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學不抓緊,初中徒傷悲
9
回覆列表
  • 1 # 波妞31

    我是一名當了8年老師,我的回答只能作為參考,首先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陪讀,他在家想要的是親情的感覺不是學校的嚴肅,父母的言傳身教高於對他的口頭教育,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習習慣和興趣。

    上面說的可能很空洞,我就一一解釋下:

    陪伴和陪讀的區別:陪伴滿足了孩子童年被呵護的情感需求,能讓孩子的情感豐沛,有安全感等等,陪讀更多的是生硬的監督(當然有的父母做的很巧妙沒讓孩子感覺壓力),孩子覺得你是老師而不是父母,親情感會減弱,孩子壓力大,沒安全感等等。那麼有的家長感到很困惑,我該怎麼做呢?這就是我後面說到的言傳身教大於口頭教育,舉個例子:我的一位學生家長為了生計需要到家附近的街上擺攤,從早到晚,雖然離家不遠,可是沒辦法隨時管孩子,她的辦法是每天中午和下午打電話回家掌控孩子回家的時間,晚上到家檢查孩子的作業,每個星期基本一個電話給我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只要不上街做生意,她就陪著孩子讀書做作業,一起做家務(她孩子是個男孩子),她孩子和我聊天的時候談到爸爸媽媽時,話裡話外都是滿滿的愛。還有一個學生,我們班的學習委員,父母在石廠上班,我教了她四年,從來沒見過她父母,家訪碰不到,家長會,孩子自己來開的,她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非常好,這和她父母平時的教育是離不開的。我舉的這兩個例子應該說是沒有家長陪讀的孩子,與其他學習成績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一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父母在生活中培養好他們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後,很多事就不用操心了,最起碼在他們做錯事時,只要身邊人給他們糾正,他們就能很快的改正過來。

    最後我說的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績,是學習習慣和興趣,有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滯後,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需要慢慢的糾正過來,家長不要著急於孩子成績跟不上,先找到孩子跟不上的原因幫助他,劃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要培養好,再慢也要做好,不要強壓孩子,找到原因幫助他改正,讓他找到學習的樂趣。

    不要把希望單一的寄託在老師身上,哪怕最負責人的老師也做不到面面俱到,他管理一個班的學生,只能是誰有問題先解決誰的問題,不能做到全程跟蹤解決,你們有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他會在學校幫助觀察解決。

  • 2 # 康恩媽媽111

    我對陪讀的理解是孩子外出就讀,父母跟著去學校周邊租房照顧孩子。小學有這個必要嗎?

    如果你想問的是陪孩子寫作業,我就說說我家吧。一年級就讓他獨立完成作業了,自己寫自己檢查,我只是不定期抽查,孩子基本能夠做到。

    如果有不會的題。我也是讓他多讀幾遍題,或者用積木擺一擺。不認識和不會寫的字就去查字典,總之三年級之前養成獨立完成作業和利用工具解決問題的習慣。

    之後就是放養了,我很少管他,只要認真聽課,獨立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自由支配。

  • 3 # 快樂庭院

    小學不抓緊,初中徒傷悲!的確如此。不過,此抓緊的內容不是知識,而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1-6年級的親子相處,在陪伴,不僅僅是陪讀。

    下面我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總結簡單介紹:

    當然在小學之前的幼兒期也有很好的親子相處。在小學順其自然地沿襲下來。

    1, 很好的親子關係,信任:記得孩子入小學第一天,告訴我:“媽媽,你等我到九點,再回去,等過了21號,就不用等了,行嗎?”

    “好啊!”在校門口女兒和我道了再見,放心地進了學校,我就一直在學校門口等,大約過了有十多分鐘,我看見她從學校門口出現,朝外看,看見了我,就滿意地回去啦。我想她看見了我在校門口等,她也就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是開始。

    2, 鼓勵孩子堅持閱讀的習慣: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基本上還在睡前和她一起讀書,只是大約到了三年級就不再堅持了,這是讓我所遺憾的事情。不過我一直支援孩子堅持課外的閱讀,老師要求的、經典、大獎、興趣等皆有,所以她擁有較大閱讀量。

    3, 習慣的養成:作業習慣,一年級更多地陪伴她寫作業,二三年級逐漸放開,偶爾陪伴,使其堅持成為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習慣;對於老師的表揚和批評要明白原因,使其明是非。對於同學之間的相處,鼓勵孩子不按成績來選擇朋友,會經常和她一起找自己和同學的優點,使其學會如何和同學朋友相處。

