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6
回覆列表
  • 1 # 阿忠與小忠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古人誠不欺我。朱元璋明明知道李淵沒有把皇位傳給李世民才引發玄武門之變。他還一意孤行把皇位直接傳給自己的孫子。要是傳給朱棣內戰就不用打,可以少消耗不少國力。永樂盛世會更加興盛。

    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說,學習歷史很重要,不學歷史我們永遠幼稚。主席說過歷史是用來借鑑的,古為今用。歷史的很多問題牽涉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問題。

    是的,不讀歷史我們永遠幼稚,正視歷史我們才能知道閉關鎖國,自詡天朝上國是荒唐可笑的。因此我們改革開放,才有如今的累累碩果。

    正視歷史,勿忘國恥。我們才能看清西方勢力的狼子野心。才能知恥而後勇。

    正視歷史,為漢唐興盛感到驕傲。我們有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你我能夠愛崗敬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 2 # 三尺青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如果不是從事歷史研究應用等相關工作的,基本不會得到直接的利益。我個人的看法,應該是個人的修養提高,個人對世界,事物,做事方法的認識的提高,是境界的提高。

    在眼界提高後,辦事,溝通,交際能力都會提高。比如我們和客戶,朋友,甚至泡妞交談,隨口說出名人軼事,歷史變遷,歷史典故,那麼結果會不一樣。

    具體到大義方面,什麼以古為鏡之類的大道理,說都能說,管用不管用就不一定,因為人類總是在歷史裡打轉轉,都沒有跳出去。

  • 3 # 楓橈

    古人云:‘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之所學習瞭解歷史,是為了總結人類在以往的生話實踐中的得失。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的生命只是極為短暫的一瞬,我們所能親身感知的社會知識是極其有限的,而在有限的生命中,為了獲得更加廣泛的知識,所以我們必須學習歷史,借鑑歷史,總結歷史,曉其精義,以便使我們更加智慧和理性的面對生活:。歷史經驗對於我們人類的借鑑作用是無可比擬和替代的。

    歷史上,大抵成功的偉大人物,無疑都是擅於從歷史中總結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並順應歷史的湖流使自己走向成功。

    這些偉大人物,雖己成為過去,但其己深深融入歷史之中,成為我們後人汲取營養且景仰的對像,激歷我們,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個善於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的人。知之善任,人盡其才,並且能夠聽得諍言而踐行,這方有貞觀之治,成為千古名君,

    而近代歷史的另一個偉大人物毛澤東,亦不可不說。

    毛澤東乃一介書生,張空拳與天下搏,靠的是什麼呢?

    那就是熟讀歷史,深知歷史。並且能夠學以致用。站在歷史巨人的肩上,運籌幃幄,致勝千里。真可謂‘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

    在歷史中總結,汲取營養。在現實中應用歷史規律和真理。讓我們的生活一片坦途。有什麼可以不讓我喜歡歷史呢?

  • 4 # 不是月季是玫瑰

    歷史學作為一門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學習和了解世界歷史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程序中的規律和趨勢。

    我認為學習歷史有以下幾點意義:

    1丶以史為鑑,為人類正在進行或即將進行的社會活動提供參考。

    2丶瞭解前人的成就,為後來者提供創造和想象的空間。

    3丶傳承前人智慧,優秀思想,為當代乃至後世提供最基本的社會運作發展的藍本,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營造基本的社會倫理道德觀。

    4丶歷史不僅象徵著過去也指向著未來,學習歷史學會讓我們認真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最終到哪裡去。

  • 5 # 東方大狂俠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這話題太大,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政治家學習歷史是說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

    科學家學習歷史是總結前人的科技成果推陳出新!

    教育家學習歷史是總結前人的教育方式創新教育!

    普通人學習歷史也許只是為了看看歷史故事長長見識使自己不至於孤陋寡聞,能從中得到一點成敗得失的教訓使自己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就行了,太大的想法是很少的,有的只是有點野心的人想從歷史中找到一點對自己能突然改變自己的東西、、、、、、但,畢竟這種人不多!

