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說賢論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語出《論語》,這句話是一種善意的告誡。意思就是:賢者是有道德操守的人,遇到這樣的人要向其看齊。反過來講如果對方是沒有是非美醜等道德觀念的人,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身存這些惡習。

    細讀《論語》等會發覺,孔子教育弟子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讓弟子學會反觀內省,這種反觀或自覺或不自覺,總之要無時無刻不在,用意就是告知世人要向內求而不是求諸外。

    我們知道,人性有其自私的一面,這種自私與生俱來,是人性的一部分很難消除。基於自私性的存在,很多人學習儒家經典特別是《論語》會倍感不適應甚至心生疑竇,怎麼讀來讀去思來想去,這孔夫子強調的還是自己如何要做個光明磊落的君子式人物,好像這人生出來就應該是為他人服務的,絲毫找不到舒展隨性的生命樂趣。其實認知儒家,最忌粗枝大葉般就下結論,深度解讀儒家、解讀孔子後就會發現,修身也好,反觀自己向內求也好,只是方式方法,並不是最終的目的。

    最終的目的是透過修身反觀的這一過程,達到明心見性而照見他人,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透過修身產生的這一覺悟,使每一個人都能做一個仁者那樣把人當人一樣看待,在人人都能像人一樣生活的世界裡,社會是最穩定也最和諧,這是儒家的社會理想。

  • 2 # 詩文意境大觀

    見賢思齊,“賢”可做榜樣,向它看齊,有激勵人心的作用;見“不賢”而知內省,可做反面教材,讓自己知道如何避免犯類似錯誤!

  • 3 # 鴻雁讀書感悟

    這句話的意思是見到比自己道德修養高的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如自己的人要把對方當成鏡子,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這句話放在今天仍然不過時。不管是道德學問,還是其他,都要向比自己高的人學習。道德品行差的人可以當成自己的鏡子,時時反省自己,不斷提高道德修為。

  • 4 # 澤陂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見到仁德有才幹的人要向他借鑑學習,看見沒有品德的人也要學會反思自己是否有同他一樣的毛病,並加以改正。做人要懂得學習吸收他人的優點,成功的把別人的轉化為自己的,還要學會從他人身上反思自己的缺點,進行改正。

    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5 # 婀娜小汀

    這句話是課本里背過的,考試的時候模擬多少遍的。字面意思大家都知道,聖人為什麼會是聖人,能大度承認別人的優點,更願意向人學習,爭取看齊;對於不賢之人,可不是背後批評人家,也不是當面讓人難堪,而且看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聖人像便是這樣:嚴格自律,不苛求他人,更是自省之外,積極進取。現在人也應該如此要求自己。我很不贊成網路暴力,對於自己不贊同的言論或者意見,群起而攻之,往往造成很大的傷害,一些人,一些無辜家庭。我們不能成為聖人,但是我們也該學習聖人,對於自己不贊同的現象,應該摒棄,而不是攻擊傷害他人。

  • 6 # 藍袍愛詩哥

    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的《論語·裡二》,他是說的主要有兩點意思。

    一、當我們看到那些有品德、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們看齊,他們就是我們的榜樣。要向他們學習,努力爭取和他們一樣,甚至超過他們,變成有善心、有修養、有能力、有才華的賢人。

    二、當我們遇到那些品德差、能力弱、文華少、缺點多的人,就不要譏諷他、嘲笑他。從他們不足的地方時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從而可以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改掉之。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生而為人,是人都有優點、有缺點。對於我們自己的優點要保持和提升,並虛心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對於自己和別人的缺點,我們要拋棄、要改正。

    好好向別人學習,知善惡,明美醜,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為。透過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有能力、有才華的人。

  • 7 # 詩詞名句鑑賞

    遇到品行俱佳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與他看齊。遇到品行不端的人,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自己也有這樣或那樣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8 # 唐寶楨

