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斜眼觀世界

    定遠號和松島號,旗艦之間的對比。

    定遠號,北洋水師旗艦,1881年李鴻章向德國訂購(Stettiner AG Vulcan, Stettin, Germany)。1884年完工,次年10月正式服役。級別上,定遠屬於戰列艦,通常我們稱之為鐵甲艦(ironclad)。同級別姐妹艦還有鎮遠。

    定遠排水量7,793噸,長93.9米,寬18.3米,吃水6.1米,5,400千瓦功率,極速15.4節,滿載船員363名,4500海里的續航(10節航速)。吃水線裝甲356毫米,甲板裝甲76毫米,炮塔裝甲305毫米。

    北洋水師 定遠號

    定遠有2座雙聯裝305毫米克虜伯後膛主炮位於左右舷。定遠的克虜伯主炮重31.5噸,彈重329公斤,炮管長度7.6米,初速500米/秒,射速每3分鐘1發,有效射程7800米,備彈50發/門。2門單裝150毫米虜伯後膛副炮位於首尾,射速每分鐘1發。

    松島號

    甲午海戰時日本海軍的旗艦。不過級別上松島號吃虧了,因為松島算不上是戰列艦,而是防護巡洋艦(protected cruiser)。不過由於日本海軍那時沒有戰列艦,只能選擇戰力最強之一的松島來和定遠比較了。松島還有兩艘姐妹艦橋立號和嚴島號,也就是所謂的【三景艦】。

    松島排水量4,285噸,長91.81米,寬15.6米,吃水6.05米,4,000千瓦功率,極速16.5節,滿載船員360名,續航不詳,但她的燃料煤攜帶量680噸,比定遠的700噸稍稍少點。甲板裝甲50毫米,炮塔裝甲300毫米。

    松島有主炮一門,口徑320毫米,該主炮是法國產加內特(Canet guns),重達67噸,12米長,彈重350公斤,有效射程8000米,並且,該炮的設計就是針對定遠級的。資料上松島的主炮優於定遠,但定遠有4門而松島只有一門。實戰顯示,松島的主炮發射後會使船體翻滾,並且平均發射一次需要1個小時裝填瞄準。120毫米速射副炮有12門,每分鐘可以發射5到6次。事實上,這反而是松島的主要火力輸出。

    技術引數上,除了稍慢1節和副炮數量及射速被碾壓,其他方面定遠佔有絕對優勢。

    黃海海戰中,松島號表現非常一般,尤其是她的針對定遠級鐵甲艦設計的主炮總共才發射了4次,除了其中一次擊毀北洋水師平遠號的一門火炮外,並未對定遠和鎮遠兩艦形成有效威脅。並且,平遠的260毫米火炮還直接擊穿了松島的右舷無裝甲部分,擊毀了一個魚雷發射管,不過由於沒有爆炸,因此損毀有限。另外,鎮遠的兩次305毫米主炮射擊擊中了松島,其中一枚直接從一側射入另一側穿出未爆炸,另一枚則爆炸並當場擊毀正在裝填中的4號120毫米副炮,炸死28人炸傷68人,引起的大火還間接損毀了另外三門120毫米副炮。要不是火勢控制及時,松島的彈藥庫差點被引爆。戰後,松島被迫被送往吳港修理,並且將橋立號作為旗艦使用來代替松島。不得不說,運氣上松島非常不錯,兩次被擊穿兩次未爆炸。

    再來看看定遠,在黃海戰役開始時,定遠先行射擊。但是定遠的訊號裝置被擊毀,導致一時間艦隊指揮有點混亂,加上艦橋被毀(有說年久失修導致,但主流說法還是被日軍艦隊擊中),提督受傷,指揮更是一度無序。不過戰役中,定遠一度成為聯合艦隊的圍攻目標,吸引了大量火力,身中炮彈上百發,即便如此,由於出色的裝甲,戰後渾身是傷的定遠依然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在隨後的旅順口戰役中,定遠不幸被日魚雷艇偷襲得手而擱淺,不得不作為浮動炮臺使用。在旅順口即將失守的時候,為了避免被日軍俘虜,定遠被下令炸燬。

