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廣西常言道

    正好讀過一點道德經,我發現道德經其實並不是很難理解。

    它其實就是老子總結的一些名人名言,被後世人把它捧得太高,以至於字面上的意思都沒搞清楚,就去大段的解說引申義。

    道德經主要就是講自然中有什麼道理,而這道理怎麼用到生活中。

    無為兩個字,就是說不要有意為之。

    誰不要有意為之呢?所有人嗎?不是,是領導人人,是讓國家領導人不要有意為之。

    為什麼呢?國家領導人畢竟還是個人,你的知識是有限的,你不能教所有人怎麼去做。

    不能你喜歡物理,就讓所有人都研究物理,不許研究其他的學科。

    而是要不給他們設計路線,他們要研究物理就研究物理,要研究化學就研究化學,百花齊放,社會才會繁榮進步。

    領導人只要進行監督就好了,危害社會的就出手干預,否則不要輕易去指手畫腳。

    因為你不知道那種研究會讓社會發生質的飛躍,只靜靜的等待結果就好了。

  • 2 # 笑馬牛

    首先“無為”是老子在道家代表作《道德經》中提出的思想,“無為而治,順應天為”。

    是老子對統治者提出的意見,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而且強調“無為無不為”。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就如同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許多孩子小時候在某方面表現出的一些天賦。家長不需要特意做什麼,順其自然,任其發展,或者給予適當的引流。中國一直有句古話“堵不如疏”,任他們憑藉自己血液裡的本能去發展,不過這樣的教育在當今社會並不常見。對社會的治理也是如此,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不同的人有不同擅長的方面,唯賢任用,憑藉群眾的才能去施展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實現對社會的治理。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這可以推及但當今社會的大棚蔬菜,就違背了自然規律,人為改變。說到底終究是不去應季的蔬菜的。

    “無為”這種思想如今只能對應於對人來言了。如今科技的發展,許多高科技已經可以改變自然規律,人工降雨之類的,人類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天。

    我個人比較認可道家這種思想。順其自然,不追求不是說不進取,這並不影響我們在生活中的奮發進取,三教百家都有可取的思想,也都有糟粕。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將這些有利的思想糅合但自身的發展,有利的提升自己。

  • 3 # 藍本動漫

    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春秋時代帝裔後繼』,即商周之間兩大血緣關係牽扯不清,而統治天下安危『輪流坐莊朝政』的是非。

    揭秘是需要多少『春秋真實性現象』,才能把過去對『無為』抽象『空靈』的理解,講得比較清楚細緻入微一點點。

    先要搞清楚何謂『為』字的意義?

    乃原意是指:九宮格之『中格與二格』的字形→為之(力形表示中格於二格),兩點表示(可以輪轉變換位置的意思);即是扭轉『乾坤』之『有所作為』之『為』也。

    問題是自從有了文化內涵之後,此『作為』已經非是原始社會時代的『亂為』而已;『為』了什麼私慾而『有為』,乃原始意識形態特徵傾向的『亂世俱滅』也。

    故此,《道德經》裡面提出的『無為』,實際情況是春秋時代發展過來的文化,已經徹底結束過去歷史上的『亂為』,意即一個人才後繼權益衡量標準,不得為了自我的權貴鬥爭性的私慾,而對尚且處於道德文化範疇內運作的大周朝『動武』。

    『武發權益後繼』的唯一標準:必須是周王敗壞道德和權力腐化墮落,甚至乎是淪落到挑戰天下安危,成為一個淫穢墮落之王者,那時候才是後殷『武發權益』發揮的『有所作為』。

    顯然『無為』一詞儲蓄在道德經裡面,充分說明後殷時代的權益後繼,已經非常難以想象中的『武發』了,不得不佩服一個個周王們,根本不可能給予『子們』享有盛譽的『武發』之機。

    這個道理上非常簡單真實存在於『大周文化水平上』,誰會嫌王位坐夠了,而願輪流坐莊之『被動』,成為一個反轉天地之間的事,回覆前塵往事不堪回首的『貢獻』一方?

