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意思考
-
2 # 墨舞star
如果可以的話,孩子由媽媽自己來帶最好,但現實情況讓很多家庭不得不求助於老人來幫忙帶孩子。
兩代人因為價值觀、生活習慣的不同,養育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當媽媽沒有辦法,沒有能力,只能讓老人來幫忙養孩子時,必須準備好的態度是:全部聽老人的,一切以老人為主;要不然你就自己養,可以不必理會別人的意見。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好跟老人的關係。如果你是花錢僱保姆,不滿意可以炒掉她,但老人不可以。孩子已經交給老人,不管是媽媽還是婆婆,都要發自內心地感恩、肯定和欣賞。當媽媽和老人關係融洽時,其實老人也能慢慢學幾招,甚至接受一些新觀念。
但是,如果媽媽不能捨棄事業、金錢,不能自己帶孩子,然後又希望掌控孩子的一切,要求老人這樣那樣,那就是媽媽不講道理,她的願望也很難實現。這樣做也讓老人覺得很冤枉,她會覺得自己養了那麼多孩子都不錯,但新媽媽從書上學到的這一套還沒有被驗證。
媽媽不用擔心老人做得不對會影響孩子實際上大部分爭執的問題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情,除了虐待孩子,老人的其他做法基本都不會觸及底線,媽媽的很多擔心都是來自自己的焦慮。
而且媽媽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說孩子受媽媽影響最大,就算老人真的不對,影響也很有限。除非媽媽很少在孩子身邊,孩子才會跟老人更親近。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他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裡,從小他就需要學會面對不同的人。
如果你真的那麼在意,想按照自己學到的來養育孩子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帶。不想放棄自己的,又想讓別人都聽你的,那就只能說我們太貪心,什麼都想要。我更贊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媽媽自己來帶,因為那是你的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你的想法來,別人的指手畫腳,你也可以不聽。
-
3 # 陪寶貝快樂成長919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教育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絕對不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責任。
其次, 教育孩子夫妻應該共同參與,雖然彼此的角色不同,但兩人對孩子的影響同等重要。只是在中國文化裡特別忽視父親的參與,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是有問題的,有人稱之為婚內單親媽媽。父親是男孩的榜樣,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對家庭的態度決定了男孩成年以後和家庭成員建立什麼樣的關係;父親是女孩的參照物,父親對女孩的態度影響女孩對男性的認識,如果父親對女孩是忽視的,那女孩將來會認為丈夫對自己忽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不要輕視自己的責任。
只是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責任。在家庭生活中,哪個人多帶孩子,哪個人少帶孩子沒有絕對的區分,但,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需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愛和幫助。孩子3歲以前,母親的關愛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源泉,這影響著孩子以後的成長,安全感的缺失會讓孩子焦慮、膽怯、無法專注,所以在孩子3歲以前,母親的照顧是絕對必要的,這時候,媽媽最好不要說:我要工作,孩子的事情你來管吧。慢慢地,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要越來越多的融入孩子的生活,給孩子樹立男性榜樣,讓男孩學會如何愛妻子,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係,讓女孩懂得如何與男性相處。
養育孩子,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同,但缺一不可。總之, 教育就和管理一樣,在統一思想下,一定要分工明確,一個人主要負責孩子的日常生活,避免出現斷檔和相互意見不統一的情況。
-
4 # 夕夕可愛
我認為有了孩子後,在孩子屬於幼兒期間,孩子的教育歸父母管,在孩子步入學校之後,孩子的教育歸父母和學校一起管。