    總之,無論從技術引數上,還是實戰表現來看,定遠的實力要強於松島,因此這一局北洋勝。

  • 2 # icicle

    沒什麼水平,單純從克虜伯後膛炮角度來說,在1892年已然落後,因為是架退炮,發射炮彈後,恢復到原始炮擊位置需要的時間遠大於管退炮(理解為速射炮),再加上發射下一發炮彈之前,需要清洗炮膛,推入炮彈和發射藥(因為炮彈和裝填藥是分裝式的),已經三到五分鐘了,在此期間,聯合艦隊的150/120速射炮,已經30-50發炮彈、而且是下賴炸藥的炮彈密集而來,還未考慮小口徑炮彈數量。如果再考慮航速/機動能力、艦隊指揮和協同,炮擊密度差距在1:50左右………所以說305真沒什麼水平。

  • 3 # 禪小崔

    定遠級的305主炮在當時屬於是頂級配置,

    定遠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屬定遠級戰鬥艦。它是清朝向德國訂購的戰艦,於斯德丁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該艦於1881年開工,1884年竣工,花費約140萬兩白銀。它和鎮遠二艦當時堪稱“亞洲第一鉅艦”,艦長94.5米,寬18米,滿載排水量7670噸,裝備有德國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其遭日軍魚雷擊中失去行動能力,隨即彈藥用罄,被管帶劉步蟾下令炸艦自沉。

    其實直到甲午戰爭定遠級也不落後,戰敗不是武器不行是人不行,當時甲午海戰屬於是雙方各有優勢,北洋艦隊先敵開炮,6000米打到3000,一炮未中,期間日軍一炮未開,3000距離日軍開炮,首輪便擊中丁汝昌旗艦,炸傷了丁汝昌,陸軍更是一觸即潰,旅順堅固的炮臺一炮沒放連炮彈一起給日軍,全跑了[靈光一閃]

  • 4 # 海鏡清

    甲午戰爭時,“定遠”級的1880式305毫米25倍徑炮(倍徑是指炮管長度與口徑之比,炮彈在較長的炮管內被髮射藥燃氣加速的時間更長,所以動能更大,這是衡量火炮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已經是世界上比較落後的款式,我找了一些裝備於甲午前的各國艦炮(口徑上以等於和略小於305毫米為準),試做比較。

    德國280毫米40倍徑艦炮,雖然口徑小於“定遠”級主炮,但威力更大

    一、德國海軍:1890式280毫米40倍徑炮,用於“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炮口初速715米/秒(炮口初速是彈頭脫離炮口瞬間的運動速度。相同的彈頭,初速大的,射程遠,侵徹力大,反之則小,是衡量火炮效能的一個重要標準),有效射程11000米,最大射程15090米,炮彈240千克(穿甲彈、開花彈同)。

    “布維”號鐵甲艦,可看見其首尾各有一門305毫米45倍徑炮,炮身碩長,非常明顯

    二、法國海軍:1893式305毫米45倍徑炮,用於“布維”號鐵甲艦。炮口初速815米/秒,最大射程12000米,被帽穿甲彈340千克,開花彈292千克。

    “納瓦林”號戰列艦,可見其艦艏巨大的305毫米雙聯裝炮塔

    三、俄國海軍:1885式305毫米35倍徑炮,用於“納瓦林”號等戰列艦。炮口初速610米/秒,穿甲彈455千克,開花彈331.7千克。

    西班牙“佩拉約”號戰列艦,其船身中部耳臺裡裝的就是280毫米炮

    四、西班牙海軍:1883式280毫米35倍徑炮,用於“佩拉約”號戰列艦(二級主炮)。炮口初速620米/秒,被帽穿甲彈316千克,開花彈266千克。

    “莊嚴”級戰列艦的305毫米主炮,炮身上站著該艦的寵物山羊

    五、英國海軍:MK VIII型305毫米40倍徑炮,用於“莊嚴”級戰列艦。炮口初速731.7米/秒,炮彈(穿甲彈、開花彈同)850磅(390千克),有效射程9100米。

