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燃回憶
-
2 # 使用者59037055501
點了7個菜,感覺還沒普通飯店開胃菜吃得飽,像喂鴿子一樣。一句話,哥吃的不是美食,是食物與盤子中的空曠感!
挺好吃,但一口就沒了。只要358,服務很贊,還有紀念品,就是廚師簽名照
-
3 # 閒諞雜談
提到米其林這三個字除了可以想到輪胎之外就是餐廳,而通常提到米其林餐廳通常印象中都是一些西式餐廳,畢竟最開始米其林級別的餐廳評選不是在中國,今天的搜食記與大家分享的也是一個米其林級別的餐廳,不過這次可是中餐廳:香港洲際酒店旗下米其林一星級粵菜餐廳欣圖軒(Yan Toh Heen)。說實在的對於去過的五星級酒店的餐廳來說,他們的中餐廳也就是那麼回事,基本都差不多,你吃了十幾家感覺不出來有什麼不同,的確是服務好點,環境好點,可對於吃貨來說木有任何驚豔之處,多半都是失望的,而所謂的招牌菜也只不過是噱頭糊弄人而已,很多都是看著漂亮吃起來很一般。不過既然要去用餐還是提前做了一點功課,餐廳之所以叫做欣圖軒是由於它位處於海港鄰岸,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維多利亞港,旁邊緊挨著星光大道。頭兩字的意思是讚賞美景,而第三字意思有多種,指優雅的用餐環境,亦可以代表快樂,笑和愉快,以及門廊,陽臺及涼亭。香港是一個美食的天堂,很多街邊小店都讓人印象深刻,而這間米其林級別中餐廳到底是真有兩把刷子還是徒有虛名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走進欣圖軒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傳統的中國風。
進到餐廳處處都能感受到與一般餐廳不一樣的氛圍,最大的感覺餐廳屬於那種低調而有內涵的範兒。
傳統的中國裝飾風格是清淡、優雅,使室內環境更彰顯寧靜高尚
蟲草花雞湯腐皮卷:薄嫩的腐皮包著雞絲和素菜,用清甜滋補老火蟲草雞湯燉制。
原只鮑魚海鮮脆芋盒:廣東人喜歡吃芋頭。炸芋角是廣式非常傳統的點心,一般裡面只有芋蓉,但這次裡面卻是加入了蟹肉及帶子粒,味道更加的鮮美,口感更豐富。上面放南非6頭罐頭鮮鮑魚,上面再淋鮑魚汁,無比美味。
瑤柱蛋白炒飯:在廣東通常被人稱為富貴炒飯、因為食材選用都是比較清淡而聞名。這次的炒飯加入三文魚令味道及顏色更豐富,搭配自制的XO醬料堪稱經驗的炒飯。由於在香港幾乎每天都是雲吞與面類讓人實在抓狂,所以對這道炒飯印象尤為深刻。
焗釀鮮蟹蓋:五顆星推薦的招牌菜,咬一口就有欲罷不得的感覺,這道菜準備工作相當的複雜,要先煮蟹再折肉,煮汁料,然後加入蟹肉,最後再焗或炸。難度是最後炸好的蟹蓋內的肉不會過老。所以時間控制是最重要的。
粉葛鯪魚赤小豆陳皮蜜棗扁豆煲西施骨:額滴神啊!這道菜的菜名真的是太繞嘴了,也太長了,不過這可是初春清熱祛溼的開胃老火湯。最近火氣比較大適合俺!
龍仔西班牙金腿黑菌蒸斑柳:鮮美無比的火腿與東星斑完美的結合,雖然不像其他次要那樣奪目,但絕對屬於最低調的大牌菜。
豉油皇香煎斑柳:通常提到石斑魚,最常見也是最多的料理方式就是清蒸,而這次的東星斑魚以往不同,而是去骨切片,下鍋過油後撈起。再下鍋用豉油煎至金黃香脆。
金銀上湯菠菜:是廣東典型家常菜,師傅採用上湯煨的菠菜,並且加入鹹蛋及皮蛋,很有媽媽做菜的感覺!
