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禮傾城
-
2 # 張清義聊家教
先把幸福的定義搞清楚:幸,是對精神生活的滿足感。福,是對物質生活的滿足感。下面用我一篇國學文章詳細談談如何能獲得幸福。
獲得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追逐幸福,是芸芸眾生的共同目標。從陰陽角度來解釋幸福,我們可以這樣來下定義:幸,就是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滿足感。福,就是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滿足感。
獲得幸福的密碼究竟是什麼?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幸福的定義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來尋求答案,下面逐一分層次來表述。
1、要想獲得幸福,必須體驗長久的快樂。要想長久體驗快樂,必須去掉"自我",減少強烈的物質欲,做到清心寡慾。人生旅程中人人不斷地體悟出這樣一個道理:物質的慾望不能滿足時,人就非常痛苦,並竭盡全力去滿足它。一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物慾得到滿足,快樂會瞬間消逝。而精神的慾望卻截然相反,得不到滿足時,不痛苦,一旦精神慾望得到滿足,就會長久地快樂。
由此可見,滿足精神慾望是獲得長久快樂的法門。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只有遏制物慾,清心為本,才能把人生的天枰向精神一側傾斜。要想清心寡慾,必須去掉"自我",消除"我執"念。
佛教的令人推崇至上的智慧就是為人類解決了"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人有自己的慾望,當自己的慾望和他人的慾望發生碰撞時,自然就會帶來侵害,並且侵害又會帶來報復,這樣就使社會、家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所以只有消除"我欲",消除"我執",才能消除苦因,得到快樂。
禪門中有一個著名的公案,恰好說明了消除"我執"念是佛教裡的基本智慧。這個公案是有關北魏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聽說從印度來了一位叫達摩的高僧,便下令地方官員將達摩護送至建康(南京)。下面是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
帝:"朕自登九五以來,度人造寺,寫經造像,有何功德?"
達摩:"無功德。"
帝:"何以無功德?"
達摩:"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善因,非是實相。"
帝問:"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達摩:"不識。"
透過上述對話,得知梁武帝造像立寺,捨身寺廟,齋僧供佛,被稱為"皇帝僧人",可以說有一定的功勞,但他一見達摩就問:我有功德嗎?,一個"我"字就顯示出"我執"念,所以達摩就告訴他,佛家所講的真正的功德是智慧圓融自在,忘掉自己,自我空虛寂靜,才是最高的精神境界,世俗之人無法得到。梁武帝接著問佛教的聖諦第一教義,達摩回答天下沒有聖人,意思是說大悟之境地,不會有聖人,何來聖諦?惱羞的梁武帝便問:沒有聖人,我面前的是個什麼人?達摩回答"不識",意思是說我也不知道。一句"不識",說明了達摩已經修到無我的境界。話不投機,達摩便拂袖而去。北上時,在他眼前呈現出這樣一幅景象:渾黃的江水,一瀉千里。洶湧的波濤衝擊著亂石嶙峋的江岸,拍打著江灘上飛揚的蘆花。見此情景,達摩祖師便折下蘆葦,編為小舟,渡江到少林寺。從此就有了達摩祖師"一葦過江"到少林寺面壁九年修行的美談。
談到這裡,一些問題就不言而喻了。佛教的智慧是讓眾生脫離苦海,而脫離苦海的根本問題就是放下,放下自我,消除"我執"念,去掉貪慾。梁武帝在修佛期間,對佛家"去掉自我"這一起碼的要求都做不到,並且貪功德,所以他是看似學佛,其實不懂佛,更不用說領悟"緣起性空"的大智慧了。
