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知下上

    史上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是元朝的蒙古可汗鐵木真和漢朝匈奴之王阿提拉。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他是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

    匈人王阿提拉,世界上最勇敢的部落的主人,是一個時代的偉人,生來就是一個要震盪世界的戰爭狂人,他揮鞭擄掠廣闊的羅馬帝國,歐洲一度殘喘在他的腳下,一個幾乎要改變整個歐洲歷史的男人。

    拓展資料: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成吉思汗生於漠北草原。成吉思汗父親為其乞顏部酋長也速該。其名字“鐵木真”之由來,乃是因為在他出生時,其父也速該正好俘虜到一位屬於塔塔兒部族,名為鐵木真兀格的勇士。按當時蒙古人信仰,在抓到敵對部落勇士時,如正好有嬰兒出生,該勇士的勇氣會轉移到該嬰兒身上。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名遂因此而來。傳說成吉思汗出生時,手中正拿著一血塊,寓意天降將掌生殺大權。成吉思汗九歲時喪父,約於公元1170年。

  • 2 # 訥於行

    成吉思汗有一句氣呑山河的話:我要把全世界的土地,變成我們蒙古人的牧場。

    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來,生產方式由遊牧替代農耕,是文明的倒退。但在黑暗如長夜的中世紀,歷史程序堆積交替,東西方思想文化撕殺疊加碰撞,叢林法則盛行弱肉強食,狂虜呑噬喋血為常態。蒙古鐵騎西征,席捲中東東歐大地,鐵木真殺人如麻,將人視為“兩腳羊”,蒙古悍將勇兵所到之處,屠城更是家常便飯,嗜血好戮讓世界聞之色變。彼時,兩河流域至地中海的廣袤大地,東正教信眾如雲,蒙古快馬在冷冰器時代佔據絕對優勢,如風捲殘雲,摧枯拉朽,所向無敵,成為大小國家噩夢。成吉思汗彎弓射鵰,長鞭指向之處,倏然間種族滅絕,渺無人煙,比“上帝之鞭”可怕百倍。

  • 3 # 我是隔壁小王

    上帝之鞭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有兩個,一個是匈奴王阿提拉,還有一個是成吉思汗。但也有人將遼國滅亡後耶律大石率領遼軍殘部建立的西遼也稱為上帝之鞭,但我覺得阿提拉和成吉思汗能夠稱為上帝之鞭,耶律大石只在東亞中亞一帶稱霸,遠不如前面兩位,所以耶律大石一部有點名不符實。

    匈奴王阿提拉

    最具權威的就是匈奴王阿提拉,不論什麼樣的版本他都是公認的上帝之鞭,他是由在被東漢打敗的匈奴分裂出來的北匈奴一部組成,南匈奴南下投降漢朝,北匈奴則是一路不斷被漢軍打擊一直退到了錫爾河流域一帶,還有一種說法是西遷的北匈奴是退到了頓河、多瑙河流域一帶。

    到了公元432年,匈人各部落在魯嘉的領導下完成統一。在公元434年魯嘉死後,他的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便繼承他而統治匈人。但在不到兩年後阿提來就殺死了布萊達統治了整個匈奴。

    然後大權在握的阿提拉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

  • 4 # 小輝看劇

    “上帝之鞭”意指被上帝派來懲罰某地的。

    匈奴曾在西漢時期肆虐邊境,另從漢高祖以來的皇帝束手無策,直到雄才大略漢武帝出世,派名將衛青與霍去病將匈奴擊敗,南匈奴依附漢朝,北匈奴遠遷,來到了歐洲另找地盤,與羅馬人開戰,羅馬人大敗,從此對他們恐懼不已,稱其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所以是無法戰勝的.

