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偉哥隨拍

    東漢末年由於皇帝昏庸,外戚和宦官爭權奪利,根本不顧黎明百姓的死活,老百姓生活於水生火熱之中,終於在公元184年,即在漢靈帝中平元年,爆發了一場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即黃巾起義。這場起義聲勢浩大,即使是中央朝廷也無法鎮壓,所以東漢朝廷傳詔全國各地地方官可以自行招兵鎮壓,故而各地軍閥趁機起兵鎮壓黃巾,在全國各地諸侯的鎮壓下,黃巾起義最終失敗!但是由於各地軍閥各自擁兵自重,朝廷也不能約束,所以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東漢中央朝廷名存實亡。

    各地諸侯為爭奪地盤,互相攻伐,導致天下大亂!在經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後,曹操統一北方,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大;劉備佔據益州,就是西南蜀地;孫權佔據江東地區,就是東南地方;這時候皇帝是漢獻帝,不過只是個傀儡;到了曹操死了,他兒子曹丕直接廢了漢獻帝,自己當了皇帝,建立魏國,即曹魏;劉備聞訊,在成都即位,繼續稱漢,即蜀漢;孫權在建業稱帝,建立吳國,即孫吳;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 2 # 楓葉0829

    東漢末年,軍閥不受皇帝的命令主要是在漢靈帝之後,漢靈帝時平定黃巾之亂的主要還是漢朝的中央軍,但是當時各地軍閥已經有了割據的趨勢,但是由於力量不足還處於觀望狀態。之後漢靈帝聽從劉焉的建議,重起州牧制度,州牧在地方軍政一手抓,導致軍閥力量的逐步崛起。

    之後,漢靈帝死後,由於繼位的漢少帝和漢獻帝年齡太小,無法掌控朝政,而且中央由於外戚和宦官的爭權,導致朝政混亂,再加上董卓入朝後的廢立之舉,使得漢朝皇室的威信力降到最低,各地軍閥看到董卓都可以在中央廢立皇帝,野心也就不可抑制的增長了。

    再加上後期董卓之後,西涼軍的叛亂,李傕採用賈詡之謀,夥同郭汜、張濟、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後諸將不和,李傕在會議上殺死了樊稠,又與郭汜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相互交戰,張濟率兵趕來和解,於是二人罷兵,李傕出屯池陽黃白城,郭汜、張濟等人隨漢獻帝東歸前往弘農。

    可以看到此時的漢獻帝已經成為了一個象徵,再也沒有了威信力和力量來號令群臣。

  • 3 # 亂世中的歷史

    不被皇帝統一管理的根本原因是:外戚和宦官爭權造成皇權羸弱。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刺史到州牧的變遷讓各州的行政長官有了帶兵權

    刺史制度本是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創立的一項制度,最初的刺史只負責二千石以上官員的監察工作,並沒有帶兵權。可刺史的品秩只為六百石,卻要督管比他級別高的郡守、太守,工作阻力比較大。所以漢哀帝和王莽時期都曾將刺史改為州牧,品級也為二千石。這樣一來,州牧的權力越來越大,除了行政管理權,還漸漸有了帶兵權。雖然劉秀建立東漢後取消了州牧制,重新恢復最初的刺史制度。可這些刺史在地方的權力卻沒有怎麼被遏制。到了漢靈帝時期,兵禍連年,他聽取了劉焉的建議再次恢復州牧制,其主要的職責也是鎮守四方。於是,此時的州牧已經有了絕對的帶兵權。這也為後來軍閥割據埋下了隱患。

    (漢朝刺史劇照)

    2、剿滅黃巾軍的過程讓各個地方長官做強做大

    漢靈帝光和末年黃巾軍起義,因為外戚和宦官的內鬥讓國家已經分崩離析,中央政府無力剿滅叛亂,就只能依靠各地方郡縣的勢力。曹操的三十萬青州兵全部來自黃巾軍;劉備、孫堅也都是靠著巢殺黃巾軍出道,淘到了第一桶金,這三位也成了後來“三足鼎力”的實際奠基人。

    (黃巾軍照片)

