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
2 # 破乞
慈禧不願交權,光緒又已親政,這組無法調和的矛盾,造就的結果,是晚清政治日趨陷入了帝黨與後黨的鬥爭漩渦。
光緒何時開始對慈禧心生不滿,已難具考。但1887年慈禧以“訓政”規避光緒“親政”時,年輕的皇帝已屢次對帝師翁同龢表達過內心的苦悶和不滿,翁明白皇帝何以如此,卻又戰戰兢兢無言以對。
1889年大婚之後,皇帝的不滿開始公開發作。對這場由太后一手包辦的政治婚姻,光緒毫無喜悅和歡欣之感。婚後第4夭,他先是藉口有病,將原定在太和殿宴請“國丈”及整個皇后家族、在京滿漢大員的筵宴禮給撤銷了;稍後,在命人將宴桌分送在京王公大臣時,竟又“未提後父後族”,以致京師街頭巷尾議論紛紜。
年輕皇帝用這種毫無意義的方式,發洩著對老太后的不滿。
圖:光緒大婚圖(區域性)
光緒還曾懷疑慈禧想要害死自己的父親醇親王奕譞。1887年,奕譞病重,御醫無可奈何,經醇王府延請的民間醫生徐某診治之後卻大有轉機。但宮中傳旨,不許醇親王服用徐某所開之藥。光緒皇帝遂心生懷疑,就此詢問帝師翁同龢。據翁日記記載:
“上曰:徐某方有效,而因用鹿茸衝酒,不令診脈矣,此何也?臣未對。上又曰:餘意仍服徐方耳。又問:今日往問候耶?臣對:無事不往。”
皇帝問翁同龢:徐某的藥方有效,但如今不許他診脈,這是為什麼?翁一字未答,自然是因為面對皇帝的懷疑,無論說什麼都不妥。
醇親王奕譞死於光緒親政後的第二年。當時市井間便有流言,稱其死於慈禧的操縱醫療。奕譞之死已成謎案,惟其病危之際,醫生、藥方、藥品全部由宮中派遣,醇王府無醫療之權,則是客觀事實,光緒皇帝的懷疑並非全然無因。奕譞死後,慈禧還曾派人砍掉了其墳墓上生長的兩棵白果樹,理由是白果樹長在親王之墓上,“白”在上,“王”在下,合在一起便是“皇”字。如此種種,均難免勾起光緒對慈禧的懷疑。
這種疑忌,最後發展成了帝黨勢力與後黨勢力的對壘,且日趨白熱化。甲午戰前,連總稅務司赫德的秘書英華人濮蘭德,也已對清廷內部的黨爭形勢一目瞭然:
“至1894年即光緒二十年,李(鴻藻)翁(同龢)同入軍機,於是爭鬥愈烈,以至牽引宮廷。蓋太后袒北派,而皇帝袒南派也。當時之人,皆稱‘李黨’‘翁黨’,其後則竟名為‘後黨’‘帝黨’。‘後黨’又渾名‘老母班’,‘帝黨’又渾名‘小孩班’。”
這場“老母班”與“小孩班”之間的鬥爭,深刻影響了晚清歷史的走向。甲午之戰、戊戌維新與庚子事變,清廷的高層決策,皆因這種鬥爭而發生了致命的扭曲。
-
3 # 赤腳讀書
說起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先得了解慈禧培養同治的失敗。慈禧太后在培養同治皇帝時或許過於驕縱了,造成了同治皇帝親政之後披覽奏摺斷句都非常吃力了,何況正確處理政務。從而造成了同治皇帝乾脆懶得處理朝政,跑到妓院風流,導致年級輕輕就一命嗚呼了。痛定思痛的慈禧太后在培養光緒皇帝時就吸取了同治皇帝的失敗教訓,自始至終以堯舜聖明君主的的最高標準要求光緒帝,不但規定繁重的學習任務,還時時給以疾言厲色,除此之外,太后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培養小皇帝的絕對服從。按照太后的要求,小皇帝“每日必至太后請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罰令長跪。”等等,唯恐再重蹈同治皇帝的悲劇。這就造成了光緒帝性格很壓抑,甚至見到慈禧太后都會渾身打哆嗦,聽到太后訓斥後甚至會抖成一團,極端壓抑之下的光緒情緒極不穩定,雖然不敢反抗慈禧太后,但內心的不滿卻是難於避免的。