    歐洲人所說的“上帝之鞭”就是北匈奴大帝阿提拉。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人最偉大的領袖和皇帝,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

    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夏隆之戰被停止了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阿提拉死後,強大的匈奴人內部又出現內訌,諸子爭立為王,貴族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時而起,把匈奴人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461年,阿提拉幼子鄧直昔克企圖重建霸權,不幸在與東羅馬交戰時戰敗身亡。這是西方史書上對匈奴人活動的最後記載。

    蒙古大汗蒙哥也被稱作“上帝之鞭”。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

    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致力於攻滅南宋、大理等國,並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1259年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號桓肅皇帝。

    蒙古汗國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之孫,以狂飆之勢橫掃歐亞大陸,被西方人譽為“上帝之鞭”。1258年,蒙哥號稱10萬大軍進攻宋朝,阻於釣魚山城下,遭受重大挫折,蒙哥魂斷合州釣魚山,是真正陣亡於戰場上的皇帝。

  • 5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上帝之鞭指的是匈奴,其領袖阿提拉也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打敗了東西哥特王國的軍隊,迫使哥特軍隊向羅馬帝國遷移。匈奴的手下敗將哥特軍隊,從羅馬身上找回了尊嚴,將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打得一敗塗地。

    接下來,匈奴不停佔領哥特人、阿蘭聊人、瑞維人的地盤,後者為了生存不斷向羅馬帝國遷移,以至於造成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移。

    最終,匈奴打敗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羅馬帝國,進入了巔峰狀態。

    於是,匈奴人被稱為“上帝之鞭”,意思是像鞭子似的驅趕著人向前走。

    擴充套件資料

    阿提拉(Attila,406年—453年),古代亞歐大陸匈奴人的領袖和皇帝,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沙隆之戰被停止向西進軍。

    然而後來阿提拉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

    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也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 6 # 會飛的豬4011

    匈奴在完敗於漢武帝之後,分裂為南北匈奴兩個部落,南匈奴歸附漢朝。而北匈奴為了生存不斷向羅馬帝國遷移,以至於造成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移。於是,匈奴人被稱為“上帝之鞭”,意思是像鞭子似的驅趕著人向前走。

    很多人將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率領的蒙古鐵騎稱為“上帝之鞭”。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歷史上真正的上帝之鞭,指的是秦漢時期的匈奴。

  • 7 # 蔣明伯

    上帝之鞭是指匈奴領袖阿提拉

    匈奴打敗了東西哥特王國的軍隊,迫使哥特軍隊向羅馬帝國遷移。匈奴的手下敗將哥特軍隊,從羅馬身上找回了尊嚴,將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打得一敗塗地。匈奴不停佔領哥特人、阿蘭聊人、瑞維人的地盤,後者為了生存不斷向羅馬帝國遷移,以至於造成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移。最終,匈奴打敗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羅馬帝國,進入了巔峰狀態。於是,匈奴人被稱為“上帝之鞭”,意思是像鞭子似的驅趕著人向前走。

  • 8 # 安定郡小書生

    分兩個方面進行回答。

    所謂上帝之鞭

    上帝之鞭概括起來講就是草原遊牧民族對歐洲民族的侵略,是一種遊牧文明與基督文明的碰撞,結果是基督文明慘遭碾壓。

    這些曾經生活在東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是在與生存在中國的中原王朝的碰撞後,最終代表農耕文明的中原王朝取得了勝利,代表遊牧文明的草原遊牧民族只得向西拓展生存空間;二是逐漸強大之後,完成了草原上的統一,開始向西擴張。

    這時生活在歐洲、西亞城堡中的基督徒們,將這些身上散發著馬糞味的東方來客視為蠻族,一些尚未接受城市文明的野蠻族群。雙方的碰撞開始了,身居文明世界的基督徒們,頓時傻眼了,他們的城市被掠奪了,城堡被摧毀了,高高在上的貴族在草原人身下婉轉承歡,他們驚呼:上帝之鞭出現了。

    帝之鞭具體上來講有三位歷史人物,分別是:匈奴人阿提拉、契丹人耶律大石和蒙古人成吉思汗。

    阿提拉是北匈奴人的後代。公元1世紀,也就是東漢時期,匈奴在漢王朝的打擊下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東漢,北匈奴開始向西遷移。公元4世紀,已經西遷進入歐洲的匈奴人再次強大起來,阿提拉使匈奴人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席捲歐洲,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耶律大石是契丹王室貴族。公元12世紀,也就是北宋時期,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王朝開始走向衰落,最終在北宋政府和興起的女真族聯合下,遼王朝滅亡。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祖宗,整頓隊伍向西進發,在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建立西遼王朝,統治範圍東起土拉河,西包括鹹海,北越巴爾喀什湖,南到阿姆河、興都庫什山和崑崙山。

