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漁獵民族女真人從起兵反遼那天起,一直都是靠自己族人在打,最後打南宋的時候,族裡的開國元勳幾乎死光,只剩下兀朮一個能打的。這也是金國存在只有百年,而拿南宋沒辦法,最後被蒙古人打的稀巴爛的原因。這也說明了女真是一個在乎血統,注重傳統,不依靠外力的民族,和野豬皮東拉西扯,把其他部落和民族強行拉進來是不一樣的。金國只有戰死的皇帝,沒有屈膝的皇帝。這點就甩野豬皮九條街不止。

  • 2 # 生生不息鋼鐵俠

    金(1115年-1234年),或稱大金、金國、金朝,是位於今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建立人為金太祖完顏旻,國號金,建於1115年,共經歷10位帝王。到1234年完顏承麟被殺,金朝滅亡為止。

    金朝的滅亡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1229年正式由其三子窩闊臺繼位,是為元太宗。此後蒙古再度對付金朝,1230年窩闊臺汗發動三路伐金,窩闊臺汗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斡陳那顏率東路軍走濟南,其四弟拖雷率西路軍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1232年拖雷成功迂迴至汴京,金哀宗派完顏合達、移剌浦阿率大軍阻擊於鄧州。此時窩闊臺汗率大軍渡河,並派速不臺攻汴京。而完顏合達急率軍北援汴京,與拖雷率領的蒙軍於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東南)發生三峰山遭遇戰,金軍精銳潰敗,名將張惠、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與移剌浦阿先後戰死、被俘殺。蒙軍圍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後金廷殺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圍攻汴京。

      金哀宗堅持至年底放棄汴京,南逃歸德(今河南商丘市),汴京守將崔立降蒙。蒙將史天澤一路緊追不捨,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古軍約宋將孟拱、江海率軍聯合圍攻。1234年正月蔡州岌岌可危,金哀宗不願當亡國之君,將皇位傳給統帥完顏承麟,是為金末帝。此時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殺,末帝死於亂軍中,金朝覆亡。(歷經10位帝王,歷時119年)  

    金朝的再次重生(即後金的建立)

    明末,女真人的後代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諸部落的過程中建立了後金,並佔領了明朝遼東的大部分地區。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族名也改成了滿洲。1644年,李自成攻滅明朝,清軍同吳三桂聯合打敗了大順軍,並逐步統一了中原南北。 自此,女真人再次實現了對中原地區的統

    治。

    清帝認為金朝和自己是一家的 女真人在不同時期的史書中有不同的稱謂,女真人在秦漢以前被稱為肅慎人,漢代時被稱為挹婁,隋唐時被稱為靺鞨人,到五代時才被稱為女真。(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

    金朝同清朝的共同特點是都發源於東北並進入了中原地區,當年的女真完顏氏和清朝的愛新覺羅氏都是帶領女真人進入中原的兩股領導力量,他們在興起、入主中原、治理中原的過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顯然清朝皇帝也意識到了這點。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後金”二字其實是史書的記載,努爾哈赤建立的就是“大金國”,他認為自己就是女真人的後代,所以才建立金朝來複闢這個朝代,只是因為漢文史書為了同兩宋時的金朝相區分,才寫成了後金。

    後金的努爾哈赤和金朝的完顏阿骨打是不是一個民族的延續

    努爾哈赤和完顏阿骨打出現在歷史的時間相差了500年,從血緣關係上來看,他們倆應該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完顏阿骨建立了金朝,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後金,倆人也都統一過女真部落,都是女真族傑出的首領,所以從民族關係上來看他們是有關係的。不過雖然都是女真族,但是完顏阿骨打和努爾哈赤的部落不同,因為完顏阿骨打隸屬於黑水部落,而努爾哈赤隸屬於建州部落。

    綜上分析:金國和清朝是一個民族的延續。雖然年代相差很久但可以認定金國和清朝都是一個民族所建立。

  • 3 # 無憂谷逍遙子

    肯定不是,蒙古、南宋聯合滅金野狐嶺一戰將金國成年男子全部殺光,由於蒙古於金為世仇,蒙古可能對金進行了屠城,金國已國破家亡,元明時消失於歷史舞臺!所謂的後金只是皇太極牽強附會編造的故事,滿族應該來源於南宋俘虜,流亡到金的漢人及當地少量土著雜居產生的混種人群!

  • 4 # 錚百奇音

    金和清朝都是女真族建立的,這個勿用質疑。現在有一些自稱皇漢的民族分裂勢力造謠滿洲非女真,亂認祖宗,給自己臉上貼金,什麼女真被蒙古滅族了,滿洲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明朝是來到東北,被明朝收留,冒充女真,他們還找理由 ,什麼滿文和女真文不一樣了。其實長腦子都不會信他們的話,都是謊言。首先明修《元史》有女真的記載,證明女真沒有被蒙古滅族,《大明會典》裡說:“今女真概金之遺部也”“夫建州者古女真也”,並且女真文一直使用到明朝嘉靖時,明朝四夷譯館有專門翻譯女真文的,黑龍江入海口出土了明朝的女真文碑。女真文一開始就沒有全族推廣,只在貴族使用,所以金朝滅亡就越來越沒有人使了,所以努爾哈赤建國時才發明一種新的文字。在說通古斯,通古斯是鄂溫克族的舊稱,在語言學上又把滿——通古斯語族的諸多民族通稱通古斯人,其中就包括女真語,滿族現在還有姓完顏的,清朝有許多完顏氏大官,由此可見,金與清的建立者都是一個民族,謠言止於智者,大家不要相信皇漢民族分裂勢力的謠言,多看書。

