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柴門聞犬吠666

    朱元璋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元朝末年,廣大百姓倍受欺壓,在死亡線上掙扎,朱元璋走投無路受邀參加義軍,最終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關於朱元璋時期大興文字獄的謠言,一部分產生於明朝中後期,朱元璋打擊貪官集團和權貴特權集團,得罪了很多人,這些人的後代在適當的時機就編寫出一些東西來抹黑朱元璋。還有一部分源於清代修撰的《明史》。

    為了鞏固滿族對漢人的統治,滿清幾個皇帝前仆後繼搞了上百年的文字獄,然而大搞文字獄也讓這些皇帝有了心理負擔,於是他們就把朱元璋打造成一個製造文字獄的高手,來為自己墊背。所以大搞文字獄的正是康熙、雍正、乾隆而並非朱元璋。

  • 2 # 聊齋先生

    在元順帝時期,為了鎮壓起義農民,皇帝打算從思想上鎮壓百姓,乾脆廢除了科舉制度。以為沒有文化就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就能老老實實的做個順民,這種想法也是非常可笑。但是,到了朱元璋時期,竟也整出一套異曲同工的科舉制度。

    程朱理學被認為是普世的思想觀念被官方認可,並且強迫百姓接受。這一學派的如家注本被當作學子們日常的功課以及考試的依據。科舉最後形成了固定的八股文模式,考生不得有任何一絲一毫的個人發揮,如果有,輕的趕出考場,重的則有性命危險。

    配合八股文的當然就是文字獄,很多書籍微言大義,對時事或者古人發表一些看法,這在當時是絕對不允許的,發現你有個人思潮湧動,馬上誅殺,決不留情。明朝初期最有名的詩人高啟,因詩歌當中似有所指被腰斬於街市,吳中才子被殺得快絕了種,這種控制思想隨意殺伐的舉動,只為了體現皇權的威嚴和絕對的正確性,稍有不服就送你昇天。最可氣的是,他還不許文人賦閒隱居,必須要為己所用且日夜監視,才算放心。如敢抗命,還是死路一條。

    另外,朱元璋因為有過當僧人的經歷,所以對於“光”、“禿”、“僧”、“賊”等字非常忌諱,甚至連“僧”的諧音字“生”,“賊”的諧音字“則”都不能出現,一經發現,立馬砍頭,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究其根本,還是對政權建立的不確定性,非常沒有信心,怕既得利益受到侵犯,所以才對文化思想嚴格控制。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手段殘忍了一些,然確實是一個鞏固政權的好辦法。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接連不斷地出現了文字獄。官員和士生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出了問題,因為朱元璋常常懷疑他們在文章中譏訕自己。文字獄的血腥味,使大批文人學士嚇得膽戰心驚。人們認為文字獄是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對士人特別猜忌所造成的,是文化專制的殘暴和黑暗。但也有人認為,很多文字獄其實是不可信的,甚至是偽造的。

      文字獄讓大臣和讀書人嚇破了膽,一有風吹草動就心驚肉跳。有一個叫鄧伯言的詩人經人推薦入京應試,廷試《鐘山曉寒》詩。詩中他寫道:“鰲足立四極,鐘山蟠一龍。”朱元璋看後覺得很好,當庭吟誦,激情之下舉手把桌子拍得咚咚響。鄧伯言跪在階下,誤以為自己的詩惹得皇帝發怒了,嚇得昏過去了,被人扶出東華門才甦醒過來。後來皇帝下旨讓他任官翰林,他已驚嚇不起了,找個理由回老家去了。山陰文士唐愚士為宰相李善長撰寫露布,朱元璋讀後發覺寫得實在是好,命使者飛騎召他入宮。使者誤以為皇帝召唐來是治罪的,就把唐上枷戴鎖押到京師。唐自料必死,路過姑母家時還請姑母為他料理後事,哪裡想到朱元璋其實是想重用他。

      朱元璋時期之所以有眾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文字獄,著名史學家吳晗在《朱元璋傳》中說,在和知識分子的鬥爭中,朱元璋特別注意文字細節和他自己出身經歷的禁忌,吹毛求疵,造成了洪武時代的文字獄。