    可惜,有些人學了歷史總想開歷史倒車,倒行逆施,這是最要不得的對自己最大傷害的事!學習歷史最可怕的就是有些人總學歷史的壞,用來施行在別人身上!

  • 6 # 正二位都承旨

    你為什麼要學歷史?

    何謂歷史?有人言為歷朝史學,也有人言為往事舊事,更有人言為發黃的照片。然而在承旨看來,學習歷史的根本目的,是保住民族的種子。承旨一直對咱國家的學科分配製度非常疑惑,作為一門傳承民族脈絡的學科,為什麼會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為什麼一談起歷史,人們第一印象就是副科,不如語數英那麼重要?反而是英語應該成為副科好嗎?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承旨還是想透過這個平臺,能夠讓更多的國人逐漸認識到歷史的價值。

    我們需要民族自傲心

    說起凱旋門,我們可以想到法國;說起白金漢宮,我們可以想到英國;說起科隆大教堂,我們可以想到德國;說起大阪城,我們可以想到日本;說起長城,我們自然可以想到中國......這些舉世矚目的宏偉建築,極大的提升了一個民族的驕傲和自豪。然而建築物總是會有消失的那一天,如果這些東西都沒了,我們又該從哪裡去保持民族的信心呢?當然是歷史,因為歷史是一種文化,是非物質的。哪怕我們沒有了長城,但我們依舊可以從史籍中感受到當年秦漢帝國的霸氣,感受到隋唐時代的舉世聞名,感受到明清兩朝的定鼎天下。既然祖先都能夠創造如此偉業,我們後人又為何不可呢?有了信心,有了自傲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激發民族的血性

    近十年來,國家一直在不斷強大,而承旨也漸漸長大,可以這麼說,承旨見證了中國騰飛的階段。可是令承旨深感痛心的是,國人卻是在承平日久的生活中,逐漸頹廢,變得自私自利,一派虛偽面孔。就拿最近發生的“毒疫苗事件”來說,連自己人都敢陷害,那些無恥小人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當然,有些東西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但這種趨勢,是非常令人感到擔憂的。另一方面,承旨要指責的,是紙上空談的風氣。回想一下近幾年發生的日本參拜靖國神社、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澳大利亞議員反華、香港中文大學學生辱華等一些列事件,哪一次不是大家群起激憤,可是後面呢?雷聲大雨點小,該幹嘛還幹嘛,沒有相應的措施,這點我們還不如韓國人,人家抵制日貨方面可是做的非常徹底的。尤其是一部分人,口口聲聲說要抵制日貨韓貨,卻沒過多久就立刻買了出國的機票,甚至最噁心的,是中國遊客在日本商店哄搶馬桶蓋。如此令人憤怒的嘴臉,承旨真的無言以對,可又無可奈何。

    這些事實的出現,彰顯著學習歷史的緊迫性。為什麼我們現在會變成這樣?承旨認為,是民族心的渙散,民族血性的丟失。因此要提振民族心、找回民族血性,就必須讓所有國人都知道,早在一千年前,漢朝的霍去病和衛青令周邊民族膽戰心驚,唐朝的薛仁貴和蘇定方把囂張的朝鮮和日本打成智障(參考高句麗之戰、白村江之戰),宋朝的岳飛硬生生把強大的金國懟回北方,明朝的李如松踹倒不可一世的豐臣秀吉。我們的祖先從來就不會沒有骨氣地阿諛奉承於外來侵略者,他們只會用拳頭告訴對方:“你想作死我陪你”。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永遠的和平,只有武力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民族血性因此至關重要。