現在讓我們把筆墨移至正題,再談獲得幸福的密碼。我們講過,追求幸福就需要有長久的快樂感,而獲得長久快樂感就需要精神層面的營養,佛教的智慧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讓我們脫離苦海,就是智慧一生,快樂一生。因此我們就可以說獲得幸福的密碼也就是佛教智慧勸導我們的:去掉自我,去掉貪慾,消除"我執"念。接下來要談獲得幸福的另一個密碼:去掉自我後,要達到"無我"的境界。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次在商人聚會時說:"我一生信奉八個字: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李嘉誠這裡談到的"追求無我",就是一生在追求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在哲學上,"我"是一個可體驗、可信任的思維主體。如果人一生得到了"我",就可以深刻地體驗個體生命。如果去掉了"我",自己就會融入自然萬物之中。
從禪宗和心學的角度來看,"我"就是"自性"、"我性"和"我心"。自性與我性自然帶來了自私、自傲、自封、自閉、自狂等負面能量,人一旦這些能量釋放,如果隨願,便更加驕狂。如果事與願違,便跌入苦海不能自拔。追逐幸福,首先追求快樂,追求快樂,脫離苦海是第一位的。所以需要我們進入一種"自我否定"的涅槃境界,這種境界絕不是人類的悲劇,恰恰是人類的聖潔之處。於是我們不斷地發現一些高僧大德進入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無我。
無我,是一種宏觀思維,一般的民眾很難做到。但要想追逐幸福,就必須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因為人獸之別就在精神方面,只有到達無我的境界,才能為心靈解脫創造基本條件。下面從現實中看看"無我"境界在獲得幸福中的重要性:
無我,就不會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煩惱和愁苦。身份,無非是座位前的紙牌,並且同一個座位也是今天你坐,明天他坐。如果你是教師、學者、醫生、教授、科學家、官吏等等,請問那個身份的名稱不是眾多人的"集體共名"。如果這樣,你還能感覺到"我"的存在嗎?
無我,還可以從名譽的煎熬中走出來,從此不再年年月月氣恨連連,傷痛綿綿。名譽比起身份和座位來,更加虛幻。所謂的口碑,有時候就是媒體人和部分文人的口水。之所以在名譽中耗損大量的精力,就是我們經常把這種口水當成了生命的汁液。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無數的高雅君子的脊樑就是被"名譽"壓彎的。
我們之所以提倡無我的境界,下面的原因讓我們感到這就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是嗎?我們許多人嘗試安分守己的處世,在縫隙中修身、踐行,但為了維護自己僅有的生存空間,就不得不經常與人摩擦、衝突、擠來擠去,原本不想傷害他人,結果還是跋涉人生,遭遇荊棘叢叢。
由此可見,"我"不能守住,也不能抱住,只有的出路就是把"我"看空,也就是放棄對"我"的執著,最後達到"無我"的境界,從而獲得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解脫。
"無我"會是這樣一種境界:
你會沒有親信、同黨、閨蜜、幫派,最後達到"九域之外無仇怨"。
你會將自己由世俗之人昇華為天地之人,氣度宏大,翱翔天極,融合萬方。
你會真正理解慧能大師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做到"無我",也就撤除了招惹塵埃之物,因此也就撤除了一切苦惱。
談到這裡,獲得幸福的密碼似乎越來越清晰:減少慾望,去掉自我,消除"我執"念,達到"無我"的境界。可是擺在修身者面前的不單單是"知",關鍵是"行"。為了知行合一,有成效地踐行,下面我們從兩位哲人那裡來找尋智慧:一位是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公開反對理性主義。他從印度教得到啟發,認為人活在世界上總是很麻煩,有慾望很痛苦,慾望滿足後又覺得很厭煩,久而久之變成在痛苦和厭煩之間擺盪,既然如此,就只能想辦法消解它。叔本華的思想最後發展成兩個辦法:第一是信仰宗教,由此化解人的所有慾望。第二、產生審美的直觀,不帶有任何意志,不帶有任何目的,純粹就萬物本身來加以欣賞,一切顯得安靜、沉寂。我們看叔本華在解決人生之苦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兩個方法,一是透過信仰宗教化解很多欲望。一是產生審美直觀,不帶意志、目的去欣賞萬物。下面就這兩個方法談談如何踐行:
