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歷史君

    說一個近代的看到龍的事件吧,這件事鬧得還挺大的。

    1934年的7月初的遼寧營口墜龍事件,老一輩人在營口的應該都聽過,更有甚者,沒準就是當日的親歷者。

    這件事,在《營口市志》中有記載:

    (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實際上,據說這條龍在營口出現了兩次,間隔一個月左右。

    《營口市志》裡面記載了龍第二次出現的場景,已經死掉,化成了巨型白骨。

    但是這個巨型白骨,到底是不是龍?還有所謂的角,到底是不是龍角?卻一直沒得到肯定的回答。

    肖素芹老人也是當年的親歷者之一,還有一個老爺爺後來也上了節目,還拿出了當年留下的幾塊“龍骨”。

    但是沒能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專家起初說是須鯨,後來又說龍骨是第四世紀的Mustang化石。

    結果大家都不信,尤其是拿著龍骨的老人不相信,所以當年看到的動物到底是不是龍,一直還是未解之謎。

  • 2 # 學史小作坊

    龍一直都是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因為其能行雲布雨,強大而神秘,讓人可敬又可畏,因此成了皇帝御用的代名詞。

    關於龍的傳說,民間故事中多不勝數,但多是街邊巷坊茶前飯後的閒話。比如說:2000年的黑山子墜龍事件,崑崙山龍吃人事件等等。每次發生異象,人們就習慣性的猜測事情的原委並傳播,三人成虎,以訛傳訛。最為常見的就是關於龍的故事還有外星人UFO等。

    其實,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龍的記載,除去文人墨客的談資小說,史書是比較可信的,但因受制於皇權,真假難以分辨,倒是地方誌上的記載更加值得人們推敲。

    《後漢書.五行志》中有這樣一段話,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晉書》記載,“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群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記於太宰“。

    據《舊唐書》記載,元和七年六月丁亥朔,舒州桐城梅天坡內,很多人看到一黃一白兩條龍自坡中乘風雷而起,飛行高200尺,距六里。這裡交代的很清楚,時間,地點還有飛行高度應有盡有,有理有據。

    而《太平廣記》記載,唐玄宗時期,一個叫張孝嵩的人被任命為北庭都護,在途中聽說黑河有龍作亂,設計引龍後,命士兵用弓箭將龍射殺。根據現在看來,當時應該不是龍,可能是鱷魚之類的類似於龍的生物。

    《永平府志》中,”道光十九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內,當地百姓搭棚以遮蔽Sunny,並潑水,三日後,一場大雨中消失。

    《江西通志》中也有關於光緒時期的龍出事件,“冬,十二月,龍見豐城田中,身長四十餘丈,頭似鱗,七日後飛翔挾風雨而去”。

    從這些史料來看,《後漢書》和《晉書》所記載,不是出現在宮廷就是在皇帝身邊,很可能是皇帝為了達到君權神授的目的,故意渲染和龍的關係,迷惑百姓世人。利用龍特殊的身份維護自己的統治。

    《太平廣記》中,將軍屠龍,應該是側面反映當時唐帝國的強大。(唐朝關於龍的記載,很多是抓龍和屠龍),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詮釋。

    《永平縣誌》和《江西通志》,應該是指時局不穩,國家日漸衰落,因此多以墜龍為主。這裡例舉的只是其中個例,其他記載也可以從這兩點來觀摩。第一,皇權需要,第二,政治時局。

  • 3 # 小豬世界觀

    別說靠譜的記載,只要是記載神龍的都不靠譜。

    如果說古代人真的見了龍,極有可能是見了恐龍的化石。

    古人哪裡知道化石,百人相傳話之後,基本就把它神話了。

    所以,本人大膽猜測,神龍極有可能是恐龍的化身。

    所以,古代人說自己見過龍,是可信的,只不過他們不知道,自己見得只是恐龍化石。

  • 4 # 神都布衣

    據我所知似乎沒啥靠譜的見龍事件。

    不論是古代記載的那些所謂見龍事件,還是近代東北的兩起見龍的故事,乃至最近的“西安真龍”,現存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幾張模糊的照片。

    而傳的最有鼻子有眼的營口見龍事件,且不說發生的時間地點是在偽滿洲國時控制的區域。而且最後據調查研究,那些所謂的龍骨竟然是鯨魚的骨頭!況且在日本人的手下,還不是想咋弄就咋弄。

    任何事情就怕認真二字,這種造假的離奇事件,在世界範圍內發生過多起。二十年前,曾發生過轟動一時的英國“尼斯湖水怪事件”,後來造假者主動承認是用玩具、塑膠、木頭偽造的!