  • 5 # 浮聲蒻夢

    我覺得不全是,女真入主中原後大部分女真人南遷到河南,蒙古滅金後女真又被蒙古人大肆屠殺,真能倖存少之又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回到了東北,其他的已經和當地民族融合,怎麼幾百年後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大幫子所謂女真人?另外從文化上說,女真比滿族早500多年就進入封建君主制了,如果滿族真是女真人的後代怎麼過了幾百年還停留在半奴隸制度?另外女真人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既然傳承了女真人為什麼滿族還要現照蒙古人的文字創作?難道不知道蒙古女真是世仇嘛?個人覺得,滿族就是女真被滅後,再次南下的通古斯人與當地蒙古族漢族還有少數女真族的融合品種

  • 6 # 北迴歸線165408933

    別瞎逼逼了,民族這個概念都是直接使用的日本人的翻譯。過去只有是否蠻夷之爭,哪有什麼民族?要有,也只能是農耕文化的民族。遊牧民族整天游來游去的,連個固定住址都沒有,搞得清自己是哪裡人麼?

  • 7 # 孟浩然的表哥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清朝是滿洲人建立的王朝。1636年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滿洲旗人包括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 8 # 聆聽者30473616

    問這個問題,就如同問漢朝是不是漢族的王朝一樣。如果不認同金朝和清朝都是女真——滿洲主體的朝代,那漢朝算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問呢?首先需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漢朝人自稱什麼?大多數時候,當然自稱為漢人,但是有的文人和政府檔案會自稱華夏,這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華夏——漢人,以至於以後的唐人,明人都是指的漢族人,這就叫一脈相承。我們不能說華夏人和漢人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族群,自然也不能說女真和滿洲人也不相干了。女真經歷了部分被其他民族同化,經歷了地域的變遷,語言文字都有很大改變,漢族人包括之前的華夏人難道不是也這樣嗎?況且,皇太極的聖旨說諸申,並不是女真,望文生義可是史家大忌。我一直以為,人要是認為自己是上帝的視角,那就需要有上帝的胸懷,學識。一個狹隘的偏激的人的視角,還不如說是一條狗的視角,狗看人都是扁的。

  • 9 # 中國人4295588399

    這樣的問答有可能挑起民族矛盾!如果承認無論宋時代女真人還是滿族都是大中華民族一份子,這樣的爭論有何意義?如果認為女真和滿族均非我族類,這樣的爭論就是吃氣飽了撐的,為別人操個剷剷心!

  • 10 # SJ43845314

    滿族這個名稱是辛亥革命民國才有,以前清朝時期都以旗人相稱,旗人有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民國之後,所有旗人均稱滿族,58年民族識別也依此。皇太極建立八旗,統稱滿洲,裡面融合了東北很多民族,女真,蒙古,北韓,鄂倫春,達斡爾,漢,俄羅斯,等等很多民族,後期統稱旗人,清朝時期沒有民族的概念,民族這個詞是泊來詞,民國時期從日本引來的。58年後仿照蘇聯,劃分民族,進行民族識別,才有56個民族的名稱

  • 1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政權。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不假,不過努爾哈赤自己建立的國號可不是“後金”,事實上努爾哈赤的國號就是大金國。這個“後”字是後世史學家為將其與女真完顏部建立的金國以示區別而加上去的。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所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些個王朝的正式國號中都不帶“後”字,只是因為在此之前歷史上已存在過以梁、唐、晉、漢、周作為國號的王朝,所以為進行區分才加上這個“後”字。

    中國歷史上這種出現重複國號的現象其實還是比較普遍的:以“漢”作為國號的就有西漢、東漢、蜀漢、後漢、南漢、北漢等王朝,事實上這些王朝的正式國號其實都是“漢”,只是為進行區分才加上字首。這些以“漢”為國號的王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本上國君都姓劉並自稱是西漢宗室後裔,當然這其中東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劉秀的確是西漢宗室後裔,不過其他人的身份就比較可疑了: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可實際上卻是出自市井、幹著織蓆販履的營生,其漢室後裔的身份其實是存疑的;如果說劉備的漢室後裔身份只是存疑,那麼劉淵卻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不過劉淵祖上曾與漢朝公主聯姻而被賜姓劉,倒是與漢室多少有點血緣關係;更為匪夷所思的是五代後漢的劉知遠明明出自突厥沙陀部,卻也要自稱漢室後裔......類似的例子還有後唐李存勖明明是沙陀人,卻打著復興唐室的旗號;南唐烈祖徐知誥自稱是唐室後裔並改名為李昪。

