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水趣談

    因為龐統是個性格十分驕傲的人,不甘於失敗,所以說是他的性格導致他白白去送死的雖然龐統在三國中也算是個厲害的角色,甚至有人說他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可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弱點。所以他還是沒有鬥過諸葛亮。

    據說當時龐統帶兵到了落鳳坡,說了這麼一段話:“我號鳳雛,此地為落鳳坡,當隕於此地!”,沒想到就是這段話註定了他的命運,結果他被亂箭射死,死得悲慘壯烈。

    要說龐統這個人在遇見劉備以前,可以說是鬱郁不得志。本來想在東吳某個差事,但是卻沒有人有此慧眼。等魯肅反應過來了,人早跑遠了。直到來到劉備這,同樣不得重用。用咱們現在的話說,他的求職之路還是挺艱辛的。 直到有一天張飛發現了龐統的大才,所以馬上像劉備報告,劉備才將他委以重任。

    不巧的是當時龐統所在部門的負責人是諸葛亮,這還真是一個再壞不過的人事安排。

    後來有一句歌謠:“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所以說當時諸葛亮和龐統是齊名的,其實這種齊名人物的關係很難處理,我想諸葛亮也不想有人和自己齊名。而且以龐統愛出風頭的個性,他怎麼能夠忍受自己接受諸葛亮的領導?

    同時龐統是想保護劉備,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劉備是蜀軍的主帥,而當時去往爭戰地的路有兩條,其中一條是大路,另一條是小路,假如龐統不去小路的話,那麼劉備就要去小路了。作為蜀軍的一名大將,龐統自然是不會讓自己的主帥以身犯險的。

    其次,劉備對龐統有知遇之恩,而恰巧龐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龐統在選擇自己效忠的人時分析過,劉備並不像東吳孫權那麼傲慢,也不像魏國曹操那麼奸詐。所以劉備在挖掘龐統這個人才之後,龐統一直對劉備抱有報答的心理。

    當然諸葛亮是何等人物,他知道龐統是個非常自負的人,再加上他和龐統處於同業競爭的狀態,怎麼能讓龐統受劉備的器重,因此告訴他,龐統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最終決定了他折翅落鳳坡的命運,不得不說還是諸葛亮壞呀。

    總之畢竟一山不容二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看來諸葛亮也是有私心的。

  • 2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這個是新版三國電視劇杜撰出來的劇情。

    按編劇的邏輯,就是劉備想要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去攻打益州,龐統故意去落鳳坡送死,這樣,是劉璋殺龐統在先,劉備打著給軍師報仇的名義,正大光明地攻打益州。

    這個改編邏輯其實有問題,倒成了益州軍挑釁在先了。說實話,如果非要找個開戰理由,龐統那麼聰明的人,既然知道益州軍已經心懷不軌,那隨便來個敲山震虎之計,逼益州軍先打第一槍,不久得了麼?非得自己去送?

    新版三國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這只是其中一個,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

    按原著來看,龐統最大的問題是急於求成,諸葛亮也擔心龐統冒進,所以假託夜觀天象告知劉備,但龐統沒聽。其實這也不怪龐統,是劉備打得太墨跡,用國足比賽上常見的一句話形容“留給劉備的時間不多了”。

    當時天下格局大體已定,劉備得儘快打下西川,不然他的勢力範圍根本不夠看。按龐統、法正的想法,當初在涪城接風宴上直接做掉劉璋就可以了,後來龐統也建議選精兵直取成都,因為正面一城一池打過去,實在太浪費時間了,戰爭曠日持久,得到西川也是千瘡百孔,最後還得麻煩諸葛亮來治理。

    龐統用兵,本來就喜歡用險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想冒險,取得出其不意的成績,但還是小看了張任的能耐,最終身死落鳳坡,可惜一位大才!

  • 3 # 小小嬴政

    《三國演義》對這個故事進行了精彩的描寫。但是龐統絕不是去送死,而是去建功立業,沒想到出了意外。

    事前,諸葛亮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早有預測,在寫給劉備的信中專門提醒龐統注意自身安全。但是龐統並不當回事,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我也算了太乙數,斬了泠苞,已應凶兆。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收到諸葛亮的之後,龐統認為這是諸葛亮怕他立了大功。

    龐統和諸葛亮是當時並駕齊驅的智慧之士,兩個人的德才修為不相上下,才有“臥龍鳳雛”的美譽。龐統這想法似乎有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也正說明在德行上似乎龐統略遜孔明一籌。因此才冒險進軍,導致了後來的慘劇。其實這都是作者羅貫中的精心安排罷了。

    龐統的死還印證了另一個預言——的盧馬妨主。的盧馬是劉備評定江夏張武時,從張武手中奪來的。張武還因此喪命。緊接著就有人告訴劉備這匹馬是的盧馬,妨主不能騎。劉備不以為然,而且還因為騎了這匹馬一躍而過檀溪,救了自己一命。

    但是,出發攻洛城之前,龐統的馬驚了,把龐統掀下來了。這才有了劉備和龐統換馬的事。結果龐統就中了埋伏死於亂箭之下。作者想透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天命不可違!

