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lla愛美食
-
2 # 衣周衣櫥
焦慮是一個階段的常態,主要是對自己未來要走的路不清晰。或者是自己的才華匹配不上自己的夢想,想要的太多,能力太弱,又一直逼迫自己進步。讓自己產生很大的壓力,造成內心焦慮。
明白自己未來想要走的路,如果暫時還不清楚,就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多與人交流,多讀書,識人識己。
-
3 # 鬧騰的小丫頭
我想說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遇到讓我們焦慮的事情。
現在已經三十歲了,本科畢業7年,做到公司中層,也做得不是很順心,工資也不高,加上催婚,其實也挺焦慮的,可是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只能繼續向前走,想想自己的家人父母,愛自己的人,和我們愛的人,只要身體健康,一切都沒關係。
和大多數人比起來,你條件還不錯啊,研究生畢業的學歷進入大企業工作,只要好好幹,能力上去會好的,如果專業性很強,可以嘗試當老師或考事業單位,多學些技能,為以後的發展做準備。
如果有物件,可以好好考慮組建家庭,如果緣分沒到,可以多出去旅遊,見識不同的環境,結交不同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素養,開闊自己的胸襟,還要多讀書,書中有我們的世界。
-
4 # 山有木樵夫
感覺到自己沒有長進甚至很焦慮就說明你內心是渴望得到成功、希望被認可的,但是為之付出的努力還不夠,至少在你的內心世界裡都不被自身認可,自己對未來有所期待卻又自覺無力改變現狀,所以在你的潛意識裡會感到焦慮和恐慌。
知己知彼則百戰不殆。
或許你可以先做一個規劃,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定位,對自身能力有一個客觀的分析,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透徹的理解,能夠確定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做到知己。另外,對自身所處行業要有一定了解,清楚該行業和自己所學專業的相關度,瞭解自己職業的發展前景,對自己的職業領域有了深度的瞭解,做到知彼。
一般來說,入職一到三年為職業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你可能不會升職,不會加薪,甚至可能會感覺前途渺茫。其實,這個階段就是給你一個學習的時間,學習怎樣從一名大學生過渡到一位職場新人,學習怎麼適應現在的身份,學習以職場人的心態去過職場生活。同時,這個階段也是讓你充電提高自身能力的時間,是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沉澱自己的一個過程,少說多學多做的過程,有了辛酸的過程才可能會有充滿喜悅的結果不是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5 # 農家小郎君
雖然說現在的本科生如過江之卿,研究生滿大街跑,但是能考上研究生,還是一件值得肯定與珍惜的事情。在我看來,考上研究生,做以下兩類工作最為好。
1、進入大型的私企,外企工作。這型別的公司招聘,學歷越高,發展的前景越為廣闊,而且薪資普遍比較高,但是要求的專業度,壓力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比如阿里巴巴、華為、京東、中公教育諸位此類企業都不外如是。
2、考公職考試。可以選擇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國企等考試,作為研究生,這些考試的崗位有專門的研究生要求,這就刷下了 一大批人,競爭相對來說比較小,再加上以上這些考試工作穩定(鐵飯碗)、薪資也還可以,且工作性子比較體面,單身的同胞,尋找另一半會更有優勢,所以說選擇公職考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哦。
三十而立,不能在原地踏步啦,定好目標前進吧!
-
6 # 暖曄的小房子
焦慮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正常的。只有你正確面對焦慮才能進步。
我今年25歲,畢業剛兩年,一年前面臨著不知道從事什麼職業,是做喜歡的事還是錢多的事而心煩。
後來找到心儀的工作,有把握在兩年內升職加薪,完全可以讓我在北京活的很好。
但是,交了男朋友之後,面臨著異地戀的危險。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吵架。
為了這段感情,我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城市,放棄了正好的工作,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一切都要重頭開始,我特別的焦慮,而是二十多歲的我每天掉大把的頭髮。
後來我就告訴自己不能這樣。
現在,我每天寫文章,報了一個文案課,找了一個運營類的工作,也跟公司申請了報班學習運營的知識,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去發展。
朋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為何焦慮,那多半是因為錢,所以去學習去努力是唯一的出路,學習是改變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
讀書、看報、學英語、練字,每一項都能讓你變得更好,每一項都會不知不覺改變你的人生。
-
7 # 粥左羅頻道
作者 l 粥左羅
30歲是人生長路的一道坎,“三十而立”——但更多的人,30歲成了家,業還沒立。
比30歲還沒立業更可怕的是,30歲了還不知道自己該在哪個行業、哪個領域、哪項技能上立業。
30歲是職業發展的一道關,大部分人都是22歲大學畢業,到30歲也算奮鬥8年了,如果規劃的好,8年足夠做一番事業。
如果快30歲了,你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幹什麼、能幹好什麼,35歲的時候你怎麼辦?40歲的時候你怎麼辦?
