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漠第九天

    首先,小孩子對於錯誤的認知與大人不同,大人認為錯了的在孩子看來,可能根本就不是大事。其次,雖然孩子被家長批評後說他知道了,但是這句知道了也可能僅僅是他迫於家長的壓力而說的,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

    那麼,要怎麼辦才能讓孩子對錯誤的做法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記在腦中呢?

    按孩子犯錯的情況確定如何批評。

    就拿罵人來比例: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在5歲以下小寶寶身上,家長就沒有必要去批評他,只要不理他,不附和他自己說說感覺沒意思就自然不說了。如果這時候家長去批評孩子反而還加深了他對罵人的詞語的記憶。

    但是,如果是大孩子罵人,那麼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為什麼要罵人,再跟他好好的解釋一下罵人詞語的意思,讓他知道無緣無故罵人是很無禮很不禮貌的行為。

    犯錯後不能一句知道了就結束

    如果孩子犯的錯誤很嚴重,家長先不要著急嚴厲批評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去說為什麼做錯事?錯在了哪裡?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比大人批評後說一句知道了更容易讓他記憶深刻。

    如果孩子自己對錯誤沒有認識,還覺得自己做的對。那麼家長要對孩子解釋清楚這件事為什麼是錯的,為什麼不能做。而不僅僅只是批評。解釋清楚後讓孩子自己想想,過幾分鐘後再讓孩子自己總結一下對與錯,也會加強他對錯誤的認知。

    相同的錯誤反覆出現則要查明原因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相同的錯誤,家長則需要查明原因,分析孩子做事的前因後果,幫助孩子去改正。

  • 2 # 靠譜的專業奶爸

    這是以說教為主要教育方式的常見後遺症,其實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說記住了只是在當時父母的質問中機械式的回答並沒有真的理解。另外父母不要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多點贊,而不是盯著孩子還有哪裡不完美,雞蛋裡挑骨頭,這種教育方式換個好孩子養一年,也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孩子的,這是規律,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核心還是培養孩子的高價值感才能讓孩子在未來人生中有精彩表現,要改變要成長的絕對是父母,我的真實體驗分享。

  • 3 # V靜待花開V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常常遇到這種問題,也被這種問題所困擾,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源於以下幾方面:

    1.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並不知道兩個錯誤是同一類問題,所以在第一次犯錯被教育後,並沒有深刻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就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導致反覆被批評!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比如:我家孩子目前3歲,喜歡往水盆裡扔東西,尤其是洗澡的時候,玩具什麼的總往水裡扔,濺得水花四處都是,並且樂此不疲!多次批評他後,他真的不往洗澡盆裡扔了,但是今天中午吃火鍋的時候,他往火鍋裡面扔羊肉和菜,結果滾燙的湯濺起來,差點就燙著人了。就果就又捱了一頓打!愁死我了!

    2.反覆犯錯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懲罰力度不夠,沒有給孩子一個深刻地處罰,導致他不怕,以為這次錯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大人說他兩句,不過如此,不以為然,下次他一定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情況就要靠家長們深入思考了,怎樣的懲罰措施能起到作用,不一定是體罰或者毆打孩子(雖然我氣急了也會打孩子),可以懲罰他幾天不準看電視、不準玩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不給他最喜歡的食物等等,而且每當他想看電視、玩喜歡的玩具或者想吃喜愛的食物時,你不滿足他,他就回想起來犯的錯誤,這樣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功效,比打罵有效果!

    3.小孩子的一些壞毛病或者壞習慣通常是日積月累養成的,這種毛病要是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正的。它需要反覆大量的刺激或者是糾正才能夠改過來,甚至經年累月才會慢慢改正,而且有些毛病也許會伴隨一生,成為其人格、性格或者行為習慣的一種常態化的特質。這時,我們也要調整家長的心態,只要不是嚴重的錯誤或者惡劣的行為,而是僅屬於孩子自己的固有習慣,我們還是要嘗試著去接納的。

  • 4 # 芳香恩媽

    要看你是以怎樣的方式和什麼情況下讓他說記住了,教育方式很重要,要在循循善誘中讓孩子真正明白錯在哪裡誠心改錯。孩子因為是孩子,大腦神經還沒完全發育好,重複犯錯跟神經傳導的自控力不完全有關係,應該要給他一兩次的機會,並跟他約定如果同樣的錯誤再而三犯,會有怎樣的懲罰。

  • 5 # 清淡的辣媽

    為什麼小孩子犯錯誤批評教育的時候他說記住了,過後又忘記了?

