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科論普
-
2 # 庸碌君學英語
你好。我是庸碌君。
科普類的書籍推薦,一般看科普類書籍都是對某一領域有熱情,好奇,才會去看科普類的書籍。因為科普類的書籍實在是很多,並且某一學科的流行科普類書籍,大多不會坑到哪裡。
以下是各學科的科普類書籍推薦:
1.物理:這個學科的科普類實在是太多了
《費恩曼物理學講義》
豆瓣評分:9.5
《尼爾斯-玻爾集》(量子物理)
不學物理看完瑟瑟發抖。
2.數學類:《普林斯頓數學指南》
豆瓣評分:9.5
《什麼是數學》
豆瓣評分:9.1
3.天文類:《大眾天文學》
豆瓣評分:8.8
4.社會學類:《走進社會學》.
豆瓣評分:9.0
5.統計學類:
《統計學:從概念到資料分析》
豆瓣評分8.2
《女士品茶》
豆瓣評分8.5
6.經濟學類:《曼昆經濟學原理》豆瓣評分9.4
7.心理學類:《心理學改變生活》豆瓣評分8.0《心理學與生活》豆瓣評分8.8《社會心理學》豆瓣評分9.0
8.哲學類:《蘇菲的世界》豆瓣評分8.5
9.管理學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豆瓣評分8.8
10.神經科學類:《認知神經科學》豆瓣評分9.2
11.地理學類:《地理學與生活》豆瓣評分9.0
12.歷史學類:《世界簡史》豆瓣評分7.1
13.設計學類:《設計心理學》豆瓣評分8.2
14.遺傳-生命科學類:
《生命是什麼》豆瓣評分8.7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豆瓣評分9.4
15.電子工程-半導體物理類:《半導體的故事》
16.科普大佬:《牛津通識讀本》豆瓣評分8.3
以上,我是庸碌君,一個希望殺死庸碌的庸碌君。
-
3 # 左養右學育兒
看科普類的書能夠協助你構成正確的科學觀,還能夠培育你的科學素養,理性地知道國際。也讓你不只懂得中國那一套應試、計算方法,還有領先於國際的科學思想。還有主張你看國際級的科普名著,而不是半吊子的著作,不然有些觀念一旦被固定了就再也改不回來了!下面給大家推介幾本:
《天才引導的程序 》
講數學的,講了十幾位聞名數學家的故事,以及他們的發現。十分經典,既有風趣的故事,又能學到許多數學知識。比方阿基米德是怎麼求圓的面積的,歐幾里得是怎樣證勾股定理的。 十分經典。
網上能夠找到
《費馬大定理》
數學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定理,與之有關的種種故事。以講故事為主,簡直涵蓋了整個數學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裡邊用淺顯的語言介紹了一些最新最現代的數學知識。引人入勝。
《量子物理史話》
國人寫的一本關於量子力學的科普書,敘說了量子力學開展程序中那些激動人心的事情。作者是一位不肯洩漏身份的奧妙人物。剛開始只是作為連載,發在論壇上,沒想到引起了轟動, 現已出書。 網上隨處可見。 內容十分豐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最後幾章由量子力學引發的對國際的考慮, 必定會讓你對這個國際有全新的知道。
《從一到無窮大》
科普書裡邊的至尊寶典,位置無須多說。
《從驚奇到考慮-數學悖論奇景》
關於數學悖論的十分風趣的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馬丁.加德納, 圖文並茂。 三思科學網站有電子版。
《數學大師-從芝諾到龐加萊》