首先幼兒期,孩子還比較小,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孩子跟父母待的時間最多,這個時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我有一個三歲的寶寶,我發現在孩子做錯事情,說了不聽的時候,我對她大喊,其實並沒有什麼用,最後直接淪為揍一頓,她哭一場結束。有一次舅舅買了一箱喝的在陽臺放著,寶寶已經喝了一個了,誰知她又去拿了3個,奶奶舅舅都讓她放下,不讓她拿,她很委屈的哭了,我那時也沒有批評她,走過去抱起她,問她為什麼剛喝完又去拿那麼多,寶寶告訴我說,那個奶很好喝,那三個是給奶奶舅舅和媽媽拿的,我很欣慰,我的孩子不是因為貪心,而是想把好東西和家人一起分享,我表揚了她,舅舅和奶奶聽到寶寶這麼說,也給寶寶說他們冤枉寶寶了,謝謝寶寶,寶寶最後很高興。這件事情也告訴我,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不能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是要了解事情的全部。所以在幼兒期間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那顆純真的心。
其次等孩子上了學校,好多父母直接把孩子交給老師,交給課後託管,這都是不對的。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心肝寶貝,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不能光靠著學校,當然了有的家長說,我什麼都不會怎麼教。什麼都不會可以陪著孩子呀,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你陪著他一起看書而不是看電視,再比如孩子在託管寫完作業,回家後你可以檢查一下,會不會的對錯號我們總認識吧,錯的讓孩子在給你講下,給你講懂了也說明孩子會了,當然不是每道題都需要讓孩子給你講,這樣孩子也會反感,只要讓他知道,必須認真寫作業,因為就算作業寫完了,爸爸媽媽也可能會抽查。
孩子的教育是一輩子的大事,父母應該和學校合作一起培養我們祖國的花朵。
-
5 # 多多米爸爸
第一,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庭教育對孩子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了孩子之後,父母更應該創造一個溫馨和睦愛學習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接受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教育。父母無論工作再忙,都應該抽出時間哪怕只有半個小時,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給孩子做好啟蒙教育。父母努力工作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正向價值觀也會在孩子心目中生根發芽。
第二,就是學校教育,老師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從幼兒園開始,學校就成了孩子培養興趣激發潛能系統學習知識的殿堂。而孩子在不同階段遇到的老師則是孩子教育和成長路上的貴人。都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現代教育發展十分迅速,未來孩子們的世界競爭也很激烈,所以孩子的教育必然少不了學校和老師。
第三,就是孩子自己。教育分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特別是上了中高年級之後,孩子的教育也少不了孩子自己的參與。只有受教育的孩子充分參與教育,父母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才有意義。
-
6 # 二胡大叔
最主要的肯定還是父母。父母中也要有分工,爸爸管德行做人,媽媽管學習作息,這是理想。現實中最多的還是媽媽一手包辦,爸爸被稱為雲養娃。但要記住,你不理孩子,孩子將來也不理你,甚至禍害你。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都缺不了。
當然有很多理想之外的情況,為人父母不易,孩子成長更是沒有再回爐的可能。如果可能,還是要給孩子健全的愛,不然不如不要他們來到這個世界。
-
7 # 鋒點1
我原本是不敢管,後來是我有缺點,但孩子必須在我的眼皮下成長。我不是那個完美的爸爸,到目前為止是最適合我兒子的。
-
8 # 小學數學晨雨課堂
有了孩子,爸爸和媽媽都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孩子,用自己的榜樣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健康向上地成長,缺失哪一個方面,孩子的教育都不完整。
-
9 # 楞嚴笑
今天帶兒子出去玩,他的遭遇讓我有些想法。他一直喜歡跟大點的孩子玩,大孩子又覺得他小,不願意跟他玩,他如果纏著別人玩,人家多半還會打他。以前我老看著他,後來有一次我沒有再限制他,他跟大孩子擠著玩滑滑梯,在滑道上被別的孩子踩到胸口和胳膊,他哭了我沒有去質問別的孩子,我不想讓他覺得大孩子應該照顧他,讓著他。我想讓他知道大孩子的世界跟他是不同的,他必須有自己的想法,他的保護自己,就得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玩伴。這次他跟不適合的人一起玩被踩,下次他自己就知道什麼樣的人要遠離。也許讓一個三歲小孩自己有這個意識,有點強迫了。但什麼東西,對沒有試過的人來說,永遠是不知道結果的,那在可以試錯的時候,去試點小錯總比以後出了大錯,後悔莫及的好。
從那以後他看到大孩子玩,都會問我可以一起玩嗎?我說你自己玩吧,他就會模仿別的孩子玩,但不會再擠在一起非要跟別人玩了。
今天他出去玩,我沒有注意,他過來找我的時候已經被別人弄了一頭的泡沫水,我帶他去找弄了他一頭水的小孩,這個小孩有五六歲的樣子,我問,小朋友是你弄了他一頭水嗎?孩子說,不是。我沒有離開也沒有再說話。等孩子的爺爺過來我說,你家孩子弄了我家孩子,一頭泡沫水。他爺爺沒吭聲,可能是覺得我小題大做吧,懶得理我。可那孩子自己卻一直在小聲說,對不起。我對兒子說,人家說對不起了,我們走吧。兒子說,他還想跟那個小孩玩。我說太調皮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不能跟他玩了。其實我是覺得那個小孩的家庭教育太有問題,不想兒子跟那種孩子玩了。
