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陋室空堂

    這兩個人相比的話,從某些方面還真的沒有什麼可比性。兩個人的時代背景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面臨的生存條件也不同。如果硬要兩個人對比的話,那麼不妨從以下三點對比一下!

    第一,時代背景。商鞅是秦孝公時期,從魏國逃到秦國,最終成為秦國客卿,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進行變法圖強。當時秦國面臨其他六國的侮辱,六國蔽秦久已。然而,秦孝公下定決心,來改變秦國所處的狀況,而商鞅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然後給秦國變法,讓秦國一步步走向強盛,從百姓到貴族,從地方到中央,從文化到軍事,個個方面都加強法制建設,嚴刑峻法,讓秦人一步步走向強大,同時也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而諸葛亮輔助的是一個落沒的皇室貴族,諸葛亮也是一介布衣,在軍閥混亂的時代,最大的貢獻也是幫助劉備,使天下三分,而劉備獨佔一分。諸葛亮在小說中,多智近妖。而現實歷史中的諸葛亮功績遠遠沒有小說中的那麼大所以我認為諸葛亮的才能不如商鞅。

    第二,歷史功績。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諸葛亮是一個傳統儒派。商鞅變法,商鞅雖死,而變法猶存,商鞅為自己的夢想而死,死得其所。而諸葛亮為治理蜀國而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諸葛亮死後,蜀國沒落的更快了。從這個方面說,兩個人可以視為平手。縱使結局不一樣,但個人才能幾乎沒有多大的差別。

    第三,後人評價。諸葛亮一生為蜀國所累,為報答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這是諸葛亮的一生功績。而商鞅,商鞅開啟了一次大變法的格局,使秦國在七國中成為霸主,也為秦王掃六合,奠定了最強大的基礎。雖然商鞅最後被車裂而死,而正是由於他所奠定的基礎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了一次大規模的大一統。所以我認為商鞅強於諸葛亮!

  • 2 # 尋味歷史

    如果要是進行,商鞅和諸葛亮的對比的話,我個人認為商鞅更厲害一些,不管是商鞅進行的政治成就,還有他的能力和才能,我都認為比諸葛亮要好的太多。那為什麼我不喜歡諸葛亮呢?因為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是被杜撰的,書裡面將他描述的是那麼偉岸,那麼的有智慧,其實在三國策裡面,諸葛亮其實是一個,不算太厲害的一個人物,可能大家不贊同我的觀點,但是事實就是這樣,諸葛亮的形象是符合儒家觀點的,後世的儒生將他塑造成一個,匡扶漢室,收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那好我就以事實來進行兩個人的對比。

    諸葛亮做過哪些政策,法治,以及其他的改革?

    我先給大家還原一下,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其實在劉備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諸葛亮並不是在他的中心班子裡面,換句話說,他並沒有得到劉備最大的利用,而是,當劉備這一班子死掉了,諸葛亮才有了出頭之地,才有了後來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劉備必須這樣做,他也沒辦法。

    我們先討論他的隆中對,這個策略,其實諸葛亮這個隆中對,分析的特別好。當時天下三分,天下60%的資源全部被曹操給壟斷著,曹操已經將北方當成他的大後方了,劉備不可能再從北方分一杯羹。咱們再看一看東南地區的孫吳政權,東南地區被孫家三代統治著,孫佳已經在東南地區有了自己的根基,並且有了很大的民意基礎,那麼劉備不可能在東南地區有所作為。之後諸葛亮又給劉備分析,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孫權的力量也不小,這時候只有西南部的四川,可能會有你的用武之地,因為四川的太守叫劉章,是比較窩囊的一個人,沒有什麼雄心大志。

    所以諸葛亮就給劉備分析,可以首先取得荊州,再將四川盆地拿下,以四川盆地為大後方,以荊州為北伐的門戶,是很方便的。這個戰略可能被劉備採取了,但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將整個戰略被打破了!荊州失了,即使劉備佔據著四川盆地,他想出來是很難的,因為古時候就有蜀道之難,難難於上青天的思想,可見四川想要出來很難,之後大家也就知道,為什麼諸葛亮北伐要叢秦嶺往北上,越過秦嶺至漢中地區,就這樣使得北伐就變得很麻煩。

