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許雲輝
-
2 # 文化星河
胡宗憲(1512—1565年),字汝貞,號梅林,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將。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益都(今屬山東),餘姚(今屬浙江省)知縣,後來提升為御史巡按宣府、大同。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為人多智略,擅用權術立志為國建功立業。後擢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嘉靖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盜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寵信,晉兵部尚書,並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彈劾其為“嚴黨”而入獄,後自殺於獄中。
胡宗憲是抗倭英雄。胡宗憲在主持東南御倭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推薦戚繼光任參將,俞大猷也為胡宗憲部將,並允戚招募新軍,使戚家軍成為浙江御倭的主力,後逐步平定倭寇大患。在此期間,他所表現出的膽略和智謀的確可圈可點,稱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
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算是想要追求這一點,那也是非常累的。所以我們不能用各種道德標準,去評價胡宗憲這個人。
胡宗憲作為抗倭英雄,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至於他和嚴嵩之間的關係,以及他是否有過貪汙受賄的情況,這就要另當別論了。往往能臣幹吏,在某種意義上,都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清廉之臣,因為水至清則無魚。
01胡宗憲能夠起家,本身就需要有貴人相助。胡宗憲是進士出身,這足以肯定這個人的智商是比較高的。可是就算你是個進士,也得從縣官開始做起,如果不懂得官場的法則,那麼基本上這輩子都很難有升遷的機會,做到知府就算是不錯了。
胡宗憲運氣不是很好剛做了兩年縣令,母親和父親就相繼去世了,所以胡宗憲在家丁憂長達5年時間。
文華大悅,因相與力排二人。倭寇嘉興,守憲中以毒酒,死數百人。及經破王江涇,宗憲與有力。文華盡掩經功歸宗憲,經遂得罪。尋又陷天寵,即超擢宗憲右僉都御史代之。時柘林諸倭移屯陶宅,勢稍殺。會蘇、松巡撫曹邦輔殲倭滸墅,文華欲攘功不得,大恨,遂進剿陶宅殘寇。宗憲與共,將銳卒四千,營磚橋,約邦輔夾擊。倭殊死戰,宗憲兵死者千餘。---《明史》
人生能有幾個5年的時間呢?胡宗憲並沒有荒廢這段時間,而是在家好好讀書,也正是這段時間,為他日後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你這個人光有才華,那是沒用的。因為你沒有機會,至少沒有人會因為你有才華,就把機會送到你面前。基層出身的胡宗憲,在基層幹了接近10年時間,依舊沒有什麼動靜。
這個時候胡宗憲開始動腦筋了,他相中了右副都御使趙文華,這個人雖然沒什麼了不起,是個比較普通的幹部,可他的後臺比較強硬,是內閣首輔嚴嵩。
而當時趙文華正在浙江督戰,倭寇橫行的時代,浙江地區遭受倭寇侵害是最嚴重的。而浙江這邊有總督,是兵部尚書銜的張經。這個人完全不把前來督戰的右副都御使趙文華放在眼裡。
於是胡宗憲就聯絡上了趙文華,他們暗地裡商量了一番,打算張經拿下,從而讓胡宗憲能夠接替張經在浙江的事務。這是胡宗憲晉升的最快途徑。
胡宗憲和趙文華不斷寫信給嘉靖皇帝,指責張經養寇自重,一直練兵卻不出戰。這是很要命的罪名,因為嘉靖最怕人家花冤枉錢。等到多份奏摺上去以後,張經居然打了勝仗。