例如,太后有時會賜飯於光緒帝,而且每頓賜給光緒帝的飯菜量都很大,即使他已經吃飽,也不得不一口口吃得乾乾淨淨。因為那不是普通的食物,那是太后的天恩和意志,可以想象光緒帝的內心是多麼痛苦和不滿了。
1898年戊戌變法時,有一天慈禧突然回到西苑,對於慈禧太后的突然到來,光緒帝惶恐不安,慌忙照例來到瀛秀園門外跪接。慈禧直接氣憤詰問光緒帝:“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光緒帝戰慄不發一語,良久才囁嚅著說:“我無此意。”慈禧太后竟然唾之曰“痴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
-
4 # 峰峰說史
由於光緒自幼遠離親生父母,慈禧雖說自己有親自撫養之勞,但實際上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在小光緒身上,所以光緒長大之後,還是比較瘦弱。光緒體虛的一個表現,就是非常怕冷。
玻璃窗事件:
有趣的是,慈禧口口聲聲說愛護光緒,卻在明知光緒怕冷的情況下,故意讓他受凍。
在光緒親政初年,戶部侍郎立山因為知道光緒怕冷,特意造了一扇玻璃窗,掛在大殿門上。
慈禧得知後,把立山叫到跟前,大罵了一頓:“文宗晚年患咳嗽,亦極畏冷,遇著引見時,以貂皮煨在膝上,何等耐苦!皇上年少,何至怕冷如此?況祖宗體制極嚴,若於殿廷上裝起玻璃窗,成何樣子!汝諂事皇上,膽大妄為。”
這一頓痛罵,把立山嚇得連連磕頭,最後把玻璃窗撤走,才躲過了一劫。
如果說慈禧禁止大臣裝玻璃窗,還可以解釋為要嚴格要求光緒,防止他成為貪圖享受的昏君。但後來慈禧對待光緒,則簡直可以用虐待來形容。
戊戌政變後,慈禧圖謀廢黜光緒的計劃失敗,於是只好把他囚禁在瀛臺,當一個傀儡皇帝。冬季時,光緒所住湖心小島上風極大,慈禧故意不給光緒所住的屋子糊窗紙,又只給他破舊衣物,故意讓光緒受凍。
後來與八國聯軍談判結束,兩宮迴鑾北京,途中留宿保定。一天夜裡,太監李蓮英服侍慈禧就寢後,看見光緒房間還有燈光,走近發現光緒一個人坐在房間裡發呆。
李蓮英環視左右,房間裡竟連一張被子都沒有,於是連忙把自己的被褥送到光緒房間,皇帝才得以安睡。
裝玻璃窗只是一件小事,慈禧動輒給立山扣上違反祖制的罪名,無非是警告下面的臣子,不要看到光緒親政,就跑去討好皇帝。是要大臣們記住,不管是誰來當皇帝,只有她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大清一姐”。
-
5 # 福子說歷史
慈禧和光緒皇帝在晚清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了,兩個人在名義上是母子關係,實際上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孩子,這個關係也就是說,光緒應該叫慈禧一聲姨媽。雖然不是親生兒子,但也是親外甥,慈禧在剛剛扶植自己這個外甥當上皇帝的時候,對他還是很疼愛和寵愛的。兩個人的關係也是親如母子,光緒喜歡和太后撒嬌,太后也總是護著他。這個小皇帝在她的眼裡不過是個孩子,也是個皇權的傀儡,既然對自己的權力構不成什麼威脅,那麼關係自然不會差到哪去。可是如果觸及到太后手中的權力問題甚至是更為重要的性命問題,那肯定是不能再對這個外甥手軟了。總之如果沒有衝突的時候,大家的關係肯定是沒什麼波瀾的,但如果涉及到利益問題就要另當別論了。她和外甥光緒的關係一直很親密,但同時她對光緒也有著很強的控制慾。這種控制慾,首先就表現在她對光緒婚姻大事的管控上,光緒的一位皇后兩個妃子都是她親手選出來的,皇后還是她的親侄女。在皇帝大婚的時候,紫禁城裡突然起了一場大火,燒燬了宮殿中的太和門,而皇后在大婚典禮中一定要經過太和門。慈禧命人連夜趕工,製作了一個假的太和門出來,精美程度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就這樣,她的親侄女得以名正言順地成為了皇后,也成為她手裡監視皇帝舉動的工具。她在宮中的勢力發展到了皇帝的身邊,皇帝不僅不能決定自己娶誰不娶誰,還要聽從太后的命令接受對方的監督。
