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7
回覆列表
  • 1 # 星輝650

    近防炮,現代近防炮都是高射速密集陣,或轉膛加特林,

    多管快速,打不了幾十秒幾萬發就打完了,防住就防住了,防不住也沒意義再費勁了,己經光榮0ver了。

    防飛機防導彈,幾十秒風冷就夠了,

    但隨著無人機群的登場,幾十秒可能還不能結束戰鬥,

    還要繼續打,這時散熱問題就突顯了,自然風冷就不太夠用了,

    但對於轉膛加特林,水冷阻力大,

    冷風機風扇氣冷可能更好。

    對於金屬風暴固定多管式,水冷慣性也大。影響快瞄。

    就是說對於反無人機群近防炮,使用水冷的冷氣去吹,而不是水套,可能更好。

  • 2 # 偉大光榮正義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的近防炮,除了某些異端外,基本都是風冷。

    可能很多人說,那些大口徑自動艦炮很多都用水冷,二戰時的馬克沁機槍也是水冷,這些傢伙的射速還不到一千發,而近防炮射速數千甚至上萬發,用的應該也是水冷才對。

    實際上,大口徑艦炮採用水冷,是因為其口徑大,裝藥多,而且可能需要長時間持續射擊,這時就必須採用水冷炮管以保證其持續射擊能力。而馬克沁等早期重機槍由於槍管材質問題,不得不採用水冷,隨著槍管材質的進步和可更換槍管的出現,後期重機槍就很少採用水冷了。

    至於近防炮,雖然其射速數千甚至上萬發,但是基本都採用了加特林轉管炮(密集陣、守門員、730、1130等)或多管輪流擊發(梅羅卡等)的方式,而且近防炮一般採用2-3秒點射的方式,每根炮管實際擊發的次數有限。要知道,即便是1130這樣的大傢伙,備彈也就1000發出頭,將將夠數次點射使用,不像大口徑艦炮那樣需要持續對某一個或某一片目標進行持續射擊,所以炮管發熱的問題不太突出。

    而海天頂這樣的4管異端,每門炮射速也就是900發左右,用氣冷也一樣足夠了。

    當然,對於腦袋裡塞滿了麵條的義大利人,在近防炮選擇上也是獨樹一幟,比如潘尼級驅逐艦和最新的地平線,索性直接用了自家奧托76毫米速射炮,這下再也不愁20毫米小管子威力不夠了哈哈哈……如果這個也算是近防炮的話,就是僅有的採用水冷炮管的玩意兒了。

  • 3 # 危笑刺容

    其實不論是步槍還是機關炮的連續射擊能力基本上都限制在200發以內。而現在的近防炮用儲彈量除以管數沒有超過200的。也就是不需要強制冷卻。

  • 4 # 科羅廖夫

    所有近防炮的最大能耐大概就是射速極高。荷蘭的守門員系統最高射速為4200發/分;美國的密集陣系統最高射速為4500發/分;俄羅斯的AK-630 M2系統、“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能達到每分鐘一萬發,中國的730近防炮最高射速超過6000發/分,它的改進型號1130近防炮的最高射速更是達到史無前例的11000發/分,故而得名萬發炮。

    這些近防炮的射速足以令其他火炮目瞪狗呆。對於其他火炮來說,限制它們射速的一大原因就是高速持續射擊時炮管會過熱,無法及時冷卻。那麼,這些近防炮是如何解決炮管發熱問題的呢,是不是採用什麼特殊的冷卻方式?

    其實,近防炮並沒有採用特別的冷卻手段,絕大多數的近防炮都是採用空氣冷卻方式。只有俄羅斯的AK630近防炮比較特殊,它採用和艦艇主炮普遍採用的水冷方式。所以很多近防炮的冷卻能力甚至不及射速只有幾十發/分的艦艇主炮。冷卻能力不強的近防炮不怕炮管過熱的最大秘訣其實很簡單粗暴——增加炮管數量。近防炮的炮管數量達到6、7根甚至是11、12根之多,射擊時是每一根炮管輪流旋轉射擊,所以分配到每一根炮管上的任務並不算很重。例如1130近防炮11000發/分的射速,分配到每根炮管也就是1000發/分。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近防炮的射速雖高,但是它的備彈基數並不多。中國730近防炮的備彈只有640發,1130近防炮的備彈量也不過為1280發。1130炮與早於它裝備的730近防炮相比,採用了兩側各設一個彈鼓的設計,備彈1280發。新的彈鼓佈局有利於整體穩定性的改善,令1130炮能夠以更為最佳化的攻擊方式迎戰來襲目標。大概8秒內就能夠把備彈打完。而在這8秒內,每根炮管分攤下來不過也就是需要打出約116發炮彈。 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近防炮往往不需要以最高射速射擊,也不需要在一次射擊中就把全部彈藥打光,所以每根炮管承擔的壓力就更小了。近防炮的轉膛炮管射擊模式,也能夠比普通的氣冷方式更快速地引進氣流對炮管進行冷卻,讓每根炮管降回正常溫度進行下一次射擊。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讀者就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近防炮不多備一些彈藥呢?實際上,近防炮已經是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了,這意味著留給近防炮攔截對方突防兵器的時間已經非常非常有限。近防炮攔截突防導彈就是一錘子買賣的事,沒有第二次機會,所以很多時候備彈再多也沒有用。貿然追求更多備彈,會影響近防炮的適裝能力、指向速度,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 5 # 兵器知識譜