第一個方法透過宗教信仰化解慾望,在中國做起來不是很容易,因為在歷史發展中我們華人由圖騰崇拜最後發展成了對祖宗崇拜,不像西方,圖騰崇拜發展成了對神、和上帝的崇拜。所以宗教在西方人的思想理念中佔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華人因為對祖宗的崇拜導致了非常重視血緣關係,對氏族發展看得尤其重要。儒教、道教可以說是中國本土發展起來的宗教,但它被統治階級利用,影響了它宗教的純潔性。佛教和基督教都傳入中國,但很多華人對其教義認識出現了偏差,往往和封建迷信和怪力亂神聯絡了起來。一句話,華人大部分是沒有信仰,大都不會成為某一宗教虔誠的教徒。或者大都是信而不仰,或仰而不信。因此靠對宗教的虔誠來化解一切慾望,這一途徑可以說在中國很難行通。唯一可行的就是建議修身者建立一種儒家倡導的境界:
1、遵循«大學»之道,明明德,親民,求至善。這裡的親民,也就是為民,覺民,以百姓心為我心,以天下為己任。多考慮天下蒼生之願望,化解掉自己的慾望。
2、達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
3、以儒家內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原則,定能化解自己的過多欲望。
4、努力修身達到北宋理學家張載提倡的境界,這種境界被馮友蘭先生概括為"橫渠四句",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果按以上四種理念指導踐行,必能剷除很多私慾,產生天下為己任的神聖感,這樣不僅能解決個人的人生之苦,還會感到精神滿足,產生為他人謀福利的幸福感。
叔本華第二個解決人生之苦的方法是建立審美直觀,不帶目的和意志去欣賞萬物。這一觀點不由得使我們想起南懷瑾先生修道是一段佳話。在聖士法師的指引下,南懷瑾先生到杭州的城隍山、葛嶺等地尋訪得道高人。幾經周折後,南懷瑾先生終於找到這位仰慕的道士,遺憾的是這位道士拒絕傳授他任何秘法。道士對南先生說,你會另有名師指點,我做不了你的老師。但看在你心誠的份上,我傳授你兩點修身的智慧:
第一點,看世界上任何事物要輕鬆,不要嚴重,眼睛要會看東西,如果看花,看風景,眼睛放在花和風景上,就錯了。要讓花和風景跑到你的眼睛裡來,把山水的精神收到你的眼睛裡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在花和風景上,這樣對風景沒有什麼用處,對你也沒有什麼好處。修身要學會精神內斂。
第二點,心臟像拳頭那麼大,裝不了多少東西,你應該把痛苦、煩惱、得意等等都丟出去。做到這兩點,你就會前途無量,後福無窮。
聽完道士的忠告,南懷瑾先生銘記在心,向道士鞠躬感謝。
叔本華告訴我們化解慾望的第二種方法是建立審美直觀,不帶目的和意志欣賞萬物,也就是道士告訴南懷瑾先生的第一點,看風景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在風景上,而是對風景直觀審美,要把風景的精神吸納到自己內心深處。
為了找尋獲得幸福的密碼,接下來我們從另一位哲人的思想來汲取智慧。這位哲人就是被稱為中華史上"孔孟老莊"四哲之一的老子。老子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們在這裡只是圍繞獲得幸福問題談談他的人生智慧。
我們知道,要想獲得幸福,人要剛健進取後要有收穫,那就是達到"有為"。如何達到"有為",按老子的智慧先"無為"。"無為"需要"柔"的力量,所以"貴柔"是道家的核心智慧之一。所以老子推崇嬰兒、女人、水、幼小、柔弱、陰性、虛空、原始。他的價值取向就是求下、貴柔、崇陰、尚無、喜歡原生態。
在老子看來,最卑下的就是最崇高的,最空虛的就是最實在的,最原生態的就是最現代化的。在«道德經»第六十六章,老子讓我們向江、海、湖學習,因為高處的水都流到它們那裡去了。為什麼江、海、湖能獲得萬千溪流和水源不斷,不就是因為它們比一般的山谷溪流更低嗎?這個道理按老子的話講就是:"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為下,故能成百谷王。"所以你要想"有為",要想幸福,要想為"天下王",為"天下谷",你必須放低你的姿態,姿態越低,得到的會越多。
上文提到獲得幸福需要有一種"無我"境界,做到這一點只是剛剛踏進幸福的門檻,要想得到精神的徹底豐足,就要"利他",也就是儒家的"親民"。關於這一點,老子在他的«道德經»