    既然後殷看不見大周朝政的道德淪落,己殷又要被道德門檻所壓制,自不然學會文化內涵水平之『無為』,才是真的不為執政天下大權,而拋棄私念慾望當王者榮耀,專心致志做好自己道德規範的『無為』,才是關乎兩大血緣統治於天下安危的真實保證。

  • 4 # 夕陽紅155908541

    無為雖無為,無為亦有為。

    老子的"無為"思想是指:統治者不要過多地干預、管理老百姓的具體事務,要充分發揮老百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行高度自治,讓老姓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人人平等,沒有等級之分,世界大同的美好社會,使統治者"無為"而老百姓更"有為"。

    其實,這種"無為"思想,說起來是美好的理想,真正實行後,老百姓會過著穩定、自由、幸福的生活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一個地方,國家政府不去管理,讓其自由氾濫,則強者霸道橫行,弱者任人欺負、任人宰割,何來社會穩定,何來百姓安居樂業?

  • 5 # 中國風123天長地久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無為者無以為,有為者有以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故有為與無為是辨證統一的,比如陰陽,陽可轉化為陰,陰可變化為陽,陽陽變化無窮級,而道為一……

    所以說,老子所言有為或無為都是獲得事物的一種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目的,無為說白了就是讓自己有所取捨,心不為天下煩事所動而貴食母,尊道而貴德,虛己身而遨遊無間之世界,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

  • 6 # 二師兄逛娛樂圈

    《道德經》真是高,不是我們凡夫俗子能瞭解的,我背了幾回,越在後面越不能明白。老子也太懶,你多說一點點要的不?

    “無為”,是老子“道法自然”的另一個解釋。一切最好的狀態,最好是自然的。一般情況下不人為干預。

    在自己要守“中”,要做到內心的平靜,不在奔波中心煩意亂,做到外在的安寧,舒適。

    對於外面的人和事,最好做到不干涉他們的發展,由他們自己生長,不到萬不得已,不動手動腳。

    自然生長,適當調控。對自己對世界都是有益的。

  • 7 # 閆秀樂

    要了解《道德經》中的“無為”二字,首先就要搞清楚老子的這個“無”是什麼意思。

    古人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的無極即“無”、即“道”,也就是無極圖O。

    這個無極圖涵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互吸引,相互補充,抵消中和為O。

    可見,無極O,並非沒有,而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備,無所不涵,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無所不至。

    這個“無”,是宇宙萬物唯一的總門,無此“無”,世上則無一切。所以這個“無”的實際是“有”。

    那為什麼把這個“有”叫做“無”呢?從老子的描述中,不難發現這是為了說明“道”的純粹。

    “道”的純粹,純粹到了什麼程度呢?純粹到了不是普通的常見之物,純粹到成為了虛無之體,成為了先天一氣。

    所以,老子所講的“無”,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搏而不得但又真實存在的“道”。

    把這個“道”人格化之後,就是“上德”。

    “上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意的,而不是人為的、故意的、彰示的、炫露的、外在的、形式上的。

    “上德”的特性、功用與“道”相似。

    既然世界萬物萬事千奇百怪、變化無窮,你要想控制一切,就只能處於“無為”的狀態。只有“無為”,才有可能無不為。否則,你就只能會變成曇花一現,不可能永遠,也不可能長久。

  • 8 # 和er不同

    《道德經》的“無為”指“道”的客觀規律性。

    《道德經》第二章中講到“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中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自我不帶任何主觀偏見,始終遵循客觀規律,讓規律發揮作用。無為的目的在於大有作為,無所不為。處無為之事,收穫的卻是無所不為的成果。與之相對的是有為之治。而有為之治是所有階級社會所具有的共同特徵。他強調的是統治者以一人之心和少數人之心奴役天下人之心。有為的背後是個人英雄主義是英雄史觀。有為之治正是阻礙社會發展,產生歷史悲劇的根源。

    《道德經》第三章中說道:“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指:不妄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相反,對於那種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須以“有為”為之。老子所指的“無為”智慧,是讓人在處事之時,順應大勢,順應自然,所以這種無為不僅不會破壞事物的自然程序和自然秩序。而且還有助於事物的成長和發展。“無為而治”又是一種管理之道,在老子看來,理想的社會應該奉行無為而治,管理者應當不斷減少對人的管制和束縛,制定政策不能政出頻繁,更不能朝令夕改。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中說道。“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可見老子認為採用有為之治,不可得道。

    《道德經》第37章,中說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言下之意:“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什麼事情不是他所作為的。所以按照“道”的“無為”方法治理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正是由於“道”的這種永恆的客觀規律性。才孕育化身出天地萬物,取得無所不為的成果。