      有人指出,朱元璋很注意徵儒闢士,即位前就招聚了一群士人為自己效力,即位後連頒詔書,徵辟大批士人興禮樂、定製度,充實到政府機構。但由於他出身低賤,當過和尚,在士大夫面前總感到矮了一截,心靈深處有自卑感。對士大夫來說,他們對當過和尚做過盜賊的這位皇帝從心底裡是不敬服的,並不承認他是得天命的君主,對新王朝的前途也十分懷疑,加上新王朝法律嚴酷,很多文人都不願出仕。文人的不合作態度與明太祖之間產生的裂痕,這是明初文字獄產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建立明朝的勳貴和大批武臣對朱元璋重用文士有看法,並想盡辦法進行挑撥。有人曾對太祖說:“文人鬼點子很多,往往讓人受了辱罵還不知道。當年張九四讓身邊的文人給他起個雅一點的名字,文人給他取了士誠。他哪裡知道《孟子》上說:‘士,誠小人也。’他被人罵了一輩子還矇在鼓裡。”朱元璋聽後一翻《孟子》,果然不錯,從此不管是誰的文章他就多長一個心眼,進行詳細推敲。由於他讀書本就不多,對字音字義、作詩用典一知半解,因而常常能不斷“發現”人家譏訕他的文句,於是文字獄就一個接一個地興起了。

      不過有人對上述明太祖文字獄的說法不以為然。如臺灣學者陳學霖認為趙翼及其以後學者所論明太祖文字獄案,皆系依據弘治至萬曆間野史稗乘所傳故事,其間牴牾百出,也有荒誕可笑,不可視為史實。他認為趙翼說的表箋文字獄案本身,雖然可能有其事,然謬誤失實不可輕信為真。他認為徐一夔賀表觸文字忌諱被斬、釋來複呈詩被賜死等,皆系虛構誤傳。事實上徐一夔沒有被斬,來複上詩也沒有觸怒太祖,他是涉嫌胡惟庸案才致死的。他認為明太祖並不是不學無術、誤讀表文的人,也沒有對他人的表文妄加臆測。有人因為文字獄被誅,很有可能他是涉及到了政治事件,而明太祖想剷除異己,所以故意斷章取義,羅織成獄。因為這樣的原因,文字獄在官方史書中故意不記載,而民間的野史互相轉述俗說耳談,一傳而再,致使傳說紛紜,淆亂視聽。後代研究明史的人,疏於鑑別史料,遂有誤解文字獄案者,歪曲了歷史的真相。

      如此說來,上面談到的那些文字獄是不可全部相信的。但哪幾則是真的,哪幾則是假的,或者哪幾則部分是真部分是假,這還得靠歷史學家們透過努力工作來為我們揭開謎底了。

  • 3 # 小青峰曰史

    一、文字獄的成因:統治者的自卑心理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寒門出身,曾帶領農民軍隊發動農民起義成功奪取皇位,可謂是完美的逆襲,勵志的典範。但是,自他奪取政權之後,並不是有很多大臣服他,經常明裡一套,背後一套,這讓朱元璋非常憂愁。舉幾個例子,朱元璋過去被稱為“賊”,很明顯地顯示了其身份地位地下,而自他統治明朝之後還經常能夠聽到“賊”這個字眼,這可惹惱了這位君主,朱元璋每每聽到這個字總能聯想到之前作為貧寒農民的恥辱,所以對這個字特別敏感,經常會殺掉一些無辜的大臣;朱元璋年輕時候因為家裡窮去當了和尚,所以他對“僧”有關的諧音字都很牴觸,他認為說這些話的人肯定是對他抱有譏諷之意,因而經常有不小心說出這些字的臣子會被給予懲罰,甚者會株連九族。

    二、文字獄的特點

    1.強作諧音,歪曲字義,含有隨心所欲之意

    根據小青峰上面提到的兩個例子,“則”與“賊”,“生”與“僧等等,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這些字詞都是諧音關係,往往會被皇帝解讀為另外一層意思,皇帝認為這是大不敬,是忤逆不道,這也表明當時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連天子都不能辨明是非,這該得有多悲慘。皇帝只求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不在乎臣民的感受和死活,只想著維護自己的統治,這未免也太隨心所欲了吧?

