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新命名
-
2 # 來自高原的詩
暫且不談“如何透過意象”來欣賞別人寫的詩,我們首先得確認現代“詩人”的作品有幾個人明悟了意象,又有幾首詩具備意象的。大部分的”詩人"整天起仄落韻的,百分之八九十的心力都耗在了那幾個玄之又玄,幻之又幻的圈圈裡,有幾個人真正放飛自我,明自然真韻,悟塵世味道的?
-
3 # 長醉百草
一、什麼是意象?
意象是意與象兩個要素,透過語言這一媒介而進行感應、交融、契合的產物。意象區別於物象,就在於它是經過作者情感的過濾,打上主觀情感烙印的產物。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它是詩人傳達情感、表現思想、昇華意志的基本方式。
二、我們先來看看落花的意象。
“落花”,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於死亡的焦慮、憂傷。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的“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晏殊《浣溪沙》裡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等等。
好的意象用在詩中,與其它修辭手法加在一起,給人的感覺是和諧、優美、感人的,我認為《紅樓夢》裡的“葬花吟”,就是把落花的意象用的最好的一首詩。
其中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讓人終身難忘: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如此美妙的詩句,我讀一次感嘆一次感動一次,沉醉一次……
三、再講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詩歌,王昌齡寫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王昌齡貶為江寧丞時所作,詩人送友人辛漸赴洛陽,在芙蓉樓餞別。首句以江南無邊的煙雨渲染離別情緒,第二句以孤峙的楚山自比,意象鮮明而新奇。這兩句雖然抒寫悽黯的心情,卻大筆揮灑,境界開闊。三四句,是詩人的自白,他讚譽自己冰清玉潔的品格和操守,並以此昭示遠方的親友,錚錚如金石之聲。
四、最後,再簡單說說新詩中的意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詩人用了雲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輝、長篙、夏蟲等意象,表達了作者的離別傷懷與不捨。
綜上所述,我們在透過意象來理解他人的詩歌時,要了解時代背景,瞭解作者當時的心情,要仔細的品味,才能走進作者的詩中,更好地理解詩的含義,欣賞詩的美妙。
-
4 # 末落大叔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意象是詩歌藝術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基本單位。“意”即主觀情感,“象”即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為融入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詩歌藝術構思的形象元件,詩歌的意義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內蘊所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鑑賞古代的詩詞作品。鑑賞具體作品的時候,不僅要著眼於它們所描寫的客觀物象,還應透過它們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觀兩方面融合的程度。
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
王維《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
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透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
5 # 西山詩家國
題主的問題一針見血!
很榮幸,西山詩詞客將用20年學詩經驗為您解答,希望您能滿意!
自五代、初唐以來,意象在詩詞鑑賞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並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盛唐之後的時期,隨著‘興象’手法逐漸衰落,‘意象’漸漸取代了詩詞六藝中的‘興’,開始挑起詩詞振興的大任!