    3、董卓廢黜漢少帝劉辯讓東漢朝廷名存實亡

    宦官雖然被剷除了,可新來了董卓,他做的最荒謬的一件事兒就是廢劉辯立劉協(漢獻帝),而這件事也導致了東漢朝廷已經名存實亡。董卓廢劉辯的理由實在太牽強:僅僅是因為他看上去沒有劉協更聰明。當時不是隻有董卓手上有兵權,董卓立的皇帝誰能信服?再說,既然皇帝可以這麼輕易的廢掉,別人當然也可以另立新帝。袁紹就曾經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只是劉虞不同意才就此作罷。另外,董卓生性天殘暴,朝堂上被弄的烏煙瘴氣。而此時各州、郡、縣的官員手上多多少少都有些兵權,於是浩浩蕩蕩的“關東聯軍”就此產生。名義上當然都是為了討董卓,可實際上都是在為自己做謀劃。到了後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漢獻帝如同漢少帝一般,傀儡而已,各路諸侯也當然不會再在意曹操手中的這個棋子了。

    (漢靈帝劇照)

    綜上所述:東漢末年各軍閥不聽皇帝的管理的原因主要是皇帝已經沒有實權,而各路諸侯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足以雄據一方,也就沒有必要再聽皇帝的了。

  • 4 # 布衣學史

    東漢末年的多位皇帝,即位時年幼,且早亡。在位後,年齡稍長的漢桓帝和漢靈帝,又貪於享樂,昏庸無道。朝政多為外戚和宦官把持,造成了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公元184年,東漢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軍農民起義。東漢政府由於國力衰弱,只能讓地方政府和地方豪強自募兵馬自行鎮壓起義。這就造成了地方的勢力的坐大,坐強。

    當宦官和外戚爭權發生變亂時,地方軍閥董卓以勤王之名入京,並廢少帝、立獻帝。各地軍閥又以興復漢室之名討伐董卓,至此天下群雄紛爭,東漢中央政權名存實亡。

    戰亂中漢獻帝劉協奔走逃命,幸得曹操迎往許昌得以安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只是一個牌位而已,沒有實際的權力,各地軍閥相互攻殺,有受中央節制。

  • 5 # 閒聊長短

    東漢末年軍閥為什麼不接受皇帝統一?這主要跟軍閥的發家史和當時的皇權地位有關。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皇家軍隊疲軟及對外放開軍事權力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在東漢靈帝末年,發生了黃巾軍起義事件,當時的東漢政府軍隊以無力平叛,於是放開政策。讓地方政府、地主豪紳自發組織軍隊抗擊黃巾軍。劉備就是在這個時候,受到中山的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人的金錢支撐,也組建了自己的軍隊,自發的跟隨校尉鄒靖征討黃巾軍,在征討黃巾軍中立了功,就被派到安喜縣當縣尉。

    從三國志中,我們可以看到漢末當時皇家軍隊實力已經不能維護劉氏江山穩定的統治了。其次,國家政策又放開權力,讓各地政府及地方豪紳組建軍隊。我想在平定黃巾軍的過程中,這個政策或許沒錯。但是平定完了後,這個政策的弊端出來了,各地單位知道皇家軍隊已經沒有實力來收回自己手裡的重兵了,只要自己不明面上的反叛,就能死死的握住兵權,不會受到其他地方軍打壓了。這也為後期軍閥林立,埋下了伏筆。

    軍閥是靠自家財產組織軍隊憑什麼要讓權

    在漢靈帝死後,朝中大權由大將軍何進掌管。何進為了殺死靈帝生前身邊的宦官。聽取了袁紹的建議,徵召董卓等各路部隊進京,脅迫太后殺掉眾宦官,宦官知道後就把何進給殺了。董卓進京後,濫用職權,隨意殺戮大臣,又廢掉了漢少帝劉辯,立了漢獻帝劉協,引起天下不滿,紛紛起兵討伐董卓。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根據三國志記載,當時的曹操就是看不慣董卓的所作所為,就改名換姓,向東抄小路逃回家鄉。出虎牢關時,途中經過中牟縣時,引起當地亭長懷疑,被抓回縣城。城中有人暗認出他,為他求情才被釋放。董卓此時已除掉太后和弘農王。曹操到了陳留縣後,變賣家產,募集義軍,準備征討董卓。十二月,才在己吾縣樹旗起兵,這時已是漢靈帝中平六年。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董卓進京挾持皇帝的時候,東漢皇家的政權,軍權已經不存在了。曹操作為當時北伐最強大的軍閥之一,在發家前都沒有拿過朝廷的一兵一卒。試問在他把隊伍拉起來壯大後,還會把軍權交出去嗎?