    這種情況很常見,錯誤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

    如果你在批評和責罰孩子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方式不是很恰當,或者讓孩子產生了牴觸和逆反心理,那麼孩子就會逃避你的批評,會採用敷衍的方式回饋你。

    所以你說的什麼大道理他根本沒有聽進去,心裡只想快點結束,然後逃離你。

  • 6 # 自在山外人

    昨天看了一本書,正好講了對小孩的批評與誇獎,感覺好有道理,說出來大家學習一下!小朋友都喜歡弄些惡作劇,有些壞毛病,那是屢教不改,你越說他,他越得意,越起勁,原因就是我們大人,家長從小太過注意,太過關注他的缺點了,一不如意,一不合大人的觀點,就去幹涉他,小朋友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和關注,就會故意,三番五次弄出事情來,以達到他的目的!所以我們只能讓他少犯錯,怎麼辦,只要是不觸及底線,不是太大影響的錯誤,我們就忽視他,來個冷處理。大人不要太在意他的犯錯!然後多表揚他的優點,多誇獎他做的好的地方,讓他有表現優跟美的慾望,這樣,他做事情就會想,就會往好的方向去做,慢慢錯誤就會少了!沒有犯錯了,自然就不用批評教育了!OK不?

  • 7 # 璽妍海棠

    小孩就是小孩 雖然他的記性很好 但是但他玩起來 他就只顧玩了 很多事就忘了 當家長說他 他知道錯了 過一會他就會忘記的 孩子總是忘記很快 這就是孩子天性 所以我也很煩惱 我兒子今天8歲 總是犯錯 一刻也呆不住 總是惹禍

  • 8 # 伊佳育兒

    孩子其實不會像大人那樣把一件事深刻的記住反省的!他做錯了,或許當時批評他,有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可憐巴巴“我錯了,以後不這樣了”,然後情緒激動的家長就會一遍遍的問:“你記住了嗎?”,孩子就一遍遍的點頭“記住了”

    結合我的孩子,還有我身邊接觸的孩子,有這麼幾種原因:

    第一種,壞行為習慣性!一種錯誤的行為,對於孩子已經形成了習慣,他下意識的每碰到這種情況不自然的就往錯的方向做!

    舉個例子: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喜歡打別人臉,還笑的咯咯的,大人覺得孩子小,打得也不疼,還能讓他開心,就不管教。孩子就以為這不是錯誤的行為,慢慢大了,一開心就下意識的打人臉,大人被打的疼了,知道管教了!而孩子這個行為習慣已經養成!批評教育他,你甚至被激怒,也會打他,問他疼不疼?孩子肯定知道疼,說以後不會了!

    這種情況孩子就會容易反覆犯錯!我們可以幫助他慢慢改正,下一次這種行為前,提醒一下,給他一個你們約定的暗號!

    我家大娃上幼兒園後咬手指甲,剛開始因為分離焦慮,逐個問題解決,把這個習慣放最後批評教育,結果已經形成習慣,不好改,每次看到她想去咬的時候,我就說“細菌王國”!慢慢她就改了!

    第二種,客觀條件誘惑!一方面跟孩子說這樣做是錯誤的,另一方面你又給他創造這個犯錯誤的機會!

    比如:孩子亂寫亂畫!年齡小的孩子,都會喜歡塗鴉,家長也很支援,彩色畫筆一大把,畫本A4紙也準備很多!但一張小小的紙也滿足不了他天馬行空的創想!看到大的牆壁,看到空曠的地板,任何一個大的空白的物體,都會誘惑他去創作!可以給他弄一個大的塗鴉牆去改變這種行為!你不能把他的這種創想,壓制在在一張小小的A4紙上!

    我們應該根據孩子具體的錯誤行為改變客觀環境,避免誘惑性重複犯錯!

    第三種,批評教育的方式造成孩子反覆犯錯!

    搶其他小朋友玩具!如果是單純的“你怎麼搶好朋友的玩具,快還給人家,這樣是不對的”絮絮叨叨說教,還會一直要求“快點還回去,快點”,再不還就一把奪過來替他還回去,孩子哇就哭了!家長還一邊推搡著“記住了嗎?下次不能搶別人玩具”。孩子恐懼呀,一個勁的點頭,記住了!

    你說他記住了嗎?沒有,下次看見還會搶!因為你沒幫他解決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搶?因為他想玩。可是他該怎麼做呢?去問小朋友“我們能一起玩嗎?”或者“你能讓我玩一會嗎?”,不給他玩,還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去跟交換!你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下次他的做法就不一樣了!