    之所以中國歷史上會出現這麼多重複國號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的皇權天命意識使統治者極其重視政治合法性,因此往往喜歡和歷史上的強盛王朝攀親戚。在胡軍主演的電視劇《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元朝末年各路割據勢力競相抬高自己的出身,但凡是個姓李的就自稱是李世民的後代,但凡是個姓趙的就說自己是趙匡胤的後代,就連朱元璋自己也一度想認朱熹當祖宗。努爾哈赤以”金“作為國號其實也是想和女真完顏部建立的金國攀親戚充門面。努爾哈赤在向子弟講述祖先的歷史時就曾說過:“其乃吾金國先祖阿骨打之弟,原號吳乞買汗,又尊號天會汗也”這樣的話。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其實是自認為金國後裔的。然而天聰九年(1635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次年他在戰勝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並從其手中獲得所謂傳國玉璽後改元崇德,又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去汗號而稱帝。皇太極為什麼要更改族名國號呢?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宣稱:“中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曏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珠申。夫珠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於中國無涉。中國建號滿洲,統續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稱。”所謂“珠申”就是女真,所以在皇太極看來女真之稱源自北超墨爾根之族,並不是其族原有的名稱。皇太極認為使用本族原有的“滿洲”之名作為正式的族名屬於正本清源之舉。皇太極這種說法實際上相當於推翻了他父親努爾哈赤關於愛新覺羅家族與金國女真人之間的淵源關係。為什麼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倆的態度會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清朝和金國究竟是不是同一個民族所建立的呢?這當然不能以努爾哈赤、皇太子父子倆的說法為準,因為他們父子倆的說法本來就前後矛盾啊。

    2015年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安卡拉總統府迎接到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時安排十六個人裝扮成古代武士列隊站在樓梯上,聲稱其代表了土耳其“歷史”上的十六個強大帝國。根據土耳其方面自己的解釋:土耳其歷史上的十六個強大帝國分別是匈奴帝國、西匈奴帝國、歐洲匈奴帝國、白匈奴帝國、格克蒂爾克帝國(突厥汗國)、阿瓦爾帝國、哈扎爾帝國、回鶻汗國、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巴布林的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間跨度兩千多年,地理覆蓋亞歐非三大洲。訊息傳出後各國網友皆視為笑談,因為在土耳其人的觀念中凡是來自亞洲腹地的遊牧民族幾乎都是他們的祖先。事實上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有一點顯著的不同就是:沒固定的生活地域,各部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是相當頻繁的事。其實歷史上的匈奴、突厥等族系很可能並非一個單一民族,而是由草原遊牧民族組成的共同體。今天的土耳其人自稱是突厥後裔,可實際上土耳其是西突厥烏古斯部族同小亞細亞當地的安納托利亞人的混血後裔,同以阿史那部族為核心的古代突厥汗國甚至連人種都不一樣。

    顯然我們不能把今天的土耳其人與歷史上以阿史那部族為核心的突厥民族劃等號,然而我們又不能否認歷史上的突厥民族與今天包括土耳其人在內的突厥語民族之間客觀存在一定的傳承關係,否則就難免陷入到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狀態。事實上建立清朝的滿族和建立金國的女真的關係就類似於土耳其和突厥的關係——有一定的傳承淵源關係,但並不能簡單視為就是同一個民族。目前學界一般將滿族的形成演化歷史總結為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族,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能簡單將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女真以及今天的滿族等幾個概念直接劃等號,事實上從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女真一直到今天的滿族是一個動態的演變歷程而絕不僅僅只是的簡單的改名字而已——這些民族在血緣和文化上具有親緣繼承關係,但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民族。這就像你不能說爺爺和孫子是同一個人一樣。

    嚴格意義上生活在東北地區的肅慎、靺鞨、女真、滿族等民族並非遊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東北地區名為平原,但卻是周邊遍佈低山丘陵的平原,擁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這和蒙古草原的一望無垠是不同的:長於山澗溪流之畔的肅慎、靺鞨、女真等族系其實更多的是以捕魚射獵為生,馬是他們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但他們還不能簡單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騎射功夫了得,但只在射獵時騎馬,日常生活中他們更願意選擇步行以節省馬力;這和蒙古人從小生長在馬背上還是有所不同的。但漁獵和遊牧其實是很難完全分割的:東北平原和蒙古草原之間並沒什麼難以跨越的的地理阻隔——契丹崛起就吞併了遼東的渤海國;金國強盛時期蒙古草原上的塔塔爾、蔑兒乞、克烈以及後來的成吉思汗爭相接受金國冊封;努爾哈赤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葉赫部就被認為具有蒙古血統,甚至在建立滿文時也大量借鑑蒙文詞彙——清代定製:凡皇子六齡入學時遴選八旗武員弓馬、國語嫻熟者數人,更番入衛,教授皇子騎射,名曰‘諳達’,體制稍殺於師傅,蓋古保氏之責。看過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的朋友可能就知道其實“諳達”這個滿語詞彙就來自蒙語的“安答”,意思是夥伴、朋友。

    事實上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一樣是沒固定的生活地域的,各部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是相當頻繁的事,從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女真一直到今天的滿族並不是簡單的改名而已,事實上每一個名字的背後代表的是在融入新的血脈後所形成的一個嶄新民族。就此而言:歷史上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女真的形成發展歷史不能被視為是滿族本身的發展過程。然而又不可能把歷史上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女真的形成發展與滿族的形成歷史割裂開來。要完整追尋這段動態的歷史演變程序就得從最初的肅慎人說起:公元前1800年前後如今山海關外的東北大地主要分為四片區域,各自生活著四個不同的族群——南面燕山一帶生活的是商朝的華夏族(漢民族的前身),東面是濊貊,西邊是東胡,北部是肅慎。在周代的典籍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周武王時肅慎人曾入貢“楛矢石砮”。成王時肅慎氏來朝,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康王時肅慎復至。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由此可見早在西周時期乃至更早以前生活在東北地區的肅慎人就已臣服於中原王朝,同時從肅慎人向周朝進貢弓矢的記載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善於騎射狩獵的民族,他們已開始用弓箭取代原始的石頭、木頭打造的武器進行狩獵。

