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憶殺2004
-
2 # 鯤是條大魚
1、薛仁貴是中國唐代名將,新舊唐書均有記載。樊梨花也是真實的人物。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2、貞觀十七年二月(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
薛仁貴直到貞觀十九年(645年)徵高麗時才嶄露頭角,不可能出現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
-
3 # 一念得失
首先第一個問題,歷史上薛仁貴肯定是真的存在,要不然這麼多歷史著作不可能都記載有他的事蹟,比如正史史料《舊唐書》、《新唐書》等等;以及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唐太宗李世民評價: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第二個問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所以沒有薛仁貴主要是因為時間問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冊封的,都是輔佐秦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而薛仁貴是貞觀十八年才參軍,那時天下已定,只有一些對外擴張的戰爭讓薛仁貴嶄露頭角,所以薛仁貴沒有進凌煙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組到你,謝謝。
-
4 # 晴天見雨耳聞雷
首先歷史上確有薛仁貴這人。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 唐朝初年名將,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 ,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號稱河東王)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
而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所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那麼為什麼薛仁貴沒有被列入?主要是因為凌煙閣列入的24功臣的日期是公元643年。而薛仁貴展露頭角的戰役是公元645年的一場征戰高句麗的戰場上,單槍挑落高句麗一名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才一戰揚名。所以說根本不在一個時期上,薛仁貴是後起之秀,資歷尚淺。
-
5 # 暗夜思考一方面,我們要知道,李世民設立凌煙閣功臣的初衷。
所謂的凌煙閣功臣,是在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有的已經過世,有的還活著),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唐代後來有幾位皇帝也有往凌煙閣中加過功臣影象,但那畢意是屬於後話了),用以時常前往懷舊。
也就是說,凌煙閣功臣的一個標誌性特徵就是:開國功臣。
而與之不符的是,薛仁貴雖說屬於唐初名將,但畢竟不能算是開國功臣了(薛仁貴的征戰始於李世民末期了),所以自然與凌煙閣沒有什麼關係了。
另一方面,我們就單純從時間關係上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薛仁貴沒有入凌煙閣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設立始於貞觀十七年二月,而此時的薛仁貴呢?他還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唐軍小兵!
薛仁貴真正的嶄露頭角是在貞觀十九年,在唐軍進攻高句麗時,薛仁貴所向無敵,勇猛無前!戰後,李世民(已是老年)特意召見了當時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貴,並賜他馬二匹、絹四十匹及俘虜十人為奴,且升其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
從此之後,薛仁貴才開始四處征戰、戰功顯赫的。
也就是說,在李世民設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的時候,根本就還不知道有薛仁貴這麼號人,又何來的入選一說呢?
-
6 # 禾川化學汪工
確有薛仁貴此人無疑,公元645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之時,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在公元658年44歲的薛仁貴才開啟他赫赫戰功歷程,薛仁貴帶兵突襲高句麗,他一騎當先,斬敵四百人、俘虜百餘人,取得首戰大劫。公元659年,薛仁貴率軍在橫山之上,與高句麗名將溫沙門展開生死決戰。薛仁貴身披白袍,頭戴亮銀盔、手持方天畫戟,大敗敵軍。廣為流傳的三箭定天山發生在公元661年,薛仁貴率軍與擁兵十餘萬的九姓鐵勒對峙在天山之下。薛仁貴臨陣連發三箭射死三人,敵軍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公元668年,滅高句麗金山之戰,薛仁貴率三千騎兵對戰二十萬敵軍。客場作戰,兵力懸殊。但唐軍斬敵首級五萬餘,俘虜一萬餘人,徹底殲滅高句麗主力。金山大敗後,高句麗集結最後十一萬重兵,殊死一搏。薛仁貴僅帶兩千玄甲騎兵發兵扶余城。僅用七個時辰,玄甲騎兵斬敵兩萬餘。消滅高句麗最後一支勁旅。自此薛仁貴大名威震華夏。 凌煙閣24功臣是公元643年唐太宗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此時薛仁貴還沒入伍,何來戰功立於凌煙閣之上。而薛仁貴雖說戰功赫赫,也比不上他的上司李績。論戰功,李靖,徐茂功,侯君集,劉仁軌,蘇定方等大將,他們軍功比薛仁貴大,職位比薛仁貴高,可在民間名氣卻遠不如薛仁貴。何解?這些人除了正史對他們大肆褒獎,但民間卻沒有多少事蹟,沒學過歷史的對他們不甚瞭解,但薛仁貴卻不同。薛仁貴這些事蹟都有可演繹性,民間老百姓都喜歡看熱鬧,歷史上很多類似的例子:郭子儀並沒有李光弻在安史之亂中的軍功大,但是郭子儀在民間家喻戶曉,知道李光弻倒不多。諸如此類,有的也是有很多神化色彩,並不被當時官方所認可。 總體來說,歷史有薛仁貴此人,也有頗多戰功,相對於凌煙閣上的功臣還是比不上。到了唐朝後期,連孫德昭、董從實這樣小角色都上了凌煙閣,時代因素導致了一些問題吧!
