衛隊為保衛國家主權進行鬥爭,並決定10月27日舉行共和國全民選舉。俄羅斯聯邦議會主席團立即宣佈以杜達耶夫為首的車臣全國國民代表大會定於10月27日舉行共和國國家機構選舉為非法,將不予以承認。杜達耶夫則拒絕執行俄羅斯聯邦議會主席團的決定,於10月27日照常舉行全民選舉,結果杜達耶夫當選為車臣共和國總統,並宣佈車臣共和國是否歸屬俄羅斯聯邦將取決於全民公決的結果。11月8日,葉利欽總統命令在車臣-印古什共和國實行為期1個月緊急狀態,而杜達耶夫卻在11月9日宣佈就任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總統,並宣佈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為獨立主權共和國,發誓要擺脫俄羅斯的控制成為獨立國家(1992年4月車臣-印古什共和國一分為二,成為車臣和印古什兩個共和國)。如果車臣真的成為一個獨立共和國,必將對俄羅斯聯邦的國家統一和完整性構成威脅,因為其他自治共和國也會仿效車臣宣佈獨立,從而產生“多米諾”效應,可能導致整個俄羅斯面臨解體的危險。這就加劇了俄羅斯與車臣的矛盾和對抗。

    3.俄羅斯政府武力干涉引發了車臣戰爭

    1991年11月9日,杜達耶夫宣佈車臣共和國獨立,當時蘇聯還未正式解體。按照原蘇聯憲法規定,各民族可以實行自由自決,各共和國享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而且8月中旬剛公佈的《新聯盟條約》也保留了民族自由自決和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因此車臣共和國宣佈獨立難以說清是違法行為。況且,早在1990年 3-5月波羅的海三共和國宣佈獨立後,俄羅斯已帶頭宣佈成為獨立主權國家,半年後又於12月7日率領烏克蘭、白俄羅斯兩國領導人在明斯克會晤,結成聯盟和宣佈解散蘇聯。如果當時俄羅斯領導人能夠站得高看的遠,從大小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原則出發,冷靜地處理車臣問題,採取政治協調方式逐步調和民族矛盾,車臣戰爭並非不可避免。可是,俄羅斯領導人選擇了另立政府機構,支援一派反對另一派,實行緊急狀態,激化民族矛盾的做法。杜達耶夫則毫不示弱,針鋒相對地宣佈車臣共和國進入臨戰狀態,組織起6萬多人的國民衛隊,決心誓死保衛民族獨立。在此千鈞一髮之際,雖然俄羅斯議會決定透過以政治協調的和平方式解決車臣問題,但因俄羅斯議會與政府之間意見並非一致,而且民族矛盾已經激化,杜達耶夫集團與俄羅斯政府的對抗狀態也已形成,車臣危機難以很快解決。隨後,杜達耶夫控制的車臣共和國拒不承認俄羅斯聯邦憲法,不簽訂聯邦條約,不參加俄羅斯議會選舉和全民公決,不上繳稅收,實際上自立為“獨立國家”。

    1991年底至1994年11月的3年中,由於俄羅斯中央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和權力鬥爭十分尖銳和複雜,葉利欽無暇解決車臣問題。不過,俄羅斯當局並未放棄車臣,在不斷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無效的情況下,於1994年7月公開支援阿夫圖爾哈諾夫為首的車臣臨時最高委員會,宣佈取消杜達耶夫政權,成立共和國臨時政府,並試圖從軍事上支援反對杜達耶夫這一派,挑起內戰和以武力壓垮反對派。臨時最高委員會幾次武裝進攻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均被杜達耶夫打敗,使俄羅斯政府大為丟臉和惱火,從而導致俄羅斯當局直接武裝干涉。11月26日,在俄羅斯軍隊直接參與下,50多輛坦克、數千門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1000多名武裝士兵進攻格羅茲尼,結果又被杜達耶夫誘敵深入,圍而殲之。臨時最高委員會武裝傷亡嚴重,數百人被俘,其中包括70多名俄羅斯士兵。此時,葉利欽總統呼籲車臣雙方停火,解散武裝,放下武器,否則將在車臣實行緊急狀態。杜達耶夫則指責俄羅斯違反國際法準則,干涉車臣內政,車臣人有權保衛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 12月9日,葉利欽總統下令調動國防部和內務部軍隊,強行解除車臣雙方武裝,11日出動4萬多軍隊,在飛機、坦克和大炮掩護下,從北、西、東三面圍攻格羅茲尼市,爆發了俄車戰爭。俄羅斯與車臣的武裝衝突持續1年9個月,造成雙方損失嚴重:杜達耶夫領導的武裝損兵折將,傷亡1萬多人,力量大大削弱;格羅茲尼成為一片焦土,車臣經濟癱瘓,30多萬車臣難民無家可歸,從而更加激起車臣人對俄羅斯的民族仇恨。俄羅斯當局為車臣戰爭也傷亡數千軍人,耗資50-60億美元,加深了經濟危機,也引起國內許多俄羅斯人的不滿。