    2.任意解讀

    其實文字獄大部分很少發生於個別的敏感字詞個體上,而更多的發生於詩文上面。比如,曾經有個文官作了一首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此詩描寫的是後宮嬪妃生活,可是總會有些小人過度解讀,將這一句詩理解為宮規不嚴,皇帝統治無能,這讓朱元璋聽到了,甚是憤怒,將其作詩的人誅殺,想想就很可怕。這也開了利用文字獄陷害他人的先河。

    總結:文字獄是明朝時期的一個縮影,反映了歷史的實際情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明朝文字獄的殘酷,為後朝文化的發展埋下了禍根。

  • 4 # Crazy灬歷史

    朱元璋發動的文字獄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字獄是朱元璋在思想統治上走向極端的產物,特別集中地表現出朱元璋的多疑性格和複雜心理。

    什麼是“文字獄”?

    明初對用字的避諱很多,如不用“元”字,洪武元年改寫成洪武原年。朱元璋過分看重字詞的使用,在更多的情況下,不是出於禮儀的規定,而是出於他本人的特殊心理。有人因用了他所忌諱的字詞,而招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叫“文字獄”。明初對用字的避諱很多,如不用“元”字,洪武元年改寫成洪武原年。朱元璋過分看重字詞的使用,在更多的情況下,不是出於禮儀的規定,而是出於他本人的特殊心理。有人因用了他所忌諱的字詞,而招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叫“文字獄”。

    文字獄有多殘忍?

    文字獄的殘忍,不僅“千古所未有”,其荒繆絕倫之處,已到匪夷所思之境地。凡上奏表中有下列文辭者,皆被殺:“作則垂憲”、“垂子孫而作則”、“儀則天下”、“建中作則”、“聖德作則”,因為“則”音若“賊”,朱元璋有心病故以為是諷刺他曾為賊。

    另外的如:“藻飾太平”,被解為“早失太平”,皆處觀榜圖斬。杭州教授上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的話,太祖“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雍發也,則字音近賊",遂斬之”。有位遠方僧說來自“殊域”,太祖認為“殊”分開為“歹朱”,也被砍頭!尚有以言語得禍者。太祖微服出訪,有個老女稱皇帝為“老頭兒”,結果那一帶的居民都被抄家。有人繪一大腳女懷中抱一西瓜,貼在牆上。因朱元璋常自稱“淮西布衣”,馬皇后是天足,故被釋汙辱皇后為淮西大腳,搜主繪者不得,屠其街坊。

  • 5 # 鍋盔餅子

    1、明朝文字獄興起的原因:

    明朝文字獄是明朝時期文字獄案件的總稱。由於元朝的暴政導致中國文化思想方面遭受極大的打擊。也間接的導致明朝在思想文化領域封建文人與新王朝之間的矛盾。明朝皇帝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興起。

    也有人說明代文字獄的出現源於洪武朝的文武之爭。自立國初,明太祖秉承“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名言,開始大量起用文人,制定朝儀、典章、刑法、軍制、戶籍、學校等等規程,使得明初氣象具備,行政清明,而文人在太祖心中的地位亦因此而提高。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對皇權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其地位的提高卻引起了行伍出身的勳臣們強烈不滿。他們便尋找各種藉口加以反對,文士喜好訕謗就成為他們攻訐的藉口之一。

    在封建統治下,明朝文字獄在明太祖以至天啟帝的明朝歷代皇帝在位時期均有涉及。尤其在洪武時期和嘉靖為甚,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明明文字獄和清朝文字獄的不同

    明朝文字主要是藉機打擊一些人借文章大談國事、政治,影射皇帝;在錦衣衛和西廠的鬥爭中文字獄也大興。明代文字獄主要集中在朱元璋時,朱元璋搞文字獄,什麼“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啦,本來都是稱讚朱元璋的,結果朱元璋不懂人話,都聽得變了味,以為是在罵他。於是,朱元璋大開殺戒,殺了許多文人。明朝朱元璋的文字獄,則幾乎都是無憑無據,全靠朱元璋用他自己的小學文化陰暗潮溼地臆想,可以說是防不勝防,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明朝前期文字獄是由於皇帝沒文化聽不懂人話鬧的笑話,後期則是有目的的壓制思想,打擊“異端”。

