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洲美食愛理財
-
2 # 聚焦黑馬股
其實關於醫藥股和科技股已經在高位了,還會不會漲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最近的行情中看出一些風格轉換的跡象;比如說在這幾天大漲的行情裡,前期的高位股,翻倍股卻走出相反的行情;
走出相反行情的板塊似乎集中在前期大漲的醫藥和科技板塊,例如祥生醫療和心脈醫療這兩隻股,在今年基本上都走出翻倍的行情,除了漲幅過大這個原因,這些逆勢下跌的股普遍都有估值過高的特徵,例如祥生醫療動態市盈率97倍,而心脈醫療的市盈率也達到96倍。
科技股的話我們可以翻看7月1號的行情,那天大盤站上3000點,而創業板盤中一度大跌2%,
原因是什麼呢?那天午後市場傳出英特爾斷供浪潮的資訊,結果浪潮資訊盤中一度跌停,並且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寶信軟體、奧飛資料等大資料概念股也跟隨浪潮資訊下跌,同時也一併帶動創業板跳水2%
從大盤這幾天大漲的行情來看,券商,地產等崛起,相反科技股和醫療股則走出不同程度的調整,那麼風格轉換是不是已經來臨了,以這幾天的行情還不能斷言風格已經轉換了,還需要繼續觀察。
畢竟科技牛的主基調還沒有改變,有可能存在階段性的短暫風格切換,大機率會從高估值以及高預期的板塊轉換到業績兌現的板塊,特別是真正的高成長科技股,而主營業務缺乏競爭力、垃圾股、偽成長的科技股就要回避了。科技在短暫調整之後跑長牛的現實條件還是存在的。
至於醫療板塊,由於醫療板塊上半年的行情雨露均霑,導致大部分醫療個股的估值都是比較高的,則到了精選標的的階段。
其實我們繼續去追逐估值偏高的科技、醫藥股,不如挖掘滯漲的低估值藍籌,價效比更高,部分有業績支撐的成長性高的個股;
-
3 # 小奶油成長記
因為醫藥的行業是壟斷行業,替代很難,醫藥研發也是屬於科技這一塊,未來的市場巨大,醫藥股目前也在高位,但是2年回首看下,可能現在還是低估值。
科技股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行業,重中之重,無論是國家扶持方便,還是政策方便,都是有優先權的,重點關注半導體晶片。
-
4 # wyugang
第一:從長期看這是對的,就像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一樣,但這並不保證你創業一定成功。
第二:短期看部分高位醫藥股已經開始回撥。
第三:股市節奏是最重要的,否則明白大勢也不賺錢,就是常說的賺了指數不賺錢。
-
5 # 創業王魯泰
股市的微妙之處就是永遠不知道高點,也無法預知低位!
誰能想到茅臺到1000多?當茅臺到300的時候好多人嚇壞了,馬上跑掉了!現在呢?
醫藥股是消費類股票,人們離不開,容易出大牛股。像之前的馬應龍,雲南白藥,白雲山等。以前的重慶啤酒就靠乙肝藥物炒作了一波,從6元拉昇到60元!
科技股從去年開始啟動,現在漲幅並不大。加上美國前段時間對華為的制約,以及英特爾斷供浪潮資訊,都給我們一個警示,國外是靠不住的。要想強國,必須靠自己。所以國家大力發展科技,從稅收到資源都給予了大力扶持!
牛市階段,價格都是相對高位。看好牛市行情,堅定持有!