關於歷史上有名的數學家的列傳,可謂同類中最經典的。商務印書館80年代出書的時分叫《數學精英》,現在改名叫《數學大師》,出書社換成了上海科技教育出書社。 臺灣的一個網站上有部分章節的電子版(大概有2/3吧,手藝輸入的,功德無量啊),網站名字叫阿仁的數學之家。
諧趣科學:哈佛學府的特殊風格
八怪七喇、難以想象,可是這一切卻是真的——《諧趣科學》就是這麼一本能給您帶來高興的書,它將帶領您以戲謔的眼光去看等國際上最想入非非的科學研究。
介紹了哈佛大學舉行的“搞笑諾貝爾獎”的歷屆獲獎內容。你在閱覽本書的程序中,能夠發現“腳爪感應”是一個計算機軟體程式的稱號,只要你的計算機安裝了這個程式,家裡養的貓爬上你的鍵盤,計算機就能夠馬上告訴你。你還能夠遇到在研究“墨菲規律”方面獲得突破性開展的暗地男士,他找到了能夠證明“烤麵包片時常倒向抹有黃油的一邊”的確鑿證據。此外,你還能夠了解到你所想了解的許多奧妙,比方“英國格拉斯哥的盥室的倒塌“和”浸泡餅乾的最理想方法“。
科學的程序
作者 吳國盛
本書是一部以寬廣的人文視角審視科學開展程序史佳作。它透過對科學家生平及科學發現程序生動而熱情的敘說,對人類每一次嚴重的科學技能進步在人類文明開展鏈條上的含義和價值的精當評述以及對人類在知道大自然的程序中,自身國際觀、國際觀的不斷深化的闡揚,一起,藉助很多精巧、精彩的圖片,氣勢恢宏又淺顯生動地描畫出五千年人類文明史科學開展的程序。
《動物有意識嗎?》
《圓的歷史:數學推理與物理國際》
以近乎小說的可讀性生動地描述了有關圓的歷史、文明、技能使用和科學研究。 也是北京理工出的,跟上面的是“盜火者叢書”一套裡邊的
《火星的故事》,也是
《自然規律--中蘊蓄的統一性》
本書作者以古希臘學者開篇,一路介紹了迄今為止物理學中一應重要概念的構成與開展程序。全書文字明快、知識性強,卻只涉及到極有限的數學內容,為具有必定數學與物理學基本知識的讀者,供給了引人入勝的識見。
孟德爾妖--基因的公正與生命的雜亂
這是一部人們真正期待已久的書……這部書的成功不只在於書中的故事自身十分風趣,並且由於裡德利知道該怎麼講透這個故事,還由於他的敘說的的確很超卓…
-
4 # O自由燈塔O
我自認不錯的科普書籍
1.《宇宙未解之謎》,這本書由五個部分組成:浩瀚宇宙,探索太空,奇詭太空,天外來客和神秘太陽。
2.《十萬個為什麼》我就不多說了
3.《海洋探秘》不僅告訴我們許多海洋裡的地貌,還讓我們知道了許多的海洋生物呢!有可愛的水獺,還有比30頭大象還要重的藍鯨,有可怕的虎鯊,還有致命的水母……
4.《荒島歷險》
5.《海底兩萬裡》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
6.《昆蟲後記》
-
5 # 憨哥教育
科普書我推薦梁衡《數理化通俗演義》、吳國盛《科學的歷程》。英國人丹皮爾著《科學簡史》和美國人房龍著《人類的故事》。
-
6 # 森琳媽媽愛說話
說到科普書籍,最近正好和孩子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書籍。相信很多家長都被孩子問過這樣的問題:媽媽,我為什麼要放屁?媽媽,我吃的東西到哪裡去了?……這些聽起來有些可笑又有些可愛的問題,我們該怎樣回答呢?下面這本書可以告訴你:這本書的名字叫《探尋身體的秘密》。
書中是主人公小象布克和博士老師坐飛船探尋身體的過程,以問答方式貫穿全書,配以插畫師形象可愛的插畫,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了身體的秘密。
全書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吃進肚子的食物都跑哪裡去了?身體為什麼這麼做?身體是怎麼感知世界的?