    而清朝為加強統治,輿論管制,大興文字獄,主要是反清復明的言論和口號,凡是汙衊大清朝,為明朝翻案等語言、文字均是文字獄重點打擊物件。文字獄主要針對一些漢人。清朝文字獄是入關以來到嘉慶親政150多年間的“基本國策”之一,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大家一起搞。清朝文字獄,起因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根據或道理,差可防範與規避。你只要出反清反政府或影射清朝的人或事,基本上沒有問題。

    3、明清文字獄的相同點

    都是出於對維護統治,對世人的思想控制。只是明朝做得不成功,出現了很多的有思想的人才。清朝大獲全勝,成功的使人們不敢思想,個個都是奴才。

  • 6 # 爛柯人君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突出典型。

    他出身寒微,青年時當過和尚,又由“造反”起家。在門閥觀念、等級思想盛行的宗法專制時代,上述幾點都是頗傷大雅之事,因此,朱元璋雖然一再彷彿十分不在意地宣稱:“予本布衣”、“聯本農家”,但內心深處始終澘藏著一種自卑感。

    由此生髮出一種無比敏感的忌諱,而忌諱的矛頭下意識地指向文化水平遠比自己高明,又“善譏訓”的文化人,於是,大批儒生士大夫因文字而遭飛來橫禍。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為海門衛官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之語;北平府學訓導起伯寧為都司作《賀萬壽表》,有“垂子孫而作則”之詞;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知府作《賀正且表》中,有“睿性生智”等語,朱元璋把“則”都念成“賊”,以為是識諷他參加過紅巾軍,把“生”讀作“僧”,認為指他曾出家當過和尚。

    稗官野史上還有則記載:太祖嘗元タ出遊,見一燈畫一婦女,手懷西瓜,安坐馬上,馬蹄甚巨,朱元璋大怒,認為燈謎寓意指馬後(因為馬後是準西人,大腳),還朝後即下令刑官將做燈謎的土民組拿處死。朱元璋不僅鎮壓任何觸犯自身忌諱的文字,而且絕不容某些文人著文言及宮闈秘事或政治弊端。洪武年間監察御史張尚禮作宮怨詩云:“庭院沈沈晝清,閒門春草共愁生。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高帝以其能圖官心事,下蠶室死”。金事陳養浩作詩云:“城南有嫠婦,夜夜哭征夫。”“太祖知之,以其仿時,取到湖廣,投之於水"。

    朱元璋迭興文字獄、推行文化專制主義的做法,被其後繼者所承襲,明成祖朱棣從建文帝手中奪取皇位後,嚴禁建文時的主要謀臣、明初文學家方孝據的著作流行,下令“藏孝孺文者,罪至死”。朱棣還查禁大量不利專制統治的戲曲,並頒旨:“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此外,因出試題得禍,或進書得禍的,在永樂年間亦送有出現。朱元璋以文字之“過”,“縱無窮之誅”的行徑,在中國君主專制時代是不多見的。

    唐代雖極講避諱,書籍、文告中,凡遇“虎”、“淵”、“民”等字(李虎是李淵之父,李是唐高祖,李世民是唐太宗),都要加以迴避,但史箱中尚未發現唐代有觸忌諱而受重刑的記載。北宋年間,文人因文字問罪的不乏其例,如元豐年間蘇東坡繫獄,有人拿出蘇東坡的詩給宋神宗,說其中“根到九泉無曲處,歲寒唯有蟄龍知”之句,意將皇帝比喻為“蟄龍”。神宗說:“彼自詠檜,何預聯事。遂薄其罪。”可見,當時雖有文字告訐的情形,但帝王尚未深文周納,沒有因詩文得罪而大開殺戒。此外,南宋奸相秦檜對金妥協投降,惟恐人議,屢興文字,著文譏諷秦檜議和計程車人,多被降職、停官,甚至下獄,但也極少因文字得罪而被殺的。明太祖則不然,“稍有觸犯,刀鋸隨之”。

    明代文字獄的推行,還具有兩個引人注目的動向。首先,明代因文字殺人,拋棄了“刑不上大夫”的老規矩,直接施重典於大臣,不僅“誅其身”、而且“沒其家”,以此樹立皇帝的絕對威權。其次,明代君主在明代文網周納中大量使用特務手段,特務機構廠(東廠、西廠、內行廠)、衛(錦衣衛)以士人為重點偵伺物件,飛誣立構,摘竿牘片字,株連至十數人"。如上情形無不表明,中國文化專制主義到了明代已達到新的階段。