-
6 # 秦洪
價格高位,如果只看過去至現在的漲幅和股價位置,的確高企。但如果未來股價繼續上行,那麼,目前的股價位置就不高了,目前的震盪只是空中加油。也就是說,目前的位置高不高,關鍵在於未來能不能漲。
就未來來說,醫藥股、科技股仍然有一定的上漲預期。一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比如說在2015年,基本上所有的醫藥股、科技股都在歷史高位。但過了五年,到了今年的今天,好多醫藥股、科技股遠遠突破了2015年的高點。由此可見,就歷史的角度,股價高與不高,其實都是相對的。股價上漲的動能,一方面可以透過時間的複利效應,因為上市公司業績都是在不斷增長的。時間,是最有利於多頭的。另一方面則是行業催化劑的推動,比如說近年來自主可控驅動著不少科技產業鏈的上市公司業績出現持續快速的成長。集採等醫藥政策的推出,推動著醫藥股的內部領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部分醫藥股藉助於政策、技術的推動力而出現業績大幅上漲,進而帶動股價上漲。
二是從未來的角度來看,仍然有利於目前的醫藥股、科技股。因為股價高低與資金成本、資金環境有著較大的關聯,目前資金利率持續下行,必然會帶動著水位上升,浮力增強,科技股、醫藥股也有回升的動能。與此同時,當前政策環境也有利於醫藥股、科技股,自主可控、醫療新基建等等,甚至包括疫情反覆、發達國家對中國科技巨頭的打壓以及對中國科技技術的封鎖,必然會推動中國自主可控的推動力,從而提升科技突破的機率,這些因素均有利於醫藥股、科技股的活躍。
更何況,以往A股的走勢也顯示出,只有高成長才是打破股價天花板的推動力。而環顧目前A股市場,能夠擁有持續高成長動能的產業領域,大多分佈在科技、醫藥板塊。所以,該兩領域的龍頭品種或者業績增速勢頭迅猛的行業,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
7 # 四葉投資
這牽連到一個估值的問題。
如果業績比較穩定,公司的估值是越漲越便宜。比如說恆瑞,當下靜態市盈率91.51。只要公司的淨利潤增長速度保持不變,市場應該不會對恆瑞進行殺估值,換句話說恆瑞會保持90左右的市盈率。根據券商預測,恆瑞2022年的淨利潤將達到140億,如果公司的市值保持不變,屆時它的市盈率將會消化至35倍左右,是不是越漲越便宜了?
在這個預期下,諸如恆瑞這樣的醫藥股還將會處在一個上升趨勢中,但不會再是一路高歌猛進,應該是震盪走高的。
再看處在高位的科技股。
對於處在高位的科技股,四葉君認為其中有不少是炒作概念的。它們未來的盈利水平未必能像恆瑞一樣那麼穩健,有的甚至在畫餅。在對於此類虛高的科技股時,要認真分析它所在行業的發展空間,個股的競爭力水平高低,以及相應的估值水平。如果公司股價已經透支了未來未來五年的業績,那就要堅決選擇迴避。這樣的科技股,一旦進行殺跌,腰斬都是輕的。
我們以科技股中的兆易創新為例。
截至上週五收盤,兆易創新靜態市盈率為181倍,估值非常高了,市值1104億。
券商預測三年後,兆易創新的淨利潤為19億左右,假設市值不變的情況下,三年後兆易創新的市盈率將變為58倍。如果此間,兆易創新的市值出現了下降,盈利能力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估值還會進一步降低。這也是屬於越漲越便宜的情況。
至於那些未來業績不夠穩定的科技股來說,期望它業績上漲來消化估值已經不太實際。至於業績是不是有保證,需要對公司及所處的行業有個深入的瞭解。
-
8 # 義薄雲天324
醫藥板塊短期看可能是覺得高了,調整以後還會更高,剛需就是最好的邏輯,茅臺有人說高以後更好賣,房價都說高沒人買嗎?
-
9 # 中華_人民
不過就跟咱們之前的預測一樣,神創科技繼續在分化牛中。
微博上已經有人勸全國各地老闆趕緊復工。
「因為再不復工,你們的員工會發現,炒股一個月賺的錢比打工一年都多,沒人願意回去了。」
不過,如果真的有人覺得炒股賺錢就打算離職,那是真傻。憑運氣賺的錢最後總會憑實力虧回去的。
咱們之前的文章說過,科技股的估值已經和2015年牛市頂點很接近了。
不僅是基本面,從資金面上看,現在也非常接近2015年牛市了。
今天創業板成交量2659億,換手率5.35%。而2015年牛市頂部的最高點創業板成交量不過2209億,換手率5.47%。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含義,天量+高換手是極其危險的訊號,說明市場過熱。價格徹底脫離了基本面,完全依靠流動性維持,一旦流動性跟不上,獲利盤踩踏將會非常慘烈。
具體回想一下2015年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想賣都賣不出的宏偉場景。
有人說,啥是靠流動性維持啊?