-
7 # 棲鴻看紅樓
沒有查資料,完全憑印象,拋磚引玉吧。
薛仁貴是真有的。山西人。但是妻子柳銀環、兒子薛丁山,卻不是歷史人物。最有名的“汾河灣”“薛剛反唐”之類的熱鬧故事,完全是虛構。
在傳說中,薛仁貴是在唐太宗坐穩江山、出兵遠征時,才從“伙頭軍”的草根階層逐漸脫穎而出。而在歷史上,他的主要故事發生在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時期。
再說凌煙閣,也是有的。“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李賀的詩就用了這個典故。但凌煙閣好像是唐太宗所建,在閣上懸掛了二十四幅開國大臣的畫像。
好吧,凌煙閣,側重的是開國元勳。而薛仁貴呢,大唐開國的艱苦與榮耀,他根本沒趕上。
他生得晚了,沒趕上開國。
-
8 # 阿徐說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薛仁貴確有其人,並且還是唐朝著名的白袍戰神,唐朝戰力巔峰級別的人物。至於為什麼沒上凌煙閣,當然是因為榮譽屬性不搭,凌煙閣裡都是開國功臣,而薛仁貴嶄露頭角的時候,唐朝已經建立許久,甚至權利中心有從太宗轉到高宗手裡的趨勢,他更多是軍政榮耀。
我們先來看看凌煙閣的大佬們,雖然後面陸陸續續加了許多人進去,但最為出名的無非就是那二十四位。而其中排在首位就是長孫無忌。這位作為太宗李世民的好友,一直追隨李世民,並且還參與玄武門事變,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了。而太宗對此人有過一句評價,大致意思就是我能得到這個天下,長孫無忌出力良多。
然後第二位便是李孝恭。李孝恭本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李世民就是兄弟,因為兩人的祖父就是一脈相承的兄弟。而李孝恭此人能征善戰,在李淵起兵時期做出了巨大貢獻,光一個剿滅蕭銑的功績就足夠他蔭功封爵。而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懂進退,知道自己身負皇家血脈,在朝局平穩後急流勇退,甘願當一個閒散王爺。甚至在他死後,太宗李世民不僅親自哀悼,而且還對其進行了追封,還允其進皇陵。
再比如後面的杜如晦、魏徵、房玄齡,作為太宗時期的三大文臣,他們除了都極其具有政治才華除外,也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從龍有功。
然後就是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這類的開國元勳了,甚至包括後面造反的侯君集也同樣名列其中。所以,不得不說情分真的太重要了。
薛仁貴雖然是被太宗賞識提拔而起,但其大多功績都發生在高宗時期,包括三箭平天山,攻破高句麗等。這個時期唐朝都已經經歷了太宗的穩固,國內基本穩定,唯一就是外患多了些,所以從龍之功肯定是沒希望的,所以就只有靠戰功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如果說薛仁貴在太宗李世民起兵的時候就已經跟隨的話,那估計光一項平定遼東,攻破高句麗就足夠其入凌煙閣了,當然他更有可能無法實現這麼大的成就,畢竟功高震主,他可能更多會成為程知節那般。而如果單純以戰力和功勳來排名的話,我願稱其為最強。
所以不是說薛仁貴實力不足以進凌煙閣,而是資歷不允許。其它凌煙閣都是太宗同時期出名的人物,薛仁貴相對於他們來說只能算是晚輩。更別說薛仁貴的功績重在平亂而非開國。
-
9 # 再言春秋
引言
薛仁貴,這是一個在正史上和藝術作品中,都近乎“封神”的人。
歷史上,薛仁貴之勇,讓李世民都驚歎: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不管是否完全屬實,起碼能證明一個問題,薛仁貴——牛!