  • 9 # 邊境行者U小李飛哥哥

    《道德經》

    無為是種精神:

    指在儘量簡化社會的各種制度與規範以保持民間民風純樸。 因此無為不能理解為無所作為,《淮南子·原道訓》:“無為為之而合於道”。 道家的“無為”,是清靜自守之義,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達到的“合於道”的理想境界。能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便無所不能為(“無為而不無為”)。

    第三十七章

    [譯文]

    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慾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用“道”的真樸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慾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慾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達到穩定、安寧。

     

    [註釋]

    1、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指順其自然,不妄為。“無不為”是說沒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為的。

    2、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長。

    4、欲:指貪慾。

    5、無名之樸:“無名”指“道”。“樸”形容“道”的真樸。

    6、不欲:一本作“無慾”。

    7、自定:一本作“自正”。

  • 10 # 楊光開心果

    老子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就告訴眾生,我講的道,不是一個普通的道,是傳教人成為一個覺者、真人的道,返本歸真之路,所以老子被稱為道家始祖。只是眾生的層次不同,理解的不同把它當成哲學來學。老子講的道是我們銀河系之內的理,人怎麼樣解釋道都是在老子認識理以下的理解。在老子同時代有釋迦牟尼佛傳法渡人。西方有基督耶酥教化西方眾生。這一時期出現的聖人都是神佛有意安排的,為了讓眾生知道什麼是佛、道、神。怎麼樣為覺悟者,為今天最後眾生真正的得渡做著準備。無為而治,是神佛世界神佛管理眾生的方法,神佛用他的慈悲管理著他的眾生,哪裡是美妙窮盡語難訴,用人的話講,是最好的管理方法!老子是下世的覺者,講出的話就是法就是道,凡人怎麼理解都不錯,釋迦牟尼佛講“法無定法”。今人多數人都是神佛界的神佛下世當人,等待救渡。亂世中保持善良才有希望。

  • 11 # 戰神150624565

    相傳《道德經》是《道經》與《德經》的並稱,是老子所作。這部書是寫給誰看的才是核心!民從、修身、淡欲是為了誰啊?就現有史料,沒有明確記載老子一出生就能通字達文,且有博覽王朝典館之遇,相反,有史料證明他曾經為周王朝效力。

    得官位者,必先入宮,得王認可後方能為官。官必有枷鎖(像枷鎖嗎?),官必能書(那一豎如筆),官必保宮(那一豎如同刀劍),官必通宮(那一豎如同管道)。宮者,帝王君皇也。

    由此,我認為這部書是為帝王君皇們服務的,是獻策計:有儆、有勸、有誡、也有告。“無為”之為,是“給/予”與“借”之意,發去聲;“無為”之無,是虛隱之意。

    其意是:以虛隱之法給予他人。治民,不能雷霆火山,而是讓他們感到你的存在和強大,進而讓他們自覺性的、敬仰般的修身,自控和順從,使得他們恐懼與敬仰並存。不怒而威。

    然而,再偉、再神、再大也不能磨滅人性之慾。沒有陰陽何來繁衍生息?率土之濱何人守固?

    上下同樂不是同屬一樂:我樂你所不能樂;我欲你所不能欲。無為,慢潤有節,民富則多欲;欲多,則王恐。

    (個人看法)

  • 12 # 西蜀府河人

    吾之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患之有?

    老子是將無形的駕馭肉體的精神,視作“我”。

    所以,老子、莊子、釋迦摩尼等都是在為無形的精神而為,簡稱:無為。無為,追求的是精神的純潔,清淨養神。水靜猶明,而況精神!所以,修道者是養神之人!

    薄滋味,禁嗜慾,以養神。神全精復,才能獲得聰明智慧,才能透過事物的表像看到事物的內在本質——精神。精神(精微的神識、意識、無)合則成體,散則成始。精神聚合則成有形的看得見的物質。所以:物我相通,物質和意識(精神)是相通的。“此兩者(物質和精神),同出而異名”,“色(物質)即是空(精神),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而世人認物為己,把精神寄居的器物——肉體,視作“我”。

    所以,世人選擇的是“有為”,為有形的肉體而為。拼命的獲取外物——金錢來養身。莊子稱之為:養形之人。

    無為也,奉天下而有餘;