真正讓他們心生芥蒂的是戊戌變法的發生。光緒皇帝不是一個任人擺弄的人,他有一腔熱血,對政務有自己的想法。在聽過康有為的上書之後,他決心要進行變法,單純地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改變當時的局勢。這極大地觸碰了慈禧太后一幫人的利益,更何況對太后來說,這不僅僅是權力受阻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有性命之憂。於是太后馬上做出了反應,斬殺了六位變法的領袖,還將光緒囚禁在了瀛臺。光緒的死也是一個未解之謎,他在三十八歲的時候就暴斃而亡,這其中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其它的原因。
-
6 # 王松林
光緒皇帝只有被慈禧太后欺負的份,連光緒說話的權力都沒有,完全玩弄在慈禧手心之中,過著悽慘的生活。不存在相互不合之間的小事。
四歲的光緒那麼小,卻要老老實實地坐在那個皇帝的寶座上,繼承大統做大清的皇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在別人是巴不得的事情,他卻為避嫌辭官不做了。奕譞的退出使光緒孤立於宮中,外無援助,內無幫手。可以說,這是醇親王的過失。既然兒子被定為皇帝,自己可以適當避嫌,但不可置之不問。一方面他的起居生活需要過問,作為監護人,即使監護權移交,但是親情猶在。畢竟光緒年齡太小,還是一個幼兒。同時作為未來的皇帝,光緒在繼承皇權之後,需要人輔佐,光緒父親膽怯“避嫌”,母親進宮探望要透過許多手續。所以光緒進宮後無依無靠,只能孤零零地任憑慈奶奶擺弄,身邊也沒人陪他,更沒人安慰他。他不知道慈奶奶和大臣們說的是些什麼,但又必須乖乖地坐著,裝模作樣地聽著。甚至他們大吵大嚷,嚇得他渾身哆嗦,也不敢哭出來一聲。他就象一根稚弱的小草,夾雜在宮廷鬥爭的縫隙裡,被狂風暴雨摧來摧去。一旦不符合慈禧的要求,光緒就要被罰三天不準吃飯。
不要說三不天讓吃東西,一天也受不住啊!光緒正是長身體的時期,罰不許吃飯意味著什麼?何況光緒自進宮以來,從來就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由於進宮年齡小,慈禧曾讓李蓮英照看小載湉。李蓮英哪敢接這個招啊!要知道自己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一旦皇上有個三長兩短,那就跟軾君沒什麼兩樣啊!慈禧想交給慈安,慈安也沒養過孩子。只有慈禧養過同治皇帝,可她整天忙於政務,哪有心事管載湉呢!所以,只好強硬地塞給一群太監……所以光緒就跟太監一起長大。慈禧和慈安她們吃飯的時候,總是擺很多很多的菜餚,光緒坐到桌子的最後面,可是矮小的他,夠不到前面擺滿的美味佳餚,卻只好將就著吃眼前的。然而那些擺到他面前的菜餚,大多是廚師偷懶將沒動過的飯菜悄悄地熱了熱,又重新擺到桌上裝裝樣子罷了,!當有人提出來給小皇帝專門做點飯菜時,慈禧太后卻不高興地說:“小孩子家,不要慣壞了他!要讓他從小學會勤政儉德……”