首站,飛船進入的是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嘴巴。在這裡,你會看見32顆牙齒,它們有不同的名稱和作用,而且它們還會分工合作呢。接著,穿過喉嚨,進入食道,來到消化的第二站——胃。原來胃是透過蠕動,再加上胃酸和蛋白酶的幫忙來消化食物的。然後,透過幫助身體吸收營養的小腸,隨著食物殘渣就來到了大腸,就明白了食物從入口到變成粑粑的整個過程。其中,你還會認識一種攻擊食物的導彈“消化酶”。這整個過程,讓我這個80後想起了小學時學的一篇課文,叫做《豆瓣的旅行》。
第二單元中,你會知道有些運動雖然看不見,但對我們人體至關重要,會感受到身體器官的強大。輕鬆的一呼一吸其實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個和自己拳頭差不多大的心臟是全身最強大的肌肉,因為它每年要跳動3600多萬次,卻從不覺得累;撒尿和放屁都是在排洩體內的垃圾;還有關於做夢的猜想呢。
最後一個單元講得是身體是怎麼感知世界的?從中你會知道,人為什麼能看得見,聽得到,為什麼能嚐到味道,能聞到氣味,還能感覺到疼。我們所認為的簡單的感官,其實是個複雜的執行過程,它需要身體不同部位的相互合作,才能夠完成。例如我們的眼睛,光線首先進入瞳孔,然後穿過玻璃體,到達視網膜。視網膜產生電訊號,電訊號透過視神經傳到大腦,大腦經過“計算”的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畫面。是不是很神奇呢?
每課的後面都有針對性的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你想到了嗎?還配有“一起來參與”三個小版塊,鞏固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孩子的趣味性。書中穿插的小貼士,擴充了更多的小知識。另外,書中附贈的猜迷小卡片,更是妙趣橫生。
陪孩子讀完這本書,她意味深長地說:“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放屁了?”哈哈,你的寶貝是不是也一樣問過類似的問題,把這本《探尋身體的秘密》送給他,解釋問題的同時,瞭解了身體的秘密,還會教會孩子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這本書,圖文結合的方式會引起孩子的極大興趣。
偷偷告訴你,書的最後還有下冊的內容預告喲!
-
7 # 懶貓love旅行
《天空的另一半》《演化》《偉大的海洋》《漫畫植物的智慧》《從一到無窮大》《癌症的消亡》《未來機械世界》《自私的基因》《香港方物志》《中國的掌紋》系列等。
如果是給小朋友看的話,推薦《十萬個為什麼》,和動畫片《海爾兄弟》《藍貓淘氣三千問》等。
-
8 # 手機使用者101244174669
我兒子比較喜歡《動起來吧》這種套裝的科普圖書,形式新穎獨到,好高科技啊,孩子好喜歡,結合AR知識瞭解更直觀,孩子愛上了閱讀,掌握了不少知識。
-
9 # 毛蟲趙初一手機攝影
一家之言。
成人可以讀讀《性別戰爭》,作者是位生物學家,研究領域非常小眾——動物界各物種的生殖行為。
此書幽默有趣,深入淺出。生殖行為聚焦到個體很是流氓,但將其放在種群、乃至整個自然界的視角下就變得不一樣。讀後細思深為震撼,騰起敬畏悲憫之心。
-
10 # 彭壽星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大衛系列 西頓動物記1.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指著給孩子講 2.看圖講故事 3.要重複講10遍甚至更多
-
11 # 鼓刀而歌
1.霍金的《時間簡史》,大名鼎鼎。
2.《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發展史,讀完絕對會顛覆你的世界觀。
-
12 # 作家恩出
《人類未解之謎》、《主宰人類情緒的神秘物質》、《海底兩萬裡》、《神奇的妙世界》、《溫度的百變魔法》、《驚天“波舞”》、《誰在說謊——悖論“怪圈”》、《如夢似幻的第六態物質》。
-
13 # 沉醉古詩文
就我看過的比較好的給大家推薦幾本呀
《果殼中的宇宙》《上帝擲骰子嗎》《時間的形狀》這一類是與《時間簡史》類似的物理類科普讀物,如果是讀完了《時間簡史》對物理學有更濃的興趣了,可以去看一下這幾本哦。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是同一個人出的一系列簡史類書籍。是最近特別火的一個系列。我拜讀過其中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不同於一般簡史的枯燥,她屬於那種讓我手不釋卷的型別。作者觀點深刻,對當今時代看的及其透徹。與其說是史書,更像是哲學。