    聖賢一直是我們仰望的,一個一生中能做到立德立身立言則是畢生孜孜以求的夙願。“見賢思齊,見不肖而內自省也”只有這樣我們在心中立一個標杆仰望著,優秀的好的東西不斷吸取著糟粕和不好的東西不斷摒棄掉。聞過則改見賢思齊,從中汲取有營養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都是中國人,優秀的文化就要繼承和發揚。這樣無疑令我們醍醐灌頂,於迷茫中看到光亮。

    對於潛移默化的文化基因來說身教永遠大於言傳,看到了才會想、想到了才會做、做完再想——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遇事過於樂觀和過於悲觀同樣不可取,樂觀者急功近利容易自滿自負而悲觀者消極怠惰容易自卑自輕!自滿自負和自卑自輕者之外多有投機之人,見勝兆則紛紛聚攏自恃搖旗吶喊之功,遇敗兆也不避不躲亦只不過是萬千失敗份子的一員 。

    這種以模糊為準則以投機為功效的現狀正需要為我們一一離清!自滿自負者必會自慎自律,自卑自輕者必會自信自重。於厚重之外厚積薄發,於功利之餘以全概偏。如此,或許才是光明才是希望才是王道!

    記得中學時有位老師經常對我們說,讓我們思考畢業後,應該何去何從?我想,縱令不過是一窪淺水,也可以學學大海。只要你認識一部書,你在生活中寂寞時便不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指南。假定文化是可變的,那麼人格必定也是可變的。歷史上的特殊文化造就了在文化上可變的人格特徵。跨文化心理學家考察了不同的文化群體,如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中人們在認識上的差異。有這樣一則故事,說一位外國博士在中國做了一次試驗,當一群學生在被告知遇到危險時秩序井然先後分別脫離了危險。而同樣的試驗,他在國外做了多次均以失敗告終。這就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差別。生活在集體主義中的人們是把自己歸屬與一個大的群體,他們以集體利益為最高價值取向,對合作的興趣勝過於競爭的興趣。

    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力量,也是我們幸福有為的最大保障!

  • 9 # 一二一學堂

    我們人性的諸多弱點中間,其中一個是嫉妒

    這個嫉妒有好多種表現,最典型的就是看到比自己強的人,都會非常難受、非常痛苦,而且這個難受他是很自然的。甚至在男女關係上,也會有嫉妒等等。

    這是人的一個天生的一個弱點。那麼這個弱點,我們應該怎麼樣的看它?對我們人生的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障礙?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嫉妒或者超越嫉妒?

    接下來,透過回答問題,給大家分享一下

    《論語·里仁》裡面有一個非常好的觀點,值得我們學習。夫子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見到優秀的人,向他學習、向他看齊,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果見到一個有問題的人,有毛病的人,有缺點的人,或者不如自己的人怎麼辦呢?不是嘲笑,不是諷刺,而是內省,內省就是反思自己,透過這種反省來提升自己

    當然,這只是一個表面的意思。其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如果從更深刻的角度來講,它其實對怎麼樣來解決嫉妒問題,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嫉妒作為一個天生的弱點,幾乎人人都有,我相信每一個人當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的時候,可能都會有一點點醋意、酸意,或者有點不自在,這是天性。

    那麼嫉妒害處在哪裡呢?一個人一旦有了嫉妒心,他就會封閉自己的心胸。我見到過一些場合,當別人優秀的時候,有的人就是不願意承認,會找出一萬個理由證明人家不優秀。這背後就是因為嫉妒,不願意承認人家出彩,不願意承認人家水平高。這個時候,他就會封閉自己的心胸,然後找出理由,或者各種理由來證明人家不行,實際上這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

    別人的優秀,客觀上在那裡擺著,所以嫉妒的人他只會封閉自己的心胸,使得自己不願意面對現實,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優秀。

    而且,嫉妒,它還會阻礙自己學習別人的事業。一旦嫉妒了,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或者說面對別人優秀的時候,自己不是那麼自在,不願意跟人家打交道,甚至躲著別人。這就成了自己成長的一個大的障礙,這就會阻礙自己有博大的心胸,和高度的自覺去學習別人的優秀。結果是自己因為嫉妒而變得心胸狹窄,因為嫉妒不願意向別人學,而導致自己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被別人甩下來,同時自己的嫉妒,並不影響別人的優秀

    “思齊”的深刻內涵

    “思齊”它表達的什麼呢?

