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道西風163015708
-
2 # 倚窗望月8
再好的導演和編劇都不能完全展現原著,這是展現形式的制約。如果適當的加一些旁白,讓觀眾瞭解前因後果可能效果會好一些。電影版的白鹿原,有人說應該叫白鹿原之田小娥傳。造成這些的原因無非就是電影的時間空間等的制約,無法展開全貌。只能摘取一小部分來拍,讓人看的雲裡霧裡沒有連貫的故事性。看小說有看小說的好處,在我們的大腦裡能展開無限的想象性,一百個人看同一部小說,能有一百個不一樣的效果,既有共性又有不同,這就看我們腦海裡的想象效果了。如果理性的去分析,我們只要求最大可能的接近原著,別扯的太遠就行。從目前來看,電視版的白鹿原還是比較接近原著的,沒有改動很多,能滿足大部分看過原著的觀眾,只要是能吸引觀眾,大家都愛看這就夠了。
-
3 # 使用者待認證
儘管很早我就知道這部小說,但是直到兩臺停播的鬧劇發生後才開始讀小說。電視劇復播後追了9集,陸續也在看一些片段,但是已經無所謂看或不看了。
小說看完再看後記可以知道,這部小說寫的是作者祖父和外祖父的家事。由於是這個原因,白鹿原讀起來和紅樓夢類似,故事豐富,穿插過度自然,邏輯清晰。這兩個小說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共同點是價值觀傾向於自然,而不是當時社會的主體思想。
就小說本身來說是非常容易改編成電視劇的,小說裡各個故事自成章節,用時間或邏輯串接,改編成劇本只要考慮電視表現特性進行取捨就可以了。然而電視劇並不是這樣。
電視劇改編完以後最大的變化是改變了價值觀,重建了故事間的邏輯關係,重新構建了故事。如果說改編有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在於改編的結果很不高明,故事間的邏輯混亂,細節表現不合情理。下面舉幾個例子。
六個墳。白六個老婆的死時間跨度至少10年,死後基本是薄皮棺材埋掉的,以此推測六個老婆是薄葬。電視劇裡6個墳在高地上孤零零的,很突兀。
整風。電視劇裡白鹿村聚賭難禁,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地步,怎麼收拾人心觀眾估計比編劇還急。小說裡處理則恰到好處,在小範圍發現還沒有興起聚賭習慣時,白用重典禁住了,比電視劇自然多了。
營救。交農具事件後,小說裡白主動投案不收,縣裡處理事情的理由是打砸人家,把一個新政府想徵稅又想民主刻畫地很深,白為了救和尚用盡渾身解數,成為白鹿原上下的群體事件。電視劇裡,用朱先生的面子白瞬間救出來,有點突兀,和尚的事情沒有交代,不知後面怎麼處理。
鴉片種子。在小說裡,白的岳父自己種不出鴉片,為了報恩把種子送給白,合情合理。電視劇裡,創造出一個被冤獄的藥鋪老闆,賣種子給白,後來藥鋪老闆還莫名其妙的死了,多此一舉。小說裡白家就是收藥材的,附近大小藥材商應該都認識。
斷腰。黑娃在小說裡對白家有一種天然的自卑,但沒有恨,後來是自己的兄弟下手沒控制輕重,把白打殘了。電視劇還沒有播完這個情節,但從前面的鋪墊看,電視劇裡黑娃是恨白而不是對白自卑。如果有這個情節,電視劇就把作者的原意改了。黑娃是作者最喜愛的人物,在渭南的小世界裡,黑娃就是子路,也許白孝文發現黑娃的能力對自己是一個威脅,才殺黑娃的。
其他已經發現電視劇裡不合情理或改變作者原意的有,仁義村名的由來,鹿三沒有自己的家,朱先生指揮鹿三幹活,鹿兆鵬對付烏鴉兵,白狼的實寫,草形白鹿變水源等等。
總結一下,由於作者寫的是家事,所以通觀全篇,沒有多少壞人,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做合情合理的事情。
反一號的田最後還還錢給鹿,這個義氣,會使前恨一筆勾銷。
一定要找壞人,只有白家長子最後似乎無故陷害黑娃,讓人可恨。
鹿子霖表現出來的比較壞,但惡有惡報,鹿的死讓人唏噓,而鹿最後默默地認兒子讓人感覺可愛。
傳統文化里正義化身的白晚年很悽慘,先斷腰成狗,再挖眼成瞎。傳統農村在近代中國不復存在,這才是作者唏噓的事情。
-
4 # 程平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鹿原。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劇中幾個人的結局都出乎我們意料。但是又似乎在身邊存在著。朱先生被尊為大儒,博學但是又不僵化陳腐。這正是那個時代一批人的縮影。白靈的眼神是虛空的不知道是不是導演的用心。這個自小叛逆的孩子接觸面畢竟是受侷限的,嘉軒又沒有正確的引導。她渴望美好乾淨的世界,被兆鵬當槍也義無返顧。她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最後被現實的白狼吞噬。抗爭生命的黑娃,完全為了愛人走上了革命。他要改變命運卻也是同樣被當了槍使,最終在危及到既得利益者時也被莫須有了!難怪陳老引用,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
5 # 莊子WSZ19531026
不至於。看了二十多集,總體感覺不錯,全方位不錯!失望者是鑽了牛角尖。殊不知,小說是心覺藝術,全憑讀者的心覺想象力。而影視則是視覺藝術,你看到的是被動的接受,是透過二次藝術創作帶來的後覺感受。本人以為,改編者是成功的演繹者也是成功的,對得起原著!