    陳列在日本公園裡的“鎮遠”號一門305毫米炮

    “定遠”級305毫米主炮,本來就是克虜伯1880式系列305毫米炮中威力最小的一款,這是因為設計時考慮到“定遠”級甲板空間狹窄和排水量小(一般是萬噸級鐵甲艦才裝備305炮)的限制,犧牲了火炮效能。

    “鎮遠”毫米主炮臺,明顯可以感覺出炮管偏短

    “定遠”級主炮炮口初速500米/秒,有效射程7800米,穿甲彈325千克,開花彈292千克,炮口穿甲厚度490毫米。

    同款的克虜伯重型305毫米25倍徑炮,炮口初速550米/秒,炮口穿甲厚度565毫米。30倍徑炮炮口初速585米/秒,炮口穿甲厚度620毫米。35倍徑炮炮口初速610米/秒,炮口穿甲厚度660毫米。

    “浪速”號的260毫米炮,與“平遠”主炮是同一款

    其實不要說和甲午戰爭時的那些新式火炮相比,就是在北洋海軍之中,“定遠”級的主炮也不是威力最強的。“平遠”的克虜伯1880式260毫米35倍徑炮(日本“浪速”級巡洋艦同款炮),炮口初速530米/秒,炮彈(穿甲彈、開花彈同)275千克,炮口穿甲厚度558毫米,遠遠超過“定遠”級的305炮,可以說“平遠”主炮才是北洋海軍威力最大的艦炮。

    所以在甲午戰爭中,威力排名第一的是日本海軍的“松島”級(俗稱“三景艦”)320毫米炮,只不過因為平臺太小,未能發揮其效能。排名第二的是日本海軍“浪速”級和北洋海軍“平遠”號的260毫米主炮,“定遠”級的305毫米主炮只能屈居第三。

  • 5 # 深藍妖火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甲午海戰,歷來被視作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甲午海戰之前,已經沒落的滿清政府,依靠所謂的洋務運動,好歹還能支撐起一個嚇唬人的紙老虎。但在甲午海戰之後,清王朝則是徹底將自身的軟弱無能,暴露在列強面前。

    自此,列強在瓜分中國這件事情上,再無忌憚。而日本,也依靠這一戰清王朝的賠款,開始真正飛躍式的發展起來。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甲午海戰當中,中日雙方的海軍力量對比,其實是中國更強。當時的北洋水師,更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海軍。

    1.北洋水師,其實很強

    近代中國歷史,是一段飽受列強欺凌的歷史,讓我們倍感恥辱。所以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中國近代史上,一直都非常弱小。

    這種觀點,也對,也不對。

    如果從軍隊戰力,或者綜合國力的角度來說,到了滿清政府統治的後期,我們確實很弱。相比之下,歐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工業生產領域,遠不是我們當時能比的。

    但是別忘了,在進入工業革命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從整個世界的範圍來看,中國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

    破船還有三分釘!何況是一個國家?

