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左
-
2 # 皓瑋馮建華
崇禎帝如落入李闖王手中,結果還是一樣即死,李自成還是滿清消滅!
理由一,崇禎朱由檢性格決定如果被浮虜,也不會與李自成共享天下,李自成起事之初欲意晉地自治,崇禎奉"天子守國門"死也不從,如果落到李自成手裡,剛愎自用的性格,天子的顏面,我猜朱由檢不會苟且偷生,委曲求全的!而李自成也絕不會放任朱由檢自由臥側。
其二,李自成能力不足以一統中國,也沒有雄心!因明政府取消驛站李自成斷了生計而揭杆,劍指政府官員,清君側,豈料民怨早已積重難返,應者聲勢浩蕩,而闖王毫無全域性考慮,稀裡糊塗即攻下北京城,滿腦混純不知所以然……
所以不管崇禎吊歪脖樹還是落農民手裡,歷史的程序不會變。
-
3 # 風的導航
謝邀。關於李自成會不會殺崇禎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會,因為,明朝滅亡後,史學家對崇禎帝和闖王褒貶不一,有些關鍵問題一直到現在也是諱莫如深,就是關於李自成和崇禎是否有私下對話。李文治老先生解放前就一直研究這個問題,吳偉業,計六奇和谷應泰等人談到這個問題都是膚淺的一筆帶過,但是給我們的啟示應該有過,這裡面提到一個關鍵人物,就是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太監統領二十萬兵馬的(杜勳)只有戴笠和吳芟做了比較詳盡的載謂:闖復令杜勳求成,莫敢奏,內侍微言之,上召入,勳言:李欲割西北一帶,赦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因勸上如請為便。帝推御座仆地,朕即定計,有旨約封。所以由此看來,雙方還是有意和談,李自成想做一方諸侯,崇禎只是撂不下面子,大臣也沒有人肯為此背鍋,因為當年陳新甲之事,眾臣記憶猶新,崇禎親自制訂的和女真人議和,最後推卸責任,殺了陳新甲。遲疑不決是崇禎最大弱點,李自成評價崇禎勤以為政,眾官貪腐無度。後來發現的崇禎18日手諭(在與他談)更讓我們知道崇禎梅山上吊的前幾個小時也許還在考慮議和之事,不過由於崇禎的猶豫錯過時機,因為杜勳已經出城了,再沒有人為他辦理此事了。所以,就看李自成對待崇禎的兒女,真的俘獲崇禎也未必會殺他。崇禎八年(1635年)李自成攻破鳳陽,也就是朱元璋龍興之地,定為中都,在明朝享有特殊地位,李自成燒燬了朱元璋的皇陵享殿和出家的龍興寺,挖了朱家祖墳,據明時資料(寶頂被穿一穴,不知深淺,地方官多諱言之)此事傳至北京,崇禎為之哭告太廟,下詔罪己。李自成還挖了一次明顯靈,所以李自成挖了兩次朱家祖墳。崇禎也不是好惹的,因為,李自成老家是陝西米脂縣,在崇禎十四年,密令陝西總督汪喬年刨李自成祖墳,斷其龍脈。汪喬年命米脂縣令邊大綬在米脂李家站開始了行動,傳說李自成先祖幕內有一個黑碗,花重金終於找到,《筠廊偶筆》記載:幕內盤踞一條白蛇,長尺二寸,頭角已成龍形,初見人,首昂起三寸,張口向日,只一眼,遂被殺之。巧合的是當時圍攻開封的李自成,被守將陳永福射瞎一隻眼睛。這只是傳說而已。
-
4 # 太極雲飛揚
要看農民軍裡有沒有高瞻遠矚之人了,據說李自成本來沒有打算逼死崇禎皇帝,只是想來個城下之盟,封個西北王好回家光宗耀祖。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我估摸著李自成後面有高人,李自成不會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在聽封后退到陝西西安,休養生息,來一個坐山觀虎鬥。讓崇禎皇帝跟滿清死磕,等到他們兩敗俱傷才出手,如果崇禎皇帝死了,就打著為皇帝報仇的旗號,消滅滿人。如果崇禎皇帝贏了,也元氣大傷,李自成打著“均田地”的旗號發兵乘機奪得大明江山。
-
5 # 立志成蟲
題主給李自成出了大難題哈,在那個封建帝王時代,任何人都不願也不敢背弒君的罪名,即使那些篡位的野心家殺了皇帝也不敢公開承認,都會宣佈皇帝有其他死因的“官方說法”,要找替罪羊背黑鍋的。李自成這個人雖然目光短淺,政治水平不怎麼樣,但是面對“真命天子”他也未必敢胡來,大順軍的那些人拷掠發財個個厲害,真面對皇帝只怕也是膽怯的。最好的辦法是李自成背後指使謀殺崇禎,對外宣佈可以宣佈崇禎是病死的,或者是被他身邊的親信給害死的,再不就是崇禎潛逃了,反正“官方說法”李自成本人絕對是與此事無關的
-
6 # 41195449688
。如果崇禎不死,再落入農民軍手中、歷史那將改寫、不是現在板夲,歷史有其必然性,世紀中有昌盛的吋期,也有哀敗的條件,不然的話從盤古開天地到現代,不就是一成不變嗎,所以人類的進化社會發展,科學的進步都有其必然性,作為社會組織中一員一個家庭,如果人不自作死,去找外遇浪蕩賭,那麼一組織一家庭就不會敗落。謝謝。!