最後一個章節(八十一)告訴了我們這種大智慧:"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意思是說,聖人不會積累或聚藏什麼,他全力幫助別人,反而自己越富有。慷慨地給與別人,反而自己收穫會更多。
我們找尋獲得幸福的密碼,找到這裡,我想是已經找到它的根脈了。最後想用星雲大師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講述來結束本文。他講,在看足球賽時,一個球迷吸菸不小心燙壞了鄰座球迷的衣服,吸菸者道歉,被燙者說沒關係。因為被燙者關注比賽,是"無我"狀態,所以他不會感到任何痛苦。
因此,我們說,要幸福,先做到"無我",逃離痛苦。再做到"利他",獲得精神上徹底豐足。精神豐足了,就會有長久的快樂,有了長久的快樂,就獲得了幸福。這就是獲得幸福的密碼。
-
3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即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具體感受裡,如果孤立地看待一次事件,一個遭遇,是一種災難,甚至是改變人的一生的災難。但事後回過頭來看,她恰恰是人新生路的開端。是生命裡昇華!因為,每一場災難,必使人沉思。沉思中念念為水,思為飛舉。水能害己,逼迫我們忘記過去,背叛過去。在飛舉中昇華了自己,生命澆灌了我們的身心,在更美好中重生。但唯有那些慊卑己心,謹守和諧美好不干犯,禁止己手不作惡,懺悔並敬畏使和諧美好者才有分。性情狂妄、眼目高傲者必屈膝降為卑。對具體之觀,也只能在抽象中,所以,幸福即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
-
4 # 繁花淺陌y
幸福就是我餓的時候媽媽給我做了我最喜歡的可樂雞翅
有時候幸福也是休息在家的時候看個電視劇吃個小火鍋
幸福是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用優惠卷搶到的,
幸福是和愛的人,過一個儀式感的約會。
人的幸福都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為我很知足,所以我很幸福,
幸福大概就是這點點滴滴的心裡最純粹的感受吧,
-
5 # Angelia560
我覺得經歷和抽象的感覺都有。你會在幸福中經歷一點點挫折,抽象的感覺的話可能比較少。不過還是有的這樣幸福的生活,那有點挑戰性,你一定會覺得很好。沒有挑戰性,這生活會變得很無聊,你一定會努力的努力才能有更大的成果,因為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
6 # 封護勝463
這個問題要這樣去理解,幸福是一種感覺,是有些抽象的意識,但這種意識是要建立在具體的每個事件上,必須有具體的事物為基礎,才能使幸福的等式成立,細分析起來看看
第一,幸福是一種感覺。按照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首先是人的物資需求,雖然說是低程度上的需求,但是也給予人類幸福感。比如說你在外面跑得筋疲力盡,飢腸碌碌的時候,回家突然翻到了一個饅頭,吃下去以後滿滿的幸福,還是家裡好啊!
第二,幸福要建立在每個具體的事物上。比如說,兩個人正在戀愛,走在街上,天突然就下起了雨,男友急忙脫下外套,搭個雨篷擋住了雨滴淋溼你的秀髮,你就會有一種幸福感。反之男友自己先跑到附近的商場裡躲雨去了,你自己淋溼了頭髮貼在臉上,拎著高跟鞋也隨後跑了進去,你還會有幸福感嗎?
週日妻子休息在家,而你要去單位加班,下班回家又累又餓,推開房門滿是飯菜的香味,原來妻子已經在桌子上擺好了飯菜,還有一大杯酒,幸福的感覺馬上就湧上了心頭。
第三,幸福是一種精神上的感覺,精神的愉悅。但是離不開柴米油鹽的具體小事,否則就會成為了"無根之樹,無本之花"。他們是抽象與具體的緊密結合,缺一不可。
我不是專業人士,說不出太多的理論,這些都是個人的理解。
-
7 # L長河
幸福是一個很現實的感覺,當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和睦的家庭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安寧的環境,你就擁有了幸福。
-
8 # 老劉
幸福不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是一種具象的經歷。為什麼?我們如何理解?
