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姨媽家孫子,今天當著我的面又打了我媽,又踢又打的。 大哥嫂子根本不處理。 前面發生過,晚上了,讓我媽買零食,我媽說白天都買過了,晚上就不吃了,吃多了牙疼。小孩立馬生氣,打了我媽。 今天,上街,大姨媽和我們一起去店裡買衣服。小孩非的去遊樂場,一直生氣,然後我媽講,要不送你回去,換姐姐來,你要是願意等,一會兒去吃薯條
3
回覆列表
  • 1 # 了凡育兒教育

    其實很簡單:

    1⃣️看著他哭鬧,不能事事滿足,也不要遠離,防止出現安全問題。不管怎麼撒潑打滾,你都樂呵呵的看著。

    2⃣️不能讓哭鬧成為孩子要挾大人的方式方法。

    3⃣️和其談,為啥會哭,媽媽為啥就要滿足呢?你什麼表現媽媽才能答應你。讓其知道你的要求是什麼?

    4⃣️孩子你知道怎麼做長輩才會喜歡你嗎?打罵哭鬧不是解決方案。

    5⃣️給孩子建立表現機制,好的話給予滿足,得到不要輕而易舉,也不要特別難。

  • 2 # 愛講故事的coco

    如果從小有溺愛孩子現象,那麼孩子會這樣多半我們大人影響的,什麼都滿足滿足習慣了,不滿足就會做些過激行為,當下看看孩子多大,如果6歲以內引導好他,明確告訴他打人不對,你很想去也想買東西對嗎,我理解你,告訴他你理解她抱抱他,情緒緩和了跟他一起做下心理建設溝通並告訴他跟爺爺奶奶(老人)道歉!一定要學會尊重老人!從小讓他明白!

    如果現在孩子已經很大有自己想法了,那麼這個期間或者孩子步入叛逆階段,你當下打他他不會改,反而更固執也不認為有錯,你能做就是冷靜一下,但冷靜好跟他好好談一談,談原因談事情發生過程,由他說說今天自己不對地方!讓他自己先發現問題,等他都講完你在進行總結引導,最後讓他道歉並告訴他長大了我們學會做大人該做的事!

    引導如果還是不行,最後只能建議你多關注他,孩子離心很大原因是大人不理解他!所以希望個人建議能幫到你……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加油^0^~

  • 3 # 育兒八戒

    幾歲的孩子?

    在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跟孩子明確:打人是不對的。否則孩子並不認為是在傷害別人,而是一種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

    試想一下,如果你每次打人,就隨便打幾下,發發脾氣,別人還不生氣,但你就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你會不會一直打人?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任何不應該做的事情,只需要明確地告訴他:這樣不可以。注意了,我們在拒絕孩子需求的時候,用溫柔的眼神和堅定的語氣,而不是譴責的語氣和眼神。舉例:先抱抱孩子,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們不能這麼做。然後讓他無法做這件事情就好了。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需要對孩子足夠的平等和真實,千萬不要說謊。舉例: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去遊樂場?是因為不夠錢?還是不夠時間?還是因為這個遊樂場沒有適合孩子參加的專案?要說明白原因和理由。如果確實是因為時間問題不能去,那就說清楚,另外安排一天過來。

    如果孩子因為被拒絕很傷心地哭泣怎麼辦?那我們就要做好情緒疏導。

    舉例:

    寶貝,我知道你很想去遊樂場,遊樂場裡面看上去有很多新奇好玩的東西。寶貝,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去,但是等你長大了,身高符合要求的時候,你就可以去了。寶貝,你現在很傷心,很失望,很無奈,所以在哭泣,我理解你,我還是很愛你,只是我們確實不能去,很抱歉。

  • 4 # 璐慢漫的茶

    孩子打人是孩子情緒的發洩,遇到事情了,他不高興,或者沒有達成目的,就會用另一種激進形式表達出來,引起人們關注。

    頻繁發生這樣的行為,一是他覺得這個方法有用。透過打人,踢人,他能夠達到他的目的。二是沒有人指引他到底怎麼合理表達情緒才是正確的。

    孩子的熊都是父母管的。小時候不樹立好正確的處理問題當時,長大了孩子也不會與人相處,與社會相處。

    對於他的攻擊行為,父母多多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同時任他哭鬧,也不滿足他的無理要求,或者和他商量一個折中的處理方法。

    父母在態度上要強硬,但不能強制。孩子習慣形成,需要慢慢滲透並改正。

  • 5 # 小查媽媽

    1.首先,我認為孩子無論什麼情況下打父母或者老人都是不對的。當然懵懂期的孩子,可以排除在外,畢竟對周圍自己自身都沒有很強的認知。

    2.但是對於有了認知的孩子,所謂“明白事”了的孩子,這種行為要及時制止。如果放任自流,長大坑的不光是父母,還有他自己以及身邊所有親近他的人。

    3.這種行為父母不教育,別人其實很難插手,問題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只有他的父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有可能改變,畢竟長時間培養教育以及給他“榜樣”的是他的父母。

    4.就是溺愛的問題,既然不是一次兩次為什麼父母不處理,那就是溺愛。

    5.所以父母才是根源,讓家裡說話有權威有信服度的人去和孩子父母溝通,把問題的嚴重性告訴他們,讓她們瞭解長時間這種事情帶來的後果,現在小可以打老人打父母,等上學了,到時候打了小朋友,別人家長不找你嗎?老師不找嗎?班級老師和同學不反感嗎?