-
6 # 大海143816985
所有的文學名著都有個問題,在於建國以後無法如實描寫。1949以前,他們可以扛過饑荒,軍閥混戰,外族入侵,戰爭創傷。。。。。但以後的政治運動他們無法扛過,命運更悲慘,無人逃脫。
-
7 # 醉劍書
白鹿原我都看到35集,發現跟書中差距太大了,我只想說,改編失敗了。當然白鹿原公認的難改編,容易犯忌諱的,左右是難,尺度大的過不了審,太小了觀眾不愛看。明顯電視劇白鹿原改編力度不夠,再加上農村題材,如今根本不討喜。慢慢看吧,全劇85集,夠看了,不知道後面拍成啥樣了?不過無論改編怎樣,收視率多低,對文學名著白鹿原的普及大有益處。何況白鹿原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對觀眾素質提高大有益處。
-
8 # 西安大崔
為什麼要那原著和電視劇比?兩種不同藝術呈現方式,非要那在一起比!既然覺得原著那麼好(事實上確實好),那就去看原著,不要看電視劇呀。作為沒有看過原著的我,覺得電視劇拍的也不差呀!
-
9 # 水天間的晨曦
演員基本沒有符合的,除了傻子演員。沒有興趣看下去,就好比深海極品海鮮,選料質量不行都無法體現極品美味,現在導演選的大白菜蘿蔔代替,廚藝還糟糕根本無法下嚥。世界名著的選料也就是選角成功就已經成功一半,如飄改編的亂世佳人,角色比較符合原著。
-
10 # L了G給
若是將慾望從歷史的故事背景中抽象出來,還原為現在進行式,小說、以及由此產生的影視劇就簡單多了。其實,繞瞭如此繁雜的歷史因果圈子,本是可以直奔慾望的現代主題的。第三次人類文明的浪潮,所要解決的,就是長期困擾人類的歷史性課題,即將在全球範圍內鋪展開來,沒有哪個國家的現有文明形態、政治制度、公民的意識、行為規範可以躲避梳理。
-
11 # 鞏會計
其實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種心情,就是當你對一樣事情特別愛的時候,其實是挑剔的情緒比較多。因為希望它能完美,跟想象的距離近一點。
特別是你喜歡的還是一部小說,它的影響很大,作者已經去世了,可是作品還活著,還在被各種形式改編,延續著《白鹿原》的生命。
所以,這次回答我喜歡可以說點心裡話,不挑剔不寵著,說說實際的想法。
讓我說心裡話,對電視劇《白鹿原》失望不失望?有點失望,還不是一星半點。那還看不看,看,當然會繼續看。現在已經追到和電視臺播放一樣的節奏了,每天2集的速度,還是有點著急的。
喜歡的東西,不會盯著它的優點說,因為都能看見。《白鹿原》電視劇的製作已經很良心了,無論導演、攝影(特別贊)還是場景的營造,都值9分。跟電影和話劇比起來,也不算弱。
電視劇《白鹿原》無論怎麼改編,目的應該都只有一個,讓電視劇能順利播出。說實話,如果電視劇完全按照我們這些喜歡原著的讀者拍,精彩不精彩不敢說,但是肯定是播不了的。
那麼作為一部投資近3億、無數人等著靠它播出掙錢吃飯的製作團隊來說,不公平。因為小說就是小說,電影就是電影,電視劇就是電視劇。哪怕它們都是《白鹿原》,可是藝術形式不同,表現手法不同,對應的人群也不一樣。
所以,如果只是從看一部劇的角度,《白鹿原》目前在豆瓣9.0分,還是稍高,9分以上算神劇,它還沒到。
個人依舊覺得,缺的部分還是在改編、演員的表演這兩項上,大家再罵我也還是這麼認為。下面把改編和演員的問題合在一起說——
電視劇初期對白嘉軒6個老婆的死、對風水寶地改編白家的命運和財富、鹿子霖的壞等等都沒能好好展示,是藝術形式的表達不一樣,可以理解。
後面為了讓劇更主旋律一點好順利播,把白嘉軒這麼一個本來是封建地主代表的形象往進步族長的方向拗,也能接受,不然白嘉軒的缺點都展示了,大家都知道反面人物是沒法當主角的。
鹿子霖的壞都帶著人性和無奈,也接受,因為何冰把鹿子霖演得很鮮活,不討人厭。