    鐵木真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公元13世紀,出身在漠北草原的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落,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便藉口花剌子模殺蒙古商隊及使者,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消滅西域的強國花剌子模,西越裡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歐洲境內,最後建立四大汗國。

    稱其為“上帝之鞭”與“牧羊人”有異曲同工的含義。在基督教中稱呼心靈導師為牧羊人,而上帝之鞭可沒有心靈導師那樣溫柔了。

    “我願做一隻小羊,坐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這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和民族音樂學家王洛賓的一首歌,歌名是《在那遙遠的地方》。

    相比歌聲外歐洲人,他們可不是情願做一隻小羊,讓草原遊牧民族的皮鞭輕輕的打在他們的身上,而是在他們眼中的野蠻人的皮鞭下,狠狠的抽打在身上,更是心上。

  • 9 # 王子微課

    上帝之鞭指的是匈奴,其領袖阿提拉也被稱為上帝之鞭。

    匈奴打敗了東西哥特王國的軍隊,迫使哥特軍隊向羅馬帝國遷移。匈奴的手下敗將哥特軍隊,從羅馬身上找回了尊嚴,將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打得一敗塗地。

    接下來,匈奴不停佔領哥特人、阿蘭聊人、瑞維人的地盤,後者為了生存不斷向羅馬帝國遷移,以至於造成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移。

    最終,匈奴打敗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羅馬帝國,進入了巔峰狀態。

    於是,匈奴人被稱為“上帝之鞭”,意思是像鞭子似的驅趕著人向前走。

  • 10 # 蠻蠻讀書筆記

    匈奴 匈奴被漢王朝擊敗後,一部向西歐遷移,以戰養戰,所過之處,十室九空,擊敗了東哥特國,西哥特國,羅馬,義大利,西歐諸國,均不能擋住匈奴鐵騎,顧被成為上帝之鞭

  • 11 # 歷史的影子

    一、阿拉提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東漢的長年戰爭中承認失敗,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北匈奴民族大遷移的歷程。

    阿蘭聊滅國後沒多久,西方諸國還來不及為其哀悼,就將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來時排山倒海,去時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來對中國作戰以來學到的中國的戰爭藝術和謀略,在歐洲國家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匈奴以戰養戰的方式沉重打擊了東哥特人,當年邁的東哥特國王赫曼立克的軍隊被匈奴全殲後,他便自殺了,繼位的維席密爾也兵敗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餘的部眾在阿拉修斯和薩弗萊克斯的帶領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爾幹。

    西哥特國王阿撒那立克得知東哥特滅國後立刻在德聶斯德河佈陣,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遠處上游偷渡後夜襲敵營,重創西哥特軍。 西哥特人在驚悖之餘,一部大約二十餘萬眾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國境,由於羅馬帝國官吏的殘酷壓迫,哥特人紛紛起義。

    羅馬皇帝法倫斯調集大軍於公元378年8月9日在亞得里亞堡與哥特人會戰,在哥特的重灌騎兵面前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毫無地位。下午,法倫斯和四萬禁衛軍全數戰死。方陣步兵的時代過去了。這一戰,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轄下的諸族和領土。而此時,匈奴人回到喀爾巴阡山(位於東歐)以東,進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烏爾丁帶領大軍攻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了義大利,這支可憐的哥特隊伍在法洛倫斯被西羅馬軍隊消滅以報亞得里亞堡之仇。匈奴人只是來義大利轉了一下,不過又帶來了相當大的後果。匈牙利原住民凡達爾人,瑞維人,和最先被匈奴人滅國的阿蘭聊人開始了大跑路。這三族人進入高盧,與當地人戰鬥後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三個國家。與此同時,阿勒立克帶領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軍,不過他們比幾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公元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圍攻羅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這是歷史上羅馬城的第二次淪陷。

