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猩猩釣大物
-
2 # 天才小魚哥
在水庫垂釣的時候需要多方位的尋找釣點,要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對水中溶氧量的影響來選擇,水中的氧份直接關係到魚兒的生活習性,如果氧份足夠就會很歡悅覓食也很積極,缺乏氧份的話就會無力的棲息,如果溶氧量過低甚至會造成死亡。
就算同樣的水域,同樣的深度溶氧量都不一樣,釣魚的時候要先考慮到溶氧量再做打算,魚兒會根據不同水域的溶氧量來選擇活動層,比如花白鰱在上層,草魚在中層,鯉魚鯽魚會在水底活動。在垂釣的時候根據物件魚來選擇釣竿,浮釣或者深釣釣遠或者釣近根據需求來選長短杆,但是釣竿的質量一定要有足夠的韌性和強硬度,會增加釣魚時的手感。
第一、首先要知道水中的氧份是透過什麼途徑增加的,這樣能根據情況水域中尋找合適釣點:
1、水中植物,在水草茂盛的水底或者有浮藻蔓藤之類的植物會產生大量的氧份,會比沒有水草植物的地方多上不少。
2、風,在颳風的天氣,空氣中的氧份會隨著風在水面上形成波浪融進水中,風越大,受風吹的水面就越大,同時溶氧量就越高。
3、降雨以及入水流,前兩種屬於緩慢長期性的溶氧狀態,而降雨形成的水流注入水中會直接大量提升水中的氧份,也就造成了風和日麗的天氣氧份會稍有不足,而在大風暴雨天氣水中氧份會大量增加。
第二、不僅要知道如何產生的,也要知道氧份如何消耗的,可以避免在這樣的環境中垂釣。
1、微生物浮游生物的消耗,我們知道在水底有茂密水草的地方雖然會產生大量的氧份,但是同時也滋生了不少的微生物會消耗大量的氧份,要避免在這地方做釣點,可以在相對稀鬆的地方下釣,還有就是水草處有亮光的時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氧份適合垂釣。
2、水底沼氣以及動植物上升時帶走氧份,水底沼氣排放時會帶出水中不少的氧份以及水中的青苔或者生物浮出水面時也會排出氧份。
3、水中生物的消耗以及自然揮發,魚兒以及一些河蝦蚌螺溮等生物消耗氧氣以及太陽照射出現的自然揮發現象。
第三、含氧量會魚兒生活的影響。魚兒的生活習性是緊隨著水中含氧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清晨的時候水中植物受到光合作用會產生大量的氧份,魚兒受到氧份活躍的刺激會積極覓食,對於食物的提防不很敏感,此時可用誘魚比較強的商品餌,會很有效的吸引到魚群,引魚吃鉤,清晨屬於一天之中最佳的出釣時間。
到了中午溫度變高水溫變高氧份降低,魚兒會到深水處棲息,在高溫天氣盡量要避免午時垂釣。晚上天氣變涼,淺水處水溫適中,魚兒就游到近岸處活動覓食,屬於垂釣的第二個高峰期。一直持續到午夜水中氧份變少,魚兒就又回到深水區棲息。
夜釣的時候要注意,亮水區域以及水草較少的地方會有魚兒活動,而水草較多的地方到了晚上不再產生氧份,但是卻依然消耗著,所以要避免水草多的地方,夜釣的時候視線不好要注意安全,要備好晚上用的夜釣燈。
第四、水深影響,溶氧量的多少隨著水深而逐漸減少,上層水域長期受到風吹會含有不少的氧份,再加上水面散落著大量的浮藻和浮游生物以及質量輕的物質,會遮蔽到光線影響到深處出的溶氧量。
受到溫度的影響水中含氧量也會變化,所以在夏天的時候中午溫度高,水中溶氧量變低,魚兒會在深處水棲息,而到了早晚間或者春秋季節溫度差異不大的時候,溶氧量會較高也較為穩定,會處於魚兒活動覓食的高峰期,是出釣的好時機。
-
3 # 1圓周率314
一樺尖是水庫甚至所有自然水域中最常見最經典的魚道必經之處,由於水流的突然變化,水流速度深淺不一,所以就很容易讓水流帶來的食物在這裡囤積,魚道也是魚類們活動洄游一定會經過的地方,只要有合適的下腳點在這裡釣魚肯定效果不錯的。
二灣汊是水庫以天然的湖泊還有河流為基礎,會有很多外來水體在此交匯,那麼就會形成各種灣汊,形狀各異,這裡是典型的小水域,但是水流緩慢,水的活性比較高,食物囤積得也很多 ,水草往往生長得也比較茂盛,是理想的釣點,魚的密度會很高。