簡單說,就是資金接力。看過接力賽吧,只要後面的人把接力棒遞給前面的人,前面的人還能接住,那麼這根棒子就能一直在場內來回傳遞,直到有人不再接棒子。
2
這麼癲狂的市場為什麼還能上漲呢?是有原因的。
一、有主題概念
這一輪的科技主題是新能源、5G、自主替代等等等。還記得2015年是啥主題不?
「網際網路+」啊。2015年,幾乎每間公司都會提到網際網路+,有說網際網路+醫療,有說網際網路+地產,也有說網際網路+汽車,還有網際網路+金融的。
到底有多少股是真正受益於這些新科技?我只想到了一句熱門歌詞,「我懷疑你在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象,憑空捏造,無言無語,無可救藥」。
二、有基金抱團
2015年公募基金集體抱團小票,今年一模一樣。
2015年的股災,公墓基金一哥一姐們,功不可沒。當時很多人為這種愚蠢而瘋狂的炒作找到了一個逆天邏輯:
很多公墓基金經理的背景都是碼農理工男,所以他們對輕資產的資訊產業有很深的瞭解。擁抱未來,擁抱科技是他們的理想,自然他們願意買代表中國科技未來的創業板「科技股」。
這是我見過的,理工科IT男們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事實上,從理工科轉行金融的,是一幫最沒有科技創新理想的理工男。他們就是看透了理工科工作辛苦、賺錢又慢的本質,才強行蹭進金融行業賺快錢的。
今天的各種爆款基金,什麼「創新」、「驅動」、「智慧」、「先鋒」、「引擎」。名字一個比一個炫酷,業績一個比一個爆炸。
說白了,大部分都是把資金砸到科技股裡,然後抱團炒作。
對基金經理而言,基金規模越大,個人提成越高,財富、聲望、影響力也會節節攀升。
那以後跌了呢?這點真不用各位操心。
股民的記憶只有7秒,你看之前爆火的劉經理,前兩年業績多差,但2019年業績第一,個個都說好,這不就行了。
而且,有些基金經理手上還有好幾個板塊的基金。現在科技股漲得高,就推科技基金,等藍籌上來了,就推藍籌基金,等消費來了,再推消費。反正總有推的。
說到消費股,這邊再給各位一組資料,還記得去年年底基金經理抱團炒作的消費板塊嗎?
去年12月至今,中證消費指數上漲4.97%,落後於滬深300的8.39%。這兩年,消費行業公司的業績確實比市場整體好得多。不過,一旦基金經理停止抱團,指數由高估回落,漲勢便會明顯落後於市場。
三、有資金加持
前天看到支付寶官方發的一組資料,真是嚇壞我了。
「過去兩週,支付寶上的基金申購交易日均增長達到400%。」
想了半天,這不可能是複利的400%增長啊。要是複利的日增400%,兩週時間就已經把全世界財富給吸走。
即使是單利的400%增長,那也相當於兩週增長了56倍。非常非常非常驚人的數字。
除了支付寶瘋狂發力,這兩年一大堆互金平臺被迫或自行砍掉了P2P業務,只能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於是也瞄上了基金代銷。
咱們開車至少還要一張駕照呢。結果用支付寶等app買基金、做投資,什麼資格證都不需要。投資本身是一種冒險,卻變得如此不嚴肅。
而作為商業軟體,都是要掙錢的。讓投資者堅持買低估的上證50,買個一年都不如創業板幾天漲的。投資者不高興,平臺也不賺錢。
所以,我掃了一眼支付寶,之前推醫療基,推消費基,現在推神創、推科技基。
新韭菜們短期掙到錢了,高興了,會繼續加大買入量。平臺也掙到錢了。短期看,何樂而不為?