    皇家有實力的軍閥只想苟安

    在後漢書劉表列傳中,最後評價是這樣記載: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於人也。

    大譯是,“劉表的道德沒有超過其他人,但想躺著收取上天的命數,仿效三分天下,這簡直像木偶人一樣地愚蠢”。在最後,為什麼作者要這麼評價他呢?他做為當時皇室的近親,又掌握當時的荊州九郡。為什麼沒有站出來,幫助皇室呢?我想他只是想求一席之地的安穩。官渡之戰後,劉備來投靠他,他對劉備禮遇有加,但就是不用劉備。因為劉備的理念是匡扶漢室,而劉表只想看天下諸侯,自相征伐,自己守住荊州就行了。可在他死後,他的兒子未發一兵就投降曹操了,我想他知道最後結局是這樣,不如放手一搏。

    我們已蜀主、魏武帝,加上劉氏皇權宗親代表劉表舉例。從他們當時背景,和時代的推進來看,東漢末年,至董卓進京開始,皇家的軍權就已經不存了,到後期的軍閥割據時,他又拿什麼去號令天下呢?

  • 6 # 高論歷史

    漢武帝幾十年對匈奴用兵,導致財政危機,一系列的算緡令、告緡令搞的大量中產階級破產,社會財富逐漸向中央、豪族聚攏。

    東漢皇權長期孱弱,朝廷賦稅收入逐年減少。賣官鬻爵是漢靈帝最受詬病的,其實早在漢安帝、漢桓帝時就已經有了,並且形成了制度。

    傳到漢靈帝手中的財政就更窘迫,形成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三空之厄”。

    張天師、活神仙

    漢武帝獨尊儒術,在中央與各地建立太學,漢朝尊的儒術是董仲舒創立的宗天神學與讖緯之說,漢朝皇帝極其相信天命與讖緯說,王莽篡漢就使用了天命與讖緯說,東漢的玄學派經常拿《易經》來解說天命。

    漢順帝時期,張道陵在蜀地崇尚道家,他寫出《老子想爾注》並創辦了天師道,收取大量教徒。只要百姓拿出五斗米就可以加入,天師道也有“五斗米道”的叫法。

    張道陵、張衡、張魯三代經營,天師道在蜀地、漢中很流行,百姓紛紛追隨,完全超過對於漢朝政權的熱衷,上百萬的教眾尊張道陵祖孫三代為“張天師”。

    張魯母親也是著名的神婆,曾被益州刺史劉焉(劉璋的父親)請為座上賓。

    我們熟知的張三丰創辦了武當派,武當山距離漢中地區也就是百里而已,張三丰也被尊為張天師,如今川渝大地張天師還是很有名氣。

    東漢晚期社會動盪與日俱增,老百姓就更加迷信天命說、讖緯說、黃老學說。熙平元年公元172年,會稽郡有個叫許生的自陳“陰陽天子”,召集大量教徒公然暴動。

    《三國演義》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其中反映了吳郡、會稽的百姓尊于吉為“活神仙”,就連孫策母親、夫人都爭相拜會,孫策得知就斬殺了這位“活神仙”。

    不知這個“活神仙”于吉與“陰陽天子”許生有何關係呢?

    主角悉數出場

    東漢末年蝗災與瘟疫盛行,鉅鹿人張角畫符俑咒、替人治病,在十餘年間創立太平道,信徒上百萬。張角還派人與大宦官封諝暗中來往,準備裡應外合發動暴動。

    準備起義的訊息走漏,張角兄弟召集教徒起事,約定統一頭戴黃頭巾,這樣看來黃巾起義不是所謂的官逼民反,起義波及八個州。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暴發,漢桓帝趕緊調遣宗氏劉焉做幽州太守,劉虞做冀州刺史,派遣盧植、董卓率軍平叛。