港式叉燒包:這個可是不可不吃的點心,味道與一般餐廳不一樣,明顯是自己調配的叉燒醬。
脆皮龍崗雞:小熊愛吃雞肉,而這道菜可是欣圖軒的得獎招牌菜,聽師傅說要想做出一級的菜選擇是重中之重,因此特別選肉厚龍崗雞,吊幹幾小時,每個一陣子在外層淋上俗稱雞水的雞汁精華,令雞肉更入味吊幹後下鍋炸,皮脆肉嫩,印象極其深刻口齒留香啊!
-
4 # ENJOY精選限量美食
Joël Robuchon 不用介紹了,之前在上海外灘開幕也是城中大事件。截止到今天,他的名下一共 31 顆米其林星星,估計未來很多年也不會有人打破這個記錄,其中三星餐廳就有五間:
香港的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澳門的 Robuchon au Dôme
以及東京、新加坡、拉斯維加斯,代表他最高水準的同名旗艦餐廳 Joël Robuchon Restaurant
我去的這間就是去年《米其林指南 · 新加坡》中收錄的唯一三星。
(盧布松老爺爺在注視著你)
下午在環球影城裡玩到背心短褲全溼,好在環球影城、酒店跟餐廳都在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裡,從過山車上下來衝回房間,半小時後就換好西裝不帶喘氣地出現在 Joël Robuchon 的前臺。
Joël Robuchon 有三套自選選單(下面說的都是新加坡幣):
5道菜 $348,4道菜 $298,3道菜 $248
還有一個7道菜的 Tasting Menu,名為 Imaginé par Joël Robuchon,每人 $498,即便在米三的館子裡都算非常貴的,也算30歲前來約會過了。
--------------------------------------------------------------------------------------------------------
Bread service
繼紐約的 Bouley 之後,這是我見過最大氣的麵包籃(應該叫麵包車吧),牛角、法棍、法式 brioche、意式 focaccia 以及各種丹麥卷,要啥有啥,於是我們非常不要臉的——“可以每樣來倆嚐嚐嗎?”
看起來陣勢很大,但吃起來好像也沒有哪款特別出彩,水準就是一般的麵包店再上面一點。手刮黃油加一分,畢竟現在很少餐廳這麼做了。
· course 1 ·
Waffle | 華夫
上上期做了華夫餅,下面請欣賞米其林三星的版本。
餅皮很薄,外層烤得香脆,裡面是甜糯的蝦泥乳酪夾心。感覺在上海可以做成網紅單品美食,就叫——盧布松大爺的爆漿芝士脆脆蝦三星華夫,再找50人排隊,一定會火。
· course 2 ·
Le Caviar Imperial | 魚子醬
Joël Robuchon 36歲時在巴黎創立自己的第一間餐廳,從那時起這道菜從沒離開過選單,現在你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間 Joël Robuchon 旗下分店吃到這道——Osetra 魚子醬配帝王蟹佐海鮮湯凍和花椰菜泥
不得不說這個密集恐懼症擺盤非常有上世紀的年代感,魚子醬給的量很良心,蟹肉和湯凍的鮮味也比較乾淨,組合到一起卻並沒有延續視覺上的華麗,味道趨於平淡,跟直接吃魚子醬沒差。
查了下在上海單點這道賣¥358。
· course 3 ·La Langoustine | 海鰲蝦餃
一枚 Ravioli 蝦餃,裡面包著海鰲蝦球,醬汁是鵝肝做的慕斯泡沫,撒上黑松露碎屑。
蝦味 肝味 松露味都非常濃郁,又沒有互相打架,吃到目前最好吃的東西。
· course 4 ·
Le Black Cod | 黑鱈
一塊多汁的焦糖鱈魚,成色做出了西京燒的質感,鹹甜平衡得剛好,相比追求清淡自然原味的新派法餐,Robuchon 還是屬於比較古典的路子。
· course 5 ·
Le Porc Iberique | 豬肩肉
主菜是伊比利亞豬肉(不是利比亞呀舒展同學!),但和西餐的整塊大豬排不一樣, 是先慢烤再片成薄切,搭配馬來風味的沙撈越胡椒汁,像一盤東南亞熱炒,吃起來頗有鍋氣。
mashed potato
作為主菜配角的土豆泥居然更加搶戲,口感滑膩黏稠,綿柔之中還有一點點沙沙的質感,土豆香和奶香完美融合,啊真的是超級好吃的土豆泥!