    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順暢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歷史?除了上面的原因,從個人利益出發,它能夠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順暢。什麼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什麼叫“薑還是老的辣”?這裡點出了經歷的重要性。走過、看過、想過的東西越多,知道的道理自然就越多,這是一個正比關係。舉個例子,你在一個地方被狗咬過,那第二次再經過那裡時,會不會就多長了一個心眼呢?答案不用我說的太明白吧!歷史的作用就在這裡。“呂蒙知恥奮進”告訴你做人要謙虛,“呂奢殺豬”告訴你做人要誠信,“張巡誓守睢陽城”告訴你做人要愛國,“唐太宗啟用魏徵”告訴你做人要寬容,“馮道六朝功臣”告訴你做人要低調,“朱元璋開創明朝”告訴你做人要自強......換句話說,就是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你也許不能完全做到這些,但只要心中有了印象,在走到很多十字路口時,至少你會少犯錯誤。

    豐富見識、培養情操、增加談資

    承旨在上大學和旅途的過程中,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也互相交流過。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些人非常善談,有些人卻是在尬聊。都說冷場是不好的,可是某些時候,當你腦子裡沒有東西可以說時,那麼冷場絕對會找上你,這裡學歷史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袁騰飛老師曾說過:“歷史,大人物學了治國安邦,小人物學了娛樂生活。”

    沒有多少人可以成為大人物,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市井小民,因此當我們學習歷史後,無論是在飯桌上亦或是旅途中,只要有話題,都可以手到擒來。例如大夥去酒店吃飯,服務員端上一道“宮保雞丁”,這時你就可以以此開啟話匣,從介紹這道菜的起源說起,慢慢提升氣氛。而且話再說遠一點,你學了歷史,以後出門旅遊都不需要什麼導遊了,尤其是到那些名勝古蹟,因為你本來就知道它的前世今生,自己就可以隨處遊玩了,更有甚者,你還有機會為別人講解歷史,對方隨後投來佩服的目光,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很牛逼呢?哈哈哈!

  • 7 # 旅行青年說

    歷史,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與價值。

    曾有言:欲滅其國,先滅其史。

    一個人的經歷寫下來,是日記。

    一個家族的經歷寫下來,是家譜。

    一塊地區的經歷寫下來,是方誌。

    一個國家的經歷寫下來,是歷史。

    由此可見,歷史絕不只是帝王將相。歷史是由每一個人民組成和創造的。

    不懂得歷史的人,總會重蹈覆轍。而懂歷史的,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不懂歷史的人開歷史倒車。

  • 8 # 悟空水軍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史是殘存的教訓、事件和文化遺蹟,經過史官彙總記錄而成,或有意識形態和主觀論斷,融匯在史書中。

    所以學歷史,不應該重點關注“什麼十室九空”“什麼蠻族都是落後的”。一定要走出作者和朝代強加的史書侷限,盡信書不如無書。

    而應該關注的是:朝代興亡的原因,帝王將相如何成就功業,如何走向失敗,歷朝歷代的文化遺產精華在哪裡?大到國家,小到王侯將相、文人墨客、藥學家、畫家、百姓,成敗的教訓。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以使後人復哀後人”的悲劇不要再重演。我們開口閉口幾千年,其實我們的歷史是不斷重演,螺旋向前發展而已。

  • 9 # 綺閣書生

    《舊唐書.魏徵傳》記載:帝(唐太宗李世民)與群臣說過:“夫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人類社會的歷史由三大部分組成,由本氏族(宗族)的長老會集讀書人,把本族的歷史淵源,住址變遷,人丁增減,族中的名人、大事作逐一記錄這就是族譜,也叫家譜,通譜,經族譜一查,自己的來龍去脈,祖宗十九代都清楚了;接下來是地方誌,通常以縣誌為主,每個縣都有縣誌,對本縣的地理山川,人文歷史,歷朝管轄變遷以及本縣的經濟商業,文物古蹟,商賈名流等,都逐一登記;有的還有州志,跟縣誌差不多,只是範圍廣一些。

