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辮兒說歷史
-
2 # 凡易文史觀
多爾袞少年得志,一生戰功顯赫。他帶領滿洲士兵攻進北京,幫助年幼的順治帝一統中原,開啟了清朝入主中原的歷史篇章。
開國定製的多爾袞位高權重卻在正值壯年時突然發病去世,死後不久便被朝廷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產、罷廟享、斷其後嗣、掘墓、開棺、鞭屍…這些鮮血淋漓的殘殺,都是政治舞臺上權力爭鬥的結果。
多爾袞是個文武全才,一生卻跌宕起伏,他是否有意奪取大清帝位,他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如何?多爾袞也給後世留下個個不解之迷。
多爾袞死後獲罪,遭到殘酷而血腥地反攻倒算,至於獲罪原因,史書歸罪他想當皇帝。但是乾隆帝卻認為這是“誣為叛逆”。那麼多爾袞是否真的有叛之心?
少年得志的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死後,與皇太極爭奪後金汗位失敗,其母阿巴亥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因所謂的太祖遺命而自盡殉夫。
得寵於努爾哈赤的爾袞本是最有可能繼承汗位之人,卻被皇太極代替,內心的不甘可想而知。但爾袞透過卓著的戰功,逐漸獲得皇太極的信任,也正是透過這種信任,他開始漸削弱昔日曾打擊他與母親的敵對勢力,等待時機,覬覦權柄。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所做的幾項決定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對帝位有野心。
第一,多爾袞擁立了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這是他權衡各方力量後做出的進定。因為皇太極死後,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最大對手就是皇太極長子豪格。
綜合各方面條件來說,豪格與多爾袞勢均力敵,但是豪格卻在爭奪過程中取得了代善和濟爾哈朗的支援,這給多爾袞造成了更大的威脅。權衡利弊,選擇福臨繼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豪格奪得帝位,而且年僅六歲的福臨,在多爾袞看來也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很容易掌控。這樣的做法是不得已的選擇,畢竟把皇位給個孩子總要好過給一個強勁的對手。對多爾袞而言,福臨也只是暫時替他保管帝位而已。他需要爭取更多的時間來打擊自己強勁的對手。
第二,福臨繼位之後,多爾袞對小皇帝的態度很放任。福臨無法親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多爾袞開始逐漸培植自己的勢カ。一方面,多爾袞放任福臨玩樂,不為他選擇老師來教導,也可以說是多爾袞並不希望其材,以此來減少福臨對自己的成脅。
另一方面,多爾袞也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順治七年,多爾袞還以自己的正妃元妃去世為由,強行要求小皇帝到攝政王府向他請安,這顯然就是在向小皇帝示威。此時的多爾袞幾乎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皇帝”
第三,多爾袞對待曾經的敵人豪格和舒爾哈齊的態度。多爾袞對共同主政的舒爾哈齊懷恨在心,因為舒爾哈齊曾主張立豪格為帝,而後又同意立福臨,就是沒投多爾袞的票,多爾袞早就對此耿耿於懷。
於是多爾袞巧立各種罪名,最後把舒爾哈齊擠出了權力中心,由自己的胞弟多鐸取代了舒爾哈齊。同時多爾袞也向著自己的主要政敵豪格開刀,將豪格廢為庶人。雖然有小皇帝為豪格求情,但是豪格終究沒有逃出多爾袞的手心,冤死獄中。
豪格死後,出於政治上的報復心理,多爾袞將豪格的正妃娶入王府之中,成為自己的繼妃。多爾袞相繼除去兩位主要政敵之後,順治五年,代善去世,多爾袞又減少了個強大的對手。其後不到一個月,多爾袞便稱“皇父、攝政王”,在此之前,順治為了安撫多爾袞,已經賜封其為皇叔父攝政王。現在由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相差千里。