· course 6 ·
Sorbet | 雪葩
主菜後推來一個雪糕車,任選喜歡的口味。
我選的熱情果雪葩。
· course 7 ·
Le Mango Mango | 芒果
甜品也很有東南亞特色,椰子蛋白餅+芒果慕斯+蔓越莓凍,非常好吃,可以說是一份頂配版本的楊枝甘露。
Petits fours
最後配茶和咖啡的小點心。
還以為整頓飯到此結束,準備買單呢,這時候才到整晚的高潮。
▼ ▼ ▼
Dessert cart
服務生慢悠悠地推來一個無比 Fancy 的甜品車!
各種水果塔,各種酥皮派,隨便選!不要錢!
已經很飽但是看起來都超好吃怎麼辦?
想到人均反正都$498了,不吃略虧,於是我們再次不要臉的——“可以每份來一點嚐嚐嗎?”
Joël Robuchon 的甜點出品確實蠻厲害的,Pastry 功底紮實,不過分花哨,都是各種法式經典款,我最喜歡的是拿破崙和檸檬撻。
簡直是把一個月的甜點 quota 一次性用完,結果還有第二枚彩蛋……
Dessert cart 2.0
一輛更加 Fancy 的甜品車二號!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剛才那車是大甜品,這車是小點心。馬卡龍、芒果撻、松露巧克力和各種糖果曲奇……
扶我起來,我覺得我還可以吃一點。
與其說31顆星星是米其林對 Joël Robuchon 的青睞,不如說他本人就是米其林的標準。食物和服務的嚴格品控,精雕細琢的擺盤風格,包括那份無敵好吃的土豆泥,都帶著經典的法式風骨。
Robuchon 廚藝學校的前身是一座修道院。
這是我第一次來 Joël Robuchon 的餐廳,但我發現以前去過的不少館子,他們的主廚都是 Robuchon 的徒弟,甚至徒弟的徒弟。年輕一代沿襲了他的技藝,在創作上又生長出各自的審美。
Joël Robuchon 早就不在後廚做菜了,明年他會在法國開一間廚藝學校,傳授法餐、甜點、巧克力、侍酒等課程,學期從2個月到三年不等,吃完這頓,開始存錢。
Joël Robuchon
新加坡 | 聖淘沙名勝世界 邁克爾酒店一層
感謝作者韋恩。
-
5 # SophyJiang味旅繪
分享一次米其林用餐體驗吧,不得不說不但好吃,還美輪美奐,當然價格也很“美”。筆者的體驗是日本京都菊乃井露庵,米其林二星,九道菜的懷石料理,人均一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600元),相對京都其他同級別的餐廳,這個套餐價效比還算不錯。和京都其他輪胎餐廳一樣,露庵隱藏在五條通的小巷中,低調傳統的和風裝璜。人氣很旺,開放式吧檯,主廚和一眾廚師及助理都在顧客面前忙碌著。客人們零距離觀看主廚製作菜品,並與廚師談笑風生。這讓我們不通日文的“老外”比較鬱悶。
我們7月底去的,正趕上京都的祗園祭活動,因此不少菜餚與活動有關,餐前酒就是祗園祭神酒,前菜則是清爽滋潤的的海膽啫喱豆腐。暖胃和開胃都是盛宴前必要的開場。
八寸是以海鮮為主,有鱧魚壽司、鮑魚、蝦、魚子醬、瓜果沙拉等,賣相十分漂亮。向付是明石鯛搭配鰺魚,優質的鰺魚中加入了柑橘,魚刺身的鮮甜膠質和清新的柑橘交織一處,催生出極佳的口感,其無比鮮香美味讓人回味無窮。負責刺身製作的廚師細心地照顧著自己的魚生,手中的那把專業利刃價格不扉。
中間醒一醒味蕾的小菜,鱧魚落配梅子醬,穗紫蘇花點綴其間,好似一幅淡雅的小畫。