-
7 # 徒步說史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已經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遍地狼煙中,明思宗朱由檢帶著心腹太監王承恩一起登上了煤山。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咬破手指用血在衣襟上給李自成留下了簡短的遺書,又披髮遮面以示無顏在死後見列祖列宗之意,然後在壽皇亭上自縊身亡。太監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自縊身亡。自此,統治中原276年的大明王朝滅亡了。
題主的問答題目是,如果崇禎皇帝沒有自縊而死,而是落入農民軍手中,會有什麼結果?
小可認為會出現三種結果,由於小可並非科班出身,只是對歷史感興趣而已,說的不對還請各位海涵。
其一、李自成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明或可中興
李自成原來是陝西商洛某驛站的驛卒,後來因為驛站裁撤導致吃不上飯萬般無奈之下加入了舅舅高迎祥的起義軍隊伍。作為一個土的掉渣的農民,李自成也許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夠打入北京城,推翻大明政權。他沒有這個野心,也沒有這個能力。儘管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城,也在西安建立了大順國,自封為大順王,但是卻始終沒有稱帝。從這一點上看,李自成是沒有打算取崇禎而代之的。即使在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兵臨城下勝券在握之時,李自成仍然派出代表試圖與已然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議和。在崇禎皇帝拒絕議和之後,才揮師攻進北京城滅了大明。
也許崇禎帝有過議和或投降的想法,但生性多疑的性格讓他失去了最後的機會。而且,在這方面李自成的農民軍也的確做出過讓崇禎感到恐懼的事情。明崇禎十四年正月,農民軍攻陷河南重鎮洛陽後,俘虜了崇禎皇帝的親叔叔福王朱常洵並將其煮食(後經歷史考證福王系被殺無煮食一事)。崇禎皇帝獲悉後大驚失色,而且,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曾經在明十三陵挖掘過朱氏祖墳。按李自成對待明朝王室的做法來看,崇禎認為自己作為亡國之君的下場一定不會比福王朱常洵更好。
如果崇禎皇帝不死,才疏學淺的李自成極有可能會藉助崇禎皇帝的威望來管理國家。即使崇禎皇帝真的甘心做一個傀儡皇上,而以農民、城市貧民。手工業者和沒落地主為主流的農民起義軍,在能否管理好大明朝以及如何任用、管理大明各級舊官吏和如何保證國家健康發展等方面都將面臨巨大的難題,恐怕李自成是沒有這種能力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崇禎皇帝借各路勤王部隊來驅散李自成的農民起義隊伍,或透過封李自成為西北王等方式招撫李自成。使自己能夠重掌大明江山。從此後重賢臣、遠小人,施行仁政和德政,則縱使不能實現大明中興,至少也可使大明朝得以延續若干年。
其二、大清入關勢不可當,但會無限期延遲。
大明是統治中原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抵抗外族入侵對於漢民族來說是唯一一個可以放下擱置爭議、共禦外侮的理由。韃子入關對整個中原的百姓來說都是一件極為可怕的事情。如果崇禎不死,答應李自成做個西北王衣錦還鄉。則西北形勢可定,大明王朝可以暫時得到喘息。吳三桂即使心中再有怨氣也不會降清。有了吳三桂坐鎮山海關,皇太極起碼不可能在幾年內拿下大明江山。儘管朝廷腐敗,民不聊生。但是大明子民對於崇禎皇帝仍然十分敬仰,和國破家亡相比,大明百姓還是願意選擇支援崇禎和他的明朝的。1644年10月,皇太極率領殺退李自成打入北京,開創大清中原統治元年。根據史料記載,清軍入關時,滿洲八旗有四萬人,蒙古八旗有一萬五千人,漢軍八旗有三萬餘人,漢族降將孔有德等有聯軍二萬餘人,各旗包衣、外藩共計一萬人左右。對外號稱精兵二十萬。整個大清總人口約略只有大概250萬左右;而明朝可戰兵力仍有百萬,但是隻有吳三桂的一萬多關寧鐵騎是精銳部隊。在滿清入主中原的征服過程中,曾在全國各地遭到了漢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裝抵抗,滿清為報復漢人反抗,對抗清軍民發生過多次大型屠殺事件,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等;從這一點上看,大明仍然在百姓心目有很高的執政基礎。
