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隻小貓和設計師
-
2 # 二言大俠攝影
照片好不好,更重要的是看相機後面的人。一兩年前的相機在現在看來都是非常高階的,現在的手機也比幾十年前的相機拍出照片素質好多了。回看經典照片,誰也不會問是用什麼相機拍出來的,看的是照片的內容和細節,從照片的細節上探討照片拍攝的時代,從內容上看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相機是工具,能方便拍就照就好,價格高的,效能一般就高,出了一年以上的相機,價格回到正常價值範圍。按我的選機標準有三,一,便攜性,二,晚上拍照怎樣,三,影片拍得怎樣。
-
3 # 月深沉
別人只是建議,你有自己的態度,用心拍好照片,不斷思考不斷練習,攝影大師一般都是相機不離身,隨時拍照,在咔嚓聲中慢慢提高自己。技術和裝置也重要,但不是第一重要。最重要是自己的內心,追求卓越的內心。
-
4 # 大刀紅纓槍
如果你是真心想學攝影,就不必在意你朋友說什麼,在攝影圈流傳著一句話:“攝影最重要的是相機後面那個頭,而不是前面的頭!”通俗來講,攝影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身的思維去構思,去發現美的地方,然後用機器記錄下來。而不是過分地講器材。好的攝影師,用手機都能拍出大片,何況你的是相機。任何一款單反相機從畫質上都能將手機按在地上摩擦。下面這部周迅主演的電影《女兒》,就是用手機拍攝的。
-
5 # 巨蟹大叔
我很開心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攝影一直從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是成天叫囂裝置有多高階、功能如何強大的裝置控
另一種是研究攝影技術、構圖、光線的技術控
無論你朋友如何說的裝置不好,你已經買到手了,已經是既成事實了,所以對於你來講,就是把手中的裝置用好,拍出驚豔的照片,有可能的話再獲個獎什麼的,就可以堵住你朋友的嘴了,用不如他的裝置拍出比他牛的照片。
功能強大的裝置可以讓攝影更佳的輕鬆,出片率更高,如果操作相機的人審美差的話,用多好的相機也沒用,高手用手機都能拍出漂亮的圖片。
所以,不論到什麼時候,照相機後面的那個人才是最重要的,裝置是越用越落後,技術可是越練越高!
-
6 # 攝影師冬青
沒有完美的器材,先提高自己攝影技術,完全駕馭了手裡的器材,因為受器材限制沒法完成你的創作的時候,可以考慮升級裝置,前期還是提高技術為主。僅供參考。
-
7 # 索菲亞老趙
重要的不是鏡頭,是相機後面的那個頭。很多人用手機拍的比單反都好。相機只是你想表達的工具,夠用就行。半幅不夠了就上全幅。
-
8 # 三三藏
裝置固然重要,但是腦子更重要,能用好你手上的裝置才是你需要考慮的,別人說什麼就讓他們說去吧,很多人用手機都能拍出好作品。
-
9 # 娟子的記錄本
當然好的技術也是需要好的裝置,才會提現出驚人的效果,自己既然拍攝技術很好說明對拍攝裝置也有一些瞭解,相信自己吧!別人說的建議能作為參考。並不能左右你的思想,這點事都能因為別人的幾句話而左右你,那麼你還能決定什麼事。
-
10 # 美好時光nicetime
別人說什麼不重要,關鍵在於你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去嘗試,你說不好,如果我能從不斷拍攝嘗試中感受到了,哈哈,我就進步了,其實入手的相機只要不是太差,都能拍出好片,現在手機智慧化,有時不比相機拍的差,每人拍攝經歷不同,感覺也不同,做好自己,拍出自己有感覺的片子就是好片子。手機拍攝下面的片子,當時感覺就想到茶卡鹽湖倒影,就起名:淮南的茶卡鹽湖~中央公園。
-
11 # 粵北襖甜園山居
我在13年底買了一個入門級單反相機,標配普通鏡頭,最開始,覺得挺新奇的,週末休息會經常拿出去拍照,但是,雖然說是入門級,由於不是特別動使用單反相機功能,經常使用傻瓜模式拍照,攝影。
單反相機使用時比較笨重,尤其在大熱天,揹著單反出去拍照,脖子揹著相機,那個心酸呢?說多了都是淚,在14年後,4s上市後,幾乎忽略了單反,因為手機拍照比較方便,又清晰,只不過手機記憶體比較小,其它都完美於單反。