    《三國演義》全書中騎過的盧馬的一共四個人分別是張武、劉備、劉表和龐統。張武、龐統先後死。劉表得知的盧馬妨主後立即送還了劉備,他騎得時間很短,沒事。唯獨劉備騎乘的時間長,而且還被這匹馬救了一命。什麼意思?暗示劉備是真命天子,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匹妨主的的盧馬他騎了,不但不妨主反而救主。別人騎了就沒好下場。

    龐統死前上天已經垂兆,先是諸葛亮看到的天象,後是劉備的夢,有神人用鐵棒擊他臂膀;還有龐統馬驚了;這些都是古認人為的天命,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龐統的死和劉備的真命天子都是不可抗拒的。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作者羅貫中是多麼的熱愛劉備和諸葛亮啊,不惜筆墨的描寫妨主的的盧馬卻能救劉備,證明劉備的不同凡俗,為此不惜把大智大勇的龐統給寫死。

    把龐統寫死不說還順便黑了這個相貌醜陋的智者,說龐統不顧諸葛亮勸說執意進兵攻打雒城是為了爭大功,在劉備集團中樹立自己的地位,甚至有超過諸葛亮的野心。

    龐統的死就是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冤案。為了突出劉備的神異、為了讓諸葛亮提前進入西川,才不惜把一個智仁勇足備的謀臣寫死。龐統成了一個心胸狹隘,冒失莽撞的犧牲品。這是作者匠心獨具的藝術安排,但是卻也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龐統的形象。所以說,龐統並不知道有埋伏,更不知道這支伏兵是羅貫中安排的。

  • 4 # 如煙入幻

    首先說明的一點是史書上說龐統是流失所中 ,並不像演義當中說的那樣“鳳死落坡東”。接下來我們按演義來分析,演義當中也沒有明確說明龐統是算就了落鳳坡有埋伏自己去送死。您有此一問的原因是基於《新三國》電視劇吧。先說一點題外話,《新三國》在龐統的選取上我的感覺是讓人很跳戲的。龐統這個人物在小說的描寫裡是很醜但不至於醜到和“大嘴叉子”差不多的地步,而且龐統本身除了醜一些以外,身上的書卷氣還是很重的,應該是很有氣質的一個存在。這個演員選的好像把人帶到了東北農村的炕頭上的那種感覺。

    接著說正題,按新三國的解釋是龐統臨終拿出一封書信,信上告訴劉備劉璋殺死了你的重要謀士,你可以以這個理由名正言順的攻打西川了。個人感覺這種設計有些差強人意。劉備其實已經以劉璋供給不足為由,把臉皮撕破了,沒有必要再去壯士斷腕一樣的再撕一次臉皮。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當中,龐統對於劉備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個攻打西川的理由。甚至說龐統不死,諸葛不離開荊州,劉備坐擁荊州和益州,再加漢中,就有兩線出兵的機會,統一大業成功的可能性最起碼能增加百分之三十。

    演義當中雖然寫了好多不吉的徵兆,但是沒有明說,劉備心裡有一絲不詳的預感但是還是沒有能夠阻擋住進攻的腳步。最後上一張老三國的龐統照片,個人感覺這個還是比較符合龐統本人的

  • 5 # 國之利刃—志恆

    龐統之死不論是從《三國志》或是《三國演義》的記載中都很清晰的記載:的確是死在了落鳳坡。其中有兩點要注意的是,《三國演義》中將龐統之死描述的惟妙惟肖,大意為龐統與劉備分兵後,龐統就已經知道自己要必死了。然《三國志》中卻沒有記載的如此詳細,只是記載了龐統隕落落鳳坡。根據題主大意,本人便根據《三國演義》來為大家解釋清楚這個問題!

    1、龐統為了大漢江山

    劉備自稱漢室後裔,所率兵馬皆為正義之師!龐統正是在赤壁之戰後,認為劉備對待下屬乃是真性情,才會去投奔與他。並且頭頂著漢室皇親的名號,龐統還想要報效國家。東吳與曹魏都不是他的歸宿,只有劉備能夠收留他。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不過這二人在一起是會相剋的,龐統為副軍師自然不爽,孔明與他才能相差無二為何龐統為副?孔明為正呢?再者劉備入川時帶龐統,這在現在看來是沒有問題的,可在當時孔明的心裡,一定會忍不住犯嘀咕。

    我才是正軍師,入川如此大事,為何帶一個副軍師去呢?龐統當時也是一臉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直到最後落鳳坡殞命時,龐統才知道為何劉備要帶自己入川。這一切都是由於劉備的猶豫寡斷造成龐統身死的。

    龐統在劉備駐紮川中時,送劉備三條取川策略。沒想到劉備由於自己的仁義選了第三條策略,不過這第三條已經側面映射出劉備想要捨棄一將或一謀士換取西川。龐統一看這不就是自己,為了大漢江山的光復只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2、龐統在劉備陣營中沒有無話不談的人,側面反映中其在劉備陣營中不算很高

    龐統進入劉備陣營後,手下人大致只有兩派:一派是以孔明為首的,另一派是以關羽、張飛武將為首的。龐統進入後想要自成一派完全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劉備的手下沒有那麼多的人,讓龐統拉幫結派,屈居人下,按照龐統的性格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龐統蜀中唯一能夠信任的人便是劉備,然劉備對龐統到底如何恐怕只有龐統自己心中知曉了。龐統命隕落鳳坡的事件完全是劉備造成的,如若早些聽從龐統的意見,直接取了西川,將劉璋趕走恐怕也不會有落鳳坡慘案了。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龐統在劉備陣營中沒有人為其說話。龐統死後劉備哭,本人並不能判別其真假,不過龐統也知道自己在劉備心中的地位遠不如孔明以及其麾下諸將,因此倒不如趁這個機會讓自己萬古揚名,也算是自己生前為自己死後留名了。

    總結:龐統是一個心中懷有大抱負的人,可惜跟隨劉備之時並不是最為合適之時,因此才會遭至殺身之禍。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6 # 我要嘗試一下

    一句話,只能說他不想活了!