    近防炮泛指多管轉管式或多管非轉管式速射炮,它的特點是射速極高,一般為3000發/分~12000發/分,比如說我國的艦載1130型11管30mm近防炮最大射速達到了11000發/分,可以攔截飛行速度在2馬赫以下的來襲目標。

    高射速帶來的問題在於身管的極速過熱,畢竟製造火炮身管的材質為高硬度常規武器合金鋼,這類鋼材在連續射擊時的加熱速率為10℃/秒,這就意味著如果以高射速連續開炮4秒,那麼身管溫度就會上升到接近500℃。

    如果射擊行為持續,那麼在持續射擊超過7秒以後,身管溫度就會超過710℃,而這恰恰是常規武器合金鋼的拐點溫度,當溫度超過這個數值時,其硬度就會下降,持續射擊行為將會快速磨損膛線,進而高速消耗身管壽命。

    舉個例子:國產730/1130近防炮的身管是一種採用鹼性電爐加噴粉處理加電渣重熔法冶煉工藝生產出來的鎳基鉻鉬釩合金鋼製造,設計壽命為30000發。

    果射擊時使用6000發/分的檔位,那麼連續射擊達到5分鐘以身管溫度就會超過710℃,其硬度將明顯下降,膛線就會被嚴重磨損,從而導致射擊精度嚴重降低,身管就相當於報廢了,所以高射速自動武器的身管冷卻是很重要的,高效的冷卻方法將會提高自動武器的火力持續性以及身管壽命。

    鑑於近防炮的特殊結構,它們很難像單炮管或雙聯炮管那樣使用迴圈水進行冷卻,所以近防炮的身管冷卻是一個長期困擾工程師們的問題,那麼究竟怎樣為結構特殊的近防炮進行冷卻呢?我們從以下幾點來進行分析。

    下圖為俄製AK-130型130mm雙聯裝艦炮,由於射速高達75發/分,因此火炮身管需要高效的冷卻手段來防止發生過熱現象,圖中纏繞著火炮身管的黑色軟質管道為火炮水冷系統的迴圈水膠管,當火炮系統啟動時水迴圈系統也隨之啟動,在開火時身管的熱量將會被迴圈水帶走,從而達到冷卻身管的目的。

    高射速自動武器的身管冷卻方法主要有水冷和風冷兩種

    身管冷卻是伴隨自動武器發展的一個永恆話題,比如說在發明機槍時,馬克沁就曾經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因為他所設計的機槍射速高達600發/分,如果沒有高效的身管散熱措施,那麼機槍在進行2分鐘的持續射擊以後就達到材料承受極限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克沁設計了水箱冷卻技術,即在槍管上整合一個筒型水箱,利用水100℃的沸點原理來為機槍身管散熱,只要水箱中確保有足夠的水,槍管就能始終保持不超過100℃的工作環境。

    水冷式散熱是迄今為止效率最高的身管散熱方式,它不僅被用於機槍散熱,而且廣泛應用到各型火炮的身管散熱上,比如被譽為艦炮中的AK-47的義大利“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就採用了水冷式散熱,即敞開式迴圈冷卻系統。

    水冷式散熱雖然效率很高,但是系統過於笨重,只適合有載具的武器系統,許多沒有載具的武器在使用水冷式時將會大大增加武器重量和結構複雜性,因此風冷式散熱技術被髮明出來。

    所謂風冷式說白了就是自然冷卻,很顯然,被加熱到極限溫度的鋼質身管的自然冷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說一根被加熱至發紅的鋼筋(Q235鋼筋,900℃),讓其自然冷卻到可以徒手觸控的溫度時(<70℃),一共需要近40分鐘。

    為了加快冷卻速度,風冷式散熱的槍炮身管會進行散熱設計,比如說透過在身管表面加工散熱槽、新增散熱片等等方式來提高散熱效率。

    最具典型代表的風冷式自動武器是二戰日軍裝備的92式重機槍,該槍的槍身和槍管佈滿散熱片,大量散熱片的使用使其全槍重量達到了驚人的55.3Kg(包括27Kg的槍架)。

    不管是加工散熱槽還是新增散熱片,身管的冷卻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風冷式自動武器的身管往往設計成具備可更換的效能,即快速更換身管。

    比如說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當連續射擊超過600~700發子彈以後就需要跟換槍管,使機槍在戰鬥中繼續發揮火力持續性,而更換下來的過熱槍管則有條件進行快速風冷散熱。

    下圖為正在快速更換通用機槍過熱槍管計程車兵們,從士兵的裝束來看,機槍的使用環境應為極寒地區,在這種條件下更換下來的過熱槍管風冷式散熱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任何一種採用風冷式散熱設計的自動武器都應該具備身管快速更換的功能,否則身管的風冷式散熱就相當於沒有散熱設計,冷卻速度將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近防炮由於結構特殊,所以只能採用風冷式對炮管進行冷卻

    近防炮是一種在短時間內向目標潑灑大量彈藥來提高命中率的高射速自動武器,比如說國產1130近防炮,在開火時每秒發射彈藥166發,如果連續開火4秒就相當於向目標潑灑664發炮彈,只要確保其中1~2發炮彈命中就能達到攔截目標的目的。

    為了達到這樣的高射速,近防炮只能採用多管設計,大部分近防炮使用加特林式的轉管結構,在高速旋轉中實現高射速,比如美國的MK-15型“火神”密集陣近防炮,它擁有6根炮管,透過控制變頻電動機的轉速來實現對射速的控制,當為3000轉/分時,即射速3000發/分。