    我在這裡麼就先說一下諸葛亮的這個隆中對,從諸葛亮的這個隆中對的戰略思維來講,他這個戰略思維特別的好,特別的牛。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將蜀國發展成一個很大的一個勢力,也沒有將蜀國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

    商鞅的政治策略和法治觀念

    秦朝透過商鞅的變法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一個國家,這其實是很牛的,透過一系列的改革,成為了當時戰國中最頂尖的國家。

    那商鞅是怎麼做的呢?大家都可能知道商鞅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他認為法律是最牛的,他認為法律是可以解決一切的,所以秦國的改革就帶著法律的色彩,尤其是在秦國的軍隊上,如果秦國軍人,他們是可以透過軍功來進行得到分賞,這一下子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我殺了多少的敵人,我就能得到多少的利益,所以大家就有幹勁。雖然秦國的法令有他的積極性但是也比較的嚴酷,你犯了什麼罪,你就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這對一個國家的形成來說,這是非常的重要,商鞅的這一次改革給接下來秦國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中央體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商鞅將郡縣制完美的植入到秦國,使秦國的大王,跟著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也將地方的財力歸為中央,增大了中央的實力,這是一個統一國家的開始,使得秦國更好的能夠調動徵集老百姓,去幹一些大事,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國舉,全國之力辦大事,這是很容易的,正是因為商鞅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秦國更加的強大,最後為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結

    諸葛亮他的隆中對策略非常的好,將天下大勢分析的很透徹,但是商鞅他是一個制度的創立者,進行對國家大規模的改革,從而使得國富民強,但是對於諸葛亮,他的改革很少並沒有將蜀國發展起來。

  • 3 # 農村胖哥啊

    諸葛亮和商鞅在歷史功績上可以說不相上下

    商鞅輔佐,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

    刺激農業生產 、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 等改革方略。

    軍事上改革戶籍制度 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建立 、嚴懲私鬥、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推行小家庭制 等改革方

    商鞅在秦國實行改革運用法家學說的理論治理秦國,促使秦國短短几年便可步入強國之列!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軍事上

    諸葛亮聯孫抗曹,在赤壁大敗曹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諸葛亮治軍嚴明,以信為本!在北有曹魏大兵壓境、東有孫權荊州軍威脅,南有三郡叛亂的困難形勢下,諸葛亮採取了“北抗曹魏、東和孫權”的戰略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政治廉政建設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制定法律

    諸葛亮立法公開、執法公平,有異於同時代封建的法 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益州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而益州舊為劉璋所統治,所以法令廢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強,劉備統治集團的強力介入破壞了相當一部分人稱霸西南的企圖。

    經濟上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的效果。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諸葛亮還是文學家,發明家,書法家,音樂家

    一生有頗多著作和發明!諸葛亮還是後代廣為傳頌的忠臣代表,更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佳句!

  • 4 # 歐陽雲夕

    主觀來看,商鞅諸葛亮處於兩個不同歷史時代背景下,在我國封建歷史上都是比較出名的歷史人物,都為當時的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商鞅變法為秦國強大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諸葛亮的出山為蜀漢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客觀來看,如果商鞅和諸葛亮比較的話,個人覺得商鞅的才能比諸葛亮更勝一籌,首先我們先來看商鞅變法前的秦國,當時秦國雖然還是戰國七雄之一,但是實力卻是七國之末,可以說是積貧積弱,國力民生極為不堪,又時刻處於當時經過了“吳起變法”強大起來的魏國的威脅之下,可以說是“內外交困”的局面,如果不強大極為可能成為第一個消失的戰國七雄中國家,後來這種局面的打破,是秦孝公嬴渠梁的繼位,這位雄才大略君主的繼位,為秦國的復興帶來了希望,秦孝公繼位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收效甚微,不能從根本上使秦國強大,這時的秦孝公就釋出了求賢的詔令,希望得到人才來對國家進行改革,這時作為士子商鞅來到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援,為秦國的強大進行變革,我們知道商鞅是作為法家的代表,崇尚以法來對秦國進行變法,我們所知道商鞅做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在百姓之中樹立威信,為以法變革取得百姓的認可,“徙木立信”這個典故就是由此而來。商鞅為秦國變法作出多項措施,1、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重農抑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墾荒。