    幽州太守劉焉招募兵馬,破落戶皇族劉備、殺人逃犯關羽、殺豬開酒館的張飛應招參軍,《三國演義》裡著名的“桃園三結義”無需我多說。

    劉焉看黃巾軍勢大,地方難以對抗,就上書建議設立州牧。漢王朝沿用秦國的郡縣制,全國1500多個縣、50多個郡,建立州牧制度等於增設一級地方政府。

    劉焉建議州牧的長官由刺史擔任,原先一個600石的刺史,品級不及郡太守2000石,現在一躍成為掌管幾個郡,具有軍事、財稅、政令大權的地方實力派。

    漢靈帝令全國50多個郡,合併為十三個州牧,三國演義中熟知的荊州牧劉表、徐州牧陶謙、幽州牧劉虞、冀州牧韓馥、益州牧劉焉、劉璋父子,就此出場。

    劉焉建議設立州牧的措施,也為往後的軍閥割據埋下禍根。

    黃巾軍人多勢眾,盧植、董卓軍隊出師不利,平叛兵敗,大將軍何進急遣中郎將皇甫嵩、交州太守朱儁出戰平亂。

    皇甫嵩調曹操協助去潁川、河內、冀州、幽州、幷州平叛,他們指揮若定一路高歌;朱儁調同鄉孫堅去南陽宛縣、揚州地區平叛,初有敗績,最終還是取得勝利。

    黃巾軍雖然有上百萬之多,畢竟組織鬆散、裝備落後,缺吃少穿又遇瘟疫,張氏兄弟意外死亡,導致群龍無首。從起義開始到結束歷經九個月,各地的黃巾軍也就暫時偃旗息鼓。

    平叛功臣都有封賞:皇甫嵩升左騎將軍、封縣侯、領冀州牧;朱儁封西鄉侯、升中郎將;曹操被封濟南國相;孫堅升為別部司馬;劉備任安喜縣尉。

    不過正是這場失敗的黃巾起義,成為壓垮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7 # 臥牛說歷史

    漢靈帝為何控制不了地方軍閥,因為沒軍隊。

    他為何沒軍隊?因為朝廷沒錢。

    為啥朝廷沒錢?因為老百姓過不下去,不是逃走,就是藏於世家大族,要麼造反。

    皇帝手裡沒兵,州牧、太守手裡有兵,為啥聽皇帝的?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諸侯不是好諸侯。

    皇帝啊,也不過是個人,真當隨便一句話,對方磕頭等死?

    當然,這跟東漢的具體環境有關。就不多說了。

  • 8 # 漩渦鳴人yy

    說到底,東漢末年皇室的衰微離不開的就是一支軍隊。這個軍隊呢就是皇帝的禁軍御林軍。

    當然御林軍,也可以讀作羽林軍,其實情況都差不多,一開始建立御林軍的是漢武帝。為了能夠組建一支南征北戰的軍隊同時也為了集合整個國家的實力去對抗北方的匈奴,所以組建了這麼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呢?在漠北,在嶺南,在當時中原各地都留下自己的足跡,是整個大漢王朝最為倚仗的一股軍事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支力量龐大而且精銳的作戰力量,構建了大漢王朝政社各個地方宵小的主要的手段,大家想想御林軍就好像一把達摩克利之劍,誰如果敢有半分亂動的話,就立刻面臨御林軍的爭討,所以沒有人會對御林軍產生任何質疑,也沒有人會對整個漢王朝的統治力產生質疑,因此御林軍只要存在一天,漢室江山的命運就可以保的住,漢天子對於整個天下的控制仍然還存在。

    這一點一直持續到了黃巾之亂,他都知道一開始張角釋出黃巾起義的時候,當時天下擁護者達百萬之眾。可是在短時間之內東漢就平定了叛亂。

    性格方面評定這一次黃巾叛亂的主力就是御林軍。由當時東漢洛陽附近的御林軍為骨幹組建起來的討伐軍成為了黃金之亂裡面的討伐主力,我們這裡就必須得提到東漢,漢末三傑,這三位就是出自中央朝廷,而統帥的軍隊就是御林軍。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整個御林軍的統帥,也作為大漢王朝名義上面最高的軍事統帥大將軍何進在這裡面,我需要承擔的責任,他是統配整個御林軍的指揮和行徑的,有他在整個御林軍就是有一個名義上面的統一指揮,主要御林軍是團結的,那天下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望其項背。

    但是後來大將軍何進死了,大將軍何進死了這還不算完,由於漢靈帝在他臨死之前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設定,將整個禁軍一分為二,就是八軍點校為名義,上面的最高指揮官是蹇碩,他是擁護漢獻帝劉協,當然當時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親王,但是大將軍何靜是擁護漢少帝劉辯,總之,宦官集團和大將軍所屬的事關集團就產生了衝突,由此整個禁軍也開始出現了分類。大將軍何進為了平定進軍裡面的裂隙,也為了能夠穩定政權,所以讓董卓入京。做自己的打手。