蓋物是一塊紅燒黑豚,用奶白的薯蓉搭配,以減低肉質的肥膩。日本醬油製作出來的紅燒肉別有一番風味。濃郁的大肉之後是一道清爽宜人的甜品,三年老芥末磨出來的百香果雪糕,芥末的微辣與百香果的酸甜在口中百轉千回。燒物是柚燒鰈魚,柑和柚都是日本人喜歡用來搭配富有油脂感的食物,清新的柚汁能中和魚肉的肥美。強餚是鱧魚時蔬羹,後面搭配鱧魚蒸飯。瓷瓦大鍋的御飯物,從器皿到食物都是那麼隆重豐盛,正讓我們擔心無法消食,主廚助理已貼心示意,剩下的主食會做成飯糰給客人打包回去,真是意想不到的驚喜。最後的甜點是柑橘雪糕和麻餈。懷石料理的特色是追尋時令的變化,這九道菜的套餐主要採用了祛盛夏熱邪的鱧魚,而主配料柑橘則起到了醒胃去膩的作用。米其林二星的水準,體現在主廚對器皿、食材、品相、擺盤、創意和味道的用心上。雖然價格較貴,但值得專門去品鑑。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
-
6 # 願開心快樂每一天
感覺就那樣。一次是西餐一次是日本料理一次廣東菜,都是在香港吃的。價錢死貴死貴的。西餐兩個人吃了七千港幣,日本料理兩人吃了四千多港幣,廣東菜吃了七百多。吃完了感覺還是中國菜好吃。
-
7 # 奇遇遠方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
在倫敦諾丁山的開店第一年便拿下米其林兩顆星的
“The Ledbury”
餐廳的門小而精緻,僅一人可以通行。
門頭具有法式的簡潔和優雅,不顯眼的寫著:
“The Ledbury”
高聳的植物和黑白門頭交相輝映,
便沒有任何文字或標識了。
簡單的裝修風格與諾丁山的氣質非常契合。
法式的乾淨優雅MIX著英式復古簡約,
一切渾然天成,並無半點錯愕。
從主廚到整個餐廳團隊都很年輕,
服務生的臉讓人在心底發酵著犯罪,
來無風去無風的影子裡留著一種恰到好處的禮儀。
我是後來才聽說:
2011年倫敦暴亂的時候,
有人衝進餐廳影響客人用餐。
最後是服務生拿著椅子勇猛搏鬥,
阻止了事態的惡化。
看來這些低調的紳士不光臉很能打,
人也很壯啊!
當然相比低調的外表下,
The Ledbury的菜品可謂是大膽出彩。
主廚Brett Grahamd15歲便在海鮮餐廳工作。
對於肉類與時蔬的搭配,
在保留各色食材原味的同時,
又能創造出平衡豐美的絕妙口感。
微妙中透出一些太平洋國家和英式菜品的影子。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使用日本菜中的
紫蘇、鹽漬櫻花等點綴口感
這裡只有晚上提供Tasting Menu。
午餐的話可以選擇隨意點菜,
或者選擇Lunch Set Menu (午餐規定菜式套餐)
四道菜,60磅一位,加酒的話也才95磅一位。
不光是價效比超級高,菜式還相當經典。
餐前小食是整套菜品的第一印象。
炸酥脆的海藻和青蛤精華凝聚成小顆粒,
配以清爽的黃芥末醬,
第一口就調動起了味覺感官。
鹿肉餃子上點綴著蘋果醬加香辛料,
入口只能感受到輕輕的辣味,
結合醬料咬開便感受到鹿肉緊緻溫和的口感。
英國龍蝦上點綴香菇片,
醬汁用了雪莉酒和松子搭配。
龍蝦彈性十足,顏色是好看的奶白色。
汁水慢慢地從肉的纖維中溢位,
甜奶香味和海鮮的鮮味相互碰撞著。
入口就倆字兒:好吃!
小羊排配鹽烤大頭菜,也是經典菜式。
一共三種部位的羊肉,每一種口感都不一樣。
羊腿肉質緊實,羊背肉肉質柔軟一些,
還帶著點甜。
肋排用了烤肉做法,表皮酥脆,
肉非常軟糯入味,
就著青椒醬汁,反差口感也很容易俘獲人心。
餐後甜點之一 Brown Sugar tart(紅糖蛋糕)。
搭配生薑冰激凌,入口有著最合適的空氣感。
紅糖加生薑的搭配。
是不是專為姨媽期愛吃冰的妹紙準備的?