    給他說千遍道理,不如演示給他一個方法!

    以上是我生活中總結的!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陪他一起成長!

  • 9 # Leo李老師

    就是這個“明明孩子已經認識到錯誤了呀”,“明明孩子已經說過了記住了呀”,讓我們產生了誤解,以為孩子說了錯了就真的認識到錯了,說了記住了就真的記住了,其實則不然,孩子並沒有記住你說的什麼,也沒有意識到當前的錯誤是在什麼地方,當時的回答只是迫於無奈下的回答,並沒有確切的從內心給出的答案。

    那孩子為什麼會在自己並沒有理解和認識到錯誤的情況下回答我們呢?是孩子學會撒謊了嗎?是孩子想要逃避自己的責任嗎?

    我認為並不是,孩子之所以會這樣與其心理和身體的發育上都有著一定的關係。

    首先,孩子的身體發育上:

    前面我說過,由於孩子的大腦以思維等的發育還沒有健全,所以孩子在聽覺上的發展也是不完全的,我們成人所說出的語言傳遞到孩子的大腦裡並不能夠及時的去處理,如果我們當時的語速較快,一句話接著一句話的來跟孩子去說的話呢,孩子的大腦並不能夠來得及處理好我們所傳達的資訊,當一條資訊沒有處理完成的時候,又來了另外一條訊息,孩子是並不能夠完成這些資訊的接受與處理的,所以其實在孩子的腦子裡,我們說的話其實是相當於快進X2或者X3這種速度在孩子的腦海裡播放。

    孩子對於這種速度的語言聽起來是比較費勁的,同時呢這個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煎熬。孩子們心理想的是趕緊結束這個談話吧,好不容易聽到一句“是不是”“好不好”類似的語言,那可不趕緊的回答來結束這個問題呀。所以就有了這樣的情況的發生,其實當時的孩子並沒有聽清楚你在說什麼。

    第二:孩子心理的發展上:

    當孩子聽到父母語速較快,且連續性的語言的時候呢,孩子就意識到了,我的爸爸/媽媽生氣了。我這次可能犯錯了,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孩子也是一樣的,當孩子看到成人生氣的時候呢,就會想著怎麼辦,怎麼做才能夠讓媽媽不生氣,或者說怎麼做才能夠讓媽媽不再罵我,這個時候的孩子根本沒有聽進去我們家長給跟他說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到底想要他承認的錯誤是什麼。

    就在孩子一臉蒙圈的想著怎麼能夠趕緊結束挨批評的時候,媽媽說了一句,你錯了嗎?那還不得趕緊的承認自己錯了嘛,錯了就可以讓媽媽停下說我的語言,還是比較划算的。

    這個時候的孩子呢,是並不知道自己錯了的,或者準確的說自己並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了,另一方面的就是孩子也不知道媽媽讓我記住的是什麼,不信我們可以再問孩子:“你錯在哪裡了?”“你記住什麼了?”,你可以看,當這個問題出來的時候,孩子依舊是滿臉蒙圈。所以他除了那句問題之外什麼都沒有聽進去。

  • 10 # 倆寶媽媽小玉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孩子犯了錯誤你批評他他說記住了,第一:有的時候是他真的記住了,你要經常舉一些例讓他加深一下印象。孩子的心裡有時候也是能舉一反三的。大人一件事不經常做或者沒人提醒還忘記呢!所以說要經常的教育!第二:是孩子說記住了可能是在敷衍你,你要看透孩子的心裡。這時要讓他注意力集中在進行教育!詳細解答請看我回答的影片!

  • 11 # 家庭教育啟蒙

    我所教的班裡有一個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總是惹禍,要麼衝撞老師,要麼逃課,要麼擾亂課堂。反正就是不消停,一天不鬧出一點么蛾子,不算一天。

    老師拿他沒辦法,油鹽不進,好歹不識。每次犯了錯,班主任只有請家長。

    這家長可不是省油的燈,脾氣特別暴躁,每次都是氣呼呼的來,見面就對孩子一陣拳打腳踢,孩子大了,有自尊,這種傷面子的事怎麼受得了,再說本來就對他不服氣,相互看不順眼,每次都能對打起來。

    懂一點教育的都明白,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印件,從孩子身上就能推斷出有什麼父母。