    少部分近防炮使用多管不旋轉陣列式結構,用多根炮管同時擊發實現高射速,比如西班牙的KAB-001式“梅羅卡”近防炮,它由12門20mm“厄利空”自動炮組成兩排陣列,每排6門,單門射速450發/分,12門齊射時相當於5400發/分。

    不管是加特林式結構還是多管陣列結構,這些近防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結構複雜。所以很難做到為每一根炮管進行水迴圈冷卻,只能採用最簡單的風冷式冷卻。

    對於輕型自動武器而言,如果戰鬥激烈到風冷已經無法滿足身管冷卻需求時,可以跟換槍管來達到持續輸出火力的目的。

    而近防炮就不同了,由於複雜的多管結構設計,當身管出現過熱現象時並不具備快速更換的功能,唯一的選擇就是停止射擊,開啟自然散熱的“風冷”模式,好在軍艦在大洋中航行時會產生一定流速的氣流,身管散熱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發熱鋼質炮管的“風冷”散熱速度與它的導熱係數有關,通常用W/m.K來表示,其中“W”指熱功率單位,“m”代表長度單位米,而“K”為絕對溫度單位(可用℃代替),該數值越大說明導熱效能越好,散熱功能也就越好。

    鎳基鉻鉬合金鋼的導熱係數約為45w/(m.K),當軍艦航速為20節時(37公里/小時),軍艦上可產生4級逆風(風速在5.5-7.9m/s、風壓為18.9-39Pa),假設過熱炮管停止射擊時的溫度為710℃,那麼在4級逆風下散熱速度將達到40℃/分,耗時不到20分鐘的時間炮管就能散熱到100℃以下,此時火炮又具備開火條件了。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實驗來證明風冷式散熱的效率:用兩根鋼筋同時加熱至900℃,其中一根放置在無風或微風環境中自然冷卻,另一根用壓縮空氣模擬4級逆風進行吹拂散熱,實驗結果必然是用風吹拂的鋼筋冷卻速度遠遠快於自然冷卻的鋼筋,艦載近防炮的風冷式身管散熱原理與用壓縮空氣吹拂降溫的鋼筋相同。

    下圖為西班牙“梅羅卡”近防炮,它由12門“厄利空”20mm自動炮“拼湊”而成,是西班牙海軍“低成本、高效率”要求下的產物,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這貨價格只有加特林式轉管近防炮的1/3,因此理論命中率為86%,實彈打靶中連60%都做不到,重點是如此複雜的結構真的很難為其設計水冷卻系統。

    近防炮在實戰中並不需要專門的冷卻方法進行身管冷卻處理

    儘管近防炮在軍艦航行時產生的逆風下可以快速散熱,但是散熱期間畢竟出現了火力空擋期,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不為近防炮設計轉用的身管冷卻裝置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沒有需求!

    近防炮的全稱為“近程防空高射炮”,其最大攔截距離為5000米,有效攔截距離為1500米,攔截物件為飛行速度在1.5~2馬赫以下的空中目標。

    在單艦或艦隊進行防空作戰時,軍艦往往能形成一個高度20000米,方圓30000米的立體防空網,艦上搭載的先進相控陣雷達系統能夠探測該空間的來襲目標,當單目標或叢集目標進入15000米的攔截範圍以後,雷達系統(單艦)可監視200個目標,並引導導彈對其中最具威脅的50個目標進行攔截,這就是“區域防空”概念,即美國的“宙斯盾”艦載防空系統和我國的“中華神盾”艦載防空系統,它的用途主要是應對飽和攻擊的反艦導彈。

    如果來襲導彈出現攔截失敗,那麼這些導彈在距離艦隊50公里時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將會被啟用;來襲導彈飛行至20公里時系統開始鎖定,距離10公里以後開始發射導彈進行攔截。

    這類近程導彈防空系統最具代表性性的是美國的“海拉姆”導彈系統和我國的FL-3000N導彈系統(網友戲稱“要你命3000”),近防導彈單發命中率≥90%(2馬赫目標),在雙發攔截時可確保100%命中。

    假設在遠端、近程防空系統的攔截之下仍然存在“漏網之魚”,這個時候就輪到近防炮發揮作用了。

    當“漏網之魚”飛行至5000米距離時,近防炮系統鎖定目標並進行第一輪開火攔截;當目標抵近至1500米時,近防炮進行第二輪開火攔截(最後一輪)。

    近防炮的命中率一般為92%~94%(我軍裝備的1130近防炮最高射速超過了10000發/分,單次攔截命中率可達94%),兩輪攔截以後可確保100%摧毀。

    可見近防炮發揮作用時已經是防空作戰中的“最後一哆嗦”了,因此稱其為“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連這道防線都被突破,那就意味著我軍艦艇被命中,戰鬥結束了。

    由於近防炮只發揮“最後一哆嗦”的近程防空作用,實戰中只有兩次開火攔截機會,假設每次開火持續時間為4秒,射速為最高檔的11000發/分,那麼8秒時間將能向目標潑灑1328發炮彈。

    然而近防炮的彈倉容量均不超過2000發,比如說國產1130近防炮的彈鼓最大彈容量為1300發,彈藥庫備彈800發;國產730近防彈鼓最大炮彈容670發,彈藥庫備彈800發;美製MK-15“密集陣”彈倉最大彈容量為800發,彈藥庫備彈1200發。