嘉靖皇帝這就惱火了,你要是準備不充分,我還能理解,你丫原來這麼厲害,顯然就是養寇自重,所以果斷將張經拿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以後,趙文華按照約定,將胡宗憲安排到了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的職位上,以此完全取代張經,總督浙江。
02胡宗憲總領抗倭事宜,取得大勝。可以說胡宗憲那幾年的書,真的沒有白讀。他到了任上,那五年讀的兵法制衡的內容,基本都派上了用場。
至是,宗憲使人語海曰:“若已內附,而吳淞江方有賊,何不擊之以立功?且掠其舸,為緩急計。”海以為然,逆擊之朱涇,斬三十餘級。宗憲令大猷潛焚其舟。海心怖,以弟洪來質,獻所戴飛魚冠、堅甲、名劍及他玩好。宗憲因厚遇洪,諭海縛陳東、麻葉,許以世爵。海果縛葉以獻。宗憲解其縛,令以書致東圖海,而陰洩其書於海。海怒。---《明史》
所以說人要是沒什麼本事,那還是要多讀書。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胡宗憲有基層的工作經驗,又有滿腹經綸作為基礎。在總督浙江的時候,自然是得心應手。
我們可以簡單看看他那些年的戰績,只能說相當輝煌:
在嘉靖34年春天,胡宗憲本人在浙江溫州一帶,可是他了解到嘉興地區遭受倭寇重創,於是命人趕往嘉興,消滅八百多倭寇。
嘉靖34年冬天,700名倭寇從福建福寧州進入浙江境內,胡宗憲親自督戰,帶領大軍殲滅幾乎所有倭寇。
嘉靖35年的秋天,海寇頭子徐海被胡宗憲設計殺掉。徐海這個人一直都是串通倭寇入侵的罪魁禍首,殺了他足以打消倭寇入侵的決心。
嘉靖35年冬天,倭寇大軍壓境,官兵屢戰屢敗。胡宗憲帶兵親自前往平定,並且在第二年的冬天,胡宗憲設計將倭寇頭子王直給剷除。
嘉靖37年的春天,胡宗憲命令俞大遒等將領,進攻倭寇的老巢舟山。一度將倭寇在東南沿海的軍事基地給徹底剷除。
嘉靖38年,倭寇20多艘船在崇明登陸,胡宗憲帶兵前去圍剿,斬首一百多人,其餘散兵遊勇全部潰逃。
當時只要有胡宗憲在東南沿海坐鎮,那倭寇可以說是一點機會都沒有。戚繼光、俞大遒等大將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胡宗憲麾下的,著名謀士徐渭也是這個時候成為胡宗憲幕僚的。
03胡宗憲的落幕,跟他起家也是有關聯的。我們都知道,胡宗憲是靠著嚴嵩的關係才有資格坐鎮浙江的。但是嚴嵩只是給了他這個機會,他上任以後的所作所為,那可都是胡宗憲自己的功勞。
其實胡宗憲在外面打了勝仗,嚴嵩本人也是比較高興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胡宗憲那是嚴嵩的門人。
宗憲多權術,喜功名,因文華結嚴嵩父子,歲遺金帛子女珍奇淫巧無數。久之,以萬壽節獻秘術十四。帝大悅,將複用矣。會御史汪汝正籍羅龍文家,上宗憲手書,乃被劾時自擬旨授龍文以達世蕃者,遂逮下獄。宗憲自敘平賊功,言以獻瑞得罪言官,且訐汝正受贓事。帝終憐之,並下汝正獄。宗憲竟瘐死,汝正得釋。萬曆初,復官,諡襄懋。---《明史》
每年胡宗憲都會送大量禮品給嚴嵩父子,這也是當時官場中的規則,胡宗憲他不是個聖人,要想坐穩自己的位置,很多表面文章還是要好好做的。
可問題來了,他的直接靠山趙文華得罪了高層,最終被革職,沒多久就死了。趙文華死後,嘉靖從他家裡抄出了鉅額財富。這讓嘉靖急了眼了,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沒多久嚴嵩父子也倒臺了,這對胡宗憲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訊息。因為任何一個外人,都會認為胡宗憲是嚴嵩父子的嫡系門人,嚴嵩父子的倒臺,直接影響了胡宗憲的仕途。
果不其然,新上任的當朝首輔徐階,沒多久便以貪贓枉法、虧空軍餉等十餘條罪名,將胡宗憲抓獲下獄。
胡宗憲各種辯白都已經無濟於事,徐階身邊的大臣,諸如王世貞等人也知道胡宗憲是幹吏,可是徐階死死地壓著胡宗憲,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救得了他。