    6.總結就是,教育孩子方法千千萬,我們做的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我們不能引導錯的。

    完畢

  • 6 # 點點媽媽加油

    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孩子從小一直都是自己帶,從她聽懂大人說話開始,我就給她們立規矩,不管是去超市還是遊樂場有賣玩具的,她想要我會說要可以,但是每人手裡只能拿一樣玩具,要是拿多了,一個都不賣,還有不能隨便動別人東西等等,所以我覺得孩子的規矩還是要是有的

  • 7 # 樂金瓊9

    那是因為小孩子從小就寵慣了,所以慢慢的長大了,脾氣也就改不了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去理睬他,直接將她拉回家去。還要鬧,要哭就讓她在家裡自己一個人鬧,一個人哭,看他能不能自己哭到什麼時候去都不要去理睬?只有這樣,給他一次狠狠的教訓,他才會長記性的。謝謝

  • 8 # 上官清菡

    其實呢,小孩子不給買東西就打長輩,這說明這不是第一次了,是否因為平時夫妻工作忙,帶孩子的時間不夠多。

    您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您多花些時間,多陪伴孩子,可以帶孩子看一些關於尊敬長輩之類的繪本,也可以言傳身教,大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孩子您怎麼尊敬長輩,他都看在眼裡。然後對於不買東西耍賴,你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告訴他,為什麼不給買的理由,即使哭鬧也沒用,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了!

  • 9 # 樹魚ft

    1.適當的和孩子家長溝通,說明情況。

    2.如果孩子家長不當回事,甚至袒護,那打個岔過去就算了,然後儘量少來往,尤其是和這個孩子。

    3.不得已見面能滿足就滿足孩子,滿足不了就別搭理,關於孩子的一切要求讓孩子家長去決定執行,(例如可以說:可以啊,不過要你媽媽,奶奶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才行)或者乾脆裝聾作啞。

  • 10 # 學林李呀學林李

    咱們來看一看,這個孩子出現的行為現象是:因為自己的需求不能立即得到滿足,就會動手打人去發洩自己的不滿,而打的這個對題主來說是媽媽,對這個孩子來講是一個能提供需求的人。

    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本質是,這個小孩子首先性情急躁,要什麼必須要立刻得到,平時在自己家應該是很慣著的。其次,小孩子沒有一個觀念就是,面前這個人是愛我的我也要愛她,平時可能所有人都無償的給與他愛,卻忘了教這個孩子也要有禮貌愛別人。

    那說到這裡,不難看出,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問題。題主要入手的是他直接的代養人。

    首先,無論代養人是老人還是年輕的父母要告訴他們孩子無論大小家長都要教導孩子有禮貌,年齡不是藉口,要和他們進行溝通,讓其明白嚴重性。

    其次,這個孩子你不是直接教養人,直接上手管教肯定會有閒話。給他的家長說,要延遲滿足,孩子想要什麼都要等一等,可以是做完一件事,幫忙拿一樣東西,任何東西都要等待,切不可急躁。

    第三,大家都喜歡能聽著你講話,能商量溝通的孩子,其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詢問,提高表達能力,不會遇到事情就苦鬧,家長要講道理守原則,哭也是不行的,這樣孩子就知道我不會一哭就滿足了,要好好講話,有個商量的餘地。

    最後,這些都是該孩子家長或者說代養人要做。而其他人和該孩子接觸的第一次就要讓孩子看到你是個講規則有原則的人,這樣就是鬧也不會在你這邊鬧,因為他知道鬧你也不會滿足他。

    其實,都要看家庭的引導和教養方式,家長一定不能寵溺,無所不依。有原則的愛才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幫助。

  • 11 # 阿杏讀書

    孩子因為家長或長輩不給買東西、不帶他去遊樂場就打長輩,這和家長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家長過分溺愛孩子,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不懂得感恩,以致於一不合心意就打罵長輩。家庭教育中,一旦缺乏道德教育容易導致孩子性格暴躁,脾氣反覆無常。