    國史是政府授權修撰的前朝歷,以忠於事實,秉筆直書為第一準則,像我國古代的二十四史就是,編輯人員都是翰林學士。

    學習歷史,知道過往,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汲取古人的教訓,學習古人的長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舉一反三,也可以知道古人的一些錯誤所在,並加以克服。

    《增廣賢文》有言:“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任何人都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斷章取義。只有學習歷史,汲取教訓,積累經驗,開拓思維,才能更好的利於工作。

  • 10 # 我意縱橫1

    這個問題比較廣!首先我們為什麼說嘴上沒毛就不可靠,就辦事不牢呢?因為他沒有經驗,所以毛頭小子不經打磨不成氣候!

    歷史就是經驗的傳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在訴說著興衰成敗的經驗,而今人則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在前人摔倒的地方警醒,在前人的錯誤面前更改!所以讀史而知今,所以知史而辯是非!

    懂歷史,就知道華夏的傳承,就明白身為華夏苗裔的責任,並對華夏的瑰麗文化產生自豪感,並萌生使命感!漢唐雄風,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歷史留下來的珍寶,這些東西是其他文明,其他國度所沒有的!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歸屬!像蔡英文在臺灣把中國的歷史歸於東亞史,簡直就是一個跳樑小醜的噁心操作,試想若干年後,在臺灣那些小孩說著某個成語卻不知出處,聽者或不知所云,在是辱沒先人的做法。例如鴻門宴,例如風馬牛不相及,例如三顧茅廬,皮裡陽秋,信口雌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華夏的傳承如一首從來未停息的長歌,從古代先民們刀耕火種,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並有倉頡造字,並有三皇五帝,並有華夏的姓氏傳承。。。。這應該是多麼優美的詩文,多麼瑰麗的畫幅,蔡英文將把臺灣帶向何方,一個沒有歷史的臺灣如同夾生飯的臺灣。。

    當今世界興起的中華熱,漢語熱,這是華夏傳承的偉大勝利,而空心菜在幹什麼?

  • 11 # 歷史與人像

    所謂“殷鑑不遠”,就是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前人的教訓在哪裡,就是歷史裡面,歷史的意義在於“述往事,思來者”,目的是為以後的個人或社會服務,使後人不再重蹈覆轍,不再一錯再錯,不走冤枉路,更好地向前發展。歷史中有經驗,是古人的經驗,同樣,生活在現實社會里的人也會以現實為經驗,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兩方面都是經驗,目的都是服務於個人或是社會的發展,這就是歷史的全部意義。

  • 12 # 我的眼裡只有你o

    高中班主任是歷史老師,每天從中南海騎著破舊的20腳踏車來上課,一寫論文,同學們就結伴去書店抄她爸的文選。她擁有我見過最偉岸正直的人格,雖然我不喜歡上歷史課,卻依然非常尊重我的歷史老師。

    高考前第二次模擬考試,區裡把卷子出得極容易,考的都是記憶點,150分我得了72,硬著頭皮領了卷子要跑,一貫慈祥的老師,手指頭在我胳膊上狠狠杵了幾下,全班就你沒及格你知道嗎知道嗎?

    大學讀了法律,我們那個大學,漸漸地所有院系都有了自己單獨的樓,尤其工商管理學院更是靠著畢業生的捐贈,蓋得特別豪華。最後滯留在文科樓裡的只有兩個,歷史系的同學常抱怨,法學院怎麼還不搬走!搬走了,文科樓就是我們的啦!做法律的人是習慣了只進不出的吝嗇鬼,而歷史系呢,心態真的略嫌寒酸了些。

    考大學時想選哲學和宗教,老爸說,學這些在美國可以做總統,在中國,知道的是你喜歡,不知道還以為咱成績不好呢!

    是啊,學物理可以去華爾街,學計算機可以去矽谷,學土木可以蓋樓,學醫可以治病,學歷史除了老師還能做什麼呢?