    在這次戰爭中,西方諸族在匈奴軍勢的壓力下為生存互相火併。而匈奴人則佔據了巴諾尼亞(今匈牙利)把當地的哥特人列入統治之下後又開始無憂無慮的放牧生活了。

    烏爾丁死後,路加即位,路加死後他的兩個侄兒白裡達阿提拉共同治國。在這段時間裡西歐相當平靜,而北歐,東歐戰火紛飛,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壓力,渡海流亡到英倫三島,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歸與阿提拉旗下,俄羅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蘭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僕人”的身份第一次進入西歐的。

    公元445年白裡達死後,阿提拉獨領匈奴,成為歐洲最有權勢之人!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此時的東西羅馬都要向阿提拉進貢。匈奴在東方失去的榮光在西方找了回來。由於對西羅馬提出的政治聯姻和領土要求遭到拒絕,阿提拉決定開戰。451年,阿提拉統領五十萬大軍進入高盧,這也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的軍隊吧。羅馬大將阿契斯北上抵擋,並聯合了所有受匈奴壓迫的蠻族王國。雙方在加泰羅尼亞平原上會戰,此戰空前慘烈一日之間戰死者有十五萬之眾……阿提拉見雙方陷入了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於是領軍回國。

    次年,阿提拉率軍突然越過阿爾卑斯山直攻義大利並摧毀義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壓迫羅馬。446年,軍中大疫,阿提拉見西羅馬已求和、東羅馬援軍已至,於是回國,並於同年病死。此二役過後,西方人畏懼地稱其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後,強大的匈奴人內部又出現內訌,諸子爭立為王,貴族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被匈奴擊敗的日耳曼人乘時而起,把匈奴人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461年,阿提拉幼子鄧直昔克企圖重建霸權,不幸在與東羅馬交戰時戰敗身亡。這是西方史書上對匈奴人活動的最後記載。

    在中國,此時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國建立的“漢——前趙”、“北涼”、“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前相繼覆滅。

    在亞洲和歐洲的匈奴人則分別與當地各民族混合了起來,一個彪悍而勇敢的民族從此消失了。匈奴(注意:匈人是不是匈奴人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議。)在世界範圍內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天之驕子的傳說結束了。

    二、耶律大石

    公元1130年2月的一天,耶律大石按契丹族的傳統,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祖宗後,率部西行。先進軍謙河(前蘇聯葉尼塞河上游)地區的吉利吉思國,然後向西越過金山(阿爾泰山),進入了翼只水(額爾齊斯河)和也建裡河(今額敏河)地區,在葉密立(新疆自治區額敏縣)修築城池,建立根據地。這裡水草豐美,氣候涼爽,但地狹侷促,不宜於擴充套件。

    耶律大石決定繼續向西,其計劃是透過回鶻王國,去佔據喀什噶爾的喀喇汗王朝。他派人給回鶻國王送去一封書信,表示借路而過,西至大食。在回鶻王收到信的同時,耶律大石的軍隊已兵臨城下,回鶻王將耶律大石迎進城去,大宴數日,臨行之時,又送大量的駝馬羊只,願為附庸國。但耶律大石的此次西進行動卻被喀什噶爾的喀喇汗朝軍隊打敗。退兵至回鶻王國時,卻遭到回鶻王的掩殺,又損失了不少軍隊。耶律大石只得率軍又返回葉密立。耶律大石在那裡休養生息,得到了當地突厥各部的擁護,戶數增擴至4萬戶。幾年後,耶律大石在葉密立登基稱帝,號稱菊兒汗,意為“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漢尊號“天佑皇帝”,建元“延慶”,史稱西遼,穆斯林和西方史籍又稱之為“哈喇契丹”。

