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喜25

    謝謝邀請: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有時情緒暴躁很正常。為什麼?孩子們成長咱做大人的要因勢利導,不要急於求成,更不可跟孩子的同學作攀比,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做大人In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要多鼓勵培養他(她)對學習的興趣,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引導(不是強勢)對知識的認知或生活中的點滴對知識的重要性,比如數學、識字等,看自己的孩子多大了,不要給孩子過多壓力,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

  • 2 #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他們之所以暴躁、哭鬧、發脾氣並不是因為他們傷心,而是他們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哭鬧、發脾氣,父母就一定會去滿足他們,所以孩子暴躁、哭鬧、發脾氣這樣的毛病就是家長的一再縱容和妥協造成的。

    我們有時候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商場又或者在超市,熊孩子們指著某個想要的東西又哭又喊、滿地打滾,又或者揮著拳頭衝父母大喊大叫。他們的家長要麼就在旁邊大聲呵斥“以暴制暴”,要麼就是默不作聲“冷處理”。如果你注意觀察,大部分的結果肯定是家長妥協了。

    如果父母放任孩子這種不良的習氣習慣不加以糾正,那麼孩子長大不僅依然暴躁、易怒,而且也會自私和沒有耐性,成為一個成年“熊孩子”、“巨嬰”,所以奉勸各位家長,不要輕易屈服於寶寶的哭鬧、發脾氣。

    那麼如何教會熊孩子們不發脾氣呢?

    1.首先要教會孩子等待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等待,並且在滿足他的願望前,等待的時間需要一點點地變長。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會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他認為透過這種方式有可能會讓家長妥協之外,還有他對家長所說的“不”無法預期,從而陷入了焦躁不安、易怒的狀態。

    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不妨先說“好的”,先接受他的請求和願望,然後再告訴他只要稍微等待一段時間也可以是滿足某一個條件,他的願望就會得到滿足。

    用理智的“冷處理”來和孩子進行溝通,過一段時間後。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告訴他這樣並不對,希望他改正。

    2.學會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要求“我能看電視嗎”“我能吃零食”的時候,不要直接拒絕孩子說“不”。而是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時間或數字來回答他,比如“可以,做完作業後可以看10分鐘”又或者“好的,吃完晚飯可以吃一塊餅乾”。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不使用“以後”、“過幾天”、“一會兒”這樣含糊的詞彙,儘量用時間和數字來明確他們的願望。

    這樣他們才能認為他們的願望是可以預期的,也就不會再發脾氣了。

    3.家長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確認滿足願望的時間和前提條件,這必須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認可的過程,不能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確定。

    如果一味強調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圖去做,那麼孩子孩子有可能既不認可,也不遵守,甚至會哭鬧的更兇。所以家長應當與孩子充分地、心平氣和地協商。一旦這樣的規則確定下來,孩子會超出你的心理預期地去遵守和執行。

    在這也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認為孩子還小,過兩天就忘了,或者說隨口一說,隨意地哄騙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騙自己,下次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我們前面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另外,家長們也需要靈活判斷來決定孩子的哪個要求應該馬上滿足,哪個要求應該適當的再等等,又或者哪個要求根本就不能滿足,將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 3 # 摔跤哥

    “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時,雞飛狗跳,嗷嗷喊叫。前一秒如漆似膠,後一秒叮咣就削。”網上流傳的這個段子曾引起過很多家長的共鳴和熱轉,在熱轉之後,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並反思怎樣不把惡劣的情緒傳給孩子。

    第四,家長也需要多學習。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長久之事,家長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加強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可以借鑑很多有效的育兒方法;或者加入一個育兒的團體,交流經驗,分享心得,與孩子共成長,同進步。

    第五,網上的段子很有趣,也可借鑑。當你的孩子惹你生氣的時候,請靜下心來默唸:

    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隨我!隨我!隨我!