有人說,哲學家不可能同時跨入一條思想的長河。但是,詩人是可以的!所以,儘管詩歌‘意象’的定義從古至今都沒有確定下來,但並不妨礙詩人們用自己的獨特眼光去觀察、思索、探究美的真相,並用詩詞傳承下這門技藝。
詩歌‘意象’從現實中派生,具有詩人賦予的審美價值、情感傾向和意識,是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文學智慧結晶當華人從古老的智慧中提煉出詩歌‘意象’的大致定義時,西方的哲學家也在研究他們的古典文學,並在與我們的交流中形成一個基本統一的觀點:即把意象分為表裡,分別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意象是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在“象”,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美國近代著名的’意象派‘詩人埃茲拉·龐德也說:“意象是呈現人們某種智慧和情感的心理反應,是充滿動態和能量的意識的集合體。”
如果我們從純理論的角度去分析、解釋,顯然是不現實的。
因為,在‘意象’之中不僅包含了中國道家‘有無相生’的哲學理論,還包含著西方世界‘抽象藝術’的審美理念。
比如,現在最流行的“白衣戰士”,摘出白衣放在一首讚美的詩中。那麼,相信絕大多數都能理解這個“白衣”就是在武漢和全國會戰的醫護人員。如果有文化底蘊的,還會聯想到呂蒙的“白衣渡江”、國外的“白衣天使”等。最後,“白衣”這個詞就演化成了意象詞,它的意象就是穿著白衣的戰士、天使,包含了武漢抗疫、白衣渡江、白衣天使等完整的故事和內涵。
這就是東方哲理和西方審美理念的結合。
下面,我們需要透過一些具體的例子和實踐來一步步發現詩歌中的‘意象’。
當一個沒有文化、沒有社會閱歷的人,在春天看到抽出嫩芽的柳樹,他看到的只是綠色的柳。柳,在他的意識和思維中,就是柳,沒什麼內涵。當一個沒有文化、但又有農耕經驗的人走過來,他看到了柳枝,就會有所想法。柳,在他的經驗反射中,是春耕的開始,今後要忙起來了。當一個有文化、又有農耕經驗的人走過來,他看到了柳枝,不僅有想法,還會深入思考。柳,在他的文學認知和農耕經驗中,不僅是驚蟄復甦、春耕開始,還可以是送別的開始、是閨怨的肇始、是思念的瘋長......雖然,我們從上面的例子裡是找不到‘意象’的定義的,但是能找到意象的來源。它源自於現實世界的物,需要我們憑藉閱歷或經驗主動聯想,需要有文學的底子。
那麼,意象的定義其實就出來了!
意象,是客觀世界裡詩人與外物交流的媒介,是詩人意念與物象互動作用的主觀產物,具有現實和虛擬的雙重特徵!
解讀詩歌中的‘意象’需要有系統的認知和能力解讀詩歌的意象需要有物的存在,還需要有經驗、有閱歷、有學識的詩人!
古人常說“言之有物”。
意象的基礎是存在的物 ,當存在於客觀世界的‘物’經過詩人結合自己的閱歷、經驗、學識構建後,就具備了相應的形象、特徵,才可以稱之為‘物象’。
比如柳樹的‘絲’、芙蓉的‘豔’、桃花的‘紅’、水的‘一逝不回’,經過融合,物和象統一,才算是具備了‘物象’的完整特徵,才可以被詩人拿來做為交流的媒介。
▼所以,要想理解詩歌的‘意象’,你首先要知道‘物象’是如何構成的。而不同的物象又可以寄託不同的內涵,這就需要讀者具備相當的學識、閱歷和經驗。如果詩人寄託‘意象’的物你都不認識,或者看不明白,又如何能進一步去探討‘意象’呢?
不過,即便是把物象構建起來了,仍不能代表有了意象。還需要詩人在使用於某些詩句和詩歌中時,進行感情渲染和其他形式的二次藝術加工。
比如,當詩人把‘柳絲、芙蓉、桃花、水流’和詩人的主觀傾向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柳絲之思、芙蓉之羨、桃花之夭、水流之不捨’,這個時候,物象才能產生埃茲拉·龐德所說‘動態和能量’,才算真正具備了‘意象’的完整特徵。
▼因此,要想理解詩歌中的‘意象’,除了掌握‘物象’的構成外,還應對詩人的內心世界、情感色彩、主觀傾向和詩歌整體內容有相當的掌握,才能真正瞭解詩歌的‘意象’。
只有當詩人把自己的審美觀、情感和意識傾向注入到‘物象’中時,這個‘物象’才真正進化成為‘意象’,才能在詩詞文體中被自由使用。
而為了讓‘意象’更普遍的被應用到詩詞中,並具有指定的涵義。前人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嘗試,分別從一些典故、比興、物的特徵中抽出了具有普遍情感色彩的內涵,固化下來,成為流傳至今的‘意象詞’,並可以被普遍使用。
比如“紅豆”一詞,這是從王維《相思》詩中摘取出來的,取其相思之意。而後人一旦在詩歌中使用紅豆一詞,基本都是指向‘相思’這個情感。比如“芳草”一詞,是從樂府詩“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中摘取的,取其“綿綿不盡、無處不生之意”,代表著離別的愁緒。比如“柳絲”一詞,就是從諧音中取來的,取‘絲’同‘思’的含義,表達思念之意。比如“蓮花”一詞,也是從諧音中取來的,取‘蓮’同‘憐’的含義,表達憐惜之意。比如“竹”一詞,則是取竹子的外觀和生存特徵,取其“蒼翠挺拔、不屈不撓”之意,用以表達人的志節和情操。古詩詞發展了三千年,意象詞積累得也越來越多,上述例子不勝列舉。