    為什麼說他不想活了呢?因為作為軍師,他是不需要親自上前線深入敵軍的,而且他本人也沒有什麼高強的武藝。明知落鳳坡有埋伏還去,而且騎劉備的的盧馬吸引敵人注意,不是不想活了嗎?

    那他為什麼不想活了呢?這個可能和個人際遇有關,個人的遭遇使其對現實心灰意冷不再抱有希望。那什麼樣的遭遇使他竟然對現實心灰意冷呢?應該是與劉備有關。

    《三國演義》裡,龐統其貌不揚一出場就獻了一個連環計,坑的曹操赤壁之戰大敗,之後在東吳也沒得到重用。後被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劉備以貌取人也不帶搭理他。只給了他一個無足輕重的縣官當,龐統感覺很沒勁。

    後來劉備知道了他的才能後,就用他做軍師,但是由於諸葛亮先入為主,劉備對他的重視度不夠,這就讓他很失望,自覺劉備也不是他遇到的明主,天下之大,似乎無他龐統立足之地,所以在幫劉備攻取西川之戰中自願喪生,讓劉備永遠後悔!

  • 7 # 歷史畫中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三國最有名的預言莫過於,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運氣出奇的好,三顧茅廬得到了臥龍,鳳雛又主動投靠,劉備一下子得到了倆。可是結果怎麼樣呢?

    龐統在落鳳坡被射死,諸葛亮五丈原病死,蜀漢勉強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且僅僅存續了四十二年就滅亡了,何談安天下啊!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預言不可信,謠言害死人啊!

    龐統之死頗有些玄乎,恰巧有個落鳳坡,恰巧龐統叫鳳雛,恰巧龐統經過這裡,恰好有隻利箭,恰好射死了龐統,一切都好巧,到底是天意還是巧合呢?

    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巧合,落鳳坡是在龐統死後得名的,龐統死於此處,所以人們才將此處叫作落鳳坡。

    龐統知不知道落鳳坡有危險呢?

    不知道。因為龐統出發之前,有五大凶兆,但都被龐統一一忽略了。

    凶兆一。諸葛亮夜觀天象,發現有顆將星搖搖欲墜,於是去了封書信給劉備,要劉備小心為上。劉備告訴了龐統,龐統哈哈一笑,說剛剛斬了敵方大將泠苞,正好應了此兆,風險已經解除了!

    凶兆二。劉備夜裡夢到了一個妖怪,用鐵棒打他胳膊,到現在還覺得痛呢?就把這件事和龐統說了,龐統一聽,哈哈一笑,說主公你這是睡覺壓的。

    凶兆三。龐統臨行前,說了句“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臨行之前,說這話相當不吉利。

    凶兆四。龐統臨行前,馬突然發了瘋,將龐統掀了下來。而這馬向來很聽話很老實,頭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牲畜更有靈性,預感到了危險。

    凶兆五。龐統馬瘋了之後,劉備將坐騎讓給了龐統,劉備的這匹馬叫作的盧,的盧雖然是千里馬,但這馬眼裡有淚槽,必須妨死一個人,主人騎了才能安全。

    龐統騎了劉備的馬,堂而皇之的經過落鳳坡。

    大家都知道,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不一定不是唐僧,還有可能是劉備,結果落鳳坡的伏兵萬箭齊發,都朝騎白馬的招呼過去了。

    龐統被射成了篩子,當場斃命。有人說,龐統故意尋死,用自己的死,換來了攻打劉璋的藉口。

    我們知道,益州是塊大肥肉,想吃這塊肥肉的人很多,孫權覬覦已久,張魯蠢蠢欲動,曹操離的比較遠,只能乾瞪眼,最饞的是劉備,哈喇子都留了一地。益州主人是劉璋,而劉璋是劉備的同族,他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血統比劉備還要純正。

    劉備不好意思下手。他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而龐統之死,恰好是個比較不錯的藉口。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什麼還要白白去送死的原因:

    一、是為了讓劉備下定決心去奪取益州,還有就是保護劉備的安全。

    劉備的仁義在當時很出名,很多英雄也因為他的仁義投靠到他的隊伍中。奪取益州這件事和他的仁義衝突了,所以就算他人再三相勸,劉備還是沒有下定決心。不過龐統一死,劉備奪取益州的理由就名正言順,也不用擔心自己揹負不仁義的罵名了。

    我感覺劉備這時就有點思想太固執了。雖然益州是同為劉氏宗親的劉璋的地盤,但劉璋在幫助他後居然做出不給士兵發糧餉的做法,那還和他談什麼仁義了。當時諸葛亮也一直在勸劉備,如果劉備自己能想明白,龐統也就不用白白送死了,蜀國也不至於少了一名智慧的大謀士。