    滿清政府雖然腐朽無能,但直到咸豐皇帝的時候,中國的GDP依然是世界第一。

    有錢,就意味著能從歐洲國家的手裡,買來很多洋槍洋炮。

    滿清後期所謂的洋務運動,其實就是這個道理。當時的一些聰明的大臣,很容易就發現:我們雖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我們有錢!我們有白銀!在當時的世界環境當中,我們可以用錢從歐洲國家手裡,買來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而北洋水師,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出現的一個怪物。

    因為有錢,所以當時國家可以從歐洲購買最強大的武器戰艦。僅以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為例:

    定遠號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鉅艦!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5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

    相比之下,日本的幾艘主艦,則要遠遜色於定遠號。其中最大的吉野號,排水量也只有4568噸,和定遠號相去甚遠。

    而在艦船主炮方面,定遠號裝備的1880式305毫米25倍徑炮,同樣是當時最強大的艦炮,和日本的艦炮完全沒有任何差別。

    所以,如果單從雙方海軍紙面上的力量來看,當時北洋水師要遠勝日本海軍。也正是因為這樣,在這場海戰開始之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做出了中國必勝的預測。

    2.甲午海戰,實質是北洋水師對日本一國

    但是,這場海戰的結果,卻是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結束。

    這一戰,堪稱當時日本和中國的國運之戰。正是因為這一戰,日本勝出後,從中國拿到了大量的戰爭賠款。用這筆賠款,日本興辦教育,發展工業體系,奠定了近代歷史上強大的基礎。

    而滿清政府,則在這場戰爭中,將自己的虛弱完全暴露在世界各國眼中。

    北洋水師之所以會輸,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非常重要:這場戰爭,其實是相當於整個日本傾國之力,和李鴻章個人的北洋水師對決。

    這就要提到清朝後期,整個國家的海防體系了。

    當時的清朝水師,並不只有北洋水師這一支海防力量。除北洋水師外,還有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按照當時滿清政府的戰略構想,三支水師分段佈防,各自負責各自的防區。

    然而相比北洋水師,另外兩支水師,不管是從艦隊規模,還是從戰力配給上來說,都遠不如北洋水師。這主要是因為,北洋水師的當家人李鴻章,當時在清王朝權傾一時。北洋水師,也被視作是李鴻章麾下的一支私軍!

    正是因為這樣的複雜原因,導致甲午海戰開始的時候,北洋水師根本得不到其他力量的支援,相當於是一支水師和整個日本在打。

    3.白銀買不來國防

    整個洋務運動當中,滿清政府的根本原則,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並沒有在根本上認識到科技力量的重要性。

    所以,哪怕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能認識到建立工業體系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人和官員,還是將這些鉅艦大炮,只是當做一種武器。

    是武器當然沒錯,但武器本身,更是國家工業力量的體現。

    甲午海戰之所以會輸,最大的兩個原因:一個是滿清政府過於腐朽,內部實力傾軋嚴重。開戰之後,水師雖然有堅船利炮,但卻嚴重缺乏炮彈!

    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北洋系沒有認識到科技發展的迅猛程度。

    北洋水師的定遠號,是在1884年建造完成,而日本艦隊的吉野號,則是在1893年建造完成。

    看起來,只是十年的差距,並不算大。滿清政府的官員,當時肯定也是這樣認為的。

    但在武器發展的階段,十年時間,足以拉開一代武器的差距了!

    北洋水師的買辦階級,總是覺得買來堅船利炮之後,便可以一勞永逸。這就使得北洋水師組建後,很多北洋系官員,對自身開始盲目自信,忽視了武器進步這個因素。

    僅僅十年的差距,造成了甲午海戰之時,日本的艦船,在速度上完全超過了北洋水師。導致甲午一戰,滿清政府慘敗!

  • 6 # duh23333

    甲午戰爭時期的大清艦隊整個裝備均屬老舊的裝置,所以該艦的火炮裝置也屬於與當時的其它國家軍艦相比是有代差的水平。

  • 7 # 不沉的經遠

    “定遠”級鐵甲艦所用的305毫米主炮效能一般,甚至還弱於同時期中日雙方都裝備的260毫米主炮。

    1880年12月2日,李鳳苞代表清政府和德國伏爾鏗船廠簽署了訂購鐵甲艦的草案。隨即伏爾鏗船廠總設計魯道夫·哈克以德國的“薩克森”級鐵甲艦為基礎,結合英國的“英弗萊息白”級鐵甲艦的一些特點,按照中方的要求設計了“定遠”級鐵甲艦。