    戰國以後肅慎之名彷彿一下史籍中蒸發了似的,直到三國、兩晉時期肅慎之名才又重新開始出現在中原王朝的典籍之中。關於肅慎之名一度消失的原因迄今為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肅慎為挹婁所阻隔,久不與中原同音訊,於是逐漸被中原史籍所遺忘,以致於最後中原人不知其所蹤;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挹婁即肅慎之改稱——《後漢書·東夷傳》就持這一說法“挹婁,古肅慎之國也”。挹婁在古代典籍中有時也寫作邑婁,關於這一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認為系通古斯語“鹿”的意思;另一種說法認為系滿語“葉魯”音譯而來,為巖穴之意。挹婁人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常穴居。現在一般認為:挹婁人的活動區域大致位於如今遼寧省東北部和吉林、黑龍江兩省東半部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內。挹婁人已發展出漁獵業、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不同產業。漢魏時期在挹婁人的東北面夫餘族和高句麗族先後崛起,挹婁曾臣服於夫餘400餘年,與此同時挹婁人也憑著自己“便乘船”、“善射”的優勢對居住今圖們江流域人少勢弱的北沃沮不斷進行騷擾。公元236年挹婁與曹魏確立臣屬關係,成為曹魏遼東郡管轄之下的民族。

    勿吉人本是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一個民族,然而正如上文所言:漁獵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現象是極為頻繁的——挹婁人強大之時勿吉人也被吸納入邑婁族之中並與挹婁人出現融合跡象。邑婁本部在長年累月的征戰中實力遭到削弱,以致於逐漸無法再壓制自己統治下的各部族,於是勿吉人趁機在公元5世紀初崛起,進而取代了邑婁本部的地位。到南北朝時期中原史籍中已不見邑婁之名,這標誌著勿吉人已全面取而代之。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勿吉人滅掉了東北地區稱雄一時的夫餘,日益強大起來的勿吉人內部也分化為不同部族:這其中主要是粟末(今松花江)、白山(今長白山)、伯咄(即伯都訥,今扶余縣)、安車骨(今阿什河)、拂涅(今牡丹江一帶)、號室(今綏芬、穆倫二河流域)、黑水(今黑龍江下游)等七大部落。隋唐時期勿吉改稱靺鞨,昔日勿吉七部之中的粟末、黑水兩部日益發展壯大並逐漸兼併其他部落,最終形成靺鞨人的兩大分支——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唐朝曾在兩部居住的土地上分佈設定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從而將這兩支靺鞨人納入到唐朝羈縻州府管轄之下。

    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了號稱“海東盛國”的渤海國,渤海國境內的粟末靺鞨、高句麗、漢人等民族在經過長期的融合後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身份認同——渤海人。公元926年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滅渤海國,此後渤海人分別向三個方向遷徙:一部分遷入中原融入漢族;一部分進入高麗融入今天的北韓民族;一部分與黑水靺鞨被納入遼國的統治之下,由於遼國稱黑水靺鞨為女真,所以這部分渤海人實際上融入到了女真民族之中。遼國對女真各部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靠近遼國的南方女真被納入遼國的戶籍管理體系,稱為熟女真;而北方的女真各部則被稱為生女真。遼代初期高麗人函普來到生女真完顏部生活的按出虎水,這時他已有六十多歲。函普客居完顏部時完顏部的人殺了其它部族的人,因此兩族交惡,哄鬥不止。完顏部人對函普說只要化解仇殺,就把部族裡一個六十未嫁的賢女嫁給他,收他作完顏部的人。函普答應下來並解決了爭端。然後娶了六十歲的完顏部女,並生了兩子一女,終於成為完顏部人。由於完顏函普在完顏部中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善於處理各種事務,逐漸成為完顏部的首領。函普死後完顏部首領之位先後在烏魯、跋海、綏可、石魯等人之間傳承,石魯死後其長子完顏烏古乃成為完顏部的新首領。完顏烏古乃積極取悅遼國皇帝:藉助遼國的力量征服了白山、耶悔、統門、耶懶、土骨論五部並透過遼國接觸到較為先進的中原文化——這一時期生女真出現了政府機構和法律制度。烏古乃次子劾裡缽攻破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等部,完顏部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當女真各部忙於內部爭鬥之時遼國不斷派人到女真聚居區索求貢品,激起了女真人的反抗。1112年遼國天祚帝赴長春州與女真各部族的酋長聚會,在這次聚會上天祚帝要求完顏部酋長烏雅束的弟弟阿骨打跳舞,阿骨打以不會跳舞為由堅決拒絕。這次宴會結束後不久烏雅束病逝,阿骨打成為完顏部的新首領。1114年9月完顏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誓師來流水(今拉林河),由此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戰爭。隨後女真軍隊在寧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戰中擊敗遼軍。次年一月阿骨打在“皇帝寨”(即後來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之白城)稱帝,國號大金,建元收國,是為金太祖。1125年遼天祚帝被金人俘虜,遼朝至此滅亡。1125年金國發動滅宋之戰,此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已死,在位的金國君主是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他派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分兵兩路從山西、河北南下,最後會師北宋首都開封,在宋將李綱的死守下金軍無功而返。次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再派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兵分二路攻破開封,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宋朝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北宋由此滅亡。在靖康之變中宋朝的康王趙構僥倖逃出生天——他在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稱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儘管金軍很快就進一步大舉南下,然而南宋在岳飛、韓世忠、張浚等將領的努力下屢屢轉危為安。最後金國只好迫使南宋稱臣並讓西夏、高麗等國臣服以稱霸東亞。