畢竟那時候的光緒是個孩子。貪玩是孩子的本性,違反宮規也是難免的事。有一回,光緒皇帝——小載湉已被罰了整整兩天了!實在是餓急了,便偷偷地跑到太監的房裡,偷了一個饅頭塞在嘴裡!沒想到還是被慈禧看到了,太監們趕忙去追,光緒撒腿就跑,邊跑邊啃。可他一個小孩子,哪裡跑得過太監啊!太監們抓住他的時候,那饅頭還是吞到肚裡大半個……
享受不到母愛的光緒帝每天都要面對慈禧太后威嚴的喝斥,即便是偶然犯了錯誤,從來都沒有原諒的機會,不是被罰就是被罵。所以光緒在宮裡膽子很小,尤其是害怕嚇雨,每聽到雷鳴閃電,便嚇得躲在屋裡蒙著頭大喊大叫!或許慈禧太后威嚴的聲音,響亮得如同劈雷閃電一樣吧!所以他象似受了心悸……然而他又很喜歡看雨水,每到暴雨過去,他便望著院子裡的流水發呆。正是貪玩的時節,卻接受了與別的孩子不同的約束,他顯然性格有些孤僻。由於在宮裡不是被罰,就是吃不好飯,他的身材很瘦小,瘦得肩胛骨明顯得露在外面,太監們又欺他弱小——這些鬮人們,本來就心理不正常,在宮裡也是受氣一族,所以趁著皇帝不懂事,便暗暗地欺負他。
光緒受罰最嚴重的一次是在十五歲那年。那時天氣大旱,一年多天上沒下一滴雨,眼看著莊稼顆泣無收,清政府的官員都非常著急,慈禧命令皇上帶領群臣去天壇求雨。光緒這個年齡正處於叛逆期,他覺得跪那兒幹磕半天頭有什麼用呢!太后說,要用誠心感動龍王……可是明擺著誰見過龍王呢?光緒覺得這樣做十分滑稽,又不得不按照慈禧的要求裝模作樣地跪拜。所以他磕過頭,便忍不住暗自嘻笑起來,還東張西望,看看身邊這些大臣一個個滑稽的樣子。這一笑,卻被慈禧太后看到了!慈禧迷信啊!她便認為皇上對龍王不虔誠,就會求不來雨!所以等求雨儀式過後,便對光緒大聲斥罵,接過來當然就是被罰了——這一次是在日頭曝曬下罰跪三天。
光緒皇帝長大後,因為支援戊戌變法,被太后囚禁;囚禁了十年被慈禧太后幽禁的時候過得非常悽慘的,尤其是最後被軟禁到瀛臺之後的日子。與四周完全隔絕,從衣食住行到生活陪伴,均無人服侍。居住環境極其惡劣,水面上的房子,冬天寒風刺骨,也絕不生火,門窗破敗,也不維修,簡直生不如死!甚至有人感慨,其居住條件還不如牛棚馬槽。
最終光緒在慈禧死的前一天,被人下毒殺死。終於走完了被幽禁的悲慘人生。
-
7 # 涼夜寒塘
我之前看到了一個故事,我覺得慈禧和光緒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逐羊驅狗
光緒十四年,光緒跟隨慈禧拜謁東陵,看見群羊,喜歡它們又肥又白,問近侍這是什麼?近侍回答說是羊,於是命人買了數十頭養在宮中,讓內監喂草放牧。羊群愛吃百草,所以不能在宮中放養。有人獻策說:“天壇草肥地曠,可以牧養。”管理天壇的一個郎中不知內監是奉了皇上的詔書,所以阻止他們入內。內監大怒,當即打了郎中耳光。郎中後來得知他們確實了皇帝旨意,感到非常委屈,自盡而死。
慈禧知道了這件事大怒,命令立即逐羊,狠狠地責備內監。光緒想庇護他,卻沒成功,也非常氣憤。慈禧歡養狗,各色品種有數百頭,都有名可以稱呼,在園中由內監飼養。光緒看見後狠狠地說:“不許我牧羊,而你卻養狗,為什麼?”親手開啟園門放走了所有的狗。慈禧知道了皇上用意,為了報復責罰了數十名內監。
-
8 # 月曉YB
不請自來。
光緒和慈禧的矛盾,從小漸大,日積月累,在光緒皇帝童年的時候就已經留下了很多的陰影。
有關光緒皇帝的童年生活,歷史上記載了很多。比如他總是被太監欺負,晚上一個人睡覺總是被嚇醒等等。應該說,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有慈禧太后的影子,當然這也並不是慈禧太后的本意。“過猶不及”,慈禧太后太放縱同治了,所以在光緒身上更多的態度是苛責與嚴厲。