    如果在攔截第一波“漏網之魚”時耗盡了彈倉內的炮彈,那麼在第二波導彈來襲時近防炮還有有一次攔截機會,這個時候士兵們就需要從彈藥庫內取出炮彈為近防炮進行裝填。

    這個過程一般為15分鐘左右,而近防炮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身管進行冷卻,待彈藥裝填結束以後身管溫度至少能冷卻到300℃以下,這時候近防炮又具備開火條件了。

    當備用彈藥耗盡以後,身管的冷卻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第二波來襲導彈仍然出現“漏網之魚”的現象說明敵方飽和攻擊程度已經超出我軍艦艇防空能力之外,戰鬥結束了。

    下圖為正在以6000發/分最高射速對空射擊的美製MK-15型“密集陣”近防炮,近防炮在實戰中只有2次開火攔截的機會,連續輸出火力時間不到8秒,身管壽命不超過5分鐘,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專門為其設計冷卻系統,或者說它根本不需要冷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第一、近防炮屬於結構複雜的高射速自動武器,因此無法採用冷卻效率極高的水冷式散熱,只能採用傳統的風冷式散熱來對身管進行冷卻。

    第二、近防炮的載具一般為軍艦,而軍艦在航行時會產生一定流速的“逆風”,當身管出現過熱現象時,“逆風”可快速為身管進行冷卻。

    第三、近防炮屬於艦載防空網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有效攔截距離僅為1500米,當來襲目標到達這個距離之前只有兩次攔截機會,在攔截過程中不論命中與否,兩次開火機會用完以後即意味著戰鬥的結束,這個時候身管是否冷卻已經不重要了,所以近防炮沒有也不需要專門的冷卻設計。

    結語

    在實戰中,近防炮的意義不在於進行幾次開火攔截、攔截多少目標,而是在於“一彈未發”。

    當近防炮在戰鬥中“一彈未發”時,表示我軍防空網已經成功攔截所有來襲目標,攔截效率非常高,沒有任何“漏網之魚”,說明我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勝利在望。

    當近防炮在戰鬥中對來襲目標進行開火攔截時,表示敵方攻擊力度超過了我軍防禦能力,艦隊安危難以保障,如果這樣的攔截反覆進行數輪,那就意味著我軍在戰場上處於極度被動的局面。

    這也是近防炮射速極高、而供彈量和備彈量極低的主要原因,所以艦隊和艦隻的主要努力方向始終是打造一個完善的中遠端、近程導彈防空網,使近防炮沒有發揮作用的機會,這樣的防空能力才能確保我軍在戰場上始終掌握主動權。

    所以近防炮的冷卻方法往好聽了說就是“風冷式”自然冷卻,而客觀一點來說就是根本不需要冷卻。

    下圖為俄製“卡什坦”6管30mm雙聯近防炮,為了提高射擊穩定性,每門“卡什坦”外部都安裝了護套,護套的使用會明顯降低火炮身管的風冷式冷卻效率,但是基於近防炮在實戰中只有最多兩次開火機會的考慮,射擊穩定性顯然要高於身管冷卻,因此俄羅斯在設計該型近防炮時直接拋棄了身管冷卻的考慮,事實證明它真的不需要什麼冷卻手段來為身管進行冷卻。

  • 6 # 咖哩咖哩醬

    接近反加農炮採用風冷法。有點意外嗎?也許大多數人認為船上傳入的防禦炮的射速如此之快,並且有太多的彈藥需要發射,必須是水冷卻或輔助冷卻。但事實是,它們僅需風冷即可。近距離防禦槍被認為是軍艦的最後防禦方法。在近距離防禦炮攔截之前,將有幾種攔截方法?如果真的是輪到近距離防禦的槍來捍衛,那麼整個艦船人員將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準備逃生艙或應對沖擊波。由於近距防禦炮的有效射程通常約為2公里,因此最遠射程超過5000米。可以說該距離點隨導彈的速度而轉瞬即逝,因此,當有必要使用近距防禦武器進行防禦時,它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這也是最後的障礙。近空防禦的原理是立即發射大量子彈,形成金屬風暴,並引爆將要提前打擊的導彈。需要大量的子彈,但不需要高射速。以開火率最高的美國軍艦上的“方陣”為例。它的極限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0,000發。方陣中有11個槍管,每個槍管平均只有900發子彈。分鐘。如果這樣計算,重型機槍的射速比這快。當方陣開火攔截時,它並不總是握住扳機,也不放手。從導彈的攻擊到進入目標射程,直到最終擊中軍艦,僅需三到四秒鐘。在這三到四秒內,甚至密集的城鎮也以極限速度開火。最多扔出200多發子彈,子彈的數量不足以使槍管過熱。而且,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城鎮裡,彈藥不多,最多有1000多發子彈,清空彈匣只需要幾秒鐘。防禦產生的熱量不需要透過其他輔助冷卻方法進行冷卻。進入防禦槍的大多數時候,它處於靜止狀態。使用該艦的近距防禦炮很難防禦。

  • 7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近防炮?這哥們吐子彈的能力堪稱一絕啊,那火力一開,子彈是瞅不見,但槍口那火苗子能噴出一米長,給人感覺就這火苗子烤個乳豬分分鐘鍾這就得熟透了,那子彈殼乒乒乓乓跟流水一樣的往地上砸。

    所以大傢伙瞅到近防炮開火的時候,就一個想法:“這貨咋就這麼威武呢?有那麼個終結者裡頭施瓦辛格T800的意思!”

    有心細的小夥伴一準又會冒出一個念頭,這哥們火力這麼猛,他怎麼不怕槍管發熱呢?