在悲憤之中,胡宗憲寫下了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詩句,不久便在獄中自殺了,年僅54歲。
總結:一朝天子一朝臣,胡宗憲逃不出這個厄運。胡宗憲的悲劇是怎麼造成的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他的品行不端,所以才造成了他被抓的厄運?當然不是,這種品性的官員,在朝中算是相當出色的了。
沒有哪個官員會像海瑞那樣一貧如洗,真的如此的話,那這個官員寸步難行。我們會發現,海瑞雖然有清廉的名聲,可是他不管用,根本做不了什麼實事,這才是殘酷的事實。
胡宗憲的死,歸結於嚴嵩的倒臺,是有一定道理的。過去胡宗憲不斷在東南沿海打勝仗,這是嚴嵩在朝中保住地位的一個重要依靠。所以嚴嵩倒臺以後,胡宗憲的作用也就不存在了,沒有人會再去保住胡宗憲。
而且可以說倭寇的禍端當時已經平息的差不多了,至少對明王朝不構成什麼威脅的,胡宗憲在與不在,都無關緊要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嘉靖皇帝老了,隆慶皇帝的那個班子裡的人,提前出來執政了。這是胡宗憲倒臺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明史》
-
4 # 跪射俑
胡宗憲主持抗倭鬥爭確實是一位能臣,但他結交權貴、斂財貪汙,人品備受爭議。
胡宗憲是受王守仁心學影響,是個願意做事的人。但是處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他必須委曲求全,屈身趙文華,附庸嚴嵩。這事沒辦法,在當時那個環境下,不那麼做,他就什麼事都幹不了。
應該說戚繼光受他的栽培較多,為人處世也受其影響較大。還有俞大猷那種二桿子換了別人的領導,試問誰能降得住?從而可以看出胡宗憲的領導能力和實幹精神。
另外胡宗憲在倭亂時,從政治籠絡,瓦解各大海盜之間關係。深謀遠慮,行事穩健幹練。但最後在汪直的事情處理上,他超出了自己權力的範圍做出了承諾。這是個悲劇。畢竟那樣的官場已經爛透了,胡宗憲本人的政敵也時刻在準備挖坑給他跳。
結果趙文華倒臺,胡宗憲身陷囹圄。最後冤死獄中。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最大的悲劇是歷史竟然把他也劃入“嚴黨”!
其實那樣戚繼光也應該劃入“嚴黨”,但很顯然戚繼光青出於藍勝於藍,他很快搭上了一個更為強大有力的後臺。而且是做了一個長線投資,因為搭上那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在內閣排名最末,那個人就是後來大明帝國第一牛人“張居正”!這個人最終支撐戚繼光輝煌了幾十年。
和胡宗憲、戚繼光一樣,在整個大明朝中後期,想在官場做點事情的人都得找後臺。沒有強大的後臺支援,萬事俱廢!我們再說一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孫承宗”,這人實在太牛逼,連滿清都不得不服。但這個人也有後臺,他的最大的後臺是木匠皇帝。但木匠皇帝不管事啊,所以他還有一個大後臺叫“魏忠賢”。所以崇禎上臺幹掉“閹黨”後,孫承宗無奈下臺。並且之後幾乎沒有得到過崇禎的重用!
-
5 # 梨叔說史
胡宗憲在政治上極有才幹,屬於能臣幹吏。他組織民眾滅過蝗災,招降過強盜並編成了能征善戰的軍隊,平定過起義。尤其是他在抗倭戰爭中,突出表現了他的文韜武略。
一、平倭息患實我願,定教海疆無寇侵明朝自初期,在海疆一直有來自日本的倭寇,聯合沿海的強盜,侵犯大明。尤其是到了嘉靖年間,海疆的倭患越來越嚴重。明朝為了平除倭患,便實行海禁。這導致一些以海為生的人,開始鋌而走險,加入了倭寇的隊伍,使倭患成為大明的心腹之患。尤其是浙江和福建的倭患最為嚴重,大明的百姓時刻生活在倭寇的陰影之下。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胡宗憲挑起了重任。在赴任前,他立下了重誓。