    其實至少學歷史可以懂做人,然而做人,可能是現代社會最被忽視的技能吧。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如今我們求的卻是“一技傍身”。

    公司裡同事常用的月嫂已漲到兩萬六,大家聽了直嘆氣,從六歲開始,讀了二十年書,過關斬將找到一份工作,工資還讓人猶豫著敢不敢生孩子,而一個識字不多的村婦,培訓5天即可上崗。

    我讀了半輩子書,依然惶惑不安,唯獨學會開車拿到駕照的時候,才感到心裡踏實,終身有靠了。

    現在想來,人真真是窮怕了。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凡事都問個用處,問個價碼。我們還可能會讀《天工開物》、《本草綱目》、《洗冤錄》,而不是《史記》、《左傳》、《資治通鑑》。學歷史,可能就不是我們國家這個社會階段,我們這種社會階層,應該考慮的事情。對中產階級來說,都有點奢侈了。

    我看探索頻道,看科學家研究猩猩的行為,研究石頭的歷史……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在於穿得上米蘭的高階訂製,買得起限量版的包,而在於是否能夠包容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捨得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定期國內外旅遊,但捨得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嗎?捨得讓她學考古學歷史,研究馬王堆的女屍,三星堆的面具嗎?我們給得起孩子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但最終會為她選擇殊途同歸的道路。

    農村孩子多學工科,城鎮孩子學醫學計算機,而大城市優越人家的孩子,則無一例外在學金融。

    我們只看到勉強夠得到的樹枝,我們只敢做比較穩妥的選擇。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古人重史,大概識文斷字的人本就不多,書籍是給士大夫以上階層準備的,這些人天生就是管理者,有田賦,有俸祿,有世襲的特權,他們關心的不是一蔬一飯,而是歷史興替。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對權貴階層來說是什麼?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社會更迭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遊戲,那麼歷史就是不同版本下的日誌。玩家收集裝備、打怪練級,再厲害也不過是在別人設定好的指令碼下。

    真正的遊戲製作者,所站視角完全不同,他不關心任何一個角色的數值,而是在整個程式設計程序中反思,考量。

    有部老電影《異次元駭客》令人不寒而慄,主角身處的生活是他人設計的遊戲,他苦苦尋覓真相,以為改變命運的一瞬間,電腦前的人把插頭拔掉了。

    歷史學不應該是寒酸、閉門造車、退而求其次。學歷史應該帶著睨視寰宇的驕縱與使命感,把格局開啟一些。

    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歷史是天子游戲。普通人覺得歷史無用,受限於自身角度太低,視野太窄罷了。

    還有一些人藉以改變命運,更換階層。如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謀士沒有雞鳴狗盜之術,將兵運籌之才,卻可為天子執棋,得以站在棋局之外。

    棋譜讀得一知半解如楊修,棋譜讀得通透如范蠡,可知曉,識人論世是進身之階,也是全身而退活命之途。

    遠行時經過川西,山勢險峻,翻幾座山,才有零星幾戶人家。俯瞰著山坳坳裡的炊煙,想象他們生活面的逼仄,那念頭就象黑洞一樣吞噬人心。隨後我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活在稍微大一些的山坳裡,五十步笑百步,縱使我的人生不必侷限於一城一國,也只是圍繞著更廣大一些的藩籬推磨罷了,牆外的世界,終究是看不到的。

    比起空間的侷限,在時間上的窘迫就更加明顯,隔著生死的關隘,我們親歷的時間只有數十年,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想要了解時間的縱深,恐怕就只能破萬卷書了。我先生說,歷史書不是歷史。就像法庭上,原被告證詞互相矛盾、互相印證,我們得到一個相對的真相。歷史的真實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試圖記住鴉片戰爭哪年爆發,高考不考記憶力,人生也不靠背誦典籍,靠的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最終歷史我得了第一,老師又杵了我好多下:“真沒想到是你,居然是你!”

