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俊Adong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湧泉之恩何以為報?太容易得到太大的利益,人會怕失去,那麼就擔心給予你的人收回這一利益,從而產生叛變,謀害,想要得到更多,和掌控自己的命運和財富!

  • 2 # 凡人評論熱點

    人性唯危,豈不聞,升米恩,鬥米仇乎。大概是施恩多了,對方如果一直窮困,一直不能報答,心裡有愧疚感,為了消除愧疚感,不如讓施恩的人消失簡單。或者習慣了你的恩德,一旦一次不給,就會產生怨恨。這是一種心裡效應。

  • 3 # 仗劍書生自媒體

    這個問題是怎麼理解大恩如大仇這句話背後的道理

    人有逆反心理或為現實所困。因為大恩無以為報,如同揹債,不堪此債務之重負時,會覺得活得好累,如同仇人給自己莫大傷害而想向仇人討債帶來的心理負擔是一樣的。例如電影《搭錯車》的女主角成了大明星,不想認她撿酒瓶的養父一樣,在她成了大明星後,認為自己養父的身世會丟她的臉面,損毀她的前途一樣,視她的養父為仇人,直到最後覺悟迴歸。如果撿酒瓶子的人對她沒有養育的大恩情或者沒有前後的現實落差,就沒有電影起伏的情節了。

  • 4 # 天派收藏

    現實和真實情況應該說是對的、因為現實社會就是如此、成王敗寇!

    真正能做到一笑泯恩仇那是大神級別的

  • 5 # 清風輕拂

    佛家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要論最大恩惠莫過於救命,可佛並沒有要你報答的意思,只是為了修行。由此之見“自古大恩如大仇”只是某些人的性格的問題,也就是某些人想多了,才造成心靈上的扭曲,別人對自己有天大的恩典,見了面老覺得短人傢什麼,無以臉面見人,才日久生恨。

    但是君不見俗話說的更好:“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慼慼。”“大恩不言謝”所以還是自己想開為好,別人對自己有天大的恩惠,不要總掛在心上,就是說一旦恩人有事儘量幫助他就好,千萬不可以因愛生恨,那樣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哪個恩有父母的生養之恩大?要像“自古大恩如大於仇”那麼說,要和父母結仇嗎?

    綜上所說,顯然這個“自古大恩如大仇”是有偏見的。應當“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才對。

  • 6 # 心中充滿陽光

    我們華人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講究的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絕對不允許出現恩將仇報的現象的。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經常出現知恩不報的情況,所以說思想和現實是有一定差距的。

    就以題主述說的“自古大恩如大仇”這句話來說吧,這就是古人透過對人情世故的總結得到的一條冷酷而又精闢的至理名言。從我們自身的生活經驗來說,我們與朋友之間有些相互幫助,小恩小惠,這時朋友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和諧融洽的,施之者如沐春風,受之者吹面不寒。但是當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有很重的恩情或者恩惠時,受惠人的思想往往就會發生變化,因為我們講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啊,但這個恩大的到了我無法報答,不知道怎麼報答的時候,其實受惠的人心裡是非常煎熬的,總感覺在恩人面前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最後反而對恩人生出了怨恨,成為了愁人。

    其實這種總結的話還有一些,比如“升米恩,鬥米仇”“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 ”等等,其中“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 ”還有一個小姑事。

    相傳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刺客。數年後,李勉客遊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故囚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說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並私下和結髮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報德?”妻子說:“償還千匹可乎?”故囚說,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搖頭,說,還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幸得此家僕人密告,李勉才免於一死。

    但我們在生活中還是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給與我們幫助的人,大部分的幫助是不求回報的,我們也要做一個不求回報,樂於助人的人。

  • 7 # 久住青山Lee

    施恩勿念,受惠莫忘。這是君子應該保持的理念。

    現實情況往往是:幫助或者救助過別人的,往往自我誇耀,甚至一再提醒承受過恩情的人。承受過恩情的人再怎麼償還,甚至稍有違逆意見,就被指責為“忘恩負義”。“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本來是受惠者的自我要求,結果卻成了施恩者對受惠者的硬性期望或者要求。最後施恩者覺得沒還完,受惠者覺得還不夠,往往最後成了仇人。剛開始如膠似漆,好成一個人,到後來相看兩厭,解不開的疙瘩情仇。