    所以說,這些“見龍”事件要想大家信服,那必須要有經的起推敲的有力證據,而不能光憑一些所謂的傳說和所謂的圖片!

  • 5 # 七追風

    《唐年補錄》中記載了一個關於“龍”的事件,非常有意思。

    和別的記載僅僅兩三句話不一樣,這個事件非常詳細,如果是編的,那作者的想象力確實很豐富。

    原文就不上了,簡單翻譯給大家。

    唐鹹通年間,舒州桐城縣善政鄉某普通百姓家,有一條青龍死在了庭院裡。當時是四月,院子裡還有曬的蠶繭。忽然之間天空黑雲籠罩,雷聲陣陣,厚厚的雲層當中似乎有什麼碰撞的聲音。

    緊接著,天空忽然下起了一陣“血雨”,嘩啦啦的滴進了院子裡。但是奇怪的是,血滴並沒有浸透蠶繭,而是聚成奇怪的小血珠。把小血珠撿起來,可以放在手掌上,稍微一小會兒,就會讓人覺得寒冷透骨。

    然後,一條龍掉了下來,它起初是在院子裡繞住了一個泔水桶,然後騰空入雲,沒過一會兒泔水就從天而降。

    後來,龍死了,掉在了院子裡。人們把龍剖開,看到它的喉嚨裡有一個“大瘡”。這條龍大約十多丈長,身子和尾巴部分各佔一半。但尾巴是側扁狀的,鱗片和背鰭和魚差不多。但是嘴邊的“龍鬚”長達兩丈,頭上的雙角也大概長兩丈。另外它的腹部是白色的,爪子上還覆蓋著紅色的膜。

    (古代有養龍的傳說)

    這條龍似乎是受傷而死,後來人們覺得這條龍太大太重,就把龍斬成了數十段,送到了官府。

    大概的記載就是這樣的,應該說,如此詳細的描述一個事件,以及龍的特徵,確實讓人感覺非常像目擊者的證詞。

    再說一個清人俞樾所記載的一個故事,也是非常的詳細。

    平望鎮的西邊有一個名叫韭溪的地方,有一年夏天,赤日炎炎的天氣裡,忽然一聲霹靂,有一個神秘動物從天而降。這個動物不太大,也就是四五尺,牛的頭,鱷魚的身子,頭上長著角,身上有鱗片。四條腿,每條腿上五個爪子,後腿似乎沒有力氣,只能靠兩條前腿爬行。

    它身上散發著腥臭的味道,引來了很多的蒼蠅和螞蟻。人們不知道是什麼,紛紛趕來圍觀,還有些膽大的人拿竹竿捅一捅它。這個生物不太願意動,偶爾仰頭吹一口氣,味道難聞,很多人都被燻倒了。

    過了一會兒,忽然下起了大暴雨,這個生物一下子就騰空而去了。

    (俞樾《右臺仙館筆記》記載了這件事)

    這個記載也是非常的細緻,而且專門提到了身上的腥臭味,看起來更讓人相信。

    當然,這一類的記載還有。因為我們現在找不到龍的骨骼化石、活體,或者其他更有力的證據,所以大家偏向於龍只是神話傳說。

    怎麼說呢,一切皆有可能,可能只是我們還無法理解。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中國古代歷史上關於龍的記載,可真是不少,但是限於認知,這些記載大多都顯得有些神奇,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龍肯定是不存在,但是在古代,大多數人還是信這個的,因此在古籍中關於龍的記載很是不少。

    先看一個關於葉公好龍的記載。

    西漢昭帝至哀帝年間,有一個叫劉向的人,他是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的後代,劉向曾經寫過一本憶,叫《新序·雜事五》,裡面記載了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意思是說: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的圖案,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這個故事是劉向採用了舜、禹時代至漢代的史實,進行分類編撰而寫下的一個故事,葉公這個人是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出身楚國王室,他的曾祖父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而發生在葉公身上的這個故事,顯示出當時的人對龍的崇拜和敬畏,既崇拜又敬畏,既喜歡又害怕,而龍又是一種非常神秘,類似於神一樣的動物。

    史書上最早關於龍的記載是《易經》,是這樣記載的:飛龍在天,龍躍於淵。《易經》是一本關於占卜的書,只記載這麼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說龍是在天上飛的,龍可以躍過深淵,描述了關於龍的大概印象,後人關於龍也是這樣想的。

    《左傳 昭公二十九年》中有一段關於龍的對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秋季,龍出現在絳地郊外,魏獻子問蔡墨說:“我聽說,蟲類沒有比龍再聰明的了,因為它不能被人活捉。人都認為它很聰明,是這樣嗎?