三堤壩是水庫中不乏這些設施,往往都是離岸邊比較近,而且水深落差比較大,會出現一個突然變深的地方,這裡是非常適合魚類躲藏和覓食的地方,堆積的食物比較多,而水流的速度又比較慢,能夠為魚類提供藏身的地方。尤其是使用得少的話,人類活動對魚的影響就會比較小,這裡釣魚效果是很不錯的。
四進出水口的地方是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調節河流的流量,所以一定會有用來排水和入水的水口,這些地方的水體活性高,溶氧量高,同時食物充足,而且非常好判斷,是魚類的理想覓食地點。
五水庫陡坡的地方水深落差很大,這就導致我們用很短的魚竿就可以釣到深水。水庫陡坡由於地形比較複雜,環境惡劣導致很少人光顧。再此生活的魚類膽子明顯大很多,吃食非常積極。但是陡坡比較危險如果有釣位可選的話還是不選陡坡為宜,選擇陡坡最好結伴垂釣。陡坡的特點就是水深,比較適合冬季和夏季出釣深水。
-
4 # 我是達達vlog
水庫的特徵就是水廣魚稀,魚情密度比較小,選擇合適的釣位就顯得非常重要。水庫如何選擇釣點,下面做個簡單介紹。
一、水庫垂釣的特點
水庫和池塘等小面積水域垂釣方式不同,水庫中的食物相對溝渠比較匱乏,一旦發現有合口的食物,魚兒就會迅速前去吞鉤,所以吃口動作比較猛,魚口也比較好。所以選擇好釣點和合適的用餌,上鉤率還是非常可觀的。
二、水庫垂釣的釣點選擇
1、很多水庫的堤壩兩頭處水位比較淺,魚兒通常喜歡在這些地方停留,可以作為釣點。在水庫的邊岸處尋找坡度比較小,很平緩的地帶,水位一般不會太深,最好選擇水深2-3米左右處垂釣。
2、不少水庫附近會有居民生活,在一些沿岸處會有人經常洗菜淘米,會經常殘留很多食物,吸引不少的魚群前來覓食。在雨水多的季節,沿岸中有農作物的農田菜地很容易被淹沒,田地中的糧食蔬菜就成了魚兒最為豐富的食物來源,尋找這種釣點漁獲量會非常的可觀。
3、水庫的四周一般都會建立幾個進出水口,水流的湧動為魚兒帶來外界的豐富食物,並且該處的水位都比較淺,很符合魚兒平常的生活和進食所需,根據上述的一些特徵選擇好釣點之後,也要根據釣點遠近深淺選擇合適長短容易操控的釣竿,增加獲魚的成功率。
-
5 # 曙光老王
簡單說一說到達水庫後怎樣選擇釣位,選什麼樣的釣位,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到之處,歡迎釣友指正,共同進步。一般來說春天水庫釣魚要選水庫的上游,特別是上游的溝溝岔岔,這些地方一般都水淺一些,而且這些岔裡水草鮮嫩,魚兒特別喜歡在這些地方尋覓食物和藏身。夏天時就可以選大一點的水面和較深一些的釣點,特別是背陰,岸邊稍微陡峭一點的位置,魚兒也是怕熱的,它一般喜歡在這些深一點的水中避暑和尋找食物。秋天就要選深淺相對適中一點的釣位了,炎熱的夏季剛剛過去,魚兒也相對的活躍起來了,秋天也是釣獲滿滿和釣大魚的好季節。
冬天時雖說也要釣深,但Sunny充足的天氣時,魚是特別喜歡到淺水處和有水草的地方覓食和曬太陽的,所以冬天特別寒冷時釣深一點的位置,如果大太陽天可以選擇水淺一些有水草的釣位。選好釣位就要開竿、打窩、開餌了,下邊就說一下選擇釣位後支竿、打窩和開餌的一些思路。春天水庫釣魚要釣近和有水草的位置4.5米手竿足矣,五糧誘酒米打窩效果就非常好,魚餌搭配可以腥香結合,一般我是用五糧誘鯽魚底窩和五糧誘香腥和谷香,比例3:4:3就可以了,拉餌要比搓餌效果好些。夏天釣深可以用到5.4米手竿,打窩可以用酒泡玉米結合鯽魚底窩。魚餌搭配儘量以谷香為主結合少許麝香味,一般我用五糧誘鯽魚底窩和五糧誘谷香麝香,比例4:4:2差不多了,因為水深搓餌比拉餌效果好些,如果不鬧小雜魚可以拉餌,但拉絲粉比例稍高些,這樣可以增加附鉤性。
-
6 # 野釣晨陽
給你最快的方法,不耽誤事,畢竟不是天天下水庫的,所以用最快的方法去節約時間
首先你需要去網上看一下他的衛星地圖,心裡面大致有個數。看看進水口,水深,等等資訊!