    總之,在小學培養其基本的價值觀、道德觀等個人原則。

    小學基本上從以上三大方面著手,多陪伴、鼓勵其自己參與一些事情,激發他的更多興趣並逐步找到他的真正興趣,激發他在良性學習軌道上愉快成長就足以。

  • 4 # 大臉貓3366

    有很多家長認為陪讀就是放學後孩子無論做什麼作業都要在身邊守著他,非常抱歉,這不叫陪讀,叫監督。這個問題分兩方面看。

    1孩子在一到三年級時,也就是說年齡還尚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陪讀,但必須是有效陪伴。其實孩子很反感大人什麼也不幹就在旁邊看著你寫作業,是不是有點失去自由的味道,這叫無效陪伴,慢慢孩子一定會有抵抗心理。正確的方式是我們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進孩子的課業當中。

    比如和孩子比賽,看你和孩子誰先把這個作業題做完,或者你就拿本書在那讀讀寫寫做自己的事情,看看誰先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完,讓他明白其實每個人都有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別盯著孩子,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監督。

    2孩子三到六年級,年齡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可以考慮慢慢抽離出去,我們可以假裝有些事情需要處理,先離開十分鐘,第二天二十分鐘,直到我們不在身邊也可以自覺的做好作業,當然這個過程一定伴隨著愉悅的鼓勵。沒有了我們的陪伴,孩子會感覺更加自由,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沒有自由,何談自覺!

    父母對子女的愛最終都是為了分離,別怕孩子會管理不好自己,孩子只有在不斷的錯誤中才能逐漸學會正確除錯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並允許孩子在一點點的錯誤中慢慢成長。

  • 5 # 童書媽媽三川玲

    小學不抓緊,初中徒傷悲,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重要的是什麼,是學習習慣、興趣、知識的真正掌握。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比階段性的成績更重要

    小丸子在幼兒園的時期,因為我們工作的變動,她前後讀了公立、私立、國際的三個幼兒園。也就是說,她沒有系統地進行任何一種幼兒教育過程。

    同時我們在家裡也不進行任何的專門學習,我甚至把朋友送的識字卡片都讓奶奶給扔了。但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小丸子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剛開始,我們和她一起讀繪本,後來,她突然有一天開始給奶奶讀繪本。奶奶驚異萬分,拿出一本書讓小丸子讀,結果發現小丸子已經能認識1000多個漢字了。

    當小丸子從幼兒園升小學的時候,我根本沒有想到還需要“考試”。我認為,每個孩子本來就是要進入學校,開始學習的,為什麼還要先進行測試呢?結果,小丸子根本無法應對算術、英語、表演、拍球這些考試專案,鎩羽而歸。

    我還聽說北京某小學,在2萬多名孩子中挑選兩百人。我不敢想象考試現場會是什麼樣的狀況。但是,我覺得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那絕對不是舒適和愉悅的。小小年紀就面對如此動物世界般優勝劣汰的殘酷現場,讓孩子對學校、老師、學習會是怎樣的一種印象?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馬上帶小丸子去訓練這些專案,而是鼓勵她:“這些測試,本身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不能代表什麼,任何人練習一段時間後都會掌握,你是媽媽心目中最優秀的”。

    我一直都認為,如果入學測試是為了瞭解每個孩子的情況,自然是十分好的做法。但是,如果把這個測試作為是否接收某個孩子的理由,那簡直就是荒謬了。接受教育本來就是兒童最基本的權利之一,卻人為地去設定障礙,造成孩子身心永久的傷害,實在是令人憤懣。

    最後,和我的判斷一致,針對孩子的技能考試,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對剛剛開始學習的孩子來說,心理上會造成很大的困擾。所謂的幼升小的測試,根本就是在測試家長。小丸子進入到了一個很好的學校,根本沒有經過任何的測試。

    二、興趣愛好的發掘,比全面優秀更重要

    於是,認識很多字,看了很多書,但在很多學習型別中“零基礎”的小丸子,進入了小學。

    當時,他們班上和她一樣“零基礎”的孩子有一半,另一半則是基本上把小學一年級該學的都學了的。老師說,她並不為孩子是不是零基礎煩惱,她煩惱的是一個班的水平不一致,大家如果一致的話,教學更有效。而且,她還說了一個趨勢,近幾年來,零基礎的孩子越來越多,學校的教學,也越來越按照這個標準來進行。

    說白了,早學的那些孩子,也要和零基礎的孩子一起,從頭再學一遍。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往往,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會沒有了學習的興趣,注意力分散。

