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牛聊
-
2 # 鬼谷先生歷史館
李鴻章在清政府時代是有大功的。有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表現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維護了清政府的政權,維護國家穩定。2.作為晚清軍機處大臣,代表清政府和西方列強進行外交交涉,維護清政府利益。3.建立北洋水師,開展洋務運動,發展工商業,提升國家軍事實力,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富國強民。4.作為滿清政府漢人官僚的代表,培養了很多軍事人才,先期建立了淮軍,後期建立了北洋水師,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外派留學生去美國留學深造,為清政府培養了各方面的人才。對於如今時代有過的表現:1.熱衷於當官,發國難財。合肥宰相天下瘦。2.充當滿清的劊子手,屠殺漢人。民族罪人。3.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賣國家主權,漢奸行為。4.軍隊貪汙腐化,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指揮無方。5.簽訂不平等條約,有拿回扣之嫌。
總體判斷,他還是有能力的,晚清功臣,延續了滿清的壽命,身處高位,貪汙也是不可避免,至於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也是背黑鍋的行為,弱國無外交,僅此而已。功過相抵。供後人評價。
-
3 # 南北朝東西
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李鴻章絕對是功大於過的,如果沒有他,當時中國只能被欺壓的更慘,也不能有後來的變法革命。
曾國藩曾這樣評價:“少荃天資與公牘最相近,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也未可知。“曾國藩受到毛主席和蔣介石的推崇,毛主席曾發出“愚於近人 獨服曾文正”的感嘆。李鴻章雖然不能和恩師曾國藩相比,但在晚清四十年中,沒有人比李鴻章對中外關係的影響更為巨大;這些年中,雖然新人輩出、新鮮事物輩出,但一切浮雲散盡後,你會發現李鴻章還在原位屹然不動,他與慈禧太后兩人,是僅有的憑藉個人影響力就能左右各國列強對華政策的人。
梁啟超說:"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從一個人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四十年,這樣的人物無論如何都應該被重視和銘記。李鴻章對於中國的意義,就如同格拉斯頓之於英國、俾斯麥之於德國、迪亞斯之於墨西哥、麥金利之於美國。
然而,歷代提起李鴻章,多是貶抑之詞:"賣國賊"、"奸臣"。對此,或許異國角度更能看得清晰,"對李鴻章公務生涯的回顧,將得出一個令人悲傷的結論:他無數次地將中國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指責受賄及不忠。"(美國《華盛頓郵報》)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當然因為他本身貪汙腐敗,又簽了不少不平等條約,受到了不少批評。
左宗棠曾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還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罵得不僅狠而且對,李鴻章就是因為過於妥協,而落了個千古罵名。
(1)李鴻章做對了什麼?早期鎮壓太平軍,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可能有人說太平軍是正義的農民起義,可是看看太平天國乾的那些事,信奉洋教,掌權貪圖享樂,到處燒殺、摧毀文化等等,絕對是落後的邪教),後來鎮壓捻軍,創辦洋務運動,周旋於世界外交舞臺直至死去的,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他和曾國藩等人主導了洋務運動,雖然最終沒有改變國家羸弱的事實,卻依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很明確的自強道路。甲午戰爭,淮軍一觸即潰,北洋水師保船避戰,他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但也有朝中大臣不撥軍費,處處牽扯的緣故。其次,他曾出面簽訂條約,作為談判者,他確實曾為國家利益而討價還價。部分決策,也是可以說是對的。他當然也很不願意把臺灣割讓出去,但迫於歷史形勢,大戰初敗,無奈答應了日本的狂妄要求。但他在日本時還是盡力談判,還捱了一槍,少賠償了一億銀子,可以說保住了他的一些顏面(按照慈禧的意思,無論賠償多少都會答應的)。洋務運動的破產,讓人感到"以一人而敵一國"的無望與悲慟。義和團時期,力主推動東南互保,維護南方穩定,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李鴻章也曾保薦袁世凱負責督練新軍,建立北洋軍,最終就是袁世凱滅亡了清政府,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這也有李鴻章的功勞。
簽訂馬關條約