至於藝術作品中,薛仁貴那是一字並肩王,雖然年輕,但其地位是可以和程咬金、尉遲恭等一眾老臣相媲美的。薛家一門,給中國傳統評書貢獻出的素材那可太多了。
從薛禮徵東,到薛丁山徵西,再到薛剛反唐,薛雷掃北,薛家將幾乎貫穿了整個李唐王朝。
分析薛仁貴這個人的的確確是歷史上存在的。雖然沒有演義中那麼神,但其威名卻也可以震鑠古今。
當然了,這麼牛的人,他怎麼就沒有進去凌煙閣呢?
李世民與凌煙閣翻看《大唐新語》,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
貞觀十七年,太宗圖畫太原倡義及秦府功臣趙公長孫無忌、河間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鄭公魏徵、梁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鄖公張亮、陳公侯君集、盧公程知節、永興公虞世南、渝公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績、胡公秦叔寶等二十四人於凌煙閣,太宗親為之贊,褚遂良題閣,閻立本畫。
我們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來兩個細節。
第一,李世民建築凌煙閣的時間是貞觀十七年,此時的薛仁貴尚沒有走入李世民視角。
第二,凌煙閣裡面的人要麼是參與了太原首義的,要麼是曾經秦王府的功臣。雖然裡面也有一些人不符合這一條件,但也是比較早的加入到李世民團隊中的。
而李世民之所以要建造凌煙閣,是因為此時的老臣、功臣有很多已經過世。建凌煙閣是李世民對故人的回憶,是一種精神寄託。很
很顯然,薛仁貴不符合這一條件。貞觀十八年才進入到李世民眼簾的新貴薛仁貴,無論立再大的功,能力再強,都不符合凌煙閣標準。就算是擴招,薛仁貴也不會符合擴招標準。
不是薛仁貴不夠牛,實在是薛仁貴出生的晚啊。
歷史上的薛仁貴薛仁貴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唐太宗徵高麗的時候。
雖然薛仁貴也是名將之後,他的先祖是南北朝名將薛安都,但到了薛仁貴這一代,薛家連起碼的吃穿都無法保證。
為了養家餬口,薛仁貴開始了軍旅生涯。其實,他應該感謝唐太宗徵高麗,如果唐太宗不徵高麗,那李唐王朝就不需要急速擴充兵源。
而以李唐王朝初期的兵制,憑著薛仁貴的家境,想要入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薛仁貴非常重視徵高麗的機會:
至安地,有郎將劉君邛為賊所圍甚急,仁貴往救之,躍馬徑前,手斬賊將,懸其頭於馬鞍,賊皆懾伏,仁貴遂知名。
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
作戰驍勇、身著白衣的薛仁貴很快就被唐太宗所重視。自此,薛仁貴開始了近乎於開掛的勇者人生:冒死救李治、怒擒溫沙門、三箭定天山、降伏高句麗、脫盔鎮突厥。
可以說,如果中國歷史名將中,搞一個勇武排名,薛仁貴進入前三,當是沒有爭議的。
結語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唐太宗遠征高麗,讓薛仁貴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薛仁貴也不負唐太宗厚望,以勇武建立功勳,那些年裡,薛仁貴就是一個不敗的象徵。高麗人也好,突厥人也罷,沒有人不畏懼薛仁貴之勇猛。
-
10 # 歷史吐槽機
功名待寄凌煙閣
還是先說了冷知識吧,其實關於凌煙閣很多現代人都有個誤會,覺得在裡面只有唐太宗欽點的開國二十四功臣,之後唐朝所有的社稷重臣都不再有資格進去。事實上終大唐一朝,那裡面留下的功臣畫像足足100多人。
所謂凌煙閣本是長安城太極宮西南三清殿旁的一個偏僻小樓,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比較喜歡跑到那裡獨處躲清靜。多次憶往昔崢嶸歲月後,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命令閻立本繪製了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畫像於閣內,從此孤獨的帝王時時於此感懷歲月無情。
其實李世民這個創意有點抄襲的意思,漢光武帝劉秀就有云臺二十八將的典故,只是名聲不算太大。更早之前西漢宣帝有感於匈奴歸降,在麒麟閣也留下11位功臣的畫像,而且宣帝玩的比後人還花花,第一功臣霍光連名字都不寫,只尊稱“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