    結果開啟了東漢末年的亂世,董卓入金固然削弱了漢王是對於整個天下的影響力以及他的形象,但是如果不是御林軍被董卓給拆散打亂大大的削弱實力,甚至直接不給兵餉,導致中央王朝所控制的直接的精銳部隊數量大減戰鬥力大減。說實話,漢獻帝想要奪回天下,想要穩定政權還是有一線生機的,也不至於乖乖的聽曹操的話跑到許都去。

    隨著御林軍的沒落,地方軍閥在歷次的討伐與爭鬥之中。大小兼併戰爭的崛起,勢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多股能夠壓制甚至於徹底擊敗御林軍的存在,全新中央對於地方上面的壓制,尤其是武力壓制已經徹底失衡,所以地方上面的崛起不服從中央的安排成為了一個既定事實。不說其他的光,西涼軍的十幾萬的騎兵就能夠把整個御林軍在地上來回摩擦。

    但是講實話,當初西涼發生叛亂的時候,又是誰把西涼的這些叛賊按在地上摩擦的?還是這些御林軍,十幾年的時間,自己的實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因為自己內部的問題實力不斷的銳減,甚至最後到了人見人欺的地步,這不得不說。一個時代的悲哀。

  • 9 # 小小飛賊

    東漢末年,皇權已經凋零,沒有了威懾力所以沒有人會聽的。

    東漢末年皇帝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各路諸侯王不斷壯大自己,希望在未來的群雄逐鹿時贏得天下。

    雖然東漢還有個末代皇帝,但也只是大家相互討伐的藉口。口口聲聲說的君臣只不過是為了在道義上佔據高低,其實內心誰都不會在乎一個空架子皇帝。

    比如曹操挾持了皇帝,曹操手握重兵,他不會真的讓這個末代皇帝坐在自己頭上指點江山,只不過是利用皇帝的名聲收羅人才,為討伐其他諸侯王找藉口。因為按照綱常倫理來講要效忠皇帝,別的諸侯王自然不可能放棄兵權來真的效忠一個傀儡,這樣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討伐這些諸侯王。

    其實皇帝要是沒有了兵權都不如百姓,明面看大家都很恭敬,其實時刻都有殺身之禍。只有自己能力強才能說了算,這就是為什麼諸侯王不受皇帝統一的原因。

  • 10 # 鏸錚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妄自廢立,一切政令皆出於董卓之手。各地大小勢力,各自形成大小軍閥,一齊起來反對董卓,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國弱民貧。後來,有人給董卓出個主意,廢掉東都洛陽,遷都長安。西遷又造成了更大的麻煩。山東各地,從此朝廷的政令不行了。長安的司徒王允利用呂布與董卓的矛盾,誅殺了董卓,本是個好事兒,然而,王允固執己見,不赦免李厥等董卓部將,於是,在長安又你殺我奪,鬧的關中汙濁不堪。皇上漢獻帝沒法生活,只好又東遷洛陽。這下可就更壞了。從長安到洛陽,不遠的路程,卻歷時一年,皇帝東躲西藏,時常有人攻打,大臣死傷無數,獻帝常常露宿原野,難上加難,身邊沒有得力的文臣武將,後邊常有追趕的叛賊。好不容易到了洛陽,洛陽更是哀鴻遍野,早先被董卓燒了個一塌糊塗,各地勤王之師沒有,朝廷大臣的吃喝用度更無著落。尚書以下的人都要出城挖野菜充飢。餓死的人比比皆是。那些弱智的軍閥以為朝廷已經成為累贅,沒有一個前來相救。恰在這時,靠打擊黃巾軍起家的曹操看到皇帝的利用價值,迅疾帶領大軍到洛陽接上獻帝,不久就遷都許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形成了,走了一個董卓,又來了一個曹操。於是,軍閥大戰曹操的局面又開始了,爭奪地盤的戰爭從此不絕。小皇帝的被禁錮的呻吟聲,從此就淹沒在軍閥的征伐喊殺聲裡了,誰還知道那個小皇上叫漢獻帝呢。