    【俄羅斯當局出兵車臣動機透析】

    1.遏制民族分離主義,防止國家分裂

    蘇聯解體過程迅速泛起的民族分離主義,在俄羅斯獨立之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相反,由於連續5年多俄羅斯經濟急劇滑坡,生產大幅度下降,綜合國力大大削弱,國際地位明顯下降,各族人民對俄羅斯上層領導日益不滿,導致地方民族分離主義進一步加劇。許多地方,尤其是民族共和國和民族自治區越來越不聽從俄羅斯中央的指揮,甚至俄羅斯人集中居住的邊疆區和州也與俄羅斯中央政府鬧對立。如上所述,除1991年11月9日車臣共和國帶頭宣佈獨立外,1992年3月 21日韃靼斯坦也透過全民公決方式宣佈共和國獨立,薩哈、巴什科爾託斯坦、布里亞特、楚瓦什、圖瓦等十幾個共和國也相繼透過與俄羅斯憲法相抵制的立法,拒不執行俄羅斯中央政府的指令。為了防止車臣民族分離主義思潮的繼續蔓延,葉利欽決心利用俄羅斯憲法賦予他的巨大權力和取消退盟權的規定,以武力制服車臣這個“帶頭羊”,達到殺一儆百目的,以遏制民族分離主義和地方分立主義,維護俄羅斯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2.向前蘇聯地區的國家炫耀武力,加強對這些國家的影響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已無力與美國爭霸世界,但仍以這一地區各國的盟主自居,引起周邊國家的不滿。波羅的海地區三國首先對俄羅斯沙文主義發起攻擊,愛沙尼亞政府聲稱不放棄對伯朝拉地區的領土要求,對普斯科夫州的楚德湖和納爾瓦河地方歸屬也持異議。三國一致要求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州實行非軍事化,為此立陶宛共和國關閉了通往加里寧格勒的軍事通道。亞塞拜然對俄羅斯在“納卡”衝突中偏袒亞美尼亞表示不滿,與哈薩克在裡海地區石油開採問題上採取聯合行動,拋開俄羅斯,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簽訂聯合開採石油的協議。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半島歸屬和黑海艦隊問題上,與俄羅斯對抗。中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在俄羅斯人的雙重國籍問題上與俄羅斯持對立態度,喬治亞對俄羅斯當局干涉內政表示不滿。俄羅斯當局對這些外來的挑戰,採取各種方式不失時機地顯示大國實力。諸如俄羅斯支援阿布哈茲民族鬧獨立,挑起喬治亞內戰,壓服喬治亞政府不得不向俄羅斯屈服,使俄羅斯獲得在喬治亞建立軍事基地的權利。在“納卡”衝突問題上,俄羅斯當局費盡心機採取又拉又打的手法,致使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均無法擺脫俄羅斯的控制。採取減少能源供應和其他經濟壓力,迫使烏克蘭政府在外交上向西方發達國家不要走的太遠。俄羅斯政府公開宣佈,反對波羅的海地區地區加入北約。在出兵車臣前夕,葉利欽總統聲稱要不惜一切力量保衛俄羅斯聯邦的每寸領土。可見,俄羅斯對車臣動武,顯然懷有向前蘇聯地區其他國家炫耀實力的意圖,以求強化它對這一地區的影響,維護俄羅斯大國的形象。