如此恐怖的童年經歷,使得光緒皇帝懦弱,膽怯,但慢慢地,也學會了無聲的反抗,甚至還有一些固執。長大後,二人經常鬧矛盾。
首先說,慈禧太后擅自做主把弟弟家的閨女許配給光緒。這讓光緒皇帝大為光火。
光緒選妃的那天,他本身看中的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本來慈禧太后說好了讓光緒自己去選擇,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在慈禧的淫威之下,光緒不得已選擇了自己的表姐,也就是日後的隆裕太后。按理說,皇后給了表姐了,妃子應該輪到德馨家的兩個女兒了吧。可慈禧太后都沒有給光緒選擇的機會,直接指定了禮部長敘家的兩個女兒(後來的珍妃姐妹)。因為慈禧太后擔心德馨家的兩個女兒會威脅到隆裕太后的位子。
這屬於典型的包辦婚姻,光緒和隆裕的不幸生活也由此開始。據記載光緒大婚那天,都沒有和隆裕同房,在光緒皇帝囚禁瀛臺期間,夫妻二人又因為瑣碎事情爭吵,無奈之下,慈禧只得給隆裕另尋住處,雙方此後再沒有在一起過。
實際上,慈禧和光緒都不能算作是合格的政治家。他們兩個也都是半斤八兩,從來都沒有從長遠的眼光上去考慮過國家的問題。
眼瞅著到了中日甲午戰爭時候,由於平壤戰役的失利,使得清軍不得已需要在東北地區佈防,以迎戰日本陸軍。這個時候,光緒皇帝異想天開,硬是讓桂祥帶著兵衝到了前線。
這桂祥是何人,他是慈禧的弟弟,光緒的舅舅以及隆裕的親爹!換句話講,光緒把自己老丈人拉到前線去了。可是,這桂祥,紈絝子弟一個,他根本不是那帶兵打仗的材料呀。光緒就是讓他去。原因很好理解,我就是想讓“親爸爸”和我媳婦過不好。
可慈禧太后也不是善茬呀,既然求著光緒皇帝,皇帝不聽,那就來硬的。以賣官鬻爵為由,把光緒最喜歡的珍妃給打了一頓!最後,光緒迫不得已,只好下令把桂祥調回北京,衝突這才化解了。
實際上這些矛盾在普通家庭裡面都挺常見的,可是他們是皇帝和皇太后呀!他們的心裡應該裝著家國天下呀~
回覆列表
本文出自清人何剛德的筆記《春明夢錄》捲上。
內務府郎中慶寬,在內務府當差時,因為伺候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非常周到,所以,頗被慈禧太后所信任和器重。基於此,在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兩宮並存的時候,慶寬當然會被看成是慈禧太后的人馬。
話說,有一天,因為慈禧太后壽辰將至,清德宗光緒帝打算要送慈禧太后一份壽禮,所以,他就著人將內務府郎中慶寬召了過來,並告訴慶寬說:
“我要給太后送壽禮,你給我準備一下吧!”
慶寬得了光緒帝的吩咐之後,就派人打了四個不同款式的金鐲樣品。他把樣品進呈給了慈禧太后,並請慈禧太后的旨意:
“皇上要送老佛爺(清宮信佛,內府都稱慈禧太后為老佛爺)壽禮,我安排人打造了四個款式金鐲的樣品,現進呈請旨,老佛爺喜歡哪個款式,我就讓他們打造哪個款式!”
慈禧太后看完四個款式金鐲的樣品之後,很是喜歡,她非常大方,也不客氣,對慶寬說到:
“四個都很好,我都要了!”
猜想,慶寬這樣做的目的,大概只是想讓慈禧太后多幾個選項。他這樣做事,也可以算得上是用心和細心了。可是,慈禧太后不按常理出牌,她竟然四個款式全都要了。
慶寬得了慈禧太后的旨意,就去把所有情況原原本本向光緒帝奏報了一遍。
光緒帝問慶寬道:
“四個金鐲,需要多少銀子啊?”
慶寬也不含糊,回答道:
“回皇上,材料、工藝、打磨、人力……四個金鐲,總值四萬兩!”
四萬兩銀子!
光緒帝聽完,嚇了一跳,脫口而出:
“這不是要抄了我的家嗎?”