    它表達的就是,我們見到優秀的人不是嫉妒了,而應該是好好的向別人學。

    曾經有一箇中學生,是個女孩子,她父母陪著她見我的時候,我就問她,我說孩子,你上幾年級?她說上初三。我說你遇到比你優秀的人,你什麼看法?這小孩也很率直,她說她就覺得很嫉妒,心裡覺得不舒服。

    於是我就給她講,我說你遇到優秀的人,你不舒服,這就證明自己的境界和智慧就很低了,為什麼呢?因為你不舒服的背後,人家照樣優秀,可是因為你自己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優秀,使得你不願意向別人學。這個時候,你恰恰是讓自己越來越落後,越來越被別人甩在後面。所以我說,優秀的人來到自己身邊,絕對不是用來嫉妒的,是上天派一個優秀的人來到自己身邊,是幫助自己成長的

    而且我告訴她,你身邊的這個同學,他比你優秀的多,他來到你的身邊,你說你應該多高興啊。為什麼高興呢?你天天看著他是怎麼優秀的,他怎麼思考問題,他怎麼為人處事,他怎麼去解決疑難問題的,而且你不用拿學費呀,你不用像上課外的輔導班一樣,專門去交錢,你不需要,透過向這種人學習,你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我說這不是上天送給你一個很好的禮物嗎?你為什麼嫉妒呢,對吧。

    所以我建議我們每一個朋友,當優秀的人來到自己身邊的時候,絕不是我們嫉妒的物件,而是很感恩。一個優秀的人來到自己身邊,可以讓我們近距離的觀察一個優秀的人怎麼思考、怎麼言行、怎麼做事、怎麼選擇、怎麼處理各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虛心的向別人學,這就是“思齊”。“思齊”這個字其實就是想著怎麼樣學習人家,和人家水平變得一樣。

    我們解決嫉妒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楚嫉妒的危害。我們面對優秀的人,一個正確的態度是什麼?不是嫉妒,是向他學習。

    何為“內省”?“內省”有何意義?

    那麼“見不賢而內省也”它表達的是什麼智慧呢?

    “不賢”那就意味著有毛病的人、有缺點的人。這裡我特別告訴大家,誰沒有缺點?這個世界上,能否找一個沒有缺點的人?找不到。

    所以我們面對有缺點的人、有問題的人,絕不是嘲笑和諷刺,而是反思,反思什麼?這樣的毛病我們有沒有

    比如說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有點嘚瑟的時候,我們就得想,當自己有點地位、有點權利、有點名聲的時候,有沒有嘚瑟?如果一個人文明舉止不雅,馬上就得反思,我是不是也是這樣?當有的人在電梯裡抽菸的時候,馬上就得想我有沒有做這種不文明的事。

    看到別人的毛病和缺點,一定要反思我是不是有類似的問題,這就是“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種態度實際上也是告誡我們,對人要認識到,我們都有缺點,所以對人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苛求別人。當我們看到別人缺點的時候,要視為這是我們學習和反省的一個好機會,我們透過對別人缺點的反省,也相當於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從中反思自己,來昇華自己,來提高自己。

    最後,簡單總結,共勉

    我覺得《論語·里仁》裡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也可以作為我們人生的一個提醒,或者座右銘。我們有了這句話的提醒,我們一生會敞開自己的胸懷,面對每一個人的精彩,我們去承認,我們去讚歎,我們為別人去鼓掌,同時,我們向別人學。

    在這個過程中,力所能及的向別人看齊,見到我們身邊不好的現象,我們不是去嘲笑諷刺,而是認為我們都是有缺點的人。對人不求全責備,待人寬容,不苛求別人,透過別人的缺點,我們也反思自己,相當於給我們人生上一堂反省的課,不斷的來提高自己。

    總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超越嫉妒,我們要透過任何一個場合,不斷的來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 10 # 曰如斯乎

    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可以先聊一下這句話說出來的背景。

    夫子是怎麼教人的?論語.衛靈公里有說到,有教無類。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句話說出來都不得了。