    3.轉移國內人民的不滿情緒,為新一輪大選作準備

    自1990年5月葉利欽當政以來,俄羅斯國內黨派鬥爭持續不斷,上層領導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權力之爭迭起,致使生產秩序混亂,大批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農業生產不能正常進行,整個經濟年年大幅度下降,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物價飛漲,社會上各種犯罪活動猖獗,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這種狀況使俄羅斯的大國地位迅速下降,俄羅斯公民普遍對國家發展前景失去信心,出現了一種強烈的民族屈辱感。這使葉利欽在俄羅斯人民中的威信大大下降,1994年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不信任葉利欽的比例高達65%。面對這種狀況,利用出兵車臣之機,打起愛國主義和維護俄羅斯國家統一的大旗,顯然有助於轉移和緩和人民群眾對俄羅斯當局的不滿情緒,也可以為預定在1995年全國大選中連任創造條件。

    4.出兵車臣也是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表演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在蘇聯發生劇變和解體過程中,如果民族分離主義運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大俄羅斯民族分離主義則又起到“帶頭羊”的作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然自認為是獨聯體各國的盟主,試圖控制原蘇聯地區的其他國家,視這一地區是它的勢力範圍。直到今天,除1993年和1994年從波羅的海地區三國撤出駐軍外,俄羅斯在獨聯體其他大多數國家均有駐軍,並採用各種手段多次干涉其他國家內政。俄羅斯政府還提出堅決保護在原蘇聯地區其他國家的俄羅斯人的利益,要求這些國家承認其境內的俄羅斯人的雙重國籍,甚至曾一度支援烏克蘭共和國的克里米亞蘭島上俄羅斯人和哈薩克北部地區的俄羅斯人的民族獨立和分離傾向,支援把俄語作為這兩國家的第二國語。在國際舞臺上,也使盡各種方式處處試圖扮演原蘇聯地區各國的保護者的角色。由此可見,俄羅斯當局武力進攻車臣,實際上也是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一次表演。

  • 6 # 使用者配配

    車臣和俄羅斯的關係就象當於大陸和臺灣的關係,車臣獨立分子瞅準了俄羅斯內亂的時候,鬧獨立!結果被普京為首的俄羅斯聯幫軍打的屁滾尿流,但俄羅斯也付出了代價。近幾年車臣安份多了,其實都民族主義在作怪,加上外部勢力挑唆,才有了殘酷的車臣戰爭!

  • 7 # 老馬觀點

    車臣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Chechnya)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西接印古什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東連達吉斯坦共和國,南部與喬治亞分享一條很長的邊界。首府格羅茲尼。

    車臣 (Chechnya) 是俄羅斯聯邦領土,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與喬治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 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萬。首府格羅茲尼(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車臣人驍勇善戰,信奉伊斯蘭教。

    蘇聯解體後,車臣人要求獨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1991年11月,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指示俄軍攻打車臣,但是一直未取得很好的效果。

    1996年4月車臣總統杜達耶夫被擊斃,於是車臣分裂勢力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恐怖活動,導致許多無辜的老百姓死亡。1999年9月,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指揮10萬俄羅斯軍隊圍剿車臣分裂勢力。2002年2月攻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取得圍剿階段性勝利,也給俄羅斯帶來了長時間的平靜。2000年6月,普京簽署命令,對車臣實行總統直接治理,標誌俄羅斯全面掌控車臣,從此車臣轉入正常運轉狀態。

    車臣共和國佔據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連線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線,而且同周圍幾個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之稱。

    因此,車臣對於俄羅斯來說,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8 # 懂事的兵哥

    車臣是由伊瑪目加齊‧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戰爭中為了抵抗俄國,所組成的高加索伊瑪目國,這是車臣國家的最開始。

    在車臣抵抗俄國二十年之後,在1858年被俄國軍事管治。之後成立捷列克州,至此成為俄帝國的一部分。1877年車臣起義,被俄帝國血腥鎮壓之後,車臣開始走上了工業化之路。

    走入蘇聯時代之後的車臣人與印古什人合併,組成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車臣再一次發動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