(2)李鴻章做錯了什麼?這些錯誤依然是致命的。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政策依然讓國家繼續走向衰弱,國家繼續割地賠款。賣國最大的罪證,在於他曾經想放棄新疆。沙俄侵略中國,土地佔領最多。而李鴻章在當時卻目光短淺,當沙俄煽動新疆叛亂時,李鴻章居然主張放棄新疆領土:“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其根本就沒有了解到沙俄的野心如此龐大,除了新疆外還要蒙古還要東三省,還好左宗棠主戰而且親自帶兵前往,隨行還帶上一具棺材,以表示不收復新疆就不回來的高尚情操。最終在晚清風雨飄搖的時代,中國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收復了丟失的最大一片領土。左宗棠也由此和李鴻章劃清界限,民族英雄左宗棠也因此誕生,民族罪人的稱號也降臨在李鴻章的頭上。
可見他多半是希望調停主和,盡力避免戰爭。而最終導致的是中國在19世紀末繼續淪陷,這和他錯誤的指揮和消極的調停有著必然的聯絡。出賣新疆、甲午慘敗和中法勝而敗,都是李鴻章賣國的最大過錯。另外他的貪汙和官僚之道也是極其深刻的,民間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雖然他的財產無法估計,但他在家鄉購買了大量土地和房屋也證明了他的巨資。
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
李鴻章沒有長遠的眼光,不知道為後世立百年大計,僅滿足於修修補補。總之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瞭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結局。
他也是一個揹負百年曆史黑鍋的晚清改革總設計師,做了不少的努力,最大的禍害其實是慈禧太后,清政府實際掌權人。
最後來看他的臨終詩。
臨終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
4 # 歷史中的記憶
李鴻章,晚清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非功過評價有以下幾方面:
1.功之方面: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官至中堂,是慈禧最為信任的一位大臣,他有才能,有魄力,作為臣子,他是盡忠的,為了挽救和延續晚清的統治,他主張向西方學習,開辦了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建立了新式的北洋水師,作為人臣,這些方面都對國家有功的。
2.過之方面:李鴻章主張洋務運動,也只是為了儲存晚清的江山,人民還是一樣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最後,甲午戰爭失敗後,他作為代表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為後世所唾罵。
其實,李鴻章只是想做一名忠君愛國之臣,即使他不代表去籤這個條約,難道不會是別人嗎,有些事情非他所願,但在那個時代君要臣為,臣不得不為。
-
5 # ____張少
說起李鴻章,這絕非一般人,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在初中歷史課本上學過,到現在也有些印象對這個人,最成功的就是一手創辦了洋務運動,這可了不得,洋務運動不得推動了企業的發展,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清朝晚期是件很成功的事情,只得後人學習
-
6 # 漢闕故人
李鴻章,晚請名臣,風雨飄搖中的滿請政府,可以說是李鴻章獨撐危局,當然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也是在李鴻章主持下籤定的,難道就可以說李鴻章是賣國賊嗎?不能!因為簽訂這些條約談判之艱辛,只有中堂大人知道,有時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向來弱國無外交,當時的清朝積弱積貧,可以說是任人宰割,隨便一個國家都可以欺負的。
李鴻章並不是無美無缺,從他的功過來講,應該是功大於過。
-
7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按照梁啟超先生的說法,李鴻章是一個不學無術,卻又無人可以替代的人物。類似於西漢的霍光,卻又比不上霍光的地位。
很多李鴻章的粉絲會覺得這種評價簡直就是對中堂大人的汙衊,因為他們認為,李鴻章是千古少見的賢臣,遇到了三千年未見之危局,卻依舊敢於挺身而出,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
很少有人會願意聽李鴻章的壞話,如果有人說了,那他們會認為你還年輕,不瞭解真正的李中堂,等你歲數大點了,才能知道他有多難。
01李鴻章的難,其實是有目共睹的。李鴻章的確是一個非常為難的人,因為他所處的時代,被他稱之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眼瞅過去還以為他是在甩鍋,其實的確就是如此。
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李鴻章傳》
慈禧太后一看,不行啊,這桌上每頓一百道菜,是時候該削減一兩道了。可她手底下的人就不答應了,委屈了誰,咱也不能委屈天國太后。
於是乎就開始向那些沒有造反的地區加徵賦稅,那人家這些小夥伴們一個個就不樂意了,哦?他們造反就可以不收稅,我老實不造反,就加徵我的賦稅,那哪成呢?所以浩浩蕩蕩的各族人民起義就這麼爆發了。