多爾袞充分利用手中的職權,積極參與大小國事,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加強了中央集權。他先借口議政王大臣眾議不決,反誤政務”,收回議政王大臣的議政權力;然後撤掉諸王管理部,將所有事務歸由尚書掌管,並規定尚書直接對攝政王負責;接著,多爾袞授權都察院督管諸王貝勒的言談舉止。
此外,多爾袞還規定攝政王有權先於諸王知曉各衙門奏聞、記入檔案的各項事務。這些舉措削弱了諸王參政的權力,多爾袞逐步為自己獨攬大權鋪平了道路。
164年,禮部制定出臺了一套禮儀規則,規定攝政王多爾袞內行外出,諸王不得與之位列同等、平起平坐。這樣一來,多爾袞的特權在法律上得到了認可,多爾袞成了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而且多爾袞死後下葬之時,還偷偷將生前準備的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等放入棺內。而這些東西,也只有皇帝才擁有使用權。多爾袞生前沒有公開稱帝,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其實力不能與皇權相抗衡,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他確實是有謀逆的不臣之心。
-
3 # 夢圓史話
一看題目就知道應該說的是多爾袞了,這個絕對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在世輝煌,死後報應最快的攝政王了。
其實歸根結底,多爾袞是敗在大玉兒的手裡,大玉兒為了鞏固皇權 保護著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並能保證統治,採用各種方法將多爾袞牢牢控制住,最後也就落了這樣的下場。
相信大家對清朝的歷史都比較熟悉,當初為了穩定朝清的局面,皇宮實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作為皇帝,也透過迎娶一些少數民族的妃子,來穩定國家和朝政。其中皇太極甚至先後迎娶了姑姑和侄女,這件事在歷史上確實是比較少見的。其中的一個就是以後的孝莊皇太后,而說起孝莊,很多人就會想到多爾袞。當初他們的關係確實是引起了很多人的猜疑,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多爾袞,也就是順治皇帝的叔叔,他為清朝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當皇太極死的時候,整個國家和朝廷都不是特別的平穩,而在此時,多爾袞率領兵馬佔領了北京,然後順治才會從瀋陽遷到北京,做了北京的第一代皇帝。這樣看來,多爾袞確實是對順治幫助很多,但是為什麼後來順治會對多爾袞如此憎恨呢?
第一方面,雖然在國家層次,多爾袞幫了順治很多,讓整個清朝更加的安定。但是很多人都說,多爾袞並沒有把小皇帝順治放在眼裡,沒有把他當作一個皇帝來尊敬。而是經常想要將順治皇帝廢掉,然後自己來做皇帝。而且據說他連自己的龍袍都已經做好了,就等著登記為帝。那麼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很有可能順治皇帝自己也會有所發覺。
順治皇帝一開始是尊稱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到後來,慢慢的改成了皇父攝政王。這也就相當於,多爾袞的地位變成了和太上皇的位置一樣。其實順治也一直懷疑他的叔父多爾袞想要搶奪他的皇位,而且多爾袞本人非常的獨斷,順治皇帝一直對此感到不滿。
在順治三年的時候,多爾袞要求皇帝把兵符讓給自己保管,於是這樣他就獲得了兵權。這樣的行為,也讓順治懷疑多爾袞是想要造。再加上多爾袞一直是以比較嚴厲的態度對待順治,而且要求他尊稱自己,這一切的事情,都導致了順治的極度不滿。其實多爾袞究竟是不是想要奪位,這也是一個值得懷疑的事情,畢竟也沒有事實依據。因為多爾袞當時的勢力來看,如果他真的想當皇帝的話,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的。