有cheese蛋糕的濃密香氣,
也有慕斯的柔滑細膩。
餐廳使用的是世界上最輕薄的酒杯,
純手工製作的奧利地產Zalto。
不僅很好的聚攏了酒的香氣,
而且在緩緩流淌進口腔的剎那,
很難察覺到杯子的存在。
諾丁山有多少書店,卡薩布蘭卡又有多少酒吧。
想來諾丁山的此刻依然陽光明媚,
茱莉亞·羅伯茨彷彿多年前的英格麗·褒曼,
偏偏同樣走進了這樣一段離奇的愛情裡。
在這個曾做為電影取景地,
呈現出多元化不同風格的倫敦街區的一角。
只有LEDBURY ,
高雅溫和的外表下藏著他做好菜的小野心。
路過諾丁山千萬別錯過。
回覆列表
去米其林三星餐廳吃飯,
◢ 普通食客的點評是這樣的:
哇哦!味道一級棒!
◢ 文藝食客的點評是這樣的:
火用最熱情的方式與牛排交流,
刀叉的默契配合,讓鮮嫩的肉汁瞬間迸出,
隨即消融在齒頰之中。
◢ 可要是遇上個極致食客,點評的畫風……就會突變:
“為什麼要謀殺我的牛排?”
“10分的火力只用了9分,你跟這隻龍蝦有仇?”
“用黃豆火熬海鮮湯,等於請海鮮在湯裡洗了個澡!”
上海也有自己的“米其林餐廳”啦!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輪胎公司!米其林每年會專門僱一批美食偵探,像臥底一樣裝成普通食客,在全球吃吃吃,然後評選個一二三等獎來。一旦被選上,這家餐廳就出名了,然後就有源源不斷的吃貨開車出門(消耗輪胎)啦!就像可口可樂舉辦奧斯卡一樣,好讓人們光顧電影院(和買汽水)
然而在亞洲地區,只有日本、香港、澳門被這幫美食偵探掃蕩過,這回終於想到魔都了!那些打著米其林幌子賺錢的餐廳都可以下架了,能冠上這三個字的只有這1家三星餐廳,7家兩星餐廳,和18家一星餐廳,以及25家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廳。
不過看完榜單,感覺這幫美食偵探的思維還停留在香港吶,大董拿了兩個一星,光燒鵝就出現了兩家,其實上海還有很多特色的當地美食啊!像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廳就很好啊,至少傳統、local、接地氣嘛!而且,在魔都的你我他以前都吃過!
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廳
米其林星級餐廳授予那些“提供頂級菜餚”的餐廳,而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廳則授予那些“經濟實惠物有所值”的餐廳,而且人均消費低於200元,有沒有覺得瞬間不用吃土了!
1)蘭亭
地址:黃浦區嵩山路107號
(pic by 七七)
推薦理由:吃過一次,濃油赤醬,很有本幫菜的腔調。雞骨醬尤其推薦,甜甜的味道,非常入味。面拖黃魚香到不行,外面酥脆,裡面香鹹。蔬菜的話,酒香草頭、腐乳空心菜也是必點。價格超級無敵便宜,就是店面極小,只有7~8張桌子,永遠在排隊,永遠在翻檯……
2)阿孃面
地址:黃浦區思南路36號
(pic by sapphire57)
推薦理由:算是滬上比較有名的麵館,招牌是黃魚面,有兩種湯底,貴的很濃,25塊錢的也不賴,醬油湯打底,魚肉拆骨,處理得很乾淨。還有鹹菜和辣醬的澆頭,可以吃到一半再加到湯裡豐富口味。好幾次路過,不是高峰時段並不需要排隊,如今被米其林一推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上咯!
3)金剛餛飩還有面
地址:黃浦區蒙自路207號11樓
(pic by blue-kiss)
推薦理由:魔都火了很久的網紅店,“金剛”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厲害的樣子,實際上他家的餛飩的確個頭很大,一碗下肚撐死的節奏。三鮮餛飩用的是活蝦,咬下去很有彈性。最受好評的是餛飩湯,蛋皮、蝦米、香蔥一樣不缺,還有一勺豬油,立馬香味四溢……
其他入選餐廳:
大壺春、蘇浙匯、正鬥粥面專家、綠波廊、吉士、鼎泰豐、翡翠酒家、功德林、南翔饅頭店、韓媽媽、大蔬無界、東、茂隆、上海老站、文興酒家、揚州飯店、Alma、Mi Thai、海金滋、蘭心
你是不是也吃過不少家呢?