    的確,不管是槍還是炮,子彈打多了這都的發熱,過分的時候那都能紅熱起來,整根菸按上去就能著,這都不帶吸的。

    您比方說希特勒電鋸,美國諾曼底登陸,就這麼一挺一口氣打光一萬兩千發子彈,橫掃數千名美軍,那槍管據說丟地上能把草都給你點著了。

    炮管他也不例外,當年越方拍胸脯喊自己是世界第三小霸王,牛哄哄的揍了這嚇唬那個的,結果咱給他來了一個老山收復,那炮兵一天的功夫就揍光了一個月的炮彈量,就那炮管漆皮都大塊大塊的往下掉,同樣是按上個菸頭就能著。

    可見只要是熱武器,打多了彈丸,槍管發熱這都是正常。所以近防炮他也怕,難道他是有啥冷卻方法?

    其實目前不管什麼管,他的冷卻方法無非就兩種,一種是空氣冷卻,另一種就是水冷。

    大部分的近防炮採用的是空氣冷卻,一小撮使用水冷,你比方俄羅斯AK630近防炮用的就是水冷。

    而這些還不算什麼,近防炮能夠迅速冷卻的最大原因,是這貨的槍管可不是一根,而是七八根,甚至是十幾根捆到一塊的使喚,同一時間只有一根槍管在吐子彈。

    就跟咱上班三班倒一個道理,一個工作其他都休息,休息的功夫就把這口氣喘勻了,槍管也就冷卻了,說穿了就是加特林的工作原理。

    說真格的這還不夠,因為近防炮的射擊能力,少則每分鐘七八千發,多則上萬發,那是槓槓的你。比方說1130近防炮這哥們一分鐘就您給你整出11000發,這要是均攤到每根槍管那就是每分鐘1000發,您要是這麼去整,加特林原理加持下的近防炮槍管們也受不了,不到一分鐘槍管就能給你整報廢了,燒化了都有可能。

    所以近防炮他的備彈量不多,也就是說他不會讓你一分鐘真的能打出去11000發。

    就拿1130近防炮來說,他的備彈量也就是1280發,牛吧,就這點子彈八秒就能揍個精光,就這麼攤下來每根槍管也就打個一百來發就沒彈可打了,發熱?不存在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這不開玩笑嘛?打戰你還玩這個心眼?這不找死嗎?”

    啊!這其實軍工們早就想到了,近防炮嗎?幹嘛的!敵人,或者魚雷導彈已經到了眼跟前了才開火的物件,這是軍艦最後的一道防線,這道防線要突破也就是幾秒的時間,他不會給你留個三五分鐘的時間,讓你想對策的。

    所以8秒的備彈量足夠,要麼你把他幹掉,要麼你也別想了,他已經在你身邊炸了,想的再多也沒有用。

    而且現在的近防炮那不是人工操控的,那都是計算機數字化操控的,畢竟就幾秒鐘的時間,人看見到大腦計算,在到大腦發出指令,轉向扣動扳機,啥黃瓜菜都得涼。

  • 8 # 倫哥149733336

    簡單點,就2點

    1)射速除炮管數,才是真正的單炮管射速。

    2)裝彈數 炮管還沒怎麼發熱,彈藥就射完了。

  • 9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近防炮主要採用加特林原理,不管是美國的密集陣6管20毫米火神炮,中國的7管或11管近防炮,還是荷蘭的7管守門員、俄羅斯的AK–630,都是多管加特林炮。多管的加特林概念,儘管已經有近160年的歷史,但仍然是可以立即被普遍識別的武器之一,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在過去127年中以某種形式使用的電動機之外,基本上沒有改變。

    “加特林炮”和“火神炮”這兩個名字都讓人聯想到可怕的、噴火的、高速的旋轉機槍或火炮的生動形象,旨在向敵人灌輸恐懼,並最大限度地提高對空中或地面移動目標的命中機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種高效戰爭武器的需求仍然沒有減少。

    當與世紀之交的可調電機結合時,槍炮變成了劊子手,每分鐘能發射3000多發子彈或炮彈,中國的11管近防炮,甚至理論射速達到每分鐘萬發。比其他任何傳統槍炮的輸出增加了數倍,但最重要的是採用了迴圈多管設計,這有助於冷卻和同步發射/裝填,所以加特林原理的槍炮比普通槍炮更有利於冷卻,這是加特林的一個優勢。

    當到達迴圈中的某個點時,每個槍/炮管都會發射一發子彈/炮彈,之後它會彈出用過的彈藥筒,裝上新的一發子彈/炮彈,在此過程中,冷卻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槍/炮管過熱——這一直是火力方面的限制因素。

  • 10 # 遼寧胖哥

    近防炮的冷卻方法是簡單粗暴的,採用多管式發射方法,就是輪流發射,近防炮一般都是六根炮管,還有的近防炮炮管多達十幾根,這樣平均下來,就解決了炮管冷卻的問題大家對終結者的男主角,拿的加特林有很深的印象吧,那就是多管的槍械,威巨大,一開火子彈殼就象炒豆子一樣蹦出來了,近防炮的原理,就跟加特林機槍差不多,用冷卻的方法,也是多餘的,現在的槍管和炮管的材質,本身就包含有耐熱材料,一般情況下,就算是槍管打紅了,也不會影響射擊的,曾經有個外國人做過實驗,拿ak47突擊步槍做實驗,槍管打通紅了,依然不會影響射擊