鹿兆鵬的角色改編稍微有點不太好接受,本來六親不認的硬,槽點相當多,可是為了豐富角色,畢竟他是原二代的正面主角,即使雷佳音演得不錯,還是覺得太偉光正了。
白靈是小說《白鹿原》裡最神秘的角色,但是這種神秘,在電視劇裡是不太好體現的,因為它來自人在讀文字時的想象。劇中白靈在成長的路上,表現得有點粗糙,但是演員的表演不算太掉線,後面還是有驚喜的。
無論製作方怎麼解釋,電視劇《白鹿原》在角色上是敗筆的。
以前說了白嘉軒和朱先生,網上也很多人吐槽白靈的角色,這些都可以理解。甚至現在看起來,白嘉軒的角色也已經足夠完整,張嘉譯後面的演繹比開始十幾集更投入,更有力量,拽回來了已經。鹿三、黑娃、鹿兆鵬都不錯,特別是鹿子霖,非常出彩,但是田小娥,還是有點往下掉……
李沁的粉絲再怎麼往回找補,《白鹿原》電視劇在田小娥這個角色上是最弱的一點。
可以理解為了播出需要,而且也和電影想盡量不同,把田小娥往普通女性上靠,讓大家更同情她。但是無論是文學史還是讀者接受度來說,田小娥就是一個時代背景下出挑的女性,她對性和欲的要求更高,對身體的支配度更有自主性,這些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缺陷,正是這個角色的魅力最大的地方,是有女性覺醒色彩的。雖然最後結局很悲,可是這個女性的力量感就是靠悲劇才能完美展示的啊。
目前劇已經播到田小娥被迫開始用身體拯救自己,試圖拯救黑娃,營造的是她為了在白鹿原上生存下去,但是這種傳統路線的女人本弱,所以只好利用身體的路線,是不太討現代人的意的。可能中老年人才會接受這種角色設定。
一共85集呢,也許後面李沁也能像張嘉譯一樣,把角色完整了,圓滿了,我們邊看邊期待吧。
-
12 # Brianliuchao
大的來說兩個方面,第一是原著的原因,原著很多情節確實不適合出現在電視劇當中,所以被刪減了很多,這個有一定影響,還有就是這種鴻篇鉅著想完全拍出原著的效果非常困難,正常來說根本是無法實現的。第二個就是電視劇本身的問題,有些情節可以保留的被刪除了,反而增加了一些沒什麼意思的東西進去,再就是有些演員選的太失敗了,要麼就是不適合所演的角色,要麼就是演技不行。
-
13 # 元元的天下
我們都耳熟能詳《紅樓夢》,《西遊記》以《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其中《紅樓夢》尤為出色。雖然我是個弱聽者,但不信人間盡耳聾。
總得來講,此劇音樂應該著力烘托沉重的家國情懷,大氣而深情。很多場合只需一段激昂悲壯的音樂,畫面衝擊力就會爆增。比方白嘉軒帶領鄉民,去找侮辱柱子媳婦的鎮嵩軍人討說法一幕,演員很用力,看上去卻像舞臺劇表演過於單薄,觀劇的人如吃瓜群眾看熱鬧,一點不緊張。
另外四十四集中,黑娃帶著土匪下山,闖入白家,將白嘉軒打斷腰本是驚心動魄的高潮,卻配了抒情的背景音樂,實在不諧調,比起一段最簡單的梆子鼓點,用力不討好,遜色不少。
劇中很多大場面,應用力於背景音樂加以表現。尤其主要人物的思想,意識,感嘆這些很難表現的文字內容。當然這部大劇,如果加上磁性男中音的旁白,對背景加以補述更完美了。
還有一點便是畫面很美,田園牧歌的白鹿原,畫面太乾淨,淡化了歷史的滄桑感。比方黑娃,別的還好,板寸頭不太符合實際,如果是略長而粗硬的頭髮,有點點獅發的凌亂,簡直太可愛了。
說了這麼多不是,終是白粉才追劇,否則追求完美的我,睬都不睬。
-
14 # 實話實說啊666
不能看小說!這個電視劇改編的離原著也太大了,把徵糧禍害到最後的楊排長鬍編亂造成中途被繳械然後上山當土匪消失了!鎮嵩軍從此不吃飯了?鎮嵩軍還在白鹿原上的時候,白鹿原老少爺們就開始喜氣洋洋地分偷鎮嵩軍的軍糧了?誰組織、誰燒的軍糧幾乎公開的秘密下,鎮嵩軍憑空不管了這茬了?鎮嵩軍都是瓜慫笨蛋嘛活菩薩?白鹿原人不怕鎮嵩軍野蠻報復的槍子兒馬刀嘛(前兩集還說不能殺了楊排長,殺了還會再來李排長張排長)?