    耶律大石在葉密立鞏固地位之後,兩次率軍南下,高昌回鶻投降了西遼,成了一個附庸國。耶律大石隨後陳兵喀喇汗朝邊境。此時在巴拉沙袞東喀喇汗朝的大汗是伊卜拉欣,此人無能而軟弱,竟派使者去邀請耶律大石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袞,讓王位給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將易卜拉欣降封為“土庫曼王”,將東喀喇汗國作為西遼的附庸國。巴拉沙袞宜於農耕,土地肥沃,廣袤千里。於是耶律大石決定定都於巴拉沙袞,又稱虎思斡耳朵。(阿富汗西北部)的塞爾柱帝國的附庸。1137年,西遼軍隊在佔領了費爾幹谷地之後,與西喀喇汗王朝的大汗馬合木交戰,結果馬合木的軍隊被擊潰,隨即向塞爾柱的蘇丹桑賈爾求援。蘇丹桑賈爾率領周圍穆斯林國家的軍隊10萬騎渡過了阿姆河,開進了河中地,於是在薩末鞋以北的卡特石展 開了中亞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全史》稱大石為“獨眼菊兒汗”。指出大石可能因久經戰場而受傷。

    耶律大石認為彼軍雖多而無謀,採用分而擊之的辦法,將自己的軍隊分為左中右三部分,分別攻擊蘇丹桑賈爾的聯軍。會戰在伊斯蘭曆五三六年薩法爾月九日(1141年9月9日)打響。西遼軍越戰越猛,加之有蘇邏祿人的協助,大獲全勝。蘇丹桑賈爾攜帶阿合木狂奔過阿姆河,進入呼羅珊,但他的妻子及左右兩翼的指揮官均被俘獲,桑賈爾軍隊傷亡慘重。耶律大石進入了薩末鞋,冊封阿合木的弟弟伊拉欣為桃花石汗,西喀喇汗國也歸附了西遼。

    佔領河中地區之後,耶律大石派大將攻打花剌子模國。花剌子模位於阿姆河下游和鹹海南岸,塞爾柱王朝興起後曾一度臣服於它,後又擺脫了塞爾柱的控制。1141年,耶律大石的軍隊進入花剌子模之後,迫使花剌子模沙(即國王)投降,每年向耶律大石納貢金銀物品。至此,東起土拉河(在蒙古共和國境內),西包括鹹海,北越巴爾喀什湖,南到阿姆河、興都庫什山和崑崙山,都成了西遼帝國的疆境。

    三、成吉思汗

    (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為了肅清乃蠻部的殘餘勢力,以及消滅西域的強國花剌子模,便藉口花剌子模殺蒙古商隊及使者,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他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以及大將速不臺、哲別隨行。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幹,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臺、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裡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於1223年大敗欽察和俄羅斯的聯軍。另成吉思汗又揮軍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闌丁,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之。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將本土及新徵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個兒子,後來發展為四大汗國。

    (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後三子窩闊臺繼任大汗。窩闊臺於1235年派遣其兄朮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西征軍很快就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殺札闌丁。不久又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直趨義大利的威尼斯,全歐震驚,稱為「黃禍」。正當西方各國惶惶不可終日之際,拔都忽接窩闊臺駕崩的噩耗,於是急速班師。

    (1253-1260)蒙哥於1251年即大汗位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國,(在今裡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軍蕩平木剌夷之地,並揮師繼續西進,攻陷報,今巴格達),屠殺八十萬人,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黑衣大食。此後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聖地麥加,攻佔大馬士革,其前鋒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普勒斯島)。本來他還要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陣亡的訊息,便率主力班師。

  • 12 # 三石成言

    指的是匈奴王阿提拉、遼王耶律大石以及成吉思汗。因為西方人對他們的征伐束手無策,認為是上帝在鞭策自己,所以稱為上帝之鞭

  • 13 # 我是星星之火

    匈奴和蒙古雖然都是遊牧民族,打仗的風格也都一致,都已騎射為主,吃牛羊肉,喝馬奶,但上帝之鞭是指匈奴的阿提拉的戰隊,之所以叫上帝之鞭,是因為阿提拉的軍隊打仗不僅勇猛,他用大量的騎兵部隊像驅趕羊群一樣,打的敵軍不斷後退,在中世紀阿提拉打的歐洲國家跪地臣服,並驅趕歐洲人向西遷移,大片的城區和土地被他變成牧場,這造成了歷史的倒退,阻礙了文明的發展,所以他的匈奴軍被稱為上帝之鞭。