    我從歷史中學會一個粗淺的道理,無論考試還是做人,揣摩聖意遠比背誦八股有效率。

    高瞻遠矚,博古通今並不能使我們的幸福感比山野漁夫多一點點。但知道,會讓人從容。讀歷史,除了使人少一些匠氣之外,還能多一些從容。

    我們活得有一點點急,急著讀書求學,急著工作晉升,急著讓孩子火急火燎地長大成才。

    有了孩子之後,不得不慢下來,今天就想飛過去談下來的客戶,也許只能拖到下週。我被迫地發現,有些決定不急於當即做下,思考一下,給彼此都留有餘地。

    從前只知效率高,如今明白“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放在時間的維度裡看,是另一番景象。

    我們往往不懂得時間的意義。

    龍應臺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沙漠玫瑰”,講朋友送她一捧乾草,放在水中八天可以復活。悉心等待八天,那植物在她眼中,真如綠色玫瑰一樣盛放,而對於第一次見到的鄰居來說,只不過是地衣而已啊。

    這是時間的魅力。八天是雜草一生的歷史,這短短的歷史,足以讓人愛上它。不是雜草本身美,而是人傾注於其上的時間讓它驚心動魄。

    瓊瑤的《窗外》結局,女生偶遇年少時愛慕的老師變成衰老的中年男子,滿心幻滅。其實相伴一生的人並不會某天早晨醒來被枕邊人驚嚇,如果被曾經深愛的人嚇到,那只是因為,你沒有陪她一起變老。陪著她身上慢慢生長出來的疤痕,斑點,皺紋,贅肉,缺點以及壞脾氣一起成長,變老,直到渾然不覺。光陰只不過每天在臉上溫柔的撫摸一下,如果把幾十年的時光在一秒鐘之內倒帶,那可不就是刀劈斧鑿。

    誰又能承受最愛的容顏在瞬間被活活砍上一斧。

    時間讓生命美麗,也讓愛恨消弭。

    讀歷史,無論是一國一城池,還是一花一世界,它讓人領略時間維度上的美,讓我們活得更加從容。人總是急於爭辯,淡然下來想想,一時之短長又如何?任何一個在當下看來醜惡不堪的人,在他的時間之上,他的歷史之中,必定有值得體諒的地方。

    我從前不讀史書,也不看傳記,總覺得真實發生的事情不可能比架空想象更浪漫。有些年紀了,才發覺這世間浪漫得超乎想象,人所能想象的瘋狂,遠不如人所能為之的瘋狂,人所能設計的誤會,遠不如歷史真正的陰差陽錯。

    你知道“沉默的羔羊”,可你知道,納粹瘋狂得無法用文藝作品呈現的實驗嗎?你知道“向左走向右走”,可你知道,塞爾維亞青年槍殺奧匈帝國婓迪南大公,竟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麼?你知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可你知道,在地球形成初期,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才填滿了江海嗎?

    浪漫不是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的煙火,浪漫是窮極的想象力。而赤裸裸的歷史永遠是超出人類想象之外的,又殘酷又浪漫,充滿徒勞又無可奈何的夙命感。

    歷史就像是風箏那一端的線,它超越所有想象,又讓想象落地。歷史不是無根之萍,它御風而行,挾裹著命運和人性,那個終點既已知又無常。

    一定有人問,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我卻想反問,為什麼一定要有用?人類在地球上營營役役耕耘五千年,也許一顆小行星撞擊過來,就像恐龍一樣歿了。前40億年地球沒有人類,後面也未為可知。一味追求有用,追求有意義,可能是生命最大的錯覺。

    我喜歡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他筆下的人物,或孤獨地飄向宇宙,或孤獨地沉降地心,一開始還能夠為地球傳輸回資料,超過有效距離,就只有孤身向前了。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科學探索毫無用處,但“看見”是唯一的意義。