根據傳聞,光緒帝暗底下積攢了四萬兩銀子的私房錢,存在後門的錢鋪裡面收利息。他脫口而出的“抄了我的家”,正好與傳聞可以互相印證。
當然這裡面,肯定是有貓膩的。內務府的人員,從上到下,只要有機會辦差,大都會上下其手,這不但是清宮的真實情況。清朝以前、清亡以後,世事人情,大都這般。四個金鐲子,肯定值不了四萬兩銀子。
雖然已做解釋,肯定還有人不依不饒,說是信口開河。
這裡,就再舉二例,以證此事。
據載,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崇尚節儉,褲腿破了,不肯換新的,硬是要內務府縫補,結果,內務府縫補一個破洞,竟然報賬三千兩銀子。
另據記載,御膳房曾向光緒帝報賬,一個雞蛋,就要三兩銀子。
這是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兩宮不和之中的一件事情。
此後,慶寬又負責籌措辦理慈禧太后的六十歲壽辰慶典。
為辦好此事,當時還專門設有慶典處。
那時,凡是慈禧太后壽辰慶典中需要用到的所有器物,全部都由慶寬包攬,這主要也是為了壟斷之後,使得各色器物都顯得非常稀有,然後藉此來抬高價格,從中牟取利益。
慶寬在內務府當差時,因為受到慈禧太后的器重與信任,所以,他的氣焰很高,常常是咄咄逼人。正因為這樣,所以,當時滿清的旗人中,很有一些人,對他十分忌恨。
之後,有滿員御史秘密上奏,說是慶寬家裡藏有御座(皇帝的寶座);說是他的舉動有圖謀不軌的嫌疑;同時,又捕風捉影,還誣告他身家不清不楚,等等,總之,是說一大堆對他不利的事件。
接到秘密上奏之後,清廷當然需要處理。
於是,清廷降旨,著吏部侍郎敬信查辦慶寬。
愛新覺羅·敬信(公元1832年~公元1907年),清宗室,滿洲正白旗人;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授宗人府筆帖式;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累擢為理事官。清德宗光緒年間,自戶部郎中歷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以老病致仕;卒諡文恪,贈太子少保。
相關查辦事體中,筆記《春明夢錄》的作者何剛德與溥倬雲(興)充當審問慶寬的主辦官員。
光緒帝召見查辦慶寬案件的吏部侍郎敬信,想著一定要置慶寬於死罪。
敬信帶領一班人等,查辦了多日,並沒有找出真憑實據。
查辦的人員也知道了光緒帝的心思,因為查不出有力的實證,大家都不知該如何結案。
這時,筆記作者何剛德對吏部侍郎敬信說是:
“既然奉旨查辦,就應該嚴肅認真,就必須要實事求是,按照實際情況確定相符的罪行,千萬不能為了諂媚,而胡亂殺人啊!”
過了幾天,光緒帝又召見查辦慶寬案的吏部侍郎敬信,並說道:
“你說慶寬無罪,我是不會懷疑你的,但是,你手下那些承辦的官員,全都靠得住嗎?”
光緒帝的言外之意是:
你能確定,你手下的官員能夠公正查辦這一案件嗎?你能確保你手下的官員沒有接受慶寬的好處嗎?
吏部侍郎敬信回答到:
“臣所安排主辦慶寬一案的兩位主要官員,都是在京察考核中獲得一等記名的人。他們的品行和業務,都是經過檢驗的。這樣的官員,怎麼能信不過呢?”
光緒帝沒有辦法,又說道:
“就算慶寬果真無罪,但是他的作為,難道就不能算作違制嗎?”
吏部侍郎敬信出宮之後,告訴筆記作者何剛德,說是:
皇上已經如此這般說了,皇上的意見似乎已經很明確了,你看這件事該如何處理啊?
何剛德回答敬通道:
“如果按違制處理的話,按照慣例,應該革職。慶寬的案子,如果辦理到革了他的職,還可以。如果還要繼續重辦,即便是皇上降旨,我們也不能奉詔啊!”