    這也是“最難還的是人情”的來源,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自己拮据或者困苦也要立刻了結人情的原因。因為有的恩情不是突然發生的,往往是一件件小事積累出來的,漸漸的“我幫的你多,你回饋的少”就會由量變產生質變。這也是真正有見識、有德操的人為什麼會有“防微杜漸”觀念的原因之一。有便宜、好處不賺,不是傻,恰恰是有先見之明。貪、巧之功,天不佑也。不抱僥倖心理,不貪多據得,不避難就譽,踏踏實實做人做事,才能睡安穩覺。

    有些機會不能抓,即便是再好;有些事不能做,即便是再前程似錦;有些人不能依靠,即便是再富貴親近。

  • 8 # 顛強時代

    首先呢筆者所說得“自古大恩如大仇”這句話得意思是從古至今如果你對一個人無限得好,有一天對他不好了,就像結下了一個大仇人。其實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是有道理得。

    因為人都是有慾望得物種,農夫與蛇得故事我們都聽說過,一條蛇在寒冷得冬天差點凍死了,善良得農夫看見了把他救活了,可是被救醒得蛇反而不知道智恩圖報,最後呢還把善良得農夫咬死了,這個故事呢就告訴我們做人必須要有善良之心,但是善良必須一定要有度,不能不知變通,讓自己得善良害了自己性命。

    一直流傳這麼一句話“救急不救窮”,如果一個人懶惰沒有進取之心,你不留餘力的一直幫助他、救助他,那麼他就會把你對他得幫助當做理所當然,認為你對他得幫助是應該,根本不會對你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一天你對他不好了,他就會厭棄你,遠離你。你們之間呢就會產生很大得矛盾,本來是很好得關係,可能就是因為一件小事,弄得成為了仇人,自己本是好心,反而到頭來惹來一身麻煩。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做人都要留三分,對待任何人都不要過分得好或者過分得惡,有些東西呢適可而止是最好。

  • 9 # 尚多多講一題

    自古大恩如大仇這句話不能片面理解,需要辯證地看待此問題。恩將仇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大恩不言謝(早已記心間)等都是自古以來人們嘴邊常見的。所以,恩是雪中送炭,必將救人翻身或者日後回報施恩者,回報社會;另一種就是農夫與蛇了,給了它好處,反而咬你一口;再者就是,施恩者萬事考慮周到給受恩者形成一種依賴,最終讓其依賴過分,突然施恩者不再援助和提供幫助,那麼施恩者就成了他的仇人,他就會報復甚至下毒手。

  • 10 # 維摩居主人

    大恩如大仇,這句話雖然道出了一些實際情況,但我覺得也不盡然。

    人們總是記住一些最不好的事例,並善於歸納總結為理論。

    其實這只是一部分。我們只能說有這種類似事情發生過,而被人看成如此。

    而且,這一部分中的具體事情也要具體分析。

    任何一種關係的確立,都是雙方的,互動的。

    同理,任何一種關係的惡化也是彼此的。

    處理事情的操作方法,取決於操作者的心態,面對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做。

    我想,如果處理得當,很多問題還是可以規避的。

    有的人認為,有些人可能天性就是狼子野心,可能源於這個人的性格以及成長背景。

    施恩的我們不可能去挑選被佈施的物件。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看出一個人的品行與性格。

    那就需要施恩者怎麼去規避一些問題,怎麼去掌握這個度。

    第一、在能讓對方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儘量不要讓對方知道,可以轉以他人,或以其他名義,因為我們佈施不是為了回報。

    第二,有了施恩不圖報的心態,就理性的迴避一些問題,規定雙方的關係,並建立相應的原則。

    第三,合理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付出。即使是投資,誰友保證一定有回報呢?