    儒學傳承至今天,依舊為各階層所接受和認可,論其普及程度,哪怕不識字的人都能張嘴背誦一兩句,就算不會背,也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講講儒家的道理,憑靠的是啥,有教無類。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傳授的是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念。白話說就是,對你我都受用。

    那麼,你我是誰?王小波提出了一個觀點——大多數。大多數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大約也做不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那個。

    於是問題來了,作為一種能夠普世的價值觀念,對於我們這大多數人心理的切入點是啥呢,該咋學習呢。有可能是,時長能影響我們價值觀念的不只有人生的高度,也更重於我們人生的態度。

    這個時候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通俗講,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

    我們學習論語,不是為了成大賢人,就是學著怎麼讓自己更適應這個社會。這樣的道理你我不會這樣說說,但是你我老早就能懂啦。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說啥,你看那家誰誰誰,對跟人家學學,你就知道……這樣做,又或者誰家那誰……,看看成什麼樣子,你要是也敢這樣,我就………,是不是容易了些。

    見賢思齊,見不嫌而內自省,這樣的道理不僅對國人影響重大,西方文化也有的。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通篇是例項都是圍繞這句話開展的,看看自己希望成為的人是怎樣做到的,看看自己不希望成為的人是怎麼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然後讀者自己得出結論,哦~~,原來還可以這樣。當然卡耐基的偉大也在於他不會說,你是不對的,我你要這樣做。他會說,我這裡有一種新的方式,可以讓你快樂。

    智慧從東方和西方發源,最終在讀者的心裡歸於一處。依舊借用卡耐基的話,我所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

  • 11 # 語留人

    沒記錯的話,見賢思齊是中學語文課本《論語》十則中學到的,其中還有一句更為熟知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語文課上,我當時就向老師踢出了問題,這兩句話說的道理基本是一樣的,“《論語》中為什麼要重複兩次?是強調謙虛謹慎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還是這倆句話有何不同側重點,更或是重複性記錄。”誰料老師並沒有誇我勤學好問,也沒有給我正面解答,只是跟我說會翻譯會背誦就可以了,當時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到了您的提問,我又想起了這件事,不過後來也才知道,就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論語》中出現了也至少兩次,更何況那種意同字不同的呢?

    畢竟《論語》是個語錄集,同樣的事情問答過好幾遍,也是很正常的,不過也確實能體現所記錄內容的重要性,而且一個側重點在“思”,另一個在“為”。

    我覺得沒必要上升到文化內涵的高度,畢竟何謂“文化內涵”這個問題,都夠寫好幾車字了,我想沒幾個人能說得清楚,就連什麼是“文化”,又有幾個人能講的透徹,所以,我姑且談談我對“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粗淺看法。

    泛泛的講,我覺得這是人生觀的一種建立。

    簡單地說,孔子認為“賢”比“不賢”好,您可能覺得我說的是廢話,那麼我想反問一下,這裡說的“賢”,指的是什麼?什麼是“賢”?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最主要的主張是“仁義禮智信”,可見具備了這些的應該可以算作“賢”,我們姑且放下不提,放眼當下,什麼才是賢?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基本任何人都知道什麼意思,可是我認為,對於“賢”的界定才是重點。如果連賢愚都分不清,又何嘗思齊、自省呢?

    所以,基本是個孩子就知道要想好的學習,離不好的遠一點,真心不用讀《論語》才知道這些,真正難的是對“賢”的判斷,而更難的,是認清了“賢”之後,真的能去學習,發現了自身“不賢”之處,能真正的改掉,“理”誰都明白,“做”才是最難的。

    可能所有人都知道懶惰是一種不良習慣,可我一直從小學懶到了現在,您能說我不知道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嗎?您能說我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我可能比好多人能講的道理都多,我也無數次自省,一定要改掉懶惰這個壞習慣,可是勤奮兩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我並不是說這句話沒用,而僅僅是表達道理易懂,付諸於行動更難這個道理,而且,在您行動之前,一定要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確定一個目標。當然,我認為對的您可能認為是錯的,我認為是錯的您可能認為是對的,套用那句華,“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 12 # Forest醫生祥子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

    意思是說:

    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差不多。

  • 13 # 秋春之

    孔子所說這句話包含這些內容:遇見賢德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而對於沒有賢德的人則要認真反省自已,要控制自已的行為,使自己儘可能成為賢德之人。其實許多的先賢哲人都是在自覺不自覺地這樣要求自己,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每個人要想成就自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尤其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德行,不僅向一書本學習,更要向優秀的人看齊!!!

