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類辨別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就是看是否有水,是否有氧氣,是否含有人類生命的基本元素……我覺得難道外星球就要一定和地球一樣才可以產生生命?難道不可以他們的生命要素不是水而是另一種東西?難道不可以他們不需要氧氣,而是不可以需要二氧化碳,氯氣等其他氣體?難道非要和地球一樣有事宜的環境?宇宙這麼大,地球算什麼,塵埃都不算。
回覆列表
-
1 # Tur圖靈
如果地外生命普遍存在的話,最可能存在的就是碳基生命。
因為各元素中,除了宇宙早期產生的質子外(即氫原子核),其他所有元素都是由氫元素聚變生成的。
恆星核聚變順序是氫→氦→碳→氧…一直到鐵。其基本規律是,元素週期排名越後、越難聚變生成、存量也越少,鐵再往上的核聚變反應就不是放熱而是吸熱了。
因此元素的產生順序決定了元素在宇宙中的丰度,氫氦碳氧氮等排名靠前的元素自然在宇宙中存量極其龐大。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拋開暗物質暗能量不談,氫元素佔了宇宙明物質總量的90.8%左右,其次是氦佔9.8%,其它更重元素的含量只有0.1%。再往上的元素所佔比例已無法統計,但我們也能推斷出碳、氧在宇宙中的含量均超過了其他重元素。
根據這點我們能推出:由氫、碳、氧組合成的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甲烷等)、碳氧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氫氧化合物(水等)、碳氫氧化合物(糖等)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種類!而生命本就是一堆複雜化合物組成的集合。
要寫還能寫好長:碳是已知構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由氧組成的氧氣是宇宙中最普遍最常見的氧化劑;氫是唯一失電子的非金屬元素,又是宇宙含量最最多的元素;氦的宇宙丰度雖然多,但氦氣本身卻是輕飄飄的惰性氣體,自然界中幾乎不與其他元素反應生成固態化合物,因此也很難在行星土壤、大氣中駐留…
總結下來,還是那句話,如果地外生命普遍存在的話,最可能存在的就是碳基生命。碳基生命也許不是唯一存在的生命形式,但幾乎肯定是最簡單、最容易出現的生命形式。
那麼回到問題就很好理解了。根據碳基生命的定義,科學家想確定行星是否適合生命生存,首先就得確認是否適合碳基生命生存,首先要找的也是液態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