    生活中,不論我們施恩的物件,還是我們周邊的朋友,親人,甚至自己的子女,有些毛病都是慣出來的,有原則的處理關係永遠都是維護關係的基礎。

  • 11 # 苗政4

    人不是太陽或者上帝佛祖,付出第一要看物件,是否有感恩之心,否則付出會被受施者,視為理所當然,形成慣性和依賴,溺愛和傷害孩子就是這一派的;

    第二施予者也有有度和界線感,不影響自己的生活,目的是救急但非救窮,因為窮根不是別人可以幫忙解決的,而是在自己的心裡的,認為自己窮別人富,就理所當然該幫自己,把自己貧窮的原因歸結於外部而非自身,生活是不可能變好的,這種恩簡直可以害了對方。

    非洲有人把援助其的棉花種子換酒錢,你給其越多,越是滋長其窮根和無恥,不是大仇還是什麼?

  • 12 # 玉虛不禁衣

    其實不過分,比如別人對你恩情很大,等到他遇到事情你幫了忙,但是覺得你這是小忙,一直會說當年我對你怎樣怎樣,會讓你做一些難做到的事。

  • 13 # :故意~

    自古大恩如大仇。

    這句話中的大恩我認為可以分為兩類情況來說:

    第一類:

    短暫的大恩,如救命之恩,在醫院你得了大病沒錢救治,醫生把你救了還給你籌集藥費。這是大恩,到是在一個特定時期內。過了這個時期你們就沒有什麼交集了,這種大恩又怎麼會引發大仇呢!

    第二類:

    持續的大恩,例如,一個山區的孩子沒錢上學,你從小學持續供養他上學,每月定期給他打錢,孩子自己和家人每月都會盼著你的資金到賬好支付他們的支付計劃,突然有一天你也遇到了危機無力支付這筆費用了。但這對這個孩子和其家庭來說是影響巨大的,故在孩子的內心長期存在了這種得到後又失去的落差必然會產生仇恨。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句話較為片面,需要加設相應的前提條件才可以。

  • 14 # 南山禪月

    大恩不言謝,施恩莫圖報。

    何為大恩?是雪中送炭,雨中贈傘,還是援業解惑,伸手提拔。

    韓信飢餓時,有村婦送餅,齊王得位時,還餅之恩,村婦已忘記,餅雖小,其恩大,回報以百金。故爾,恩之大小,不在於施之多少。

    文種救越,揚廣弒父,復國大恩,養育大恩,大恩引發大仇,招來殺身。只因人性的自私與險惡。

    農夫暖蛇,東郭護狼,這是畜生天性無知,可以理解。比喻於人,凡大恩莫要施於小人、惡人人,陰險之人。

    對格局小的只可施小恩,此恩不會變為仇恨,對格局大的君子,方可施大恩。仗義之手,當有區別。

    受人大恩而生大仇者,一是利益衝突,見利忘義;二是翻身成功後因為虛榮心受到威脅而反目;三是施恩者以恩壓人,壓到極限而招來大仇。四是施恩者常常把這事掛在嘴邊,見人就說,嚴重傷害了受恩者的自尊和麵子,引起仇恨心。

    大恩如大仇,這句語說的一點不為過,必竟恩將仇報的事也不多,多數是大不了不記恩而已。慈悲仗義乃是施恩人的善良性格或重情重義決定的,而恩將仇報是兩個人共同促成的。

    願我們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

  • 15 # 領袖詩人盧偉宗

    若指所有受恩的人,我覺得是有點兒過了,因為大部分受恩者還是知恩圖報的,並且對施恩於己的人終生難忘。但這句話適用於少數忘恩負義的人,這種人首先臉皮很厚,對別人的恩惠得存求尺,若達不到他的滿意,自然就會“大仇”別人。

  • 16 # 紫微星君

    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而是實實在在的反應了人性中的“劣根”,就如:“鬥米養恩人,升米養仇”一樣經典,並且都是經過歷史無數次印證過的真理!