這不是製造焦慮,這是每個人在奔三的路上必需要思考的問題。
寫這個主題,是因為去年我講了很多線下課,發現很多人的問題,不在於其在某項能力上的問題,因為那只是戰術,大部分人是戰略上出了問題——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且擅長什麼?
這個問題並不只存在於快30歲的人身上,我很多剛畢業的學員也有這樣的困惑。早一點有這樣的困惑是好事,它會讓你早一點走上找尋自我的路。
01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我們的教育不會教你如何做自己如果你二十多歲,尤其剛畢業一兩年,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給你安慰——80%的人都跟你一樣。
而且對這個問題的困惑,也大部分出現在二十多歲尤其剛畢業一兩年。
為什麼?22歲之前,你的人生是被安排好了的。
小學上完讀初中,初中讀完上高中,高中上完讀大學,這個過程中沒多少人會去思考將來自己的職業應該怎麼選,因為這個過程中我們唯一的職業就是——學生。
你每天想的是,怎麼做個好學生,其中80%的指標是——學習成績。
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教育不會教你如何做自己,只會教你考最好的分數,上最好的中學、大學,大學畢業後你就有光明的前途。
我們讀大學前填志願,你自己看、老師幫你推薦、父母幫你打聽,都不是為了幫你找到你自己,而是幫你填一個最有前途最有錢景的專業。
哐噹一聲!大學畢業了——你走完了被安排好了的人生。
接下來,沒人給你安排了,你走向社會,這時候你要自己給自己安排了。
可是,你早就喪失了這種能力。
於是,你就開始焦慮,不知所措,剛畢業幾年的職業選擇也像個無頭蒼蠅,這撞一下,那撞一下,始終找不到出路,過了25歲,你就慌了。
02比起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更重要的是你先要習得“喜歡的能力”上面我們探討的結論其實是,長久以來我們很多人喪失了“深度喜歡一件事的能力”。
我講線下課的時候,面對很多說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學員時,我常問: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嘛?
很多人的回答是: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對很多事情有興趣,但好像又談不上有多熱愛...
因此,與其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不如先讓自己習得或恢復喜歡一件事、熱愛一件事的能力。
如何習得?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但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把它磨沒了,看到什麼都“無感”,這是很致命的。
好奇心和找到喜歡的事,有什麼關係?喜歡的事,是在不斷了解、不斷嘗試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找到,它是探索來的。
如果你喪失了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你就沒有探索的慾望,你就會停留在只願意接觸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你也可以理解為,你只有見識過足夠多的東西,才有資格找到你喜歡的東西。
比如有可能你是個蹦床高手,但你從來沒去蹦過,你怎麼能知道你喜不喜歡、擅不擅長?你可能是個剪影片的高手,但你沒有好奇也沒有去嘗試過,你可能就浪費了自己的一份潛能。
越沒見識的人,越可能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因此,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不斷見識。
興趣和愛情一樣,比“找到”更重要的是“經營”。
星友@雲煙成雨 在知識星球上提問我:“一切關係都是價值交換,包括親情、愛情、友情”,想聽聽粥老師對這個事情的見解,非常感謝。
我回答: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即便愛情也是價值的交換,最好的愛情,無非是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最好的自己,你在我這裡成為了自己最想成為的人。
但這個價值的交換,並不是你們在一起後天然形成的,而是你們彼此經營出來的。
興趣,你也可以理解為價值的交換,你對一件事足夠的用心經營,它便會給你足夠多的正向反饋,於是你便喜歡上它了。
要把興趣經營出來,需要耐心。
比如寫作,即便是寫作高手,一開始也可能沒那麼喜歡寫作,因為一開始你肯定寫的很屎,當經過耐心的經營你越寫越好的時候,才一步一步愛上寫作。
有個星友匿名提問,大概是說:我內心裡有很大的疑惑,為什麼你們能隨隨便便寫出萬字長文,而我一篇文章一千字都寫不出來,而且感覺自己的文章如同清湯寡水...