再一個最快的方法就是去看,水庫別人都在那些位置釣魚,人越多的地方就是最出魚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經過多少釣魚人試出來的,何必自己去選,搞不好就空軍,而且地形不熟悉避免垂釣中遇到很多麻煩事!當然如果你時間充足,可以自己去摸索!
如果搶不住老釣位,就錯開時間,趁著別人的窩子,不雞賊不行,自己打窩等魚發現窩料說不定都該回去了!
如果時間充足,可以自己去判斷,網上如果遠釣位方法也很多,可以慢慢去摸索!
-
7 # 宜州釣者
水庫釣魚選點根據季節,時間,天氣,風向,還有釣魚的種類不通遠點都是不一樣,初春,晚秋釣魚,一定要選背風向陽的地方。
-
8 # 中原小徐漁樂
選凸出和凹進的主方位:釣水庫不宜選直岸,要找有彎的地方,最好是岸邊有向水中央突起的部位和向內凹進的地方。坐在凹位垂釣,投竿距離遠,釣淺釣深隨心所欲,既可釣到鯽魚和白條,也會有鯉魚上鉤。凸起周邊的水域通常都是魚的必經之地。正是下鉤的好釣點。而向內凹進的部位,多為靜水和淺水,在風浪的衝擊下,水中有許多食物可覓,成了魚的天然食堂。再者,遇上颳大風天氣,這裡成了避風港,魚都會聚集此處棲息。
2/7
選近岸和淺水:夏日清晨和傍晚的氣溫比較涼爽,也是魚覓食的高峰。此時魚會離開深水區遊向岸邊和淺水的水域尋找食物充飢。故此,上午8時前和午後5時後要用短竿釣近岸,切不可貪遠求深。
3/7
選深水和陰處:夏天的白晝在烈日的照射下,水溫會持續攀升,此時魚出於本能大都向深水區和背陰處聚集。掌握魚的這一活動規律,便可追魚下鉤。釣深不一定是水庫最深的水域,但起碼要在2米以上。而岸邊有成排大樹的水域因為Sunny照不到,也是極佳的釣點。
4/7
選網箱周圍:水庫中央部位都設有網箱養魚、由於漁工定時投料,難免會有飼料散落在網箱附近的水域。周邊的魚聞味後會紛紛到此撿漏充飢,從而加大了魚的密度。
5/7
選進水口:水庫的水位在正常的情況下,釣進水口也是個好釣點。因為進水處水位的水溫適中,況且尚有大量沖刷下來的草籽、昆蟲等食物可覓,溶氧量也主同,是魚離不開的水域。但是,若漲大水導致水變渾時,就不要再釣進水口了。
6/7
選草:水庫靠岸邊雜草叢生,有的地段稀,下鉤最好選草多的地方,因為草密能遮光,魚可在水下納涼。再者,魚到此覓到昆蟲和浮游生物充飢,此處,水下有倒樹也是好釣點。
7/7
選別人經常垂釣的地方:到水庫岸邊來回一轉悠,就會發現有的岸邊被踩得非常平整光滑,這就說明此處是別人經常垂釣的老釣位。老釣位因為經常有人在此投料喂窩子,會誘使魚經常來覓食
-
9 # 小橋釣魚666
簡單說一說到達水庫後怎樣選擇釣位,選什麼樣的釣位,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到之處,歡迎釣友指正,共同進步。一般來說春天水庫釣魚要選水庫的上游,特別是上游的溝溝岔岔,這些地方一般都水淺一些,而且這些岔裡水草鮮嫩,魚兒特別喜歡在這些地方尋覓食物和藏身。夏天時就可以選大一點的水面和較深一些的釣點,特別是背陰,岸邊稍微陡峭一點的位置,魚兒也是怕熱的,它一般喜歡在這些深一點的水中避暑和尋找食物。秋天就要選深淺相對適中一點的釣位了,炎熱的夏季剛剛過去,魚兒也相對的活躍起來了,秋天也是釣獲滿滿和釣大魚的好季節。
冬天時雖說也要釣深,但Sunny充足的天氣時,魚是特別喜歡到淺水處和有水草的地方覓食和曬太陽的,所以冬天特別寒冷時釣深一點的位置,如果大太陽天可以選擇水淺一些有水草的釣位。選好釣位就要開竿、打窩、開餌了,下邊就說一下選擇釣位後支竿、打窩和開餌的一些思路。春天水庫釣魚要釣近和有水草的位置4.5米手竿足矣,五糧誘酒米打窩效果就非常好,魚餌搭配可以腥香結合,一般我是用五糧誘鯽魚底窩和五糧誘香腥和谷香,比例3:4:3就可以了,拉餌要比搓餌效果好些。夏天釣深可以用到5.4米手竿,打窩可以用酒泡玉米結合鯽魚底窩。魚餌搭配儘量以谷香為主結合少許麝香味,一般我用五糧誘鯽魚底窩和五糧誘谷香麝香,比例4:4:2差不多了,因為水深搓餌比拉餌效果好些,如果不鬧小雜魚可以拉餌,但拉絲粉比例稍高些,這樣可以增加附鉤性。