  • 11 # 小天閱讀

    說到底,東漢末年皇室的衰微離不開的就是一支軍隊。這個軍隊呢就是皇帝的禁軍御林軍。

    但是講實話,當初西涼發生叛亂的時候,又是誰把西涼的這些叛賊按在地上摩擦的?還是這些御林軍,十幾年的時間,自己的實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因為自己內部的問題實力不斷的銳減,甚至最後到了人見人欺的地步,這不得不說。一個時代的悲哀

    當然御林軍,也可以讀作羽林軍,其實情況都差不多,一開始建立御林軍的是漢武帝。為了能夠組建一支南征北戰的軍隊同時也為了集合整個國家的實力去對抗北方的匈奴,所以組建了這麼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呢?在漠北,在嶺南,在當時中原各地都留下自己的足跡,是整個大漢王朝最為倚仗的一股軍事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支力量龐大而且精銳的作戰力量,構建了大漢王朝政社各個地方宵小的主要的手段,大家想想御林軍就好像一把達摩克利之劍,誰如果敢有半分亂動的話,就立刻面臨御林軍的爭討,所以沒有人會對御林軍產生任何質疑,也沒有人會對整個漢王朝的統治力產生質疑,因此御林軍只要存在一天,漢室江山的命運就可以保的住,漢天子對於整個天下的控制仍然還存在。

    這一點一直持續到了黃巾之亂,他都知道一開始張角釋出黃巾起義的時候,當時天下擁護者達百萬之眾。可是在短時間之內東漢就平定了叛亂。

    性格方面評定這一次黃巾叛亂的主力就是御林軍。由當時東漢洛陽附近的御林軍為骨幹組建起來的討伐軍成為了黃金之亂裡面的討伐主力,我們這裡就必須得提到東漢,漢末三傑,這三位就是出自中央朝廷,而統帥的軍隊就是御林軍。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整個御林軍的統帥,也作為大漢王朝名義上面最高的軍事統帥大將軍何進在這裡面,我需要承擔的責任,他是統配整個御林軍的指揮和行徑的,有他在整個御林軍就是有一個名義上面的統一指揮,主要御林軍是團結的,那天下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望其項背。

    但是後來大將軍何進死了,大將軍何進死了這還不算完,由於漢靈帝在他臨死之前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設定,將整個禁軍一分為二,就是八軍點校為名義,上面的最高指揮官是蹇碩,他是擁護漢獻帝劉協,當然當時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親王,但是大將軍何靜是擁護漢少帝劉辯,總之,宦官集團和大將軍所屬的事關集團就產生了衝突,由此整個禁軍也開始出現了分類。大將軍何進為了平定進軍裡面的裂隙,也為了能夠穩定政權,所以讓董卓入京。做自己的打手。

    結果開啟了東漢末年的亂世,董卓入金固然削弱了漢王是對於整個天下的影響力以及他的形象,但是如果不是御林軍被董卓給拆散打亂大大的削弱實力,甚至直接不給兵餉,導致中央王朝所控制的直接的精銳部隊數量大減戰鬥力大減。說實話,漢獻帝想要奪回天下,想要穩定政權還是有一線生機的,也不至於乖乖的聽曹操的話跑到許都去。

    隨著御林軍的沒落,地方軍閥在歷次的討伐與爭鬥之中。大小兼併戰爭的崛起,勢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多股能夠壓制甚至於徹底擊敗御林軍的存在,全新中央對於地方上面的壓制,尤其是武力壓制已經徹底失衡,所以地方上面的崛起不服從中央的安排成為了一個既定事實。不說其他的光,西涼軍的十幾萬的騎兵就能夠把整個御林軍在地上來回摩擦。

  • 12 # 當代曹植

    公元167年,漢靈帝繼位,宦官、外戚和士大夫的鬥爭愈演愈烈,恰逢天空不作美,漢朝連續發生三場重大旱災,百姓沒有飯吃只能易子相食。

    公元184年,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發動了“黃巾起義”。當年整個東漢大概只有二十萬的軍隊,這些軍隊除了戍守邊關就是在駐守洛陽,不能輕動,皇帝沒有機動軍隊可以調動,為了剿滅黃巾軍,漢靈帝只能臨時開始募兵,因為不是義務兵役制,這些募兵的軍費開支非常大,所以漢靈帝只能透過賣官鬻爵來維持軍費開支。