點評:
看到這些名字有沒有很親切!有沒有“原來我們一直在吃米其林大餐,卻沒有好好珍惜”的感覺!不過從現在起,這些店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了……建議開車也不要路過它們門口,因為肯定會交通堵塞!
一星餐廳
提起米其林餐廳,吃貨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高大上的就餐環境,和嚇死人的四位數賬單。其實有些帶“星星”的餐廳不一定非要花上大價錢,比如這些星也沒那麼高不可攀:
1)Phénix eatery & bar
地址:常德路1號璞麗酒店二樓
(pic by 上海女郎)
推薦理由:餐廳在璞麗酒店裡面,環境不用擔心了。餐點以法國菜為主,牛肉塔塔蠻靈的,生蠔和大蝦都很新鮮。帶酒人均600左右,中午可能200元就能吃到,就東西的品質而言,真的是良心公道!
2)利苑
分店1:世紀大道8號上海國金中心3樓L3-17&18
分店2:淮海中路999號環貿廣場L4-401
(pic by BONBON)
推薦理由:招牌菜是鮑汁鳳爪,鳳爪燉得很酥,牙口不好的都能吃雞爪了。其次推薦龍蝦泡飯,上海人最愛吃泡飯,加上龍蝦更好吃了,米粒越嚼越覺得鮮……這家人均500左右。
3)老正興
地址:福州路556號(近浙江中路)
(pic by Catseye)
推薦理由:老正興上榜還是蠻意外的,國營餐館,百年老字號,有20多人的包廂,適合家庭和單位聚餐。開啟選單能看到熟悉的油爆蝦、燜蹄、八寶鴨紅燒蹄膀、香油鱔絲等。人均一百來塊,相當親民!
其他入選餐廳:
艾利爵士、大董(iapm店和越洋店)、鵝夫人、福和慧、家全七福(嘉裡中心店)、金軒、老幹杯、迷上海、南麓浙裡、蘇浙總會、泰安門、新榮記(上海廣場店)、雍頤庭(文華東方酒店)
點評:
太多粵菜了,而菜品就那麼幾個,實在不知道從何評價。借用七七的話說,就是:說不出來哪裡不一樣,但一吃就知道不同!
二星餐廳
1)喜粵8號
地址:汝南街63號101室(8號橋四期)
推薦理由:世界上最便宜的米其林二星餐廳,這個理由夠你拔草了吧?這家超低調的店,其實前身是來自澳門的5星餐廳,老闆是香港米其林三星廚師,在港開了8年飯店後北上澳門,今年3月才將目標定到上海,沒想到就摘下了二星。
2)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地址:黃浦區圓明園路169號6-7樓
推薦理由:西式餐廳,以傳統義大利菜著稱。它在香港被評選為三星餐廳,在澳門被評選為一星餐廳,在上海摘了2顆星也算沒丟臉。
其他入選餐廳:
中餐:逸龍閣、御寶軒、雍福會
西餐:喬爾·盧步松美食坊、ultral violet
點評:
如果一星餐廳還有爭議,二星餐廳應該是實至名歸吧,菜品精緻,顧客體驗絕佳。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提前排隊!記得預約!
三星餐廳
最後隆重介紹下三星餐廳。至少在此次評選之前沒聽說過,某點評網站也是在上午10點名單公佈後才急急忙忙加進這匹黑馬……
唐閣
地址:馬當路99號新天地朗廷酒店5樓
其香港店今年剛從二星跳到三星,還是蠻討評委喜歡的。他們的招牌菜呢,就是這個三蔥爆龍蝦,時價1500元一份,加10%服務費,在加服務費的基礎上再加6%的稅,價格也是蠻嚇人的。
整家餐廳還是蠻低調的,據說大堂裡只有6張餐桌。不過也可以選擇坐包廂,中午低消2000,晚餐3000,不吃大龍蝦的話人均500~600也能搞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