在這種危局情況下,曾國藩、左宗棠包括李鴻章都伸出了三頭六臂,忙乎了半輩子才把這些起義給平定了。這事兒還沒完,洋鬼子又帶著幾千條槍打進來了,清朝的軍力壓根就不足以跟這幫人較量,所以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就這麼被簽訂了。
李鴻章作為當朝宰相,責無旁貸地要負責簽署一系列賣國條約。他當然可以選擇逃避,可是他沒有逃避,他不籤也會有人替他籤,說不定賠得還要多。
就算是最艱難的時候,朝中還是有人會給他使絆子。比如說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在他掌管戶部以後,壓根就不肯撥款給李鴻章修整北洋水師,以至於水軍真的成了水軍,只能打啞炮,最後全軍覆沒也是無法挽回的了。
02李鴻章與左宗棠成了政敵,這是讓人料想不到的。左宗棠的輩分,其實要比李鴻章大一點,但又比曾國藩小一點。所以他屬於這三個人當中承上啟下的那一個。
左宗棠的分量,我們自不必去多論,那絕對是大英雄一個。平定太平天國、平定捻軍叛亂、平定西北各民族起義、收復新疆、為建設福建船政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清史稿》
可以說沒有左宗棠,那清朝可能早就完蛋了。就這麼一位偉人,居然跟李鴻章之間產生了不可彌補的隔閡。
李鴻章難道是奸臣嗎?當然不是,他對大清國的忠誠,我們有目共睹。可是李鴻章為什麼要跟左宗棠鬥爭呢?
其實這件事還要從海防和塞防之爭中說起,當時英國人對新疆地區虎視眈眈,一直在支援新疆地區的傀儡政權阿古柏。俄國人也不遑多讓,想要在這裡分一杯羹。
可是收復新疆是需要很多兵力和錢糧的,這個時候李鴻章提出嚴重抗議,他表示那邊地廣人稀,不要也罷,但是海域的防守卻不能削弱。所以李鴻章上書表示,希望慈禧太后拒絕左宗棠,轉而注重海軍的建設。
其實這兩件事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收復新疆的事情,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領土問題,不可以有半點退步。
由此可見李鴻章跟左宗棠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至少李鴻章只求清政府的延續,卻不求領土主權的完整。只能說,他是清政府的忠臣。
03左宗棠行將就木時,李鴻章逼死了胡雪巖。倒左先倒胡,這是李鴻章集團的口號。意思很簡單,想要讓左宗棠倒臺,就先要把胡雪巖給做掉。那麼胡雪巖是什麼人?其實他跟官場本身是沒什麼關係的,只是傍上了左宗棠,成為了他行軍打仗的錢袋子。
左宗棠的軍餉當然是朝廷撥付,可是朝廷沒那麼多錢,一時之間拿不出,百姓的賦稅也是要慢慢收取的,所以只能分批次給付。可當兵的當然要吃飯要現銀,這個時候胡雪巖就幫了左宗棠大忙。
胡雪巖透過自己的關係,聯絡上國外的銀行,以左宗棠的名義向海外銀行借款,再由清政府分批次還款。這中間胡雪巖賺點中間商的差價,當然這點蠅頭小利胡雪巖看不上,他看上的是左宗棠這個大靠山。
左宗棠在西北和新疆打仗的時候,士兵死傷無數,可是醫療條件非常差。於是胡雪巖建立了胡慶餘堂,免費隨軍幫助左宗棠醫治士兵,真可謂功德無量。
可惜在1883年,左宗棠年歲大的時候,出了一個意外。胡雪巖因為貪心,屯了大量生絲在手裡,結果人家義大利生絲大豐收,導致胡雪巖虧了八千萬兩白銀。
做生意有賺有賠很正常,胡雪巖家財大氣粗,也不是賠不起。可這個時候李鴻章居然暗地裡讓邵友濂拖欠胡雪巖餉款20天,這就直接把胡雪巖給逼到了絕境。胡雪巖各種變賣家產,也沒能渡過難關,最終在窮困潦倒中死去。
法越中日兩役間,此論極盛矣。出於市井野人之口,猶可言也,士君子而為此言,吾無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李鴻章之敗績,既已屢見不一見矣。後此內憂外患之風潮,將有甚於李鴻章時代數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鴻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復睹焉。念中國之前途,不禁毛髮慄起,而未知其所終極也。---《李鴻章傳》
這一幕似乎有點熟悉的意味,那個年代的經商環境很差,李鴻章想要弄死胡雪巖,簡直易如反掌。可李鴻章要倒的不是胡雪巖,而是左宗棠。
這段時間,左宗棠忍著疾病,正在帶兵跟法國在越南打仗,本已經打了勝仗,結果李鴻章大人,可能因為簽訂不平等條約籤順手了,居然依舊跟法國簽訂了賣國條約。左宗棠得知訊息後表示,這是奇恥大辱,他死不瞑目,不久便去世了。
總結:李鴻章晚年,一路籤訂條約。我們不敢去隨便評價一個具有爭議的人,以上只是陳述了一段歷史事實。很多李中堂的粉絲們,一定會臭罵我一頓,但是事實就是事實。
你不能把這麼一個人,吹噓成天底下最偉大的英雄。他的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卻也遺禍數十年之久。
誠如翁同龢一直跟李鴻章作對一樣,李鴻章也一直跟左宗棠作對。結果鬥倒了左宗棠以後,李鴻章他也負擔不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我們看看1885年以後,李鴻章一家獨大時清朝是什麼狀況。什麼仗都打不贏,一直在各地賠款。甚至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他培養了十多年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兩國對賭國運的情況下,日本贏了。為此清政府需要賠償日本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這也成為了日本近代化程序中最強大的資本保障。後來我們所遭受的所有災禍,跟這次賠款都有最直接的關係。
