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亮

    快過年了,最煩的是,回到老家,人們都在看誰開的車更好,然後互相打聽掙了多少錢?在哪裡買了房子?然後就是村裡鄰居們的各種議論,內心都在攀比。

    過去可不是這樣的,有很多傳統習俗,讓我們感受到,過年是有趣而且有文化的一件事。比如:

    1、寫春聯。那個時候,每年的臘月二十九,或者是三十一大早,家家戶戶自己寫春聯。只有少數家庭不會寫的,就由鄰居代寫。紅紙是提前買好的幾大張,自己裁,自己寫,包括大門、房間門、灶臺、糧倉等地方都要貼。小時候我不會寫,就喜歡貼。這個習俗讓我們從小就喜歡學寫毛筆字。

    2、祭祖。這個習俗現在還沒有變,每家每戶必須在大年三十前完成祭祖,而且一定要燒很多紙錢,這是給另一個世界的祖先們的過年花銷。

    3、磕頭。過年了,大人要給孩子壓歲錢。但是要拿到這個壓歲錢,必須以磕頭的方式給大人拜年。記得我小時候不知道因為什麼,從來不願意磕頭,但是大人們還是把錢給我了。

    4、焚香放炮。每頓飯開吃前,必須先把香燒起來,鞭炮也要放了,然後一家人坐齊,一家之主說:吃吧!大家才能動筷子。非常有儀式感。

    5、過年三天內每頓飯碗裡必須吃盡,如果吃不完,剩下的就是浪費,大過年的浪費,預示以後沒有好日子過。

    6、過年三天內吃飯不能泡湯。泡湯是水澆糧食,預示來年收糧食時,會遭遇大雨淋溼糧食。

    7、過年三天內不能吃鍋巴。因為過去農村叫花子多,他們因為要不停的走路乞討,不願意停下來吃飯,所以最喜歡要鍋巴,一邊走一邊吃一邊乞討。如果在過年的時候像叫花子一樣拿著鍋巴吃,會影響將來的運氣,說不定長大後就真的會窮。

    8、過年期間不能睡懶覺,越早起床越好。因為一年的開頭,要有一個勤奮的姿勢。如果大過年的就一幅懶像,將來會沒有出息。

    這些習俗有的保留了下來,有的現在的孩子已經不知道了,沒有人再提起了。有的很有趣,有的現在的人未必能接受。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習俗,給我們留下了快樂的記憶。

  • 2 # 石家莊軍哥

    快過年了,我們這裡習俗有吃年夜飯、放鞭炮、拜年等等……其中拜年在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全村人員小輩給長輩拜年,需要磕頭,您們哪裡有嗎?

  • 3 # 作家王小京

    分享一篇我2018年寫的文章,充分展現了遼西地區的過年習俗。

    《過年》

    老李,你說這日子過得也忒快,年,一眨眼就這麼過完了。老李,現在城裡估計很少有人放炮仗吧,傳統的過年正在隨著時代的變化,也逐漸演變著形式,老李,其實,我們農村這邊也是這樣,總感覺現在的年味有些變了呢?

    在過去,老李,我們農村過年,基本上從臘月就開始了。到了臘月,天氣越來越寒冷,農活也都拾掇得差不多了,農民也就不再勞動了,俗稱“貓冬”。老李,這個時候,家家戶戶就該準備過年了。老李,你知道過年第一件需要準備的事情是什麼嗎?就是買肉!老李,當時我們一個山溝裡住著十幾戶人家,大約會有兩三家養豬的,不管哪一家殺豬,都要請屯中吃一頓殺豬菜,同時,每一家都根據自己的需求買些豬肉,少的三五斤,多的十斤二十斤,一頭豬就這樣被分了,而本家則會留下豬頭、豬尾巴、下水等。因此,臘月殺豬就成為了過年的前兆。

    接著,過了臘八,日子就越來越接近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了。接近了小年,家家就開始籌備各種年貨了,老李,這種自然的購買力可比雙11的促銷強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呢。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現在這樣富裕,平時都吃粗糧,菜是自家種的蘿蔔白菜土豆等,也沒什麼油水,都等著過年吃點好的。而我們買東西都是到集市上去買,俗稱趕大集,老李,在我小的時候,誰家要是經常趕集,就會被認為家庭富裕,因為只有有錢的人家才有能力經常上集買東西,而大部分人家都是逢年過節才上集的。