第二方面,和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有非常大的關係。早在入關的時候,因為皇宮中有規定,皇子和公主從小必須要和自己的母親分開。所以說順治和孝莊皇太后都是住在自己的宮殿,距離也比較遠,一般都要好久才見一次面,這讓他們的感情漸漸地開始變得疏遠。這樣的情況也讓順治皇帝心裡非常難受,而他覺得造成這樣的局面,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多而袞。
而且直到現在都有很多人說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存在著特別的感情,甚至還有人曾經說過,孝莊在私下已經嫁給了多爾袞,儘管沒有這麼誇張,也可以看出來他們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情在。還有可能是順治察覺到他們的關係非同尋常,因此感到憤怒。
第三,多爾袞的手段非常的殘忍。順治皇帝登機的時候才六歲,正是渴望母愛的時候,而此時他和自己的母親不僅僅見面機會非常少,而且他的母親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了處理朝政和多爾袞的關係之中,讓她很少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所以說順治皇帝也會感到非常的氣憤,但同時,也有很多人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有一些特別的感情,也可以說是正常的。在當時混亂的朝政之中,很多方面都要依靠多爾袞去處理。太后她作為一個女子,而此時的順治皇帝也只有幾歲,完全就是一個小孩子。很多方面都需要多爾袞這個叔父攝政王去協助處理朝政,鞏固局面。
第四方面,順治和豪格感情非常的好,但是豪格卻是被多爾袞以一個不起眼的理由處死了。而這一件時間也不禁開始讓順治恨上了他。其實豪格的軍功非常的顯著,因此順治曾專門為了他在皇宮設宴。但是多爾袞非常討厭豪格,一直想要殺掉他。一次豪格的下屬高發了他,說他私下辱罵多爾袞,這樣導致了豪格被降罪。後來被多爾袞找罪名處死。儘管順治皇帝極力保護,但是沒過多久,他還是去世了,這些都讓順治對他非常憎恨。
-
4 # 關東俠客
多爾袞是一代戰神,徵朝鮮,滅察哈爾林丹汗,一片石大敗李自成大順軍。清朝定都北京,清初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者,大清能夠入主中原的奠基人之一。然而,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和碩睿親王死後兩個月被削奪封號,遭到挖墳掘墓挫骨揚灰的下場,可見,政治鬥爭之殘酷。
多爾兗是努爾哈赤第十四皇子,大福晉阿巴亥的兒子,非常受到寵愛。假如,努爾哈赤再多活個十年八年,多爾袞可能會繼承大位之位,但是滿州人祟尚強者,繼位要靠實力說話,皇太極名正言順的繼承大汗位子。多爾袞從十七歲開始隨皇太極徵察哈爾都蒙古,成為未來之星,正白旗旗主。1635年,多爾袞從察哈爾林丹汗兒子額哲那裡得到故北元玉璽。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清,採用中原政治制度,設六部。六部之首的吏部由24歲的和碩叡親王多爾袞擔任,可見皇太極對多爾袞器重,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多爾袞的政治材能得到緞練。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突然暴死,生前沒有立太子,各個親王都想爭皇帝寶座。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家格成為對手,雙方爭執不下,有出現火拼危險,最後,多爾袞退讓一步,由皇太極九子五歲的福臨稱帝,條件是由多爾袞和濟爾哈郎監國攝政。
各方勢力對天盟誓擁護福臨為帝,即順至帝。多爾袞當上攝政王掌握軍政大權,成為大清實際主宰者。1644年,多爾袞率清軍入關定鼎中原,他重用漢人,採用明朝的政治制度,很快穩定局面。隨著政治地位提高,多爾袞野心開始膨脹。為了工作方便,皇帝玉璽由他自已保管,皇帝成了擺設。每次多爾袞出行,滿朝文武大臣都要跪迎跪送。封號也由攝政王,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