    作為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同時,一旦發現有孩子不尊敬長輩、有打罵他人、用牙齒咬人等的不良行為習慣都應及時制止,不然隨著年齡增長和時間推移,會越難以糾正;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在平時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也應及時檢點自己的行為,不給孩子消極的行為示範。

  • 12 # 王小腸

    不尊重長輩多半是因為溺愛,對於知錯不改,則要注重給孩子養成一些比較好的習慣。

    產生打人,無故發脾氣或講明不買緣由還在東西的情況,那末就要在嘉獎榜上扣除1個小嘉獎(例如小紅花之類的)。如果幫媽媽做家務,或是主動幫助小朋友或家長時,或改良1些不足時,就嘉獎1個(小紅花之類的)。

    為了孩子 不能這樣遷就 該對還有一個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可以不懂事 可以在成長中慢慢經歷 但是做長輩的不行 因為經歷了那麼多了 不能因為吃苦或者需求而遷就孩子 這樣會把孩子引導一個不好的方向 亡羊補牢 猶未晚矣

  • 13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孩子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抓人打人,這是屬於自控力差,家長過分溺愛的結果。

    自控力差的孩子,意味著他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就算想隨便發脾氣家長也沒辦法控制。這樣的孩子讓許多父母麻煩不堪。孩子自控力差往往會加重事態的嚴重性,明明是一件小事情,卻因為孩子自控力差導致了更加不良的後果,再好的家庭教育也沒有辦法。那麼,孩子自控力差怎麼辦好呢?

    孩子自控力差怎麼辦:如果管治自控能力差的孩子

    知道孩子自制能力差,那家庭教育中父母就要時刻提醒,隨時監督。如孩子愛玩,不做作業,那孩子一回家,家長就要提醒孩子先做作業,在做作業的同時父母要隔一會兒就去看一眼,作完了還要檢查。如此監督,孩子想玩也玩不成。如脾氣差的孩子,父母看到孩子有衝動的表現,就要尋聲而至,問明原因,把問題扼殺在搖籃狀態。多幹預幾次,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子不對,他們也就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病因,父母再好好引導,孩子就能慢慢改善。

    1.改變孩子的目標

    父母是很讓一個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們的行為的,但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其他的他可以打擊的物件,比如說枕頭,然後讓孩子們打,這樣孩子們的憤怒就不會沒有地方發洩了。

    3.教孩子們使用交流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教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孩子們能夠透過更加直接的方法來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後,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就會慢慢停止了。

    4.瞭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打人是因為他們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對孩子情緒的理解能夠幫助緩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孩子是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憤怒的,但是,父母要教孩子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

    5.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

    雖然孩子可能還不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年齡,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就知道這些道理的,他們還需要別人的正確教導。

    6.注意可能會引起孩子打人行為的因素

    對孩子們的日常作息要有一定的關注。注意看有沒有哪個時間段孩子們的攻擊性行為發生的頻率比較高。如果孩子們在晚飯前出現攻擊性行為的話,那麼,孩子們很有可能是餓了。父母如果關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生了些什麼的話,那麼,孩子們的攻擊性行為也能夠更好的解決。

    7.做好的模範

    孩子們在看到父母打人之後,他們也會更容易有這樣的傾向。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們做好模範作用。因為孩子們會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

    8.減少孩子們接觸攻擊性行為的東西

    父母應該讓孩子們從電視、電影和書籍裡面多看一些積極向上的圖片和故事。避免讓孩子們接觸過多的有攻擊性行為的遊戲和玩具。

  • 14 # Amor小美胖

    這絕對是從小沒有給孩子樹立規矩導致的。家庭中也一定有對其過分寵愛的成員,才讓孩子恃寵而驕。

    首先家庭成員應該對孩子的教育觀點達成一致,達不成一致就由父母一人主導,其餘的不要插手。

    現在的孩子太聰明瞭,只要發現有靠山就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典型的不知天高地厚。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就要以身作則,堅持立場。不要孩子一哭一鬧一撒潑就從了,每當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孩子在挑戰家長的權威,簡單說就是誰堅持得久誰就贏了。

    像你大哥嫂子這個情況,在孩子六歲前要是還不教育的話,孩子定性之後恐怕以後要捱打的就是他倆了。

    你媽不高興是因為有損親戚和睦,畢竟大家都要面子的,誰也聽不得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在群裡說這個事確實有欠妥當。如果是我就會私下吐槽,或者當著親戚面的暗諷,這種事情是不太好明說的啦!