    2、普遍推行了縣制,制定了法律,統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權的君主政權。

    3、禁止私鬥,獎勵軍功,制定二十等軍工爵制度,鼓勵了軍人勇敢作戰。

    商鞅的變法為秦國強大以及掃滅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夯實了堅不可摧的法制觀念,以至於變法深入人心,商鞅被車裂之後,他的變法都沒有被破壞,被秦國曆代國君作為國家強大的根本,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法制觀念。

  • 5 # 使用者6633513569255

    大拙:孔明才能勝過商鞅,如與劉備,不早亡,改寫歷史。商鞅僅從君王治理角度考慮,觸及了官員利益,不能採取良策化解,遭到大多官員,反對。嚴苛的秦法,失民心。

  • 6 # 晨曦微雲

    這兩個人比較覺得商鞅是戰略家,奠定了秦王朝勾勒了版圖的底色,諸葛亮是管理者,是後人對人臣楷模的層層疊加出來的形象。

  • 7 # 夢點滴

    諸葛亮只是活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的智絕,而在正史《三國志》中也僅僅只是治國能力出眾的一國宰相而已,只是小說把他神話了並且在民間被廣泛傳播了。

    商鞅是真實的大才,商鞅變法使戰國七雄中原為最貧困的秦國成長為國力和軍力最強大的國家。為秦國設定了統一六國的目標;統一度量衡;取消貴族世襲實行軍功制。

  • 8 # 道元302

    各有所長,共同點都是為了自己主人,寧願逆天而行,不願功遂身退,守於天之道,當然這是人的本事,自古以來,無論生死榮辱,功名大業,與自然相比,不過是半片草葉,一滴朝露,轉眼即逝而已。商鞅最後的下場是車裂,這叫不得善終。沒有壽終正寢。天之道,損而有餘,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幾於道,換句話說,誰如果掙得話,含有什麼萬物生靈。我還是比較佩服司馬懿。謝謝

  • 9 # 張鐵軍158

    論能力,諸葛亮不如商鞅;論刻薄,諸葛亮更勝一籌。

    先說說諸葛亮:

    第一,諸葛亮的強項是保障後方,接應糧草。“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國志 諸葛亮傳》。

    可是,夷陵之戰的失敗恰恰在於沒有“足食足兵”,諸葛亮沒有盡到責任。“夫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廟算不勝,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劉備在關羽被殺兩年後(221-222)發動夷陵之戰,這期間,劉備應當有機會做好基本的物資準備,但結果是不充分的,從而導致戰略戰術雙重的失敗。

    顯然,夷陵之戰上策應該是水路進軍,可以速戰速決,又可因糧於敵。而最終戰線和時間拉長,根本原因是沒做好預案,最終因糧草不濟而敗,而非結營不當。

    這說明,諸葛亮沒有幫助劉備做好戰略戰術的謀劃,也沒做好後勤保障,究其原因,有能力問題,也有態度問題。

            毛澤東主席讀盧弼《三國志集解》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的批語說:“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