    最後由於冷戰原因蘇聯被解體後,車臣共和國成立,但是焦哈爾·杜達耶夫為了奪取政權,一心建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想擺脫俄羅斯統治。

    因為北高加索連續不斷的軍事衝突,印古什共和國也從車臣分出去單過,最終導致了第一次車臣戰爭的爆發。

    到了第二次車臣戰爭,車臣被俄羅斯收復之後,並俄羅斯對北高加索叛亂進行平亂。

    前後兩次車臣戰爭中,整個車臣地區千瘡百孔,首府格羅茲尼前前後後總計四次爭議戰爭,平民大量傷亡,城市基礎設施被毀嚴重損壞。

    戰亂平息之後,俄羅斯政府開始對車臣進行戰後重建。重建之後的車臣已經恢復了該有的模樣,被形容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小卡德羅夫是一個普京鐵粉,他大概是俄羅斯僅次於普京的強人——普京是俄羅斯強人,而小卡德羅夫則是高加索強人,他在車臣的地位,跟普京在俄羅斯的地位一樣穩固,無人能撼動。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二人的關係也代表著俄羅斯和車臣的關係。

  • 9 # NZH6955750723

    車臣政府承認是俄羅斯的聯邦成員。80%的俄羅斯人,不認為車臣是俄羅斯的;100%的車臣人,認為車臣不屬於俄羅斯。國家認同,與民眾認同,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差異!

  • 10 # 好人1252

    車臣一般指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車臣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之稱,因此從13世紀開始不斷遭到蒙古、波斯、奧斯曼、俄羅斯的入侵。

    19世紀初,車臣地區被併入俄帝國版圖。1922年11月成立車臣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34年1月和同屬俄羅斯聯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改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1991年11月,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的杜達耶夫發表了獨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羅斯的承認,為此俄羅斯於1994年12月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1996年8月31日停火,俄羅斯撤軍,車臣名義上未脫離俄聯邦,但擁有事實上的獨立。1999年8月,俄羅斯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到2000年6月中旬,俄羅斯取得全面勝利,戰爭基本上平息了下來。2001年1月,俄軍全面從車臣撤軍,留部分軍隊長期駐紮車臣,俄軍的作戰任務轉為維護車臣治安。

    二次車臣戰爭後,車臣獨立分子不斷在俄羅斯境內實行恐怖事件,造成大量無辜百姓傷亡。

    車臣人民風彪悍,獨立意識強烈,可以說車臣的歷史就是一部反抗侵略,為獨立不斷鬥爭的歷史。

  • 11 # ISTAR飛翔

    大約十七世紀末,車臣是周邊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幾個帝國爭奪的戰略要地,從此就硝煙不斷,與俄羅斯算是積怨很深。1859年車臣被俄征服併入俄版圖之後一直存在親俄和反俄勢力,衝突也是長期不斷的。蘇聯解體後車臣宣佈獨立,俄羅斯當然不可能會讓車臣獨立出去的,車臣在蘇聯之前就屬俄的版圖,而且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車臣和附近很多地區都是屬伊斯蘭的地區,獨立出去可能聯合這些地區,對俄有潛在的大隱患。結果是上世紀90年代爆發了兩次車臣戰爭,反俄武裝基本全部覆滅,之後小規模戰鬥一直存在。近些年車臣比較順服於俄羅斯,沒有再折騰了,經濟也恢復起來了。只是這樣一個經歷過大屠殺,又多次被血腥鎮壓,完全是鐵蹄征服下的車臣,幾個世紀的長期積怨,真的可以從此永久和平下去?但願吧!

  • 12 # 軍武最前哨

    發生在二十世紀初和新舊世紀更替之時的兩次車臣戰爭,讓這個遠居於高加索山區的群體開始頻繁的出現在外界的視線中;但是,很多人卻始終搞不清楚車臣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大約在十五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觸角開始伸向包括車臣人居住的高加索地區,但天性強悍勇敢的車臣人並不願輕易屈服,所以曾展開激烈的抗爭。有趣的是,土耳其人沒能用武力征服車臣人,但卻用宗教改善了兩者的關係:從十六世紀開始的三百年中,伊斯蘭教逐漸被車臣人所接受。