從此李鴻章告別了他的政治生涯,不過也開始了他各種簽訂條約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家無餘財,死後清風兩袖,而李鴻章家財萬貫,說是當年做直隸總督時,辦實業賺來的,應該是這樣,畢竟他的好搭檔盛宣懷,是胡雪巖倒臺後的清朝首富。
當然了,宣告一點,我們是完全沒有資格去評價李鴻章這麼一位大人物的,只能說就著事實說點自己的想法。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李鴻章傳》
-
8 # 石埡閒談
李鴻章被稱為東方俾斯麥,雖然有一點大,但也從一方面說明了李在晚清的歷史地位。作為李鴻章同一時代的梁啟超寫了一本書《李鴻章傳》,對李鴻章與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人物,如霍光、諸葛亮、王安石、秦檜、曾國潘、左宗棠、袁世凱及國外的俾斯麥、伊藤博文、梅特涅(奧宰相)等對比,有一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但總體而言,梁啟超評價李鴻章是一個:“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的人,是忠臣,無魄力。結合多方關於李鴻章的史料來看,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捻亂有維護滿清政權之功並無民族大義之功,但後期開展洋務運動,縱橫於外交舞臺,化解滿清各種外交衝突,對維護滿清領土完整,未被肢解瓜分還是大有功勞。李鴻章有權勢無野心,無法利用他的權勢象霍光、諸葛亮一樣剷除異己,打壓政敵從而改變朝政走向,懂洋務卻不懂西方文明,不知從根本上推動滿清隨世界文明大勢靠攏,這是他最大的失敗和遺憾。
-
9 # 山谷大師
李鴻章進入仕途之時正是太平天國起義之年,太平軍點燃的戰爭風煙已經蔓延大半個中國,李鴻章的老師曾國藩組織的湘軍全力阻擊,為清廷做最後一搏,在曾國藩即將獨木難支的情況下,李鴻章受命於為難之時,組建淮軍,參與掙壓太平軍,而最終將太平天國起義打敗。被稱之為“農民起義”的太平天國,也得到了許多歷史學家的肯定,但是近年來的爭議和質疑此起彼伏,對太平天國起義對國家的經濟破壞和殺戮提出尖銳批評,他們的行為不值得多少同情。
李鴻章才分很高,他用一個人的力量抵住了千軍萬馬,他曾與外國列強周旋,簽訂了不少條約,後世多譴責他是賣國賊,簽訂地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但是研究歷史的人們知道,那些條約本不是他李鴻章的本意,當時他不去籤,也會有其他如張三李四去籤的,他不能左右彼時的中國。
李鴻章是古代的一個官僚,並非是一個完人,據史書記載,他其性多疑,用人毫不猶豫,辦事真心實意,縱容懦弱,但中國人的傲骨還是有的,他領略了西方的強盛,見識了外國文化,就開始想辦法讓中國變得強大,他的目光可以說是獨到的。
李鴻章想辦法為國改革,但他沒有辦法挽救一個腐敗軟弱的中國。歷史人物都是有多方面的,有向上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必須指出,就鎮壓農民起義這點,這不是許多教科書上說的“階級地位”所決定的,歷史告訴我們,有許多的歷史侷限性,民族英雄岳飛,史可法,林則徐等都是主張鎮壓農民起義的,這不僅他們是手握兵權的一方諸侯,國家要人,而且應當是統治階級手下的工具。近代史上的林則徐,在鴉片戰爭是個抗擊外國侵略的英雄,但在絞殺太平天國革命,他還做了“剿匪總司令”,還提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詞句勉勵自己。
戊戌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也是個轟動全國的人物,但他的思想也是對農民起義懷有偏見,主張防止農民揭竿而起,把自己置於農民起義的對立面,由此可見,不獨李鴻章這個人採取了與人民為敵的態度。至於馬關條約的簽訂,李鴻章雖然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實在是當時最高統治者西太后的罪責,再如“辛丑條約”,都是慈禧一手造成的惡果。
李鴻章做的有利於國人的是於1864年提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外國利器,欲學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用其人。”
“資取洋人”。隨著近代軍事工業的興起,李鴻章又逐步意識到“自強”與“求福”的連帶關係。在興辦近代民辦工業時,李鴻章極為熱心,培養人才也是李鴻章提倡最力的,他苦心經營的北洋艦隊後來敗於日本之手,但它在反外國侵略戰爭所起的作用是抹殺不了的。
李鴻章這個複雜的人物,不能輕易的加一否定。
-
10 # 海洋情感小屋
李鴻章的功與過 詩評李公 一生榮華出曾門,三朝輔政至中堂。 少時有志匡華夏,老來失策親虎狼。 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牆。 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 對於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李中堂,不同人對他有著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由於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他跟外國列強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稱他為賣國賊。也有人由於在近代興辦洋務運動而說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過以上兩種觀點未免有斷章取義之嫌,還是讓我們回顧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與過。 (1) 功績