    1206年位於金國北方的漠北草原諸部被蒙古部的鐵木真統一,此後統一的蒙古汗國成為金國最大的外患。1211年已被蒙古貴族奉為成吉思汗的鐵木真於野狐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張北縣與萬全縣交界處)大破丞相完顏承裕與將領獨吉思忠率領的四十萬金軍,由此開啟了蒙金戰爭的序幕。1234年正月蒙古攻陷金國最後的據點蔡州,金國末代皇帝完顏承麟死於亂軍之中,金朝至此覆亡。蒙古滅金後大肆屠殺完顏族人,一時間蒙古軍中甚至有“唯完顏一族不赦”的說法。在這一過程中身為金國皇族的完顏家族或死於蒙古人的屠殺,或隱姓埋名混跡於中原漢人之中。蒙元王朝對女真、契丹等民族採取的民族政策是“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若生漢地則同漢人“。在這一民族政策下約五分之三的女真人融入了蒙古人和漢人之中,只有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群仍大體儲存著本民族的文化傳承。正如上文所說的漁獵民族之間的融合現象其實是相當普遍的:金國的女真人內部既有以完顏氏為核心的統治集團,也有許多被完顏氏控制的本不屬於女真部族的邊緣集團。這些邊緣集團大部分都受到了女真文化的影響並和女真人混居,有些甚至還將女真的名字冠為自己的部族名稱。蒙元王朝在女真人的龍興之地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等地設有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斡朵裡、胡裡改這5個軍民萬戶府的統轄的物件據《元史》記載:“其居民皆水達達、女直之人”。所謂女直其實就是指的女真,因為遼代史籍曾因避遼真總的諱而將女真改為女直,而後來一部分史書中也沿用了女直這一稱謂。顯然在《元史》中是將東北地區的土著民族分為女真和水達達兩個族群的,不過女真和水達達之間也存在融合現象。到明朝建立之時女真和水達達之間的界限其實已相當模糊,所以明朝將其統稱為女真。

    明朝把女真各部分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三大系統,而每個系統之下則各有若干大小不等的部落。建州、海西女真原先以今天的黑龍江省依蘭縣為中心散佈於松花江流域與黑龍江中下游東至海岸的地區。入明後這兩支女真人逐漸南遷:沿著牡丹江南遷的建州女真最終聚居於渾河流域、鴨綠江以北的長白山北麓一帶,向西南方向遷徙的海西女真最終分佈於開原以東、輝發河流域以及如今的第二松花江中游一帶。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南遷後留在原地的女真部眾由於距離遙遠而不常朝貢於明,被明朝稱為野人女真。事實上這時的女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而是和之前的匈奴、突厥、蒙古一樣諸部族形成的共同體,各部族之間並沒統一的民族意識。同明朝和蒙古比起來女真各部的實力實在有限,甚至連李氏北韓也不斷向北蠶食女真人的土地,而缺乏統一民族意識的女真各部也各自依附於明朝、蒙古、北韓,彼此之間則互相侵吞領地。其實女真人的剽悍善戰絲毫不弱於蒙古人,只是由於部落太小無法形成合力而已。然而明朝和蒙古持續兩百多年的對立給女真人帶來了機會。

    在女真諸部之中建州女真的實力開始迅速膨脹:建州女真的首領姓愛新覺羅。這個家族自稱源自於長白山東北部布庫裡山(下一個名叫布勒瑚裡的湖泊。愛新覺羅家族有一個關於自己家族起源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三名仙女降臨在布勒瑚裡岸邊。這三個仙女中大姐叫恩固倫、二姐叫正固倫、三妹叫佛庫倫。三位仙女在湖中嬉戲玩耍,忽然一隻神鵲銜著一枚朱果飛了過來,恰巧這枚朱果就掉落在三妹佛庫倫放在岸邊的衣裙上。三姐妹沐浴完畢後就上岸穿衣,結果佛庫倫就發現自己的衣服上有一枚朱果,佛庫倫拿起這枚朱果端詳一番覺得甚是好看,就想著不如索性再嚐嚐味道,於是就把這枚朱果給吃了。誰知過了一段時間後佛庫倫竟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就對兩位姐姐說:“我現在身子日漸沉重,不能和兩位姐姐一起返回天上,兩位姐姐就先行返回吧”。留在人間的佛庫倫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孩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且長得體貌奇偉。佛庫倫告訴兒子:他姓愛新覺羅,還給兒子起了個名字叫“布庫裡雍順”。佛庫倫把兒子放在一條小船上,然後自己就凌空飛去了。 布庫裡雍順坐著船沿松花江順流而下來到三姓(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一帶。他折柳枝野蒿當房居住。當時這裡居住的三個姓氏的部落為了爭當酋長正在相互仇殺。有一個人到江邊汲水時偶然發現了布庫裡雍順,覺得他相貌奇特,於是回去後就對族人們說:“你們不要爭鬥了,現在上天降下了一位非同尋常的人物,快隨我去看看吧!”大家隨這人來到江邊見到了布庫裡雍順,於是就問他是從哪裡來的。布庫裡雍順說:“我是天女所生、專來平定你們的戰亂的,我的名字叫愛新覺羅·布庫裡雍順。”大家聽後感嘆道“這是天生的聖人啊!”於是將他接回住處並找了一位姑娘和他完婚,還推舉他當了一國之主。