    但在此期間,車臣隨即被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以及沙皇俄國所垂涎,因此導致的紛爭不斷。十八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兵敗,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克里木汗國也被俄羅斯吞併。此後俄勢力一度囊括了包括車臣在內的高加索全境。

    十九世紀初,俄羅斯再次發動皆在吞併車臣、達吉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的戰爭。為了能更有效的對抗俄羅斯的入侵,當地的伊瑪目(伊斯蘭領袖)成立一個名為車臣尼亞的國家,而這也是車臣建國的開端。

    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車臣尼亞不僅沒有被俄羅斯擊垮,反而變得更加強大並更名為高加索伊瑪目國;此時該國的疆域甚至一度與俄羅斯本土接壤。這也極大的刺激了俄羅斯人的憂患意識,隨即大規模出兵在1859年覆滅了伊瑪目國,車臣也隨之被納入俄羅斯管轄。

    但隨之而來的頻繁動亂也讓俄羅斯當權者十分頭疼,多次出兵鎮壓甚至進行大規模屠殺。最終在十九世紀末殺光了幾乎所有反抗俄羅斯統治的車臣人,該地區也迎來了相對的穩定。蘇聯建立後,車臣出乎意料的選擇留在了其統治內並獲得了一定的自治權。

    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車臣人的反俄情緒再次高漲,期間更是選擇與入侵蘇聯的德華人合作。當蘇德戰爭末期局勢逐漸明朗後,斯大林開始秋後算賬:所有車臣人被流放至更為偏遠、艱苦的中亞和西伯利亞,期間喪生者不計其數。

    赫魯曉夫上臺後出於政治原因,又將車臣人遷回了故地,並恢復了二戰前建立的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這裡也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穩定與和平;可隨著蘇聯行將就木,車臣等高加索地區又開始趁機作亂。俄聯邦成立後,車臣一度要求獲得獨立,但未被准許。

    隨後也就相繼爆發了我們熟知的兩次車臣戰爭,並在普京執政後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局面。如今以小卡德羅夫為核心的車臣共和國是俄聯邦統管下的22個自治共和國之一。

  • 13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車臣 (Chechen) 是俄羅斯聯邦領土,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與喬治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 5萬平方公里。首府格羅茲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

  • 14 # 飛哥說史

    車臣被稱為高加索地區的火藥桶,它的每一次小小的異動,都會牽扯全球的神經,它的每一聲輕微的槍響,也會在瞬間傳遍全世界。同時,車臣也是俄羅斯這個巨人身上的一塊傷疤,俄羅斯人長期以來難以根治,西方國家也時不時地往這塊傷疤上撒把鹽,提醒俄羅斯這個北極熊“車臣問題”的存在。

    (車臣地圖)

    那麼,車臣問題的歷史淵源是什麼?它究竟在俄羅斯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80多個行政主體之一,位於北高加索地區,西鄰奧塞梯自治共和國,北與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接壤,南邊就是喬治亞,其首輔位於格羅茲尼。

    車臣國土面積狹小,不到2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100多萬,其中車臣人佔據主體,約為54%,其餘為俄羅斯人、印古什人以及少數的亞美尼亞人。

    車臣民族自稱“納赫喬人”,意思就是“平民百姓”。這個民族歷史悠久,世代居住在北高加索中心地帶。在歷史程序和民族發展過程中,車臣人命運多戕,幾經滄桑,始終被戰爭煙雲所籠罩。

    在15世紀以前,車臣先後遭到韃靼人和帖木兒帝國的入侵,好不容易熬到金帳汗國消亡。但在17世紀末,沙俄彼得大帝開始攻佔高加索,車臣人民又陷入戰火之中。18世紀末,強勢的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了5次俄土戰爭,最終打敗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並逐步將整個高加索地區納入俄羅斯版圖。19世紀,沙俄發動了有名的“高加索戰爭”,征服了車臣人和達吉斯坦人,如願以償地將車臣佔領。

    但素以驍勇善戰著稱的車臣人從未放棄過反抗,在其後的近100年的時間裡,車臣和沙俄的關係一直水火不容,各種暴力事件頻繁上演。

    (高加索戰爭)