【1】 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簡評:雖然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有助紂為虐之嫌,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的內戰並不利於一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試問哪個國家的崛起是處於內憂外患時期的?無數的史實證明只有先保證國內局勢的相對平穩才有機會實行改革使國家休養生息並逐漸走向富強。而李鴻章正是這麼一個結束戰爭的人之一。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搖搖欲墜的政權又延續了近百年。
【2】 興辦洋務,建立北洋水師
18世紀60年代,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內憂外患的境地。大清帝國早已沒有昔日的輝煌,只留下一個外強中乾的軀殼。中國人名被賦予了一個恥辱的名字——東亞病夫 可是即使這樣,清政府內部還有一批頑固分子仍不知變通,死守“祖宗之法”。就在這一時刻,一個人站來出來,並與頑固派進行了鬥爭,用自己的方式來使國家富強。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且不論他興辦洋務的最初目的是什麼,單就他創立了中國近代早期軍工企業和中國近代的民用企業這點來看,他的功績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是他促進了近代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3】 維護國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說李鴻章因為代表中國和外國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而給他扣了個“賣國賊”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當年在談判桌上曾極力爭取為國家減少賠款數額,甚至老淚縱橫,哭求當時外國首腦。有資料為證: 面對日方提出的苛刻條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兩種選擇,而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李公一直磨到點燈時分,口乾舌燥地要求再削減五千萬兩,實在達不目的了,又說減少二千萬兩也行,最後甚至滿眼含淚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這把老骨頭的面子上,多少減一點兒,算送給我回國的路費吧。可以說他是忠實地執行了清廷的電旨:“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人家根本不為所動。老人家何等可憐!日方更以中方代表能否安全回國相要挾,李氏父子只得無可奈何的在《馬關條約》上籤了字。 “弱國無外交”正反映了當時中國尷尬的外交局勢,並非李鴻章賣國求榮,實在是逼不得已、無可奈何之舉。
【4】 對維新派及革命者的寬容態度
李鴻章算是當時清政府中比較開明的官員之一,他也為當時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形勢感到憂心。這時的他已經意識到如不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中國必亡。於是他“興洋務、籌海防”,積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等。正是由於他同樣抱著“救國”的決心,致使他甘願冒著殺頭的危險暗中保護維新人士,甚至在孫中山遊說他造反後也沒有殺他。可見李鴻章內心深處還是支援革命的。只是由於深受中國古代封建禮教的影響,不敢明目張膽的和清政府對抗。從某種角度來看,要不是他對革命者的寬容態度,也許中國還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走向共和。
(2) 過失
【1】 在太平軍的戰鬥中曾經殺降 此舉有過河拆橋之嫌,顯得李鴻章有些不仁不義。
【2】 指揮失誤致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關於李鴻章這位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改革家不平凡的一生,我們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探討和研究。相信透過研究,我們一定能對他有更深刻、更正確、更全面的評價。 最後我想引用梁啟超評價李鴻章的一句話來結束本組的開題報告。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梁啟超
-
11 # 勇敢做你自己
我給李鴻章的定論是功大於過,為人之臣,身不由己!