我這次任職,不擒獲汪直、徐海,安定東南,誓不回京。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胡宗憲一到任,就火速制定了嚴格的軍紀,凡有違犯軍紀者,一律從嚴處理,一時間軍紀嚴明,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官兵計程車氣也得到了恢復,對倭寇不再膽怵。
二、不拘一格用人才,消滅倭患定平波消除倭患,最為重要的就是啟用人才。沒有人才,抗倭無從談起。胡宗憲大膽重用俞大猷和戚繼光等出色的戰將,放手讓他們練兵。尤其是戚繼光練出了鴛鴦陣,以非常小的代價就消滅了大量的倭寇,以致於成為了抗倭的主力。與此同時,胡宗憲重用徐文長,對倭寇實行離間計,成功勸降了徐海,並智擒了汪直,使浙江的倭患得以平定,並開始著手福建的平倭之戰。
但是,胡宗憲為了籌集軍餉,不得不倒向了大奸臣嚴嵩。他啟用了嚴嵩的義子趙文華。這個傢伙最大的優點就是貪婪,而且特別的陰險狡詐。浙江總督和巡撫,都是因為他的陷害而被抄家致死。為了平倭大業,胡宗憲投其所好,難免與他在一些事上走到了一塊,以致於被言官清流抓住了把柄。尤其在嚴嵩登臺時,胡宗憲被視為嚴黨得到了罷黜,最重性命不保。
-
6 # 歷史哆唻咪
導語: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又號林龍川人。徽州府績溪縣(今屬安徽)人。明嘉靖十七年進士,歷知益都(今屬山東)、餘姚(今屬浙江兩縣),後擢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二年始,歷任浙江巡按、巡撫、抗倭總督、兵部尚書。四十四年仲冬日,服毒自殺於獄中。縱觀胡宋憲一生宦海浮沉二十多年,有“倜儻非常之才”,多有建樹尤其是任御倭總督近七年,“仗械東南,鯨波就括”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因他阿附嚴嵩、趙文華,又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古今不少史著對其厚加非議,而忽視了他為抗僑鬥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嘉靖年間的東南倭患情況胡宗憲自任浙江巡按起,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以嚴嵩黨事革職,始終參與和指揮抗倭戰爭。
此間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倭患最重的時期,以汪直、徐海等人為首的中國走私商人,同日本破產的封建主、武士、浪人和海盜走私商人相互勾結,充當日本海盜的奸細,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侵擾。“於是汪五峰、徐必溪、毛海峰之徒,皆我華人,金冠龍袍,稱王海島,攻城掠邑,莫敢誰何,浙東大壞”。倭寇所至,“擄掠男女,劫奪貨財”。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年,倭寇襲擊寧波、台州,“官民廨舍焚燬至數百千區”。三十三年,進犯浙、直,焚殺無數,僅崑山縣“境內房屋十去八九,男婦十失四五”。沿海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而朝廷政治腐敗,官府不僅不給體恤,反而“加之以師旅,困之以饑饉,重困之以徵搖,搜刮之以勸借,……民益困迫,必將囂然喪其樂生之志,而甘為飽死之計”或相率逃亡,加入流民之群,或被迫稱兵於沿海,被括入倭寇之伍,造成“倭居十三,中國叛逆居十七”的嚴峻現實;官軍所抓到的倭寇俘虜,不間情因,具濫殺以冒功,使許多為生活所迫而從倭之人,“一被汙染,皆絕歸正之念,而堅從逆之心,寧九死而不悔’
面對日益猖撅的海盜倭寇之患,胡宗憲於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擔負起抗擊海盜倭寇的監軍紀功重任。“以倜儻非常之才”,抱定“賊一日不除,則臣一日不敢離軍營海上一日不靖,則臣一日不敢離海上。”的雄心壯志,領導抗倭戰爭七、八年,參加“大小數十百戰”,戰功赫赫,為抗倭戰爭勝利立下卓越功績。
抗倭功績第一,水陸並舉,建立沿海防禦體系。