  • 14 # 辭海之魚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東漢的長年戰爭中承認失敗,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北匈奴民族大遷移的歷程。

    阿蘭聊滅國後沒多久,西方諸國還來不及為其哀悼,就將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來時排山倒海,去時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來對中國作戰以來學到的中國的戰爭藝術和謀略,在歐洲國家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匈奴以戰養戰的方式沉重打擊了東哥特人,當年邁的東哥特國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軍隊被匈奴全殲後,他便自殺了,繼位的維席密爾(Vithmir)也兵敗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餘的部眾在阿拉修斯和薩弗萊克斯的帶領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爾幹。

    西哥特國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東哥特滅國後立刻在德聶斯德河佈陣,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遠處上游偷渡後夜襲敵營,重創西哥特軍。 西哥特人在驚悖之餘,一部大約二十餘萬眾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國境,由於羅馬帝國官吏的殘酷壓迫,哥特人紛紛起義。

    羅馬皇帝法倫斯(Valens)調集大軍於公元378年8月9日在亞得里亞堡與哥特人會戰,在哥特的重灌騎兵面前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毫無地位。下午,法倫斯和四萬禁衛軍全數戰死。方陣步兵的時代過去了。這一戰,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轄下的諸族和領土。而此時,匈奴人回到喀爾巴阡山(位於東歐)以東,進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烏爾丁帶領大軍攻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了義大利,這支可憐的哥特隊伍在法洛倫斯被西羅馬軍隊消滅以報亞得里亞堡之仇。匈奴人只是來義大利轉了一下,不過又帶來了相當大的後果。匈牙利原住民凡達爾人,瑞維人,和最先被匈奴人滅國的阿蘭聊人開始了大跑路。這三族人進入高盧,與當地人戰鬥後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三個國家。與此同時,阿勒立克帶領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軍,不過他們比幾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公元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圍攻羅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這是歷史上羅馬城的第二次淪陷。

    在這次戰爭中,西方諸族在匈奴軍勢的壓力下為生存互相火併。而匈奴人則佔據了巴諾尼亞(今匈牙利)把當地的哥特人列入統治之下後又開始無憂無慮的放牧生活了。

    烏爾丁死後,路加即位,路加死後他的兩個侄兒白裡達(Bleda)阿提拉(Attila)共同治國。在這段時間裡西歐相當平靜,而北歐,東歐戰火紛飛,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壓力,渡海流亡到英倫三島,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歸與阿提拉旗下,俄羅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蘭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僕人"的身份第一次進入西歐的。

    公元445年白裡達死後,阿提拉獨領匈奴,成為歐洲最有權勢之人!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

    此時的東西羅馬都要向阿提拉進貢。匈奴在東方失去的榮光在西方找了回來。

    由於對西羅馬提出的政治聯姻和領土要求遭到拒絕,阿提拉決定開戰。451年,阿提拉統領五十萬大軍進入高盧,這也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的軍隊吧。羅馬大將阿契斯北上抵擋,並聯合了所有受匈奴壓迫的蠻族王國。雙方在加泰羅尼亞平原上會戰,此戰空前慘烈一日之間戰死者有十五萬之眾……阿提拉見雙方陷入了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於是領軍回國。

    次年,阿提拉率軍突然越過阿爾卑斯山直攻義大利並摧毀義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壓迫羅馬。446年,軍中大疫,阿提拉見西羅馬已求和、東羅馬援軍已至,於是回國,並於同年病死。此二役過後,西方人畏懼地稱其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後,強大的匈奴人內部又出現內訌,諸子爭立為王,貴族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被匈奴擊敗的日耳曼人乘時而起,把匈奴人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461年,阿提拉幼子鄧直昔克企圖重建霸權,不幸在與東羅馬交戰時戰敗身亡。這是西方史書上對匈奴人活動的最後記載。

    在中國,此時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國建立的"漢--前趙"、"北涼"、"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前相繼覆滅。

    在亞洲和歐洲的匈奴人則分別與當地各民族混合了起來,一個彪悍而勇敢的民族從此消失了。匈奴(注意:匈人是不是匈奴人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議。)在世界範圍內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天之驕子的傳說結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不要換個工作?我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