    當然,這些早學孩子的家長,會不滿意“小學三年級之前不留作業”的措施,自己給孩子上補習班,買練習冊。而我們呢,則放任孩子不寫作業,在家看書畫畫,把學習的任務都放在課堂上。

    不可否認,那些應試的課程和訓練是有效的。第一次語文階段的測試,小丸子同學得到了68分。

    當然,我的心裡是有數的,依照小丸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不應該得到這麼低的分數。只是,她從來沒有受過考試的訓練,沒有掌握要考試的基礎知識而已。

    同時,小丸子甚至根本不知道“68分”意味著什麼,因為,她是很自豪地告訴我們的,“我考了68分耶!”在她的心目中,這個一個很大很大是數字了——感謝老師沒有當眾公佈每個孩子的成績和排名。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和丸子爸爸認真地商量後,決定:什麼也不做。也就是說,我們不想採用一些訓練方法,讓孩子的成績迅速得到提高。我們認為,這沒有什麼意義,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於是,我們就給自己設定一個預期:到了期末正式考試的時候,就算再考一個68分,或者更少,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麼,不給孩子補習,不寫作業,時間用來幹什麼呢?用來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小丸子喜歡看書,我們就提供大量的書給她看。由於我們不限制她看書的種類,她幾乎是拿到什麼書就看什麼書,一會兒看低幼的繪本,一會兒看課本,一會兒看全是字的小說,甚至會拿我們工作用的教育書籍亂翻一通。

    有一次,她在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姐姐那裡,翻看了一本《貓武士》,回來後就想買那本書。於是,從那一天開始,我們陸續給她買了37本《貓武士》,她用了兩年的時間,看完了這百萬字的小說。

    同時,她的繪畫也基本上開始以貓為主題,每天都花大量的精力去畫貓,畫各種各樣的貓。我們家幾乎任何的地方,都充斥著小丸子畫的大大小小的貓,怎麼也有幾千只了。

    我們就這麼每天看她這樣玩著,等待著。令我特別欣慰的,是小丸子從來都沒有受到“分數”的干擾。而且,無比地熱愛著學校、老師、同學。有一次,我問她,如果我們搬回廣州,或者其他地方怎麼樣?她回答說,只要能夠把白家莊小學、老師和同學一起搬去,去哪裡都行。

    小丸子喜歡學校,喜歡上學,喜歡學習,這對於我來說,就算她一直考68分,都是值得欣慰和驕傲的。同時,我也認為,學校的教育是成功的。

    三、知識的真正掌握,比100分更重要

    就這樣,一直到了期末。已經過了考試好幾天了,小丸子都沒有主動告訴我們考試的成績。

    我和丸子爸爸私下裡說,“肯定考砸了,不敢說”。最後,在憋了很多天之後,我們終於忍不住問她“你們考試的成績出來了嗎”,小丸子像是忽然想起來地說,“出來好幾天了,在書包裡”。

    結果,她像是上次拿出“68分”的考卷一樣,平靜地說,“兩個100分,一個98分”。我們有些吃驚,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之內,零基礎的小丸子,考試的成績提升有那麼大。

    當然,我們也和上次一樣,表示“分數不少”,僅此而已。沒有興高采烈地慶祝,更沒有任何獎勵。我們想讓她知道,考68分我們不會生氣,考100分我們也不會興奮——分數,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後來,幾次的考試,小丸子的成績都挺好的。但是,透過我們和她聊天,雖然他們班級從不公佈成績,不進行排名,但是,她遠遠不是班級裡的優秀生。但是,我們也對她沒有任何關於成績的要求,只是叮囑她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畫貓和考試,都是如此。

    四、應試體系下的大學,真的沒那麼重要

    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我們算是經歷了擴招前正宗的高考。但是,大學畢業之後十幾年了,我越來越覺得,我們所經受的大學教育,真的沒那麼重要。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說,“上過大學的還是普遍好一些”。是的,我承認這個現實。但是,恰恰是應試製度讓本來都可以接受大學教育的孩子,喪失了繼續教育的權利。那些因為不公平的高考制度而沒有上大學的人,無論智商還是特長,都不遜於“考上大學”的人。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跑贏了別人,享受了既得利益,就承認不公平的規則。因為,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制度下的弱勢一方。說白了,不能因為你有了城市戶口,就覺得戶口制度本身就是合理的;不能因為你所在省份名額多,考取了大學,就剝奪同樣甚至更優秀的農村孩子上大學的機會。

    再說,現在的社會氛圍,已經更加寬容;現在的教育資源,已經多樣化;現在的孩子,也會有更多的選擇。說實話,如果喪失了大學精神,就算是北大清華,我也不覺得有多麼重要。

    前時,丸子爸爸去義大利採訪了很多大學。在一所世界領先的環保基因的學院裡,他遇到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博士。這位女博士畢業於某省普通的大學,丸子爸爸就問她,是怎樣來到義大利加入這個實驗室的。這位女博士說,“我得知這個專案是向全世界公開招募,有兩個名額時,就想,其中一個為什麼不是我呢?”