  • 4 # 37度2的風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出現暴躁的情緒的時候,郝老師認為家長這樣做能有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們一起分析和解決問題。

    首先我認為家長要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性格型別,因為性格對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在家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愛心自然不在話下了,甚至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愛變成了溺愛。

    其次我們說說具體孩子情緒為什麼會暴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家庭的影響;有可能是自身的因素;有可能是家庭以外的事情影響了孩子等等。但是孩子的暴躁情緒表現出來就是暴露了困擾他的問題,家長正好可以開導孩子,幫助他解決問題,消除困擾。

    如果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是由於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表現出暴躁,我們就要改變我們的做法了,我們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理智,不能因為我們的情緒而感染到孩子。

    2.如果我們教育過程中是由於孩子的某些事情影響他的情緒,我們就要幫著孩子,找到問題所在,然後想方法解決。孩子心中沒有困擾了,情緒自然就會變好,你們就可以正常交流談心了。

    3.如果是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我們在教育時就要走進孩子的心中,讓孩子願意和你談心,願意把他的秘密告訴你,你說的話才有分量,他才會聽話。

    4.在教育過程中,孩子的反常情緒的出現如果是偶爾一次兩次,就說明了有以上問題。但是如果在教育過程中,他經常表現出暴躁的情緒,那麼作為家長的就要反思了。為什麼他會目中無人,在家長面前,唯我獨尊。有可能就是溺愛的結果。你就要承受溺愛帶來的痛苦和煎熬。

    作為一個家長要懂的對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有生活上的關愛和物質上的提升,而是要配合學校老師一起做好全面教育。要讓孩子有愛國主義教育、有理想信念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勞動教育、有法制教育、有身心教育、青春期教育、審美教育、挫折教育等等方面。只有讓一個孩子教育好了,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所以家長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思考,拉進和孩子的心裡距離,培養孩子全方位的能力,灌輸正確的三觀。培養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孩子。教育過程是很艱辛的,但是隻有當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配合後,才能教育一個優秀的孩子。

  • 5 # 新資優教育

    我們常說的“親人”的“親”,便是從遠古的象形文字“寴”演變而來:“宀”表示“同一屋簷下”; “親”和“見”」的組合,是“自己參與,在近處看”的原始涵義。“親”從古字“寴”源起,便道出家庭教育箇中玄機!

    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親見-觀察孩子”。孩子有時候情緒很暴躁,一定有背後的原因。作為家長,首先要冷靜在旁默默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容讓孩子有自己當下的情緒發洩和無安全影響的行動,看懂孩子發脾氣背後的資訊,並把這當作是親近及教導的機會。

    至於觀察過程中什麼時候介入、如何介入,是家長需要學習和拿捏的技巧,千萬不要一上來就跟孩子硬剛到底,要對孩子的情緒賦予同理心,並且作出簡單及真誠的迴應,這不但能建立互信,還會成為孩子願意聆聽和表達的基礎,更能協助建立親子互動關係,輕鬆實現“不打罵、不寵壞”的原則:

    •察覺並重視孩子的情緒

    •留意孩子的感受

    •聆聽孩子的心聲

    •運用同理心安慰孩子

    •幫助孩子用說話表達他們的感受

    •教導孩子用正面積極的方法調整情緒

    •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時,家長要明白建立一個正面、開放及和諧的家庭對子女情緒管控、健康成長有莫大幫助,家長需要學習調整既有的教導方式和相處之道,也要反省自己,加強自身的情緒管理:

    1. 學習自我鬆弛和減壓的方法;

    2. 給自己私人空間善待自己,例如看電影、 逛街購物;

    3. 夫婦間有二人世界,一起娛樂輕鬆,滋潤婚姻關係;

    4. 預留一些獨處的時間,反思自己的情緒和需要,有需要時找別人傾訴及尋求協助;

    5. 父母保持樂觀心境和積極態度,相信孩子的獨立成長。

    總之,只有父母進一步認識和明白子女的成長變化和內心需要,並透過反思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加強與子女在溝通及管教方面的技巧及信心,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心平氣和地進行管教,孩子才能如影相隨,他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出彩。

    每天多留意孩子一點,孩子也會每天進步一點的!

  • 6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孩子做錯了,但還死不悔改,甚至頂撞父母,讓孩子非常憤怒的情況。在這樣的狀況下,很多的家長很容易摟不住火,跟孩子開始激烈對抗。

    其實真正的教育都只有一條標準,也就是你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比如在孩子情緒暴躁的情況下,你也用這種暴躁的方式跟孩子來對抗,會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雙方都情緒失控的狀況下,只能夠是親子間互相傷害,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沒有任何的幫助,只會傷害親子關係。