    第二,隆中對是戰略失誤。戰略上審時度勢,應該把根據地選在漢中而非荊州。張魯行“五斗米教”,戰鬥力也弱。劉備率軍攻佔當屬不難。落腳後南可取四川,北可收隴西以建立騎兵軍團,若是劉備能先行控制西北,就能建立起強大騎兵,統一天下的目標便有可能實現。諸葛亮建議荊州、益州兩路並進,兵分為二是餿主意,患兵家大忌。三國中,劉備最弱,而用兵貴專,十指攥成拳方有利於出擊。關羽守荊州必死無疑,荊州對吳魏兩家是必爭之地,關羽隨即遭到曹操、孫權兩軍的夾擊,敗走麥城。而此時劉備的主力正在漢中,與荊州千里之遙,無法及時馳援,關羽身死地失。諸葛亮所設想的兩路北伐,恰恰造成了首尾不能相顧的局面。

    第三,南方平叛,多借李恢之力。

    諸葛亮大軍還在路上,越雋郡叛亂首領高定就已經把建寧郡的叛亂首領雍闓幹掉了(和諸葛亮的離間計無關)。諸葛亮在王連的勸諫之下“停留者久之”也說明這些動亂並非燃眉之急。南征之役並未嚴重到需要“元首”親征的程度,蜀漢集團內部並不是沒有優秀將領可以代勞,庲降都督李恢就是其中之一。建寧郡的叛亂正是在李恢的獨立指揮下平定的。“南土平定,(李)恢軍功居多,封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從如此隆崇的嘉獎來看,南征之役,李恢確實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第四,諸葛亮六出祁山,絕無勝算而窮兵黷武,耗盡蜀國民力民心而至敗亡。

    第五,篡黨奪權更甚於司馬懿,“自領益州牧”已然篡國。

    第六,狹隘刻薄。害關羽、劉封、李嚴、廖立、魏延等,致使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陳壽對諸葛亮的看法很中肯:“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再說商鞅:

    第一,“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強國,為統一六國打下基礎。《太史公自序》: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後世遵其法。

    第二,軍事上,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第三,為人刻薄。司馬遷:“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 10 # 打工人董

    商鞅與諸葛亮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看著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其實可以比較的也不少;

    1、商鞅加速了國家的統一,商鞅變法促使國家更加強大;

    諸葛亮發揮了使國家更加分裂的局面;

    2、諸葛亮心胸狹隘沒有正確的利用魏延,使魏延這個想報國的能力沒有充分發揮等;沒有突破常規的能力,國家經濟沒能更好的發展。

    商鞅的變法,大大的加速了秦國的經濟收入,改善了國家狀況。

  • 11 # 字匠甲

    先來大概看一下二人的履歷:

    商鞅原名衛鞅,戰國時期衛國人,先在魏國做事,不得重用,後入秦,當時秦國秦孝公正欲進行改革發憤圖強,向全天下發布了招賢令。秦孝公在與衛鞅進行了三次談話之後,這個也就是現代的三輪“面試”之後,選定了衛鞅作為改革的人選,給予其大權,封其為左庶長,相當於丞相,進行變法,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衛鞅先後在秦國進行了兩次變法,發展生產,獎勵軍功,使秦國由變法前的弱國一舉成為當時戰國第一強國。雖然後來衛鞅受到不公正對待———被車裂,但是秦國沒有因人廢法,而是一直延用到秦始皇統一六國。衛鞅因為變法成效突出,被秦孝公封在商地,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商洛市(賈平凹的故鄉),後世因此稱衛鞅為商君、商鞅。商鞅變法是歷史上非常成功且偉大的人類改革運動,深刻的改變了當時秦國的社會,並進而深刻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程序,無論怎樣頌揚都不為過。再看一下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主要成就是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雖然後有意北閥中原,但都以失敗告終。

    客觀的說論歷史貢獻諸葛亮根本無法與商鞅相提並論!

    有些人說商鞅是誰?沒聽過啊,諸葛亮當然厲害啦!這樣講很不公道,奉勸多讀點正史,少讀點演義。

    諸葛亮的盛名多來自《三國演義》,不管當時作者是出於立場還是為了戲劇效果,客觀上都起到了神化諸葛亮的效果。與正史相對比諸葛亮完全就是“水貨”———他的事蹟有很大的水分:赤壁之戰主要是周瑜的功勞;草船借箭也與他無關;空城計完全是杜撰;七擒孟獲有很大的虛構演義成分;木牛流馬太科幻了,真實性值得商量;......