電視劇瞎編注水“挖地道偷軍糧”?燒糧後地道洞口不塌陷?順藤摸瓜找不到鹿兆鵬床下的地道口?再之挖洞土弄哪兒?那麼多軍糧運哪裡?鹿兆鵬房子隔壁就是楊排長和他的匪兵……
導演、編劇胡編亂造邏輯混亂!!!把陳忠實老先生邏輯嚴謹的名著《白鹿原》-----改成了什麼Bb神劇玩意兒.......
-
15 # 夢中話紅樓
有寫作習慣的人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會下筆的,在構思的過程中包括如何銜接、如何轉換、如何展示細節等等。針對這部電視劇來講,編劇顯然是不討好的。有金玉在前編劇最討巧的辦法就是按原著的敘事脈絡進行,敏感性或不適合在電視展示的情節可以進行刪減。我不相信電視編劇比原著作者更瞭解原著,所以編劇一切嘗試改變原著的舉動我認為均是費力不討好的,而且《白鹿原》這部小說還是口碑極好的,現在原著黨罵聲一片就不奇怪了
-
16 # 一個人的橋頭1
原著是二十多歲時看的,當時更多的是看裡面情愛段落,故事本身沒認真看!現在五十人生了,看電視版,過濾了過多的情色感覺也非常好!何必糾結於張嘉譯身板直不直呢?!鹿子霖第一演繹的好,田小娥演的好,張嘉譯演的好,仙草演的好,孝文演的好,那個傻子演的也好,就白靈差點!整體好!
-
17 # 好夢66497147
原著黨屬於吹毛求疵,無腦黨。這麼說一定有很多人罵我,但我不得不說,小說和電視不是一種表達語言。文字可以很細膩,可以說內心,可是影像不可以,影像只能透過演員的表情動作甚至周邊環境來表達。所以文字再好不經改編就不可能適用鏡頭來表達。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都知道的審查,白鹿原如果完全忠於原著你們就不能看到,甚至都不會過審立項,製片人投資商會賠掉底褲。越說越想罵這些人,按照你們的要求,今天你們也不會看到這麼好的劇,你們還是看抗日神劇去,看你們的小鮮肉去,這部良心劇留給我們看。
-
18 # 老牛161920974
小說,劇本,影視本就是不同的藝術展示形式。在改編,拍攝過程中都是創作的一個過程。小說用語言表達的東西,用影視不一定能表達出來,總不能老用旁白吧,就是同樣的場景,同樣的話每個演員表演的效果都會不一樣,甚至差別很大。就是原著作者改編恐也很難和原著一樣。因此在看小說,劇本和影視劇時要忘掉其他,只欣賞眼下正看的,這樣不帶框框的品嚐,才能知其味,懂其韻。
-
19 # 亂而且亂彈
憑良心說,電視劇《白鹿原》是一部良心創作。從下決心拍這部戲、做這件出力難討好的事,到編劇、導演和演員下足的功夫,對得起觀眾,不虧心。但是看了幾集,有幾句話如鯁在喉,不得不說——
第一句話是對編劇說的:抹殺了魔幻色彩的《白鹿原》就是一頭被閹掉的公牛。魔幻內容並不簡簡單單就是這部著作的“封建迷信”部分,是盲腸,割掉就完了。魔幻之於小說《白鹿原》,是靈魂、是精髓、是賦予它勃勃生機的元氣。那傳說中的白鹿好比上古時期的盤古、女媧,是原上人們信奉的神;白嘉軒神秘死掉的前六個老婆、鹿三附體的鬼魂、小娥死後幻化的飛蛾,這些光怪陸離的情節和原上的日月精華雨露風霜一樣,滋養著原上人家的精神家園。觸目驚心的現實與迷離恍惚的幻覺攪成一團,亦真亦幻、似是而非,神奇地折射出白鹿原近現代以來錯綜複雜而又蕩氣迴腸的歷史程序。沒有魔幻,《白鹿原》就是一頭被閹掉的公牛,有骨架,無神采,更談不上氣勢如虹充沛旺盛的生命力。而改編後的影視作品,魔幻色彩蕩然無存。原因你懂的。
蒼狼白鹿
第二句話還是對編劇說的:再創作的玻璃天花板你突破不了。據說編劇不接受“你要跪著改《白鹿原》”的說法,想來是站著或者跳起來改的吧。但即使是飛起來改,有一層透明的玻璃天花板也是你很難突破的。中國影視劇一個最大的禁區是人性的禁區。可能是受幾千年禮教的薰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依然是影視創作和審查的重要原則。所謂透明的玻璃天花板,就是可望不可及、就是貌似不存在的存在。運送大衛雕像的新聞裡大衛的某些部位打上馬賽克,就是很好的佐證。小說《白鹿原》裡大量活色生香的情節和內容,直讓人透過文字心跳流汗血脈賁張,表現這樣的力度恐怕只能寄希望於HBO了。