    在面臨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最好的做法是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應該都是導師的作用,當孩子情緒暴躁的時候,很好的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安靜下來,自己去靜靜的思考自己的問題,然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中就是孩子自己學會思考提升孩子思辨能力的最好機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經在我們所住的小區看到一個孩子用木棍使勁的敲打塑膠泡沫,結果導致這白色的塑膠泡沫屑到處都是,隨風一飄,搞得小區裡一塌糊塗,結果憤怒的母親對孩子一通訓。問題解決了嗎?沒有,只是家長用憤怒和情緒把問題給壓制下來,這個孩子以後碰到這樣的問題,當家長不在的時候,他還是會這麼去幹,無非家長在的時候他可能會稍微收斂一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及時的制止孩子錯誤的行為,並且告訴他這樣做的危害,然後引導孩子自己思考應該怎麼去做,怎麼去彌補問題後果。至少得讓孩子自己去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的小區清理乾淨吧,沒有必要寫一篇深度思考作文?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在這個問題發生的過程中得到一次成長的機會。讓孩子自己來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當孩子提出的解決方案你不滿意的時候,可以進一步的引導,直到你覺得這個方案比較不錯為止,這樣對孩子來說,每一次製造問題他都得面臨自己去解決問題的現狀,孩子在製造問題的時候,自然就會去思考一下,而不至於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

    其實孩子發生教育問題並不可怕,我們都是在犯錯的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哪有哪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表現的十全十美,彬彬有禮,很有修養。家長在面對這些教育問題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

  • 7 # 玩美教育

    這個問題確實讓家長有點頭疼,家裡有一個暴躁的孩子體驗是非常不好的,發脾氣,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心心理,需要進行矯正和克服。

    我們首先要分析暴躁的這種情緒是怎麼產生的。

    (一)教養過程中的原因

    孩子被過分溺愛或者過分嬌慣,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而且因為他發脾氣容易達到目的,所以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了亂髮脾氣的性格。

    (二)父母的暴躁行為影響

    如果父母有一方面易爆易怒,容易給孩子不好的影響,而且孩子會錯誤的形成“只要遇到問題,就歸因為別人原因。”

    (三)孩子被受到不好的對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時候被受到不好的對待,不公正或者被打壓,讓孩子心中長期鬱結不解,容易暴怒。

    暴怒的危害自不必說,害人害己,而且人在暴怒的時候,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說出傷人的話,有句話說衝動是魔鬼,也包括“暴怒”造成的後果。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暴怒這種情緒呢?

    (一)提前規劃要做的事

    做事之前,要考慮到每個細節,儘量避免不開心的事情,準備工作做得細一點,問題少一點,這樣,做起事來得心應手,心情更愉悅。不至於亂生氣。

    (二)多點鼓勵,少些指責

    一個人長期被批評不行,自己也會心裡暗示,認為自己不行,久而久之,會抑鬱暴躁,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對他人的態度的暴躁。多點鼓勵,少些指責。

    (三)加強能力鍛鍊

    加強各種能力訓練,不斷提高能力,這樣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容易做好事情,更容易自控,也可以訓練孩子做些陶冶心情的事,如畫畫,彈琴,或者書法。

  • 8 # 久明教你管孩子

    父母要調整溝通方式:回憶一下跟孩子溝通的語言裡是不是有很多的指責、催促、不耐煩和貶低孩子。

    如果有的話,那就要調整,多一些鼓勵和信任,相信孩子並告訴他你信任他,看他發脾氣你很心疼,語重心長,掏心窩子跟孩子交流!

    孩子培育實戰課,課程深度解讀3~18歲孩子典型心理特徵及行為背後隱藏的秘密!

    涵蓋幼兒到青春期孩子所出現的各類問題案例

    最精準切入到孩子年齡段的各類問題,用最簡單的形式,教會家長最實用有效的孩子培育方法。

  • 9 #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今天早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幕。孩子每天早上都自己主動英語打卡,今天英語讀了沒有兩句,就開始看小影片。喊了聽不到,於是把手機拿回來。孩子急了,自己不出聲,開怒哭,讓我走開

    我先是確認她在臥室裡很安全,然後說:好,我離開,你自己先哭著,一會兒想說話了喊我

    過了大約幾分鐘,孩子不哭了,但還是氣哼哼的。我走進屋子,學著她愛聽的故事裡的情節說:你身上的煩惱星人離開了沒?我在等我的小仙女回來和她說說,今天煩惱星人佔領了我的小仙女,還氣了她的媽媽。