大家總說中國資本市場成長不起來,那是因為在現有的商業環境下,資本市場完全不把新韭菜當人看。
結果,割了一批,傷了一批。等下一批長成又要好多年,然後資本市場就會哭慘,從不反思。
不過話說回來,有這麼多外部資金加持,市場還愁沒錢嗎?
所以,今天創業板的成交量已經完全超越了2015年牛市。
整個市場的也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破萬億了,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2019年初的牛市,再上一次就是2015年的牛市了。
3
最後的最後,再簡單回答兩個問題吧。
(1)有人說科技股雖高,但買科技股至少也是為中國的科技事業進步提供了資金支援。這是一種情懷。
一對夫妻早上賣煎餅果子、晚上烤燒烤,起早貪黑一年賺50萬。但他們依然會非常努力地賺錢,因為他們知道,一年50萬看似還行,但絕不能讓人一夜暴富,一旦停止幹活就沒錢了。
結果這個產業被我看上了。
我說你們燒烤用的氫氣,屬於新能源科技;
拿肉送外賣用5G手機通訊,有5G概念;
用四川辣椒替代印度進口辣椒,典型的中國產替代概念
按照科技股100倍市盈率估值,我出5000萬,把你倆的股份買下來。5000萬足夠在所有的二三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再也不用奮鬥了。
在這個邏輯下,努力經營的夫妻店會越來越少,他們只會一邊給自己疊加概念,一邊祈求遇見更多像我這樣的投資者買下他們的股份。
看明白了嗎?高估值意味著經營者可以不用努力做出好的業績,甚至變相鼓勵他們玩題材、做假業績,進行市值管理,最後走上資本運作路線。
相信上市公司會有理想,走正道?呵呵,千萬不要考驗人性。有其不要拿金錢考驗
(2)有人問神創科技還能買嗎?以及什麼時候賣?
關於買,各位見過在捕鼠夾前偷吃的老鼠嗎?或許它吃了一個月胖胖的,一點事都沒有,但我們寧可餓著。
關於賣的事情,上次的文章說了不要急,還會漲,可別急著賣。不知道你們聽進去沒有。
回溯歷史,國內指數到達高估後,會停留1~6個月不等。所以每週賣出5%~10%是最合適的,具體還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
比如,我也有科技股,但比重較小,有沒有這筆錢都不影響我的生活和投資,所以每週賣3%。
反正讓投機者們提心吊膽去吧,我們這種手上一把低估值藍籌白馬基金的投資者也只能靜觀庭前花開花落,閒看天上雲捲雲舒。
不過我們也想看看天是怎麼塌下來的,地又是怎麼收場的。
-
10 # 淡淡禪風
醫藥和科技並不能放在一起研究,因為他們分屬兩個陣營,醫藥是防禦型別,科技是進攻型別,成長性也不同,雖然都已經漲的不少,但後市可能完全不同,筆者的觀點是,醫藥會進入大的調整階段,而科技雖然也會有調整,但短暫的調整後依然會繼續進攻。
醫療行業
醫療行業是一個業績相對穩定的行業,沒有特殊情況下,業績不會有大起大落,是一個旱澇保豐收的行業,彈性相對較小,所以和大消費一樣,歸類在防禦板塊中。但是,今年很特殊,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爆發,刺激醫療行業大爆發,讓這個行業成了上半年風口上的豬。
如圖所示,這個行業爆發就是在疫情在中國爆發的時間,然後持續到現在,技術面看,這是典型的出中樞結構,也是這個行業最高光的階段,不過任何行業都一樣,高光過後就是退潮期,現在這個行業即將迎來高光後的退潮期。
另外,市場風格也在切換,隨著股市大結構的突破,預示著股市從之前的震盪行情轉變為上漲行情,之前是防禦類股票的主角,而現在市場風格要切換到進攻類板塊了。
小結:醫療行業因為之前大盤是震盪行情,是防禦類板塊的天下,再加上疫情的刺激,基本面與訊息面共振,走出了這個行業的最美好的時刻,不過行業高潮過後就要進入退潮期了,隨著大盤突破行情的到來,市場風格進入進攻板塊的天下,加上行業之前的大漲,因此,這個行業即將面臨大級別的調整。
科技行業