那個小孩之前跟兒子一起玩,他只會問我,這個汽車是誰的,我看著兒子說,是他的。那個小孩就直接拿過去玩了,我不想多管閒事,兒子沒有不高興我也不想多事。他們一起玩,那個小孩嫌兒子將石頭放在汽車裡了,一把搶過兒子手裡剩下的石頭扔的老遠,兒子生氣的跟他說,那是我的石頭。那個小孩不理兒子繼續玩兒子的汽車。我走過去問他,小朋友你為什麼扔他的石頭?小孩笑著不說話繼續玩汽車,我說,這個汽車是他的,他想往裡面放什麼都可以你知道嗎?你現在在玩他的汽車,你卻扔了他的石頭,那現在他也不讓你玩他的汽車了。我把汽車直接拿走了。
小孩趕緊跑過去撿石頭還給兒子,過來又拿著汽車自己玩了,但他不再敢欺負兒子了。後來他們跑到遠處玩,我遇到熟人就聊了幾句沒跟過去,就發生了泡沫事件。
我以前一直以為那孩子沒有大人跟著,到最後才發現他爺爺一直在旁邊忙著下棋,自己玩夠了想起孩子了,才過來叫孩子回家,可孩子根本不理他,他多說了兩句,孩子就跑開了,他一直跟在後面追。
孩子在外面玩被欺負了,他第一次跟你說,你在忙只簡單的過問了一下,發現沒受傷,你覺得那麼小的事你就懶得多管,第二次孩子在受了大的欺負跟你說,你只讓別人跟他道歉。第三次他選擇了他不再跟你說,以後他想到用自己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現在多數家庭是老人在帶孩子,老人管了吃喝穿暖,對教育能管的很少。一方面老人身體不好,沒精力再管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老人的教育觀念如果沒跟上時代,教出來的孩子也多跟不上時代。老人也想享受自己的生活,騰出時間幫子女養孩子已經覺得夠了,再費心教育孩子,他們也挺心煩的。
其實孩子的每一天父母多關注一點點,跟他多聊兩句,比上那麼多培訓班好太多,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引導,內心強大有力量,才能品行好。父母只想提供優質的物質生活,忽略孩子的內心需要,我覺得是買櫝還珠,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把孩子的事,全權退給老人更是,沒有做好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孩子是自己的,沒有誰能代替父母。
-
10 # 毛豆毛
非常恭喜,家裡多了位寶貝,更是國家多了份希望,以我說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是一個多方而長期的過程,我就把重要的幾點如下表述:
前三歲一定是媽媽重點,因在這個時期只有媽媽才給寶寶帶來最安全的感覺,另一個重點是這個時間所接收到正面的積極的詞彙量越多,寶寶將來的說話方式、數學能力、思維空間推理能力、自身行為的約束力、道德回質都成正比,就如古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所以這個時期媽媽多抱寶寶給寶寶安全感,多給寶寶講故事多說情感類的詞彙。
幼兒園和小學時期,可以爺爺奶奶接送等生活類幫助,引導勞動分工勞動所得,以及爺爺奶奶過去的生活,這個寶貝喜歡聽,也能瞭解我們長輩們的辛苦,讓寶寶體會到生活不易;
父母每天必抽時間來陪寶貝看書、聊天、觀察寶貝的變化及心理、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不良的行為必有需求的一面,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體會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共情關注。任何人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必須是和善而有邊境,無條的愛與規則同時存在。
最後總結一下,有子孩子以後一定是父母帶,再有條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輔助帶,而且父母要多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加油
-
11 # 唐糖糖愛寶貝
孩子的教育永遠是歸於父母來管,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大的老師。
學校里老師能教授孩子的是知識,是基本的素質素養。但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是教養和規矩。
老師是一對多的教育,他無法全面的掌控每一個學生的狀態。所以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父母來對孩子進行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口頭上的教育,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影響,所以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永遠不要把教育這個責任推卸給老師,也不要推卸給家裡的任何一個人,你自己的孩子就得你自己教育。
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父親教會孩子果斷勇敢社交,母親教會孩子細心體貼善良。
而且不要以為嬰幼兒就什麼都不懂,教育一定要趁早,早期教育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
-
12 # 老張講數學
孩子的教育當然是父母共同的責任!
沒有主要與次要之分!