    所以,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透過學習,找到自己的興趣,以及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價值。那麼,上哪所大學,甚至上不上大學,真的沒那麼重要。

    如果家長總根源上明瞭了考試、分數、學校,對於孩子成長的最終意義。也就自然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了。

  • 6 # 趙小明心理團隊

    陪讀是必要的。但也可能陪一個失敗的結果。

    不過小學不抓緊。初中不一定徒傷悲。小學,初中,高中父母所需要陪伴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小明給大家一一展開講:

    為什麼要陪讀?不陪讀行嗎?

    就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而言。小明還是建議陪讀的。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受教育人數和老師完全不成比例。西方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更像是一種精英式的小班教育。中國是大雜燴一鍋燉。在這個過程中。有少部分孩子最終會形成自己的最符合大腦神經認知特點的學習方法,最終培養出自學能力。但大多數孩子在大班教育背景下,都無法真正培育出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和恰當的學習技能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元認知能力。

    第一小學階段如何陪讀?

    小學階段孩子的注意力品質不一,男孩和女孩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女孩兒能夠持續注意和自律能力都較男孩強。所以男孩和一些注意力品質不好的孩子。需要父母只需在旁邊輔導學習,幫助其維持注意力。

    對於注意力不好的孩子。需要進行注意力品質的訓練。比如說先測驗一下孩子的正常注意力維持時間。如果孩子可以維持五分鐘。那麼我們就每五分鐘你孩子一起做一個一分鐘的小互動遊戲。比如說拍拍手,閉眼睛摸耳朵,閉眼睛手指頭依次摸鼻尖等等類似的注意力神經訓練。透過這種方法持續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

    這個階段最糟糕的陪讀方法就是負面情緒培育法。動不動就給孩子發火責罵。甚至辱罵孩子。不僅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負面的情緒認知。大人在陪讀過程中也會持續獲得負面的情緒體驗。所以重點要維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啟發孩子的思考力。

    這個階段的學習重點並不是記憶任務。背誦類的東西不要太多,可以少而精。特別注意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由於中國的教育目前尚未開展邏輯課。西方一般從小學階段就開始給孩子進行邏輯教育了。所以需要父母自學一些邏輯課程,嘗試給孩子教育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說做總結的能力,下定義的能力。

    這個階段還需要培育孩子觀察力。觀察是一切思維的前提,特別是對細節的觀察能力。

    總結一點,這個階段學習的主要方法是學中玩,玩中學。

    第二初中階段如何陪讀?

    初中階段對孩子的大腦認知是一個考驗。部分孩子,由於大腦發育不夠成熟,不能夠完全趕上學校教育的要求。比如說空間思維能力,空間計算能力,想象能力等等。這時的孩子無法理解一些符號計算,特別是抽象的符號運算是需要空間想象的。比如物理學學習等。所以這個階段。當父母陪讀時要多借助教學工具。幫助孩子建立起從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培育。

    由於中國的教育採用的是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因此,教育考核的要求往往略高於孩子的大腦智商發育水準。對於部分大腦發育晚於同齡孩子的學生,還有一些上學較早的孩子。如果實在跟不上教育的要求。父母也可以考慮讓孩子留級上一兩年,在進入初中學習。當孩子大腦發育成熟之後學習這些東西就會非常的輕鬆。

    初中階段,陪讀孩子最重要就是教會孩子各種學習技巧。同時包括邏輯學課程的進階訓練。讓孩子學會辨識常見的邏輯思維錯誤,語言邏輯錯誤的。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記憶訣竅。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快速學習方法,快速閱讀方法,解題技巧等。

    第三,高中階段如何陪讀?