  • 14 # 崔寶明字明月

    大部分能做到見賢思齊,但往往會忽略對不賢的態度。

    孔子在這裡做了重要的提醒,見到別人做的不對的事情,我們當然要提醒他人,但更要反思自己該如何防止類似的不賢行為,提醒自己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 15 # 三國演義的智慧

    見賢思齊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大意是,孔子說:“看到賢德的人就想要和他一樣,看到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是否和他一樣有不好的行為。”

    孔子教我們要反求自己。

    這裡的賢與不賢,指的是品行修養,不是職業、技能這些。

    實際上,孔子的意思是,我們看到品德行為良好的人,我們要多向人家學習,看到品行不端的人,我們要自我反省,方向都是向內,我們要先做好自己,不是去要求人家別人。

    無論我們賢與不賢,都應該多反省自己!

    我們不能因為在外的貧富、地位、相貌來評價一個人的德行。

    我們是要看一個人的品行、修養、言談舉止和氣度!

    我們觀察他人,不是為了改變別人,而是內化我們自己,不斷求取進步!

  • 16 # 一靈獨覺

    賢與不賢都有其作用。把自己當作一面鏡子一樣。見賢要善於學習,見不賢要善於借鑑。兩者同時把握,才能越來越符合於道。

  • 17 # 護法天瓶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的意思是,看見比你賢良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沒有你賢德的人要常常自我反省。

    儒家是一門修身的學問。所以需要見賢思齊。同時儒家裡面還有一種說法叫做高山仰止,就是一個人德行實在太過於高尚了,就像仰望高山那樣仰望他。所以儒家本質是修身之學。這就是賢的意義。

    之所以用賢而不是能,因為賢是講的德行而能是講的才華。如果一個人賢,可以多多找他學,看看他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謙哪一部分是超過你的。所以就像他學習。在儒家文化中,老師的地位至關重要。

  • 18 # 生活一直向前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其含義淺顯易懂。就是說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要向他學習。以他的標準要求自己;看到“人渣”式的人,要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反思自己是否有同樣的毛病,或者是否有類似的思想傾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其含義簡單明瞭,不再過多論述。下面我就從”如何做,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夠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這個角度來談一談。

    第一,要對自己狠一點

    所謂”狠”一點,就是對自己要求要嚴格,自律意識要超強,能吃苦耐勞,百折不撓,自我磨礪,要捨得一身剮。

    一則寓言故事說,有兩塊精美的石頭被選中,用來雕刻佛像。第一塊石頭,石匠剛一動手雕刻,他就嗷嗷直叫,一個勁的叫疼。最後石匠煩了,放棄了,選擇了另一塊石頭。雕刻起來同樣疼痛難忍,身上的肉一塊一塊被鑿子子鑿下去,能不疼嗎?但是第二塊石頭咬緊牙關一聲不吭。最後終於大功告成,雕成了一座精美的佛像,他被供奉在廟宇中,天天接受人民們焚香膜拜,享受人民們供奉的精美果品。

    另一塊石頭呢,石匠一看也沒什麼用啊,那就拿去鋪路吧,於是被撲鋪在了路面上。天天被腳踩、車壓、驢子蹬。還要忍受驢子拉下來的驢屎蛋。那叫一個慘啊!