    這位家長,就是典型的簡單粗暴型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成長不管不問,等到出了問題,才著急,一著急就聽不進道理,什麼跟孩子溝通,尊重,欣賞孩子,腦子裡就沒這個概念。唯一的方式就是打。

    孩子小的時候,怕你,打罵一頓還能管用一陣子。等孩子慢慢長大,有了的自己的思想,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就不再願意凡事都聽你的。尤其沒有建立穩定親密的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就開始違背父母的意志,以此證明自己長大了,不需要什麼事都聽你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是父母錯誤家庭教育的呈現。

    孩子為什麼總是反覆犯錯?他難道不知道這是錯誤的,可能會遭批評?孩子都知道!其實,我們大人很多時候,並不真正瞭解孩子。你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是我們不懂孩子。

    孩子說記住了,可能那時那景,面對錯誤導致的後果和父母的生氣,責罵,確實知道自己錯了,內心或者是害怕或者是慚愧。

    但是,為什麼過後又忘了呢?因為離開了那時那景,孩子的想法,情緒變了。就會把之前的保證拋到腦後了。

    其實,這種情況不只孩子身上有,大人也有啊。比如上班遲到,被領導批評,指天發誓,不再遲到。可是,你會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問題出在哪?思維習慣,或者沒有被滿足的慾望。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家長一定要換一種方式,犯錯後不要簡單道歉,知道自己錯了嗎?會改嗎等沒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知道沒用卻還一直用,這本身就是笨。

    其次,尋找錯誤產生的根源,比如孩子因為粗心大意沒有考好,讓孩子自省自悟。孩子說下次不犯了,可是下次又犯了。如果孩子太小,那就是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考慮問題確實不全面,不點出來他就自己意識不到。如果孩子大了還這樣,就是長期以來的學習習慣,品質,態度不夠好。要孩子一下子改掉,很難。想要改掉,真得費腦筋想辦法,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呼叫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學等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

    除了以上兩點,再就是有耐心。孩子太小,反反覆覆犯錯誤,本來就是正常的事,沒必要大驚小怪。是成長必經的道路,給孩子一點時間,成長都是需要時間的。

  • 12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本質上來說,他們都覺得只要自己道歉,別人就理所應當要原諒他。很多時候,孩子口頭上說的對不起,並不代表他真的意識到錯誤了,那只是逃避懲罰一個手段而已,所以下次很有可能再犯。

    先要求孩子跟當事人說“對不起”,然後再仔仔細細地告訴他究竟那裡錯了,細心一點的父母,還會告訴他怎麼做才是對的。當孩子道了歉,也認為父母講的有道理的時候,這個錯誤就翻篇了。可我們不要忘了,孩子犯錯,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固然沒錯,但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自己的過錯負責。

    父母引導也很關鍵

    當然,我們做父母的,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孩子下定論。

    尤其是當我們沒有親眼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是聽老師、或者其他人轉述,這時父母一定要問這3句話,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親子誤會地產生。

    1.發生什麼事情了?

    很多家長在聽到孩子犯錯後的第一反應都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不聽孩子的任何解釋,只關注眼前的結果:

    “你這熊孩子,又幹了什麼事情?天天的,能不能安生一點。”

    “你別跟我解釋,沒用,你不欺負人家,人家能這樣對你嗎?”

    但這種教育方法表現出來的卻是對孩子極其不信任的狀態,讓孩子認為,無論做什麼,家長只會認為是自己的錯。

    家長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問清孩子事情的起因與經過,瞭解原由,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問題的發生。

    例如:“爸爸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先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為何你會這樣做?我想聽聽看你的解釋。”

    孩子在感受到家長的理解時,通常會放下內心的不安,小心翼翼的告訴家長實情,選擇與家長一起面對。即便真的是孩子的錯,孩子也會選擇主動來承認錯誤。

    2.你的感受如何?

    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激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情緒不滿或者生氣時,別人說什麼都會自動遮蔽,等到平復心情後,才會冷靜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情。

    孩子犯錯後,家長先不說事情的對錯,而是問問孩子剛才的心理感受:“剛剛他搶了你玩具,所以你很生氣,才打了他,是嗎?”“你剛剛打了別人,看到他哭了,心裡是不是也很難過呀?”