到後來,手機攝影功能越來越強大,畫素越來越高,最重要的還有防抖功能,入門級單反比較少有防抖功能的,想要拍出完美世界,沒有好的鏡頭,你無法滿足攝影。從14年到2020年,單反還在,卻從沒使用過。
至於你是否覺得手機好用呢?還是相機好用呢?這完全取決於自身,個人愛好不一樣,別在乎人家怎麼說。
-
12 # 北京老夥子
你是夠沒自我與自信的,別人說你裝置不好你就不淡定了?難道你是為別人活著?為別人活著你還買相機幹嘛?先琢磨自己為什麼買相機,買了還怕別人叨逼叨?活著這麼累麼?我表示不能理解。。。太不理解。[捂臉][大笑][捂臉][大笑][捂臉]
-
13 # 含章攝影
你的這個提問大概可以分成兩個小問:
1.攝影應該注重裝置還是注重技術?2.購買攝影裝備的時候,他人的意見怎麼篩選辨別?關於第一個小問題,攝影界已有定論,技術肯定在第一位,也就是常說的那句通俗表達:最重要的是鏡頭後面那個頭。
當然,這裡所說的技術不僅僅指拍攝技巧,更為重要的應該是拍攝前、拍攝中、拍攝後的各種思考、各種創造:①.拍攝前的想法,來自於大量閱讀和積累,這裡所說的閱讀不僅僅是攝影技巧類書籍的閱讀,也應該包括哲學、文學及其它藝術門類書籍;②.拍攝中的想法,來自於不斷的拍攝實踐,一開始可能各種門類的攝影都有所涉獵,到後面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多拍是產生想法的主要途徑;③.拍攝後的想法,來自於對照片呈現方式的思考,網路傳播、印刷出版還是參加影展?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要求,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呈現效果。
關於第二個小問題,不管做那一方面的抉擇,多聽別人的意見總是沒錯的,所謂“兼聽則明”“博採眾長”。當然,在聽建議前要相對明確自己的愛好和需求,因為現在的攝影門類已經分解得很細了。適合拍人的,不一定適合拍風景;適合拍風景的,不一定適合拍動物;適合拍動物的,不一定適合拍商業……找到一個比較明確的拍攝方向,再諮詢這個方向中相對經驗豐富的老師,可能少走一些彎路,也不會弄得自己左右搖擺。
-
14 # 老劉愛照相
一、先回答“買了新相機,朋友卻說相機這不好那不好,搞得我也覺得相機不好了”
首先,相機買了,就不要後悔。因為買相機之前你也是要對購買的相機功能有一定了解的,不會不假思索的直接購買。朋友的評價也許只是做了橫向的比較,比如拿你的相機和更高階的比較。其實無論高階低端的相機都有著一定的優缺點。估計你在購買的時候也是本著適合自己亦或從經濟的角度考慮來購買的,所以從購買的動機方面,你自己還是要有主心骨的,相信自己,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有什麼思想包袱。
二、“注重裝置還是技術好?”
針對你目前的情況,相機既然購買了,那就專心學習攝影技術!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你分析一下:
1、攝影作品的好壞和相機的高低端的關係 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是由拍攝前期和後期共同組成的。就好比一盤菜,是由前期的原料、各種調味品,在經過廚師的烹飪裝盤而成。相機基本上就形同一盤菜的原料。相機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只是拍攝成功照片重要的一部分。
2、掌握拍攝技術很重要 千里馬再好,,沒有好騎手也不行!沒有過硬的拍攝技術,在好的相機也是無濟於事。很多攝影的朋友往往自己相機的功能缺乏深刻的瞭解,匆匆上陣。相機的功能只用到了20%左右。還有的朋友拿著幾萬元的相機拍出了手機的感覺,甚至有的還不如手機拍的出彩。這樣說,不是否定高階相機的優點,而是透過這個例子來闡述拍攝技術的重要性。
-
15 # 我的閨蜜是美女
攝影圈有一句話叫“牛頭,狗頭,不如相機後面的人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攝影技術要比攝影器材更加重要。但這就是全部麼?