▼所以,要想解讀絕大部分詩歌‘意象’,不僅要有學識、有經驗、有閱歷和意識思考能力、審美能力,還應熟知從古至今絕大部分的意象詞。透過這些分佈在詩歌中的意象詞,像解碼一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晰地辨認出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感悟和意思。
結束語深入、準確地理解‘意象’的定義,對於詩人的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不僅能教導我們正確地選擇可以寄託思想或情感的‘物’、還能讓人專於某些‘象’,並讓詩人的‘意’更契合‘象’,最終達到天人合一、有無相生的境界。
而要想具備解讀大部分詩歌‘意象’的能力,我們除了要掌握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意象詞’代表的內涵之外,還應具備與詩人相通的思維能力、審美觀點,這樣才能比較準確、清晰地解讀出詩歌的內涵,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心靈世界。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還不滿意,請移步本人的文章《西山詩論,正確認識意象,掌握開啟詩詞殿堂大門的鑰匙》,這裡有更詳盡、更專業的回答。
為詩詞大道不孤,西山詩詞客與你同行!
-
6 # 紅紅帥哥
大家好!我是紅陽,業餘寫詩。
人說詩歌是來自生活,我不知道對與不對。詩歌中的“意象”,也許“意象”在生活中存在。現代詩與古詩有審美的差別,七言、五言、絕句等古詩詞有“意象”嚴格的韻律,而現代詩並沒有要求韻律,所有很多很多人都會寫詩,只要貼近生活的文章都是可以改成詩。“意象”更是用某種物比如的文字,現代詩講“意象”也成就了羔羊體、梨花體、下半身體、烏青體等詩人,就連中國國家級《詩刊》的主編也分不清什麼是“意象”。
-
7 # 手機使用者lisiyao求真
"意象″具有多層意思。″意″主要還是指"表面意思,還有是根據不同文化層次的人,所理解的"含意。″象″也指"表象″″景象,自然風光″,還指由此帶給人的″遐想,幻想,等″。中化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詩詞歌賦″″詩經″"唐詩宋詞″流傳至今,仍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歡和傳頌。無論您身處何種境地,都能從中找出,反映您此刻心情的"名篇佳句″。但如果往深處研究,″詩詞″的境界,意象,往往與欣賞者的,文化水平,欣賞角度不同,而存在差異。至於"是不是作者本意″,也不知是否原意。現在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說,這也是現在的現象。但不論怎麼說,流傳下來的,都是經典,都給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啟迪,勵志,和愛國,愛家,愛人,愛大自然,山山水水,鳥語花香,……,這就行了,這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就是″漢字″的魅力,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意象″既是"詩詞″的核心,也是作者,作品,要帶給人們的意境,至於,您讀出了幾層意象,全在各自的修為吧。(一家之言,難免偏面,望大家批評指正)[求真原創首發]。(因為上班,以後也許不能按時更新,請大家原諒,我會盡力而為吧,謝謝大家)2020/3/16/於北京
-
8 # 唐俊龍55398571
御用詩人李白伺候在唐玄宗與楊貴妃身旁,他沒有太多的話,只是靜靜等待著皇帝的指令,這是一份清閒自在的工作,不需要向誰彙報也不用如大臣們一樣在宮殿裡早朝,他只需要用世上最美的文字配上韻腳成為一首讚歌來讓世人羨慕天子可以擁有世上最美的女人,楊貴妃究竟有多美呢?李白想了很久,時間女子千萬,豐胸美臀細腰凡品,美麗的面孔千千萬萬,有趣的靈魂卻是萬中無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太白的詩中有畫有仙,太真出生宦官世家受到良好的教育,腹有詩書氣自華,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一種緣分成就絕美的故事,楊玉環問李白自己美嗎?李白不知道如何回答。楊玉環說自己十歲喪父,寄人籬下,吃過苦,知道人情世故更加體諒世間萬物,別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成為什麼。李白想出將入相,他想像凌煙閣的十八功臣那樣建功立業,可是君王不喜歡他,他身上有太多桀驁不馴,他心裡有太多紛紛不平,不肯服從,不屑權貴,更不要指望妥協。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的風骨讚美了楊玉環的氣度,美的萬中無一,美的不可方物,人間至味是清歡,清心寡慾蓋彌彰,不食人間煙火,只求心寬夢安,這就是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意境會傳染。後來,白居易接過李白的筆繼續楊貴妃與唐玄宗不了情,我們終於看到故事的開始也體驗到了結尾。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翅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