    孩子點了點頭。我把她抱在懷裡,然後彷彿自言自語的說:小仙女,你知道嗎?今天那個煩惱星人居然趁著你英語打卡時,悄悄潛進了你的大腦,英語都沒學完,就跑去玩了,

    孩子低聲說:媽媽,肯定是我昨天糖吃多了,被它們趁機溜進來了

    還好咱們一起把它們打跑了,那咱們一會兒接著打卡,不要再被煩惱星人給打擾了

    好。我這次一定不被它們影響,好好學英語

    當孩子有情緒時,尤其是暴躁時,我們要注意,別讓孩子的暴躁傷害到他。同時,接納孩子的情緒,不是指責,是接納。

    然後分析,來一起改變。

  • 10 # 風綠夢田

    我們都知道“衝動是魔鬼”的道理,情緒不好的時候通常都會有起因。孩子的情緒暴躁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01

    家長的讓步就是孩子的“可乘之機。”

    有位家長在說起孩子的暴脾氣時,給我講了孩子成長中經歷的一件小事。孩子還在一兩歲的時候,氣性就很大。一次孩子調皮,家裡人吵他。孩子就給槓上了,不依不饒,痛哭流涕。家裡人也想到要別一別他的壞脾氣,就任他哭泣,沒想到幾分鐘後孩子哭的背過氣去,直接躺地上不動了。從那以後,家長“見識”了孩子的厲害,就再也沒有很嚴厲的教育過孩子。

    孩子的壞情緒是需要引導的,一味地“讓“不僅不能改變孩子,或許還會形成孩子的“可乘之機”。

    02

    家長的“以暴制暴”讓孩子習以為常。

    小威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威力四射,在班裡同學都不得不忍受他的壞脾氣。因為你永遠比不過他的壞脾氣。一般孩子生氣了撅個嘴,踹個板凳,摔個書都很常見,但是小威發起脾氣拿起文具盒就砸,搬起凳子就扔 。有一次氣的很了竟把手上的籃球從教學樓5樓扔向操場。

    小威之所以會這樣,和他媽媽的嚴加管教有關。媽媽覺得男孩子一定要早管、嚴管,只要犯錯就會拿小棍打孩子。小威的身體裡似乎積累了很多無法釋放的能量,只要覺得自己受到挑釁就會勃然大怒。

    03

    其實每一個暴脾氣小孩都有過心靈的傷害,或許是隱形的不為人所發現。大家只看到他們情緒暴躁的時候,缺不瞭解導致壞情緒爆發的原因。

    善待孩子——輕聲細語和他們交流;

    理解寬容——壞情緒的糾正絕非一朝一夕,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正常情緒迴歸;

    建立原則——寬容不是沒原則,幫助孩子建立原則意識,引導孩子去遵守;

    及時梳理——經常和孩子交流,傾聽他的訴說,不急於指正,讓孩子敢於表達,心中不積壓不良情緒。

    脾氣暴躁的孩子在時候也會後悔,也會反省。但是長時間被壞情緒左右,他們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很差。已經造成的無法彌補,只能做些亡羊補牢的工作,耐心加理解慢慢幫助孩子融化心裡的堅冰。

  • 11 # 三農老三哥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孩子的脾氣很暴躁,首先對孩子進行了解,為什麼要情緒激動,針對他的暴脾氣,是什麼沒有得到滿足,或做了什麼得不到理解,對症下藥,一步一步來化解他的暴睥氣。不要將錯就錯,大吼來回復他的暴脾氣,以過來人的身份命令,讓事情進入冰化。

  • 12 # 爾雅休養札記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

    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

    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 13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對於這個問題以我個人多年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踐經驗來說,導致孩子情緒暴躁的原因大致有這麼幾類。

    第一、家長對教育的正確認知和理念問題。現在很多中國式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就是這麼幾種。

    1你是我的孩子就必須聽我的話,不然你就是錯誤的,這種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三綱五常”思維;

    2教育的目的就是多學知識和靠更好的成績;

    3教育就是角度粗暴的嘮叨、指責、打罵等;

    4教育很多時候就是家長們的攀比,也就是家長們的臉面。

    這種家庭教育的情況目前是我們國家和社會最為普遍的現象,由於很多華人缺乏讀書和學習的習慣,已經不是曾經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有的只有對金錢和權力的各種追逐,而且,我們國家的人由於缺乏對人性的正確認知和理解,也就缺乏對孩子的尊重,這也是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孩子身體健康的問題。