李世民駕崩後凌煙閣確實很長一段時間只有二十四功臣的畫像,但隨著凌煙閣的名聲越來越大,從唐中宗李顯開始,陸續不斷有新人進駐。李顯把抵抗武則天的上官儀給扔了進去,這個舉動其實有點翻案的意味。
後來歷代君王又把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李光弼等人送了進去,又有把神龍政變中立下大功的張柬之等人送進去的,隨後還有追加進去的開國功臣裴寂、劉文靜等人,蘇定方、張巡這類社稷功臣也不能少,連魚朝恩這種太監都有一席之地的。
故此唐朝中後期的凌煙閣含金量不是很高,頗有許多非常冷僻的名字,故此後世大多隻願意記第一批入閣的名臣,時間長了,也就錯以為凌煙閣上一直只有24個人的畫像。
力盡遼東不肯回該說說薛仁貴啦,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名將,但是他的故事不像評書裡那麼曲折,貞觀末年投軍後上級張世貴沒壓他軍功,給了他充分施展的舞臺。在安市城薛仁貴一戰成名,被李世民欽點為下一代名將。
到了高宗朝薛仁貴連續參與平滅高句麗與攻伐鐵勒之戰,終成一代名將,但是隨後在與吐蕃的大非川戰役中慘敗,被褫奪一切職務,成了平民。但高宗還是顧念他的救命之恩(宮中洪水,薛仁貴牆外示警),再次起復,幾經沉浮後薛仁貴在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任上病故,終年70歲。
唐高宗也算念舊情,追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並由官府提供車馬送靈柩回鄉。但意味深長的是薛仁貴的爵位並沒有追授,依然是郡公,明顯低於那票開國功臣,甚至連蘇定方都不如(蘇是國公),並且沒有給諡號。
幾人圖在凌煙閣,曾不交鋒向塞沙最後扯淡下薛仁貴沒上凌煙閣的事兒吧,如果以功勞來論的話他是有資格補錄的,李世民搞畫像時他確實沒展露頭角,但唐代宗都把與他同時期,功勞還不如他的婁師德放進凌煙閣了,怎麼看都不至於少薛仁貴那點地方。
既然薛仁貴不是差在功勞上,那就得從其他方面找原因,影響一個死人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他的子孫,別說還真有點收穫。薛仁貴的第五個兒子叫薛楚玉,在玄宗朝因為不稱職被開除了。
當然,在唐朝被開除很正常,不至於連累老子的榮譽。可要命的是這個薛楚玉還有一個叫薛嵩的兒子,這傢伙幹了件很牛的事兒,安史之亂時投靠叛軍了。雖然後來又歸順唐朝,還混了個郡王當,但背叛者的標籤肯定撕不掉,想讓後來的皇帝給你家祖宗進凌煙閣?怕是做夢吧?扯淡完畢。
-
11 # 飛將龍城
凌煙閣是顧名思義就是一座閣樓,凌煙閣建立的初衷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陪他當年打天下的老兄弟們。
凌煙閣《大唐新語·褒錫》:“ 貞觀 十七年, 太宗 圖畫 太原 倡義及 秦 府功臣 趙公 長孫無忌 、 河間王 孝恭 、 蔡公 杜如晦 、 鄭公魏徵、 梁公 房玄齡 、 申公 高士廉 、 鄂公 尉遲敬德 、 鄖公 張亮 、 陳公 侯君集 、 盧公 程知節 、 永興公 虞世南 、 渝公 劉政會 、 莒公 唐儉 、 英公 李績 、 胡公 秦叔寶 等二十四人於 凌煙閣 , 太宗親為之贊, 褚遂良 題閣, 閻立本 畫。”
貞觀17年,李世民命人在皇宮建造了凌煙閣,命著名畫家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畫像和真人大小一般,同時,又命當然著名書法大家褚遂良為畫像題字,凌煙閣建成後太宗時常前往懷舊。
凌煙閣裡前前後後共有100副畫像,但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功臣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期間繪上去的,後來的76副畫像都是後世的皇帝繪的。
凌煙閣24功臣有一多半都是當年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取得勝利的幫手,都是立下了了不得功勳。
薛仁貴當年由保劍鋒主演的《薛仁貴》可謂風靡一時,劇中薛仁貴這一人物深受觀眾喜愛。唐太宗的應夢賢臣,白袍救主,三箭定天山等劇情十分精彩。
那麼,歷史上卻有其人嗎?