-
10 # 海釣老胡
樓主你好
水庫釣魚一般是要去彎位,或者看別人經常去釣,經常打窩的地方都可以釣.
水庫你去找彎,角或者岔口交接地方。水深很了也不行。控制在3-4米左右。要真想釣水庫魚。你要打窩。重窩。提前點時間打窩。越久越好(必須同一個釣打)釣的時候也照樣打,我說的也不全對(釣點,但我都是這樣釣點,水4米沒錯)釣魚要靈活應用,你要看魚的活動在哪裡就在哪裡打窩。長期一直打。。。水庫要捨得下本。餌料也關鍵。水庫挑戰大。不過有大魚信心百倍。。。。
釣水庫大水面耐心很重要 選窩很重要 根據氣溫氣壓 水庫裝水dao量等等因素來 找窩 天然水庫會有很多支流河岔 只要不是太淺(可以見底的哪種)都有魚 都是很好的選擇哦 水深其實不好說 氣溫不同 釣的水深也不同 釣的水層也不同
窩料的選擇 看您想釣什麼魚了 對魚用料 釣什麼魚用什麼料
養窩很重要 水庫水域較大 魚群比較分散 所以聚魚就會比較困難 養窩就成了必須要做的工作了 如果釣手杆的話 可以定期定點的去窩點 撒窩料 持續數日後必見成效 窩料要重 要多 可以一次弄個幾斤 十幾斤都可以
-
11 # 山川溪流野釣哥
水庫是我們釣魚人常年喜歡垂釣的地方,由於平時上班工作比較忙,只有週末三五釣友相約到湖庫露營駐釣,這樣可以相互照應,切忌不要一個人去,水庫水面較大不適應一個人釣。水庫由於水面較大,魚類資源豐富,是廣大釣友去釣魚最喜歡垂釣場所之一,如何在廣闊的水庫大水面找準地方找到釣位,是困擾我們釣魚人的難點,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痛點?讓我們釣好魚,好釣魚尤為重要,重點就在於找到好釣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找:一是選擇坎位,二是回水灣,三是鏵尖,當然還需根據季節變化對釣位選擇的影響,以上純屬個人在日常釣魚過程中的見解,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釣友指正,從便共同進步。
-
12 # 湘鄂漁人李g
水庫是在山溝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為蓄水或防洪而建,生活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的釣友比較常見,現在的水庫一般都被人承包,如果不是收費庫,在作釣之前要清楚是否准許。
特殊的地理、地形造就了水庫複雜的水岸線和水底現狀,搞清楚作釣水域的地理、水文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做具體分析,要找到理想的釣點也不是件很難的事情。
那麼大面積的水庫該怎麼選擇釣點呢?我總結歸納了以下三處。
出水口大多數水庫修建之初主要是用於農田灌溉,所以在每個水庫堤壩的角落處都建有放水口(涵洞),其前方有一條延伸向水庫中央的深溝,在放水時,水中的各種浮游動植物匯聚於此,且此處溶氧充足。
鏵尖兩側水庫鏵尖與江河邊的鏵尖有所不同,水庫鏵尖是山體向水中的延伸,鏵尖至山頂形成了一條分水嶺,當雨水降下,山上的樹籽,草籽,各種昆蟲會沿著分水嶺兩側衝下來流入水庫中,久而久之魚兒會經常遊弋到此。