    所謂25倍徑就是說炮管長度是主炮口徑的25倍。一般來說,同樣口徑的火炮炮管越長,那麼炮彈受到加速的時間越長,炮彈的初速越大,威力越大。當時各國海軍所用的火炮炮管一般以35倍徑為多,“定遠”級鐵甲艦使用身管較短的25倍徑,無疑大大削弱了主炮的威力。

    我們可以將“定遠”級鐵甲艦所裝備的305毫米主炮,和日本“浪速”級巡洋艦和國產的“平遠”級鐵甲艦所裝備的克虜伯公司1880式260毫米口徑35倍徑後膛炮相比:

    305毫米口徑25倍徑火炮初速500米/秒,在炮口處可擊穿562毫米厚的鍛鐵板,在1000米處可擊穿494毫米厚的鍛鐵板,在2000米處可擊穿433毫米厚的鍛鐵板。

    260毫米口徑35倍徑火炮初速530米/秒,在炮口處可擊穿643毫米厚的鍛鐵板,在1000米處可擊穿574毫米厚的鍛鐵板,在2000米處可擊穿512毫米厚的鍛鐵板。

    從這個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即使260毫米口徑35倍徑火炮炮彈的穿甲威力都遠遠超過了305毫米口徑25倍徑火炮,不要說列強裝備的其他更大口徑的主炮了。所以“定遠”級鐵甲艦所使用的火炮效能並不突出。

  • 8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甲午海戰前,當時中國人最值得自豪的就是兩艘亞洲第一鉅艦,也就是7000多噸的定遠號和鎮遠號。而定遠號和鎮遠號,最具威懾力的就是那個305毫米的主炮了。

    在李鴻章當時購買定遠號和鎮遠號的時候,他們在世界上還算是先進的水平,當時305毫米的主炮也算得上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之一。但是那個時代軍艦和火炮技術飛速發展,到了甲午戰爭前夕的時候,無論是定遠艦還是鎮遠艦,他們的305毫米主炮,在世界上都處於落後的狀態了。

    因為火炮除了口徑之外,還有一個引數也比較重要,就是倍徑,也就是炮管和口徑的比例。這個數值越高的話,火炮發射的威力就越大。定遠後的主炮當時倍徑只有25,而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個引數一直在往上漲,事實上當時的主流火炮倍經都已經達到35,甚至更加往上。當時日本的三景艦倍徑都已經達到比較高的引數,即使是中國海軍中也有平遠號的260毫米大炮,達到了35倍徑。而平遠號的這門大炮,正是當時北洋海軍中的威力最大的火炮。

    事實上除了這個問題之外,更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時以及流行的速射炮。擁有了速射炮之後,發射火炮的速度能夠比以前快將近10倍之多,這對海戰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所以當時李鴻章還有丁汝昌等人都強烈要求購買速射炮。但是由於慈禧太后要修園子,同時朝廷裡那些清流派還有滿洲親貴為了對李鴻章形成制約,導致速射炮一直未能購買,結果在甲午海戰中吃了大虧。

  • 9 # 北洋1888

    “定遠”級鐵甲艦,船兩弦裝有雙聯裝305mm克虜伯架退式後膛炮,在佈局上參考了“英弗萊息白”號,可以使4門火炮同時對向艦艏、艉,在炮臺形式上則參考的“薩克森”級,依靠人力和蒸汽裝置轉動火炮。這種為了使得4門巨炮,可以向同一介面射擊的設計理念,犧牲了炮管的長度,射擊倍徑只有25倍。彈藥彈藥庫吊裝到炮塔內,裝填發射這個一個過程,理論射速15分鐘一發。考慮到實際的戰場狀況,比如慄火藥產生的大量煙霧等,實際射速20-30分鐘一發。