    一起引領孩子感知情緒,然後讓孩子哭一哭,說一說心裡的不滿與難過,發洩出來。

    如果此刻孩子的情緒還是非常激動,一時聽不進去父母的意見,不妨讓孩子學會深呼吸,等待五分鐘或者十分鐘情緒平靜下來了再來一起溝通問題。

    然後說說孩子剛才的表現哪裡需要改進,哪裡需要表揚,不完全否認孩子的一切。

    等到下次孩子一個人再遇到問題心裡很不舒服時,他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冷靜下來面對問題,以免犯更多的錯誤。

    3.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當孩子因犯錯造成一定的損失後,家長可以先不要幫著孩子去處理,可以先聽聽孩子對此有什麼彌補的辦法,或許你會驚訝於孩子的創造能力。

    例如有次糰子在鄰居牆上亂畫,面對鄰居的“控訴”,他倒是坦白很快,於是我就問他,那你打算怎麼處理呢?

    他想了很多方法,也想了這個方法可能帶來的結果。比如拿布擦的話拿布擦好像畫筆顏色不容易掉,拿水衝牆會潮溼壞掉…最後,考慮下來,還是重新用油漆粉刷了一遍。

    孩子經過思考後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的一次錯誤就會帶來這麼多問題,而且解決起來又很麻煩。等到下一次他想要做什麼事之前就會先思考一下後果,再考慮是否去做,從而培養孩子先思而後行的好習慣。

    犯錯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會改進。

    所以家長更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反省錯誤,引導他們正確地面對,學會彌補。

  • 13 # 妙德師兄

    我家的倆寶貝也是這樣的,特別是二寶,現在2歲半,每次他犯錯時,若要問他你知不知錯了,他都會說,我知道錯啦,下次不這樣了,對他這件事,我還特意有拍過2個影片,目的就是怕他一會就忘了,平時就經常放給他看,好讓他記住,別再犯錯了。

    可是他只要一跟哥哥爭玩具的時候,就什麼都忘了,一切又都恢復原形。

    我想,這也許是不是他們太小,腦發育還不夠成熟,不會控制自己吧。才會這樣呢。哥哥比他大三歲,情況就好很多。

    所以,我認為,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太著急了,要允許孩子犯錯,給他們機會改正,陪著他們一點點成長。

    以上是我的分享和建議,希望你滿意

  • 14 # 可愛的嚶嚶醬

    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家長看過來!

    網友一:

    首先我們家長應該對其理性分析。

    其實,孩子存在的大多數問題,所犯的錯誤以及荒唐事,完全是由他們的無知造成的。所以,家長應該利用一些技巧仔細地觀察,以判斷自己孩子身上發現的某種行為是由無知或者缺乏經驗造成的,還是主觀故意搗亂行為.以便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教育。

    例如,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相幫媽媽擦桌子,可是由於力氣小擰不幹抹布,桌子越擦越髒,弄得地板上都是水.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況,是應該批評還是鼓勵呢?

    首先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她看到媽媽幹家務很辛苦,想幫媽媽分擔點,可是卻因為自己年紀小而”好心幹了壞事”.如果這時候媽媽一味的批評孩子笨手笨腳,只會搗亂.那孩子更多的是會感到沮喪和難過,結果必然是徹底失去信心,以後再也不願意幹家務吧!所以這時候,我們應當採取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而不是批評。

    網友二:

    小孩兒做錯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故意的,另一種是無意的。作為家長要弄清狀況,找到孩子做錯事的原因,切不可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孩子,特別是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往往不知道那是錯事,他們很多情況下是覺得好玩兒才做的,父母要幫他們分析,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要教會孩子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孩子是天使派來的,父母需要拿出極大的耐心,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網友三:

    小孩的心理很複雜,自尊心很強,渴望得到父母,老師的認可。如果小孩子做錯事了,父母和老師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怎麼處理才能對孩子的影響最小。這對以後孩子的培養,和孩子的性格都有直接的影響。

    至於該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解決了。比如說,孩子的性格本身很開朗,那麼我們就可以進行批評教育,把道理解釋給他,適當的進行懲罰,他就可能會記住教訓,也不會覺得因為受到懲罰而感到傷害自尊。

    如果孩子性格本身就很內向,這時我們進行批評教育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對於解決問題以及教育起不到很大的作用。這時我們就可以採取鼓勵教育。具體採用何種教育方式,還要根據孩子的性格來適當選擇。教育孩子時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網友四:

    小孩子做錯事,並不能單純的說只是批評教育或鼓勵教育,要看事情的嚴重性以及小孩的年齡具體分析,三、四歲之前小孩子做錯事首先要進行耐心教育,讓小孩瞭解如何做、怎麼做、為什麼做錯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給小孩機會進行改正,嘗試正確的做法,然後加以鼓勵教育,千萬不要一味的進行鼓勵教育,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千篇一律的鼓勵教育反而適得其反,古人說過:‘棍棒下出孝子’,還是有一定道理,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無底線的。