剛開始寫作,因為那是我的工作。如今寫作是我最大的樂趣之一,但這是我耐心經營的結果,我並不是天生就喜歡寫作。
保持好奇,不斷探索,用心經營,要有耐心,你終究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03你可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只是你不敢承認不敢去做你可能並不喜歡目前的工作,但並不代表你沒有喜歡的事情。
你願意情不自禁投入大量時間的事情,就是你喜歡的事情。你可以認真回想一下,你過去幾年,工作時間之外,最願意在哪些事情上投入精力?
你在紙上列一下,不管它們是什麼——
你總是在家裡研究做菜;
你一P圖就是一晚上;
你到哪裡都喜歡拍照;
你一天不讀好幾篇好文章就渾身不自在;
娛樂圈的八卦新聞你基本都不會錯過;
你總是愛琢磨不同公司的商業模式;
你沒事就刷電影已經刷了快1000部了....
等等你儘管列出來,哪怕你就是喜歡花時間追星、看綜藝。
喜歡是什麼?我喜歡你,最重要的不是喜歡你,我喜歡你是為了取悅自己,我喜歡你時是我最好的狀態。
喜歡一件事,和喜歡一個人,道理差不多。先不要想它能否成為你的工作和事業,先想想你過去做過哪些事,讓你有成就感,讓你取悅了自己,讓你覺得自己特別牛逼。
比如每次出去逛街買東西,你總能幫朋友成功砍價,朋友說你真牛逼;
比如每次聚會,總是你負責點餐,玩什麼總是你幫忙張羅,大家都說你最會吃最會玩;
比如你在公司年會上唱了一首歌,技驚四座;
比如你一個新電影上映,你每次都能預測很準的票房....
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你必需先搞清楚,什麼能真的取悅自己,而且這件事一定不要跟別人比。可能對別人來說感覺很牛逼的事,在你看來不值一提,而別人很無感的事,卻曾經給了你很大的成就感。因此,問你的內心就好了。
認真做完以上兩條,其實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並不是沒有喜歡且擅長的事,每個人都有,只是我們的偏見或者卻少決心,讓我們沒有把它往發展成工作和事業的路去走。
第一:世界很大,每一個你覺得不靠譜、不賺錢的興趣,都有人把它當成了工作、事業,同時又賺到了很多錢。
我讓大家列上面兩條時,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這也就能做個興趣,又不可能靠它吃飯。所以,很多人不是沒有喜歡的,只是不願承認不敢去做。
比如我喜歡滑板,你可能會覺得滑板就是個愛好。但你知道麼,Vans、Converse、NIKE、adidas、DC等都有自己的滑板隊,而且不僅是國外,國內也有,Vans、Converse 等品牌都有中國的滑板隊。
我玩滑板5年了,我認識很多滑板的,大學跟我一起玩滑板的學弟現在就是職業滑板的。你在街上廣場上看到滑板的,先不要覺得他們不務正業,有可能他們職業就是這個。他們的工作就是玩滑板,偶爾參加一些比賽,每年有專門的攝影攝像師跟他們一起滑板旅行,拍一些短影片,每個月領工資。
當然,並不是每個興趣都能直接讓你發展成職業的高度,但你可以把興趣和能力結合,創造屬於你的工作和事業。
我們學校跟清華挨著很近,所以清華玩滑板的朋友我也認識不少,最初大家都想做職業滑板運動員,可是興趣有了,能力不一定能達到。
但真正熱愛的人,不會放棄取悅自己。
其中一個清華美院的朋友,專業是設計,痴迷滑板但技術上做不到職業滑板運動員,但是他大學的時候做滑板社團,開工作室給國內一些滑板品牌做設計,畢業後放棄月薪幾萬的工作,自己做一個小眾的滑板品牌,現在每個月也能賺幾萬塊。
第二:你想成角兒,你得敢自己成全自個兒,哪怕道阻且長。
另一個清華的朋友成了滑板圈特別傳奇的存在。他2013年高分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就是這樣一個學霸,進入大學後,加入滑板社、街舞社、玩死飛... 他什麼不太會,但好玩的他都想去探索,最終他發現自己最愛滑板,幾乎每天都滑,最初也想做一個職業滑板的,然而無奈技術水平受限,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但他熱愛滑板,不可能離開滑板,所以他開始學習滑板攝影,哪裡有滑板的活動,誰想拍滑板素材的東西,他都儘可能去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他做了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決定,從清華輟學,專門去做滑板攝影。父母知道後把他的生活費斷了,他就去滑板店打工,四處做家教賺錢,偶爾借宿到朋友家裡住,省吃儉用買滑板器材,一年後拍出滑板大片,得到滑板圈的認可,現在是圈子裡炙手可熱的滑板攝影師。