父母任何一方的言傳身教都是不可或缺的!
大多數來說,父親的教育嚴厲而又寬厚,看到的是未來的方向,母親的教育細緻而又溫柔,是每天的春風化雨!(當然,也有可能是相反!請參照電視劇《虎媽貓爸》)
孩子的教育絕對是重中之重!
這關係到孩子未來的高度!
-
13 # 日語趙老師
孩子的教育最好是爸爸媽媽都參與,而且父母雙方要保持基本一致。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般是媽媽是焦慮型,爸爸是看開型,如果爸爸媽媽平常的想法折中到一起,那是最好不過了。
孩子的教育包括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三點,做人、做學問、強身健體。
做人方面的教育需要父母雙方在日常生活當中耳濡目染的去進行。不能單方面的,只接受一方的教育,父母在下班後或週末時間和孩子一起的時候,要從小事開始去感染孩子,側面的去教育孩子,父母在孩子眼中是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也會模仿著做。
做學問方面的教育,建議媽媽負責日常跟蹤學習和指導,還有作業的完成。關於綜合提升,就需要邏輯思維強,能通俗易懂的給孩子講的那一方來輔導。擴充套件型學問就需要父母雙方,平常有時間的時候儘量和孩子一起閱讀,或者一起去發現。
強身健體方面的教育,大多數家庭爸爸體育能力比較強,可以在孩子從小開始到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和孩子多做一些遊戲,教孩子拍球踢球,打羽毛球,跳跳繩等等,如果父母同時有時間,也可以一家幾口人一起進行體育活動。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單方面的包攬全部,一定是父母雙方相結合的,相互補充的去進行。
-
14 # 馬教練解惑
父母共同來教育孩子!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婚姻!讓家裡充滿愛的世界!孩子就會有安全感!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愛和溫暖,讓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完善孩子獨立人格做自己的主人!
-
15 # 教育望遠鏡
有了孩子之後,孩子教育歸父母管,這是毫無疑問的。
有人說,人家也有爺爺奶奶管,孩子不是照樣成才嗎?
答:爺爺奶奶把孩子培養成才,那是個案,不是普遍現象。
有人說,過去家長不識字,孩子不是照樣能考上大學嗎?
答:家長雖然不識字,沒有教學習知識,但他們一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還有人說,我們父母只負責生孩子、養孩子,教育孩子那不是老師的工作嗎?
答:“養育之恩”既包括“養”,又包括“育”。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現代人廣為流傳的一個教育理念:“好父母勝過好老師”。這些都是講,父母要教育孩子。
問:那麼,父母教孩子哪些方面呢?又要注意些什麼?
答:父母主要教孩子基本生活常識,最基礎的文化知識,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教育引導時,著重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言傳身教,榜樣示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育孩子時,除了說,還要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學著樣子做。比如:讓孩子拖地、折衣服。家長在自己愛看書,孩子會仿效家長去看書。
2. 鼓勵為主,激發興趣
當孩子在學習做某件事時,不能要求過高,讓孩子一步步來,看到孩子有一點進步都要表揚鼓勵。孩子小的時候,要多給他講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明白道理。
3. 循序漸進,日積月累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和恆心,每天學一點,積少成多。比如,讓孩子認動物卡片,一天認兩三張,第二再複習。以後再將卡片上的動物與電視上的動物、動物玩具以及動物園動物幾方面結合起來。
家長擔當起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注意教育方法,運用教育智慧,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
16 # 歲月不改初心
中國的教育有個極大的誤區,大多家長以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這是極端錯誤的。
首先,父母家庭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影響孩子的一生,決定了你的孩子將來是一個什麼品行的人。養育一個孩子是很辛苦的,父母都會付出全部的愛與操勞,但是這遠遠不夠,關鍵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素質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我說的家庭教育不是指文化知識教育,而是指道德品質教育。人最重要的是素質是人品,哪怕你有博士文憑,但是如果你的品德差,仍然得不到尊重與重用,也辦不成大事。如何培養孩子的人品?這取決於家庭。對孩子,決不能放縱,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要從小讓孩子明確,家長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標杆,否則,你的孩子會很任性,不守規矩。家長愛孩子,但是不能一切包辦,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他自己完成,這樣孩子從小就知道要自立,不能依賴。現在每個家庭孩子少,千般寵愛於一身,這都可以理解,但是決不能溺愛,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否則你的孩子長大後很自私,也很脆弱。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競爭意識,要孩子學會獨立意識,還要學會與人如何相處,尊重別人,與人為善。
社會教育對孩子也是不可缺失的,對孩子的成長,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很重要。社會環境很複雜,孩子對一切充滿好奇,這就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未成年人的成長。現在的孩子生活在這麼好的時代,手機電腦網路給與太多資訊,但是不良資訊也很多。如何取捨,孩子很難自己判斷,這就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共同配合,共同引導。家長要多陪孩子,可以利用假期,每年帶孩子外出看看大千世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聆聽共和國前輩的艱難曲折奮鬥史,體驗現代科技正在改變世界,這是書本上學不到東西,能開拓孩子的眼光,激發孩子的愛國熱情,激勵孩子去奮鬥。
學校教育當然是根本,這裡就不談了。
希望你對你的孩子好好培養,使他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庭社會國家的人!