    二、是想保護劉備。

    當時所有人都知道落鳳坡會有埋伏,劉備也勸阻龐統不要走落鳳坡。但龐統和劉備說:“落鳳坡會有埋伏,我要為主公把敵人計程車兵引走,所以我來走落鳳坡這條路,你走大路。”在龐統的思想裡,軍隊可以沒有龐統,但不能沒有劉備。

    三、龐統之所以會為劉備這麼拼命是因為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

    開始劉備小用了龐統讓龐統很生氣,當劉備知道自己小用了龐統後,親自上門賠罪。龐統要喝酒,劉備就出門去打酒。龐統說要走,劉備就把自己的馬給龐統代步。因為劉備這份真誠,龐統才決定一直為劉備誓死效力。

    總結:事實上,真正歷史上的龐統之死,根本沒這樣的戲劇化場景。所謂落風坡,即四川省德陽市白馬關鎮龐統祠旁約2公里處的那個地方,是後人根據三國演義情節虛構出來的旅遊景點。龐統的真實死法,其實是在圍攻雒城(今德陽廣漢一帶)之際,居前沿指揮的他,被一支蠻無目標的流箭射中,因而死去。

  • 8 # 龍海

    你看的是小說,其實即使大謀略家也不可能亊亊料定。就象新四軍的戰將彭雪楓,左權,都是非常意外的犧牲,實在令人痛心。

  • 9 # 魁哥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名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以得天下,而劉備得到了兩人,卻為何沒能一統天下呢?實際上,如果臥龍和鳳雛真的全心全意幫助劉備,一個守成都,一個守荊州,劉備還真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只不過龐統在進攻西川的途中,死於了落鳳坡。

    關於龐統的死,很多人有疑惑,因為在龐統死亡之前,其實有種種的預兆,似乎龐統此行會有危險,然而龐統仍然堅持前往,最終遇伏身亡。所以大家都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龐統是真的知道落鳳坡有埋伏嗎?他是去送死的嗎?

    劉備這次進攻西川,並沒有帶諸葛亮,只帶了龐統。而在此之前,龐統曾多次建議劉備趁機拿下劉璋,出其不意的進攻西川,以免西川方面做好準備。然而劉備為人仁義,雖然很想得到益州,但是不願意和劉璋撕破臉皮,一次一次的錯過了大好機會,最後劉璋減少劉備的糧食供應,才逼得劉備掉頭進攻西川。劉備一路勢如破竹,還是比較順利的,不過在雒城劉備遇到了他入川以來,最厲害的對手,張任,軍師龐統其實也是死於張任手中。

    當時劉備其實本不想這麼快就去攻打雒城的,因為諸葛亮送了一封書信前來,說此行有危險。

    劉備看了諸葛亮的書信後,感到凶多吉少,本來想暫時罷兵,回荊州去和諸葛亮商量一下,結果龐統不同意,他認為不能錯過時機,堅持請劉備進兵。劉備見龐統如此自信,也就決定繼續進攻了。不過在進攻之前,還是出現了幾個不祥的預兆。

    首先,就是諸葛亮的書信,預言說此時動兵,將會損失一員將帥。

    其次,劉備做了一個不好的夢,預示著此行不佳,但是龐統認為夢是假的,不能因為一個夢而放棄大事。

    最後,在出發之前,龐統坐下戰馬發瘋,把他給掀翻在馬下。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預兆,不過龐統也沒當回事,換了的盧馬之後,繼續出兵作戰。

    這三件事便是龐統出發前的預兆,也被眾多的人拿來解讀。實際上,在龐統看來,這些事情都很平常,根本算不上是凶兆。諸葛亮的書信在龐統看來是怕龐統立功,這一點要說明一下,龐統和諸葛亮的關係算不上差,但也絕對算不上很好。兩人都是天下名士,都在劉備手下,都想立下大功,諸葛亮在此之前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而龐統還沒有,他頂著劉備軍師的名號,還沒有立下大功,所以他自己心中也還是比較著急的。

    所以在諸葛亮書信來勸時,他會認為這是諸葛亮的妒忌。此一戰,拿下雒城,再長驅直入成都,那龐統就算是立下了絕世大功,不負他的名聲了。而至於說劉備的夢,戰馬的發瘋,在龐統看來都是小事,偶然事件而已,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哪有因為這種小舉動就停止軍事行動的?

    所以說,龐統是根本不知道落鳳坡有埋伏!敵人都有埋伏了,龐統還傻乎乎的衝上去,那他不是傻嗎?沒有必要過分解讀,真實情況就是龐統不知道!而且在龐統出發前,他還讓魏延做先鋒,去探路的,一旦發現不對,他是會立刻停止行動的。在龐統看來,這已經是十分妥當了。

    原文:龐統令魏延為先鋒,取南小路而進;張任引三千軍,先來抄小路埋伏。見魏延兵過,張任教盡放過去,休得驚動。

    龐統行事還是比較妥當的,只不過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大的對手,這就是張任。可千萬不要小看張任,他可是有勇有謀的名將。張任先放過魏延的先頭部隊,專門截住龐統廝殺,這換做誰都擋不住。龐統的死完全是個意外,他的所有決策都沒錯,唯一的失誤就是騎了劉備的的盧馬,全身雪白的戰馬,成為了敵軍的活靶子,也應了的盧妨主的故事。

    結語

    龐統為人聰慧有大志,此次作戰,他堅決請願作戰,其實就是想快一點攻下雒城,立下大功,報答劉備。他根本沒有提前察覺落鳳坡會有埋伏,為此他還專門讓魏延當前鋒,一旦有伏兵,魏延過去的話就會碰到,所以不能說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還要去送死,這完全是過分解讀了。此戰中,龐統的策略基本沒有問題,唯一的失誤就是騎了的盧馬,讓敵人以為他是劉備!