堤壩處整個水庫要數堤壩這條水線處最深,深水多藏魚,藏大魚,前面講到水庫是依兩山之間的峽口而建,當起風時,風會在峽口兩側山體的作用下吹向堤壩方向(當然也有從堤壩吹向峽口的),所以堤壩處不僅水深,還經常處在下風口,風帶來了食物,並且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
綜上
大面積水庫作釣首選出水口,堤壩水線處,豐富的食物和充足的溶氧讓魚兒流連忘返,其次水庫的特殊鏵尖兩側,雨後來自山體衝下的蟲、籽也是對魚兒很大的誘惑,找到了魚窩,滿載而歸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
13 # 悅釣釣魚
水庫選釣點是個大問題,歸納起來,宜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按季節來說,春天釣淺灘。這裡所說的淺灘的深度和物件魚的體形是相匹配的,也是跟該水庫的水深相對應的。比如,釣鯽魚的淺灘可以淺到半米以下,但是在這樣的深度不可能釣到10斤以上的大魚,1米的水深釣這麼大的魚都有些淺了。
另外,假如這個水庫的平均深度很深,唯一一處2米深的地方就算是淺灘了,但在春天,這個深度釣鯽魚還是不行,應該用很短的竿子釣近岸。
夏天釣深水,似乎已是很多人的共識。如果在東北,釣者完全沒必要特意去找深水,東北地區的魚幾乎一年四季都在淺水處徘徊,因為淺水處的食物最豐富。
在南方則不然,南方夏季溫度更高,淺水溫度最高,魚不舒服,不愛在淺水處棲息,所以要釣深水。
進入深秋之後,釣位就不要選在大水面了,灣汊的效果會更好,因為秋天各種植物的種子、果實都成熟了,那些窩風的灣汊水下總會有被風帶來的種子之類的食物,所以魚更喜歡在這樣的地方流連。
冬天,魚的食物哪裡多?向陽的地方,Sunny充足的水域光合作用才強烈,那些藻類就是魚的食物,所以冬天一定要在向陽處選釣位。
還有按照風向來選釣位。下風處——這是最簡單的挑選釣位的辦法,比如有人說,夏天釣魚如果不會選釣位的話,那就直接去水庫的東北角,因為夏天西南風比較多,東北角正是下風處。
當然也不排除夏天有刮北風的時候,那就去水庫的南面唄!
按地形來選釣位,最理想的應該是“深中淺”或者“淺中深”。“深中淺”就是深水中突然有一塊高出水底的小平臺,這個小平臺不用太大,1平方米大小即可;“淺中深”即淺水中突然有一個小坑或一條小溝,能深個半尺以上就可以作釣點。這兩種地形可遇而不可求,對於新手來說尤其難找。我建議釣者在下竿之前最好拿著竿子多走走,多勘察一番。
岸邊向水中延伸的突出部位,我們習慣稱之為鏵尖,這種位置一般都是好釣位,但是同樣是一個鏵尖,左面的效果往往比右面的好,因為大多數魚都是從左向右進行洄游的,這是個少有人發現的小規律。
有句諺語叫“做鱉戀灘魚戀灣”,就大水面來說,各種魚類更喜歡安靜的灣子。大水面的魚都是過路的,灣子裡的魚則是流連一番或者會待上許久的。如果廣闊的大水面中有那麼一個灣子,你一定不要錯過。
找水流也是選釣位的一個依據。任何水庫都會有一條以上小河給水庫補充水源,而魚都是喜歡流水的,在水源的入口附近肯定會有魚群聚集,這種魚活性較高,警惕性也非常強,哪怕受到很輕的驚擾都會逃之夭夭,且短時間內不會再回來,所以釣這樣的位置時一定要特別安靜。
另外,有水流的地方並非隨時都可以作為釣點,大雨過後水質非常渾濁時就不適合垂釣。還有,深秋時節,水溫很低,魚的密度也不大,這裡不適合作釣點。
找水草也可以作為水庫選擇釣位的依據。如果光禿禿的水面上有那麼一簇茂盛的水草,那可再好不過了。就算沒有水草,倒樹之類的障礙物旁邊也是上好的釣點。我甚至利用這個特點自己做窩,即在岸上割上兩把蘆葦,插到不到半米水深的水下,晚上成功釣到4斤以上的草魚。