科技行業不同,本身就是進攻性行業,如果大盤進入上漲階段,相當於是對科技行業的助攻,另外,中國不少科技行業的現狀決定了,國家政策會持續扶持科技行業,因為一個國家想持續發展,必然不能讓其它國家掌控核心技術,隨時都有被“卡脖子”的風險,何況現在我們在晶片,軟體方面已經被卡“脖子”,這是一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關鍵時刻。因此,科技行業在未來幾年內會有大量資金介入,政策利好出臺,現在我們國家缺的是技術研發的時間,只要有資金持續的投入到研發中,突破是早晚的事。所以,這個行業是未來幾年的大行情。
總結:醫療行業是防禦板塊,疫情刺激下,在大盤橫盤震盪期間走出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但隨著大盤結構的突破,進攻性板塊開始唱主角,醫療行業即將進入大的調整階段。科技行業不同,本身就是進攻性板塊,大盤進入上漲趨勢等同於是對科技行業的助攻,另外還有大量資金流入這個行業,以及政策的扶持,所以未來幾年科技行業都會是主角。
-
11 # 小魚小蝦ZZ影視剪輯
在股市,高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僅且只能代表當下的說法,至於說某個板塊,或者某一個個股,它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高是低,得取決於它所處的外部環境,內部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它的成長空間,未來預期,前景方向,它得透過綜合分析才能做出的結論,而不只是單純的從它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來定論的。
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面臨著種種困境,而如何遏制疫情得發展,如何找到對疫情的控制,如何有效對已經發生的病毒進行清除,等等這些都需要透過醫學界快速的從根源上找到病因,提取病毒分子,研製抗病毒疫苗,作為一個關乎全球危機的事件,醫藥被推上風口浪尖,這個是一個必然發生的事情,因為所有的期待都凝聚在他們的身上。所以,上半年以來,許多醫藥股走出了翻倍創高的大行情,但是,無論外界的因素有多強烈,事件發生到慢慢開始可控的時候,作為一家企業,所有的熱浪褪去,終歸將回到公司的基本面上面,此時此刻,一家二級市場的企業,它是否被高估,還是在這種大事件發生的面前卻能屢屢傳出希望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公司的當下是否過高。任何事物,不光在二級市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管好與壞,時間終將給出答案告訴你,所有一切都會重回估值迴歸。因此,今年以來,醫藥這一波犀利的走勢中,很多個股在此時,雖然高高在上,但相信一家有未來的公司,這裡的高點並非高點,反之,只是因為疫情事件混水摸魚,卻毫無亮點的公司,退潮之後,將會是一地雞毛。
至於科技板塊,今年是科技元年,未來也只會屬於科技的時代,中國產替代的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芯慢慢成長壯大,這也是一個國家強盛我與否的關鍵,美國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制裁我們,因為是他們掌握核心技術的發言權,但未來,我們也一定能強大如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科技是一條絕對的主線,也是各大科技領域百花齊放的時代,它的成長是必然但卻沒有終點的,所以,科技有足夠的想象空間,科技股有足夠的上漲動力,一大批的龍頭個股會紛紛表現,所以,我相信,此時的科技必然不會是高點所在,後面還有更精彩的期待!
回覆列表
醫藥主要受疫情影響,同時醫藥也是確定性,長期性的投資方向,容易產生牛股,同時也具有成長性。因此值得長期關注。
科技是立國之本,核心科技,第一生產力,重要性無需多言,加上貿易戰加劇,急需發展科技,應對中美貿易危機,國家重點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因此,科技股也值得長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