    (本文以三國演義為主)

  • 10 # 澹奕

    在《三國演義》裡有句名言,叫“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是諸葛亮,而鳳雛指的是龐統,兩人都是當時最頂尖的謀士,智慧非凡算無遺策。

    不過最終,龐統卻在進攻西川的途中,死在了落鳳坡。而對於龐統的死,有很多的疑惑,因為在龐統死於落鳳坡前有各種預兆出現,顯示龐統出征西川會有危險,可龐統仍舊固執前行,最終遇伏身亡,也因此有人覺得疑惑,龐統明知有危險,為何還要去送死。

    那麼,龐統真的知道落鳳坡有埋伏麼?

    劉備進攻西川之時,並沒有帶諸葛亮,而只帶了龐統,在出徵前,龐統屢屢建議劉備趁機拿下劉璋,出其不意進攻西川,免得西川方面做好準備,但劉備仁義,雖然心裡極其想要得到益州,卻並不想跟劉璋撕破臉,一次次失去機會。最終,劉璋不斷削減劉備的糧食供應,這才使得劉備調轉槍頭進攻西川。

    剛開始,劉備進軍非常順利,一路上勢如破竹,直到攻打雒城的時候,遇到了張任,一開始劉備並不想那麼快進攻雒城,因為諸葛亮此前送來書信,稱此行兇險,所以劉備本來是準備就此打住暫時退兵的,先回荊州與諸葛亮商議一下,結果龐統堅持出兵,劉備見其自信滿滿,只好由得他去。

    而進攻雒城之前,就已經有了不好的預兆:

    第一,諸葛亮的信

    劉備龐統攻打雒城之前,遠方的諸葛亮突然來信阻攔,信中寫道: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

    雖然挺玄乎,但《三國》李諸葛亮的設定本身就是能掐會算,最擅長夜觀天象預測吉凶禍福,他既然這麼說,劉備自然是不能不聽,所以準備退兵。

    然而龐統卻不以為意,反而覺得是諸葛亮在妒忌自己能夠立下大功,若是攻下西川,將來的丞相之位定然就是他的了,所以龐統執意要進攻雒城。

    第二,劉備之夢

    攻打雒城的前一夜,劉備做了個夢,在夢中,有個天神拿著鐵棍,狠狠敲打劉備的左臂,劉備在劇痛之下警醒。

    臥龍鳳雛,劉備的左膀右臂,諸葛亮此時不在,那麼所指定然是龐統,劉備將此事說給了龐統聽,結果龐統哈哈大笑,覺得劉備是日有所思所以才夜有所夢,再說夢都是反的,這回攻打雒城肯定不會有什麼事情。

    第三,龐統之馬

    在出徵之前,龐統的馬突然發狂,橫衝直撞,一下子把龐統給掀落在地,一般來說,動物往往也有靈性,會預知某些事情,因此發出警告。

    而劉備看到之後,就將自己的坐騎“的盧”讓給了龐統,可這匹“的盧”並非普通的馬,而是一匹神駿,蒯越曾說的盧“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只因劉備乃是命中註定的真龍天子才能騎它,但龐統卻完全不同了。

    這三件事就是龐統出征之前發生的凶兆,所以也被很多人拿來當做是對於龐統的警示,不過在龐統看來,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根本不足為據。

    龐統與諸葛亮之間,關係不差但也不算好,在進攻西川之前,臥龍鳳雛齊名,而兩人又都在劉備手下,可當時的諸葛亮立下了諸多功勞,但龐統卻還沒有,因此急著立功來證明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對於諸葛亮的勸告還有其他兩件事,龐統根本不在意,反而還覺得是諸葛亮在妒忌自己。

    事實上,龐統根本就不知道落鳳坡有埋伏,倘若他真的知道還衝上去,那真是有負其“鳳雛”之名,再者,龐統攻城之前,還讓魏延做先鋒打探情況,一旦不對勁立刻撤退,龐統的做法也證明他並不知道落鳳坡的情況,所以也做了撤退的打算。

    不過,龐統騎了劉備的的盧,此馬渾身雪白,使得龐統格外惹眼,直接就變成了張任兵下的活靶子,這也應了“妨主”之說,而龐統本身的計劃謀略都有問題,又遇上了張任,他的死只是一場意料之中的意外。

  • 11 # 牙弟不忙

    龐統是個著名的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與劉備分兵進擊雒城時,主動選擇了小路進攻,難道龐統不知道前面是“落鳳坡?”難道他算不出前面會有埋伏?一個能指揮千軍萬馬、隨意出入曹操大營的謀略家,就這樣被一個名不見真傳的張仁用箭射死了?死的也太低階了!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龐統是因為看透了兩個人的用心,才斷然自己去赴死的。

    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還。龐統字士元,荊襄人士。統自幼勤奮好學,博學多識,又精通謀略,他被龐德公稱為“鳳雛”,與諸葛亮齊名。演義中,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周瑜去世後,龐統曾有意投靠東吳,只因大罵公瑾得罪了江東,只得投靠劉備。龐統投靠劉備後,成為劉備帳下的重要謀士。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受益州劉璋的邀請,率軍入川共拒張魯。

    龐統作為一等謀士,對於當時張仁設計的小計謀,一眼就能看破,但他為什麼選擇了中計身死呢?原因有二!