翻閱史書,歷史上確有薛仁貴這個人。
不過,和電視劇、小說裡情節相差很大。
歷史上的薛仁貴聽說太宗皇帝親征遼東,正在招募驍勇的將領,於是他去見將軍張士貴,在展示了自己的絕活後,受到將軍張士貴的中肯,自此步入軍旅。貞觀十九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麗。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同時還把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看到這種場面,頓時慌亂,落荒而逃,郎將劉君邛因此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同年6月,李世民發動對高麗的決戰,在這場決戰中,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所向無敵,高麗軍看到他的勇武,士氣衰落。同時,唐軍大舉跟進,高麗軍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戰後,李世民召見了當時還是一名小卒的薛仁貴,稱讚他的勇武。
同時,也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賜給他金銀絲娟,還任命薛仁貴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來又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宮城玄武門。
從這之後,一直都是高宗李治提拔、重用薛仁貴。公元683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高宗冊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而在唐高宗期間,一直也沒有再繼續再繪凌煙閣功臣畫像。
直到唐中宗(李顯)為上官儀繡像凌煙閣,後來才開始了那凌煙閣76名臣。
倘若薛仁貴早出生幾年,早年也投入到李世民麾下效勞,可能他也會位列凌煙閣24功臣之內。再或者,他晚出生幾年,立下卓越戰功,那麼,他也可能會位列凌煙閣之列。
-
12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當然!除了薛仁貴,同時期的程咬金,秦瓊,尉遲敬德,以及宋時的楊家將,宋江,方臘等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今天我們先來說說薛仁貴。
白馬銀槍薛仁貴薛仁貴是唐初名將,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人物。薛仁貴被大家所熟知,更多的是透過「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等評書或小說。
薛仁貴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其先祖薛永為蜀漢官員,北魏時期也有薛氏封王。到薛仁貴時,已然是布衣之身,以種田為生,地道的山西農民。
薛仁貴出生於公元 614 年,一次他想將祖墳遷移,妻子對他說「男子漢空有抱負是不行的,如今國家正在用兵,你不如去參軍。等功成名就之後再來遷葬祖墳也為時不晚」。於是公元 644 年, 30 出頭的薛仁貴參加了唐朝軍隊,一代名將從此慢慢走上歷史舞臺。
當時唐太宗李世民率軍征討高麗,即今天的北韓。薛仁貴應徵入伍,白馬銀槍,衝鋒陷陣,英勇無敵,被唐太宗所賞識。唐太宗曾說「我獲得了遼東也不感到高興,我高興的是得到了薛仁貴」。
征戰四方報大唐薛仁貴隨唐太宗李世民征討高麗,便是小說「薛仁貴徵東」的故事原型。征討高麗是薛仁貴戎馬一生的開始。
三箭定天山後來薛仁貴隨軍西征九姓鐵勒部,適時鐵勒部擁兵 10 餘萬佔據天山,據險自守。唐軍到時,鐵勒部派數十位驍勇善戰的騎士到陣前炫耀武力。薛仁貴出馬連發三箭,三名騎士應聲而倒。鐵勒部於是大驚,唐軍掩殺,取得大勝,此乃是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脫帽退萬敵後薛仁貴因事被免職,後又被起用出徵。兩軍對壘時,胡人詢問統兵大帥是誰,唐軍答是薛仁貴,胡兵不信。於是薛仁貴騎馬向前,脫下頭盔,胡人見果是薛仁貴,於是拜服四散逃亡,唐軍乘勝出擊大破胡人。這就是薛仁貴「脫帽退萬敵」的故事。
薛仁貴還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故事,如「神勇收遼東」,「良策息干戈」,「仁政高句麗」等,戎馬一生,東征西討,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
緣何未進凌煙閣?那麼問題來了,薛仁貴作為大唐名將,為大唐東征西討,為什麼沒有進入凌煙閣?