不過,如果有些水庫的岸邊到處都是蘆葦、蒲草,效果就不好了,因為有限的魚被嚴重分散了。如果是這種水庫,釣者可以先打幾天窩子再釣,或者多觀察幾天,哪片草叢附近水花多就釣哪裡。
根據食物選釣位。拿釣翹嘴舉例,翹嘴吃什麼?小魚小蝦。那麼,小魚小蝦多的地方,翹嘴一定會尾隨而來。再比如釣青魚,有的水庫是泥底,但是大壩上都有護坡石,護坡石的石頭上有大量的田螺,那麼青魚很可能就在附近。
另外,在流水中選釣位和水庫有所不同,釣者一定要找個水流合適的地方下竿。如果釣手竿就要找緩流,如一些深度合適的灣子、水草的後面。如果水流很急的話,則一定不要錯過水中大石的後面,那裡很可能是激流之中魚類的唯一歇腳點。
回覆列表
水庫風影優美、水域廣闊,魚種豐富,是休閒野釣的不二選擇。但沿岸地況和庫底地形都很複雜,且水廣魚稀,所以初到水庫的釣者面對茫茫水面,往往一片茫然,不知從何處施釣。這裡有個原則,春釣上游河頭,夏釣水庫中段,深秋則必是要去大壩深水區了。釣客們經多年實踐總結出了一些諺語,是為經驗結晶。
沙灘不下竿 溝灣好釣魚
一般水庫都有沙灘和溝灣這樣的地形。沙灘一般在庫區的尾部,如果是漫坡淺灘,水中不會有魚,更無大魚。但如果趕上白鰷及某些小型魚產卵,它們會選擇這些淺水沙底作為產卵地,來時數量驚人。若可抓住機會用手竿釣白鰷,一日內釣數十斤亦不困難。水庫常見的地形是溝和灣,這正是在水庫垂釣的主要釣點,岸上的樹葉、籽實和昆蟲被風雨打落,大都會在這些地方存留,因此水下的微生物也非常豐富,魚兒覓食會到此聚集,是下竿的好地方。
與溝相連的窪地。窪地分兩種:一種是天然形成的,另一種是受水流衝擊形成的。為什麼要選與溝相連的窪地?因為魚有順溝覓食洄游的習性。窪地一般都呈鍋底狀,淤泥較厚也肥沃,並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沉積於此的各種食物。魚到了窪地都會做較長時間的停留,在此覓食。這種地形面積都較大,坡度也小,基本上沒什麼障礙物,不掛鉤不上線,是定點垂釣的理想場所。
溝裡較深的坑。一條溝的拐彎處,往往都是受水流衝擊最大的地方。時間長了,此地就被衝成一個較深的坑,這種坑隨溝的大小而定,溝大坑就大,溝小坑則小。不要小看這種坑,風浪較大時,這裡水流相對平穩;大熱天,烈日又曬不到,是個清涼的好處所。一些個體較大的魚往往都喜歡在此棲息藏身。不過這種坑一般都不大,對鉤餌到位的要求也高。
兩條溝交匯處水庫上游,往往都有數處進水口,這些進水口水量大小不一,它所形成的溝也寬窄不同。正常情況下,一些較小的溝都和較大的溝交匯,而這些溝的交匯處就成了魚遊動覓食所必經的咽喉要道。有經驗的釣手往往很重視這些釣點,只要鉤餌到位,正常情況下都會有較大的收穫。
馬車道。不少水庫由於是攔山築壩而成,故水下都有一條或數條昔日的馬車道。這些車道隨著山勢走,離岸較近,是釣鯉魚理想的釣點。因為和山坡相連的道里側,由於常年被水流沖刷,形成了一道道溝縫,裡面不僅生有大量的微生物,山坡上被雨水沖刷下來的各種昆蟲、草籽也很容易滯留在這裡,於是就成了鯉魚經常出沒的地方。選擇這樣的釣位,最好先“打窩”將魚留住,然後再實行定點釣,這樣才能取得好效果。
灣子。有灣子的地方,灣頭都有外水流入。這些流入的外水,有的是季節性流入,有的是常年流人。由於外水的衝擊,灣子裡都有一條較深的溝。溝裡不僅有外水帶進來的豐富食物,而且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這些有利的條件,都吸引著鯉魚前來覓食嬉戲。可以說,灣子是春季和夏季釣鯉的好釣場。
兩山釣夾縫 山坡找臺階
兩座山或兩個山包連線的地方形成夾溝,延伸到水中的部分就是一個良好的釣點。在這些夾縫坑窪裡,易於聚集腐爛物質,而後滋生出許多水下微生物。下雨時這些地方又是流水口,岸上的雜物也被水推送到這裡,就成為食物豐盛的魚食堂。再者不少魚有鑽洞覓穴的習性。如果遇上這樣的地形,釣手切莫放過。