9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在高中做詩詞題時經常會有詩詞的藝術手法,表現手法是什麼?這樣的問題,而往往就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以景託情,情景交融等藝術技巧,其實就是透過景物來表達詩人或詞人的感情,而這個“景”,我們一般叫它“意象”。
因此,意象在詩詞中,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藉以寄託情思的物象。
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下面我們舉例來說明一下:先來說一句廣為人知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思是不管烈火怎麼焚燒,只要春天一到,小草又會生長。但這裡詩人並不是單純地在寫小草的生命力強盛,而是在形容人有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遇到什麼事都會像小草一樣,春風吹又生。這裡“小草”就可以稱為“意象”。
如何透過“意象”來解讀他人詩歌?1.首先必須對意象的概念有一定的瞭解,對意象有初步的認識。說的真白點,在詩詞中,寫到的景象大多都帶有詩人或詞人的感情在裡面,比如杜甫有句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裡看似在說“落木”,其實何嘗不是在表達自己的心情。
同時也要注意觀察這些景物自身所具有的特徵,往往景物本身的特徵會與詩人或詞人賦予它的“情”有關。
2.我們在賞析詩詞的時候,常用王國維所說的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什麼意思呢?就是詩詞中的景象描寫,並不是單純在寫景,而是寄託著詩人或詞人的感情在裡面,不要單純地認為是在寫景。
3.要知道一些意象在詩詞中常常代表的含意。
比如“柳”“折柳”“楊柳”等代表此時是分離之苦,如“楊柳岸小風殘月”;
月:對月思鄉,思念親人;望月思囯;月夜思鄉思親,如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水是用來表示離別愁恨,如“抽刀斷水水更流”;
菊花蘊含著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徵著隱士君子,如陶淵明獨愛菊;
梧桐:用來觸發文人心底的悲涼,同時有分離之苦,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
杜鵑:又叫杜宇,還叫子規,用來表達孤獨悲苦之意,如“望帝春心託杜鵑”;
鴻雁:常常說鴻雁是帶著書信來的,意思就是思鄉思親,如“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還有很多這樣的意象,需要我們去理解,當遇到詩詞中的意象時,就可以思考詩人或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
舉一個例子,如馬致遠《天靜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詩中運用大量景物描寫,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西風”“瘦馬”“夕陽”“斷腸”等九個意象來表達詩人一生漂泊,歲月流逝,人已蒼老,卻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以及漂泊羈旅之苦。
結束語
詩詞中的意象簡單來說就是寄託了詩人或詞人內心情感的自然景象,我們要了解這些自然景象的外在表現,然後再去了解這些景象都賦予了哪些寓意,再來賞析詩人或詞人內心的情感,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理解這首詩或詞。
-
10 # 跨文化
什麼是意象
西方美學有“有意味的形式”,中國美學有“象徵”。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多用於藝術通象。根據說文解字來說,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於更好的理解可以說是在大腦裡的意思圖象"。意象透過抽象、通感等來產生更有深度的意象。