其三、中原或現割據局面,不利中央集權
1644年,正值亂世之秋。這一年,大明、大清、大順、大西四個政權開始交替。如果崇禎皇帝被俘未死,則大明朝將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左良玉、吳三桂、祖大壽、劉澤清等朝廷官員都會擁兵自重,各路諸侯將佔據各自底盤,佔領區域重疊將導致割據勢力之間長期處於戰亂戰亂中。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武裝將繼續危害大明江山,大明恐怕會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
當然,這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都隨著崇禎皇帝的自縊和大明朝的滅亡而成為假設了。崇禎十七年十月,目無法紀、禍亂京城的農民軍在皇太極的八旗兵勇猛烈攻擊下一潰千里,大順王李自成被趕出了北京城,最終兵敗九宮山被殺。其餘部李來亨等人的剩餘部隊在堅持了20多年時間後被清兵全部剿滅。1683年,南明政權也滅亡了,
-
8 # 密探零零發
如果崇禎沒有死的話,落入農民軍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完了,卸磨殺驢。
挾天子以令諸侯,李自成從利益最大化來說,直接殺死崇禎只是解一時之怒氣,然並卵用。當時北有八旗兵虎視眈眈,南有明朝的殘餘勢力,對於李自成來說可謂內憂外患。如果李自成腦袋不秀逗的話,他就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崇禎招降南方的明朝殘餘實力,整合資源,更關外的八旗兵一決雌雄。
卸磨殺驢,如果李自成的農民軍打敗八旗軍的話,接下來崇禎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會卸磨殺驢,被李自成幹掉。
總之,在國破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崇禎的悲劇結局,與其受辱,還不如自殺殉國,還能留一個好名聲,最後崇禎做到了,也保留了自己的尊嚴。
-
9 # 歷史三日談
遠的不說,先說個近的,前幾年利比亞的卡扎菲,被美國坑死,出賣給國內的起義軍(反對派),最後不但被虐死,死之前據說還被強烈雞……奸!
由此可以看出,崇禎帝要是不上吊死了,下場只能比這慘,被起義軍分著肉吃了都有可能,畢竟,“龍肉”還是很多人未曾嘗過的東西。
崇禎帝上吊而死,恰恰說明了他是一個稱職的君王,君王死社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到了“死社稷”的那一刻,犯慫拉稀的多,乾的出來的少。但崇禎卻做了出來,還乾的不錯,死之前把自己的後宮妃嬪連同女兒,有一個算一個,統統殺光。
有必要做的這麼絕嗎?有,如果知道當年的“靖康恥”恥在哪裡的話,殺這麼幾個人,反而是為了他們好,當然,崇禎帝也必須要死的,不能像他的先代朱允炆那樣銷聲匿跡,那就只能以死報國!
因此,崇禎帝自殺是明智的選擇,落到農民軍手裡,朱元璋經常用的十大酷刑,都給崇禎走一遍,不知道他有命看到自己的死狀沒有。
打死不能當俘虜,被人剝皮、凌遲、挖心、抽筋、剜眼、腰斬、斷手、斷腳、割鼻子,不管哪一種,都是對君王的大不敬,不管哪一種,這種大保健來一套,都是給祖宗臉上抹黑的事情。
因此,崇禎必須上吊,不能把命留給農民軍折騰!
-
10 # 書劍漂零
估計會封崇禎一個王,挾天子令諸侯,沒有什麼價值
挾天子令諸侯,天子說話有人聽,還有價值,明末實力派有幾個聽崇禎的,心向明室的?