你可能覺得他這是很傻的決定,我倒不這麼認為,一個這樣豁出去追尋自己所愛的年輕人,我不相信他沒有未來,他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有熱愛的東西,但又總是自己把它否了,從來不敢真正的去追尋去付出,你要清楚,當你覺得它不可能的時候,這個事情上有一群人正在去做、去實現,去變成自己的事業,去變成一生追尋的東西。
04你把一件事做擅長了不喜歡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句話,喜歡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付出,付出到擅長。
不管你是喜歡寫作,喜歡唱歌,喜歡設計,喜歡敲程式碼,喜歡銷售,喜歡談合作,喜歡講課,還是喜歡攝影,喜歡剪片子,喜歡做管理,喜歡講段子...都是如此。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喜歡。反向推理就是,你絕對不會喜歡你不擅長的東西。
我上初中時,最討厭的學科是英語,因為我怎麼學都學不好,我初中三年英語沒有考及格過,一次都沒有,英語老師還是我們班主任,抽過我幾個耳光,我恨死英語了。
我沒考上高中,花錢走後門買上的。讀了高中後,我一改初中吊兒郎當的狀態,決定瘋狂學習,因為我們那窮地方也就是考上大學這條好出路,我第一個要幹掉的就是英語。
讀高一的時候,英語老師講課我從來不聽,我把初中的教材全拿來,自己從初一英語重新學,後面又買了五六十本中英文對照的小說,一本一本的啃,一句一句的對照著看。
你猜結果如何?
我高一期末全校英語競賽一等獎,後來每次英語競賽都是一等獎,到高三時我已經把英語高考必備上的單詞全背完了,高中我復讀了一年,2010年高考時我英語考了136分。
於是,英語從我初中時最討厭最噁心,到高中成了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歡的,因為我付出了足夠多,付出到我擅長,擅長到它給了我別的東西不能給我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優越感。
你英語每次考四五十分,你會喜歡麼?除非你有病。
後來做錄播課也是,每次錄個七八分鐘的音訊,我都藏在一個小屋裡,錄好多遍,其中有覺得比較難聽的,我就重新錄,直到自己滿意。
再之後,我需要去企業講課,第一次要去聯想集團講,那之前的一週我都沒睡好覺,我是個偏內向+自卑的人,很討厭站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我沒事就在家裡對著牆練習,有時候給自己錄一下,看看自己的樣子。
如今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講課、演講,兩年多高強度的付出,我越來越擅長這件事,去年我最多給一家企業的1000人講了三個小時,我樂在其中,同時也越來越接納自己的聲音和颱風。
最近我破天荒在學唱歌,以前不管是同學聚會還是公司團建,我最討厭進KTV,原因同上,我討厭自己的聲音。經過兩年多的講課,我慢慢開始接納自己的聲音,現在我想努力練幾首歌,錄給自己聽,目的就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聲音。
很多剛畢業沒多久,二十出頭的學員跟我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時候”,我就說,你現在做的事情,你先別管你喜不喜歡,反正都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既然要做,你就全情投入,努力讓自己持續進步,做到比多數人擅長,到那一天,我不相信你不喜歡。
喜歡,一種是天然的喜歡。比如男人誰不喜歡美女,是人誰不喜歡美食,這是天性。
喜歡,另一種是被動的喜歡。就是你持續的對一件事投入,過程中它不斷的給你正向反饋,給你存在感成就感,你就被動的喜歡上了它。你做一件事做到人人給你豎大拇指,傻子才不喜歡吧。這是被動喜歡,被動喜歡會慢慢的變成天然的喜歡。
你剛畢業沒多久,年紀輕輕,很多事情沒那麼喜歡是正常的,因為你都不太擅長,而你都不太擅長也是正常的,因為你大都是新接觸在探索的過程中,這時候別慌,要接受相當一段時間“沒有喜歡的付出”,付出到你擅長,你便喜歡了。
05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需要過程你必須不斷試錯,別輕易放棄讀完第四點,你可能會說:那我對一件事我付出了很久,依然還不擅長怎麼辦?