意象派意象派(Imagism)是1909年至1917年間的一個文學流派。意象主義運動是一些英美詩人發起並付諸實踐的文學運動,它是當時盛行於西方世界的象徵主義文學運動的一個分支。
意象派詩歌語言含義比較模糊。其宗旨是要求詩人以鮮明、準確、含蓄和高度凝鍊的意象生動及形象地展現事物,並將詩人瞬息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它反對發表議論及感嘆。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一種反撥,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
其實中國也有意象派。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蘇幕遮》,這首詞的核心意象是“寒夜”“月”。
意象是詩人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中國元代馬致遠的詞《天淨沙•秋思》裡的人文風景,其實就是意象的堆砌。
現代詩人李金髮(1900-1976)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派詩人。
-
11 # 小島上的螞蟻
詩歌的寫成,是寫詩人的一種抒發。我們曾讀過李白的壯懷激烈,讀過李清照的悲悲慼慼,還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詩人寫詩,品詩人品詩,有的品出了此詩的意境,有的卻品出了此詩的意象之美。
我們普通人也能感受一首詩的韻律,文字之美好,而對寫詩人所寫的意象和意境卻難分伯仲。
意象是寫詩的手法?是透過一句或整段,整首詩的描寫,一個或多個的畫面,去理解和品讀其具有的某些隱匿的象徵意義?是詩人的運思用意,欲言又止?每個人讀詩,品味無窮卻不盡相同呢。而意境更多是所欣賞領悟想象甚至引伸的藝術境界?我們喜歡讀詩,卻不是詩歌理論這方面的專家,沒有細研,不敢亂說,只是談了個人讀詩時對“意象”的直觀感受,見笑見笑。
-
12 # 來生的魚
意象概念意象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即熔鑄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託物言志”中的“物”。解讀一
比如酈波老師的小詩《一場雪的光陰》中的潔白的”雪“,空中的那一輪飄渺的太陽,以及那個渴望一場傳奇的”我“,就是凝聚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意象。
解讀二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郭沫若
無數的白雲正在空中怒湧,
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喲!
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
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造,不斷的努力喲!
啊啊!力喲!力喲!
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怒湧的白雲“”壯麗的北冰洋“和”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體現了大自然的偉力,同時又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被五四時代怒潮喚醒的革命知識青年樂觀進取精神的象徵。
意境概念所謂“意境”,就是詩人的有機融合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的交融。置身於意境之中,作者或讀者能將自己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的情感或思想更感性的加以闡述或表達,給予人無窮的情思與遐想,無窮的張力,這就是詩歌的藝術魅力之所在,每一個人都可以對它融入自己獨特生命的解讀。
解讀一:《一場雪的光陰》地上純潔浩渺的”雪“,展示了一個纖塵不染,靜若處子的世界;天空的那輪淡黃而溫馨的”落日“,給人的是詩人可望不可及期盼與期待;”我“就是追尋那份美,那份愛,那份理想的殉道者。三個意象完美構建了一個詩人所渴望的人生。
當我們置身其中,我們可以是”雪“,可以是”那輪落日“,可以是那個”執著的我“,如此又產生了無限的可能和故事,如一杯美酒,如一盞清茶,品之不盡,回味無窮。
解讀二《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詩人把自己想象為一個站在地球邊上目光遍及廣闊天地,併發出了激情的呼喚的巨人,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字的號角。他的號角聲聲在歡呼怒湧的白雲、壯麗的北冰洋的晴景,歡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的滾滾洪濤。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造力。抒情形象所顯示的這種獨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時代怒潮喚醒的革命知識青年的共同特徵。