《全球通史》他的特點在於全面,科學,嚴謹,分類清晰縝密。認真讀完的話會對所在的世界有一個清晰的瞭解。但是略微有一些枯燥吧。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以及《易》《春秋》二十四史等等.....如果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可以看一下這一類的,第二本以種花家,兔子和鷹的獨特視角寫了中國的近代史,還挺有意思的。
-
14 # 文以載道921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科普類書籍:
1、《昆蟲記》
2、《世界100文明奇蹟》
3、《世界100自然奇觀》
4、《世界未解之謎》
5、《中國未解之謎》
6、《世界上下五千年》
7、《100箇中國孩子的夢》
8、《走進自然》
9、《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
10、《 科學的發現》
11、《科學改變人類生活100個瞬間》
12、《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
13、《小靈通漫遊未來》
14、《“小傘兵”和“小刺蝟”》
15、《遊戲中的科學》
16、《科學啟蒙》
等等,都是兒童科普讀物。
-
15 # 靈遁者國學智慧
我們都知道,主動學習永遠比被動學習效果好,效果快。而且學習者本身是享受這個學習過程的。而被動學習,就是勞累的,不情願的。而每個人都具有好奇心,那麼就具有探索和學習的心。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就應該是每個父母的願望。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去看靈遁者科普三部曲。分別是《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這三本書。
《變化》是宏觀物理科普書籍,從慣性作為切入點開始思考的。
《見微知著》是量子力學科普書籍,從如何思考世界的存在方式和世界執行的方式來開始的。世界是確定的?還是不確定的?即使成年人,也好奇這個問題。那麼你是如何思考的,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來思考這個問題。慢慢建立自己獨立的認識世界的能力。
《探索生命》是心理學科普書籍,對於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瞭解內心世界有很多啟發性的認識。其中從意識的劃分開始,然後講意識的誕生。深入到潛意識,夢,社會性,自我認識等內容。
讀這三本書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性,和對於世界萬物探索的興趣。不說他能學多少,可以掌握其中多少內容,就閱讀體驗而言,一定是終身受益的。而且會產生濃厚的探索慾望,和科學的思考方式。極具啟發和創造性的思維,有利於拓展學習者的抽象思維。這是靈遁者科普三部曲受歡迎的原因。最適合初中,高中,大學生閱讀。小學生不行,沒有任何基礎,看不懂。所以小學生就不要看。初中開始,可以接觸,會大有裨益。
靈遁者科普三部曲介紹。
導讀:靈遁者科普三部曲:對世界永遠要充滿想象。靈遁者科普三部曲《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
NO1、
《變化》為靈遁者宇宙物理科普基礎讀物,內容豐富、敘述生動、插圖精彩。更關鍵的是該書在現有物理基礎上,有非常大的啟發性拓展。對於最基本的問題,引力,慣性,相對論,光速,時空都有獨到的看法。
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學初年級文化程度的讀者閱讀。這本書把讀者引入千奇百怪、絢麗多彩的"宇宙物理"。書中沒有繁瑣的數學描述,以當代物理前沿理論為基礎,進行了具有啟發性的探索。是一本通俗易懂,暢快淋漓的科普書籍,吸引了無數普通讀者,為他們了一扇思想之門。
句子摘錄:
1、所以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你能把我的。這就是確定的不確定性真理!——靈遁者《變化》
2、慣性大小其實和距離沒有關係。因為這是一種性質,處於引力場中的物體,都具有這種性質。你對於地球的慣性是多大,那麼對於其他星球而言也是多大。——靈遁者《變化》
3、
4、物體為什麼不能超越光速的原因是,光速是一種“束縛態”。物體無法以自身能力對抗整個宇宙能量,所以不能超越光速。——靈遁者《變化》
5、一切具有運動性質的物質,都是具有波動性質的。
6、我們的宇宙一定有知識所達不到的地方,但想象力可以。
7、物質和空間其實是一體的東西。
8、你一定要相信,時間時刻存在!