    當然了,老李,我家也是隻有過年才會趕集的,主要買一些反季節的青菜、大米、白麵以及油鹽醬醋等。然後就是鞭炮了,老李,在我們這是沒有那些絢麗煙花的,可能也有吧,但我沒見過,就算有也非常貴,我們買不起,所以老李,我們一般都買價效比最高的二踢腳,又叫雙響炮還是什麼?就是那種放在地上點燃引焾,“咚”的一聲像火箭一樣竄上了天空,然後在半空中“當”的一聲炸得粉碎。然後還會買一掛響鞭,留著除夕夜裡燃放。老李,除了這些,有時候我們還會買幾雙紅襪子,為了圖喜慶。此外,像春聯、福字等有時候也會買,有時候不買,因為家裡老人讀過書會寫字。總之,老李,這個時候,凡是吃的用的穿的玩的甚至祭神的等等都要買一些。

    老李,備完年貨我們就該準備過年了,而我們過年,主要就是指過除夕這一天。小月的話這天就是臘月二十九,大月的話這天就是臘月三十。當天早上我們都會早早的起來,起來的時候放幾個炮仗,然後再做早飯。吃完早飯,家裡開始烀肉,老李,這時候我就開始去貼春聯貼福字了,等我貼完,鍋裡的肉也烀熟了,濃濃的香氣薰陶著,忍不住跟媽媽撒嬌非要先吃一口。

    然後就開始炒菜,當然,現在看來,最大的特色就是肉多,老李,你看,那一盤青椒炒瘦肉,色香味不錯吧,一會又來一盤蒜薹炒肉,嗯嗯,吃著也不錯,老李,還有,幹豆腐炒肉,酸菜燉肉,豆角炒肉,最後再來一盆小雞燉蘑菇。老李,這時候最美味的菜其實是幹豆腐絲拌黃瓜,清爽可口,開胃好菜。老李,我們一般下午兩三點就吃這些正餐了,還有一點,老李,我們吃飯之前一定要先放幾個炮仗,告訴大家我們開飯了。可能,傳統上有告訴神的意思吧,這個我不太清楚了。

    老李,我們吃完飯會休息、聊天、或者在親戚家串門,當然肯定是一個屯子裡的親戚,然後傍晚時分開始準備餃子餡、和麵,包餃子。老李,可能不同人家生活習慣不同,有的是早點包完,八點後就正式看春晚了,嗑著瓜子、吃個水果、再喝點茶水,一家人坐在熱乎乎的炕頭,看著春晚,其樂融融。有的人家則會一邊看春晚一邊包餃子,當然這也不影響什麼,但是老李,除夕夜的餃子有個說法,就是擺放在坪屜上的時候,一定要“一順邊”,寓意來年順順利利。

    大約在十點半之後,老李,村子裡就開始陸續響起連續的爆竹聲了,俗稱“接神”,接神的同時,也開始蒸餃子。老李,你聽,鞭炮聲連成了一片,持續不斷,從天邊到山的那邊,從遠處的村子到本村,再到鄰居家,突然,“咚!”自家院子裡的炮仗也響了起來,“咚——當!”“噼噼啪啪——”開始放鞭了。老李,你再看,蒸餃子的熱氣也開始滾滾的升騰起來,春晚也演到了高潮。老李!過大年過的就是此時此刻啊,全年的積累在這一刻綻放!豐收的喜悅、親人的團聚、勞動的辛苦、生活的變化……都凝結在聲聲的爆竹裡,伴著震天的響動綻放風華!

    老李,到了十一點左右,也就是子時開始的時候,基本上我們就開始吃餃子了,這是我們的年夜飯,老李,這和市裡的年夜飯可能有所不同。吃完餃子,也快十二點了,電視臺開始倒計時,山外的爆竹聲越來越稀,這一年就這樣過去了,老李,我們都長了一歲。