    時間來到了蘇聯時期,俄國十月革命後,車臣得以繼續留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1922年11月,車臣獲得自治權,成立了自治州。1936年,蘇聯將印古什一併劃入車臣,成立了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

    在這段時間裡,恰逢蘇聯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車臣人也遭到了波及。特別是一些被劃定為“富農”成份的車臣人,不但交出了所有的糧食及生產工具,還被逼將自己的馬匹也上交。這對於視馬如命的車臣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其後,斯大林又發動了肅反高潮,大批車臣公職人員和神職人員遭到逮捕和屠殺。雖然這兩次運動並非專門針對車臣,但事實上也給車臣人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被處決和餓死的車臣人數觸目驚心。

    最讓車臣人憤怒的是,在二戰期間,斯大林以車臣人同德華人合作為由,竟然將40萬車臣人強制流放到中亞地區。在這次行動中,蘇聯政府出動了10多萬軍隊,在短短的兩天之內,就將數十萬車臣人趕上了悶罐車。車臣人也從此開始了遷徙流亡的生活。

    蘇聯此舉,嚴重傷害了車臣人民的感情。因為此時大批的車臣青壯年正在戰場上和德華人浴血奮戰,而留守後方的老弱病殘卻被斯大林無情地流放了。

    雖然在1957年,赫魯曉夫召回了車臣人,允許他們回到家鄉。但10多年的流亡生活,在他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而且他們的家園已被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佔據,痛失家園的車臣人奮起反抗,不斷製造流血事件,車臣共和國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卡德羅夫舊照)

    1991年,強大的紅色帝國蘇聯一夜解體,各加盟國紛紛宣佈獨立。車臣人民看到了脫離俄羅斯的機會,發起了“車臣革命”。經過阿富汗戰爭洗禮的杜達耶夫宣佈獨立,從此把車臣帶入了戰爭的泥淖,走上了和俄羅斯分裂、對抗的獨立之路。

    其後,俄羅斯在1994年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雖然俄羅斯派出4萬部隊兵分三路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格羅茲尼,但最終付出了傷亡2萬多人的代價,也並未馴服桀驁的車臣人,反而讓車臣享有了實際上的獨立。

    後來,杜達耶夫因打衛星電話暴露行蹤,被俄情報部門擊斃。但其接任者在車臣獨立的問題上,依然前赴後繼。特別是巴薩耶夫掌握了車臣武裝力量後,宣佈成立獨立的達吉斯坦共和國政府,並不斷地製造恐怖事件,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999年,俄羅斯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強硬的普京對車臣非法武裝實施無情鎮壓。這次戰爭中,俄羅斯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做了充分的準備,經過幾個月的苦戰,俄羅斯基本控制了車臣全境。

    儘管現在的車臣暫時遠離了大規模的戰爭硝煙,並在小卡德羅夫的治理下也算社會穩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但偶爾發生的暴恐事件,還是會撥動車臣人民敏感的神經。

    如何徹底解決車臣問題,徹底治癒這塊時不時就發炎化膿的傷疤,依然是普京和俄羅斯面臨的一大難題。

  • 15 # 小新幼稚園

      車臣是俄羅斯西南部的一個小共和國。根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車臣位於高加索山脈北部,其130萬人口占車臣的95.3%,車臣是一個起源於北高加索地區的少數民族。在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該國的大多數居民都改信遜尼派伊斯蘭教,與奧斯曼帝國站在一邊,反對俄羅斯帝國持續的吞併。格羅茲尼是首都,位於孫扎河上,人口約27萬。葉利欽政府面對分離主義的車臣武裝竟然連戰皆敗,導致俄羅斯人心浮動,不復有大國氣象。正是普京的橫空出世,一戰成名天下知,一鼓盪平車臣叛亂,使普京成為俄羅斯重新強大的力量象徵。 普京的成名之地,自然對普京非同尋常,豈可不再矚目任其自流。