之後,重要的就是攝影技術,也就是“人頭”。咱們都到了同一個場景,遇到同一件事。我還是很有信心打敗一個小白使用者的。哪怕他拿單反,我拿卡片。所以你會發現技術確實比器材重要。
最後我和另一個發燒友,假設水平眼界都一樣,一起到了同一個地方,我拿牛頭,他拿狗頭,我相信還是能比過的。因為好器材的優勢就是能將某些場景拍攝出來。所以器材在這個時候就明顯發揮作用了。
這麼說就是題材第一、技術第二、器材第三。是這樣嗎?也不盡然。我們要更全面看這個問題。
首先,一個人能去很多地方,拍到很多東西。但是為什麼人家拍得特別好?為什麼人家能到一些我們到達不了的地方?然後某一個場景,都發生在我們眼前,為什麼有人就看到了記錄了下來,你就錯過了?所以雖然題材場景是首要的,也需要你發現美的眼睛,也需要你尋找美做的努力。
這種攝影外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內在的修為,是自身的提高。你可以說是眼界,可以說是格局,也可以說是審美。總之,當年我師父教我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讓我好好做人,他曾說:攝影就要記錄美,但你首先要會審美,心要正。我一直銘記在心。這裡就好比天龍八部中說的,武功的修煉需要佛法化解。佛法越深,才能化解武功的戾氣。所以就是自我修為越好,越能發現不一樣的,值得拍攝的事物。
同樣地,在拍攝某些事件題材的時候,你就要佩服很多大師的另一番水平了。諾曼底登陸,卡帕的照片都是虛的,但是隻有他拍到了。戈爾巴喬夫簽字完蘇聯解體怒摔檔案,為什麼只有劉香成拍到了?這功夫其實也在攝影技術之外,卻也是攝影的一部分。
-
16 # 小曹攝製
注重裝置還是技術?器材黨會注重裝置,但事實上,裝置可以錦上添花,但起主導作用的,永遠是技術。
一、機器重要嗎?人無完人,更何況機器呢。完美的機器是不存在的。打個比方:
你買的相機1萬塊,別人的相機2萬塊,但1萬塊的機器就一定拍不出好的作品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買相機為的就是拍出好的照片。因為科技的進步,產品線、受眾群體的不同,機器肯定會行色各異,有些機器可能用起來會更人性化一些,效率更高一些。
但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給我們高階的功能,用不上也是浪費資源。
二、技術有多重要?無論什麼機器,控制它的也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只有學習好攝影技術,才能控制好我們的大腦。到時候才會靈活運用、水到渠成。
幾十年前的機器不先進,但那些偉大的攝影師們拍出的作品,卻是難以被超越的經典。
好的機器可以簡化流程,幫我們做一些事情,但它取代不了我們的大腦。
所以說攝影師們都用手動擋(M)檔來拍攝照片。全部交給機器還是不放心的。
三、總結不要被別人的話影響,一定要輕裝置、重技術。機器好不好,他說了不算。到時候用好的作品來發言。你說對嗎?
關注老曹桑,攝影問題不再慌
-
17 # 做好事的壞蟲
不要受外在因素影響,輕易否定自己當初的選擇,待到技術水平提高後,再考慮升級裝備!