    參考同時期歐洲各海軍強國的艦用火炮,實際上在“定遠”級服役之時,305mm火炮就處於淘汰的邊緣。同樣口徑的火炮,射擊倍徑都在35以上。25倍徑意味著炮管長度過於短小,炮彈助推的距離短,那麼得到的動能勢必就小。“致遠”、“濟遠”、“平遠”的210mm、280mm火炮都是35倍徑。在實際應用上,火炮的威力,比“定遠”級還要大。

    到黃海大戰時這樣的火炮,基本上處於淘汰的地步。新式速射炮的發炮效率,完虐架退式後膛炮。要倍徑沒倍徑,要發射速率沒速率,這樣的火炮真的是談不什麼水平。只是看上去威猛的雙炮塔,比較唬人而已。再加上“定遠”級缺乏榴彈,現有的國產榴彈,還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就這樣的火炮配置,這樣的彈藥效能,能再實戰中打出這樣的成績,也算是不錯了。

    總而言之,"定遠"級剛下水之時,主炮也就是處於湊合的狀況。等到黃海大戰之時,已經妥妥的處於一個淘汰的水平。

  • 10 # 陶式防務評論

    定遠級的305毫米25倍口徑主炮,可說是艦炮發展史上的一條歧途。

    不僅是在世界範圍內比不過列強,而且在黃海海戰中,定遠和鎮遠的305主炮和自身其它艦炮比,也不是最好的。

    做個比喻,定遠和鎮遠的主炮,放在當前也就是個大號迫擊炮。口徑夠大,裝藥量夠大,但射程、射速、炮口初速都不行。

    黃海海戰中,射程和威力平衡性最好的,是平遠號的260毫米35倍口徑主炮,射程可達12.2公里。而定遠號的305毫米25倍口徑主炮,卻只有7.8公里射程,還不及自身150毫米的克虜伯副炮,後者射程是11公里。

    但是,平遠號的260炮只有一門而已。日本浪速號和秋津州則有相同型號的四門。而且,浪速號還有6門150毫米克虜伯炮。因此,所謂“日本艦隊火炮射程不如北洋艦隊”,純屬瞎說。

    定遠號的305毫米炮威力並不強,就是因為炮管太短。因為德國這款鐵甲艦一下安裝了四門巨炮,如果火炮威力太大,艦體結構撐不住,所以截斷了炮管。同時代的西方戰列艦,也都有克虜伯305毫米炮,但炮管卻是35倍口徑,威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說,定遠號就是一艘堆砌了更多主炮,但不得不弱化火炮威力的特製小型戰列艦,並不能代表軍艦發展的主流。25倍口徑的305毫米炮更是艦炮發展史上的一條歧途。(陶慕劍)

  • 11 # 孤妄w

    甲午戰爭時,“定遠”級的1880式305毫米25倍徑炮(倍徑是指炮管長度與口徑之比,炮彈在較長的炮管內被髮射藥燃氣加速的時間更長,所以動能更大,這是衡量火炮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已經是世界上比較落後的款式

  • 12 # 一直快樂的胖子

    說真的,我不知道定遠艦主炮是什麼水平,只知道當時北洋水師的裝備絕對是當時全球領先,後來為什麼全軍覆滅。主要因素還是當時的決策者,是怎麼制定的戰略決策有關。北洋水師是清庭的臉面,一個擺在海里的裝飾品,拿著進攻型裝備玩區域防禦型戰略,被打了一下就怕裝飾品徹底碎了,然後把它藏在威海衛的海灣內,結果完蛋了。我認為只有進攻型策略才是根本,防禦型策略遲早完蛋

  • 13 # 江漢流雲

      所謂25倍徑就是說炮管長度是主炮口徑的25倍。一般來說,同樣口徑的火炮炮管越長,那麼炮彈在炮管內受到加速的時間越長,炮彈的初速越大,威力也就越大。當時各國海軍所用的火炮炮管一般以35倍徑為多,“定遠”級鐵甲艦使用身管較短的25倍徑,無疑大大削弱了主炮的威力。