    龐統準備給劉備設計一個劉章不仁在先,先對劉備動手,劉備被逼不得已,奮力反擊取得益州的局面,不讓劉備揹負不仁的名義,堵住天下人的嘴。這是龐統欣然赴死的原因一。具體操作如下:龐統在出兵之前,以自己的馬不行為名義,向主公劉備換他的的盧馬,讓天下人都知道劉備走的小道,但劉璋依舊要射殺他的局面。

    龐統的第2個原因就是,為他自己來證明自己自身的價值,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劉備對於這句話是堅信不疑,但見到龐統之後,龐統為人傲慢,且長相不行,用劉備的話說就是一狂士,到劉備處,一直得不到任用,龐統就用自己的死,來換取三分天下這個格局,來彰顯自己的價值。讓劉備見識到自己的忠義、見識到自己的謀略,見識了自己的手段,讓劉備知道龐統不是一個縣令,而是一個縱橫天下,胸有溝壑的人。

  • 12 # 使用者吉祥如意392

    七律:贊龐統龐士元

    (一)

    形容古怪世無雙,

    佐主興霸美名揚。

    才高學富匹管樂,

    智廣謀深賽平良。

    妙計收川荊州樂,

    奇招取蜀成都慌。

    落鳳坡前身戰死,

    長使英雄淚兩行。

    (二)

    道號鳳雛不一般,

    佐主興霸美名傳。

    才高學富匹燕樂,

    智廣謀深賽齊管。

    計取涪關施妙策,

    勇奪洛城獻良言。

    落鳳坡前身戰死,

    忠魂不滅照西川。

  • 13 # 知行陽明道

    可能你說的是演義,我補充一下正史。

    正史裡,他不是落鳳坡死的,而是攻城的時候站的太前面...被射死的...

  • 14 # 專注很難

    《三國演義》記載有這樣幾段話:玄德拆書觀之,略雲:亮夜算太乙數,罡星在西方,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龐統大笑曰: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張任軍士遙指軍中大將:騎白馬者必是劉奮。…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龐統急於建功,不聽孔明之勸,反責其不欲令統獨成大功,這也是命數。

  • 15 # 星下靜思

    龐統是個著名的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與劉備分兵進擊雒城時,主動選擇了小路進攻,難道龐統不知道前面是“落鳳坡?”難道他算不出前面會有埋伏?一個能指揮千軍萬馬、隨意出入曹操大營的謀略家,就這樣被一個名不見真傳的張仁用箭射死了?死的也太低階了!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龐統是因為看透了兩個人的用心,才斷然自己去赴死的。

    他第一個看透的是劉備。得荊州後,劉備明明很想得西川,卻又口口聲聲講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這讓龐統很為難,為讓劉備取西川很是費了一些腦油,先是去西川見劉璋,接下來幫守城,在向劉璋要糧要人得不到滿足後決然翻臉,終於找到了討伐劉璋的藉口。然而龐統心裡是好笑的,劉璋的基業,你不取別人也會取,劉備是欲取還拒、道貌岸然,放著簡捷的計策不用,非得繞個圈子,最終還是去奪劉璋的地盤。

    在與劉璋翻臉後,終於刀兵相見,費盡了周折的龐統以為,可以迅速攻城掠地成就大業了,誰知,劉備的假仁假義病又犯了,在恩信未立的情形下,把擒獲劉璋的部將泠苞釋放了。泠苞被釋後,回去又設計決涪江之水淹龐統之軍,幸有龐統好友彭羕來相告才逃得大難。這也讓龐統看透劉備,他為了仁義的外表,不顧手下人的死活!

    他第二個看透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取了荊州後,對取西川的問題上一籌莫展,拿不出可行的方案。龐統到來後,迅速制定了取西川的策略,並且設計了速取的方案,這些措施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在劉備的決定下,諸葛亮守荊州,龐統隨劉備去取西川。

    在龐統的排程下,劉備與劉璋開戰,一路攻城掠地,拿下西川指日可待。這時,諸葛亮寄來了一封“恐嚇信”,聲稱天象不利於主將帥。一個在大後方的謀士,不安心守城,卻靠看天象去幹攏前方將帥,是屬什麼用心?在龐統這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士心中,誰不知天象是用來籠絡人心的“神術”,否則靠看天象就能打贏戰爭還需費那麼大的勁幹啥?在西川即將被拿下的前夕,諸葛亮的信讓龐統很煩惱,甚至說出了諸葛亮想爭功的話,可見龐統對諸葛亮的做法是很生氣的。

    一個心裡想要地盤想的要死,卻又口口聲聲講究仁義,讓手下枉費許多心機;一個對取西川束手無策,在看到成功在即時,又忙中去添亂。這些做法,讓一腔男子漢氣概的龐統感到很受傷。在西川指日可待的情況下,龐統毅然選擇了以死抗爭:一個知天文地理、算無遺策又能指揮千軍萬馬的謀士,竟然看不出那麼一個小埋伏?讓後人們想像去吧,一個有爭議的死亡,該去譴責誰呢?