李自成抓了崇禎,不稱帝,自稱為王,李自成下邊的人還指望李自成稱帝,好官升一級呢,你不稱王,官也升不了了
招降明殘餘勢力,多數人只要給的官帽子夠大,就降了 看看明末四鎮的表現和後來降清又反正的將領來看,這些實力派更關心的是帽子,而不是什麼忠誠,不稱帝,這些人的位置也不好安排
明末反清鬥爭有起色,有激烈反抗是在清政府推行剃髮令開始的,這時王朝更替戰爭演化為民族戰爭後事情,而李自成征服南明,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留著崇禎,那些礙於忠義不好意思投降的,看見皇帝降了,咱們也降吧,大概崇禎的用處也就這些了
回覆列表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當天深夜,徹底絕望的崇禎皇帝帶著親信太監王承恩登上萬歲山,在壽皇亭中一起自盡。
假設崇禎皇帝沒有自縊而死,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呢?我認為局面將會非常複雜,下面從這幾個方面談一談。
首先,李自成不會殺掉崇禎皇帝,但如何利用他,是個難題。李自成起義的矛頭指向的是公侯和各級官吏和地方豪紳,不是崇禎皇帝。農民軍痛恨的是貧富懸殊、沉重的賦稅、地主鄉紳的搜刮盤剝,無處不在的腐敗和種種的社會不公不義。
這一點在農民軍的宣告當中說得很清楚,“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甚至賄通官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紳,閭左之脂膏盡竭。”
進入北京之後,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都落入李自成手中,他對他們比較客氣。在山海關兵敗之後,三個兒子中的一個不知道被誰殺掉,皇太子和另一個兒子失蹤,最終都死在清廷之手。
大學士魏藻德被劉宗敏逼餉時,替自己辯解說:“先帝(崇禎)昏庸無道,國家才落到如此狀況。”
結果劉宗敏大怒:“你一個書生,不到三年就做了大學士。崇禎皇帝哪裡對不起你,你說他昏庸無道?”
劉宗敏為崇禎皇帝打抱不平,越說越來氣,扇了魏藻德幾十個嘴巴,最終用夾棍把他夾死。劉宗敏的態度,可以代表農民軍對崇禎皇帝的看法。
所以我認為,李自成會善待崇禎皇帝,自己不會做皇帝,挾天子以令天下。
但是,這種操作需要相當高的政治技巧,如何安排明朝的官員?如何讓自己的部下得到應有的獎賞?如何順利實現權力的過渡和融合,難度極大,我不太相信李自成有這樣的技藝。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活著會相當痛苦,非常憋屈和鬧心,會感覺生不如死。
其次,清軍需要一個新的入關的藉口,行動可能更為保守。清廷在四月初得到北京鉅變的訊息,知道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已經死去。范文程主張進軍中原,洪承疇也建議儘快趕往北京,以防止農民軍把北京的財富全部搶走。
吳三桂被形勢所迫,投降清軍,清軍因此輕易進入山海關,一路宣揚清軍是問罪之師,向北京進軍的目的是討伐李自成,“照得逆闖李自成,戕主賊民,窺竊神器,滔天罪惡,罄竹難書。荷蒙大清朝垂念歷世舊好,特命攝政王殿下,大興問罪之師,懷綏萬邦,用躋和平之域。”
如果崇禎皇帝沒有死,清軍可能仍然會出兵,向山海關方向運動,但李自成可能不會那麼快地逼迫吳三桂,他應該也不會那麼快地投降清軍。清軍的行動可能會更為謹慎,比如首先進駐吳三桂放棄的寧遠,在那裡站穩腳跟,觀察關內的形勢,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但最終,清軍一定會進入山海關,去與各方角逐中原,只是出擊的時間會晚許多。
第三,局面更復雜,更難控制,可能形成軍閥混戰的局面如果崇禎皇帝沒有死,南方的許多故事都不會發生。吳三桂、左良玉、劉澤清、高傑等帶兵的將領會努力壯大自己的力量,徹底演變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對於來自北京的命令,會選擇與自己有力的才執行,並且會不斷地要錢、要爵位。
張獻忠等匪寇自然更為囂張,形成另一種割據勢力,各方之間不停地征戰、兼併,形成混戰局面。最終誰能勝出,不太好說。
總之,如果崇禎皇帝沒有自殺,對李自成最為有利,而天下百姓可能要忍受更長久的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