    槍管打紅了,也得需要幾百發子彈吧,一個普通士兵在戰場上,你能帶著幾百發子彈嗎?也用不著帶著那麼多子彈

    這近防炮也是一個道理,基本上是打導彈的,一輪近防炮打下來,上萬發子彈,被六個炮管平均分攤了,所以也用不著冷卻一輪近防炮,如果打不下來襲擊的目標,基本上已經沒有第二輪在開火的機會了,因為導彈已經到眼前了,這近防炮是軍艦的最後一層防衛,如果動用近防炮了,證明這軍艦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了,因為軍艦上都有防空導彈,一旦目標來襲,最先啟動的是防空導彈

    在防空導彈攔截不住的情況下,目標導彈有的採取低空飛行的方式,這個時候就得需要近防炮,近防炮也是智慧化控制的,會自動捕捉目標,所以近防炮不需要冷卻炮管子

  • 11 # 快樂的遊俠

    近防炮的炮管是直接採用風冷的方式冷卻,我們以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系統為例,看下圖,是“密集陣”近防炮的炮管特寫,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6跟炮管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上面並沒有看到有類似水冷管這樣的液冷裝置。眾所周知,近防炮的射速很快,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密集陣”,每分鐘的射速高達3000~4500,乍一看這樣的射速好像確實很唬人,但是別忘了這種每分鐘三四千發的射速是由六根炮管打出來的,而不是一根,所以,就算是以最高射速4500發/分鐘來計算,一平攤到6跟炮管,那麼那麼每根炮管的射速就只有每分鐘750發了,比一把步槍的射速也沒高到哪裡去。

  • 12 # 馳騁大洋S

    現代近防炮是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禦系統,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反應速度快,射速高的特點。依靠發射彈藥形成彈幕對敵來襲目標實施打擊。以中國裝備的1130炮舉例,其最高射速可達10000發/分鐘,那麼這麼高的射速,難道炮管不會發熱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回到現實上來。 事實上,儘管現代近防炮射速驚人,可達10000發/分鐘。但通常並不會備這麼多的彈藥,即近防炮的工作時間遠低於1分鐘,可能也就幾秒鐘,不會長時間工作。 由於近防炮的作用距離通常是幾公里遠,而在這個距離上,超音速反艦導彈可能只需要不到5秒鐘就能穿透防禦帶,即在這段時間內,近防炮可發射大約800多發炮彈。這個工作時間和發射彈藥基數還不足以使炮管過熱。 說白了,這幾秒鐘就是艦艇最後的生存機會,能攔截就生存,突破防禦就意味著遭到打擊。

  • 13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冷卻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了,再怎麼考慮也沒什麼用。現代的近防炮都採用的是加特林發射方式,也就是說轉膛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別看它發射的炮彈數量很多,但是單個炮管所發射的炮彈數量不多,而且對於這款武器,它配用的備彈數量不多,通常來說,也就是說連續發射十幾秒就可以打出全部炮彈,對於正常的槍管來說,連續十幾秒鐘的發射還沒有達到溫度高到不可能射擊的水平。

    這樣就不用考慮什麼冷卻問題,只要能考慮,保證炮管在備彈發射完之前,還能正常使用即可,至於說再裝填發射,那就沒有必要考慮了,近防炮的任務是對抗反艦導彈的最後一關,通常來說,只能一兩次的使用機會,不可能把全部炮彈發射完畢,這個時間使用時間太短,冷卻問題就不要考慮,這個冷卻也已經多餘了,從機率角度說,不等所有的炮彈打光了,這艘軍艦就已經被擊沉。

  • 14 # 皇家橡樹1972

    圖片上是我海軍H/PJ12型7管30毫米近防炮。它是我海軍第一型真正意義上的近防炮,理論上可以攔截目前世界所有現役的“亞音速”飛行導彈。

    H/PJ12(730)近防炮總體效能先進,30毫米口徑彈藥威力很大!可以3000米外來襲的亞音速反艦導彈、射速高達4200發/分鐘,是對抗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反艦導彈,比如: 魚叉、飛魚…亞音速導彈得心應手的裝備。

    海軍730近防炮還衍生出了“陸盾2000”型陸上近防炮,為陸軍機械部隊和火箭軍導彈部隊提供防空掩護,可攔截“戰術戰斧”一類是巡航導彈和鐳射制導航彈。

    關於近防炮炮管冷卻的問題,730近防炮理論最高射速為4200發/分鐘,一秒鐘才70發的發射量,如果均攤到7根炮管是10發/秒鐘,持續射擊2秒鐘時間單管為20發,這與現代的小口徑班用輕機槍的射速一樣…並且,近防炮基本是一次齊射持續時間都在2秒鐘內,不會連續不斷射擊,因為它的彈藥儲備並不多隻有600~1000發,這些彈藥要分配使用,攔截次數至少要在4次以上,彈藥必須省點用!所以,受各種因素的限制,近防炮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射擊不斷,間歇射擊可以保證炮管在空氣中冷卻的時間…即便是所謂的高射速也不會對炮管有太大的傷害。由於,現代反艦導彈已經往超音速方向發展,已經有了幾型2.5馬赫飛行速度的反艦導彈服役,H/JP-12型近防炮的射速和炮彈發射量攔截超音速導彈已經力不從心了!我軍根據需要又研製出了H/PJ-11型11管近防炮。