-
13 # 易簡齋
“意象”是詩歌抒發情感和表達思想的手段,是詩人情感與思想的載體,也是詩人情感與思想的依託。詩人選擇什麼樣的意象跟一個人的個性與修養有著密切的關係,有著個性鮮明的價值取向。譬如李白的詩歌意象是大氣磅礴,如“山”、“海”等,而王維所選擇的意象則是與佛教有關的,“蓮”、“水”等。而臧克家的則喜歡“馬”的形象,而古詩則是採用“河漢”等。因此可以從意象來解讀詩人。
-
14 # 老喵玩遊戲
謝邀!意象是指詩人或作家把客觀實在的人物、事物進行心靈上的再創造,然後作為素材寫進自己的作品中,即所謂的來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手段,如果詩人和作家離開了這種“意象”,那他們的作品就沒有藝術性和可讀性。文學評論家利用“意象”解讀他人的詩歌,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實際上一首詩歌意象創造的好,決定著整篇作品的質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自所以流傳千古,就是因為意象創造的絕妙,引起了一代代人對滄海桑田的感慨。但是,如果把某一意象去解讀某一個具體的人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藝術是心靈的作品,而人生是現實的、客觀的,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敬候網友們不吝賜教!
-
15 # 黃土情愫
意象,是外部客觀的物象,經過詩人主觀情感活動所創造出的,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形象。在詩歌創作過程中,詩人所攫取的每一個意象,都含帶著詩人的感情色彩,進而一步步營造和渲染出同一的意境,使詩歌更加具有藝術魅力,使人讀來恍若身臨其境。
詩,以意為先,即意境也。在營造意境的過程中,詩人或託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其所託之物和所借之景,皆為客觀的意象。客觀的意象在詩人主觀的情感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觀點,階級立場,就是詩人所要表達的內容核心,即解讀一首詩歌的先決因素。
-
16 # 詩文一刻
關於詩歌的意象,研究得最為獨到的專家是陳植鍔,可參考其著作《詩歌意象論》。
意象,簡單來說,就是深入了作者思想感情在內的外在物象,它與形象是有所區別的。
例如,李商隱的《商山早行》: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兩句的每個字都是意象,又透過定語加中心詞的方式分別組成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思明確的名詞,給人以具體感,這裡的雞聲,一讀就似看到了雞鳴報曉的景象,而茅店,一讀就覺出旅途的艱苦,這就是意象用得到位後的好處。
-
17 # 文學與教育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這裡"物"與"我之色彩"的有機結合就是物象,而若干物象的有機結合,又就是意境。
我們看柳宗元的絕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們瞭解大意之後,閉上眼睛想一想,這首詩寫了什麼?如果不覺得有什麼的話,我們體會一下詩中"幹山、萬徑",空間之大,能體會得到吧;接下"絕、滅、孤、獨"幾個字,又寫出了在諾大空間之下,生命體只有一"翁"了;還有"寒"字,極言其冷,而從"蓑笠"來看,雪還正在下著,四周白茫茫一片,絕無雜物。
此時我們再閉上眼睛想一想,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空曠、寂寞、冷清、蕭條……任你馳騁想象,也應該不離這些同意語吧,這應就是我們讀這首詩所體會到的意境。
而要真正理解什麼是意境,從前人所給出的定義出發固然可以,但最好的還是從我們具體的例項出發,理解體會什麼是意境,這對我們應該講是受益匪淺的。
而如何透過“意象”來解讀他人的詩歌?這就需要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
柳宗元參加永貞革新運動,很快失敗,他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環境的壓迫,沒有把他壓垮,他透過詩歌把他的人生價值和理想志趣表現出來了。
詩的前兩句,我們不覺得這是柳宗元所處的政治環境嗎?那個披蓑戴笠的老翁,還不是柳宗元自己?