    元末明初生活在如今黑龍江依蘭縣的愛新覺羅·猛哥帖木兒在來自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的野人女真的壓力下被迫向南遷徙。永樂初年猛哥帖木兒入明朝見, 明成祖朱棣任命他為建州左衛指揮使,從此愛新覺羅家族世襲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明朝利用女真各部之間的矛盾分而治之,使其彼此互相牽制。萬曆十一年(1583年)建州左衛指揮使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因祖、父被明朝誤殺,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然而這一時期明朝的主要精力用於打擊蒙古和海西女真,對努爾哈赤則基本採取懷柔安撫政策:萬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爾哈赤都督僉事,尋升左都督, 後加授龍虎將軍。努爾哈赤吸取了此前一味臣服於明朝或與明朝公然對立的女真首領的經驗教訓,他既沒完全順服於明朝,也不與明朝公然分庭抗禮,而是依靠明廷授予的官職壓制其他部落並逐漸統一了女真諸部,甚至鄰近的部分東蒙古部落也臣服於他。在這期間他建立了八旗制度以凝聚部眾,還令手下學者額爾德尼和大臣噶蓋根據蒙古字母創制新的文字來拼讀滿文。我們知道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核心——秦始皇締造大一統的華夏帝國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車同軌、書同文,這有效避免了我們形成像歐洲一樣的小國林立狀態。從語言文字上也可以證實女真和滿族雖有淵源,卻不是同一個民族:女真完顏部建立的金國曾效法遼國在中原漢字的偏旁結構上發明女真文字,然而金國滅亡後這種文字已成為無人再會使用的死文字,而努爾哈赤創制的滿文實際上是根據蒙古字母創造出來的拼音文字,也就是說滿文和女真文其實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字體系。

  • 12 # 盛京巡閱使

    東北地區所有民族(不含外來遷入者)都是由三個古族演變分裂而來,即東胡,穢貊,肅慎。東胡演變分裂成為,鮮卑,烏桓,契丹,室韋,蒙古等。穢貊分裂發展成為扶余,高句麗(非南韓人)等,肅慎分裂發展為挹婁,勿吉,靺鞨,金,女真等。女真這個詞在遼代就已經出現,金和清的滿族,原本是同一民族,只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屬不同的部落。就好比劉邦是江蘇人,趙匡胤是河南人,他們不是一個地區的人,能說他們種族不同嗎?)

  • 13 # 煮酒君

    女真族,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民族發展史上,經過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交流,發展成為一個建立國家的民族。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一下這個民族,以及金國的女真和清朝女真的歷史。

    女真早期歷史

    據史書記載,女真的先人之一在遠古時期稱為"肅慎"。女真這個名字也是由肅慎語音發生變化而來的。在中國歷史典籍中,從先秦以來,肅慎的名稱在史籍中見到。

    這個名為肅慎的民族發展到了遼代,被稱為三十部女真,並以女真之名作為族稱其他各部,如完顏部稱為生女真。時間發展到十一世紀末、十二世紀初,三十部女真漸漸被生女真所融合,成為統一的女真族。肅慎這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主要的生活區域是位於中國現在的東北地區,大致位於長白山、黑龍江以及松花江流域。據史料記載,肅慎在西周時期已和中原有過往來,他們以狩獵為主,並且有了原始農業和飼養業。

    到了漢代,肅慎被稱為"悒婁"。據《後漢書》中記載到:"悒婁,古肅慎之國也。"隨著整個部族的發展,除了之前僅僅依賴於狩獵,農業和飼養業都有了較大的進步,相較於先秦時期落後的生產力水平,這時部族得以發展。

    北魏時期又被稱作"勿吉"。在《魏書》記載:"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部族主要的經濟形勢仍是狩獵。農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會使用一些鐵器,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山海經》中記載到:"今肅慎國去遼東三千餘里,穴居……檀弓三尺五寸,楛矢長尺有咫,其國東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鐵。"北齊時期稱"勿吉"為"靺鞨",在這一階段人們已經學會了紡織,生活可以自給自足。

    到了唐代,開始出現"女真"這一名稱。在文獻《宋會要輯稿》中記載:"貞觀中,靺鞨來朝,中國始聞女貞之名。"這裡的"女貞"也就是後來一直沿用的"女真"。自此,女真族的名稱就被確定,之前的名稱也不再使用了。

    金國的女真族

    隨著歷史的發展,契丹民族的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女真族臣服於遼。在這一段時間內,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是兩個在不同地區的女真民族。史料記載,遼代生女真的分佈較為廣泛,在這些部落中,起著核心作用的是按出虎水的完顏部,大致位置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

    完顏綏可定居在按出虎水,其子完顏石魯作酋長後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聯盟。完顏石魯之子完顏烏古乃又合併了許多部落。

    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的統治,建立金朝。

    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設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

    清朝的女真

    十五世紀中葉,女真諸部逐漸發展強盛。海西女真僱倫四部是女真諸部中率先強盛起來的部落。經過長時間的部族內部紛爭,重新組合而孕育出更強大的部落集團。建州、海西等大部落的形成,意味著女真民族新的共同體即將誕生。