    第二,必須要謙恭,甚至謙卑,要有一顆虛懷若谷的心

    一個人既使已經德高望重,眾人仰視也不可能再樣樣都行,無所不能。還是要時常保持一顆謙恭之心,學習別人的長處。

    相傳孔子有一次在下雨的時候,望著遠處的沙灘,不覺吟詩一句“雨打沙灘萬點坑”。這時身邊不遠處的一個孩童,聽後跑過來對孔子說:“爺爺,你怎麼知道一定是一萬點坑呢?是不是應該改成〈 雨打沙灘點點坑 〉啊?”孔子聽後覺得有道理,就和藹的對孩子說:“你說的對啊,就按你說的〈點點坑〉吧!”孔子虛心接受了孩子的意見。

    《長征·七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1951年,毛澤東同志的25首舊體詩詞結集出版。其中《長征·七律》中,頸聯”金沙浪拍雲崖暖”引起了山西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元貞注意。覺得頸聯這個“浪”字與頷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的“浪”重複。於是,1952年元旦,羅元貞給毛主席寫信,建議改“浪拍”為“水拍”,以避免律詩中間兩聯對偶句的重複用字。(雖然如此一改,“水拍”之“水”亦與第二句”萬水千山只等閒”之“水”重複,但畢竟比同時出現於頷聯頸聯要強的多)。毛主席欣然採納,並當即回信,致謝元貞先生:“元旦的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此復,順頌。毛澤東。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

    訊息不脛而走,羅元貞就成為毛澤東的“一字師”。

    格言說”泰山不讓土壤,而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毛澤東與孔子就是泰山,就是王者。因為他們都把自己放得很低,能虛己以待下。

    第三,要善於讀書學習,既如飢似渴又學用結合

    讀書使人充實,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之人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練達之士雖能處理細事或一一辨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面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

    人就像剛生長出來的花草一樣,讀書可以讓我們摒棄惡習,猶如把不需要的雜草去掉,花兒才會更加美麗。

    讀書越多,就會越感覺自己的無知,人才會變得謙虛謹慎,不固步自封。學習成長本身就是”邊學、邊做、邊修正”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內提素質,外塑形象”,進而從優秀到卓越。

    C羅是足球巨星,是有名的自律狂。飲料,酒精,垃圾食品,從來不碰,每天每週都有定量的訓練量,光是舉重一項,每天總計達到23噸。他現在是35歲的年紀,25歲的身體,難怪在足球場上,他比小夥子們跑得都快。他已經獲得了五座金球獎。

    所以忍得一時之痛,可以換來長久的幸福生活。都說成功的背後淚千行。輝煌和榮耀的背後都是心酸和淚水。

    第四,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

    沒有人是完美的。上帝是公平的,不會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一個人。你有才華,可能就不會有美貌;你有健達的體魄,可能就不會有出眾的智力。人都會有不足,不但專業知識一定會有不足,而且在待人接物處理事情等方面,自然也存在不足。尤其道德品質修養上,人與人的差距真的大。有時感覺人的好與壞,都是天生如此。當然是可以經過後天的努力加以改進。

    一個真正追求進步的人一定是敢於承認,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的人。同樣是敢於進行自我批評的人。人難免做錯事,有的人想極力掩飾,有的人則進行深刻的反思,痛定思痛,絕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真正的智者是能夠從別人的教訓中吸取經驗。”三省吾身”就是發自內心的給自己糾錯,為自己不良的行為感到羞愧,感到無地自容。如果能夠做到“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的時候”,就說明做人已經成功了。

    總而言之,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那麼你一定就是一個謙謙君子,就會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人人都願意與你交往。你的性格養成,思想修養,一定是平易近人的,謙恭有禮的,那麼這樣的人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還有什麼困難嗎?

    參考資料

    《人民網》

    王佐良譯《培根論人生》

  • 19 # 思遠悟道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賢?賢就是一切符合道的標準。凡是符合道的都是賢。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賢就是我們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而作為賢人就是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品德的人。有能無德,或有德無能,都不能稱作賢人。賢人就是德才兼備的人。

    作為一個人,我們就要向賢人學習,學習他們大公無私,德才兼備,為他人和社會具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古今中外,有許多賢人值得我們學習。即使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普通的人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反之那些無德無能,有能無德,有德無能的人或事也值得我們借鑑,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真正偉大的文化永遠不會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懷孕以後是不是要忌口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