-
17 # 紫色傳奇
誰都不用管,讓他自己成長,就象青蛙產卵一樣,生完一拍屁股走人,讓小蝌蚪自由生長,什麼也不用教,蝌蚪自己就知道長出肺,變成青蛙,自己找昆蟲填飽肚子。這叫尊重孩子天性,純生態,現在時興這個。
有一個童話,講得是一隻很醜的鴨子,鴨媽媽很嫌棄它,欺負它,它很傷心,就離家出走,跑一個小水塘獨自生活,最後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想一想,如果這隻醜小鴨一直跟著媽媽,只能當一輩子的鴨子,正是因為被父母扔棄,才成了天鵝。所以想讓孩子成才,就趕出家不用管他。
在自然界,那種出生後不需要父母管教的動物生存能力最強,象螞蟻、蜜蜂、蒼蠅、蚊子等等,數量眾多,適應性極強。反之,那些需要父母照顧很長的動物生存能力都低,不設保護區都得滅種。
拿人類來說,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沒了感應能力,這就是教育管教的過多造成的。西方比我們富裕,原因就在於西方父母對孩子管教時間短,我們管的時間長,成熟晚,最後都成了啃老族。
這位家長,不要糾結有了孩子,誰來教育誰來管的問題,該享受就享受,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人生沒人教”的新新人類。
-
18 # 小王老師的王老師
有了孩子後,孩子教育歸誰管?當然歸家長管。
有些家庭是雙職工,爸爸媽媽都上班,孩子就扔給自己的父母,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父母親的教育我們是領教過的,有些是很好的,有些當然是不足的,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溺愛孩子,壞處不言而喻。
孩子大了之後,爸爸媽媽就把孩子的教育全權扔給學校和老師,認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自己不懂怎麼教育孩子就撒手不管了。學校和老師是負責的管孩子了,可是因為懲罰孩子而讓負責任的老師受到批評甚至丟掉工作,所以老師也不敢管。
但是,父母的教育才是根,是孩子的根源,只有根基牢固了,上面的枝幹才能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
19 # dianli345
首先幼兒期,孩子還比較小,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孩子跟父母待的時間最多,這個時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我有一個三歲的寶寶,我發現在孩子做錯事情,說了不聽的時候,我對她大喊,其實並沒有什麼用,最後直接淪為揍一頓,她哭一場結束。有一次舅舅買了一箱喝的在陽臺放著,寶寶已經喝了一個了,
誰知她又去拿了3個,奶奶舅舅都讓她放下,不讓她拿,她很委屈的哭了,我那時也沒有批評她,走過去抱起她,問她為什麼剛喝完又去拿那麼多,寶寶告訴我說,那個奶很好喝,那三個是給奶奶舅舅和媽媽拿的,我很欣慰,我的孩子不是因為貪心,而是想把好東西和家人一起分享,我表揚了她,舅舅和奶奶聽到寶寶這麼說,也給寶寶說他們冤枉寶寶了,謝謝寶寶,寶寶最後很高興。這件事情也告訴我,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不能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是要了解事情的全部。所以在幼兒期間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那顆純真的心。
教育孩子夫妻應該共同參與,雖然彼此的角色不同,但兩人對孩子的影響同等重要。只是在中國文化裡特別忽視父親的參與,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是有問題的,有人稱之為婚內單親媽媽。父親是男孩的榜樣,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對家庭的態度決定了男孩成年以後和家庭成員建立什麼樣的關係;父親是女孩的參照物,父親對女孩的態度影響女孩對男性的認識,如果父親對女孩是忽視的,那女孩將來會認為丈夫對自己忽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不要輕視自己的責任。
孩子在外面玩被欺負了,他第一次跟你說,你在忙只簡單的過問了一下,發現沒受傷,你覺得那麼小的事你就懶得多管,第二次孩子在受了大的欺負跟你說,你只讓別人跟他道歉。第三次他選擇了他不再跟你說,以後他想到用自己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有些家庭是雙職工,爸爸媽媽都上班,孩子就扔給自己的父母,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父母親的教育我們是領教過的,有些是很好的,有些當然是不足的,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溺愛孩子,壞處不言而喻。