      我們可以將“定遠”級鐵甲艦所裝備的305毫米主炮,與國產的“平遠”級近海防禦鐵甲艦所裝備的克虜伯公司1880式260毫米口徑35倍徑後膛炮(這也是日本“浪速”級巡洋艦裝備的主炮)相比:

      305毫米口徑25倍徑火炮初速500米/秒,在炮口處可擊穿562毫米厚的鍛鐵板,在1000米處可擊穿494毫米厚的鍛鐵板,在2000米處可擊穿433毫米厚的鍛鐵板。

      260毫米口徑35倍徑火炮初速530米/秒,在炮口處可擊穿643毫米厚的鍛鐵板,在1000米處可擊穿574毫米厚的鍛鐵板,在2000米處可擊穿512毫米厚的鍛鐵板。

  • 14 # FlyingDutchman18935313

    定遠140萬兩白銀,鎮遠142萬兩白銀!!甲午海戰是日本先退出了戰場!!慈禧太后動用了400萬兩白銀,不要多,如果再多兩艘定遠或鎮遠級的戰列艦,呵呵……小日本根本沒法跟我大清碰!!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 15 # 前進者A

    在那個時代,定遠艦的305mm主炮已經落後於時代,口徑雖然大,但由於是架退式結構,每打一炮,就要重新復位瞄準,射速很慢,快的時候1分鐘打一發,慢的時候兩三分鐘已發。當時世界海軍強國已經開始出現管退式速射炮,日本海軍很多艦艇由於服役很晚,多裝備有阿姆斯特朗120mm速射炮,對清作戰基本上是清艦打一炮,日艦頃刻間還十炮甚至數十炮,黃海大戰清軍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狀態。

    當時北洋艦隊已經注意到這一變化,戰前曾多次上書購置克虜伯120mm速射炮,為現有艦艇換裝,但朝廷不準,由最初買16門,到縮減為12門,最後到貨時甲午戰爭已經結束,購置的克虜伯120mm艦炮因為無艦可裝,只得用於旅順、大沽口等陸地炮臺。戰後俄軍進入東北,這些當時還比較先進的艦炮又落入俄軍之手。前些年到海參崴參觀博物館,見到有這些炮在展出,後來從其他網友發表的博文中,得知是從旅順口繳獲的克虜伯120mm速射艦炮,心情還是非常沉重的。

    當時中國的工業界實際上也看到了這一變化,戰前已經仿製成功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艦炮,並給北洋艦隊發去一門試用,但隨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門炮後來也不知所終。上面這張圖片就是江南製造局試製成功的阿姆斯特朗120毫米速射艦炮,圖中顯示有三門。

  • 16 # 茶葉145113145

    作為一個資深軍迷,我來說幾句定遠305主炮放在歐洲肯定不如英弗萊西白的406炮 法國也有320炮 在歐洲我給打80分 在亞洲得打100分 有人說305炮只有25倍經射程只有7800米 射程短了 其實不瞭解當時的技術水平 火炮安放在軍艦上 軍艦在海中受到波浪的影響 火炮並不是靜止的是在不停的搖擺 雙方軍艦又都在運動中 等於跑動中打的是移動靶 要想命中敵艦本身就很難 導致實際海戰都是在5000米以內 5千米開外的炮擊 就跟高射炮打蚊子 想要命中目標 基本要靠觀音菩薩保佑才有可能 命中率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一 真正有威脅的炮擊是在2000米以內 這個距離命中率會很高 305炮25倍經如果拉長火炮長度 射程會提高 但是火炮重量會增加 會導致軍艦的穩定性變差 射擊精度會進一步下降 第二種方案 就是換裝高倍經260炮 火炮重量基本不變 這種方案射程提高了 火炮威力小了 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定遠最初的設計思路是 海戰中遠距離發現敵方 用高倍經150炮襲擾敵方 萬一運氣來了 命中一發了呢 就算不能重傷敵艦 噁心噁心人家 給對手以心理壓力也是不錯的 中近距離以4門305炮重擊敵艦 火炮威力和投射密度都很不錯 可以這麼說 定遠艦在那個時代在有限的經費下 已經是做出了最優的選擇 如果硬要找缺點的話 受到艦首接敵的戰術思路 4門305炮左右斜角佈置 這種佈置軍艦穩定性不好 影響火炮精度 第二就是海戰中沒有配備足夠的開花彈 如果定遠鎮遠上面有個幾十枚開花彈 甲午海戰 聯合艦隊就不可能全身而退 至少得沉個兩三艘軍艦 海戰勝負就不好說了