    H/PJ-11型近防炮,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表明它的最高理論射速是11000發/分鐘,也就是說它一秒鐘可以發射出166發炮彈,而一次攔截火力持續時間為1.5-2秒鐘,發射炮彈的數量是250-330發炮彈,單根炮管1.5~2秒鐘的炮彈發射量大概在30發以內,一秒鐘在15發,總體射速比730近防炮有提高,但是對炮管影響也不大。俄製“卡什坦”近防炮。別看它射擊猛烈,但是這種由兩門炮組成的近防系統在射擊時抖動很大,振動波會相互干擾!嚴重的影響到了射擊精度…而近防炮恰恰是要求射擊精度很高武器。

    現代小口徑炮管制造水平已經很高了,在允許值範圍內高速射擊並不會影響到炮管的壽命!並且加特林炮炮管旋轉射擊原理就是一種冷卻方式。

  • 15 # 紙上的宣仔

    目前各國的近防炮採用的都是氣冷式。因為近防炮是轉膛炮,射速雖然高達每分鐘數千發到上萬發,但那是靠多個炮管實現的。以目前射速雖高的1130為例,射速達到10000發/分鐘,平攤到每個炮管上才900多發;此外,近防炮的備彈數量也就是幾百發,頂多1000發出頭。比如我們的730近防炮只有1個彈鼓,備彈640發,1130有2個彈鼓,備彈1280發。持續射擊下打光所有彈藥也就是幾秒鐘的事情,還沒達到到炮管過熱的限制;實際使用時為了防止過快打完備彈,炮組人員往往還會調低射速,以保證低烈度條件下火力持續性高一點;但射速一降低,炮管發熱程度就不需要擔心了。再加上轉膛炮打高速旋轉下,也有利於引入新的氣流降溫,所以不管怎麼打都不會損壞炮管,完全不需要額外冷卻方式。

    像這樣打,全射速幾秒鐘就會打光彈藥

    1130近防炮的炮管是裸露的,完全靠空氣冷卻

    AK630,在6個炮管外部放了一個金屬套筒,可以起到結構加強,也可以透過傳導散熱

    密集陣和守門員,730和1130結構和這二者很相似

  • 16 # 雛菊西瓜Peterpan

    近防炮利用氣冷就可以滿足要求,不像大口徑艦炮那樣要額外的水冷系統。下圖為我軍730近防系統,不管是什麼近防炮其實每次只有1根炮管在開火

    關於近防炮冷卻的問題我們說2點:1.射速。2.射擊時間。

    先說下射速問題,近防炮雖然射速非常快,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注意,他每次只有1根炮管在開火,這麼高的射速平攤到每根炮管上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恐怖”。就拿我們熟悉的730近防炮來說,他的射速為每分鐘4400發,這樣平攤到每根炮管為每分鐘628發,也就是每秒10發。而1130近防炮每分鐘10000發,平攤到每根炮管為每分鐘909發,也就是每秒15發。總的來看1130平均單管射速比730要高不到50%。

    每分鐘909發是什麼概念呢?下圖為德國在二戰時期的MG42通用機槍,他的射速為每分鐘1400發,論單管射速其實比1130還要高。

    另一個問題:射擊時間。近防炮不會持續性的“噠噠噠”進行高速射擊,單次射擊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秒,一方面是近防炮已經有獨立火控進行精準控制,另一方面是節約彈藥,畢竟普通近防炮的備彈就是1300發左右,能做到“精確”就容不得浪費。其實這樣算下來2秒鐘的時間730近防炮打出去150發左右炮彈,平均到每根炮管在20發左右。而1130在2秒鐘內可以發射330發左右,平均到每根炮管30發左右。如果2-3秒的射擊還未將導彈攔截,那麼就說明近防炮對這種導彈的攔截非常吃力。

    所以近防炮這種武器表面看起來擁有極高的射速,對炮管是極大的考驗,但是考慮到射擊時間不長、單管射速中等的情況下其實風冷已經可以滿足他的降溫需求。如果真的承受不住,那麼可以將近防炮的射速調低,比如730可以降到2200發每分鐘,這樣每根炮管有更充足的冷卻時間。在風冷滿足降溫要求的情況下額外的增加水冷反而是增加了結構的複雜程度。

  • 17 # lamixisi

    風冷就夠了,應為多管機炮不會長時間射擊的,頂多連射10秒就不得了,炮管還沒事,就是怕子彈不夠,跟不上啊,要知道這傢伙的射速每秒百發左右。

  • 18 # 哨兵ZH

    近防炮的炮管是直接採用風冷的方式冷卻,我們以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系統為例,看下圖,是“密集陣”近防炮的炮管特寫,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6跟炮管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上面並沒有看到有類似水冷管這樣的液冷裝置。眾所周知,近防炮的射速很快,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密集陣”,每分鐘的射速高達3000~4500,乍一看這樣的射速好像確實很唬人,但是別忘了這種每分鐘三四千發的射速是由六根炮管打出來的,而不是一根,所以,就算是以最高射速4500發/分鐘來計算,一平攤到6跟炮管,那麼那麼每根炮管的射速就只有每分鐘750發了,比一把步槍的射速也沒高到哪裡去,而且,不要以為近防炮可以長時間開炮,實際上這玩意的工作時間也就只有幾秒鐘,為什麼?