    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諸葛亮相比商鞅,就好比流量明星相比於為國貢獻在後臺默默無聞的科學家,不能以誰名氣大就說誰厲害。

    再次,以結果為導向,也就是現代公司的績效考核,商鞅最終是成功的,諸葛亮最終是失敗的困守蜀國,北閥失敗。

    總結:商鞅與諸葛亮都是偉大的,是我等凡人不能比的,只是非要放一起比較,就要跟大家講清楚,分個伯仲。

  • 12 # colorchina

    商鞅的改革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有了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為秦國統一中華大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諸葛亮是蜀漢劉備的託孤之人,他輔佐劉禪,使得巴蜀地區得到了一定的開發,促進了當地的發展;但他六出祁山始終沒有打敗魏國,沒能完成中國的統一,就這點來說他的功績是不能和商鞅相比的。

  • 13 # 張震強

    小技跟大才,不是一個檔次,沒法比。

    沒有商鞅就沒有後面大統的秦國,估計也沒有今日我泱泱中華之大國。

  • 14 # 海皮瑞

    諸葛亮,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蜀國丞相。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

    其才能卓越,在治理國家和蜀國軍隊建設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我們瞭解的諸葛亮無疑是被《三國演義》拔高了的諸葛亮。

    商鞅,戰國時期衛國人,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他透過改革變法使處於中原文明邊緣地帶的弱秦國力逐步強盛,逐漸積累了碾壓東方六國的實力,最後統一中國。

    當然,秦滅六國需要具備的客觀條件非常多,諸如連續六代的有為君主,開明的國策吸引各國人才,出色的民間組織動員能力和生產能力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商鞅變法這個國家基本盤上的。

    商鞅所處的戰國時期無論是國際關係的複雜程度還是國家間對抗的烈度都遠高於三國時期。

    商鞅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透過改革最終使秦國統一天下而諸葛亮沒有輔佐蜀國完成統一。

    歷史結果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商鞅的才能高於諸葛亮。

  • 15 # 木偶戲8956

    這要比的話肯定是商鞅。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為秦國統一中華大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用兵如神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善於內政治理,用兵並非其所長,火燒博望坡是劉備所為。草船借箭是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借東風是因為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赤壁之戰裡只有智激孫權是史實,其它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三氣周瑜這更不是真的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什麼既生瑜何生亮都是假的,周瑜很厲害的,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就是寫周瑜的,我很喜歡他!徵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所以諸葛亮能流芳千古是因為忠君,公正。當然和他的政績有一定關係但是個人認為最主要是“忠”諸葛亮的《出師表》被陸游稱讚“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所以就才能來看商鞅肯定高於諸葛亮。