      車臣暴亂平息後,普京一力扶持了卡德羅夫父子執掌權柄。近年來,小卡德羅夫常常示好普京,先是派兵參與敘利亞戰事,近來又誓言助力掃蕩烏東,忠心可鑑。然而俄羅斯多民族國家的治理之道良策正尋,尤為車臣地區叛亂根源未除,在烏東地區竟然出現了各自支援烏克蘭政府和地方政權的兩支車臣武裝,這成了普京的一塊心病。 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州以及邦多達89個,各自都有自己的議會,有自己的總統,這些地方几乎不受俄羅斯聯邦政府的控制和指揮,有些甚至是一個獨立的國中之國,離心很重。車臣果不其然的又獨立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當時宣佈車臣的行為是違法的,便又一次準備發動戰爭強行佔領車臣。

      俄羅斯現在已經感受到了前蘇聯解體所帶來的切膚之痛了。從地緣政治和戰略上來說,俄羅斯周邊的加盟共和國獨立,無疑是俄羅斯的災難。但從前蘇聯以及歷史上的俄羅斯帝國所作所為來說,蘇聯解體也是一種必然結果;雖然說這其中有美國和西方對前蘇聯進行顏色革命的努力,但如果不是內部矛盾激化也就不存在顏色革命的成功。車臣問題使俄羅斯意識到了美國和西方不僅僅是對前蘇聯的顏色革命,而是將繼續對俄羅斯進行徹底的分裂。

  • 16 # 陳理河

    關係:

    車臣是屬於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

    原因:

    俄羅斯車臣境內的“伊斯蘭民族分離主義勢力”趁著蘇維埃政局動盪、中央政府顧不到邊遠地區之際,開始逐漸謀求獨立,而做為蘇聯解體後的主體國家俄羅斯方面強烈反對車臣獨立,因些雙方爆發了戰爭、

    車臣戰爭介紹:

    車臣戰爭,是指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聯邦和其下屬的車臣共和國分離分子之間爆發的兩次戰爭,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民族因素。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

    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控制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獲得勝利。不過戰後車臣的恐怖活動依然頻繁。車臣共和國(俄語: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車臣語: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語:Republic of Chechnya)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

    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西接印古什共和國和北奧塞梯共和國,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東連達吉斯坦共和國,南部與喬治亞分享一條很長的邊界。首府格羅茲尼。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和俄羅斯軍隊進行了多次衝突,最大的衝突爆發在蘇聯解體後的10年內,最終車臣非法武裝全軍覆沒。但小規模衝突時有發生。

  • 17 # 綠方陣

    俄羅斯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車臣是其中一部分縱觀歷史,俄羅斯大民族主義的確對它有過不公平的待遇。當然,它自身也有一定的問題。

    在蘇聯時代後期,車臣的發展還算說得過去

    當時蘇聯政府在民族政策上做了一些調整,因此發展還算不錯。通俗點說話,就是給偏遠邊窮、少數民族地區一些優惠政策。

    但是到了1991年,伴隨蘇聯解體,獨立成為當時一種風潮,大夥們都想從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中分列出來。無需贅言,車臣也開始趁亂鬧獨立,並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其中,杜達耶夫(Джохар Мусаевич Дудаев)要算是車臣分裂第一人,他本身還是俄軍的空軍少將、航空兵師長,但後來叛變了,專門從事車臣分裂活動。

    俄羅斯對於車臣分裂、反恐問題,付出了沉重代價。而且這麼多年來,車臣反政府武裝實施過多次恐怖襲擊,造成了大量平民的傷亡。

    事實上,從車臣分裂活動一開始,那些分裂分子許給人民的諾言一個都沒實現,車臣人民整體的生活水平在直線下降。同時,這種分裂暴亂也給俄羅斯帶來了很的傷害,至少有4000名軍人陣亡,俄羅斯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才算是把車臣穩定在自己的範圍以內。

    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車臣是俄羅斯一個很大的心病

    1994年至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方面基本是失敗的;但1999年至2000年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採取了非常強硬的行動,車臣匪徒基本受到了鎮壓,俄羅斯採取的一系列維穩行動,總體上說是有效的。

    從時間節點上不難看出,車臣出現問題,正是俄羅斯綜合實力最弱的時候。1991年蘇聯解體,從波羅的海邊緣板塊的愛沙尼亞開始獨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西方又試圖讓俄羅斯高加索邊緣板塊,也就是車臣,開始出現鬆動,企圖讓俄羅斯再度分裂。