    ▲“密集陣”開火

    首先,“密集陣”的有效射程為1800米,最大射程記錄是5486米,至於“密集陣”近防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像飛機這樣的大型目標為15公里以上,如果是反艦導彈這樣的小目標,探測距離則是在6~8公里左右,但是為了保證攔截效率,一般要等到目標進入到3公里內的範圍內才會開炮,而對於那些超音速反艦導彈來說,兩三公里的距離可能四五秒鐘就能飛完了,所以,密集陣的反應和開炮時間加在一起也就幾秒鐘,這幾秒鐘內如果沒有把導彈打下來,那就說明攔截失敗了,而幾秒鐘才能打出去多少炮彈?一分鐘60秒才4500發,4秒鐘就300發,平均下來一跟炮管實際上也就打50發炮彈,打完就收工了,而幾十發炮彈打完,炮管溫度還不至於升到需要液冷的程度。

    還有一點,就是近防炮自身的儲彈量,“密集陣”的總儲彈量只有1550發,最大連續射擊數更是隻有1000發,如果以最大連發射數1000發來計算,那麼每根炮管實際上也只能打160多發炮彈,而在實際攔截中,近防炮基本上也不會遇到需要連續開火的情況,所以,近防炮的炮管直接用風冷就行了,畢竟實際上的工作時間很短。最後再說一下,近防炮炮管使用風冷,但是裡面工作的電子裝置還是有專門的液冷系統的,比如“密集陣”近防炮的電力供應為440伏/60赫茲的三向交流電,搜尋狀態時功率18Kw、追蹤狀態時功率70kw,在全系統運轉時每分鐘需要31.75升的冷卻水。

  • 19 # 沐風談兵論道

    近防炮採用的是風冷方式。是不是有點意外?可能大多數人認為艦艇上的進防炮射速那麼快,而且還有那麼多備彈需要發射,肯定是需要水冷或者是輔助冷卻的方式。可他們的真相卻是隻需要用風冷的方式。

    近防炮算是一艘軍艦的最後防禦方式,在近防炮攔截之前會有多重的攔截方式?如果真的輪到了近防炮進行防禦,那麼全艦人員接下來將要做的就是準備逃生艙或者是應對沖擊波。因為近防炮的有效射程一般都是在2千米左右,最遠的射程也就達到5000多米。那點距離對於導彈的速度可以說轉瞬即逝,所以需要動用近防炮進行防禦的時候,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也是最後一道屏障。

    近防炮防禦的原理就是在一瞬間射出大量的子彈,組成一道金屬風暴,提前將來襲的導彈引爆。需要大量的子彈,但是並不需要太高的射速。以射速最高的美軍軍艦上的“密集陣”為例,它的極限射速可以達到10000發每分鐘,密集陣一共有11根炮管,平攤到每一個炮管上的才900多發每分鐘。要是這樣算下來,重機槍的射速都比這東西要快。而且密集陣在開火攔截的時候,也不是一直扣著扳機不撒手。從導彈來襲到進入目標射程,直到最終擊中軍艦的時候,所需要經過的時間也不過三四秒,在這三四秒之內即便是密集鎮以極限的速度開火。

    頂多也才潑出去200多發子彈,這點子彈的數量還不足以使炮管過熱。而且密集鎮的備彈也不多,最多1000多發子彈,想要清空彈匣也就幾秒鐘的事兒。做一次防禦所產生的熱量還不需要採用額外的輔助冷卻方式來冷卻,進防炮大多數的時候都處於休息的狀態。很難會用到艦的近防炮做防禦。

  • 20 # 美食資訊達人點滴

    關於題主問的“近防炮炮管如何冷卻?” 我來回答,像近防炮這樣要求高射速的火炮可達數千發。射擊時炮彈的高溫燃氣會加熱炮管,高速射擊時火炮該怎麼降溫呢?其實和我們的電腦一樣,主要用水冷和風冷兩種手段。

    火藥燃燒溫度可達一千多度,每一發炮彈都會把大量的熱量傳遞到炮管上,如果來不及散發,熱量就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首先高溫下鋼鐵的強度下降,導致炮膛內的膛線強度下降,此時發射炮彈就會增加火炮的磨損;其次燃氣中的一些分子在高溫下也會腐蝕炮管;當強度降到承受不住膛壓的地步時,火炮就可能炸膛;最嚴重的是高溫還可能提前引燃炮彈發射藥,造成爆炸。

    現代火炮的射速相較以前的火炮已經加快了很多,但是某些大口徑的火炮還是比較慢的,當然其中也不乏AK130這樣的每分鐘70發的130毫米變態艦炮存在,那麼這些射速堪稱變態的火炮都是怎麼冷卻自己的呢?畢竟速射過熱不僅精度會下降,炸膛的風險也會大增。事實上大部分火炮採用的依然是比較原始的風冷。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艦炮採用了液冷系統。首先,大部分火炮比如155榴彈炮都是採用風冷來進行冷卻的,因為這樣的火炮除非進行極速射,否則平均射速是不快的,在下次開火之前火炮的炮身就已經降溫到可接受範圍內了。即使是那些射速超快的近防炮和防空炮,由於雷達的鎖定輔助功能,通常攔截導彈一次開火時間不會多於5秒,這樣短的時間對於多管速射炮來說遠遠達不到過熱的溫度,就算火炮一次性打光所有彈藥,因為彈鼓的容彈有限,炮身過熱之前彈藥就打完了,也就不會過熱了。

    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風冷的僅僅是比較循規蹈矩的方案而以,事實上在艦炮當中還有一些比較劍走偏鋒的是採用水冷的。而水冷也分為兩種,一種就相當於放大的馬克沁機槍,在炮管外套上一個套筒,內部注水來進行冷卻,水源一般抽取自海水當中。另一種難度則較大,這種方法是將炮管內部掏出管路來注入冷卻液進行冷卻的。這就是速射炮的冷卻方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說下你是如何理解理性投資和分散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