最後,因為實在查不出什麼具體證據,就列舉罪證說是:
慶寬在他的家門口設定了下馬石。這下馬石,不是郎中應該設的。
這就是慶寬違制的證據。
按照朝廷以往的慣例,慶寬應當革職。
就這樣,慶寬一案查辦完結,並按照上述情況向朝廷覆命。
覆奏的摺子上呈之後,一直都沒有下發。
不久,軍機大臣張文達(之萬)從軍機處出來處理檔案,何剛德悄悄問他慶寬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
張文達說是:
“不要聲張,朝廷剛已派中堂前去抄家了。”
(關於此事,我另有《清廷是怎樣查抄其治下官員的?光緒朝查抄內務府銀庫郎中慶寬一例》一文可作參考。)
中堂抄家,前後有幾天,最終抄得現銀三千多兩,並沒有查到慶寬家有所謂的違禁器物。
最後,慶寬還是以革職處理,才瞭解了這一案件。
慶寬一案,發生在光緒帝親政時期。
後來,慈禧太后又恢復了訓政。
也不知道慶寬是怎樣運作的,在慈禧太后繼續掌權之後,他又透過部選(清代中央各部考選官吏。),成了江西鹽法道(清代設定,掌督察鹽場生產、估平鹽價、管理水陸挽運事務,或兼任分守分巡道。有的省份不設,四川則稱鹽茶道。)。
這是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兩宮不和之中的另外一件事情。
最後,何剛德感嘆說:
清宮內部的家法非常嚴格,慈禧太后對待光緒帝時,不怎麼寬容。而這其間,那些在底下辦事的人員,揣摩旨意,曲意逢迎,常常播弄是非。如此這般,長久影響,難免不會造成兩宮之間淤積的嫌隙。從以上的兩件事情來看,這些事情對於通常所說的兩宮不和,不可能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就這兩件事情看,平心而論,如果非要找出可以指摘的地方,那麼,也就只有皇上要求重辦慶寬的幾句話而已。其他關於兩宮之間的種種傳聞太多,細細追究起來,也讓人迷離惝恍,找不到頭緒。
原本只想簡單把筆記中的記載講清楚,行文結束,倒是思緒萬千:
無論何剛德對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是怎樣的情感,至少他在行文之中,沒有暴露太多的個人好惡,這是值得讚揚的。
兩宮之間的權力爭鬥,按照權力的邪惡本質,猜想起來,都不會那麼簡單。身處官場多年的筆記作者,卻能寫得那麼風淡雲清,看來,那時候的一些人,還是十分質樸的。
不要說什麼皇權至上、家法嚴厲,在皇帝、太后面前,那些辦事的奴才(內廷官員,在清主政者的家法中,皆可以奴才處置。),照樣會包山包海、瞞上欺下、上下其手。自古以來,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多少奴才都在如此這般地行事啊!
慶寬一案,查辦的人員沒有諂媚皇上而致人死命,這也是讓人叫好的地方。想想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揣摩上意,致人死地唯恐不及啊!
光緒帝為四萬兩銀子而驚歎抄家,想置慶寬於死罪卻無法做到,想一想,作為一個皇帝,他的權力是多麼地微弱啊!
最後,來簡要介紹一下慶寬其人。
慶寬,本名趙小山,字筱珊,號松月居士、晚號塵外野叟,又號信叟,清代遼寧鐵嶺人,後入旗籍,隸正黃旗。
生於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早年就讀於北京翠微山東之靈光寺,受教於法華大師。
幼即習畫,初學于山東畫家袁瑞壽,又從戴醇士學習山水,後向河南王丹麓學花卉。因用心學習,深研畫技,其水墨設色很有成就。
因工書善畫,供職於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清宣宗道光皇帝第七子,清德宗光緒皇帝的生父。道光時,封醇郡王。清文宗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在“祺祥政變”中同恭親王一起支援慈禧太后誅殺八大臣,為慈禧奪取執政權掃清了道路,從此,取得慈禧的信任。清穆宗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封醇親王。〕府,從事書法和繪畫,受到喜好書法與歌賦、尤其能詩的醇親王的器重。
由醇親王府進入清宮內務府,歷任內郎、堂郎中、晉三院卿。其間,被慈禧太后欽派辦理宮廷大典、奉旨創作大批的宮廷歷史繪畫,其所畫陵寢典禮、崇陵山勢全圖,受到皇帝特旨嘉獎。清德宗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紫光閣修成,朝廷命徵集粵、回、捻三戰功績,並繪功臣真像,設立功臣畫館於京師。總管其事,經六年而全圖成,計有百數十軸之多。
清德宗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頤和園興工,奉旨設計繪圖,凡宮殿、樓臺、亭、謝以及點綴各景圖樣,皆出其手筆。
清德宗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緒皇帝舉行大婚典禮,奉旨主筆繪畫該典禮全圖,工筆彩繪人物、禮儀,圖盡其態,極為工細。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60大壽。慶寬奉旨繪該典禮全圖,從紫禁城直到頤和園之慶典全圖長卷。
卒於民國16年(公元1927年),享年79歲。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