9、時間是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的應變度量。它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10、質量是物質在相對時空中的一種物理屬性。物體所蘊含能量的多少是物質質量的量度。
11、一生很短,我們億萬人的時間加起來,也不是很長。但我們不是和時間賽跑。我們每個人都是和自己賽跑。和光速賽跑。
NO2《見微知著》
《見微知著》是獨立學者靈遁者關於量子力學的科普書籍。量子力學是極為奇妙的理論,它在科學家之間引起了最為激烈的爭議和關注。從現實角度來說,它又給我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變化和進步;從科學史角度來說,也幾乎沒有哪段歷史比量子力學的創立更精彩動人。
《見微知著》將帶你做一次量子力學之旅。從愛因斯坦和波爾的EPR之爭開始,沿著量子力學發展的道路,帶你去經歷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一起思考,和大膽開拓思維。《見微知著》以極具詼諧和提問式口吻敘述了經典物理和量子力學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學從無到控制整個微觀世界的艱難發展歷程,回顧了諸多量子力學經典實驗.。此書電子版在靈遁者淘寶有售。
作者其實是在用“80後”的語言描寫量子力學與科學家們的探索,雖然這本書寫的是量子力學,但此書提出了眾多新穎的觀點。認為量子力學世界是確定的,對電子雙縫實驗,薛定諤的貓,物理場的統一,波粒二象性等都做出自己的回答。並且清晰勾勒出讓專業人士都覺得很難懂的學科的脈絡。
但作者說:“我告訴你們的不是科普知識,而是告訴你們,要學會去思考,去想象。” 這本書的出現,向我們表明,不是物理學家也可以談物理學,而且可以談這麼好。
《探索生命》心理學科普作品,是中國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創作的心理學科普作品。作品總分33章,分別不同角度,從簡單,從基礎,到深刻,解釋大腦意識。
"我對於探索的熱愛,從來沒有減少。探索生命,這是自人類誕生以來,都在拼命解讀的課題。可能你會嘲笑我,你是科學家嗎?你是生物學家嗎?……我說不是。但是這毫不影響我的探索。
12、有任何一丁點物質的存在,就證明了空間存在。
13、你想證明的東西,永遠必須在你要證明的東西之外去證明。
14、人一定要站在可以想象的地方說事,對於不可想象之事。請沉默。
15、人類一定要相信,最偉大的人還沒有出現。
16、要相信你看到的東西,但更有相信你看不到的東西。
17、上帝沒有擲骰子,人類才是擲骰子的人。他迷茫啊。
18、可以理解的矛盾,就不可怕!