這很正常,不行就換。
你得上輩子積多少德、攢多少運,才能在這輩子一開始就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
任何人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更久。
我讀大學時就不斷的探索,到底自己該做什麼,什麼是自己喜歡又擅長的:
我試圖走英語這條路,後來發現其實我並不擅長英語,高中的英語成績牛逼,其實是靠我強大的閱讀和背誦能力,大二我哥們考GRE,我陪學,我單詞量幹到2.5萬,但其它方面我不行,口語很爛,聽力很爛;
我試圖學習寫小說,讀了大量的小說,買了教寫小說的書,不得要領;
我試圖學過橄欖球,但發現我不擅長團體類的體育運動;
我認真的付出過,想做一個職業滑板運動員,但發現自己身體條件不夠,比如我的腳腕不夠靈活,一些空中翻板動作就是比大多數人學的慢;
我嘗試過水草造景,經過摸索我發現自己在構圖方面不好,在化學生物學方面也很難突破(想成為水草造景大師,這些必需要學好,我高中生物化學都只能考三四十分)...
遠不止上面這些,我保持好奇,一隻探索,直到三年前我進入新媒體行業,才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我喜歡深度閱讀,喜歡分析事情的底層規律,喜歡透過寫作去表達,喜歡透過優質的輸出影響別人,而且又經歷三年耐心的付出,因此到現在,我很開心的在從事喜歡且擅長的內容行業。”
同時,我上面說的“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久還不擅長怎麼辦?不行就換”。
這句話你要謹慎對待:
01 換下一個之前,你要仔細想想,目前的這個事你是真的付出了很多麼?有多多?是很認真的那種付出麼?你真的付出了很久麼?這個久有多久?不要沒做多少就隨隨便便的把它否了。職業發展的前期,比較忌諱淺嘗轍的隨便嘗試,很浪費時間。
02 如果真的謹慎思考了,結果是確實不適合,就要及時換,別拖延,你拖不起的,一個是時間很寶貴浪費不起,二是沉沒成本會一直增加你越來越難離開。下圍棋最忌諱的是緩手,個人發展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要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就出緩手——再考個研吧。比如有人辭職後,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又出緩手——先考個什麼證吧。別逃避,直面它,解決它。
03 人終究不能只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尤其在工作中。人生價值觀和工作價值觀不同,工作上你喜歡的要做好,不喜歡也要做好,不管你喜不喜歡,儘可能的去解決問題,做出成績,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老闆。因為即便你從事的工作是你喜歡的,其中也充斥著大量你不喜歡的因素。工作本質上不是讓你來享受的,是透過艱苦付出拿結果的,別矯情。
這篇就寫到這裡,關於這個話題以後還會再寫,希望這7000字能給你解開哪怕一點困惑。希望你保持好奇,保持耐心,保持探索,保持付出,因為人,終究還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 ...才行。
-
8 # 儒佳學習派
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曾說過: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一無所得,二無經驗和方法。
我當時不以為然。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先說一下我自己目前的狀態:女,26歲,座標北京,985碩士,研三,馬上畢業,正在面臨就業的壓力。
每天穿梭於各個學校宣講會的現場,忙著投遞一份又一份的簡歷,準備一場又一場的面試,與此同時還要兼顧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
我原本以為自己能力足夠強,會很快的找到心儀的工作,可事實卻啪啪打臉,因為自己所謂的優秀作品和過硬的技能,拿出來和其他高校的同學比,根本不值一提。
眼看10月就要過去,目前為止沒有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而周圍的同學陸陸續續都找到了心儀的公司,最終我成為了人人口中的那個焦慮的大學生。
要擱在以前,我一定會說畢業生多嘛,人材也多,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只能說是僧多粥少,而我剛好沒有那麼幸運罷了。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何擺脫焦慮?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這本書中提到了職業生涯三葉草模型的概念。當我們在不同的情緒時,每一個情緒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我們成長的突破點。比如:
當缺失“興趣”的時候,我們會表現出“厭倦”的情緒,再嚴重點會開始覺得“活的沒意思”;當缺失“能力”的時候,我們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再惡化就頓生“無力感”;當缺失“價值”的時候,我們表現出“失落”的情緒,持續很久以後內化成“自卑”。綜上,拿我自己來說,表面來看,是因為我沒有找到工作而焦慮,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能力不夠(補充:我本人是跨學科的藝術碩士,因此設計能力和作品集的完善度均欠缺)。
根據你的問題得知:“研究生畢業”,說明你是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沒有長進”,是不是因為畢業之後就沒有再繼續學習精進了呢?