    就像“時間”,就像“歷史”,即使無權參與天子游戲,無才為天子執棋,甚至不懂得置身事外,做個渾渾噩噩的棋子,但我們“看見”了。

    曾有一篇小雞湯,漁夫在海邊曬太陽,富翁問他:“天氣這麼好為什麼不去捕魚呢?”漁夫說:“捕魚乾什麼呢?”“捕魚能掙很多錢啊?"漁夫說:“掙錢做什麼呢?”“掙錢買一艘更大的船”,“買大船做什麼呢?”“可以打更多的魚,掙更多的錢。”“那又怎麼樣呢?”“有錢了就可以像我這樣在海邊曬太陽啦”。漁夫說:“先生,我現在正在這樣做呢。”

    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富翁和漁夫沒什麼不同。不,我想說,真的不一樣呢。

    孩子,我把你高高舉在肩膀上,手臂都酸了,不是要你重複我走過的路,把賬戶裡的錢越存越多,媽媽只是希望你能看見我沒有去看顧的過去,和未來。

    即使沒有任何人同行,沒有任何人知道

  • 13 # 吾聞韜韜

    學習歷史是為了聊天的時候有話題^_^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古人的智慧,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發!

    作為一箇中國人,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有必要知道一點的。

  • 14 # 潁上小攀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個人修養有提升,可以增加個人修養

    今年26歲,這個年齡段是比較浮躁的年齡,工作、房貸、孩子、家庭,等等,煩心事太多。而且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什麼都想幹,可是什麼也做不好,看到別人一年掙多少錢,感覺自己也不比別人差,自己應該也能掙很多錢,於是就幹,幹了以後,後勁不足,不是這個不會弄,就是那個不會弄,最後呢,兩個不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這個情況就是年輕人的通病,我也是從這一階段過來的。

    前兩年做生意,虧了幾萬塊錢,老婆在網上玩P2P,被坑了10萬,那時候整個人都變得很急躁,那時候很缺錢,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掙錢。但是話說回來,自己沒有技術,沒有本事,上哪掙錢?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呀,不過這個時候喜歡了歷史,慢慢地,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了,因為看書可以讓我安靜下來,可以讓我的心安靜下來,心靜下來了,做什麼事情都會很穩,經過一段時間的讀書,個人的修養都提升上去了,現在的我不再急躁,幾個兩年沒有見面的同學都在說我變得沉穩了許多,我想,這都是讀歷史帶來的變化。

    二、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因為現在的我不再那麼急躁,做事情有條不紊的,也很穩重,現在我在公司裡做設計,這是一個很細緻的工作,不能粗心大意,必須保證圖紙的正確性,圖紙要是錯了,後面的工序都跟著錯。

    公司有兩個設計師,我設計的圖紙錯誤率就比較少,另一個前段時間換工作了,但是他設計的圖紙錯誤率就比較大。其實,我也不是說比別人多優秀,我只不過性格變化了很多,不是那麼浮躁了,做事的時候自然就認真了很多。

    這都要感謝學習,因為透過學習歷史才讓我整個人煥然一新,從而影響了我的生活。

    三、工作態度變了

    以前遇到一些難題,那真是暴跳如雷,暴脾氣一上來,誰說話都不好使,隨著學習歷史的深入,古代什麼人都有,什麼暴脾氣的人都有,不過他們最後沒有一個有好的結局,都說學歷史可以以史為鑑,我這也算借鑑古代了。

    現在,不管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態度都變了,整個人變得虛懷若谷,謙虛了很多。

    四、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面

    我的學歷不高,中專而已,在空軍服役五年,自學考了一個大專學歷,文化水平先天不足,但是我有上進的心,透過學習歷史,我的知識結構變得寬闊了很多,以前戰友們談論歷史人物的時候,我總是插不上話,後來自己偷偷補習歷史,看了史記和資治通鑑,也算有點基礎吧,戰友們再次談論歷史的時候,我好歹能插上話了呀!

    綜上所述,我感覺非常有必要學習歷史,透過學習歷史,真的可以改變很多,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電影中哪部電影的觀影評價最好?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