NO3靈遁者心理學書籍《探索生命》
這是一個需要創新的時代,但更是一個需要"消化"和"總結"的時代。人類幾千年來對於生命的探索,足以讓我重新"整合消化",並且內省發現新的東西。愛因斯坦一直相信宇宙有統一的"力"。他一直在尋找,直到死亡。這是一種精神,一直影響著我。"
靈遁者首先回顧了關於生命的誕生,生命的起源內容,他認為探索生命大腦的意識,要從生命的起源,大腦的進化來開始認識。將意識的層次劃分為:無感覺,感覺,知覺,想象,思維。充分論證了,各種感官與意識的區別和聯絡。並對於動物的意識,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動物的意識,可以處於想象,甚至思維階段。動物有自我意識,想象,欺騙等行為。
在本書第三十三章,靈遁者提出人性10大公理,為研究心理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該思路,被廣泛評價,見於各大網路平臺。
人性的10大公理:
公理一:意識產生的生物學機理別無差別。
其他表述:此意識和彼意識無本質差別。
公理二:意識是由先天力量和後天力量共同驅動的。
公理三:生命體體徵存在時,意識時刻存在。
公理四:社會中人的意識,具有社會性。
公理五:概念性的東西,必須是後天建立的。
公理六:真偽的概念存在,但無法界定。
也可以這樣表述:人是具有矛盾性意識的,即人的意識一定有非理性的一面。
公理七:意識產生於行為之前。
公理八:記憶機制表明遺忘是不可避免的。
公理九:潛意識內容的提取具有不確定性。
公理十:從遺傳和發展角度共同來說,意識總服務於如何更好的存在。
-
16 # 薇薇和孩子
兩年前讀畢淑敏老師的《美洲小宇宙》的時候她提到了加拉帕克斯群島。它們位於南美大陸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麵上,群島面積7500多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凝固而成的13個小島和19個岩礁組成。
1835年達爾文就曾經在這裡考察, 之後他的《物種起源》就曾經提到過這裡, 加拉帕克斯群島奇花異草薈萃,珍禽怪獸雲集,被稱為“生物進化活博物館”。群島上現存有其他地區罕見的多種動物。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當時《美洲小宇宙》裡面提到了當地有一種巨大的仙人掌,它們的葉片長在很高的地方,遠看上去以為是一棵樹。跟其它地區的仙人掌完全不同。為了能抵禦當地動物對仙人掌葉片的啃食,這種高高長成了一棵樹一樣的仙人掌最終留在了當地。 群島之中有些物種在不同的島嶼上也是不同的。這裡也可以說是《物種起源》的資料支援。
在吳京平老師的《達爾文的戰爭》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事兒, 看到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在動物園看猴子, 孩子問我們是猴子變的嗎? 媽媽的回答是的。其實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 人是靈長類,跟猴子算是近親了。去年的時候就看過吳京平老師的書,科普知識在吳老師這裡變得生動有趣了。 這本《達爾文的戰爭》講述的是關於物種進化的歷史,西方人推崇的宗教是上帝創造的萬物,在聖經中也有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擁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在科學不斷進步的那個年代裡,現在很多我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情,當時是嚴重被排擠甚至打壓的。 哥白尼的日心說,跟當時教會所宣導的地心說相違背,直到哥白尼去世之後,這本寫有日心說的作品才得以出版。
對於大多數唯物主義者來講,物種進化的說法在現在已經被普遍的認同了。但在教會掌權的那個年代裡,上帝才是萬物的創造者,這一點是不容撼動的理論。當恐龍化石出現的時候, 人們不禁開始反思,如果上帝創造了萬物,又為什麼要讓它們毀滅呢?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獨具特色的物種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之前看過科普類的節目,也在《相聲有新人》裡看過張宇時講的科普相聲,很多看著高大上的學科,其實也可以用一種老百姓可以理解的、生動的、有趣的方式讓人們瞭解。
-
17 # 東霖木雨
【導語】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書單包含了目前趣味性的百科圖書,其中包含對各種百科常識以及小朋友感興趣的問題的簡單講解和介紹,相信可以滿足小朋友們的探索欲,也一定能從中找到喜歡的一本,從而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以下內容是無憂考網教育頻道為大家準備的相關內容。
1、《萬物論》
是由北京華源書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團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自然科學類書籍。《萬物論》本書共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是簡單介紹宇宙起源、結構和運動情況;第二章是詳細介紹萬物始終、結構、組成和運動情況;第三章是解釋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
書中的內容都是經過作者的潛心研究和摸索而完成的,受到人們的關注、喜歡和重視。介紹萬物運動規律,主要是讓人進一步瞭解自然界,更好地按照自然界的規律辦事,讓人類文明發展得更好。
2、《化學與人類》
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旦初。化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基礎學科。本書共分七章,分別敘述化學在人類的生存、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所作出的貢獻,例如,化學在糧食、環境、能源和人口控制中的作用。