天花板的另一個意思是敘述者的立場。小說中陳忠實借朱先生之口給原上風起雲湧的輪番爭鬥定義為“翻鏊子”——什麼意思?一張餅,烙完這面了得翻鏊子烙另一面,不然就糊了。這和《紅樓夢》裡“你方唱罷我登場”是一種認識。人死了,血流了,但意義何在?翻來覆去、反覆無常的煎烤,痛苦煎熬的還是普通百姓。“正義”與“非正義”在這裡都不再能支援暴力爭鬥的合理性。這種超越立場的審視幾乎就是人類全部優秀藝術作品的共同視角,在曹雪芹筆下就是“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更有似於佛教的慈航普渡的悲天憫人情懷。可惜《白鹿原》的影視作品也無法突破、難以實現小說的立場預設。
電影《白鹿原》劇照
第三句話是對觀眾說的:“白不離鹿,鹿不離白”其實指的是舊時代統治階級的陰陽術。網上熱衷於討論白鹿兩家的仇恨、兩家的後代誰更優秀,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源於沒有真正讀懂《白鹿原》。陳忠實在小說開篇之前引用巴爾扎克的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因此這部小說的創作初衷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小說中的白鹿兩家並不就是兩大家族,而是兩大象徵。白家,象徵的是統治階級大力宣揚的正統價值觀,三綱五常、禮義廉恥,講究的是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鹿家,則代表的是統治階級幾千年來只用不說、秘而不宣的“長短要術”,其核心在於隱忍不屈、因時制變,“不免於事功之學”。這兩手一陽一陰、一正一反,運籌帷幄全在一心。小說中鹿子霖與白嘉軒亦敵亦友、時敵時友的微妙關係,正是正經反經一唱一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的體現。“外儒內法”從來是歷代帝王的治民法寶。
總之,《白鹿原》以名著的姿態傲世獨存,要讀懂它,非縱身於字裡行間不可。改編,永遠只能跪著。
否則就不叫原著。
正反兩用
-
20 # 依然右岸
再成功的影視作品,與原著也會有差距,一方面需要改編,改編就要改變,大家會感到不如小說,這是先入為主的習慣帶來的;再者,小說中的場景、意境和人物的心理,很多都是聽眾根據描述而想像的,影視作品有的沒法表現,即便是能表現,也不會符合每個讀者的想像。這是小說與影視作品的特點造成的。電影版和電視劇版已經很好了,也將成為經典,人們會經常看,就如大宅門潛伏和亮劍,當時感覺沒啥特別,之後反覆看,而不像有些影視劇,一如曇花,比如熱炒的《人民的名義》
回覆列表
讀者看小說有充足的想象空間,而電視劇受制於好多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全景式展現。作家寫小說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寫,而拍電視劇由編劇改寫劇本,可以參雜自己的觀念去改。拍攝由導演控制,導演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拍。而且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經過這幾道手能跟原著一樣嗎?我看難!作家為了作品能儘早推向熒屏,違心的接受劇本改編!影版就是例子。當然編劇要考慮時下觀眾的喜好,為了迎合觀眾做些改動。導演要考慮收視率和市場效益,所以加入一些調整,所以很難保證原著的原汁原味!陳老師原著是採用關中方言來描述故事的,也只能在方言的語境裡才能品出味道,但電視劇要是用方言去拍,大部分南方觀眾不好理解接受,導演無奈放棄方言的選擇。再一個關於幾個主角選擇,與原著氣質不符也是個硬傷。所以電視劇就有些讓人失望