胡宗憲認為“防海之制謂之海防,則必宜防之於海,猶江防者必防之於江,此定論也。”拒僑於海上,不讓其登陸,既可避免沿海生靈塗炭,又可消除俊寇陸戰有嚮導、窩主等諸多優勢要達此目的,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
首次,胡宗憲又打破原來僵死的衛所防禦區劃,組成新的防禦體系。在福建、廣東沿海各分成三路,置總兵、參將等官駐守在浙江,總兵之下,設四參六總分成四個防區。在南直隸,分江南、江北兩大防區,各設官劃分信地防守在東南沿海近兩千裡的海岸線上,星布水寨,廣築峰垠臺另外又在以往僑船始發之地、番船接濟之所,停留避風之港,往來必經之要衝,預先派兵據守,使僑來不得停泊,去不得接濟,然後乘其疲而擊之。
其次,胡宗憲在沿海打破省與省防區的界限,實行聯防會哨,協同作戰。他命令各省水軍於連界處會哨:福建軍上哨至松門千戶所,與浙江之兵會,浙江軍下哨至流江等處,與峰火之兵會。廣東軍上哨至南澳等處,與銅山之兵會,如有樓患,互為聲援。嚴令“風訊時月,正副總兵不拘警報有無,而親出海洋,嚴督各軍謬力用命,以遏海寇於方來。”
最終,在他的支援下,俞大猷督率福船十六隻,蒼船、沙船四十餘隻,分為兩哨,分巡洋山、馬跡等重要海域。後來他又專委水軍之政於大獄“公之遣俞總兵大猷也曰,曰‘陸兵事我為政,水兵事子為政,各不相及也’是以大猷不復內顧,但巡繳海路,俟舶至則沉之,倭以此不得歸。”在臺、金、嚴諸州,戚繼光造船四十隻,分於松門海門二哨。另又調發廣東橫江烏尾船二百餘艘,改造福清船四百餘隻,僱稅蒼、沙民船數百隻,這樣總計有戰船近千隻,又在船上多置火器,大、中、小各種型號船艦混合編隊,互相補充,提高了整體戰鬥力。
第二,溯免租賦,不“為倭賊毆民”。
嘉靖年間,“南倭北虜”並存,軍費開支浩繁。三十四年(1556年),額外增稅,畝出兵餉一分三釐,加上其他名目眾多的賦役徵發和嚴厲的海禁,沿海居民“膏血為之罄盡”, 生路斷絕,敝衣枵腹,皆曰:“與其守分而諛死,孰若從寇而幸生”。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胡宗憲深感問題嚴重,指出“凡此經費,雖一木一石,一米一錢,皆生民膏脂⋯⋯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重困之以徵徭,搜刮之以勸借,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是有司者,乃為倭賊毆民,而又何怪乎?”他奏請朝廷寬限徵收江南地區歷年所欠加派、逋賦,並蠲免倭患重災區錢糧。浙江省加派緞匹、工料等項銀兩,已達多20萬,戶、工二部還催查歷年逋賦。時任浙江巡撫的胡宗憲上疏請敕戶部,將加派本省的緞匹等項一一查清,除國家急需者嚴督依限徵解外,“其餘姑照蘇、松事例,暫寬期限,其節年拖欠錢糧,暫且停徵。及以後再有加派,一應錢糧,暫派別省”。
在胡宗憲疏爭下,明廷除因自然災害對東南地區減免賦稅外,又多次在倭害嚴重地區大規模蠲免錢糧。他還根據需要,隨時裁減水陸官兵,以減輕百姓負擔。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奏準裁去部分士卒及歲費銀49.9萬餘兩,有力地調動了廣大民眾的抗倭積極性。
第三,整肅軍紀,賞罰分明,身先士卒,同將士共甘苦。
明朝中葉,軍隊腐敗,“法令廢弛”,衛所官兵“架鶩不訓,頑鈍無恥。驅之戎行,則恍然自失;責之城守,則恬若惘聞”。“平居則哨探不設,臨陣則紀律無聞,上熙下恬”。“脆弱之兵”、“紈絝之將”,正是明軍狀況的真實寫照。胡宗憲認識到“賞罰明而士心益以勸,軍政肅而海賊不足平”。即平定倭寇必須從整頓軍政,嚴明賞罰,提高將士戰鬥力開始。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拓林倭寇犯乍浦、海寧,陷崇海,殺死官兵多人。胡宗憲奏請“正失事諸人之罪”。巡撫、指揮、參將、把總以指揮無方,臨陣脫逃,“各坐罪有差”。參照協總指揮王鵬“備禦無方”,使百餘倭寇流毒三郡,數百軍民被害,為推卸罪責,竟“割取陣亡之首冒報部下之功”胡宗憲疏請對其“宜重究以彰大戒者也”。對抗倭有功官吏則不次超擢。知縣楊藏、千戶周勇、監生喬鏜等作戰有功,“獎賞有差’;吏員吳成器“敢死善戰”,“量改郡職”;唐順之戰功卓著,遷都御史。即使對同一人,亦賞罰分明。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倭寇攻破杭州北新關,提督李天寵貽誤軍機被胡宗憲彈劫。同年十月至十一月,倭寇分掠紹興府各縣,李天寵率軍斬擒多人。胡宗憲上疏“請錄巡撫都御史李天寵⋯⋯等功”。