整首詩,寫景寫人似乎是寫他人他景,其實就是寫作者自己,正如開頭所言,“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整首詩就是作者心靈的呈現。
-
18 # 讀十三
詩歌中的意象從根本上來講是一個載體,一個媒介。1.詩人用以傳情達意。詩人也透過意向來構築一個情境,將讀者引入情境。2.讀者要欣賞一首詩。首先要了解意象,從而透過意向來了解詩的意境。一首好的詩,必須要有一系列好的意象構成。當然,意象還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有些意象所代表的意思是固定的。比如柳,就代表離別。蓮代表高潔等。如果用作其它的,可能就會覺得奇怪。2.意象是審美的。詩歌欣賞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所以意象也應該有美學意義。3.一首詩應該由多個意象組成。而且具有整體性。意象是造境。王國維說的“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即是指此。單個意象無法構成意境。《天淨沙秋思》就是透過意象造境比較好的一首。4.用典。也是用意象。比如“鱸魚之思”。所以說,意象是詩歌的基本組成部分。一首詩好不好,多半取決於他用意象造境的能力。現代詩寫的好的,也不例外。比如舒婷的《致橡樹》中的橡樹和木棉。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都是意象造境比較好的例子。
-
19 # 牧野清風34
詩歌中的意向,是指詩人將主觀的情思寄託在客觀的物象上。透過“物象”表達出來。說白了,就是借物抒情。在詩歌創作中也被稱為比興。
比如:這首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中,無名女的詩:
獨倚危闌淚滿襟,
小園春色懶追尋。
深恩縱似丁香結,
難展芭蕉一寸心。
這首詩中的下聯就採用意向、比興的手法。下聯上句,用丁香結千子來比喻女子對男子思念之深;下句則用芭蕉心難展,來喻男子之心難被女子所讀懂……
要想透過詩歌中的意向,來解讀他人的詩歌,首先要了解作者創作時的生活背景。這樣,才能準確地解讀作品的中心思想。再根據“物”來判斷作者想要抒發怎樣的情感。
-
20 # cheng麥子熟了
要寫詩歌,得從一首詩的魂靈寫起,這個魂靈,是所寫詩的要點和思想,要把詩的模樣和結構,組成幾句有血有肉,豐富飽滿的傳唱,就得放飛激情,或者闇然傷悲。這便是意象,也是詩的內在魅力了。
前幾天,友友“他山之石”的詩句:……菊田幾壟鋤風月,竹韻半坡種雨煙……等閒不與人知處,偷得松陰卻獨酣。就把一幅美圖寫的鮮活美味。一老松蒼然,一石桌寧靜,詩人憑空放飛意象,不去寫松柏景,不去寫石桌情,卻活生生的,把一個閒疏自在的人物,加進去,在與世無爭的:菊香風月下,蒼松疏陰旁,自食自足,酌酒逍遙,醉臥青山。這等安然,是一種精神昇華,更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交融。使人浮想聯翩,讓人回味無窮。其表現手法,叫人想起,陶淵明的世外桃源的境界,又叫人想起,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的詩句。這便是作者意象的美,也就出了詩的魂靈,我就覺得是首傳唱了。
回覆列表
詩歌意象是指出現在詩句中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並且被詩人賦予了感情的事物。
比如說“感時花濺淚”中的意象就是“花”,那麼“花”會“濺淚”說明“花”被詩人賦予了感傷的感情。
那麼我們如何透過意象來解讀他人的詩歌?那我們首先要掌握以下三點:一、類別不同
意象的類別,主要有以下幾類:
1. 植物類
根據植物表現出來的特質與詩人想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
如:“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蓮花生長在滿是淤泥的池塘中,卻能夠不染一絲,與詩人周敦頤在黑暗的官場中不同流合汙,保持自己氣節的思想感情相通。
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的花體較大,顏色也頗為鮮豔,多是富貴人家種植觀賞,所以作為富貴的象徵,與詩人周敦頤想表達的不愛富貴的思想感情結合,並且對比襯托了蓮的高潔。