    十五世紀末期,明王朝對遼東女真諸部的控制與干涉也趨於鬆懈。同時,北元蒙古貴族集團的割據狀態愈演愈烈,亦無力爭奪對女真地區的控制權。而這一時期的北韓李朝政權陷於僑寇之禍,自身難保,更無能力干涉外部紛爭。此時的女真分建州、海西、東海三大部落集團,其內部尚未統一。各部林立,部落強酋們為了爭奪女真地區統治權而爭戰不休。海西女真哈達部萬汗,曾一度控制女真各部,但歷時未久。在這個歷史上政治格局較為不清晰的時代,女真民族的歷史也是在不斷的發展。

    1582年,哈達部萬汗死後,女真地區又陷入了部落混戰狀態。努爾哈赤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登上了歷史舞臺。當努爾哈赤舉起統一女真大旗的時候,他所面臨的是十分混亂的政治局勢,時勢造英雄,在各部落稱王爭長之時,互相戰殺,甚至骨肉相殘,強者凌弱,眾者暴寡,混亂異常。努爾哈赤審時度勢,首先將統一建州女真作為初期目標。當時女真內部的形勢也有利於建州內部的統一。

    萬曆十年(1582年)哈達部萬汗死後,海西女真內部進行了十一年的內戰,明廷趁機出兵經略海西,其結果是哈達勢力衰落,形成了以葉赫為首,哈達、烏拉、輝發並列,各自為政的局面。海西女真的衰弱,對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努爾哈赤為了與明作戰,整整做了三年(1615-1618年)的備戰工作。他深知與明朝作戰必須具備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十月建立八旗制度,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二月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金國,史稱後金。

    此後,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四十六年、四十七年及天啟五年(1625年)出兵東征,終於統一了東海女真諸部。所有這一切征服和招降,不但把滿洲的統轄地區擴至圖們江、牡丹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及黑龍江流域各地,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滿族吸收了更多的新成員,擴大了其民族共同體範圍。"至是,金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北韓鴨綠江,同一語言者俱征服,諸部始合為一。"努爾哈赤終於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為滿族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下令改為滿洲族,簡稱滿族,從此以後,滿族這個詞語就沿襲下來時至今日。

  • 14 # 塗山大蝦

    看了不少回答把建立清朝的女真說成是通古斯人,從而給清朝視為侵略者。

    這是割裂歷史發展的行徑。

    建立金國的完顏部,領導了東北各族的反遼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女真部落人口較少,女真軍隊壯大的過程就是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過程。女真軍隊大部分不是女真人。建立金國後,女真大部遷入中原邁入奴隸制社會,但仍有不少留在東北過著原始部落的生活。

    蒙古滅金後,對女真人區別對待。生活在西北不懂漢語的視為蒙古人,漢地女真視為漢人,東北女真仍視為女真人並設定路、府管轄,不過是隨俗而治,基本上跟放任不管似的,賦稅也是看生產什麼交什麼,糧食、獸皮、海東青等都有。隨著元朝滅亡,蒙古人的勢力退出東北,明朝進入,根據居住地不同,將女真劃為三部分。有回答說女真侵入北韓被打敗,其實是高麗佔領了遼東部分土地,洪武二十一年明朝收回遼東土地並和高麗劃界鴨綠江。

    女真人的活動範圍沒有明確的界限,至於往北到底在哪裡,很難說清。

    金朝和清朝的女真都是在東北生活的女真部落,屬於同一族群,但不是同一體系的。

    東北的女真不可能在金朝時是女真,在元朝時是女真,在明初是女真,到明朝後期就變成是通古斯人冒充女真了?

  • 15 # 龍文說史

    金國是女真阿骨打建立的,清朝前身是後金,是努爾哈赤建立後被清太宗皇太極改為此名。兩個同屬中國東北,但龍興之地不一樣,金國的女真完顏部位於今黑龍江阿城,所謂上京會寧府,屬於當初的遼末的東丹王下轄的女真諸部之一。而清朝則是後起者,祖先一直在東北遊獵,並沒有隨完顏女真南下滅遼滅宋南下中原定居,所以東北仍有原女真諸部,處於最原始的猛安猛剋制,大金被蒙古滅了後,其殘餘在東北建立大真,元太宗窩闊臺時,東北基本落入蒙古之手,所以女真諸部受成吉思汗幼弟鐵木格後代節制,遼陽行省控制著這裡。女真的原有結構一直持續到明末,在鴨綠江北岸,長白山一帶,建州女真崛起,努爾哈赤仍沿用女真族名和國號,建立了後金政權,也正式拉開了與大明爭奪天下的準備。

    所以大清和之前的金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同是女真建立,努爾哈赤終其一生致力於統一女真諸部,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諸部臣服,而大清後來為什麼要改,無非就是證明自己的正統性。他利用以前的都督李滿主之名,取族名為滿洲,國號改為大清。雖然清朝後來建都北京,可舊都仍在,盛京今遼寧瀋陽仍為陪都。就像金國一樣,雖然同樣建都北京西南,金中都,可陪都仍在黑龍江阿城,會寧府。所以金國和清朝發展很相似,只是金國是偏安一隅的北方割據政權,所以沒有被大家所熟知。可金國留給我們最具影響的遺產那就是北京的盧溝橋了,日軍曾發動著名的盧溝橋事變,演變成華北事變,就是這個盧溝橋。金朝和成吉思汗關係可算親密,他統一蒙古之時,還受金朝壓迫,所有就有後來蒙金戰爭。