    蔡墨說:實在是人不聰明,不是龍聰明,古代養龍,所以國內有豢龍氏、御龍氏。

    獻子說:這兩家,我也聽說過,但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是說的什麼呢?

    蔡墨回答說:過去有飂(拼音liù或liáo)國的國君叔安,有一個後代叫董父,實在很喜歡龍,能夠了解龍的嗜好要求來餵養它們,龍去他那裡就很多,於是就馴服飼養龍,用來伺候帝舜。帝舜賜他姓叫董,氏叫豢龍,封他在鬷(拼音zōng)川,鬷夷氏就是他的後代。所以帝舜氏世世代代有養龍的。到了夏代國君孔甲,順服天帝,天帝賜給他駕車的龍,黃河、漢水的各兩條,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飼養,而又沒有找到豢龍氏。有陶唐氏已經衰落,後來又有劉累,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事奉孔甲,能夠飼養這幾條龍。孔甲嘉獎他,賜氏叫御龍,用他代替豕韋的後代。兩條龍中一條雌的死了,劉累偷偷地剁成肉醬給孔甲吃,孔甲吃了,後來又讓劉累再找來吃。劉累害怕而遷移到魯縣,範氏就是他的後代。

    獻子說:現在為什麼沒有了?

    蔡墨回答說:龍,是屬於水生的生物,水官廢棄了,所以龍不能被人活捉。如果不這樣,《周易》就有《乾》卦初九《爻辭》說:“潛伏的龍不被使用”;九二《爻辭》說,“活著的龍在土田裡”;九五《爻辭》說,“飛舞的龍在天上”;上九《爻辭》說,“伸直身子的龍有所悔恨”;用九《爻辭》說:“見到群龍沒有首領,吉利”;《坤》卦變成《剝》卦說,“龍在野外交戰”,如果不是早晚都見到,誰能夠說出它們的狀態?

    《左傳》中的這段對話,詳細記載了龍的習性,還有關於馴服飼養龍的記載,可以說是對龍的記載最詳細,最靠譜的記載,龍是不能被人活捉的,但是可以被馴服飼養,而且詳細到誰誰養過龍,如果不是見過龍,或者飼養過龍,又有誰對龍的習性如此瞭解的呢?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在上古時代,那樣一個缺少科技、知識的年代,人類對外界事物的瞭解大多是靠自已的想像,越是上古時期,越是相信神靈,並且占卜在當時的人生活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步,遇到不明白的天象,用占卜解釋,遇到拿不定的重大決定,用占卜來決定,生老病死,也用占卜來解釋。

    雖然《左傳》中記載得如此詳細,但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多半是想像的產物,就算記載的再詳細,再神奇,也不過古人對無法解釋事件的一種推測。越是神秘的東西,記載起來越神奇。

    正是因為龍的神秘,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開始被拿來比喻帝王,《史記》中就記載了關於大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出身: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大概意思就是說:劉邦的母親有一天大湖岸邊休息,睡夢中夢見與神交合,當時雷電交作、天昏地暗,劉太公去看時,看到一條蛟龍盤旋在劉邦母親向上,於是劉邦母就懷了孕,生下了劉邦。

    這可是記載在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中了,史記一般來說就是記載歷史的真相,但是關於劉邦出身的記載,顯然是人為神化了,並不是說太史公故意神化,而是當時的人確實信這個,劉邦團體放出這個關於劉邦出身的訊息, 很快就成為《史記》的素材,當成歷史記在《史記》中了,我們現在的人看到當然覺得很可笑,但在古代,人們真的信這個。

    當然了,史書中所有關於龍的記載,哪怕記載得再真實,再詳細,再靠譜,那也不是真的,而是人們的想像,現在的科技完全證明了,沒有龍。

  • 7 # 策神歷史

    有時會令人感覺到奇怪,十二生肖中其他11個生物都存在,為何唯獨龍從來沒有人見過呢?