  • 15 # 梅花喑香

    熊孩子打長輩了,你還問別人怎麼辦?還能怎麼辦啊?及時制止並教育呀!孩子的教育從小抓,現在抓,時時抓,馬上抓,刻不容緩了。作為家長必須要樹立自已的威信,形象,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必須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也會跟著你有樣學樣。反之如果作為父母不給孩子做好榜樣,如辱罵老人,甚至歐打老人,讓小孩子看到了,也會有樣學樣的,現在不買東西就打長輩,不帶出去玩就打長輩,如果發生這種事情要及時制止這種行為,並且要好好教育一番,決不充許以後有此類事情發生了!所以我們大人要以身作則,善待老人;;好好教育孩子,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又不能做;教育孩子要懂得尊老愛幼先從自己做起!

  • 16 # 厚德善載物

    熊孩子的背後都有家長對他的溺愛。出現這樣的問題,孩子的爸爸媽媽首先要檢討,並且要及時制止,給孩子劃定底線,告訴他超過底線的事情一定不可以做。否則養成這種小霸王脾氣,長大了就很難改變過來了。

    你說的孩子爸媽根本不管,還是要直接告訴孩子的爸爸媽媽,這種事情越早管越好。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時候的壞毛病長大了會放大很多倍。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太小,無所謂。

  • 17 # 蹦躂的木子

    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第一監護人,只有孩子父母願意改變,孩子才可能改變啊。

    你媽媽是孩子的姨奶奶了,從描述上看,跟孩子在一起時間挺多的。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很難插手去教育,看描述,一插手孩子都會不高興,會替人罵人。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既然是這樣,少一起,在一起也睜隻眼閉隻眼。他自己家長不著急,咱急啥啊。

    如果碰到孩子來踢開罵,保護好自己。該躲的躲,該還手的還手,正當防衛呀。

  • 18 # 胡哥聊育兒

    熊孩子話題可謂層出不窮啊!

    這一幕幕場景,也許會在若干個家庭中重複演播。有些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後就行了。有的爺爺奶奶袒護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雙木都成林”。......

    如果孩子從小就覺得這個世界都應該圍他一個人轉,一點點願望得不到滿足,自己就可大發雷霆。如果這種思維在頭腦中形成定式,那麼等他長大了步入社會,別人會和他的父母一樣滿足他嗎?不!肯定會撞的頭破血流。因此,這些行為都是孩子的惡習,必須儘快幫助糾正。那麼,怎樣才能改變孩子這種行為,使他們走上健康成長之路呢?

    針對這個問題,不同性格的孩子應採取不同方法。但是孩子如果已經形成這種行為習慣,那我們必須有步驟、有力度地訓練孩子改正,而不是給孩子講幾句道理這麼簡單了。

    首先告知什麼樣的行為是對的,什麼樣行為是錯的,多去找一些案例強化孩子的認知。因為孩子自我認識這些行為不對時,他們就會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因此,要讓他自我認知這種行為的對與錯,這樣他們就會監督自己的行為了。隨後我們再去認可和鼓勵他們“對”的行為就可以了

    其次,要明確告知孩子不能有這種行為並嚴厲制止這種行為。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別,根據事件的大小,採用適當的強制措施,讓孩子必須停止行為。等孩子情緒好轉後再說服教育。你千萬不要認為這樣就可以了,這只是第一步。如果發現孩子有所變化,要馬上進行認可。而這種認可要從細微改變開始,不要等有多大變化再去表揚。基本原則是發現孩子做事想著大家了,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表揚,遇到孩子情緒失控都要制止。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在養育過程中出現問題了,父母需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一味的縱容或是批評,只有真正瞭解孩子,才能處理好問題。

  • 19 # 創業強哥

    樓主你好我是寶爸你說的這種現象大多數家庭都出現過,首先小孩子打長輩是不對的得儘快糾正這種錯誤不然後果很嚴重,我個人覺得只要出現打人這種現象首先應該先進性教育批評,多給孩子講一些道理,畢竟孩子的認識和大人的思想不一樣的,不去遊樂園,不給孩子買玩具在他的意識就是你不讓他玩這些,但是從大人角度應該多教育,不能說要什麼就買什麼那樣會把孩子關懷,將來叫你要飛機你也的買,不買就打人,首先家裡得有一個讓他怕的人,多教育多批評,不要大罵,這就是我個人的思想,我也知道很多時候孩子氣的你不行,但是你認為打真的會起到作用嗎?一單打皮了就更難管理了。

  • 20 # 我樂意我是樂意的媽

    這個小孩打人的問題其實不是小孩的對錯了,而是大人們的問題了,最主要是小孩的父母了,他這樣的行為當父母的竟然不阻止不教育,那其他親戚朋友能怎麼辦?因為小孩父母不教育的作為,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其他人也無奈,不敢多說,你媽媽也一樣,不是自己的小孩也不敢多一句,你如果出聲說了你媽媽不是不高興,是因為她覺得小孩父母會不爽,對你有意見,所以說不是所有大人的問題,只是小孩父母的問題,有時你的好意人家未必心領,否則小孩今天也不會變成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備孕才能快速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