民間傳說莊妃下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但缺泛史實證據。多爾袞的權力和皇帝不相上下,這時候,福臨皇帝已十三四歲,大婚之後該親正了,可多爾袞還沒有放權的意思。年輕的福臨內心是非常憤怒的,潛在的衝突不可避勉。而歷史以另一種方式化解了清初高層衝突,1650年,多爾袞去北方獰獵不幸墮馬身亡。多爾兗葬禮非常隆重,追封為清世宗,多爾袞死後終於得到皇帝封號。多爾袞入土兩個多月後(1651年),順至皇帝坐穩龍椅後下令削去多爾袞封號,把陪葬的寶貝重新拉回皇宮,陵墓扒毀。直到乾隆年間才給多爾袞平反召雪,最是無情帝王家,清朝的幾任輔政大臣都沒有好下場,無論地位有多高,功績有多大。
-
5 # 浮沉於史
因為太壓抑了,這個做法,其實與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清算如出一轍。
多爾袞自然是有功的,不過說他輔佐順治,則言過其實,在多爾袞看來,這就是個毛沒長齊的小娃娃,他們倆的關係,完全不能算是正常的輔政大臣與君王之關係。從“皇叔父攝政王”和“皇父攝政王”這兩個稱號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小皇帝的成長曆程是極盡屈辱的。
不僅皇帝的璽綬印信都被多爾袞拿回了家,自己還得把他當爹來看待。
至於其他的禮儀之類,二者幾乎已經沒有區別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多爾袞並沒有強迫孝莊下嫁,他雖然權勢熏天,卻還沒有強大到這一步,八旗大部分還是忠於皇室的,這也是多爾袞沒有奪得帝位的決定性原因。
小皇帝一天天長大,天子尊嚴受到侮辱不說,還始終掣肘於人,他對多爾袞的恨意,絕對要比愛深得多。康熙也是小皇帝,他都能把忠誠的鰲拜給處理了,放在順治身上,對多爾袞清算自然並不奇怪。
權力和尊嚴,是男人們一直在維護的東西,為了這些,至親反目、手足相殘的事情史書不絕,多爾袞也是命不好,38歲就去世了,如果他比順治帝活得久,歷史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
6 # 牛膽膽兒
縱觀歷史,多爾袞可稱得上極具戲劇性的歷史人物。
據史料對他評述如下:
《清史稿》: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自專,歿後其屬人首告定罪除封。念定鼎之初王實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功勞未可盡泯。今其塋域榛蕪,後嗣廢絕殊堪憫惻。交內務府派人員修葺,並令近支王公按時祭掃。
《清世祖實錄》: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稱詔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升,不合伊者濫降,以至僭妄悖理之處,不可列舉。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令其日候府前。
然而,戰功赫赫卻在死後被順治挫骨揚灰,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顯赫戰功與卓越治國的才能,威脅到年幼順治的皇權多爾袞的赫赫戰功無需多提,年少時便被皇太極賜予“墨爾根戴青”的美號。清朝在馬背上得到天下,滿人崇尚武藝卓越且具有軍事才能的干將,多爾袞年少便隨父兄征戰,半生戎馬的經歷令其在軍隊享有無人能及的威望,這樣的成就是從小成長在深宮的順治無法比擬的。清朝初建,皇權尚不穩定,順治仍然需要依靠軍隊來維護皇權,順治感受到了軍威如此之高的多爾袞的威脅,即便這種威脅並非多爾袞主動而為之。
清朝建立後,經過兩代皇權的更替,培養了多爾袞處理國家事務的卓越才能。他不僅成功輔佐順治少年登基成為皇帝,而且被順治尊稱“皇父”。他的治國才能也令順治帝感受到了威脅。
二、多爾袞粗獷的性格多次激怒生性敏感的順治,宮廷傳言觸碰順治底線(一)輔佐幼帝,關鍵時刻不懂放權
多爾袞可謂“看著”順治出生,並輔佐他登基稱帝。一路以來,多爾袞早習慣將順治看作晚輩,教導之心已然成為習慣。當順治年幼時,這種生活方面的教導和治國方面的輔佐的確加速了順治的成長,然而,當順治成年後,多爾袞不分場合的教導經常令順治下不來臺,深感皇權受到侵犯,心生不滿。至於多爾袞的這種“教導”源自對侄兒順治的關愛,還是內心真有對皇權的期盼,史料並未記載,至今已無定論。