  • 4 # 天道酬勤202577805

    小時候,年跟前就要淘麥子,磨面,蒸饅頭,花花饃,還有年前就會有走街串巷的爆米花或者做米花糖的,但我們小時候過年哪才是真正過年。當過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時我們已開始盼望過年,天天算著日子。臘月十六開始殺年豬,還有自己做豆腐,炸油果子,年前蒸饃饃,做包子,有肉包子素包子,終於到了初一了哪興奮勁別提沒法說,早沒穿上母親為我準備的新衣服,雖不富裕,但很熱鬧。初一早上吃完餃子,我們小孩一大群,趕緊往大隊廣場跑。哪裡可熱鬧了還有耍獅子,打鼓,拔河,隊與隊之間還有藍球比賽。還有廟會,也很熱鬧,上下村的人都來祈福,總之人很多,哪歡樂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

  • 5 # 樓外婁

    我大河南的過年風俗[機智]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 6 # 白朮故事

    我的家鄉是河北張家口。在我的家鄉,還保留著很淳樸的民風和很傳統的習俗。

    聽阿婆常說,忙忙碌碌一年,就是為了能過個好年。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鄉村,村裡基本都是莊稼戶。收完秋以後,就沒什麼農活了。

    鄉親們開始陸陸續續的準備過年。

    家裡裡裡外外打掃一遍,刷大白,擦玻璃......

    家裡的床單被罩全部都換洗一遍,洗衣機轟隆隆的洗一整天,烘乾後平平整整的曬在院子裡的晾衣繩上,一天就幹了,小時候很喜歡在一排排的床單間玩耍,乾乾淨淨的床單上有一股陽光的味道。

    然後就開始置辦年貨,每年都會屯很多肉,切成塊兒放在小南房的甕裡凍上。

    我家有一個小庫房,過年的時候年貨都會把它塞得滿滿當當的,我經常進去偷吃,藏在角落裡,小心翼翼的開啟包裝袋,果脯巧克力塞上滿滿一嘴。

    小年的時候要吃麻糖,還要在灶臺門上放一塊,阿婆說,這是要堵上灶爺的嘴,不讓他去天上告狀。

    差不多年二十六七的時候,要佈置家裡和院子,房簷下對稱的掛上兩隻紅燈籠,大門口也是,沿著房簷還要掛上各種顏色的彩旗,還有彩色的串兒燈。家裡還要掛中國結。年味兒一下就濃了。

    街上全是賣燈籠,對聯,煙花等等的,大街小巷一片喜氣洋洋。

    年二十八的時候開始貼對聯,小時候,對聯都是找村裡年長的老爺爺手寫,現在基本都是買現成的了,很少有人願意貼手寫的對聯,也基本沒有人會寫了。

    大門上的,屋門上的,水井上的,雞窩狗窩豬窩上的,還有家裡的腳踏車,電動車,三輪車,牛車馬車......都有專門的對聯。

    挖一碗白麵倒進鍋裡,倒上一瓢水,放在火爐上滿滿熬,熬成漿糊,挖進盆裡,用刷子刷在牆上,這樣貼的對聯特別牢固。

    年三十中午吃年夜飯,飯前要準備五個小盤子,裡邊各種菜都放一點,分別放在屋裡的正中央,門後,水井上,院子的正中央,大門後邊,放在正中央的盤子裡邊的菜要豐盛一點。

    還要上香,全部都準備妥以後要放炮,意思是我們家都準備好了,要吃飯了!

    一般都是八個菜,十個菜,都是雙數的。

    吃完後開始包餃子,大年初一要吃餃子,餃子裡要包硬幣,還有五味餃子,吃到就是一份運氣。

    包完餃子大家就開始聯絡朋友聚一聚,聊天,喝酒,打麻將,大家一起守歲看春晚。

    很多人這一天都是通宵的,凌晨12點的時候放三根炮迎新年,我每年都是看完春晚就睡了。

    第二天五點起床拜年,我們這裡叫“起午斤”。新年穿的衣服要提前準備好放在床頭,午斤期間是不可以開櫃子的,洗臉水不可以灑在地上,下床之前要吃一點東西,不可以空腹下床。

    從年三十到年初五,家裡所有的燈都要開啟,香火不能斷。

    午斤時候點旺火,寓意一年紅紅火火,旺火裡還要放個餃子,火滅以後餃子就熟了,給家裡的小孩子擦一擦吃掉。

    午斤開始放煙花,各種各樣的,天還是黑的,煙火綻放的樣子看得清清楚楚。

    放完煙花要先給爸媽拜年,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乾貨,和熱茶。差不多六七點,開始去親戚家拜年。親戚們會給壓歲錢,十塊二十塊的,圖個吉祥。