作為晚清最有權勢的封疆大吏之一,李鴻章可謂備受慈禧賞識,從甲午戰爭之前的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可見一斑!然而,李鴻章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並不是全盤聽從慈禧的!他的腦袋旋轉還是非常快的,會討人歡心,手下的盛宣懷,丁汝昌也非等閒之輩,因此李鴻章的功就在他為國操勞,興辦洋務,在和列強的幾次交鋒中也是為大清儘量得留住顏面!過當然也是這些,在一般老百姓看來,李鴻章就是賣國賊!但是,身為臣子,他也無能為力!
-
12 # 一念即悟
李鴻章是個威武高大的飽學之士,更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衛道士。他一生為中國也做出了不少的實事,不管是洋務運動,還是出派留學生,在國事談判上據理力爭,為中國強盛方面也是用了心的。只可惜,清朝政府已經是腐敗到徹頭徹尾了,已經不可救藥了。我們都知道他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被國人唾罵至今。可當時他明知道是賣國條約,當場簽字時候就說,他要揹著賣國賊的罵名了,他的兒孫幾輩人都會受到牽連,抬不起頭的。可他還是簽字了,一是愚忠,一是不想丟了官,還有一個是討好遵從慈禧太后的心,按太后意思做,繼續維持腐朽沒落的清王朝,保全自己高官厚祿。為了這些目的,他也玩弄權術,排斥異己,鎮壓反清的群眾運動等等。所以,對李鴻章的功過評價可分為二八,二分功,八分過。他罪惡的過錯是中國革命推遲了數十年。
純繫個人觀點,只是表達,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李鴻章進士出身,才華秒殺一眾平庸人物。
考試算是學霸級別的。
李鴻章新婚之夜是起身讀書冷落新娘子的那一類人。
一生不好女色,比較贊。
同鄉說起家鄉招長毛以後,馬上熬夜通宵寫奏摺,搞定練兵。
成年後長期只睡5個小時,熬紅顏搞洋務,那些洋人的科技產品還是很清楚的。
書法也是同仁中厲害的狠。
不算好色,對女人興趣不大,文章寫得較好。
不聽京劇,不唱小曲。
不信佛教,不信基督。
勤奮二字,也值得贊。
個人能力跟同時期的國外人物比,還是有侷限的。
70多歲,兵敗倭國,只能受罪談判,表演獻醜。
甲午海戰,全軍覆滅。練兵成績一般,打自己人行,打日本人不行。
進攻上海後,做生意富甲一方,國難財也發一發。
就是糊弄國人還行的大帥慈禧老佛爺麾下的一箇舊士大夫罷了。
洋務運動基本是失敗的,
富國強兵也是空談一氣,
北洋水師功虧一簣,
洋人倒是都喜歡從他這裡剝削點中國平民的血汗錢。
美國總統喜歡結交他,
俄羅斯大使也是親近他,
為的是做生意,撈錢。
他也精明。
不能開創時代,
只是順應時代的外交人物。
封建專制下的一代名臣。
慈禧腦袋發熱,打起八國聯軍,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搞起了東南互保,南方几省獨立沒有參戰。這是政治精明之處。
戰後威望沖天,慈禧威望掃地,有人攛掇李中堂建立南方朝廷,被斷然拒絕。
說明李鴻章骨子裡還是文人,不是梟雄(參見袁世凱)。
李鴻章是一代名臣,卻不是思想家,在那個風雲突變的時代,考了個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