(二)後宮走動,流言肆起
由於多爾袞與順治的母親孝莊感情很深,他輔助順治登基也有孝莊的遊說。一些有心之人便傳言,甚至有些野史也質疑他們二人之間的情誼似乎超越了某些界限,然而,正史並未表述,這裡我們也不將孝莊和多爾袞的情誼作為其中一個理由。然而,作為皇父的多爾袞,的確並不避嫌地經常出入深宮內閣,加之為了穩定年幼順治的皇權,孝莊經常與多爾滾探討國家大事,相應地,對於親生兒子順治的陪伴便減少了,這令順治深感失去母愛的原因在於多爾滾,心生不滿由來已久。
三、國家大事的政策意見不統一時,經常推翻順治的決定多年的戎馬生涯和治國經歷,令多爾滾養成了獨斷的習慣。雖然他的獨斷是以多年的實戰經驗和幕僚的建議為基礎,但是,當他決定之後,鮮少更改自己的決定,這令偶爾與他意見不合的順治甚為苦惱。當順治的決定多次被多爾袞當眾否定,駁斥,甚至忽略之後,順治對於多爾袞的意見已經升級為君主對臣民的忌憚之心了。加之,多爾袞將豪格處死,與豪格感情深厚的順治自然心生不滿。
縱觀以上內容,順治對多爾袞的許多不滿交織在一起,自然成為恨意。最終,順治將多爾袞的屍體挫骨揚灰。想到多爾袞一生為大清的奉獻,不免令人唏噓。
-
7 # 古今通史
皇太極猝死之後,在大清所有勢力中,能擔任扛旗角色的,大概也只有多爾袞了。16歲的時候即被封為睿親王。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皇太極對阿濟格的打壓。但是小小年紀堪當重任,證明多爾袞能力不俗,而且都體現在睿字上。
自己的利益和大清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所以,多爾袞在面臨皇位之爭的時候,不得不退,不得不讓步,提出折中的解決方法,也就是讓愛新覺羅福臨,登基為帝。又應在一個睿字上。
善於聽取意見,絕不剛愎自用,雖然在入關前後的政策方面,多爾袞都是聽范文程的建議,但他善聽人言的優點,也顯露無疑,他可以快速分析局勢,即便范文程不在身邊,也能迅速判斷形勢,果斷拒絕吳三桂劃江而治的要求。承諾封王,但要剃髮易服,清兵才肯幫忙。
面對滿洲族人丁較少的短板,聰明的多爾袞執行了拉攏漢族勢力的政策。比如漢臣、漢將。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都歸順過李自成,但多爾袞不以為意,既往不咎。李自成搶光了他們的財產,多爾袞卻沒有動他們的財產分毫,不但允許他們暫時不剃髮易服,而且還允許他們穿著明朝的官服上朝,甚至在短時間內連明朝諸多王爺,也都暫時未作清理,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政權過渡的穩定,包括停止第1次全國性的剃髮易服。所以吳三桂這樣的人,甘當鷹犬,衝鋒陷陣。
大清遷都北京後,順治帝再次登基,但是真正的權柄卻掌握在多爾袞的手中,他也慢慢從皇叔父攝政王,一躍成為皇父攝政王。啥意思呢?可以進太廟受供奉。權力之大,一時之間無出其右。甚至包括小福臨的玉璽,看都沒看清楚,就被多爾袞拿回了自家辦公使用。
而到了順治7年,多爾袞在一次圍獵中,從馬上跌落在地不久就死掉了,這個問題我曾經講過,從外傷上來看,絕不至於是致命傷。這種傷勢,醫生也不會開錯藥,當時也沒有人敢謀害多爾袞的性命。主要原因和皇太極差不多。只不過皇太極走得比較急,而多爾袞,在臨死之前又多撐了一段時間,以至於阿濟格還能聽到他所留下的遺言,僅此而已。雖算不上猝死,但絕對是病死,因病眩暈落馬,與皇太極一樣屬於心腦血管疾病,實際上在松山大戰的時候,多爾袞的身體已經不堪重負。對朝鮮俘虜,竟然用了求和謝這些字眼兒。可見病情之痛苦。說是俘虜,其實就是朝鮮王子,多爾袞決不至於和他如此客氣,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病。
在多爾袞死後。阿濟格也想嘗試一下,坐坐多爾袞的位子,但是順治怎麼能允許多爾袞死後又來一個人騎在自己頭上,所以一舉將其拿下,這其中自然有人告密,總之只是一個小浪花,阿濟格的能力和智慧,是無法與多爾袞相比的。
後來就發生了一件令人大跌眼睛的事情,死後的多爾袞遭到王公大臣的攻訐,而皇帝本人出於洩憤的目的,也下詔削去了多爾袞的爵位,抄沒家產,開棺戮屍,搗毀陵墓。