    真的有人見過龍嗎?

    華人有記錄事情發生的好習慣,記錄國家的事情叫做正史,記錄地方上的事情,則為地方質。在中國的很多地方誌上,都有關於龍的記載,就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關於龍記載的事情。

    營口墜龍事件

    營口墜龍事件是中國有關龍的記載最著名的事件,話說在1934年的7月,營口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有人說在營口田莊臺附近發現了一條活龍,把當地的老百姓嚇了一跳,該龍被發現之時已經是身負重傷。

    由於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人們對龍十分之敬畏,於是還搭了帳篷,用水澆灌龍。還請來了廟裡的和尚,為其做法超度。

    但沒過幾天天降大雨,人們再去看這條龍時,他已經消失不在了。這是這條龍第1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而一個月之後,這條龍再一次在營口的天空降落,甚至砸翻了三條小船和一些工廠的房子,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當時的《盛京時報》還發表了一篇“龍降釀災”文章。

    而在不久之後,人們又在營口的鴨舌島發現了這條龍的殘骸。這條龍的頭骨上有兩個分叉的骨頭,像極了的龍頭上的犄角。

    離我們最近的就是1999年的武漢磨山樹島之謎。

    在1999年6月的一天,武漢的東湖景區的湖面上突然出現了一團神秘的白霧,這團白霧突然的向磨山上移動,速度非常之快。

    霧團透過之後,人們發現林中被劈開了一條神秘的通道。兩旁將近有700多棵樹,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全部被折斷。

    事發之後驚動了當地政府,專家趕到之後也沒有能夠查明真相。而在當地漁民卻口口相傳,這就是蛟龍!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這裡的漁民就曾在東湖中看到非常大型的水生生物形狀,就跟傳說中的龍一模一樣。甚至有漁民根據那天自己見到的龍,畫了一張相,在東湖邊修了一個龍王廟,每日叩拜以求湖面平靜。

    造成如此大傷害的是不是龍不知道,而且也有猜測,可能與貴州發生的空中怪車現象差不多,是外星UFO造成。

    在古代也有不少關於龍的記載

    《太平廣記》中也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在西北的沙洲,有一條黑水河,此水經常氾濫,如果要太平的話,就要拿出貢品,在河邊好好祭祀,才能保證平安,否則就會洪水滔天。

    開元年間,張嵩奉做北庭都護衛,知道了這件事情,就讓祭祀準備牛羊肉,在河邊設下祭壇,不一會就有一條類似於龍的東西從水中躍起,向岸上游來,張嵩奉下命幾百弓箭手同時射向這條龍,這條龍躲閃不及就被射死了。

    張大人還將這條龍獻給了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表揚和更深曾粗的認可。

    《北夢瑣言》中就記載過這樣的一個關於龍的故事,在彭州蒙陽縣境內,有一個地名叫做“清流”。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水池,裡面又一條龍。在西山的慈母池裡,也有一條龍。

    這兩條龍是夫妻,每年只見一次面。書生王睿不信這個傳說,只是認為是後人新增附會,自己製作出來的故事。

    有一次秋雨之後,這個書生王睿回家,路過這個清流,發現西邊遠處的水面上雷電交加,不一會這塊雲就飄到了清流上空,就忽然停止了下雨,很多當地的百姓說,這是龍王夫妻要在一起約會呢。

    在我們的老家,老人們也有一種說法,說如何分別龍雨和自然雨,就要看這個雨是不是突然就來了,而且一點風吹草動的都沒有,就一下子來了,來的時候狂風暴雨,但是也就是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

    在下雨的時候,可以稍微注意下,龍下的雨,很快很迅速,而且下雨的時候如果有腥臭味,就肯定是龍下的,反之沒有滿足這樣的條件的雨,就肯定不是龍雨。

    其實這些事件的真假,按照現在的科學發展來說都不得而知。龍在古代便就是稀有之物,難得一見。更何況時間過了這麼久,也許龍就早已絕種了。隨著如今的環境不斷被破壞,在深海淵中可能存在著龍在不斷悲吟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大災難來臨之前,大自然會給人類提示或預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