  • 17 # 涅凡塵

    個人覺得,分人,有些人會因為一次幫助十次不幫而怨恨,有些人會一輩子感恩,主要在於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及家庭教育

  • 18 # 老武小侃

    “自古大恩如大仇”這句話是有點過了,是在走了一個極端。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講究有恩必報與恩怨分明,“恩”和“仇”是相互對立的兩面,恩將仇報為社會所不容,有仇不報並非君子。而有恩不報的話,就會激起全社會的鄙視與唾棄,堪比小人。

    我們對別人施恩的時候,有時候很容易,可能有時只是舉手之勞而已。而對於受恩者來講,得時刻記著別人的恩情,時刻想著去回報,不僅時時地感覺低恩人一頭,有的恩情也許盡其所有,窮極其一生也難以報答,這樣的恩情恩便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和難以擺脫的緊箍,長期以往便會心理失衡。輕者,與恩人老死不相往來;嚴重者甚至希望恩人在人間消失,如此大恩逐漸演變成了大仇。

    在唐代就出現過“大恩如大仇”的這麼一個經典故事:

    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刺客。數年後,李勉客遊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故囚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說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並私下和結髮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報德?”妻子說:“償還千匹可乎?”故囚說,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乎?”故囚仍然搖頭,說,還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幸得此家僕人密告,李勉才免於一死。

    很難想象故囚妻子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你不報恩也就算了,人家又沒逼你,因何非要殺了恩人呢?

    在古龍的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中也有類似的橋段。文中龍嘯雲對李尋歡有一段關於“大恩如大仇”的經典獨白:

    你以為你痛苦嗎?你把心上人讓給我,這種施恩的高尚感會減輕你的痛苦。而我則比你痛苦得多,我搶了你的人,而她卻不愛我,別人都知道是你把她讓給我的,我成了小人,卻得不到幸福,還要承你的恩,我只有殺了你,才能從痛苦中解脫!

    如此種種的恩將仇報的行為令人歎為觀止,實在是為人所不齒,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提倡,一定要唾而棄之。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當我們沒有湧出泉來的能力,甚至連一滴水都無以回報時,來日方長,一顆感恩的心得保留。退一步講,我們寧可做一個有恩不報的小人,也不能去做一個恩將仇報的惡人。

    但是這個問題反過來也值得施恩者們來反思。自古高風亮節之人,施恩從來不含雜念,在對別人施恩的時候從沒想著要別人回報。

    春秋時期著名的介子推就為人們做了楷模,他在重耳危難時期忠貞不二,甚至割大腿肉讓其裹腹。當重耳得勢做了晉文公後,介子推以“不貪天之功”為由拒絕報恩,與老母親不惜被燒死在綿山。他就認為重耳的成功是天意,是大勢,就算沒有他們這些輔臣,人家也會成功。這就是介子推的人生大智慧,他不接受回恩,不只是在避世,也是在避禍。反觀歷朝歷代多少能臣能士居功自傲,不明事理而遭殺身之禍者比比皆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對別人施恩時也要當做一件善事來做,遵從自己本心即可,不要時時把對別人的好掛在嘴邊,更不能以此來要挾或羞辱對方,而使別人難堪與尷尬,否則容易使雙方關係走向不好的一面,不但自己會感到失落與失望,我們恩公的形象也會在對方眼裡大打折扣。

    綜上,我們做人,不論是施恩者還是受恩者,一定要有善良之心與懷德之志。

  • 19 # 槍號9042

    實際是雙方心態能力的問題,施恩者若圖回報,就會出問題,施恩本身就是幫助弱者成長或成就的問題。讓弱者求回報必然不對等或不滿意。接受者若養成被動接受而沒有自我約束的習慣。就會把施恩者當成羔羊和供體,強行改變別人會激發別人的罪惡,做出影響雙方意願的事情了!

  • 20 # 手機使用者96455622212

    這話我贊同 !多少年來我資助幫助過的人現在很多富有了發達了平日裡甚至逢年過節也沒個電話問候一下,感覺像躲著你,為什麼呢?人性亦然,欠你的是落漠時不堪的回憶,就權當你己不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