究其原因,比較簡單,有很多朋友本就知道,多爾袞的個性比較張揚,行事比較乖張跋扈。其實這一點我要多說一句,我們看到的史料,都是被加工過,包括多爾袞也不例外,他的相關史料也曾經出現過刪改的現象,受益者無非就是順治和多爾袞的政敵們,而我對這件事的判斷是不跋扈,不一言堂就無法有效執行政令,開國功臣都是一群驕兵悍將,能打能殺,久經戰場,都屬於不穩定因素,如果沒有那麼一個強勢的人,能說了算的人,一個跋扈的人來管理入關後的諸多政務的話,那朝堂真的會大亂,福臨當時還小,所以,多爾袞不能任由大清政權剛入主中原,就面臨崩潰。
很顯然,政敵們不是這麼想的,他們眼裡能看到的就是,你多爾袞說了算,我說了不算,言外之意就是這可不行,在多爾袞生前,無法將權柄攥到手中,那麼多爾袞死後,清算就成了必然,不單要清算多爾袞,因為對多爾袞來說一切清算都已不具任何實際意義,主要還要清算的還是他的嫡系,他的親信,他的派系,他的勢力。政敵們稱之為餘孽。
多爾袞的居住條件方面有僭越的情況發生,據說,他的府邸豪華程度已經超越了皇宮,受人非議頗多。裡面裝飾的美輪美奐,比皇宮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至少在多爾袞死後,這是不能容忍的。
豪格是順治帝的哥哥。在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時候,自廢武功,沒有登上夢寐以求的皇位,最後被福臨得到,而這個親哥豪格就是被多爾袞害死的,沒有多長時間就死於大牢,這種事,在明清發生過不知多少次,所以我們無法按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比如說抑鬱而終,或者鬱鬱而終,應該不會,畢竟古人又不是屬麻雀的,怎麼會關了幾天人就死了,這是弒兄之仇。
還有就是剛才曾經提到過,跟順治帝搶玉璽,還是那句話,生前不算死了算。多爾袞生前,某些多爾袞的嫡系們,為了討好多爾袞,都去刻意為難順治帝,以此向多爾袞邀功買好,而這恰恰是多爾袞看不慣的,他嚴正警告了這些大臣,而福臨把這些都放在了心裡。
滿清入關後,雖然實行了大屠殺行為,但並不意味著多爾袞沒有嘗試緩解滿漢矛盾,這方面他做過努力。他過多的使用降臣,並從漢族人士中大量收羅人才,委以重用,這讓親王和其他滿貴們無法接受,他們覺得多爾袞就是滿族的敗類,自己打下的江山,一切好處都應該是滿族自己的,而不應該分給漢族,他們只配在手下做事,所以,多爾袞這樣的舉措,也就是一種滿漢矛盾調和的政策受到了同族的敵視。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雖然都看見,但卻都在裝傻的一件事,就是多爾袞懲罰了很多滿清的貴族和精英軍事將領,但是他們選擇性忽略的是,多爾袞不僅懲罰了本族的勳貴和將官,多爾袞自己的哥哥阿濟格也是該罰就罰,從來沒有手軟,而這種情況在他的政敵們眼中變成了-----這是你自己樂意。
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我曾經提過的一點,就是說洗牌效應,既然這個人已經死了,目前沒有一個類似於他這麼強勢的人來繼續掌握這個權柄,他以前的權力將會被釋放,形成一個真空,而這種情況在任何朝代都只能存在一小段時間,不可能長期存在,所以多爾袞的權柄終究要被所有有心人所瓜分,因為這其中牽扯了太多太多的利益。
什麼人在盯著這份權利呢?皇帝的嫡系,自不用說,索尼、遏必隆、鰲拜等等,這都是死忠級別的保皇派。但是在多爾袞掌握權柄的那些年,他們都被折騰的夠嗆。多爾袞死後他們怎麼能放過這樣的報復機會?所以無數個彈劾都在醞釀中,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率先點燃引線的,竟然是多爾袞生前的心腹蘇克沙哈。這樣一來,兩黃旗的忌憚立刻消失,這裡所說的消失是說在清算多爾袞這件事上的忌憚,而並不是說白黃之間沒有隔閡。
竟然在清算事件上,他們達成了共識,一致將槍口對準多爾袞,那多爾袞的悲慘下場也就不足為奇了。多爾袞死後他的權柄由誰接掌呢?當然不只是蘇克薩哈,他的權柄被無數利益集團所瓜分,最大的利益集團就是皇帝和保皇黨,背後還有一個女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和網紅熱度的女人-----孝莊皇太后。
多說一句,其實在皇太極掌權期間,就逐步做了高度集權的動作,一直到順治到康熙,到雍正,到乾隆,最終將君主專制推到了歷朝歷代的巔峰狀態。多爾袞執政期間的專斷情況反倒是沿襲了皇太極一直以來的策略,我覺得並不奇怪,但過分是必然的,多爾袞瑕不掩瑜,功大於過,至於他的囂張,他的跋扈,前文曾經說過,未必就是個性原因,這最終涉及的還是事怎麼做,誰說了算的問題。