幸福,是指一個人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說到底就是好的滿足。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所以通俗地說,幸福就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從真實的生活和情感中感覺到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
而具象,是指我們用感官眼耳口鼻等器官可以直接感覺到的事物屬性進過人類的意識加工而得到產物抽象,是指從多種是物質提取出來的事物共通的,相同的屬性。這種屬性恰恰與幸福的內涵是一致的。因為幸福的特徵,就是心靈的平靜,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反其抽象是:將複雜物體的一個或幾個特性抽出去而只注意其他特性的行動或過程(如頭腦只思考樹本身的形狀或只考慮樹葉的顏色,不受它們的大小和形狀的限制)將幾個有區別的物體的共同性質或特性形象地抽取出來或孤立地進行考慮的行動或過程不具體; 籠統,因無形而看不見的。
由此可見,幸福不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是一種具象的經歷。
-
9 # 暮然一笑終成夢
針對幸福快樂,所有人的體會全是不一樣的。常常早上的人,醒來晚睡早起就是說一種幸福快樂。繁忙的工薪族,不加班加點歇息的一天就是說幸福快樂。
實際上,幸福是一種心裡的成就感,只能人們認真去發覺,認真去傾聽幸福快樂就在人們身旁。
幸福快樂他就在身旁,人們往往沒有覺察由於他就在身旁。
如果你飄流出外,杜絕故鄉的那時候,你能瞭解幸福快樂來來回回,如同轉動的指路明燈上夜半的燈光效果,忽閃忽閃,當他炸然亮起來就會帶來你意外驚喜,而當你自始至終處在高分之中就會視而不見。
幸福快樂並不是漫長的如海市蜃樓可望不可及,幸福快樂就如身旁的氣體平時又寶貴。
幸福就是人們心裡的一種體會,人們並不是不幸福快樂,只是覺得不上自身幸福快樂。
在殘運會上,殘廢選手用她們不全的身體用堅強不屈的信念去努力拼搏,為國增光,她們難道說會覺得自身不幸福快樂嗎,一名新聞記者曾向傷殘人,問這一難題,被問者回應是,我覺得真幸福,不必人活在這一世界上而覺得幸福快樂,那位傷殘人的話要我覺得,幸福快樂就在人們的身旁。
人們能活在這一全世界是一種幸福快樂,我們都是平常人都是一種幸福快樂,人們有著家人是一種幸福快樂,人們能吃飽了穿好是一種幸福快樂……我們的幸福這般之多,幸福快樂就在人們的身旁,為何自身都要由於一些瑣事或者比不上他人而感慨?悲劇呢,愛惜身邊的幸福,卻發覺去造就大量讓自身覺得幸福快樂的事,那般就不容易再覺得自身悲劇,被愛的感覺就會瀰漫著你。
-
10 # 大美業人士

你傷心欲絕,然後發現不愛你的人,根本不值得你為之傷心,今日回首,何嘗不是一個喜劇?
等待要沉著冷靜,等待要有一份信念,等待要有一份真誠,等待是一種心情,等待是體味生活的真諦,等待是一種心態,成功需要一個過程,不懈努力要學會等待。等待,是一份美麗,更是一種涵養和睿智。一直在等一個人,一個懂得珍惜緣分的人,一個願和我牽手相伴到老的人。
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層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對就越難。越是在底層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從底層跨越的層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強烈。

幸福就是一種期盼,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走過生命的逆旅,人世滄桑,誰都會彷徨,會有苦雨寒簫的幽怨,也會有月落烏啼的悲涼。
遇見心愛的人,是多麼幸運的事。為何不緊握著他的手呢。一輩子只愛一個人,並不丟人。
若愛情只不過是一場計算輸贏的遊戲,那不過是一場投機性質的男女關係,所以難於放下,因為不甘心,想把失去的賺回來。
正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我們才會彼此需要。人,活得再漂亮,也會有淒涼;有些話,說與不說,俱是傷害。
-
11 # 李琳琳加油呀
當你冷了,有人給你溫暖,當你累了,有人給你依靠,當你難過,有人傾述…我覺得只要有了幸福,才有抽象的感受和具象的經歷
-
12 # 時家二小姐
我覺得幸福即是一種抽象的感受,又是一種具象的經歷!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
幸福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你的生活態度.同樣的一天,如果以不同的心情去面對,將會是不同色彩.面對世界上的一切,只有失去了,我們才會懂得珍惜.幸福也是如此,只有緊緊抓住它,才不會讓我們遺憾!幸福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但是確實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幸福是白色的、乾淨純然
幸福是粉色的、溫婉儀心
幸福是紅色的、熾熱浪漫
幸福是紫色的、恣意永協
幸福是藍色的、蔚藍澎湃
幸福是綠色的、清雅幽韻
幸福可以是任何顏色
因為我們的心事五彩斑斕
幸福是一種具象的經歷!