    高中階段父母陪讀主要的目的是陪玩。高中階段一般每個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減壓方法。比如說你同學聊天或者上網打遊戲。如果父母在做工中能夠這孩子玩兒的時候陪伴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減少打遊戲,甚至在戶外遊玩的過程中插入學習。這樣就能使得孩子的生活不會是兩個極端的放縱。給我在學校拼命死讀書。回到家裡要求玩遊戲放鬆。高中階段父母需要陪出孩子健康的學習方式,健康的減壓方式以及健康的心理調適方式,情緒管理方法等。

    所以高中階段的陪讀的主要任務是心理陪讀,性格培育心理,調適情緒和壓力管理的訓練。

    上述三個階段其實對父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父母掌握高水平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如果父母無法完成,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進行專業的心理陪讀任務。

  • 7 # 梅蘭竹菊知心媽媽

    從陪做作業到陪理書包,從陪上興趣班到陪彈琴,從陪到不陪再到陪,也是出現過反覆等各種情況。之所以陪讀,除了解決類似“眼面前”的短期任務,還有個觀察和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目的,所以,目前的陪讀歸根結底是為了將來不陪讀。正是因為這個目的,在陪讀的過程中,家長不能夠以“等上初中”或者“等上高中”就好了為目標,而要從一開始就主動有目標,有個計劃,準備要逐步“撤退”的,而不是“等”到什麼時候。有了這個目標,你就不會是簡單地“監督”和“陪”了,而是會在陪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哪裡,然後針對孩子的問題給些建議,然後重點地讓孩子改正,給孩子鼓勵,讓他(她)明白自己其實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 8 # 米粒媽講故事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時候我還真不是一名稱職的媽媽,不過看到孩子各方面都很棒,我很欣慰,偷偷竊喜。我家大寶自從上了三年級我就基本上什麼都不管了,學習一般都是自己管自己,生活有爺爺奶奶和姥姥來協助,所以是有時候不一定非要陪讀孩子才會去好好學習,我是這麼做的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帶孩子去外邊玩耍時遇到路上有好看的廣告圖片和短句就會自己讀幾遍這樣就吸引孩子,他就喜歡跟著讀和看,不知不覺中就會學到些什麼,我經常帶去圖書館,各大學校園玩耍,帶到有正能量和學習氛圍強的環境中去,自然而然孩子們就有了想學習愛學習的心理,還有就是教會孩子會聽課,這個也特別重要的一般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能吸收百分之八九十,課後就不用費老大力氣在重新學習了,可以有多餘的時間去預習和閱讀課外的一些知識,我帶孩子到三年級就放手了,因為很多育兒書都說放養比圈養好,我不負責的拿我家大寶做實驗,居然成功了,恰是這樣讓我覺得家長有時也不用抓的有多緊,有時候也會起反作用的 ,僅個人的看法,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互相學習。

  • 9 # 肉和骨頭

    小學六年我們一直在“陪讀”。現在孩子如全家的願走進了心儀的初中。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我們這六年的過程。

    其實說陪讀實際上是陪讀加陪伴,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方式。根據孩子在不同時期的成長特點來選擇。

    小學一、二年級是從幼兒園到學校的過度階段,孩子們由被動慢慢向主動學習轉變的過程。這個時期孩子學習內容不多,重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這個階段就需要父母完全陪讀,從身體到心裡的來陪。與孩子一起制定時間安排表,監督孩子完成。

    到三、四年級時父母的陪讀就要向陪伴來過渡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後,父母就可以用放手不放眼的方式來陪讀了。這樣還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五、六年級,孩子們已經有了較為獨立的心智,這時更需要的時家長對他們成績的認可,這是父母的陪讀就是陪伴,心裡的陪伴,理解。

    小學六年裡,父母不僅不要輕視陪讀,而且要認真對待,注重方法和各個過程的變化,這樣的話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

  • 10 # 冬日暖陽124086398

    孩子1一6年級怎樣陪讀?這個問題作為孩子的家長真的應該引起重視和加以研究。孩子進入小學,就開始了上學生涯,在孩子入學後的小學階段,作為家長,要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上。

    一是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孩子剛剛入學,什麼都是新鮮的,頭幾天可能興高采烈,過一段以後就很難說了。那麼家長就要隨時與學校或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動向和變化,以便及時糾正孩子的某些偏差。孩子的學習興趣來源於對書本和知識的熱愛。在小學期間,孩子的作業絕大多數是要求家長監督或簽字的。這時候家長最容易掌握孩子是否熱愛學習,特別是孩子在做作業或習題時,家長在督促輔導孩子作業時要不失時機的向孩子灌輸學習的好處,有文化的長處。讓孩子及早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二是養成規律的學習和規律的作息習慣。早晨幾點起床、幾點洗簌、幾點早讀以致幾點早餐,都要養成習慣,形成規律,同時要讓孩子養成嚴謹的習慣與特性。比如寫字,必須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如果孩子達不到要求,寧可撕掉也不可遷就。按時完成作業,作業在先,玩撒在後。這種習慣對孩子未來的學習非常重要。