  • 16 # 石頭說歷史

    龐統命喪落鳳坡是《三國演義》的劇情,不過新老兩個版本的三國對其有不同的解讀。

    老版三國和原著情節差不多。劉備和劉璋撕破臉皮後,龐統急於建功,便建議劉備立即進攻雒城。此時諸葛亮寫信勸劉備謹慎行事,但劉備執拗不過龐統,只好同意。龐統讓劉備走大路,自己走小路。而他並沒有提前預料到張任會在小路設有埋伏,反而認為這樣可以出其不意。

    劉備在臨行前還特意把的盧馬送給了龐統,沒想到讓龐統成了活靶子,實實在在坑了龐統一把。當龐統得知小路名為落鳳坡時,才意識到這裡是他的葬身之地,不過想要撤退已經來不及了。

    張任大喊“騎白馬者為劉備!”於是龐統被射成了篩子。

    龐統死後,劉備召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從荊州支援,最終拿下了益州。

    新三國則將這一劇情進行了大膽的修改。

    劉備和劉璋撕破臉皮後苦於出師無名,想要退兵。龐統為了讓劉備下定決心,決定用自己的死來激起他的鬥志。

    龐統提前將遺言寫好,放在身上,並主動要求自己走小路,讓劉備走大路。臨行時龐統坐騎受驚,劉備將的盧馬送給龐統,以示安慰。最終龐統故意走進張任設下的埋伏圈從容赴死。龐統死後,魏延將他沾滿鮮血的遺書送給了劉備。

    劉備讀後大哭,便下定決心和劉璋決一死戰,最終拿下了雒城。

    歷史中的龐統則是在攻取雒城時身中流失而亡,並沒有落鳳坡的橋段。

  • 17 # 方圓論壇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東漢末年諸侯劉備麾下重要謀士。在劉備陣營和諸葛亮同級,官拜軍師中郎將。劉備取西川所採用的策略正是龐統所獻。《三國志龐統傳》中記載:“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劉備攻取西川採取的正是龐統的中策。

    建安十九年,劉備率軍圍攻雒城。龐統身先士卒率眾攻城,但不幸被箭矢射中。當場身死。龐統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劉備對於龐統的去世極為背痛,追封龐統為關內侯,溢號靖侯。龐統死後劉備親自為龐統選了一塊墓地安葬龐統。由於龐統生前號稱“鳳雛”。所以埋葬龐統的地方也被稱為落鳳坡。

    至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龐統是率軍走到一個名叫落鳳坡的地方,看到四周環境險惡然後就問旁人這地方叫什麼名字。旁人對龐統說這個地方叫落鳳坡。龐統聽後大驚說道,我的死期到了。結果埋伏的四川士兵亂箭射死了龐統。這一段是屬於羅貫中杜撰的。在歷史上根本沒有出現過。

    斷代史《三國志》編撰者陳壽評價龐統: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由此可見陳壽對於龐統評價之高。

  • 18 # 歷史公元

    “明知有埋伏,還要送死”,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不管是龐統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鳳雛龐統是不是非常狂妄?

    雖然對龐統能夠與諸葛亮齊名感到疑惑,但是鳳雛龐統並不是一個狂妄的人。

    也許龐統在外貌方面並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觀,說的委婉一點就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甚至是遠遠不及諸葛亮風度翩翩,一看就是精英型人才。

    鳳雛龐統喜歡“評價人物”,並且被龐統評價的人物都高於他們的實際才能,希望藉此激勵這些人能夠進步成長,得到了江東群臣的尊重。

    龐統在赤壁之戰前,就已經因為才能出眾,被徵辟為“功曹”,甚至在周瑜的麾下參加了赤壁之戰,與東吳群臣相處的非常愉快,可見並不是一個難以相處的人。

    鳳雛龐統最擅長什麼?

    鳳雛龐統能夠與臥龍諸葛亮齊名,還能得到當時世人的認可,可見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

    諸葛亮的才能大家都知道,軍事方面不說,至少在政治方面絕對是妖孽級的,完全可以一個人支撐一個國家井井有條的發展。

    龐統曾經對他的好友江東陸績、顧劭等人說,自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但是這些人並沒有反對。

    鳳雛龐統的“輔佐帝王的才能”。

    首先,鳳雛龐統有識人之明,能夠精準的評價一個人,並且得到認可,可見在識人之明這方面,龐統還是非常靠譜的。

    其次,龐統剛到劉備麾下時,沒有受到重用,僅僅是一個縣令,不久就因為不理政事被劉備發現,但是龐統很快就把積累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所以被劉備看重。

    也就是說,龐統最擅長的應該是治理國家,給皇帝出謀劃策。

    鳳雛龐統之死。

    鳳雛龐統死於落鳳坡,但是這只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說法,實際情況是,龐統率軍圍攻雒城時,被飛箭射殺,死後葬於劉備親自挑選的落鳳坡。

    總之,鳳雛龐統並不擅長軍事方面的技能,但是也不存在落鳳坡中埋伏遇害的可能,更加不可能是“自尋死路”。
  • 19 # 水煮汗青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是急於立戰功而走險路,最後死在了“落鳳坡”。

    小說中的龐統與諸葛亮齊名,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之說。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

    由於諸葛亮比龐統入職時間早,因此倍受劉備老闆的信任。龐統跟隨劉備後,一直被諸葛亮的光環照著,那感覺就像在狹窄的路上看著遠光燈這麼難受。於是他非常急於立大功,以此向劉備證明自己不比諸葛亮差。落鳳坡一行,龐統猜到對方會有埋伏,而此時諸葛亮也傳書提醒他。但龐統就是不想讓諸葛亮繼續出風頭,他認為不能走的路我偏要走。就這樣走進了這條“不歸路”。

    鳳雛落難於“落鳳坡”,是犯了地名?