多爾袞有可能已經預料到自己死後將會遭到清算。他可能也有過相應的安排,大家請注意,我只是說一個猜測,只是我的一個看法,不要當真。多爾袞給阿濟格留下遺言後(誰也不知道說了什麼),阿濟格所做出的行為基本上與謀反無異,這有可能就是多爾袞在死前留下的反清算應對方法,可惜歷史總是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疑問,因為在皇太極的挑撥下,他倆的關係並不是咋地,一直都是這樣,多爾袞已經深深的知道阿濟格的智商實在堪憂,又為什麼讓他去做這種無法達成的事情呢,難倒是臨終擺一道?有意思。
-
8 # 前沿漲姿勢
多爾袞去世以後,一直被長期壓制的順治皇帝終於親政。剛剛親政的時候,在多爾袞親信們的要求下,順治皇帝被迫追封多爾袞為皇帝。但是順治皇帝掌握了實際權力以後,一系列的清算計劃開始。多爾袞被削除了一切爵位,同時被鞭屍。由此可見,年輕的順治皇帝極度痛恨多爾袞。不過,情緒發洩以後,順治皇帝還必須恢復多爾袞的名譽。
我們總結一下多爾袞,在順治皇帝剛過登基的時候,清朝雖然控制了關外和蒙古草原等大片地區。但人口數量有限、經濟並不發達,隨著李自成攻入北京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在多爾袞的指揮下,清朝成功入主中原。隨後,清朝逐步平定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南明弘光政權,佔領了整個東南地區。在多爾袞去世的時候,雖然南明永曆政權仍在與清朝反覆拉鋸。但從全國的局勢來看,清朝對整個北方地區的統治已經非常穩固,最大的懸念就是南方地區。即便南明永曆政權雄起,最大的可能就是另一個南北朝對峙,將清朝趕回關外,根本沒有可能。換句話說,在多爾袞執政時期,為清朝基本掃清了障礙。多爾袞去世以後,多爾袞一系的成員遭到了清洗和打壓。直到康熙皇帝在位的後期,多爾袞一系才被逐步平反。
回覆列表
“父皇攝政王”也就是多爾袞,17歲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為大清的江山穩固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為了輔佐順治帝(當時還未稱帝),提前佔領北京,後來清軍大部隊入關,將這裡定為大清的國都。
因此,將多爾袞稱為大清的頂樑柱,一點也不誇張,但就是如此功勞滿滿的多爾袞,卻被順治帝挫骨揚灰,為什麼順治帝會如此恨自己的這位大恩人呢?原因有以下三點:
多爾袞的稱謂從“叔父攝政王”變為“皇父攝政王”,成了威脅皇權的頭號人物眾所周知,多爾袞是順治帝的叔叔,而且在朝廷內貴為攝政王,所以一開始稱呼“叔父攝政王”無可厚非,理所當然。但後來的“皇父攝政王”的稱號,卻讓順治帝非常不舒服。
第一點,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完全把順治帝架空,所有朝中事務,不論大小,一經多爾袞裁決,直接下召,而且他對大臣隨自己高興任用和罷免,根本不在意順治帝的想法,這是每一個統治者都不能忍受的。第二點,多爾袞將自己出行的儀仗和大臣見了他的禮儀,全部按皇帝的規格執行,這又無影中將自己預設為皇帝,只是名譽上不是罷了,這也是順治對他懷恨在心的原因之一。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緋聞,讓順治帝很難堪多爾袞和自己的嫂子孝莊太后之間的緋聞從大清至現在,流傳了300多年,作為孝莊太后的兒子,如果聽到這樣的傳言是很難堪的,雖然他可以用皇帝的威嚴將傳話的人處以極刑,但畢竟法不責眾,當人人都那麼說的時候,天王老子也沒辦法,只能停在耳裡,恨在心裡。
甚至還有人傳言,順治帝就是多爾袞的兒子,所以才會死心塌地地輔佐他當皇帝,而不篡權,這些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沒有史實依據的謠傳,還是讓順治帝臉上很沒有面子,尊嚴收到了極大的侮辱。
因此,順治帝對多爾袞恨的咬牙切齒,只是礙於他是自己的親叔叔,並且是大清開國的有功之臣,朝中勢力也很大,所以才沒有將其殺之。
多爾袞死後不久,便有好事者列了他的十四大罪狀,請求判罰他的謀逆之罪。於是順治帝下令奪取多爾袞的一切封號及爵位,挖墳掘屍,風光了一輩子的多爾袞就落得如此被侮辱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