孩子大了之後,爸爸媽媽就把孩子的教育全權扔給學校和老師,認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自己不懂怎麼教育孩子就撒手不管了。學校和老師是負責的管孩子了,可是因為懲罰孩子而讓負責任的老師受到批評甚至丟掉工作,所以老師也不敢管。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口頭上的教育,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影響,所以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永遠不要把教育這個責任推卸給老師,也不要推卸給家裡的任何一個人,你自己的孩子就得你自己教育。
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父親教會孩子果斷勇敢社交,母親教會孩子細心體貼善良。
而且不要以為嬰幼兒就什麼都不懂,教育一定要趁早,早期教育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
-
20 # 滄海一粟渡滄海
母親和父親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一樣,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這樣來說,誰也代替不了誰。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歸誰,另一方里不管,這是極其錯誤的!
總的來說,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意見要統一,尺度要把握好,也要堅持好幾個原則。
第一、孩子還小的時候,給與孩子充分的愛和關懷,培養孩子的的善良之心。
第二、孩子大點,培養孩子愛讀書,愛思考的習慣,為孩子將來的學子成長打基礎。
第三、孩子犯錯誤,父母一定要及時批評教育糾正,讓孩子有是非觀,懂規矩,明事理!大一點,就要培養孩子法律意識。
第四、陪孩子多鍛鍊身體,多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讓孩子身體壯實,還能讓孩子心理健康發育!
總得來說,對孩子的教育,父母要細心,但也不是所有都管,可也不能放任自流,雙方意見一致,把握好尺度,寬嚴相濟,孩子一定能夠健康成長茁壯成長的!
回覆列表
最近網路上爆出一則這樣的訊息:江西吉安有幾位家長因為沒有及時對孩子昨天的作業進行批改。被老師點名批評。並且被老師質問到“你這樣將來孩子和你一樣可悲!”“昨晚有幾百萬的生意要談?”此事被曝光後,被批評的家長似乎非常生氣,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老師在學校故意刁難,所以選擇了沉默。
發生這樣的事,主要原因在於孩子的學業負擔很重,面對升學的壓力,孩子的作業量根本沒有辦法減少,而且老師也對此感到頭疼,所以想透過家長的協助來減少他們批改作業的麻煩,小編認為想要解決這種難題,歸根結底少佈置一點作業,對老師,對學生,對家長都是一種減壓。可是面對升學的壓力,作業又怎麼能少得了。
最近還有一則這樣的新聞,家長深夜在群裡對老師發出質問“這麼晚你有沒有睡覺”,這一句看似簡單的“問候”卻真是讓家長們反響很強烈,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而老師卻似乎沒有什麼壓力,很早就休息了。對於這一現象,老師是選擇繼續佈置更多的作業呢,還是把原先的作業量減少一點呢?我認為老師應該選擇適當減少孩子們的作業量,只有這樣才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減輕家長和孩子的負擔,透過有質量的作業有效提高孩子們的成績,孩子們的作業必須由教師批改,孩子的作業從家長手中脫離出來,批改學生的作業是每個老師最基本的責任,所以必須分清職責,減少家校之間的矛盾從而有效的提高孩子們的成績。
一、老師佈置作業不能一味追求數量,必須保證質量,爭取讓學生做一道題能起到一道題的效果。
。二、孩子們的升學壓力巨大,家長,學校都追求孩子的成績。但是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讓老師成天圍著學生轉,我認為這一定不是正常的教育運轉方式,對老師,學生都是一種痛苦。所以用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就顯得相當重要。
話雖這麼說,但是真正實踐的有多難,我想仔細分析過問題的大家,心裡一定都很清楚。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希望各位寶爸寶媽的孩子們都能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並且生活的輕鬆並且快樂。
各位家長,對於批改作業,家校合作的問題,你們是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