為使賞罰制度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胡宗憲規定死事諸臣為三等,“有功而又能死事者為一等,雖無功而能忠於所事者次之,勤無可錄而事適不幸者又次之。其或失機僨事,雖身故仍須追奪官蔭”。
第四,重用和依靠一批抗倭將領。
胡宗憲十分重視用人,主張“用兵之道,任將為急”。在他手下有一批著名的抗倭名將,如戚繼光、俞大猷、劉顯、譚綸、唐順之、王崇古、盧鏜、任環、湯克寬、張四維及尹鳳等。明廷對軍隊控制頗嚴,凡將領遇事必先奏準朝廷而後實行,往往喪失戰機。鑑此,胡宗憲建議給諸將必要的權力,“欲責其決勝,必須假以重權,臨陣之際,俱得以軍法從事”。如有緊急軍務,允許將領“一面先行處置,一面具本奏聞”。讓他們在戰鬥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機智靈活,不失時機地打擊倭寇。
上述將領中,胡宗憲尤為器重戚繼光、俞大猷,充分發揮他們的軍事才能。嘉靖三十五年,戚繼光調往浙江抗倭的次年,胡宗憲就推薦他任參將,鎮守倭患最烈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將他放在抗倭第一線。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秋,戚繼光奉命裁汰所部舊兵,去義烏招募兵丁,組成威震四方的“戚家軍”。不久,戚繼光又獻鴛鴦陣,胡宗憲高興地說“得之矣,自後義烏兵遂以勁名天下”嘉靖四十年夏,倭寇一、二萬人犯臺州,戚繼光面對“敵眾我寡”之勢,分路策應,合力並擊,以次殲滅。胡宗憲讚許道“是時兵實千五百人,而一鼓殄二千賊於呼吸間,全師奏凱,可不謂奇耶”在上疏中,他推崇戚繼光“督戰功最”。可見,戚繼光、俞大猷對平定倭寇做出的突出貢獻與胡宗憲指揮、重用是分不開的。
卓越戰績——剿除王直、徐海等使寇勢力王直是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的重要首領,是明朝有倭患以來危害最大的倭寇勢力。在如何處置王直等倭寇巨魁的問題上,明政府內部的廷臣及將領,一直存在著主“剿’與主“撫”之爭。胡宗憲力排眾議,透過“撫”、“剿’並用的手段,徹底剷除王、徐,“撫’是手段,“剿’是目的。
他一面令戚繼光、俞大猷痛擊倭寇,一面派人到日本五島招撫王直。此時,日方因連年進犯我國,傷亡頗大,或“全島無一歸者”,怨聲載道。王直集團內部亦矛盾重重,他表示如明廷能免其罪並開放海禁,就可歸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葉麻與陳東率倭數萬大舉入犯,胡宗憲施離間計,倭寇自相擒殺。明軍抓住時機,大敗徐海、陳東部。徐海投河自盡,葉麻、陳東和辛五郎並斬於嘉興。未幾,勢力日蹩的王直從五島西渡至定海,欲同徐海聯合,但徐部已被剿滅,王直進退維谷。胡宗憲即命戚繼光“督健將埋伏數匝,水陸要害,星羅棋列,魚鳥莫度”。同時,答應為王直請封都官號,允許通商互市。王直迫於官軍“兵威甚盛”及利祿誘使,投降官府。此後,胡宗憲又指揮俞大猷、戚繼光馳騁在福建抗俊戰場,並最終徹底平定了嘉靖以來東南沿海地區的樓寇海盜之患。
宗憲才望頗隆,氣節小貶胡宗憲以一位進士出身的儒將,在倥傯的將兵與謀略的戎馬生涯中,獨能運籌帷幌,勇敢作戰,最終完成了抗擊海盜倭寇入侵的民族大業,不愧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傑出的民族英雄。同他的部將俞大猷和戚繼光一樣,胡宗憲寡得了東南沿海地區人民的普遍擁護和愛戴。當他在嘉靖四十年(1560年)抗倭凱旋餘姚時,餘姚“士民莫不簞食壺漿,欣欣相迎。”在他被讒入獄後,茅坤極力“上書訟其冤”。當徽州知府何東序準備羅織罪名抄沒胡宗憲家的時候,績溪知縣鬱蘭挺身而出,為保護“家貧且捍海功不可泯”的胡宗憲家屬,寧願交上印綬罷官辭職。胡宗憲死後“天下聞而聞焉”,杭州和嘉興人民為緬懷這位抗倭英雄,分別捐資修建了報功祠和胡公祠。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年),在兵科給事中劉伯燮的奏請下,胡宗憲冤案得到昭雪。萬曆二十四年,御史朱鳳翔把胡宗憲和于謙並列為明代“功勳最著者二臣”,請皇帝予以表彰,明神宗採納了這一建議,對胡宗憲進行迫賜,“功次仍加優敘,補以世蔭”,其子孫為世襲錦衣衛同知。至此,胡宗憲的功績得到了全面的肯定和評價。