    三是養成會思考、能思考,能獨立思考的習慣。孩子在做作業時,儘可能的要求孩子獨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難,要讓孩子把當天的課本再進行復習,並回憶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什麼?內容有那些?重點是什麼?這樣複習與回憶,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回憶與思考的習慣。

    四是讓孩子學會自己關注重點。對孩子在學校的每一次考試,要求孩子保留好試卷,並把每一次考試中做錯的試題,單獨用筆記本記錄下來,為什麼會錯?找出原因後,再讓孩子就有關重點進行強化訓練。這樣的日積月累,會對孩子提高學習效果、提高成績都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而且也是非常好的習慣。

    當然,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習性和特點,同時還有男孩和女孩的差異,有的孩子喜歡文,有的孩子喜歡理,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一些特質和特點,讓孩子盡情的發揮好自己的特長,讓孩子盡情的享受學習的樂趣。最終讓孩子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是我們的初衷。

  • 11 # 許諾6689

    說起陪讀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家都正常上班,沒有完全陪讀。我和老公誰有時間誰就管孩子,爺爺奶奶只負責接孩子,為了一個小孩,家裡人都忙活。我們主要是晚上陪孩子學習。在小學階段我們是這麼做的:

    一二年級主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規範書寫。每天回家先寫作業,根據作業量,規定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之內完成作業,堅決不能養成寫作業拖拖拉拉,邊寫邊玩的毛病。我家孩子剛開始寫作業特別墨跡,我就想辦法改正她的毛病,私下跟老師聯絡了,老師說在規定時間內寫不完不要讓她寫了,到了學校我批評她。有一次她沒在規定時間內寫完,我堅決不讓她繼續寫,到了睡覺時間就要去洗漱,她可憐兮兮的說媽媽,求求你,給我一次機會,下次一定快快寫,今天不寫完老師要批評。當時的可憐樣,現在都記得。在以後寫作業基本上都是自己一放學立刻去寫作業。同時一定要注意孩子寫字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及時糾正姿勢,一旦養成習慣很難改。 這個階段孩子的作業少,可以上一些興趣班。 三、四年級已經基本適應學習生活,學習基本上自己就能搞定,家長注意培養孩子養成預習複習的習慣。學習之餘可以多讀一些課外讀物。

    這個階段有的孩子已經在興趣班學的很有成就了,可以參加一些校內校外的演出,也更自信了。

    五六年級的孩子,更願意有自己的主見了,有時候會和家長頂嘴,會反抗了,這個階段的孩子也開始躥個子了,家長會發現孩子一放學總說自己太餓了。這時要注意孩子的營養和鍛鍊。學習上也面臨著小升初,家長要跟孩子多溝通,吃飯的時候孩子總是願意多聊聊學校的事情,家長從孩子的對話裡能更多的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多鼓勵,少批評。這樣孩子才願意跟家長聊天。

    這就是我陪孩子度過小學六年的一些體會。大致就是這些吧?!很多事情現在想起來就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啊!

  • 12 # 職場雙寶媽媽

    孩子在小學階段,父母應該這樣進行陪讀。

    一、以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作為重點中的重點。

    孩子剛從幼兒園升上小學一年級,這是孩子正式步入學習文化知識的第一個轉折點,而且是奠定文化知識基礎的基石。特別是語文知識的學習,重點是在學漢語拼音上了。

    如果孩子在一年級學拼音時,基礎打不牢,會導致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很吃力,嚴重的會產生厭學心理。

    二、在以後的年級中,父母只要幫助、輔導孩子解疑答惑就可以了。

    經過一年級把基礎打牢固後,在以後的學習中,孩子就會輕裝上陣,學習起來很輕鬆。這時,他們已經不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跟進了,我們只需要在他們有不掌握的新知識點時,給予他們解疑答惑就好了。