    歷史中,有很多因為犯地名而遭劫難的名人。

    商朝的聞仲,相傳是黑龍轉世,結果死於“絕龍嶺”;

    隋唐的裴元慶,唯一能夠在李元霸錘下活命的勇士,卻在“慶墜山”送了命;魏王李密,與好朋友王伯當一起葬身於“斷密澗”;著名的楊家將兵敗於兩狼山,後人認為也是犯了地名,因為“狼吃羊(楊)”。

    為什麼歷史會麼這麼多巧合?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歷史巧合,而是後人讓這些歷史成為巧合。

    比如龐統與落鳳坡,我認為落鳳坡這個名字是龐統死後才取的名字。

    當時龐統騎著白馬攻打雒城,在半路途中被箭射中而亡。就在龐統中箭的那個地方,被後人取名為白馬關,也就是如今的白馬關鎮。而龐統去世後,劉備也是就近埋葬,史書上說龐統葬於落鳳坡。既然白馬關是因為龐統騎白馬而得名,那麼落鳳坡也可以是因為埋葬了鳳雛而取的名。

    因此鳳雛先生在落鳳坡落難,不是犯了地名,而是他自己急功近利的結果。

  • 20 # 一貳一橙

    龐統中伏落鳳坡,此事出於《三國演義》。避死求生乃人之本能,所以根本不存在說什麼明知落鳳坡有埋伏,而龐統卻一定要去送死的說法。

    即使是演義裡也不會有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發生,龐統當時為何中伏於落鳳坡?要從三方面來分析。

    鳳雛龐統中伏於落鳳坡

    首先,龐統的性格是他中伏的重要原因。龐統性格狂妄,看不起孫權、周瑜、曹操等梟雄,甚至連劉備也在他那裡吃過鱉,連主公都敢說,何況和龐統齊名的諸葛亮?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名為同學,實乃對手,既是對手,自然相輕,看不起對方的謀略和建議。

    同時龐統心胸狹隘,諸葛亮曾觀星象解西川之戰,斷出“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的結果,但龐統不聽,他認為這是諸葛亮怕自己奪了入蜀第一功,怕諸葛亮在主公劉備面前的地位有所動搖。

    所以他必須以最小的代價,快速拿下成都,給諸葛亮和劉備看看。諸葛亮助劉備取荊州,龐統助劉備取益州,兩人功勞相當。龐統這想法是有他的道理,但也有點小人之心了。

    第二:龐統想不到西川有人。劉備在龐統的謀劃之下,取涪水關、奪下涪城,殺楊懷、高沛、鄧賢、冷苞四將,擊退吳蘭、雷銅援軍,斬將殺敵、攻城奪地,氣勢如虹。龐統這時候也躊躇得意了起來,滿以為西川眾人皆是無能之人罷了。從他一開始想以“鴻門宴”,輕輕鬆鬆搞定劉璋來看,龐統一直都是看不起西川眾人的。

    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西川還有一個張任(此人在“鴻門宴”時也出現過,可龐統對他沒放在心上)。劉備和龐統商議兩路出兵,攻打成都的門戶——雒城時,劉備建議自己走小路,龐統走大路,匯合於雒城。可龐統以“大路必有軍邀攔,主公引兵當之。統取小路”為理由,自己走小路突進,劉備走大路吸引敵軍。可見龐統還是怕死的,他也會避死求生,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明知必死還衝上去”的說法了。

    可龐統的這些計謀卻全被張任所料到,他早已率三千軍隊埋伏于山南小路,專等敵軍前來。張任先放過先鋒魏延大軍,等到龐統前來一看地形:是埋伏的好地方,又問地名:乃落鳳坡。此時龐統是驚曰:“吾道號鳳雛,此地名為落鳳坡,不利於吾”。馬上令後軍急退,可已經是來不及了。

    張任一聲令下:“三千弓箭手只望騎白馬者射”,年僅三十六歲的龐統就這樣死在了亂箭之下,徒留一聲嘆息。

    第三:天數。書裡有不少地方都有這個詞出現,似乎預示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道理。在西川四將(張任、劉璝、冷苞、鄧賢)出發抵擋劉備大軍之前,劉璝曾去錦屏山詢問紫虛上人的戰局發展。紫虛上人說:“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雛鳳墜地,臥龍昇天,一得一失,天數當然。見機而作,勿喪九泉”。而對四將的評語是“定數難逃,何必再問”。

    最後龐統戰死(雛鳳墜地),諸葛亮入蜀,並最終三分天下(臥龍昇天),而四川四將則無一倖免,全數被殺(定數難逃)。可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龐統之死,死於性格、也死於命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十年養羊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