    張角死亡以後,全國範圍的黃巾軍悉數被剿滅,但是還有一小部分起義軍在全國各地活動。

    公元188年3月,為了鎮壓平亂,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份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部。由於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各群雄開始招兵買馬,逐鹿中原,地方勢力的強大也使得中央政府不能有效控制他們。

    之後,漢靈帝死後,由於繼位的漢少帝和漢獻帝年齡太小,無法掌控朝政,而且中央由於外戚和宦官的爭權,導致朝政混亂,再加上董卓入朝後的廢立之舉,使得漢朝皇室的威信力降到最低,各地軍閥看到董卓都可以在中央廢立皇帝,野心也就不可抑制的增長了。

    再加上董卓之後,西涼軍的叛亂,李傕採用賈詡之謀,夥同郭汜、張濟、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後諸將不和,李傕在會議上殺死了樊稠,又與郭汜分別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相互交戰,張濟率兵趕來和解,於是二人罷兵。從此,漢獻帝及中央政府,再無威望可言。

    綜上,漢末皇家軍隊實力已經不能維護統治了。其次,國家政策又放開權力,讓各地政府及地方豪紳組建軍隊。在平定黃巾軍的過程中,這個政策或許沒錯。但是平定完了後,這個政策的弊端出來了,各地軍閥知道皇家軍隊已經沒有實力來收回自己手裡的重兵了,只要自己不明面上的反叛,就能死死的握住兵權,不會受到其他地方軍打壓了。這也為後期軍閥林立,埋下了伏筆。

    其實在董卓進京挾持皇帝的時候,東漢皇家的政權,已經不存在了。

  • 13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出現割據軍閥呢?最重要的就是漢靈帝時期“廢史立牧”制度的出臺。漢朝刺史制度誕生於漢武帝時期,其目的就是為了利用刺史監督高階官員,雖然刺史的權力很大,但一直以來刺史根本無法擁有掌管一州的權力。漢靈帝時期,宗室劉焉出於私利建議漢靈帝廢除各州刺史,改立為州牧。原本東漢的政治體制是中央、郡、縣。自從實行了州牧制度後,就成了中央、州、郡、縣。州牧可以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這就使得許多野心家在掌握大權後開始起來不該有的心思。

    各地州牧上臺後,仗著天高皇帝遠,再加上自己可以掌控一州的所有權利,漸漸的也就開始了割據自立的情況。向漢靈帝提出廢史立牧制度的劉焉就是割據自立的一員。甚至很多沒有被封為州牧的人,也強行佔據一州自封為州牧或者刺史。如此一來,中央根本就無從掌控地方州郡,也就相當於東漢的統治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了。這就是東漢軍閥因何而出現,皇帝又為何指揮不了軍閥的原因。

    如此單純如此的話,中央皇帝憑藉其聲望還是可以慢慢地挽回局面的。但漢靈帝死後,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斗的你死我活的。外戚集團的領袖大將軍何進還聽信了袁紹的建議,號召各地軍閥勤王。結果導致了後來的董卓亂漢。董卓禍亂漢室後,先是廢了少帝劉辯,之後又立了陳留王劉協為帝。這讓很多軍閥開始更加的輕視漢室。漢室的聲威更加一落千丈。此時大多數的軍閥都已經清楚,漢室氣數已盡,他們的機會來了。

    歷史上董卓亂漢時期,曹操雖然號召天下軍閥聯合討董。但事實上除了曹操少數幾人外,其他軍閥根本沒有想過什麼皇帝不皇帝的。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就連聯盟的盟主袁紹也在私下裡想要擁立劉虞為帝。袁紹根本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裡。要不是劉虞義正嚴辭的拒絕了袁紹的無理要求。東漢末年要比歷史上更加的混亂。後來董卓還未消滅的時候,聯軍也都因為各自的利益分崩離析了。

    而漢獻帝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亡命逃亡之後,其雖然掛著一個皇帝的名。但實際上漢獻帝並無實權。尤其在漢獻帝被曹操給弄到許昌之後,所有軍閥都清楚,雖然名義下漢獻帝還是皇帝,但他不過就是曹操手中的一個傀儡。漢室早就不存在了。他們也就更加沒必要聽從漢獻帝的命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像攝影,你喜歡大光圈還是小光圈?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