    有為也,用天下而不足。

  • 13 # 詩詞文化歷史藝術源泉

    無為是道的體現,空是佛的境界,無是道的境界。只有達到心空,才能成佛,只有達到心無,才能成道。

    老子的道德經中講無為,不是統治者什麼也不管不做了。而是萬物都有其自然發展規律,統治者應順從於萬物生長,死亡,枯滅,發芽的自然規律,才是真正的得道。得道不是目的,成道才是目的。能順從於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規律。使其各行各業都在個自的道中執行,這是統治者無為成道的大道聖人所為。比如說,中國的農業,要想完全徹底的實現大智慧機械作業,大面積的作業,這是違背中國農業自然規律的。為什麼這麼說說?首先中國農業的地理位置是山地,丘陵多。如果把山邊地角都用大機械來完成,那是不可能的。

    國家把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大方向以展示給了社會人人。是無為而治複合自然規律的得道。至於農民在大方向的道中能走到什麼程度,那是農民自身的問題,是自然環境不可抗拒的問題。所以大面積,整體實現中國大農業是可能的。小面積,各地存在中國小農業是現實科學的。但小農業融化在大農業之中,雖然需要手工體力作業,但銷售以貫通市場經濟的大農業。絕不是過去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式。當然在偏遠的山區,小農經濟不可能自消自滅,也許會長期存在。

    農民們也都知道地塊過多,給生產帶來的麻煩浪費多,也在逐漸承包,兼併成大塊土地。如果國家來管,強硬成大塊土地。就破壞了農民內在的生產關係,就是典型的有為人為而治,其結果適得其反。在一個例項就是露天焚燒秸稈的問題。如果有為強治堅決不能焚燒秸稈,就會造成種不上地,或撂荒,或大面積缺苗,嚴重減產。嚴重影響當年的糧食實際產量庫存問題。

    所以國家和政府能面對現實,找到解決不焚燒秸稈的根本,在於玉米收穫機械的過細粉碎排放問題。這是農民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將罪過歸焚燒秸稈的農民,是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所以必須複合新的歷史時期秸稈不能焚燒的新的思維,新的辦法。農民多麼想秸稈還田啊!可是不解決收穫機械的細粉碎問題,就無法實現絕對不焚燒秸稈。順從於客觀事物發展規律,是無為而治的內涵。違背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就是典型的有為,強為,人為而治。其結果達不到無為而治,興國太平盛世,漸近世界大同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一個修佛修道的人,如果事事強為就遠離了道,得道了也不可能成道。而一個順其自然,踏實修心,不為事物的煩雜而動心,而亂心者。事事找自己的過錯而不亂心志,久為之,在漫漫修路中,最終達到了空無心境,自然而然就複合了宇宙大道無形的道。

    佛可成者心底修空,道可成者心底無為。無為,空境界是在漫長的人生中漸出世間法,漸入正果,歸位無形大道的。

    有人說道德經有一萬個人能讀懂,就有一萬個不同的悟道修道的方式方法。這就是大道無形的宇宙力量。但萬法是要歸宗的。佛家講修佛有四萬八千法門都可成佛歸佛。道家講修道有三千六百法門都可成道歸道。我說萬法不離其正宗。老子的道德經,將修道與君子治國裡裡外外通明大白天下。其知者為知之,不知者為不知。大道不牽強於任何人,能修就修,能悟道就悟道,悟不到,不是道德經的問題,而是人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治國理政的原理離不開老子道德經的無邊大道理,修道者更離不開道德經層層疊疊的宇宙無形大道。正像老子道德經的開篇:“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人人修道,又不是人人可以得道成道的。

  • 14 # 臥麟子

    謝邀!道家所講的“無為”,個人理解是不去逆客觀規律、自然規律而為,不以主觀的一廂情願去盲目作為,盲目作為屬於胡作為、亂作為。如果認為無為即無所不為,那麼這個認識就有點偏字面理解了,道家不會那麼“肆無忌憚”認為什麼都可以去為的。自己覺得,不打無準備之仗,就是無為的體現;不違背天理人倫去做事情,也是無為的體現。無論如何,無為也不是讓呆在那裡什麼也不幹,像現在很多事情明明有責任和義務去做,但就是推三阻四顧左右而言他,這是典型的不作為,絕不是無為。