    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國家高階健康管理師,從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學習中醫開始,到後來又系統學習了營養學、心理學和自學現代醫學等方面的知識,至今已經四十多年了,我在這些年來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中發現,孩子身體健康問題在我們國家是越來越嚴重,比如華人身體內重金屬超標就已經幾乎是常見問題了。個體身體內重金屬超標會影響健康已經是一個共識,其實,重金屬超標嚴重的還會導致個體的腦神經的功能,影響大腦中多巴胺、五羥色胺等很多物質的功能,從而導致個體情緒的控制能力失常,特別是孩子身體還處於發育時期,重金屬超標也是導致孩子脾氣暴躁和衝動,甚至犯罪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孩子缺乏自我認知和生活目標。很多孩子由於我們教育的問題,目前變成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病和社會教育缺乏,很多時候卻在埋怨孩子有問題,也就是典型的“教育有病卻讓孩子吃藥”的現象,很多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只知道學習就是上課、寫不完的作業和考不完的試,還有就是要承受各種壓力和指責,這其中有來自於家庭的、學校和老師的,還有社會上的等。在這種每天都很痛苦的生活中孩子們不是在無奈和憤怒中爆發就是選擇死亡。

    以上就是我個人根據自己的認知分享給大家,還有沒有說到的地方,請大家諒解!

  • 14 #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家庭心理醫生:有脾氣的孩子

    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父母肯定是渴望是糾正的,但如何糾正,父母們似乎有些迷茫。家庭關係中所謂“情緒化的愛”,其表現形式為:對待孩子情緒化,高興時愛的不得了,不高興時大發脾氣,非打即罵;在單位遇到煩心事,拿孩子當出氣筒。對孩子的愛,隨著情緒走,喜怒無常,讓孩子無所適從,沒有安全感。結果就是

    一、孩子也情緒化。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也會情緒化,這不是遺傳,是因為孩子模仿的天性,家庭的薰陶,和父母的影響造成的。

    二、由於父母無緣無故的訓斥、責罵,日子久了,孩子便沒有了自尊心、自信心。

    三、父母的情緒變化無常,使孩子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生氣,每天都提心吊膽。焦慮不安,還容易生病。

    四、親子關係緊張,孩子逆反心理嚴重

    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提醒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即使他還不會說話,你也一定知道他想要什麼或者想做什麼,你也一定聽過西爾斯爺爺說過孩子的需要要及時滿足,孩子幼小時,父母與他的互動關係會幫助孩子建立一生信任與愛的基礎,幼小的他若此時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那這種“願望能成真”的信念將會永遠存在於他內心的某個秘密角落裡。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嘗試溫柔的對待自己的孩子,並且儘可能及時滿足他的任何願望,結果發現孩子脾氣越來越大,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會發展為打滾,撞頭等行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首先,要管理孩子的情緒,父母自己的必須有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那麼我們來講講如何運用兩個基本行為矯正技術“強化”和“消退”,來管理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強化是指有機體做出某一行為反映的結果提高了該行為以後發生機率的行為。強化物是指能起到強化作用的事件或刺激,也就是說,它的呈現可以提高反應發生的機率。消退是指從原本受到強化的反應中,將強化結果完全撤離。換句話說,如果種瓜得瓜(強化),那麼下次種瓜人還會種瓜;如果種瓜一無所得(消退),那麼他以後種瓜的行為就會減少。  

    舉例:孩子想吃餅乾,他開始哭鬧,而你知道他是想吃餅乾,餅乾這時候可以作為強化物。在他哭鬧時你給了他餅乾,就是強化了透過哭鬧得到自己想要的餅乾這個行為,這個行為以後會越來越頻繁並持續時間會越久。這時如果你坐在她身邊陪著她,可以轉移注意力,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接納他現在的狀態,等他情緒好點了再問他你是不是想吃餅乾,如果她點頭、指,或者直接告訴父母想吃餅乾,那麼這是一個好的行為,應該給他餅乾及時強化。那麼他知道自己告訴媽媽要吃餅乾,或者拉媽媽到餅乾旁邊指給媽媽看,他就能得到餅乾,這樣好的行為頻率會更高。  

    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強調當一個人感到自己真正被另一個人接納時,他就會成長、發展、做出建設性地改變、學會解決問題、發揮全部的潛力。接受就像土壤,能夠讓種子開出美麗的花。與孩子的中,多觀察孩子的喜好,發現適合他現階段的強化物,當好的行為出現時給以及時強化,而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時,不要著急否定教導,運用消退技術,既能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也不會造成傷害。

  • 15 # 清陽教育

    這種時候,家長抱抱孩子是最好的。如果家長做不到,就一定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只有家長的情緒穩定,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漢末年為什麼軍閥不受皇帝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