  • 16 # sunjin6278

    不同的歷史形勢,能創造出不同傑出的歷史人物。商鞅處在東周末年的戰國初期,諸葛亮處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為了應時應勢應志,二人都抓住機遇,狠狠努力了一把。首先二人創業的起點不同。商鞅變法,起點是在建立很久的秦國基礎上進行的。從周平王東遷開始,秦國建立,到秦孝公時期,秦國立國已有幾百年,老秦人人心穩固,國家認可度高,凝聚力強,但阻礙變法的頑固勢力也強。商鞅變法最終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援下,衝破重重阻力,得到全面推行。諸葛亮創蜀漢卻是從無到有,正是在諸葛亮的運籌下,讓本無立椎之地的劉備,借荊州,取益州,奪漢中,建立了蜀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雄主。其次二人創業的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在各國紛紛變法革新的大形勢下,為秦國的富強而實行的革新。秦孝公以前,秦國雖稱霸西戎,卻始終被山東諸國小看,尤其東邊魏國經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強盛的魏國又奪去了秦國唯一能與山東諸國爭鋒的跳板西河之地,就更是侷蹙難伸了。正是經過商鞅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的變法,才讓秦國富強起來,重新奪取了西河之地,為秦國稱霸諸侯,進而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諸葛亮輔助劉備建蜀漢,是為了恢復漢室,一統天下。在劉備走投無路,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諸葛亮幫助劉備開創了蜀漢,並在蜀漢建立的基礎上,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對蜀漢進行了整治,扶危固基,穩定發展了蜀漢,讓蜀漢才有了征伐抗衡魏吳的資本。再次二人面對的強敵不同。商鞅變法的秦國,面對的是山東諸侯國,其中勢力最強大的有六國。這些國家各自為政,為各自利益,互相攻伐,並不團結,而且都沒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受外敵顛覆威脅性較小,商鞅變法,富強革新,也就相對容易開展實行。而諸葛亮所在的蜀漢,都是在漢末分出的割據政權,三國都想吞併對方,一統天下,尤其是曹魏和蜀漢。當時天下十三州,曹魏佔其九,孫吳佔其三,蜀漢僅佔其一,曹魏佔絕對優勢,時刻想吞併二國,一統天下。蜀漢國小人少,要想穩國復漢,只能依地勢以攻為守,聯吳不斷攻伐騷擾強魏,這也許是當時蜀漢最好的生存發展之道吧。其四二人對國家的忠愛度不同。商鞅本是衛人,原要效命魏國,只因魏人不容,才投靠秦國。在他心裡愛國這個概念模糊,他只為了能以自己的學術,改變社會成功,讓自己立不世之名。因此商鞅到秦國,只能算是個打工的,為秦孝公聘用為總經理,施政發策,但沒有一點政治根基,因此秦孝公一死,商鞅也就為秦人所不容,他逃到封地叛亂,為秦人捉住,被施以車裂之刑。蜀漢是諸葛亮輔佐劉備一手開建立立的,諸葛亮自然對蜀漢充滿了感情,他公忠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朝廷上下也贏得了普遍的尊重和敬仰。他的忠貞為國,讓蜀漢人民銘心刻骨。

    由於二人所處時代不同,在各自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創出了各自不同的精彩,才流芳千古,享名後世。商鞅以移風易俗、富強秦國稱盛,諸葛亮以忠賢為國、足智多謀稱盛。也許有人會覺得商鞅更了不起,因為商鞅讓弱秦富強,終一統六國,統一天下,而諸葛亮雖創蜀漢,南征北戰,卻最終沒恢復漢室,一統天下。其實商鞅變法以後,後繼秦人能很好把握,不斷富強發展國家,也是很關鍵和重要的。倘若魏國能在李悝變法後,不斷自強,生生不息,最終統一六國,也許李悝變法的名頭在歷史上也就壓過了商鞅變法。成王敗寇,在後世人心裡根深蒂固。因此我們不能總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能以功業未竟而享名後世,自然有其高過成敗論在裡頭的。商鞅和諸葛亮的人生都是成功的人生,不負歷史給他們的機遇,各自創立了各自的功業,而諸葛亮尤以忠賢信義聞名,豈不更勝?

  • 17 # 星海一沙鷗

    先說說商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變法是指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秦國在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于山東齊、楚、燕、趙、魏、韓這六個大國。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比山東各國晚了很久。如魯國“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國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後186年。可是這時,秦國已使用鐵製農具和牛耕,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而且還引起社會秩序的變動。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即位,下令廢除人殉的惡習。次年又遷都櫟陽。

     

    再說說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商鞅是法家,諸葛亮諸葛亮並沒有拘泥於哪一家,而是多種能力相互依存,就像太極一樣,遊刃有餘的發揮到了極致,諸葛得管理才能大於軍事才能,法正去世以後,就是諸葛亮帶兵打仗。商鞅就是典型的法家思想,用重典治理國家,也是因為重典,導致被車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周列國·春秋篇》這部電視劇怎麼樣?為什麼我感覺很少有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