水庫的岸邊有不少呈梯形的臺階地段,有些臺階比較寬闊平整(它和無依託的平底有根本區別),是理想的釣點,尤其是臺階與山坡連線的內側,被水浪衝出條條縫隙,更是魚兒出沒處,可用酒糟、糠麩、豆渣等廉價餌料打窩子,將是一個理想的釣點。但此種地形常使海竿掛底傷線,近者可用手竿,遠處可用海竿帶漂。
陡岸釣掛餌
水庫陡峭的岸邊,只要可以站人,並能支竿操作,就可以垂釣,不過要採用一種特殊的垂釣方法,就是將鉤餌不沉入水底,掛靠在水中的山坡上,如用海竿,可將釣線下放到3~5米的深度,鎖住線不使其下沉,但曳力不可擰得太緊,防止魚兒拖竿入水。如能在這個深度附近發現小坎小臺階,則應將釣餌下到這些地方,還可靠岸邊撒一些散碎誘餌,魚兒會沿著陡岸覓食。筆者在幾個水庫用此法垂釣,效果頗佳。此種釣掛餌的方法,既可釣草鯉魚,也可釣鰱鱅魚,但釣餌要硬一些,以免脫落。再者在這種環境下垂釣,切實要注意安全,魚竿也要支牢,因魚拖竿入水後打撈困難。
這也是一種常規的垂釣方法,亦可用於水庫。所有水庫的水位,都會有漲有落,只是大水庫漲落緩慢,中小型水庫漲落明顯,如果是大起大落時清時渾的水,魚不易咬鉤,釣手也難摸準規律。就一般而言,如漲水不快,進水不大,可在進水口垂釣,如進水太大,可釣偏流和回水灣。如來水太大,或已成渾水,魚兒受到驚嚇,是不咬鉤的。如果是小型水庫,放水後,留出一些深水潭,無疑這是下鉤的好地方。
新漲水 不下鉤
如果是一些中小型水庫,因下雨等原因,放進來許多水,基本上改變了原有水的狀況,如水溫、水的清亮度等,這時魚也不會咬鉤。須等待兩三天,魚已完全適應新水(水也在變化中),它才可能咬鉤。
釣淺釣邊,不釣中間
水庫的壩頭和中間水很深,有的竟深達百米以上,水深處水底溫度低,有人在北京密雲水庫潮河主壩處作過測驗:7月下旬氣溫在32.8℃時,水面溫度27.8℃,而在水下30米處,水溫僅10.2℃,所以深水中的魚隨著水溫的變化,它們會遊向水溫高、食物充足的上層,前面所說釣灣也是這個原因。有灣則應釣灣,無灣就要靠邊釣,如將海竿投向數十米的深水處,是很難有收穫的。
深水釣浮
大多數水庫都有草魚和鰱鱅魚,它們在水的中上層活動,可採用釣浮法。鉤下到多深應根據天氣的情況予以調整,如夏日早晚涼爽,水面溫度不很高,則可完全釣浮,就是將釣餌下到水錶層。如果溫度高時,可將釣餌下降到離水面1.5~2米的水層中,這個深度應隨水溫的變化及魚兒活動的情況及時調整。如果是採用多竿垂釣,可分竿對幾個深度進行試驗,從中篩選出最佳垂釣深度。
平底不藏魚 雜亂好下鉤
寬闊平坦的水底不掛鉤,不會給釣手添麻煩,可這樣的地方一般是存不住魚的。如海外有些人在平坦的海底上沉入破舊船隻及舊車胎,做成人工魚礁來招魚。魚就是愛在雜草亂石堆中活動,因為這些地方小魚蝦多,微生物麇集,給魚提供眾多的美食,魚自然會在這裡聚集。此種地方魚雖多,但也給釣手帶來掛鉤之慮。為了能在這些地方下鉤,釣手採用了許多相應對策:如釣邊緣,在這些地方的邊緣處下鉤。或用捨棄墜將鉤直接送入這些雜亂物之中,掛墜舍墜,掛鉤舍鉤;還有的採用釣浮的方法。總之在這些地方垂釣,往往收穫大,但對鉤線的損失也很大。權衡利弊之後,許多釣手還是願意在這裡下鉤。
釣出來的好釣點