    金朝當時按道理說是已經算統一了中原,只是後來沒有成功而已,當時不是有個完顏兀朮和他的鐵浮屠不是已經打到長江,追得宋高宗逃亡海邊,所謂偷山撿海。最有又碰到岳飛韓和世忠這個釘子致使兀朮退回長江,金宋形成了對峙。清朝相對而言就比金朝幸運,這也是他為什麼摒棄一些金朝影子的原因,清朝乘虛而入攻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沒有給故明殘餘和李自成反轉餘地,瞬間席捲全國,所以清朝很容易被人記得,因為他留給我們太多了。

    金朝和清朝恰恰卻穩住了蒙古,金國曾經壓迫蒙古,致使蒙古諸部分裂,互相殺伐,金朝也趁此壓制了其崛起,這也導致成吉思汗的出現。可後來也巧,成吉思汗的子孫,元朝末代大汗林丹汗卻最終臣服清朝,清朝實行的滿蒙一家,大量聯姻,這也同樣區別金國,所以蒙金恩怨只有金國具有,清朝卻相對而言做得更好,而且用蒙古文拼寫的文字,女真金國卻用的是漢字拼寫,受遼文化很重,女真是完顏姓,而清朝則是愛新覺羅氏,所以是有區別的。

  • 16 # 牛頌通鑑

    滿族作為一個近代意義的民族,其最初的稱謂源於明末建州女真人,在構建以自身族群為主體的清王朝所形成的新民族共同體—“滿洲”。歷史上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為草原蒙古所滅,留居東北的女真人成為元代女真人。

    明代,女真人分佈在明王朝遼東地區以東直達大海的廣闊區域,主要分為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三大部。

    其中建州女真部人就成為日後推動“滿洲”這一新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核心力量和主體部分。

    兩千年以前的女真祖先

    在中原文明一來一往、統一或分化的過程中,內外的哪一方的動機並不是佔有土地並消滅其文化,恰恰相反,內外都希望使自己成為能夠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

    即使是地方割據的民族政權,也都把統一或入主中原一展風采作為目標,而不是自外於中華文明和中國疆域。

    有的民族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如漢族;有的民族縱橫聯盟變得強大起來,如蒙古族、滿族;有的民族則融入其他民族而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如匈奴、鮮卑、柔然、党項、契丹等,他們都推動著歷史前進。

    女真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肅慎人是東北地區最早見於記載的居地之一。他們生活在長白山以北,東瀕大海以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肅慎人以狩獵和遊牧為主業,擅騎射,性勇猛。

    早在舜禹時期,肅慎人就與中原地區建立了聯絡。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肅慎部曾向周朝進獻“楛矢石砮”。據《左傳》記載:“肅慎、燕、亳”為周代的“北土”。而“肅慎”的意思為“東部人”。

    三國以後,“挹婁”人仍向中原進貢,直接臣屬於與中原王朝。 南北朝、隋、唐時期,肅慎、挹婁的後裔,相繼以“勿吉”、“靺鞨”的名稱出現,人口發展多達數十個部落。靺鞨後來發展為粟末、白山、伯咄、安車骨、拂涅、號室、黑水等七部。

    唐朝稱“渤海”,五代稱“女真”

    更名後的靺鞨不斷派出使節到隋唐時的中原取經,將青年子弟送到隋唐留學,對中原文明、大唐文化的吸收,促使靺鞨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

    一部分從山林走向東、北、南部平原的,後被稱作粟末靺鞨。留居在白山黑水的,後被稱作黑水靺鞨、白山靺鞨等靺鞨部落。

    唐高宗當政時期,唐朝名將李世勣領兵大破了“東北王”高句麗,作為高句麗臣民的白山靺鞨歸屬大唐王朝,而靺鞨的伯咄部、安車骨部等紛紛解體。粟末靺鞨遷居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人入侵河北隔斷了唐朝對東北的控制,使王朝權力出現真空地帶。

    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抓住機遇,迅速領兵從營州來到松花江上游,在今吉林省敦化縣附近的敖東城建立了地方政權“振國”。

    唐開元元年(713年),大祚榮被唐朝冊封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便以渤海為號。

    唐玄宗時,渤海與唐保持了密切關係,中原地區的經濟、政治和先進的科技、文化的影響,促進了渤海的農業和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冶鐵和織綢工藝達到很高的水平。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區設黑水軍,隨後設黑水府,授予黑水靺鞨各部首領都督、刺史等官,並置長史監之,賜姓李氏。

    當渤海強盛時,部分黑水靺鞨加入渤海國為其部屬。契丹人建立的遼,在遼天顯元年(926年)向渤海國發動掠奪性進攻,在抵抗了兩個月之後,渤海國王向契丹領袖阿保機投降。

    渤海國成為契丹的附庸,部分王室成員和大量居民遷徙到北韓半島,成為新羅國和高麗國居民的一部分。過去渤海國認為高麗人是其同族,如今高麗也將逃難的渤海華人當做自己同族來接納。

    渤海國亡於遼,他們的人民也成為另外國家的一部分。留下來的渤海國民,被新的統治者向南遷移,部分黑水靺鞨也隨之南遷,到了已消散的粟末靺鞨(即後來的渤海人)故地,逐漸取代渤海而興旺起來。

    到五代時期,這支黑水靺鞨稱為“女真”,此後,“女真”這一稱呼代替了靺鞨,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6年真辛苦,這一年生意虧損的有哪些人,什麼經歷,2017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