  • 13 # 夜臥聽風雨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是習慣性陪讀,簡單的說就是自我的一種心裡安慰,“啊,我陪讀了,我盡義務了,我這麼付出,你就應該好好學習,就應該學習成績要好”,可是很多時候都不盡人意。自古有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時期,正是各個方面打基礎的時候,也是樹立人生長遠目標的時候,如果不能培養出興趣,一味的因為家長的陪讀而讀書,恐怕到了後面的叛逆時期就更加難辦了。所以小學時候的家長陪讀,應該更傾向幫助樹立良好的人生夢想和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擁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追求過程比追求結果更重要,擁有了美好的品質,結果一定會是好的,萬事盡頭終將如意。

  • 14 # 搬書回巢

    孩子上小學時,家長應該根據不同年級進行陪讀。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真叫陪讀,坐一旁陪著。

    這有多方面原因。有的因為孩子認字不多,在學會認足夠字之前,那就得隨時幫孩子讀題。

    有的因為孩子還沒有養成寫作業的習慣,坐那裡喜歡玩筆、橡皮啥的,這時有家長在一旁盯著,速度可以快一些;早些寫完就可以早點兒去玩,這種激勵會讓孩子以後加快速度做題,慢慢養成高效寫作業的習慣。

    另外低年級時有一些作業需要家長配合,比如背誦段,要求家長監督背完後簽名。

    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的,真有的孩子特別自覺,從頭到尾都不需要家長陪就能自覺完成作業的。遇到這樣的家長就偷笑吧。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不用時刻陪著,但要幫助孩子練習時間管理。

    比如做作業前先估計一下需要多長時間。寫完後看看誤差是多少,慢慢調整。鍛鍊一段時間後,老師留完作業,孩子就能估計出需要多久。這樣孩子就可以安排讀書、做遊戲的時間了。

    學習終究是要靠孩子自己的。而學習好的所需的一個重要能力就是時間管理,所以家長要幫孩子及早進行這樣的鍛鍊。而且孩子也能從這樣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明白自控力的重要性。

    第三階段:五、六年級的時候,家長主要是後盾和資訊收集者。

    比如找一些練習題,尤其是提高性的。瞭解小升初的政策動向,檢視哪些學校有考試機會或者可以投遞簡歷。

    上面的年級分段並不是固定的,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提前進入下一階段,也可能需要延長某個階段。總之,要看孩子的自覺程度和接受程度。

  • 15 # 揹包包大人

    為什麼要陪讀呢?陪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是數學老師,他家閨女上小學第一天,就給孩子鄭重地交待:“寶貝,你不要以為有個數學老師爸爸,就有了依靠。你要靠自己,認真聽課,不會的問老師,不要回家等著我給你講。”他在家真的不給孩子輔導數學,最後這孩子小學畢業一路上好學校。

    家長不是不管孩子,而是要正確的管。天天陪著肯定不是好辦法,陪得越多孩子的自覺性越差。一旦你因為某些原因陪不了,孩子的學習就直線下降。那應該怎麼做呢?

    一年級開始,重點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小學跟幼兒園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學習的目標性增強了,很多要求對孩子是強制性的,這需要孩子有一個適應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孩子兩週不去幼兒園,一點關係都沒有,不存在跟不上學習的情況;但孩子要兩週不去小學,很多內容就跟不上了,必須想辦法補上。中小學每天都有新的學習內容,每天都差一點,就會越積越多,最終壓垮孩子。所以家長最重要的事不是陪著孩子,而是監督孩子每天完成學習任務。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列一個清單:回家第一件事一直到上床前最後一件事,讓孩子對照清單檢查,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等孩子過了習慣養成的階段,做事有自己的規範了,家長可以適當放手,檢查孩子的結果就行了。

    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幹,幹得好壞不重要,先養成自己乾的習慣,不要像幼兒園那樣很多手工都需要家長代勞。小學生的能力比幼兒階段要強太多,他們完全有能力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

    還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良好的聽課習慣的養成,這需要跟老師及時溝通,看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問題要趁早解決。

    這是一個不學習就永遠落後的時代,家長自身也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全部陪著孩子?讓他們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什麼事情都要家長盯著,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主性,成人後肯定要你操一輩子心。

  • 16 # 林老師講作文

    陪讀是一個略顯沉重的話題。

    偶然看電視,播的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一期。故事的主角是一對母女,女兒從河南來上海求學,母親是全職陪讀,因為女兒學習很辛苦,又在長身體,所以母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操持女兒的一日三餐。民以食為天,透過故事講美食,有濃濃的人情味。可是在這個故事裡,我品到的卻是另一番味道。

    母女倆來自河南某個小縣城,女兒從四歲開始學琴,一路風吹雨打,靠著自己的刻苦與努力,被上海的一所藝術學校錄取。這是一個培養演奏家的搖籃,也意味著女兒的命運得到了改變。看到故事中的小女孩在禮堂的舞臺上拉著琴,媽媽的臉上泛著欣慰而自豪的光芒。