  • 15 # 陽光心路

    我們在談到社會關係和事業發展時,常常會說“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其實,這句話來自《道德經》第37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在這裡,“無為”並不是“無所事事”的意思,而是“不要強求”、“順其自然”的含義。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講求自然規律,不按套路出牌,強取豪奪、強姦人意,透過一些卑劣手段獲取利益,最後往往身敗名裂、傾家蕩產,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這就是違背了“無為”的結果。

    為什麼要“無為”呢?因為“無為”是天道,是天地萬物執行發展的規律。舉個例子,你要升官,不是靠實幹和口碑,而是靠送禮拍馬屁,這樣你就沒有了群眾基礎,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壤。群眾要的是什麼?是腳踏實地的為他們辦實事,使他們安居樂業、後顧無憂,你違背了這個規律,就要受到群眾的抵制和唾棄,最後不得善終。

    你要發財,不是靠誠信和厚道,而是造劣質產品,使霸道手段,透過欺騙和強制得到不法之財,這不同樣是違背了“無為”的自然規律嗎?因為你違背了群眾的意願,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大家都來抵制你,對抗你,最後你要麼破產,要麼蹲監獄。

    所以,我們不管做人、做事、升官、發財,都永遠不要違背自然規律,也就是說,你做的事不是對方真心想要的,你就不要去做。你把地球挖得千瘡百孔,那是地球想要的嗎?你強買強賣,那是群眾需要的嗎?你用劣質產品糊弄客戶,那是他們想要的嗎?如果不是對方需要的,你強行去做,就會帶來滅頂之災。

    因此,在我們做事之前,多問幾個為什麼,你定會理解“無為”的含義,也定會享受到“無為而無不為”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 16 # 寂語堂齋

    無為指的就是什麼都不去做,什麼也不幹。這種無為是相對世俗的一些事情,也就是說世俗的事情一樣都不去做,什麼工作,什麼學習,什麼生活,什麼人際交往等等,一切都不去做,因為這樣去做就會勞精分神,使自己的精氣神都分散掉了。

    緊接著就是無不為,無為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說修煉到了很高的程度,人就會出現神通,就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佛門稱天眼通,還有其它的神通,比如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時人就可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也就無不為了。這是道家人經過修道發現了人的精神是具有巨大的能量。

    順則人,逆則仙,修道就是逆著來。這和佛家講的是一個道理,佛家講戒定慧三學,戒就是讓修煉者戒掉世俗之陋習,定就是要有定力,不要去胡思亂想,不要去想世俗這些事,到了一定程度智慧神通就會出現了。

    《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不是人們正常生活的這個道,而是另外一個道,這個道是說不出來的境界,只有去實踐,自己證得了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老子也不知道用什麼來形容,只是用一個道字來告訴人們,真正的東西就是這個道。這也和佛家一理,就是那個真心才是永恆的。這也看出釋迦牟尼佛的功夫要比老子深厚,釋迦牟尼能具體說明是個什麼玩意,而老子說不出來,只能模模糊糊的用個道來說明。

    總之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不去做世俗之事,潛心修道,等有了神通後那就無不為了。

  • 17 # 夕魄騰輝

    首先說一說這個無為是個什麼概念?無就是什麼都沒有,既然是什麼都沒有,那又何來無為呢?所以無為是相對有為而言。單獨把無為拿出來解釋是不成立的。

    要搞清楚無為的意思,首先要弄懂什麼是“為”。“為”的本義是一個人牽著一個大象,把本來自然,自由,自在的野象馴化成為為人服務的勞動力。引申的意思就是人為的行為和意志破壞了自然的狀態。後來有人在為的旁邊加一個單人旁。就變成了“偽”字。古人很有意思,也很有智慧,很早就認識到人是一種很虛偽的生物,凡事一有人參與就變得假了。所以為的基本解釋就是有人的意志與行為參與的就叫作為。這就是“為”的意思。

    那麼無為就可以解釋成為沒有人的意志與行為參與的純自然活動。這只是從字義上理解。下面問題來了,人的意志和行為到底屬不屬於自然的演化?這裡要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意志和行為當然屬於自然的演化。從本質上講放任大象在山裡自由自在的生長和把大象馴養成為人的勞動力,都屬於自然的演化,並無有為與無為的區別。說到這裡,有見地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很恐怖,“我”到哪去了?問題就在這裡,“本來無我,凡夫以為有我。本來無為,凡夫以為有為”,一切的迷惘都來源於錯誤的觀念,俗話說就是轉向了,找不著北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並不是說有一個主宰在決定著你的意志和行為。“我”都沒有了,何況“你”和“他”,更別說什麼主宰。認為有一個主宰。依然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上來分析。借用佛家的一句話,“諸法平等,無有高下”。