同所有歷史人物一樣,由於受階級、時代和環境的侷限,胡宗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和不足,他為了攀附嚴嵩以求在政治上尋求一個穩固的靠山,不惜依靠趙文華“歲遺金帛子女珍奇淫巧無數。文華死,宗憲結嵩益厚”。在遭到李瑚彈勸後,他主觀猜測,以為是俞大猷漏言所致,結果上疏幼其抗倭不力,致使俞大猷被逮繫獄中,給抗倭事業帶來了嚴重損失,所有這些都是不能原諒的。
誠如《明史紀事本末》所云“宗憲才望頗隆,氣節小貶。側身嚴嵩、趙文華,卵翼成功”。這是對胡宗憲一生功過的最好評價。然而瑕不掩瑜,胡宗憲雖最終被下獄而死,但他為御倭鬥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卻不可泯滅。
-
7 # 吐蕃國護法國師鳩摩智
東南抗倭,胡宗憲功不可沒,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倭患最終得以平定。我們一提倭寇,總是習慣性第一時間想到戚繼光這類人物,但其實,戚將軍的老上司胡宗憲才是主持東南抗倭大局的人。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身為嚴黨,貪汙腐化等也讓人多有疑議,但是,以功績來論,這些都瑕不掩瑜。
水至清則無魚,官場就是如此,胡宗憲是貪了錢,但他至少是實打實的做大事,比起那些尸位素餐者強得多。身在官場,有時不同流合汙,就難以合群,不合群又難以做事,你是貪也得貪,不貪也得貪。也許我們也可以這樣想,手握一方軍政大權,不學點自汙的本事,何以讓君父放心。即便胡是貪得無厭之人,但念在抗倭功業,也不影響胡在我心目中的定位。胡貪不貪錢,其實這不重要,它也並非是死在這上面。
再談他是嚴黨這事兒,本來朝政長期就是嚴黨把持,胡宗憲要在東南搞好抗倭,對嚴黨圓滑些也無口厚非。因為不圓滑的話,當初早就被嚴嵩義子趙文華這樣的人物收拾了,要知道浙江總督張經,巡撫李天寵可是給趙文華誣陷而被殺。與嚴黨扯上關係,也許是迫不得已,興許是攀權附貴,也許是為做大事而不惜身的權宜之計,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胡宗憲的功勞是有目共睹。
他的命運,與抗倭大業緊緊綁在了一起,他的功過是非也間雜其中,倭寇未淨之時,他的過錯還能得皇帝多次保全包容,而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大難臨頭之時。
倭寇在,汝貞在,倭寇滅,則汝貞完!
回覆列表
胡宗憲,嘉靖十九年考中進士,先後出任山東益都和浙江餘姚知縣,之後到北地抗擊韃靼,赴南方平定苗民叛亂,表現出過人的文韜武略。
因倭寇在東南沿海燒殺搶掠,胡宗憲被朝廷任命為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專事治理倭患。
他到任後嚴格治軍,把原先軍紀渙散的明軍整頓成勁旅,取得了一系列勝利,被封為直浙總督。他放手使用和提拔人才,招攬有識之士如徐渭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重用俞大猷與戚繼光等名將,支援他們嚴格練兵。
在他領導下,明軍擒汪直、施離間計殺徐海,“兩浙倭漸平”後。嚴嵩父子垮臺後,他受牽連入獄,“宗憲自敘平賊功”,使“帝憐之”。
綜上所述,胡宗憲雖攀附嚴嵩父子,但在抗倭這個民族大義面前立場堅定,值得肯定。如果戚家軍沒有他的堅定支援,抗倭大業難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