    故事裡講,為了孩子,家裡的生活一直比較節省。因為孩子開銷很大,父親要一直在外打工,母女倆來到上海四年了,父親卻一直沒能來看望。母女倆租的小屋面積只有十幾平米,陰暗而逼仄,廚房和衛生間是四戶共用的。可以看得出來,母親非常節省。但是在吃上,母親卻十分捨得,節目中播放的就是母親正在為女兒做紅燒肉,這是她剛剛從鄰居處學來的手藝。

    在飲食的背後,透露出一箇中國普通家庭的狀況。一家人的生活幾乎都是圍繞著女兒。父親在外打工為了家庭與孩子,母親全職陪讀也是為了孩子,這個三口之家,孩子的成長成了唯一的方向。

    前兩天家裡要改個櫃子,找了個裝修師傅。跟他聊天知道,他是安徽人,來北京做裝修有十幾年了。他說,他的老婆從沒有出來工作過,一直在陪孩子讀書。從小學一直陪到現在,孩子已經高二了,他說,快熬到頭了。說這些的時候,能聽見他心裡的嘆息聲。

    看著裝修師傅,好像就看見了那對上海母女的丈夫、父親;想到那對母女,就好像那個家裡唯一的男人,就是眼見的裝修師傅一樣。

    裝修師傅說,像他這種情況,他們老家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家庭,孩子去哪上學,就把原來的房子賣掉,再去上學的地方買。這種因為陪讀而家庭分割的情況在中國絕不是少數。很多在北京工作卻無戶籍的人,即使有些都已經買了房買了車,都因為孩子最後無法享受到北京的教育不得不選擇離開,但又迫於現實,一個繼續留下賺錢,一個回家陪讀。誰留誰走,不是一道選擇題。

    說到這裡忍不住想對那些呼籲“教育孩子父親不能缺失”的教育家和兒童專家說句話,大道理講得再正確、再深刻,面對中國這種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實,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沒有?能不能少向下吶喊,多向上諫言。中國家長太苦了。不要再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了。所有的選擇,都是一種妥協的結果。不然,又能怎麼辦呢?

    我從來不否認,一個良性的家庭關係裡,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沒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就不會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在教育子女上也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可是,在一個三口之家,面對家裡唯一的一個孩子的成長問題。強調夫妻關係,在現實面前,有時候顯得無力而又無耐。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養育孩子首先應該做好自己。可如何做好自己呢?當一個父親領著自己的孩子出去玩,看到其他孩子穿的、用的都是各種名牌,換成是你,你會怎麼想?你還會覺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嗎?當講出那些“教育名言”時,不會心虛和自責嗎?

    一個教育專家在一次講座中講到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作為父母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外圍環境,一個孩子再努力,恐怕也難改變命運。這句話如果單摘出來,所有的人都會舉起反對的大旗。孩子能不能成才,七分內力,三分外力。可是,為什麼所有的孩子家長,打破腦袋,用盡關係,不計價錢,也要進名校,進重點校,難道說這些孩子的智商都那麼高嗎?

    河北的衡水中學,被稱為高考的兵工廠。有一次我問一位當地的朋友,為什麼衡水中學那麼厲害。朋友反問我,如果把整個河北的好學生都籠絡過來,如果採用不停做題這種題海戰術,如果吃飯、睡覺的時間精確到分鐘,你說厲不厲害?

    厲害,真的厲害。厲害到面目可憎。

    不僅如此,還有更厲害的,除了升學率高,這所學校的學費也高啊。

    說到底,家庭在教育上所有的物質投入,都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有更好的選擇。

    當一對經濟條件很普通的夫妻付出所有的努力,吃了所有的苦,也希望為給孩子提供好一點的環境時,他們也無非也是希望孩子以後有更多的選擇。

    我相信,沒有任何父母會願意與孩子分離,孩子從母親肉體的分隔,是幸福,孩子與父母空間的分離,是幸福交織著痛苦,而最終的分離,是痛苦。可這就是人生,是愛的輪迴。

    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晚上陪她讀一會書,講一個故事,表面上看樣,這是透過早期的親子閱讀來啟智,可實際上,我是怕在以後沒有時間陪她,沒有辦法和她在一起啊,趁她還小,趁我們還不用為了她的教育問題對外界妥協的時候,能多一點時間在一起,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區域性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