    走在街上,不管認識不認識,迎面走來都會說上一聲“過年好”。

    年初一和年初二是祭祖時間。

    年初三去奶奶家,外婆家。

    年初五我們這裡叫“破五”,要在清晨太陽出來之前,要麼晚上太陽落山之後放炮,把炮埋在這幾天攢下的瓜果皮裡邊,叫“炸窮土”。

    到年初五基本春節就算過完了。收拾收拾,該上班了。

  • 7 # 好茶生活

    分享老家河南周口(豫東)的過年習俗

    世事變遷,幼時的少年也已成長離開家鄉在城市裡多年,但一到過年,還是要往家鄉趕,除了家鄉的父老鄉親,還有村裡的那過年習俗,年味兒!

    一進臘月,老家年味兒便越來越濃了,有人家便開始準備辦年貨了,好的人家還要殺年豬了。從農曆臘月初八過年就算正式拉開序幕了,買新衣,蒸饃,做菜,祭灶,貼春聯,除夕,大年,走親戚,元宵節,一直能持續到二月初二,年味兒也算過完。

    這段時間也是孩子們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吃好的,穿好的,還有零花錢,壓歲錢,男孩子要玩炮,女孩子要花,相信等他們長大了,回想過年的記憶,這段童年時光也是最美好的回憶。當然也是大人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過年了,辛苦了一年,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臘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這幾年傳統文化迴歸,更加註重養生,喝臘八粥的人也越來越多。過了臘八,村裡每天都有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的零星鞭炮聲,隨著除夕大年的到來,鞭炮聲也更加密集。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節日,在家鄉,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敬灶王爺吃灶糖,人們在灶王爺像前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灶糖的作用是粘住灶王爺的嘴,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搬弄人間是非。

    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徹底打掃室內名為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然後開始蒸年饃了,年饃也分好幾種呢,有用來作祭品祭神祭祖,一種是用來作禮品走親戚用的,最後是自己和來訪親友食用的。蒸年饃,男人是插不上手的,家裡的奶奶,媽媽,姑姑甚至隔壁鄰居的女主人們都會過來參與。

    轉眼就到了除夕,除夕第一件事就是貼對聯了,用那種麵糊去粘,現在還有人家用麵糊,中午12點以前必須貼完貼齊,家家戶戶都貼上對聯,那節日的氣氛,年味兒更加濃厚了,貼對聯的同時,家家戶戶也在包餃子,中午吃餃子,下午男人上墳請祖先過年。

    除夕夜,吃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有了電視機也同時看春晚了,吃過飯嗑瓜子,剝花生,拉家常歡聲笑語,等待新年的到來。

    春節大年初一的早晨,男人早起做飯,吃飯放鞭炮然後就是上墳拜年,回來大街小巷串門拜年,每家的桌子上也擺滿了花生,瓜子糖果水果之類的,招待來訪的街坊鄰居,大年初一是一個村子裡笑聲最甜,話語最真的一天。

    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回孃家,親戚多的話走親戚能從初二走到初十左右。正月初六以後城鎮上集市也開始開門,這個時候煙花也開始賣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放煙花,挑燈籠,小孩子們還碰燈籠。到十六晚上還摔燈籠哈。

    過了十五十六年味就淡了,出去打工的,求學的,做生意的陸續開始往城市裡奔,一直持續到二月二,附近也會有各種主題的廟會,在家的親朋好友會約伴一起趕廟會,就這樣送走了年。陸續又開始了為下個一年的忙碌!

    城市化的程序不斷加快,傳統的年味兒越來越淡,新的年味兒風俗又在不斷形成,惟一不變的是:過年那千里奔波往家趕,團聚的日子,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萬家燈火,這裡是我們的根和魂。

    過年圖的是熱鬧,圖的是團圓,圖的是來年的豐收和希望!這便是家鄉的味道,過年的習俗!