    網友五:

    孩子做錯了事情,首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如果出發點不是傷害別人為目的,而且後果也不嚴重,那麼批評可以改為分析原因,讓孩子能夠認識到問題,以後不再犯就行。

    如果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比如欺負同學,打架鬥毆,等等,那就必須嚴厲批評,甚至一定懲罰,當然不一定是動用家法。

    如果孩子學習成長方面的錯誤,比如把鬧鐘手錶拆了再也還原不了,比如做科學實驗,把你最貴的沙發不小心弄破了,這時當然鼓勵為主啦,不要動手哦!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15 # 微笑的退休生活

    在我們和孩子的理解中存在“認知感”,孩子有時候不聽話或者過了就忘,很多時候是聽不懂我們在教他什麼,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要冷靜下來,控制好自己的清晰,不要打罵孩子,冷靜後再指出孩子錯在哪裡?分析錯誤的根源,怎麼糾正。家長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讓阿爸媽媽傷心了,繼而改正自己的錯誤。同時不要幫助孩子承擔後果,在孩子能承受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承擔,或者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 16 # 孕子美孕育生命之美

    孩子就是孩子,咱們不能溺愛,但也不要過高的要求孩子,一般成人一個習慣的養成科學的說法是21天,何況孩子!如果孩子沒有記住,咱們就再耐心的引導和教育,所謂“名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說的就是要麼您和孩子溝通有趣易懂孩子一下記住了!要麼您就一直不停的嚴格要求孩子記住您的標準!所以,換位思考!孩子會成長的!!!

  • 17 # 兒童哲學啟蒙

    開門見山來說,這個問題需要從孩子和教養環境兩個方面來說。

    先說孩子,“記住”按理說是年齡越小,記憶力越好,越有優勢,但我們忽略了“記住”是有原因的——

    孩子理解性記憶少,機械式記憶多。這是因為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是以大腦中的“已知”為前提的,但孩子往往缺少這種“己知”的知識、經驗等。

    孩子抽象記憶少,形象記憶多。這是因為對孩子來說“形象”更生動和易懂,而“抽象”更“教條”和難懂。而批評教育往往就表現為說教、講道理等,即便是舉列也是相對泛化而不具體,所以“行教”更有效果。

    孩子非興趣記憶少,興趣式記憶多。事實上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因為人的大腦為了節約能源,總是喜歡將“能量”留給它喜歡的事物,有時還會“選擇性”遺忘不想投入腦力的事。

    孩子被動記憶內化少,主動記憶內化多。孩子是否“主動”記憶與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正相關,如孩子對某個事物感興趣,如孩子自認為重要的事等。

    孩子間接記憶易逝,親歷體驗記憶印象深刻。比如孩子亂放東西,物品不放回原位,你說了孩子不當回事。後來一件重要的東西找不著了,孩子會對此印象深刻。

    孩子對偶發性體驗印象不深,對反覆體驗的記憶深刻。比如語言的習得和使用就是一例。

    以上幾點是對孩子記憶的大概歸納,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幫助孩子形成“有效記憶”。

    舉個例子,我家孩子1歲多時見壺裡的熱水冒熱氣,想去動。父母這時如果說“燙,不許動。再動就……”,這樣的“抽象式批評”只會增加孩子的好奇。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感受熱氣和熱水的溫度(當然你得幫助掌握好感受的方式和度),讓他知道這個事實。

    但凡批評式教育總想使孩子“一次就聽,永不再犯”,或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顯然違背了孩子這些認知規律。

    從成年人給孩子提供的教養環境來說,批評有時確實能產生“當即震懾”效應,所以孩子迫於威懾會說“記住了”,但這並不是經過自己有效觀察、感受、思考和認知的“記住”,而是在壓力下的“記住”。

    可以想見,成年人在威懾的壓力下大腦也會短路,情緒反應會佔用大腦其它資源,孩子亦然。

    正是因為如此,對孩子來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耐心應對十分重要。

    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批評”能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那恐怕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只有經過我們基於事實的觀察和反思,才能窺見真相。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最瞭解孩子的還是父母,但大多數父母未必真正瞭解孩子,所以不去認真瞭解孩子的父母恐怕永遠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題主所說的“小孩子犯錯誤批評教育的時候他說記住了,過後又忘記了”,並非是孩子的錯,而是教養環境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白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