如:“離離原上草……春風吹又生”,每到春天,草原上凋零的草又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與詩人白居易離開江南入京後,在繁華的都市中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但年少志高的白居易,認為自己就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樣有韌性的思想感情結合起來。
2. 動物類
如:“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渴望考取功名,可一直不得志,一生幾乎一直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的,迷信的古代人認為烏鴉是一種不祥的鳥,這裡詩人馬致遠表達了自己羈旅的荒涼心情。
3. 樂器類
如:“羌笛何須怨楊柳”,王之渙在荒涼險惡的涼州聽到羌族樂器羌笛悠長的聲音,引發對遠駐邊疆計程車兵的同情,以及王之渙表達的邊疆士兵綿綿不絕的思鄉之情結合起來。
4. 自然類
如:“不畏浮雲遮望眼”任滿回京的途中,王安石看著眼前的浮雲,堅定了自己推行新法的志向,但一定會遭到保守勢力的阻礙,浮雲會讓人看不清眼前的事物,與官場上那些矇蔽聖上的奸臣一樣,但是詩人王安石,絕不會畏懼那些如浮雲一般的奸臣。
二、題材不同
詩歌的題材多種多樣,非常廣泛,不同的題材會用到不同的意象。
1. 山水田園詩。這類題材常用植物類、自然類,多表達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如:“稻花、園中葵、梅子、杏子、草盛、豆苗稀”。
2. 送別詩。這類題材常用植物類,多表達詩人對送別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落花、百花殘、折柳”。
3. 戰爭詩。這類題材常用樂器類,多表達邊疆士兵的思鄉之情。如:“吹角、羌管、五十弦、羌笛、胡琴”。
4. 行旅詩和閨怨詩。這類題材常用自然類,或寫羈旅之思,或表達思念親友,或表達閨中懷人。如:“風煙、江山、河流”,“雨、月、花”。
三、作者不同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是人生經歷,他們的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詩中所用意象雖然相同但表達的是不同的含義。
(一)月
1. 王維隱居終南山下過著隱逸的田園生活,那種高潔情懷和闊達胸懷在他所作的田園詩中有所體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描繪的是晚秋雨後初晴的林間,溫柔的月色灑在蒼翠的青松上,石上流淌著清泉,營造一種悠然曠達的意境,月就是王維心境的化身。
2.李白一首《靜夜思》,用敘述的語氣,像我們看著手機裡的相片輕聲說一句:我想你,李白被皎潔的月亮勾起了思想之情,卻只能低頭低聲說:故鄉,故鄉的親人,我想你。這裡的月,是故鄉的化身,寄託了李白的思念之情。
3.張繼在安史之亂後,拋棄剛剛考取的進士功名,南下,漂泊在外,寫下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半夜時月已落下,月落後的昏暗,驚得樹上的棲烏啼叫,已夜深,張繼睡不著,看著眼前的一切,月落越讓詩人體會到不知前路如何的孤寂之感。
(竹)
1. 李賀渴望建功立業,急切得以“竹”自喻,保證道“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如果允許竹能一夜抽長千尺,可以遠離園裡的泥土,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哀怨之情。
2. 劉禹錫借竹的“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適應能力強,無論在任何地方都能紮根的特性自喻,自己像竹子一樣,無論是何種環境何種遭遇,都能頑強適應。
3.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此處,李商隱卻淚灑兩行“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前文所述古時傷心之淚,都不及詩人以一介寒士陪送顯貴出京時感傷之淚,抒發了李商隱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職位卑微、恥居人下的悲憤之情。
讀懂一首詩,就像讀懂了一個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那麼只有真正的瞭解意象的類別,特性,以及題材的不同,詩人生平經歷的喜怒哀樂,才能夠比較好地把握詩歌中的意象真正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