  • 8 # 阿慶

    我們老家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過年風俗習慣

    1:過年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美食有,蒸饅頭,炸肉丸,罐香腸,醃魚,等

    2:大年30中午吃團圓飯一家人都到齊歡聚一堂

    3: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放開門鞭炮,

    4:大年初一早餐吃自己包的湯圓,語言團團圓圓

    5:吃完湯圓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拿紅包

    6:初一到十五就是到各親戚家拜年

  • 9 # 笨手笨腳的奶爸

    北方傳統的節日習俗臘月20幾就開始蒸饅頭,菜饃饃,肉包子,炸油條,炸魚,剁肉餡,包餃子,大年初一的頭天早上要男人起來做飯。這就是我們那邊的習俗。

  • 10 # 介休資訊達人

    你好,我所處的家鄉是山西省介休市,過年的的話基本上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大年三十,就不用說了,熬夜吃喝玩樂;大年初一,金雞報曉;大年初二,去丈母孃家拜年;大年初三初四走親戚拜年;大年初五有不出門的講究,只能待在家裡;大年初六,嗯……該上班去了

  • 11 # 一株吊蘭

    現在這些都沒有了,唯一還算比較熱鬧的是大年初一互相拜年。

    也僅此而已了!

  • 12 # 2017小星星

    額,有的!

    磨刀霍霍向牛羊,從此天天羊肉湯。

    可能過年必須喝羊肉湯就我老家那裡有吧!具體沒統計過。

  • 13 # 親親傲媽

    以前我們小的時候,特別期待過年。那時過年很熱鬧的,做年糕豆腐,醃臘魚臘肉,寫對聯剪窗花。最隆重的是殺過年豬,每家都會養一頭過年豬,殺豬的時候五代以內的宗親會一起聚在主家吃飯,還會給一個隊上的每一戶鄰里鄉親分一碗豬雜湯。全村上下,一家老小都在籌備過年,熱鬧又隆重,濃濃的年味。現在商品時代,年貨都是買的。全村上下,一家老小手機、電視、麻將,冷冷清清,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有一個傳統習俗還在延續,就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完年飯,家裡大部分人尤其是男人都要上山祭墳。拿著祭品、鋤頭、鐮刀。我們會把先祖的墳整理一次,砍掉雜草,清理墳溝。小時候我是很喜歡去祭墳的,以為墳裡的人我基本都不認識,墓碑上也沒有我的名字。大人整墳的時候,我們小孩就去挖野菜,挖草根,撿松球,撿蘑菇,就像一場野外活動。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祭墳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墳也越來多,基本都是看著我長大的長輩,墓碑上出現了我的名字或者我發小的名字。每走到一座墳前,我都會想起很多很多他們在世時候的樣子,想起他們給我吃的花生,黃豆,瓜子。。。。。。他們看著我長大,而我卻看著他們離去,心裡充滿了懷念和悲痛。

    我再也沒有心情去挖野草撿松球了,泛著淚水的眼睛看著我們的孩子在山上歡快的奔跑,一如我們小時候的樣子。但是他們不知道挖野菜撿蘑菇了,撿到一個松球就無比的興奮,撿到一個石頭當做是寶石,喜出望外。我站在墳前默默的祈禱:您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 14 # 大偉奇妙生活

    小時候天天盼望著過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叫“過小年”。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

    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裡裡外外,都要換新衣服,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是避邪祝福的吉祥物。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

    一般家庭,殺豬宰羊(以山區居多,中原現在比較少),磨面,做豆腐,購買蔬菜,購買瓜子糖果核桃,購買年貨,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好多的包子,有肉包、菜包、糖包、油包,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

    大年前兩天,陝西不論關中、陝南、陝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裡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後,窯裡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於於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戶貼對聯和門神,屋裡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忙碌,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日。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後打掃乾淨,收拾清整,貼好大紅對聯(有喪服的人家貼黃色或綠色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臥室、灶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點蠟燭,燒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

    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

    說,這是鎮邪的,在這裡叫“守歲”。之後,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燃放爆竹,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擀麵皮的擀麵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過年期間,關中地區一般在初五後,各鄉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鼓,舞龍耍獅,熱鬧非凡。陝北自然會敲起聞名世界的安塞腰鼓,唱起動人心魄的信天游,扭起輕輕洋溢的秧歌舞。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

    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裡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初一到初十之間,關中一般是親戚間相互拜年。陝西拜年的習俗與別的地方有很多差異,主要是帶的禮物不同,關中人在相互拜訪的過程中會帶上自家作的“大禮饃”,這種“大禮饃”選用的是上等的麵粉,而且要手巧的人用麵粉捏出漂亮的花。如果是新媳婦回孃家,帶的禮饃又不同,鄰居的大嬸大媽都跑過來嘗,以此來判斷男方家人的手巧和人品。