  • 7 # 小小野史

    文字獄屬於詔獄的一種,特徵十分明顯。

    罪狀、證據都是由當權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

    歷朝歷代屢見不鮮…

    明太祖朱元璋坐穩皇位後,屢次大興文字獄,許多讀書人死於非命,手段極其殘忍、荒誕,其行為有著深刻的用意:唯有這種不需要任何理由、無從辯解的殺戮,才能夠立威,顯示出皇權的絕對性,對朝野造成巨大的威懾。

    史料有記,狀元出身的翰林院修撰張信是皇子們的老師,有一次他教皇子們寫字,隨手寫了杜甫的一句詩“舍下筍穿壁”作為臨摹貼,前來巡視的朱元璋碰巧看見了,認定是張信借古諷今,嫌朝廷寒酸,怒罵道:“堂堂天朝,譏誚如此!”隨即下令腰斬張信。

    這是運用權術,鞏固皇權的一種手段。

  • 8 # 小王講史

    文字獄是指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獄事,中國曆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個人的尊嚴和威風,規定文書必須要有所避諱。

    文書避諱到明朝時既嚴格而範圍又有所擴大。

    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小家裡很窮從作戰計程車兵最後做了皇帝.他既有榮耀富貴的自尊心,又有不可告人的自卑心裡,把許多字和詞,認為是影射自己,諷刺自己。為此,朱元璋便大開殺戒,殺死了不少大臣,形成了明朝一代的文字獄。文字獄形成的絕大多數案件都是因為被懷疑影射朱元璋的出身寒微而惹禍的,這實際上是“莫須有”的罪名。朱元璋少年時當過和尚,做過盜匪,這段經歷使他當上皇帝以後十分忌諱別人提起此事。

    文字獄由於朱元璋獨特的經歷變得更大厲害

    朱元璋在表文中捕風捉影,有的地方官員,向朱元璋報告政務,由於沒有注意,把字寫錯了,也處死刑。最典型的例子是山東兗州知府盧熊,向他報告兗州政務,並請朱元璋加以指導。奏本由驛站送走後,盧熊發現寫錯一個字,把兗州的兗誤寫成袞。盧熊再三向朱元璋解釋自己的粗心大意,檢討自己的不對,可是,朱元璋一看奏本,大為惱火,把袞字又引深為滾字,認為盧熊罵他滾呢?不由分說,把盧熊殺頭。朱元璋因文武大臣的表文沒有注意避諱而殺紅了眼。

    朱元璋還規定奏事犯諱,也要受到嚴厲制裁,並把這一條訂入《大明律》中,有的也被殺。員外郎張耒碩有一次向朱元璋建議,凡是民女已許配他人,便不應該召人宮中作宮女,張耒碩在談話中講了“於理未當”,朱元又覺得在罵自己,把張耒碩當時處死。

    總結

    文字獄在明朝對知識分子的造成巨大的影響,禁錮思想,扭曲文化閉塞社會給思想文化、士人風氣帶來惡劣影響,敗壞了官場風氣嚴重束縛了人的思想,智慧和創造力。

  • 9 # 夏有涼風61

    朱元璋發動的文字獄有何特點?

    朱元璋統一全國後,是十分重視朝中的文人,令的有些武將就非常的嫉妒,就有人挑撥朱元璋和文臣的關係。

    有一天,有武將們就對朱元璋說:陛下不可過分信任文人,這些文人平時都非常循規蹈矩,但也很會譏諷人!

    朱元璋不解其意,就問:何以見得文人就善於譏諷人呢?

    武將回答:陛下還記得“張士誠”嗎?張士誠這個名字就是手下文人給起的。

    朱元璋迷惑了,這名字不挺好嗎?他不解的問?

    武將就說:張士誠被他所寵信的文人愚弄了!《孟子》書中有這麼一句;士,誠小人也。這句話也可破讀為;士誠,小人也。這是在罵張士誠是個小人呢!