首先我們要知道具象是什麼?就是把抽象的東西 ,表現得很具體,簡單地說 就是把看不見的、不容易理解的,變得看得見、容易理解。
那麼,不難理解了,我們就把幸福的生活用一切經歷來充實,是一段偶然愉悅的時光,是在Sunny燦爛的早晨、在下雪的午後陪著愛人牽手享受大自然的氣息時,在等待孩子退燒時,在夫妻晚上相對默默靜坐時,在從洗衣店裡取回他(她)的一套衣服時,在家裡煮好晚餐等她(他)回來共進晚餐時…
-
13 # 春天愛生活愛分享
第一:幸福是什麼?即是一種抽象的感受,也是具象的經歷。由古自今,多少人苦苦尋求。每個人的答案也不一樣,有人說有愛就是幸福,有人說有錢就是幸福,有人說家人團圓就是幸福,有人說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是幸福,等等吧。所以幸福與否,要看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一種體會,一種感覺,一種知足的心境。幸福在於能夠擁有自己想擁有的。
第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經歷了磨難,能平靜的生活是幸福的;長期餓肚子,吃一頓飽飯是幸福;渴了,能喝上水就是幸福。
第三:幸福沒有秤稱,詮釋是在各人。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感受幸福卻是一種心態和能力,幸福確實很簡單,當你沉浸於工作,當你享樂於閒暇,你就是一個擁有幸福的人。
第四:此次武漢的疫情擴散,讓我們感受到很多!相信國家會很快控制和消滅疫情,給大家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開工之後,我們也不要只顧著賺錢,也要好好吃飯,好好休息,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善待身邊的人。一家人能夠平安、健康、互相體諒包容,快快樂樂在一起,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好了,只是我的看法,最後,祝你每一天都開心、幸福生活直到永遠!
-
14 # 荷110120119
我所知道的幸福是一種心態。當專心做事沒有人打擾的時候就是幸福的。
心中沒有後顧之憂,也沒有煩惱的事需要我馬上去處理。特別是看了相關“極簡”的影片之後。做事不慌不忙,不著急。反正人活著什麼都不幹的話會非常閒,也很無趣,那不如找點事做。比如這件事情沒做。心中這樣想:哎呀,反正也沒事,就把這件事做了吧。就這樣慢慢的事情就做完了。過程中體會到非常沉靜的狀態。所做的事情要自己認為“我都可以辦到”。是一種非常舒適的狀態。
也許這叫幸福吧,因為我非常喜歡這種狀態。
-
15 # 木子花蕾
幸福是具像的經歷,這次肺炎疫情就是活生生的經歷,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疫情面前,全華人民眾志成城。背後是每一位辛苦付出的科研人員,醫務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前線記者,黨和國家對人民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一起本著對自己負責,不給國家添麻煩,好好宅在家。也算有時間好好陪陪年邁的父母,好好的看看孩子,陪陪愛人。有了衝在一線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才有我的幸福生活。
要不是這次特別的春節,元宵節我永遠不懂得生命的可貴,活著既幸福,無關金錢榮譽。在生命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也呼籲大家以後珍惜保護野生動物,善待生命既善待自己和他人。
每天城市的車水馬龍變得寂靜無聲,每一戶窗戶背後都有一個個幸福的理由,每次出門進門自我防護的重視,給現在的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是幸福的,有社群的關心,國家的安全舉措,我們相信相信的力量,我是幸福的,我們會好的,勝利指日可待。我們還要再加把勁兒。
相信到那時,我們的天會更藍,水更清,樹更綠,花更紅!