    正月十五,街道上到處是燈籠。近年來,西安城牆的花燈展一年比一年規模大,從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棄惡從善,尊老愛幼,祝年景“風調雨順”,社會“吉祥如意”,人民“福祿康壽”,到反映在此建都的十三個王朝的典型故事都有,構成一幅幅賞心悅目的民俗和歷史畫卷,觀眾不僅從花燈裡可以讀一回西安的王朝史記,而且可以感受到具有濃郁三秦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裡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 15 # 呼叫黑貓警長

    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總是會開心的亂蹦,就盼著過年,可能是為吃的,也可能是為可以徹底玩耍了。

    至於傳統習俗,每戶人家都會守夜,在凌晨(00:00)放鞭炮;給長輩磕頭,拿紅包(最開心)。至於其他習俗一時想不起來來了。

    小時候,過年的晚上會和小夥伴們吃完飯出來圍著莊子溜達,潔白的雪把夜晚照映的格外明亮,晚上會玩到十一二點,感覺很開心。可是長大後對過年一點感覺都沒有了,甚至是有點害怕過年。一方面生活在進步,平時吃的東西跟過年吃的沒多大區別;另一方面,長大後,身上的東西也就多了,事業,愛情,家庭等等,回家之後總會被拿來和別人攀比,久而久之就厭倦了。

    唯一可以開心的就是可以和家人團聚,好好吃頓飯,陪陪父母。

  • 16 # 不拉燈原創作品

    快過年了,老百姓辛辛苦苦了一年,該放鬆一下了。我的家鄉還繼承保留了一些傳統的文化活動,比如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到村中的十字路口,鄉親們把這個地方叫“十字”,在這裡敲威風鑼鼓。初學的年輕人,就把一張很大很長的鼓譜掛到牆上,跟著鼓譜去敲。鑼鼓“咚嗆咚嗆咚咚嗆”的響起,歡慶的聲音傳遍整個村莊。

    還有扭秧歌,有的男扮女裝,畫著紅臉蛋,穿著鮮豔衣服,做些滑稽的動作,引來一片笑聲。

    把各種節目合起來,就叫“鬧紅火”,各村裡召集有名能人,出謀劃策,編排具有地方特色的節目。先在村裡彩排,然後再到鎮上匯演。

    匯演的時候,各路人馬排隊入場,就像開運動會入場式一樣,隊伍前頭有人舉一條橫標,上面寫著村名。開路的是一排排“炮手”,這些炮手拿的是“三眼槍”,是裝火藥的,點著後,聲音驚天動地,還會飛出一串串菸圈。

    現在除了三眼槍不讓放了,其他的傳統節目依然保持著,並且每年都有創新。

    想起了過年,就想起了家鄉的“鬧紅火”;看了家長的“鬧紅火”,才覺得這就是過年。

  • 17 # 台州府吧

    浙江台州過年:1.吃扁食 吃湯圓。2.穿新衣 3.壓歲錢 4.大年三十晚上家裡門要開著 不能睡太早 睡了關門要放鞭炮

  • 18 # 李子觀民生

    我的家鄉在湖北房縣,廬陵王李顯被貶之地。尤其是我出生之地姚坪鄉的過年傳統習俗記憶猶新。

    一是祭灶師爺。過小年時,將灶堂前打掃乾淨,全家人陸續跪在灶前燒幾張火紙,口中念道:“灶師爺上天,好話多說壞話莫提,保佑全家平平安安!”,然後叩頭起身。

    二是打掃揚塵灰。用新山竹紮成長青掃帚,整個家裡打掃一遍,大約陰曆26以前完成。打掃前要看黃曆,打掃日不能犯煙火,恐日後家中失火。一家一院大都同一天都一起打掃。

    三是大年三十貼對聯和門神畫。

    四是大年三十要守夜。一家人團年飯將晾曬的衣服收進家;晚飯後通宵不睡覺,包元寶(餃子),不能叫餃子,不吉利。待零點至初一兩點時放鞭炮,叫“出天行”。然後煮元寶,每人吃六至八個,寓意六位高升、來年發財。

  • 19 # 鄉村娃子

    我家在貴州省錦屏縣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過年有打餈粑、貼春聯、挑新水、鬥牛、走年、請祖、祭祖等等傳統習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車合同寫錯顏色可以要回定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