    朱元璋一聽,說的有道理。就尋思,自己本來沒有多少知識,說不定文人們也會藉機諷刺自己。這樣,朱元璋就對大臣的言談和奏章就留意上了,並對大臣的言談文辭,反覆揣摩,看是不是有些地方是在諷刺咒罵他,然後就是毫不留情的大加殺戮,這就造就了明朝的文字獄。

    這個中原因,主要還是朱元璋和在意自己的出身,朱元璋雖當上了皇帝,但小時候給人放過牛,當過和尚,後來又參加了農民起義,所以很忌諱人們提起這些事情,認為是一種恥辱,和自己的皇帝身份不相配。

    因為他當過“和尚”,而和尚明顯的特徵就是光頭,所以“光”、“禿”這一類字眼對他是犯忌諱的。和尚又稱“僧”,所以僧這個字也覺得刺眼,連同音的“生”也犯忌諱。

    朱元璋參加的紅巾軍,被地主階級罵為“賊”、“寇”推而廣之,連與“賊”字相近的“則”字也犯了忌諱。有很多官員不知道朱元璋的這些忌諱,糊里糊塗的就把腦袋掉了。

    朱元璋“文字獄”的特點,除了懷疑諷刺他的字或諧音、或近音犯忌諱外,還有就是“諧義”犯忌諱。如有位就“徐元”寫了個《萬壽賀表》,裡邊有句“藻飾太平”就被朱元璋理解成“早失太平”。

    這樣一來,官員們都害怕了,字義相同要殺頭,字音相近也要殺頭,後來掌管禮儀的大臣向朱元璋建議說:臣子們不知道什麼字應該避諱,能否指定表格,讓臣下們遵守,朱元璋採納了意見。

  • 10 # 古今通史

    “文字獄”無異奴性催化劑,各朝各代程度不同而已,李唐相對寬鬆,其他各有千秋。

    簡單說,老朱興文字獄多與個人攻擊有關,比如老朱的出身、老朱曾經的職業、老朱的髮妻、老朱的後宮等等,之所以稱之為文字獄是因為無論作者有沒有這層意思,只要犯了忌諱就會死掉。所以為了保命,官員們大多比較忌諱,京城高官們少有“中標”,多是外放官員同樣的錯誤,在不同的人身上犯了很多次,結果都被幹掉了。

    老朱一樣具有門閥思想,在意自己的出身,否則就不會想到與朱熹攀親,無非是想要個光鮮的身份做依託。其實類似“我本淮右布衣”,雖是自信、自豪的一句話,但老朱也有自卑心理。這種話老朱自己是沒少說,但是僅限他個人感慨呦,別人說了他就會懷疑有揶揄的成分。

    大清文字獄的特性是凡有不利族群統治,必須從重法辦,程度、手段和範圍遠超大明,兼有禁錮思想的作用,其實雍正帝所說所做都挺靠譜,但是大清其他皇帝就沒有他這份淡然和自信了,乾隆帝剛上臺就遣人廢版,這是比較跋扈的做法,意思就是解釋什麼,不服凌遲。

    大明也好,大清也罷,文字獄的出現都源於心態上的不自信,一是針對個人,二是針對政權,在封建社會環境下,如果查實的話,論罪並不算過分,但是不分青紅皂白就法辦的話,冤案就太多了。

    尤其大清治下的文字獄,當時的文人感嘆,毫不誇張的說,只要寫了東西,牽強附會之下就沒有查不出錯的。

    比如: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大概意思就是有朝一日我要飛上天啊!乾隆:你還是先入土吧······

    “明朝”和“去清都”,乾隆覺得用詞不當,要殺,看來乾隆帝對自己的詩詞水平心裡也是沒數,非說“明朝”改成“明當”比較合適,為什麼要“去”(除)“清都”?“到清都”才好嘛,其實“到清都”也是個死,完全可以類音解釋為“悼清都”或者“倒清都”。不過“明清”放到一起說,徐述夔確實不智。

    再以武英殿版《明史》為例,即便一字不差也能論罪,只不過是官修著作,而且乾隆是最高“監理”,沒人找麻煩罷了,相對來說大明的文字獄風險比較容易規避,腦子和記性不太好的除外,至於某些朋友說文字獄影響明代文學發展,那就有點扯了,不至於。

    老朱的忌諱有幾個字:

    則;以身作則之意。比如“垂子孫作則”這本是誇讚老朱,但到老朱嘴裡成了“賊”,這明明就是調侃我當過紅巾軍,殺掉。

    生;睿性生知,取“聰明睿知,生知之質。”也是正面意思,老朱偏要理解為“僧”,難道都是口音問題?在他看來,這明明是揶揄我做過僧人,殺掉。

    取法;取法像魏,老朱理解為“去發”,這明明是惡意影射我艱苦奮鬥的職業生涯。

    類似的還有“有道”→“有盜”,“帝扉”→“帝非”,“殊”→“歹朱”。

    “夜夜哭征夫”,影射老朱秦皇暴政,不理民間疾苦,兼之動搖軍心。說實話,陳養浩死得不冤,作為大明官員應該有點覺悟才對,當兵從軍這有什麼可說的,沒有軍人保家衛國你還有命噴天噴地?

    包括孟子,老朱也沒放過,憑什麼民貴君輕,直接把孟子的神位丟出孔廟,後來欽天監報告文曲星黯然失色,老朱也怕天罰所以又請了回來,但是孟子的著作被大刪特刪。

    到了朱棣這一代又有所延伸,比如方孝孺的著作肯定都被列為被禁作品,人忤逆,思想、讀物也不允許傳承,但此舉與其他文字獄稍有不同,嚴格意義上來講,甚至不算文字獄,其他都是因文獲罪,方孝孺則是因罪禁書,方向相反。

    其他還有蔑視正教(儒學)或教言與之牴觸的,或者怪力亂神、蠱惑人心,不務正業對學子產生不良影響的,再有就是黨爭讀物,比如孫之獬為之痛哭的閹黨著作“三朝要典”等等。

    明代文士大多自由奔放,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寫,什麼都敢幹,比如清初哭廟案,放明朝根本不是事,養成習慣以後,到清朝就是必死的結局,明朝封禁一本書,結果往往是越禁越多,讀書人就是那麼有個性,本來不知道的,聽到訊息也要抄錄儲存下來,生怕“思想”斷了根,明廷對於禁令的實施也缺乏一貫性,屬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而且倒黴的大多是官員,對官文、賀表影響較大,其他相對寬鬆。

    如果大清是蓄意殺人的話,大明就是胡亂殺人,比如《正旦賀表》、《賀萬壽表》、《謝增俸表》等等,一般來說都會恭維皇帝為萬世表率,子孫榜樣,道德楷模之類的話,“則”、“以身作則”在文意上根本沒有過失,這些詞也不是大明特有或官員自造,都是由古籍中引用而來,以前並沒有什麼忌諱,到了明朝老朱偏要理解成“賊”,這算是自己找罵吧······可是老朱沒有想過,你非要把“賊”的惡名攬到自己身上,也就難怪別人說你“以身作賊”了,你自己也變相承認了呀。

    老朱出身寒微,內心再強大也有自卑的一面,當這種自卑心理與極度的自尊心融合在一起,並賦予他天下最大權利的時候,後果不堪設想,疑神疑鬼的總以為別人看輕他,然後疑神疑鬼的殺掉很多人,說實話,老朱的文字獄大多都算得上濫殺無辜。

    .

  • 11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

    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在所有的正史裡明一代也就是朱元璋時期。在《明史》中都沒有直接表明過朱元璋曾經實施過文字獄。只是一些小道訊息說過,朱元璋在實施文字獄,但是文字預案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我們這個一定要分清楚,陳昌雲先生在《朱元璋文字獄說”的歷史真偽與傳播用意》一文中明確的指出:“歷史上的朱元璋文字獄案大多確有其事。

    不過以朱元璋這種出身的確也是應該存在的,朱元璋可能害怕天下的讀書人藉此嘲諷他。比如說他當過和尚,要過飯,造反等等,給別人放過牛,這對於朱元璋來說,這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著名的狠人,無論是工程貪官一律格殺,這種情況在科舉的時候最容易發生,而歷史上也的確發生過這種事情。所以我認為朱元璋星文字獄是真的,但是並沒有像清朝時期那麼大範圍。

    其實如果朱元璋發動文字獄的話,和清朝也無意義,說白了就是殺唄。尤其是過去的封建社會,再加上朱元璋本身就殘忍,把不聽話的全部一律趕盡殺絕。發動文字意義的根本目的就是維護統治,控制思想、鞏固中央集權。將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推上頂端,所以我認為明朝的文字獄和清朝其實都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想過,二胎的誕生可能會降低你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