    起初,俄羅斯總統葉利欽(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在任期間,就想徹底解決車臣問題,算是比較有意志力。但現實是當時俄軍的整體實力與蘇軍相距甚遠,國防開支有限,軍訓訓練減少,軍隊素質下降,因此在對付叛軍時俄軍很吃力。

    不過,在1999-2000年期間,俄羅斯完成了一定的恢復,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於車臣問題的態度比葉利欽更強硬,準確說是軟硬兼施。

    普京一方面靠軍隊來鎮壓叛亂勢力,另一方面又在用車臣當地選舉的領導人來控制車臣局勢,此時,俄羅斯跳出來以“仲裁者”這個相對獨立的身份跳對車臣進行控制,其實此舉是加強控制力的一種表現。

    不可否認,雖然目前車臣問題並未根治,車臣匪徒也並未徹底消失,但車臣的政局相對穩定

    鑑於此,只要與車臣的關係相對緩解,俄羅斯全面戰備的狀態就可以解除,然後把工作重心從反恐轉移到經濟發展上。

    能夠有效支撐車臣當地經濟復甦,是俄羅斯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想要把車臣穩定在俄羅斯境內,就必須把車臣的經濟搞上去,直接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且超出叛亂之前。一定要讓民眾明白這種獨立叛亂只會讓自己付出更大代價,卻得不到半點好處。若車臣的經濟長期得不到提升,會不會再次出現大問題就不好說了。

  • 18 # 雷歐特傲慢

    發生在二十世紀初和新舊世紀更替之時的兩次車臣戰爭,讓這個遠居於高加索山區群體開始頻繁的出現在外界的視線中;但是,很多人卻始終搞不清楚車臣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

    大約在十五世紀,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觸角開始伸向包括車臣人居住的高加索地區,但天性強悍勇敢的車臣人並不願輕易屈服,所以曾展開激烈的抗爭。有趣的是,土耳其人沒能用武力征服車臣人,但卻用宗教改善了兩者的關係:從十六世紀開始的三百年中,伊斯蘭教逐漸被車臣人所接受。

    但在此期間,車臣隨即被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以及沙皇俄國所垂涎,因此導致的紛爭不斷。十八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兵敗,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克里木汗國也被俄羅斯吞併。此後俄勢力一度囊括了包括車臣在內的高加索全境。

    十九世紀初,俄羅斯再次發動皆在吞併車臣、達吉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的戰爭。為了能更有效的對抗俄羅斯的入侵,當地的伊瑪目(伊斯蘭領袖)成立一個名為車臣尼亞的國家,而這也是車臣建國的開端。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車臣尼亞不僅沒有被俄羅斯擊垮,反而變得更加強大並更名為高加索伊瑪目國;此時該國的疆域甚至一度與俄羅斯本土接壤。這也極大的刺激了俄羅斯人的憂患意識,隨即大規模出兵在1859年覆滅了伊瑪目國,車臣也隨之被納入俄羅斯管轄。

    但隨之而來的頻繁動亂也讓俄羅斯當權者十分頭疼,多次出兵鎮壓甚至進行大規模屠殺。最終在十九世紀末殺光了幾乎所有反抗俄羅斯統治的車臣人,該地區也迎來了相對的穩定。蘇聯建立後,車臣出乎意料的選擇留在了其統治內並獲得了一定的自治權。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車臣人的反俄情緒再次高漲,期間更是選擇與入侵蘇聯的德華人合作。當蘇德戰爭末期局勢逐漸明朗後,斯大林開始秋後算賬:所有車臣人被流放至更為偏遠、艱苦的中亞和西伯利亞,期間喪生者不計其數。

    赫魯曉夫上臺後出於政治原因,又將車臣人遷回了故地,並恢復了二戰前建立的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這裡也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穩定與和平;可隨著蘇聯行將就木,車臣等高加索地區又開始趁機作亂。俄聯邦成立後,車臣一度要求獲得獨立,但未被准許。

    隨後也就相繼爆發了我們熟知的兩次車臣戰爭,並在普京執政後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局面。如今以小卡德羅夫為核心的車臣共和國是俄聯邦統管下的22個自治共和國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令人感動的,有深度的書(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