凌煙閣是唐太宗為了紀念跟隨自己征戰天下的開國功臣和「玄武門之變」中的參與者,在皇宮三清殿旁的一座叫做凌煙閣的小樓上,讓閻立本畫 24 位功臣相貌,真人大小,面北而立。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公元 643 年所立,而此時出生於614的薛仁貴 30 而已,還在家種地,其輝煌的軍旅生涯還沒有開始,自然跟開國重臣或者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沒有關係。
同時我們再來看一下凌煙閣功臣都有哪些大咖。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李靖,秦瓊,尉遲敬德,侯君集,程咬金,以及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李玄恭等。薛仁貴即便戰功赫赫,但與其上開國功臣和大唐重臣相比,還是稍稍遜色一些。
南宋宋理宗時,也有個昭勳閣24 功臣,大家所熟知的楊家將乃至抗金名將岳飛也不在其中。
名副其實薛家將中國有很多家將小說,比如楊家將,呼家將,羅家將等,當然還有薛家將。
薛丁山和薛剛都是虛擬人物,但薛仁貴戎馬一生,虎父無犬子,其後代也頗有軍事天賦。比如其子薛訥,其孫薛嵩,曾孫薛平等,都對大唐有重要貢獻,薛家將名副其實。30 歲的薛仁貴,人生開始走上快車道,從農民到國公,最終成就一代名將。三十而已,人生努力,任何時候都不晚!
-
13 # 世界人文通史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薛仁貴的功勳是非常了得,但進不了凌煙閣。因為凌煙閣24功臣是紀念在唐朝建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24位文武大臣,薛仁貴並不是唐朝的開國功臣,當然進不了凌煙閣了。
薛仁貴也是唐朝前期的名將,但他真正活躍起來還是在第二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因此不是唐朝的開國功臣,論資歷還不夠。
而且,凌煙閣24功臣的排名並不完全是因為功勳,還要考慮親、疏關係,比如排名第一位的是文臣、唐太宗的大舅哥長孫無忌,而戰功顯赫、不參於玄武門之變的武將、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就只能排在最後一位了。
薛仁貴,本名薛禮,字仁貴。薛家自南北朝以來一直是有名的將門世家,薛仁貴的祖先就是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麾下的名將薛安都,曾大破北魏的鮮卑騎兵。等到了薛仁貴這一輩時,薛家已經沒落,只能投身行伍裡去當兵。
唐朝初期,重武輕文之風盛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消滅東北的高句麗王國,多次從中原募兵討伐。可是高句麗兵力強大,而且遠離中土,氣候寒冷,因此唐朝多次進攻都沒能消滅敵國。薛仁貴是在貞觀末年才參加唐軍,所以不屬於唐朝的開國名將。
在唐朝進攻高句麗的戰爭中,薛仁貴作為普通士兵卻脫穎而出,從衝鋒陷陣的鬥將,成長為指揮部隊的將軍。唐太宗為此很高興,說自己在討伐高句麗的戰場中得到了名將薛仁貴。不過,還沒過幾年唐太宗就病死了,因此薛仁貴在貞觀年間的建樹不算大,只是一個守衛宮門的右領軍中郎將而已。
唐高宗繼位後,唐朝的開國將領相繼老去,只好提拔新人將軍。作為年輕一輩的薛仁貴才開始大放異彩。在唐高宗統治的幾十年時間裡,薛仁貴的戰功非常顯赫,先後參與了唐朝與契丹族、西突厥汗國、鐵勒九姓、高句麗王國的戰爭,均大獲全勝,成為唐朝重要的將領之一。
史書記載說,薛仁貴弓馬嫻熟,善於騎射,曾在天下腳下射殺鐵勒部落的叛軍三人,威震北狄。在唐高宗一朝,薛仁貴已是朝廷屈指可數的名將,足跡遍佈遼東、北韓、蒙古、新疆等地。薛仁貴的戰功已經超過凌煙閣24功臣中的很多人,但是他畢竟不是唐朝開國將領,所以一輩子無緣進入凌煙閣24功臣。
可惜,薛仁貴晚年最大的一場敗仗是公元670年的大非川之戰,薛仁貴的5萬大軍在青海陷入吐蕃重圍,幾乎全軍覆沒,因罪被革職。此後,唐朝徹底與吐蕃方面撕破臉,但也陷入了與吐蕃的百年拉鋸戰爭。
儘管薛仁貴也有兵敗的記錄,但他一生打的勝仗更多。哪怕到了薛仁貴60多歲時,漠北的突厥人還非常懼怕他的威名,尊稱他是薛將軍。薛仁貴與他的兒子、孫子、曾孫以及後代都是唐朝時期的著名武將,也算是滿門忠烈。可以說,薛仁貴才是將門薛家最傑出的將星。
回覆列表
貞觀十七年二月(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
薛仁貴直到貞觀十九年(645年)徵高麗時才嶄露頭角,不可能出現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
時間上來說,薛仁貴還未名聲大振時,別人已經功成名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