我想要告訴你的是,能把照片拍好至少需要三個基本要素,這三個要素分別是:
個人審美技術水平硬體裝置個人審美:
攝影界有一句金言,大概講的是再好再貴的鏡頭都不如鏡頭後面的那顆頭。“那顆頭”說的就是你自己腦袋裡的審美,審美很差的話,很難拍出好照片。想要提高審美,要不斷的去閱讀藝術類的書或資料,多看大師的作品。這方面的見識多了,眼界就開了,個人的審美就會提高。
技術水平:
技術水平的範圍貌似有點 廣,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型別
理論技術裝置操作技術理論技術是指諸如光圈、快門、高感、白平衡等的理論儲備,你把這些研究明白了就能胸有成竹的去應付再各種各樣的拍攝場合,就算你的裝置很差,你也能根據理論去創造條件來解決大部分的不足。手中的裝置是你實現理論技術的終端,說白了,裝置就是工具。工具終究需要人為去操作。
裝置操作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對相機的實際操作。
理論技術和裝置操作技術他們兩者實際上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可能你會反駁,不是常言道三分技術七分工具麼?不錯,是有這樣的說法,也能說得過去,但是打個比方,敵人衝過來了,迫在眉睫,沒有訓練過的你撿起槍就射,胡亂中子彈射出去了,準度是無法保證的。
硬體裝置: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總有一山高說的就是這個裝置,硬體裝置價高價低是合理的事情,一分錢一分貨,價低自然功能有限,價高反之;無論啥價位的相機都離不開人為的去操作去把控。
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比如去旅遊,你本想拍個藍天白雲,結果,連著好幾天不是下雨就是下冰雹,要不就是霧霾重重,能見度幾乎為零,實在是難以具備拍攝條件;地利:本來站高一點,你就能拍到被攝主體的全貌,結果那個位置一直被人佔用著,只好拍個殘缺的;人和:本來你和漂亮媳婦說好一起高高興興去拍照的,沒料到媳婦遇到煩心事不高興,不理你了....那還怎麼拍?總之,初步判斷樓主玩攝影還是剛入門階段,否則不會有這樣的糾結,也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拿到一個相機,還沒研究怎麼用呢,就尋思著換一個引數更加好看的相機。就算換到了,你就一定能拍出好的照片嗎?可能你還沒捂熱保不齊你又眼饞更高階的相機了。當然,如果樓主是土豪,就是希望高起點的介入,就是打算要贏在起跑線上,那就另當別論。但是,請記住前面講的那句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總有一山高,裝置永遠都是在不斷升級的,今天買的裝置,明天就貶值,只有你腦中積累下來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
-
18 # 絲桐小趣
很高興能為您解答該問題。首先要看您的朋友說新相機這不好那不好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和什麼動機了,如果您朋友是出於負責任實事求是態度,目的是幫你克服相機缺點,幫你最好發揮裝置本身特點的話,您需要反思和研究相機本身問題,正視朋友的建議,而不該心情不好,而如果朋友是出於開玩笑,妒忌,刺激心態說相機不好你完全沒必要心情不好,因為買相機前相信您一定做過功課,下決心買的相機不一定是最好的卻一定是最適合您的。再來說你最後提出的核心問題,到底應該注重裝置好還是注重技術好呢?首先裝置是磨練提高技術的基礎,沒裝置怎麼練技術呀,因此根據自身情況適度的裝置投入是必須的,裝置是練習攝影技術的基礎,但是絕不是注重裝置了攝影技術就上去了,以我為例我是老裝置控我喜歡收藏各種幾十年前的膠片機鏡頭,我對老鏡頭的投入絕對可以買好多頂級新裝置了,對於裝置控來說我拿不出一件能拿出手的趁手裝置,但是我的裝置投入確不比裝置控少,您說我注重裝置嗎?下面來回答注重技術好不好的問題,告訴你回答是肯定的,學習攝影必須注重技術不是好不好的問題了,沒技術給你再好的裝置一樣會將照片拍的很糟糕,因為決定成片的不僅有裝置,還有構圖,還有構思,還有主題,還有經驗,還有後期等等。攝影之路任重路遠,越學越覺得自身可以提高之處太多,堅持多學習攝影知識照片,多拍高質量照片,合理利用好自身裝備,讓裝備發揮最大效用你的技術也就上來啦,最後上幾張我用30年前的徠卡r口35 2.8老鏡頭轉接到尼康d700相機上拍的幾個小片,您自己思考一下裝置重要還是技術重要。
-
19 # 鴿手G軒
不用在乎別人說什麼,也不是專業攝影師的話,自己覺得好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實用就行,我以前用的一款相機
-
20 # 達芬吉
技術要比裝置更重要,攝影包括前期構圖 後期修圖 其次才是裝置。只是注重裝置的好壞是提高不了攝影技術的。重要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構圖用手機也可以拍的很好,以下幾張圖是我用手機拍攝的威尼斯和阿爾卑斯山脈。
回覆列表
以後注意交友.......
如果是朋友,他在提出問題後就給出解決方法和參考意見。如果沒有,那就要想想他提出評價的初衷了。
裝置的缺陷肯定要靠技術彌補,技術的缺陷也可以靠裝置提升。攝影總歸只是門愛好,不要太鑽牛角尖,技術和裝置可以慢慢提升。現在裝置已經入手,你只能提高技術。當到了瓶頸期才是你提升裝置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