初到水庫釣魚,對水底情況和魚情都一無所知的人,要想找到有魚可釣的下鉤點,最簡單的辦法是沿水庫岸邊觀察別人垂釣後留下痕跡的地方,一這些地方為下鉤點,也不會落空。因為凡是別人釣過魚的地方,岸邊總會有拋棄的食品袋,餌料袋,水下也會有不少拋撒的餌食,所以,不妨在此先試試。有時候碰的巧,你選的這片釣點剛巧是頭一兩天別人在這裡撒過大量誘餌而未發窩,等不及便罷釣了。你到那裡剛好發窩,水下誘來了魚群,這種釣點有時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穫。當然這等便宜事並不常有,還是自己打窩子更有把握。這種釣點主要在交通方便,比較易於到達的水庫岸邊,如果從地形等方面看,它缺乏成為一個良好釣點的條件,但由於許多帶野遊性質的釣友,他們所欣賞的是郊野的Sunny和空氣,他們對釣點選擇的標準是交通要方便,岸邊條件好,比如能支帳篷,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有利嬉遊玩耍等。至於水中情況,他們不作更多考慮,不管有魚無魚,下鉤就是歡樂。大家都在餵魚,久而久之,魚兒得到食物資訊,慢慢會向這裡聚集,有魚可釣,釣者愈多,如此良性迴圈,一來二去,此處便成為一個最佳釣點。
水庫的水域如此之大,與養魚池塘相比,魚的密度是太小了。因此,儘管在選擇釣點時想得很周全,地方找的也理想,但如果垂釣前不投放餌料,也很難有大的收穫,若想釣到大魚就更難了。
不論你選擇的釣點水深水淺,水底地形等自然環境多好,都必須在垂釣前幾天在釣點處投放大量的誘餌。甚至要連續幾天,每天定時投放一至兩次,使釣點及其附近形成人為的食物豐富區,誘使水域魚類大量聚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是和池塘釣不大相同的一個特點。這就叫想釣到魚,必先餵魚。用大量的誘餌把魚招引過來,才能穩坐釣魚臺。否則,即使找到了水下環境很好的地方,也很難釣到魚。
選好釣點之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考慮把誘餌投放在那裡。比如,每年水庫都會有規律的蓄水,排水,庫岸被水浪衝刷,會形成幾層階梯狀的坡面。那些被水淹沒的梯面,一般都比較平坦,而且在各個梯面之間,都有高低不平的塄坎,上述這些地方容易滯留一些餌食,也往往是魚兒的起身之所。把誘餌投到梯面的平面上,一是誘餌能滯留得住,二是容易聚魚,往往可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往梯面打窩子,水深要選2~4米左右為宜。因為水庫的水質清,若水深只有1米,人聲竿影的出現會驚走水下的魚群,若水深超過6~10米,除少量過路魚,很少有魚在那樣的深水裡遊弋覓餌。最好把窩子食灑在梯面的平面才能滯留的住。否則,若把窩子食撒在岸邊梯面的斜坡上,則很容易被水浪衝刷掉。
在水庫岸邊打窩子,凡是近岸處水深或水底有亂石堆,大塊岩石,枯樹等障礙物的地方,也是天然餌料較多的地方,魚兒喜歡在這裡藏身覓餌。不過把窩子打在這些地方,下鉤時容易掛鉤。
有些大中型水庫是泥沙質或泥質,水下的庫底坡度很小,這裡往往水草叢生,形成一大片水草區。這種地方一般都是自然餌料豐富,水中溶氧量高,只要水深不超過半米,人走近也不至於驚散魚群,是良好的釣場。當然,因為這種水草區水位都不深,所以,白天很少有大魚光臨。但對於釣鯽魚,鯿魴魚來說,卻是十分理想的釣場。鯽魚,鯿魴魚群都喜歡彙集在草叢之中。垂釣時,可把窩子打在草邊或草空裡,一次多打幾個窩子,每個窩子輪流試釣,必獲豐收。
大中型水庫的進水口,一般都位於上游水面較窄的部位。有的進水口是建庫前的河道口,一些水庫在河道口(或後來修的水渠)築有水閘以控制水量。由於進水口有新鮮的水源不斷流進,使這裡形成高溶氧,多餌食的水域。因此這裡是不同食性魚類的聚集或是常常光顧的地方,垂釣時,可把誘餌投放在河口或渠道口的緩流水域。
以上釣點和窩點的選擇皆為釣友們多年經驗之談,心血結晶,若妥善用之,釣獲必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