“馬上三十歲”,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女孩子,三十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你曾經是否有想在三十歲之前完成的心願和夢想呢,現今它們是不是已經實現了呢?
如果沒有,那也不要焦慮,快快做好自己的規劃,持續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下一個節點,也就是35歲,相信那時候的你不再焦慮,而是更加的自信和豁達。既然已經錯過了三十歲的美好,就不要錯過35歲的美麗啦,加油呀~ -
9 # 愛讀書的小蹦噠
跟你差不多的年紀
時不時也會湧現焦慮的情緒
尤其是任務很多完成很少的時候
我想焦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源於那種無法掌控自己的感覺
從自己可以掌控的小事一點一點做起,
當你看到努力帶來的一點點成果
慢慢就會產生成就感
進而緩解自己的焦慮
健身也好,想要達到的其他小目標也好
無論是什麼
只要可以做了就見到成效的
漸漸覺得二三十歲是找尋自己的年紀
即便你有滿意的工作
穩定的收入
可還是會常常懷疑自己
這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
這樣的我是我想要的我嗎
尤其是偶爾接收到朋輩壓力時
哪個同學都是主管了
哪個同學又買了一套房
哪個同學結婚生子了
內心的這種波瀾就會更明顯
但就是在這樣的焦慮和波瀾中
我們不斷去迫使自己朝著想要的生活靠近
不要抱怨不要輕易放棄
慢慢的我們就會找到那個心中的自己
-
10 # 瓜瓜影視薈
目前的社會求職狀態就是:“我需要工作”;“我們這邊需要十年經驗”;“可我沒有經驗啊”;“那就去工作啊”;“WF”
各種因素導致高學歷人才就業變成高不成低不就,甚至個人收入不如低學歷人群,身邊也有很多研究生30+依舊過得非常不如意的人。實話說學歷現在不值錢,那我們辛辛苦苦求學時為了什麼,是為了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不至於把自己困在一個侷限的生活模式裡,和一群不喜歡的人打交道卻不能選擇。
然而,那些混得如魚得水的人,他一定是非常喜歡自己的圈子嗎,不一定,這反而背離了初衷,他的壓力,他的困惑,也是我們所感受不到的。一句“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自己不那麼忙”,你的收入決定你的付出,甚至某種程度上,真的就是你的時間全數被出售。
研究生的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現代的快餐式文化,給了你焦慮困惑的想法,很多人也一樣,在這裡我想說,如果沒有能力改變世界,那麼選一個自己舒心的生活方式,就是你最好的選擇。改變世界太難,改變生活方式,不去理會不切實際的比較,就是我們的選擇,與是否踏實、是否成功、是否消極,都不相干,把自己活得舒心就好。
回覆列表
沒有長進可能是積累的時間還不夠。不要做無謂的多思,先在自己目前從事的領域裡認真做、努力做,把每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出成果。那麼等好機會來臨的時候,才有能力抓住,就可以飛躍。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不是一句空話,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