同時,也闡述了化學對於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所作出的貢獻,即化學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新材料、新工藝。化學還將為人類的延年益壽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
3、《時間簡史》
是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創作的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88年。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
包括:我們的宇宙影象、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向左轉|向右轉
4、《從一到無窮大》
是2002年1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關於科普、科學人文的圖書,作者是G·伽莫夫,譯者、校者吳伯澤、暴永寧,該圖示的原版名稱是OneTwoThree...Infinity。
5、《萬物簡史》
這是一部有關人類科學發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普名著,科學從未如此引人入勝,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也從未如此充滿驚奇和美妙。
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湧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的活火山”
-
18 # 探索之子
推薦靈遁者先生的科普三部曲。分別是《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通俗易懂,啟發性強,適合初中高中以上學歷者閱讀。
-
19 # 讀書寫心
我要推薦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
怎麼說這本書呢,完全不是想像中的歷史書籍,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學、物理學、化學學、生物學、人類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信手拈來。來看開篇的一段:
大約在135億年前,經過所謂的大爆炸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才成了現在的樣子,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在這之後過了大約30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再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互動,就成了化學。大約38億年前,在這個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一些分子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別龐大而又精細的結構,稱為有機體。有機體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學,到了大約7萬年前,一些屬於智人這一物種的生物,開始創造出更復雜的架構,成為文化,而這些人類文化繼續發展,就成了歷史學。我書讀的少,第一次見到有人從這麼宏觀的角度,用這麼通俗易懂的語言,就把這麼多學科串聯起來,而且書後面的部分作者都在這麼多學科間來回暢遊,絲毫不見生硬。當你以為他只是在寫歷史時,他又從歷史的長河中隨手撈起閃亮的石子來,讓你感悟到人性。書的最後,作者作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預測,也許你讀了以後,會重新審視自己。
我是多寫,喜歡讀書,總想著用書中的道理解決一點兒現實的困惑。
期待與你交流。
-
20 # 一個人的江湖夢
有關科普的書籍有《昆蟲記》《世界100文明奇蹟》《世界100自然奇觀》《世界未解之謎》《中國未解之謎》《世界上下五千年》《海底兩萬裡》《馬小跳365科普系列》《中國孩子最想知道的十萬個為什麼》《100箇中國孩子的夢》《走進自然》《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 科學的發現》《科學改變人類生活100個瞬間》《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小靈通漫遊未來》《“小傘兵”和“小刺蝟”》《遊戲中的科學》《科學啟蒙》《世界100偉大發現發明》《瘋狂科學》等,適合各種人群閱讀。
回覆列表
這方面的圖書可以說非常多,只不過我們平時不太關注,所以似乎感覺並沒有很多科普圖書。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霍金的《時間簡史》就是非常暢銷的科普書,在本書於1988年首次出版之後,圖書銷售商店裡的庫存一直不足。它連續147周登上《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單,而在《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暢銷書榜單上的時間長達237周。在出版的僅僅三年時間裡,其銷量就達到450多萬冊。它還將繼續銷售超過1000萬冊,並且被譯成了40種語言,它取代了《宇宙》成為迄今為止最暢銷的科普圖書。
當然,還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寫的科普圖書,比如古爾德,道金斯,布萊恩格林,格林菲爾德,卡爾薩根,加來道雄等等。你可以按圖索驥,按照科學家的名字來搜尋科普書,他們寫的很多圖書都堪稱經典,比如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宇宙》等。
另外,國內近年來也有很多優秀的科普圖書,科技部有優秀科普作品推薦機制,其中就涉及到很多科普書。國家圖書館的文津圖書獎獲獎名單中也有科普書的蹤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優秀科普圖書評獎機制也會列出入選的書單。
以上資訊,供你參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