幸福是那麼具象,只盯住一點兒,人的心胸會變狹隘,只信自己,我們會解讀錯誤,不如看看那些為了人民幸福路上,勇敢前行的白衣天使,他們也有老公,也有孩子,在國家和人民都需要的時候,他們沒有計較自己的幸福得失,大步的衝在前,我們就是幸福的。好好的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
16 # 雪落有沒有聲
幸福究竟是什麼相信沒有人能給出具體的答案,我覺得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但同時它也要透過具象的經歷來表現出來。
但是,同一件具象的經歷對不同人來說感受都是不同的,有人會產生幸福感,有人卻不會,甚至是厭煩,我覺得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自身的高度。如果你中了五百萬的彩票,你原來如果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那麼中彩票的這個具象的經歷,會讓你感覺到很幸福。
同樣的,如果你是一個身家幾十億的富豪,那麼中彩票這件經歷對你來說可能算不上什麼幸福,甚至連驚喜都算不上。
第二方面,對待事物的看法。一片長滿鮮花和綠草的山坡,在兩個人的眼中可能是會出現完全不同想法。
也許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會覺得很美,心情很愉悅,覺得很幸福。
但在另一個人眼中,這可能就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小土坡而已,沒什麼好高興的。如果這個人還對花粉過敏的話,甚至會覺得這個山坡很讓人“討厭”。
第三方面,具象經歷的重複性。同樣舉個例子,你的孩子剛學會說話,第一次喊你“爸爸”或“媽媽”的時候,你一定會非常高興,覺得很幸福。
但當孩子慢慢長大,每天都會喊無數遍“爸爸”或“媽媽”的時候,你可能就不會感覺到幸福了。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在談戀愛,需要你對他有更多資金支援的時候,這一聲“爸爸”或“媽媽”可能會讓你感覺到肉疼。
但一件同樣的具象經歷無數次的出現之後,那種幸福感便會逐漸變小,直到消失。
第四,具象經歷和生活的關係。如果你上班的時候抽空打個遊戲放鬆一下自己,你可能會有一種小小的幸福感。
但如果你上班的工作就是打遊戲呢,我想好不容易有閒暇的時間你肯定不會再打遊戲了,就算是打也不會感到什麼幸福。
一件具象的經歷在你生活中所處的位置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
其實幸福其實很簡單,保持心態,面帶微笑,你就是整條街最幸福的仔。 -
17 # 哥是剛子
幸福是一個人的切身感受,懂的知足的人才會獲得幸福。古人說知足者常樂,樂是感受感知的外露,樂是幸福的直意表達。感受幸福的過程也是經歷幸福的過程。真心希望每個人每一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
18 # 小凡遊歷
幸福是兩者的結合,現代人的幸福就是日子過的美滿,既有抽象的感受還有具象的經歷。
就像最幸福的時候肯定是收到自己心儀的貴重禮物,這種幸福感就是同時從感受上和實際上得到的滿足
-
19 # 全居家好物推薦
在我看來,幸福不是指一種已然的狀態,幸福應該是指一種能力。同樣的生活狀態下,有些人會覺得幸福,有些人會覺得絕望。區別的不是生活的狀態,而是人的感受幸福的能力。很多時候,幸福就藏在不經意間,甚至藏在你所努力掙脫的事物裡。年少輕狂時想努力掙脫父母的束縛,到外面的世界感受苦辣酸甜,人過中年的你驀然回首,那個你多年努力掙脫的正是你已經回不去的家,你會想念家鄉的父母和家鄉的一草一木。年輕的時候想掙脫,年齡大了想回歸。
-
20 # 最強蝸牛
有的人生活在蜜罐裡,大家都覺得她/他很幸福,但她/他自己感受不到,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內心還是沒有快樂。有的人被別人看起來覺得苦悽悽的,但自己覺得知足,幸福。所以,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客觀存在無法衡量。
回覆列表
不同階段,不同的人,會給你帶來對幸福不同的認識。但能幸福也是一種能力。是自己可以感知、懂得、享受幸福的能力。是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