    你可以動,也可以靜。可是能讓你動靜的那個不在動靜裡。你可以說無為,也可以說有為,可是有為無為只是你的見解。自然的演化不在有為無為。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只能發現卻不能改變,所謂的改造自然也是利用了自然的本能。

    舉個例子,你能看到月亮僅僅是因為你有視覺嗎?如果沒有月亮,你能看得到嗎?人與自然是一體的,心物的功能是統一的。所謂的心理與物理,也只是來源於你的見解,在本質上都屬於自然的功能。所謂的發明創造沒有物質本有的功能人創造不出任何東西。所以並沒有一個有為以至於無為的境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他該有的樣子,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再迷惘迴歸自然。

  • 18 # 不思善惡

    《道德經》裡講的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道的主體是道,而不是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的作用是無為,但是它的效果是無不為,這樣解釋就對了。

    道是很自然的,它並不是說我要針對某人,針對某事,針對某物,針對什麼,然後我有我的作為,它沒有這個意思,可是 這種無為的作用,它所產生的效果,居然是無不為,這才是妙了,我們有史以來,不管她七千年,八千年,多少億年,你所看到的就是這樣子,太陽從東方升起來,到西方下去,它從來沒有改變,你看太陽就是很強的時候,你知道是中午了,然後快要落了,落了以後你知道快要晚上了,這都是道在把它的象告訴人,就是這個樣子而已。

    我做什麼,我什麼都沒做,它是自然而然,所以叫無為,這個無為,真正的意思就是不違反自然,所以說這個為跟那個違背的違是想通的,無為就是我沒有違背自然,道順應自然,好像無所作為,但是萬物都因為這個無所作為的道,而生生不息 千變萬化,那不是無所不為嗎?就是因為它不主宰,你才能有所變化,如果道,它跟你主宰了,讓每個人都跟你一樣,那就很單調了,那還有什麼樂趣呢?因此,我們必須要再說清楚一點,宇宙萬物,都是道在生長左右,但是它沒有主宰的用意,從伏羲氏就開始告訴我們,宇宙是沒有主宰的,一切一切都是自然孕育而成。

  • 19 # 千山一葉子

    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宇宙中的大道理,就像佛陀所說的語言,只可意會而不可言說。

    人類是不是被設定在一個矩陣中?人們在這個矩陣中執著於有為,拼命於有為。

    但是,為了什麼?不為了什麼?

    我想起遠古的鬥奴,被圈在鬥場中,他們在鬥什麼?在不鬥什麼?

    所以我想,老子的意思是:知曉天地之道,可為;不知曉天地之道,可不為。

    不然,瞎折騰,為不如不為!

  • 20 # 靈雁獨孤

    《道德經》的無為是指要君主不與民爭,順應民眾,不妄為。《道德經》中有十二處提到無為。第三章稱“為無為,則無不治”。家的無為,並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違反“天時、地性、人心”,不能僅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道家的“無為”,並非要君主消極避世,什麼都不做,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按“道”行事,處世立命,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作為老子政治哲學範疇的“無為”,是指君主的一種指導思想、行為原則和行為方式。在特定的情況下“無為”才是真正的“有為”。這要從當時的背景說起。

    老子當初提出“無為”概念,主要針對的是侯王等統治者的”有為”。當時列國爭城掠地,貴族驕奢淫逸,苛政甚於猛虎,法令多如牛毛,人民怨聲載道,暴動彼伏此起,這些都是統治者的“有為”所致。所以老子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之求生之厚,是以輕死。”(七十五章)可見老子在此所說的“有為”(在《老子》書中,’‘有為”只此一見),與我們今所理解的“有所作為”根本不同,它是指統治者從自己和本階級的私利出發,根本違逆人民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倚仗武力和權勢的強行所為,態意妄為。

    老子提出’‘無為”的概念,旨在告誡侯工等統治者不要違逆人民的利益、願望和要求而強行所為和悠意妄為,期望他們能夠效法道的無為和聖人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從而為人民的自為、自化、自成即人民和社會自治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遊戲能毀掉人的一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