  • 17 # 文舀

    黃海大戰,定遠鎮遠兩主力艦,以它精心設計的厚甲,抵住日艦如雨般的炮彈,戰至下午,鎮遠305大炮發射巨彈兩枚,命中旗艦松島,引發火藥爆炸。瞬間死屍山積,日大尉志清太摩以下八十餘人斃命,船軸傾斜五度,下午日艦先退,北洋艦隊追擊後回航旅順,日艦聚殲北洋艦隊陰謀破產。

  • 18 # 老鄧新語

    這305主炮看著威武雄壯,實際上有點一言難盡的感覺。就單從口徑上來說,這是北洋水師中口徑最大的火炮了。但是這種炮在當時北洋水師有幾個弱點。首先這是一種架退炮,相比於日本聯合艦隊大量裝備的管退炮這種火炮的射速實在是太慢了,這邊打出去一發炮彈,對面都打了3 4炮。其次,限於當時北洋水師後勤補給水平,這種火炮的備彈不足,多數是穿甲彈,而真正殺傷力大開花彈僅有一二枚。

    總體上在北洋水師屬於上乘,但是放在世界上就有些落後了。

  • 19 # 甘肅林校

    定遠號,北洋水師旗艦,1881年李鴻章向德國訂購(Stettiner AG Vulcan, Stettin, Germany)。1884年完工,次年10月正式服役。級別上,定遠屬於戰列艦,通常我們稱之為鐵甲艦(ironclad)。同級別姐妹艦還有鎮遠。

    定遠排水量7,793噸,長93.9米,寬18.3米,吃水6.1米,5,400千瓦功率,極速15.4節,滿載船員363名,4500海里的續航(10節航速)。吃水線裝甲356毫米,甲板裝甲76毫米,炮塔裝甲305毫米。

    定遠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屬定遠級戰鬥艦。它是清朝向德國訂購的戰艦,於斯德丁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該艦於1881年開工,1884年竣工,花費約140萬兩白銀。它和鎮遠二艦當時堪稱“亞洲第一鉅艦”,艦長94.5米,寬18米,滿載排水量7670噸,裝備有德國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其遭日軍魚雷擊中失去行動能力,隨即彈藥用罄,被管帶劉步蟾下令炸艦自沉。

    德國海軍:1890式280毫米40倍徑炮,用於“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炮口初速715米/秒(炮口初速是彈頭脫離炮口瞬間的運動速度。相同的彈頭,初速大的,射程遠,侵徹力大,反之則小,是衡量火炮效能的一個重要標準),有效射程11000米,最大射程15090米,炮彈240千克(穿甲彈、開花彈同)。

    定遠艦使用的穿甲彈,克虜伯公司當時沒有 彈底著發引信的技術,只能用沙子之類的東西做藥室填充物,變成純粹的實心穿甲彈!這種炮彈只能鑽個眼基本不會爆炸。定遠艦使用的開花彈,據統計定鎮二艦隻有64顆,後雖有補充,扔不足,嚴重缺乏質量可靠的開花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胖孩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